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常识口诀歌歌词释义
京剧知识:什么是京剧的“四功五法”

京剧知识:什么是京剧的“四功五法”
“四功五法”是京剧演员的基本修养。
“四功”指唱、念(白)、被(表演)、打(武打)四和表演功夫,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副跌的技艺,二者也是相互结合。
“五法”是指五种技术方法,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一说是手、眼、身、法、步。
手指手勢,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几和技术的规格和方法。
另一说是手、眼、身、发、步。
发指用发的技术,此说认为“法”是“发”的讹传。
第三和是口、手、眼、身、步。
“口”指发声的口法,此说出自程砚秋。
中国戏曲知识

中国戏曲知识篇一:中国戏曲基础知识中国戏曲基础知识【戏曲交互式】指用艺术的虚来整体表现生活的虚的过程,就是戏曲整体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
它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活处理时间、空间。
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力求相像而不图形如。
例如以桨交互式行船,以探索交互式夜晚,以更声则表示时间变化等。
对自然环境、物体、人物、自然现象等,同样实行交互式的手法,利用观众的M18x去顺利完成艺术缔造。
戏曲节奏戏曲术语。
就是并使唱念踢诸般艺术手段统一的共同要素。
由戏曲形体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两部分共同组成,二者相辅相成。
戏曲的唱念、演出、舞蹈、动作片等都存有很强的节奏性。
它能够协助整体表现人物情绪、写意戏剧色彩,衬托和图形舞台气氛。
【戏曲程式】戏曲表演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艺术及技术上的格律和规范。
它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使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化妆、服装等都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使生活的形态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
如表演中的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有基本固定的格式。
它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形式美,程式又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丰富、变化和发展。
【压轴】一台折子戏表演中倒数第二个剧目。
因最后一个剧目表示大轴闻名。
【串】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
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扮相】指艺人饰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
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生等。
【客串】非职业演员出席戏班表演表示客串。
【票友】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
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优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
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
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
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
近代自足、旦、天量、帅和生、旦、天量、末、帅两种总支行方法。
戏曲的知识点归纳

戏曲的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戏曲的知识点归纳戏曲一般指中国戏曲。
戏曲的基本知识大全

戏曲的基本知识大全1. 中国曲艺中国曲艺,又称民间曲艺,是中国文化符号,指在中华大地上演唱、演奏的由民间传承而来的文艺活动,又称为民间音乐,古老而高雅,是传承自古今的、最为普遍的一种曲艺表演形式。
它的传承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关抒情婉转、心情多变的滋味,流传至今。
2. 京剧京剧,即京戏。
它属于中国表演艺术的顶端,也是话剧的主流剧种,始于1644年明末清初,也就是明末“宣德元年”(也就是1644年),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
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和演变,并结合当地方言演出形式而形成的一种集歌舞、器乐、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的文剧形式,集曲艺、杂剧、话剧、武术于一体,并吸收古代汉剧和杂剧的精华,形成具有特色的独特表演形式。
3. 清代鼓曲清代鼓曲,同京剧一样是出自明末清初,不同的是它更多使用鼓乐演奏,整套曲调更为激情昂扬。
据考证,清代鼓曲是由宋朝传入江南地区,发展壮大,历经以后到明末清初才进入北方多地。
清代鼓曲不仅集元中乐、西安乐、邹乐等多种本地乐种之大成,更是交融着当地民歌、业州调、秦腔的独特表现能力,加之节奏较为明快,易于吸引观众情感,早已成为地方上的表演艺术完美结合体。
4. 越剧越剧是中国古老戏剧之一,起源于明朝,最初发展于浙江沿海地区,因出自越国而得名。
越剧融合了大量汉越文化元素,把汉族湘口腔、文字、音乐、歌剧,以及黄梅戏、豫剧、京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武艺术新风格,并迅速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表演艺术之一。
5. 民歌民歌,是由广大劳动群众所创作的现代民间音乐,又称歌舞,原先随着歌声演唱,后者也善于演奏。
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活泼节奏以及鲜活的话语,把所有民间文化历史经验集中表现出来,入乡随俗,散漫于各地,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民歌文化,也是广大群众最直接、最机敏的表达方式。
6. 童谣童谣,也叫作童谣歌,是一种最早发源于古代民间的多声部歌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
中国戏曲知识

中国戏曲知识篇一:中国戏曲基础知识中国戏曲基础知识【戏曲虚拟】指用艺术的虚来表现生活的实的过程,是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
它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活处理时间、空间。
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力求神似而不求形似。
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晚,以更声表示时间变化等。
对自然环境、物体、人物、自然现象等,同样采取虚拟的手法,借助观众的联想来完成艺术创造。
戏曲节奏戏曲术语。
是使唱念打诸般艺术手段统一的共同要素。
由戏曲形体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两部分组成,二者相辅相成。
戏曲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都有很强的节奏性。
它能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
【歌剧节目】歌剧表演中形成和发展的艺术和技术规则和规范。
它对生活中的语言和行为进行提炼和加工,使歌唱、阅读、表演、演奏、音乐伴奏、化妆和服装形成一种标准化的表演方式,使生活形式音乐化、舞蹈化、标准化。
比如关门、划船、赛马等,在表演中基本上有固定的格式。
它比生活中的自然形式更具表现力和形式性,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丰富、变化和发展。
【压轴】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
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
[string]表演通常被称为“string play”,这被称为string,因为角色必须连接到一个团队中。
《一手传子》源于“琰”一词,在古代也被称为“演戏”。
【反串】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
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盛等人。
【客串】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
【范友】古代戏曲曲艺中非专业演员和音乐家的总称。
据说,清朝八旗子弟持清廷发行的“龙票”到各地唱儿书,没有为清廷支付宣传费用。
后来,他们称非职业演员为“票友”。
【演员】古代从事唱歌、跳舞、搞笑和杂技表演的艺术家的总称。
人们普遍认为,以戏谑为主的人被称为“俳句高手”,以音乐和舞蹈为主的人被称为“崇尚高手”。
演奏音乐的艺术家被称为“演员”。
自宋元以来,戏曲演员常被称为演员。
【行当】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
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
古代戏曲(戏曲常识、概况及鉴赏)

元杂剧规定一折戏只能唱同一宫调的 一套曲子,首尾一韵;还规定一本戏由一 个角色唱到底,其他演员只有道白。男主 角唱的叫末本,女主角唱的叫旦本。但也 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出现了莺莺、 张生、红娘轮流唱的情况。这说明元杂剧 在发展中逐渐突破了它自身的局限。
白和科
▪ 白又叫宾白,即剧中人物的台词、道白。因杂 剧以唱为主,故把道白称为“宾”。元杂剧的宾白, 除一般的独白、对白(即人物对话)外,还有定场 白、冲场白、背白和带白。定场白是角色第一次上 场时作的自我介绍,一般用韵语,这是元杂剧的一 种程式,可以看出话本说唱的影响。冲场白是角色 再次上场的说白。背白是角色背着同台其他角色向 观众的独白。带白是插在曲词中的道白。
郑光祖:《倩女离魂》
王实甫:《西厢记》
纪君祥:《赵氏孤儿》
2、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赵氏孤儿》(纪君祥) 《梧桐雨》(白朴) 《汉宫秋》(马致远)
3、元曲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其中,《窦娥冤》和《西厢记》 代表着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一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 曲词即唱词,也叫“唱”。以一人主唱的形式进 行,正末、正旦是两种主唱角色。 宾白就是说白,也叫“白”。包括对白、独白等。 科介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 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做掩泪科”。
唱
唱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包括宫调、曲 牌名称和曲词。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 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 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 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即曲子 的名称。曲谱是固定的,戏曲家按谱填词即 可。
戏曲知识

戏曲知识篇一:中国戏曲知识大全中国戏曲知识大全一、中国戏曲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
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
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二、中国戏曲史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五音十二律的金口诀

五音十二律的金口诀五音十二律五音又称五声。
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jue、徵zhǐ、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相传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
相当于12356,即:do、re、mi、sol、la。
(2)声韵学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宫、商、角、徵、羽,分别与喉、齿、牙、舌、唇的不同发音部位相配。
梁顾野王的《玉篇》卷末附图《沙门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以及宋陈彭年等的《广韵》卷末附《辨音五字法》都是这种分法。
前者分为喉、舌、牙、齿、唇,所谓自内向外,后者分为唇、舌、齿、牙、喉,所谓自外向内。
戏曲演员准确地掌握了五音的部位,再配合“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的运用,即能做到吐字准确,称为五音齐全,而不能准确掌握五音的演员,被称为五音不全。
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音级,有时借代“五音”。
五音十二律中文名:五音十二律具体内容:宫、商、角、徵、羽出自《周礼·春官》又称:五声1五音宫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
“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
《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
”《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
”宫调(式)又为众调(式)之“主”、之“君”,即就其今所谓之“调高”而言。
《隋书·音乐志》云:“每宫应立五调”“牛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五律’旋相为宫:'雅乐’每宫但一调,惟'迎气’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此所谓“宫”,与“均”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常识口诀歌》歌词释义今天梦娇讲地方戏【歌词释义】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梨园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
后世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
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黄梅戏】黄梅戏从湖北黄梅启【歌词释义】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的采茶调,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
壮大于安徽安庆等地【歌词释义】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
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女驸马牛郎寻妻【歌词释义】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越剧】越剧靠女人来撑起【歌词释义】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
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
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也被称为“女儿戏”“才子佳人”戏。
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
排第二浙江绍兴流传地【歌词释义】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红楼梦和梁祝佳人偎依【歌词释义】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玉堂春》等。
五女拜寿玉堂名妓【歌词释义】《玉堂春》是有关名妓苏三(玉堂春)的故事。
越剧流派有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
【评剧】清末民初莲花落【歌词释义】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河北唐山评剧好【歌词释义】河北唐山一带成为评剧的主要流行地。
新凤霞花媒闹【歌词释义】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新凤霞的《花为媒》是评剧的代表剧。
讲述了一出两个娇小姐李月娥和张五可在两位媒婆的帮助下,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闹剧。
三姐状告巧儿女婿小哪哈哈【歌词释义】1950年以后,评剧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昆曲】百戏之祖经典的昆曲【歌词释义】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昆山腔明代江苏发育【歌词释义】昆曲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
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二零零一年非遗获赞誉【歌词释义】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牡丹十五西厢名剧【歌词释义】《牡丹亭》《十五贯》《西厢记》《浣纱记》《蝴蝶梦》《烂柯山》《狮吼记》《扈家庄》《桃花扇》《水浒记》《长生殿》等等都是昆曲名剧,周总理说的一出戏救了一个剧种,指的是昆曲的《十五贯》。
【豫剧】河南豫剧又称梆子戏【歌词释义】豫剧,又称“河南梆子”。
明末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
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
中国第一地方扛大旗【歌词释义】豫剧是全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
木兰常香玉桂英金凤奇【歌词释义】豫剧名家有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
常香玉代表作有《花木兰》《红娘》《白蛇传》;马金凤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
陈素真代表作有《宇宙锋》《春秋配》;三哭朝阳七品妙计【歌词释义】剧目有《三哭殿》《七品芝麻官》《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跟我来学习【二人转】东北听二人转回荡【歌词释义】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
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走唱类男女秧歌的模样【歌词释义】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
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粤剧】广东大戏又叫粤剧梆簧【歌词释义】粤剧,又称“广府大戏”,发源于佛山,是以粤方言演唱的广东地方传统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珠三角、粤西、港澳地区以及广西的东南部,在国外粤语的华裔聚居区也时有演出。
其源流可溯道明嘉靖年间,粤剧是受到弋阳腔、昆腔、汉剧、徽剧、秦腔等多个剧种的影响而发展起来,取各家之长,自成风格,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
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
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零九非遗成功上榜【歌词释义】粤剧于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剧】地方剧种学完要牢记【歌词释义】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秦腔、京剧、豫剧、越调、越剧、黄梅戏、评剧、曲剧、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四平调等六十多个剧种。
国粹京剧学会也容易【歌词释义】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名满天下的中国京剧、中国画和中医,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昆曲秦腔和徽汉剧【歌词释义】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西皮二黄唱腔皮黄戏哪哈哈【歌词释义】京剧以二黄和西皮为主要声腔。
二黄的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适合于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西皮的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明朗、活泼、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所以京剧又叫做“皮黄”。
唱念做打京剧的真谛【歌词释义】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
就唱词而言,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为曲牌体,如昆曲、高腔等;一为板腔体,如京剧、评剧、各类梆子戏等。
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
一般的剧种所用念白与剧种所在省份的地方音大致相同。
京剧念白有京白、韵白之分,前者用湖广音、中州韵,后者用北京方音稍加变化。
昆曲则用韵白或苏白。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是戏曲表演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舞台行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做多为程式性的动作,大都写意。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有时表现两人的对打,有的则是集体的战争场面。
戏曲的开打具有极强的舞蹈性、程式性和表现性,也多写意而非写实。
记角色生旦净丑熟悉【歌词释义】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
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
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红生、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净是大花脸颜色很神奇【歌词释义】“净”是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伴着音乐跟我唱起红忠紫孝黑正和粉老【歌词释义】红色代表忠勇义烈,如三国武将关羽;紫色代表威严果断,是红色和黑色的中间色,一般表示肃穆稳重,老实忠孝,刚正威严,富有正义感的人。
如《鱼肠剑》之专诸,《二进宫》之徐延昭。
这些人性情直爽,与黑色脸人有相似之处。
但是用黑色显得粗鲁,用紫色有介于黑、红两色之间的意思。
有的人物在小说中描写为紫色脸膛,因之也用紫色脸,例如魏延、濮天雕、费德功,《柴桑口》的庞统勾紫脸是表示其相貌丑陋。
黑色代表公正廉明,如宋朝清官包拯。
粉红代表年长,如东汉名臣苏献。
水白奸邪油白太狂傲【歌词释义】水白类似于白色墙壁的颜色,比较暗沉,显示其人阴险狡诈,充满奸邪之气。
油白类似于骨瓷的颜色,可以反光,比较醒目,显示其人狂傲聒噪,目中无人。
白色京剧脸谱是一种含有贬义的脸谱,戴上这个脸谱的人物通常有着狡诈,多疑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