四川省邛海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邛海整体规划方案 (2)

邛海整体规划方案 (2)

邛海整体规划方案1. 背景邛海位于中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是一个古老的天然淡水湖泊,是岷江流域三条主要的水系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邛海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由于管理不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邛海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了当地政府和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保护邛海的生态环境,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眉山市政府决定进行邛海整体规划,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的规划方案。

2. 目标邛海整体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邛海的生态环境,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保护邛海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提高邛海的自然保护能力;•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的规划方案,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推进邛海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 规划内容邛海整体规划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邛海整体规划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针对邛海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问题,规划提出了多项措施,如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严格限制建设干扰等。

3.2 旅游资源开发邛海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规划提出了多项措施,如开发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景点附属设施建设、推广旅游新业态等,以提高邛海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3 基础设施建设邛海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邛海整体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规划提出了多项措施,如加强道路、桥梁、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交通状况、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以提高邛海周边区域的发展水平。

3.4 经济发展邛海整体规划还包括推进邛海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

规划提出了多项措施,如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 实施方案为了保证邛海整体规划的顺利实施,规划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公众参与计划,促进方案的充分沟通和社会影响力;•明确实施责任、制定时间表和预算,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加强规划的监管和评估,及时调整规划方案和措施。

邛海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邛海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邛海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意义1.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水环境保护也变得十分紧迫。

邛海流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淡水湖泊,是该地区的重要水资源。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如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邛海流域水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水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为了保障邛海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维护水环境的健康,需要开展邛海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邛海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揭示邛海流域水环境质量问题,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保障邛海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健康。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1)邛海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分析邛海流域各水体的水质现状,包括水质综合评价、水质状况变化、水体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等参数。

(2)邛海流域水环境污染源分析分析邛海流域的主要水污染源,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以及其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3)邛海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及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分析邛海流域水资源的利用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包括水资源的利用状况、水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邛海流域的各项水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

同时,借助相关文献、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进行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如SPSS、Excel等软件。

第三部分:研究进度和计划3.1 研究进度已完成研究背景分析和文献综述,准备进行实地采样和数据分析。

3.2 研究计划(1)采集水样并测定水环境指标。

(2)对采集样品的水环境指标进行分析,并对现状进行综合评估。

(3)分析邛海流域主要水污染源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4)分析邛海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及对水环境的影响。

西昌市邛海湖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

西昌市邛海湖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

西昌市邛海湖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一、项目区概况1、邛海湖概况:邛海位于西昌市东南约5公里,其流域范围位于四川凉山州境内,跨西昌、昭觉、喜德三市县。

其中西昌市所辖的范围占流域面积的70%。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南北长10.3公里,东西最宽处5.6公里,平均湖宽3.8公里,周长37.2公里。

按湖泊水位1510.3米计,湖面面积27.8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8.32米。

湖泊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与西昌市区相连。

邛海属长江流域,雅砻江水系,安宁河支流海河的源头淡水湖泊。

多年平均湖面降水量2650×104m3,湖泊补给系数9.97,多年平均径流深760㎜,多年平均径流量1.2亿m3,湖水滞留时间834天。

邛海被誉为西昌市的“母亲湖”,已被四川省列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作为一个重要的高原湖泊,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美学和娱乐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邛海湖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给邛海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水、土资源的竞争性开发利用,农业耕地和城乡发展用地对源湖滨带的侵蚀,环境污染等,都影响到了湖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湖泊质量下降。

湖泊生态系统的高度开放性,决定了其无选择地被动接纳四面八方来水。

随着沿湖地区经济发展,特别随着邛海—泸山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及完善,当地的旅游资源将进一步得到开发。

排入湖中污染物的数量和所占比重提高,不可避免会使湖水水质和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规划和治理邛海周边的环境刻不容缓。

必须下决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遏制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保证当地社会和经济的良好运行和持续发展。

2、邛海流域社会经济情况邛海流域辖西昌市的西郊乡(部分)、大箐乡、海南乡、大兴乡、川兴镇、高枧乡5乡1镇及昭觉县的普诗乡和玛增依乌乡、喜德县的东河乡的部分地区。

水生态修复实施方案

水生态修复实施方案

水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水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恢复和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保护和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水生态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水生态修复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要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对水体的污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和污染源分布,为制定有效的水生态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

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污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等,有效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水体水质。

另外,要加强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湿地的修复和建设、河道的生态修复等措施,重建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此外,要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水生态修复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最后,要加强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建设。

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对水生态修复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水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推进。

总之,水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措施,才能有效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希望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单位和社会公众能够共同努力,为水生态修复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邛海保护实施方案

邛海保护实施方案

邛海保护实施方案邛海,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湿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邛海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湖水水质下降,湖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湖区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邛海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制定并实施一项全面的保护方案势在必行。

一、生态环境保护。

1. 加强水质治理。

加大对邛海周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确保排放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减少对邛海水质的污染。

2. 湿地保护与恢复。

加强对邛海湿地的保护力度,禁止采砂、养鱼等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同时开展湿地恢复工程,恢复和重建受损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

3. 生态监测与预警。

建立完善的邛海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湖水水质、湿地植被、水生动物等进行长期监测,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进行预警和应急处理。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

1. 保护湖区生物多样性。

建立湖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加强对湖区珍稀植物和动物的保护力度,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湖区生态的行为。

2. 种群保护与恢复。

对湖区濒危物种进行种群保护和恢复工作,建立濒危物种保护中心,开展科学繁育和放归工作,提高湖区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和生存率。

三、社会参与与宣传教育。

1.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邛海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邛海保护工作中来。

2. 发挥社会力量。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邛海保护工作中来,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动员公众共同参与到邛海保护工作中来。

四、政策法规与监管。

1. 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

制定并完善邛海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保护责任和保护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邛海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全面展开,相信邛海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湖区的生物多样性将得到有效的保护,社会各界的参与将为邛海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西昌市邛海湿地恢复建设工程介绍

西昌市邛海湿地恢复建设工程介绍

西昌市邛海湿地恢复建设工程介绍邛海湿地位于四川省西昌市邛海四岸,经天然淡水湖开发建设而成,是四川省首个具备国际重要湿地申报条件的湿地,目前正在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邛海湿地总占地2万亩,2010年开建,分六期建设,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为一至四期,2013年五、六期动工,预计2020年全部完工。

一至四期湿地的恢复建设,累计投资16亿元,使得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恢复至31平方公里,邛海湿地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待五期、六期湿地建成后,邛海水域面积将恢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42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将达到2万亩,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

届时,邛海将更加美丽富饶,必将为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邛海湿地一期恢复工程——观鸟岛湿地一期恢复工程位于邛海西岸北端,总投资0.55亿元,占地面积112200平方米,其中原建钓鱼台18000平方米,映月潭9000平方米,绿地面积54100平方米,仿木栈道2700平方米,退塘还湖28400平方米,驳岸2100米,共有5个雕塑,1个广场,2座小桥,3个亭子,25种水生植物,4个生态厕所,50亩菱角。

工程主要由“亚热带风情区、海门桥渔人海湾区、生命之源区、祈福灵核心区、柳荫垂纶观鸟区”等5大主题游览区项目组成,湿地是白鹭、灰鹤、海鸥等野生鸟类理想的栖息地,体现了“自然、生态、和谐”的主题。

邛海湿地二期恢复工程——梦里水乡湿地二期恢复工程位于邛海北侧,南起湿地一期的小海,北达新海河出口,东临邛海岸线,西至滨海路人行健身步道,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其中征地拆迁资金1.35亿元,湿地恢复建设工程资金3000万元。

项目占地2600亩,其中陆地绿化面积为270亩,水生植物285亩,水面面积2045亩,共有81个小岛。

项目由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按照“二带三区”布局,采取“五大”措施进行湿地恢复。

“二带”即:湿地生态防护林步行游览带和湿地水上游览观光带。

“三区”即:植物园湿地区、白鹭滩水生植物观赏区、自然湿地修复区,其中自然湿地修复区占湿地规划总面积的85%。

邛海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邛海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o et eu t. ea s raoa l x l t i n ti i , i h i e a dsf rda ev r m na scry B cue f nesn beepo t naduizt n Qo ga w t n u ee h ay n l i ou i o a lao n l
l nsei s t es c s dw t fwsa la ae ig t n cli l u ci s a e p c s dl s f a v ei n ae o l,s e s ek nn e a deo g a fn t n . i e a o on i p e a n r w l w w l oc o
tn , rets lne eipe et r ers rtno i ga w tn .tsppraa s i sap jc ipandt b lm ne f t ai f o hi eadIi ae,nl i o o o m d ot eo o h Qn l ys
介绍 了项 目的主要 建设 内容 , 最后 得 出结论 : 目具有 良好 的生态效 益、 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 , 项 社 并且符合 西 昌及 邛
海 的相 关规 划 , 建议 项 目尽 快 实施 。 关键词 : 海; 地 ; 邛 湿 受损 生 态 系统 ; 态修 复 生 中 图分 类 号 :7 8 5 ¥ 1.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5 8 2 1 )4— 05— 7 10 5 0 (0 2 0 0 2 0
Abta tA n fh a rlrsw t ksi C ia Q o ga i a p r n i ai asg n s c : s eo en t a f h a r a e hn , i h is ni ot t g t npsaea d r o t u e el n n m a m r o

西昌市邛海水污染源调查及防治对策

西昌市邛海水污染源调查及防治对策

风 景名胜 区 ,0 2年被 列 为 国家 级风景 名 胜 区 。 为四 』 省 20 作 1 1 内陆 一个 重要 的高 原湖 泊 , 海在 西 昌市 的 工 、 业 生产 生 邛 农 活 用 水 、 蓄 、 洪 、 游 、 产养 殖 、 调 防 旅 水 气候 调 节 等方 面 具 有
重 要作 用『 l 1 。
现 代农 业科技
2 1 第 8期 0 2年
资 源与 环境科 学
西昌市邛海水污染源调查及防治对策
朱 海峰 张铁 川 胡海涛 吴文婷 饶 芳 王 姗镒
( 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 , 西 四川两昌 6 5 1 ) 10 3 摘要 通过 对邛 海 的 实地 调 查和 对近 年 来邛 海水 质监 测数 据 的分 析 , 文对邛 海 的水 污 染现状 及 主要 污 染源 类 型 、 染情 况等 进行 该 污
仅如此, 邛海 周边 污 染物 经过 不 同 的方 式 进入 邛海 水 体 . 主 要 是通 过 周边 农 田面源 、 表径 流 、 活污水 排放 口等方 式 地 生
从 湖 泊周 边进 入 水体 ( 2 。 种污 染 物进 入 湖 区 后 . 部 表 )各 一
图 1 邛 海 主 要 污 染 源 分 布
注 :一 1 点污 染 源 主要 区 域 ;一 污 染 源主 要 区域 ;一 污染 源 主要 区 域 。 2面 3线
邛海 水 域属 于集 中式 生 活饮 用水 地 表水源 第 一级 保 护
区 。 而 由于 近 年 来邛 海 周边 的工 业 、 业 、 游业 等 的 不 然 农 旅 断 发展 以及 对邛 海 的开发 利 用 , 业 、 农 渔业 及 生活 污染 源 对 邛海 湖水 质有影 响 。 6年对 西 昌邛 海 的水 质监 测 与检测 数 近 据 表 明 ( 1 : 海总 体 水质 无 明显 变化 , 是 与 我 国湖 泊 表 )邛 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邛海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实施方案
(2019年6月)
1、基本概况
邛海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东缘,四川省西昌市东南部。

邛海属长江流域、雅砻江水系,是完全隶属四川省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流域面积共307.6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及湿地面积34平方公里,蓄水量3.2亿方。

随着西昌市城市不断扩展和社会经济迅速,邛海流域水污染风险显现,水生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水环境质量有所下降,水管理需要及时提升。

地方政府积极开展了多项邛海生态保护及治理工作,减少了邛海流域的水土流失,使得入湖泥沙得到基本控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湖污染问题。

但问题并未根本消除,邛海水生态及水环境仍存在恶化的可能,需采取进一步防治措施解决。

邛海流域修复治理方案范围涉及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的8乡1镇等地区,以“一湖三带多区”进行空间布局,通过生态水文过程恢复、河湖地貌形态保护与修复、水质维护与改善等措施,分别从源头、廊道、湖泊入手,逐步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水生态修复与治理体系。

规划实施项目8个,投资7.64亿元(表5-1)。

2、主要问题
(1)水污染风险显现,部分入湖河流水质堪忧,部分地区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污染负荷加大。

流域内水土流失,水源涵养能力有所下降,上游受砍伐薪柴、开荒种植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流域源头区水源涵养林大面积萎缩,流域水生态遭到破坏。

(2)水环境质量下降。

入湖泥沙逐渐淤积,湖泊自然岸线改变。

由于邛海流域的水土流失,泥沙随水流流向邛海,在入湖河口区域形成沉积,长久以往改变水域岸线,侵占湖区,破坏邛海原有的自然湖岸线。

(3)部分入(出)湖河流河道岸线遭到破坏。

邛海流域内部分入湖河流(如高仓河、干沟河、鹅掌河等)水土流失防治及防洪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标准低。

(4)泥沙大量淤积,影响邛海水功能发挥。

随着底泥淤积的逐年加深,邛海蓄水量将逐年减少,严重影响邛海水体多种功能的正常发挥。

(5)水管理支撑体系较为薄弱,信息化程度不高。

3、治理目标
结合流域生态特点,全面开展生态水文过程恢复、河湖地貌形态保护与修复、水质维护与改善等方面工作,多部门协作,消除流域水生态环境潜存的问题与隐患,共同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良好发展。

到2030年,邛海流域经济发展方式得到转变,用水效率全面提升,面源污染大幅降低,河湖空间管控、水土流失治理、水环境质量、水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初步构建起统筹可控的水安全保障体系、规范协调的水环境保护体系、健康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特色鲜明的水文化景观体系和现代精准的水管理服务体系。

4、治理思路
邛海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重点以“一湖三带多区”进行空间布局,注重开发与保护的空间均衡,从源头、廊道、湖泊入手,逐步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水生态修复与治理体系。

“一湖”指邛海;“三带”指入湖河流鹅掌河、官坝河、高仓河(含干沟河);“多区”指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涉及的大箐乡、川兴镇、玛增依乌乡等乡镇。

(1)一湖
以清淤疏浚、湿地提升为重点,开展邛海北部底泥清淤疏浚、邛海湿地提升工程、邛海湿地内部连通水系清淤工程及邛海支渠水系联通工程等项目,显著改善邛海北部水生态环境面貌,有效防治水污染,整体提升邛海水环境质量。

(2)三带
以水土保持、河道综合整治、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开展拦砂坝与谷坊建设、排导防护工程建设等,在保障防洪安全的情况下,降低污染物及泥沙的入湖量,实现清水入湖。

(3)多区
以乡(镇)为单位区划,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采取建设梯田、造林种草及封育治理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在全面推进邛海入湖河流上游林区、邛泸景区等重点区域植被恢复,大力推进人工造林,全面消灭可视范围内的“天窗”。

5、项目措施
在确定河流空间红线、水源涵养与水源地保护空间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空间红线的基础上,通过邛海入湖河流生态治理、邛海支渠水
系连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邛海湿地提升改造、邛海湿地内部连通水系清淤、邛海生态清淤等措施,构建邛海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新格局,使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水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1)邛海入湖河流生态治理工程
①鹅掌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
在鹅掌河干流中、下游,新建9座拦砂坝,9座谷坊,在公路边坡处新建边坡防护排水沟300米等,保护边坡坡脚不被雨水冲刷。

为减少水土流失,在河口种植适宜生长的水生植物,使其不仅发挥拦砂作用,也起到人工湿地净化水质的目的,让鹅掌河的清水进入邛海湿地六期“枫林光影”内,实现清水入湖。

目前已实施了5座拦砂坝,剩余4座拦砂坝、9座谷坊及300米边坡防护排水沟未实施。

为净化鹅掌河入湖河水,沉淀、过滤河道中大量的悬移质,在鹅掌河下游右岸新建451米异位净化系统,目前未实施。

为归拢河流,防治水流侵蚀沟岸和淹没危害、保护两岸居民、耕地安全,新建堤防1680米,其中,左岸1500米,右岸180米。

目前已建成堤防工程262米,拟新建堤防1418米。

①官坝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
上游地区采取生物和谷坊措施,稳坡固床,防止坡面侵蚀;中游以拦砂坝工程为主体,控制和拦截泥沙;河道两侧修建排导槽,防止河道左右摆动,造成严重侵蚀,同时可以保护流通和堆积区段两侧的居民、道路和农用水利基础设施;入湖口处采取清淤措施,对每年经
过中上游综合治理措施后的少部分入湖淤积体进行清淤,彻底根治官坝河淤积邛海问题。

①高仓河(含干沟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
高仓河流域为西昌田园城市区域,是西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流域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和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对提高西昌城市品味和改善当地人居环境有重要影响和意义。

工程规划治理河段总长9.90公里,新建堤防总长17.32公里。

次高仓河(含干沟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治理河段总长4.15公里,新建生态堤防总长8.48公里。

(2)邛海支渠水系连通工程
为缓解西昌市枯水期生活及生态用水问题,西昌市对东河水库工程开展了东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库的勘测设计工作,东河水库的开发任务为城镇生活供水、农业灌溉、改善水生态环境和防洪。

作为城市备用水源,东河水库可极大提高西昌市饮用水安全,缓解西昌市枯水期生活及生态用水。

本次邛海支渠水系连通工程,新建供水渠道引东河水库水至官坝河,在枯水期季节为官坝河补水,进一步提升邛海的水环境质量。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面积1292公顷,其中,川兴镇治理面积118公顷,玛增依乌乡治理面积484公顷,大箐乡治理面积690公顷。

措施体系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其中工程措施为对流域内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并同时进行相关配套项目建设;
林草措施为在官坝河、鹅掌河、小青河小流域内荒坡、荒丘等区域进行造林、种草工程建设;封禁治理措施为在流域内植被较为脆弱的区域,实施封禁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拦护措施、林草补植(补种)措施。

(4)邛海湿地提升改造工程
邛海湿地提升改造工程主要由邛海三期土城河人工湿地、缺缺河人工湿地、朱家河人工湿地改造,邛海湿地五期6个潜流及表流人工湿地改造,湿地五期沿湖沟渠清淤工程三部分组成。

主要措施有:
①湿地污水处理设施改造
采用雨污分流后,湿地进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会大大降低,雨季时泥砂含量较大,利用现有沉淀池对泥沙进行沉淀,并对现有沉淀池表面浮水植物进行清理和对池底的淤泥进行清理;将现有潜流人工湿地改造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将原潜流湿地内碎石填料清出,池底铺设防渗膜,重新铺设种植土400毫米厚,改造原有的湿地的各级出水堰;现有人工湿地填料清理、防渗膜铺设、新填料施工及出水堰改造完成后补种湿地植物,植物以生长旺盛、净化能力强的挺水植物为主;清理表流人工湿地池体表面的浮萍、杂物和池底的淤泥,沿岸种植净化能力强的挺水植物,池内水深处种植沉水性植物,增加太阳能曝气机对水体进行复氧,增强水质净化能力。

②五期沿湖沟渠清淤整治
对五期沿湖沟渠进行清淤处理,堤岸整治,再构建生态渠道,渠道总长度3140米。

在渠道沿岸种植挺水植物,在渠道内种植沉水及浮水植物,通过生物作用净化水质,同时加强管理,禁止周边农户向
渠道内乱扔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设置拦渣网,减少入湖固体废弃的污染。

(5)邛海生态清淤工程
邛海流域山洪泥石流沟发育,规模大、频率高,大量的泥沙淤积导致邛海面积和深度不断缩小,使得邛海的寿命缩短,海水水深变浅,调节水源的能力降低。

邛海调查区域水质为①~①类,主要污染物为总氮(TN)和总磷(TP);底泥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底泥有机质类营养物质污染较低,除重金属镉(Cd)外,底泥其他重金属含量均在规范限制以内,且已具有内源营养盐污染向上覆水体释放转移风险;邛海生态清淤工程范围为邛海北部,清淤面积约2.52平方公里,清淤量约390.33万方,清淤采用环保清淤船与小型机械清淤相结合的方法,清出的淤泥通过排泥管输送至陆上堆场晾晒,余水通过絮凝沉淀法清除水中浮泥,后就近排入邛海三期、六期截污干管。

底泥清理后,为保证减少或避免底泥清理区再次出现污染,增加植物及工程措施配合治理。

表5-1工程项目投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