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中考地理总复习提纲(教师版)
【2020中考地理】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平均 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 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 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 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 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 牙。 2、地球的模型的纬线,既是纬度 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S 表示,也是南 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 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 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 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 E 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字母 W 表示,通过英国伦 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 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 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 布。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 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 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 点经 线纬 线 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 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 半球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征经线长度都相等纬度相 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 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⑹特殊的经、纬线 ----------------精选公文范文---------------- 2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 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 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 是东半球
新湘教版2020年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新湘教版2020年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地球与地图地球(地球仪)知识要点:一、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_6371_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纬线:形状:_圆圈 _,纬线指示方向_东西_。
长度特征不相等,最长纬线赤道,长度4万千米。
最短纬线极点。
纬度 (0纬线)赤道以北为北纬符号“_N_” 以南为南纬符号“_S_”纬度变化规律:向上增大的为北纬用符号“_N_”表示;向下增大的为南纬用符号“_S_”表示。
特殊纬线:0赤道,南北纬30:低纬与中纬分界线。
南北纬60:中纬与高纬分界线。
南北纬90:南极点,北极点。
经线:形状:_半圆_;指示方向_南北_;长度特征相等,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_东经_ ,符号“_E_” 以西为_西经 ,符号“_W_”,长度特征相等,经度变化规律:向右增大的为东经用符号“_ E _”表示;向左增大的为西经用符号“__W _”表示。
南北半球划分:0纬线或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东西半球划分:20W 以东,160E以西为_东_半球;(小于20度为东半球,是东经小于160是东半球)20W以西,160E 以东为_西__半球(大于160度是西半球,是西经大于20是西半球)三、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为一天,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更替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为一年,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四季变更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二分日是春分和秋分,二至日是夏至和冬至。
五带的名称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范围(南北)回归线23、5在五带中是__热带_ 。
(南北)极圈66、5在五带中是__温带和寒带分界线。
地图知识要点:一、地图的要素1、比例尺公式:比例尺=表现形式:大小比较: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大小与内容、范围的关系: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_详细_,表示范围越_小_;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_简略,表示范围越_大_2、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_南_,左西_右东_。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理学科概述
1.地理学科的定义和意义
2.地理学科的主要分支
3.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地球与地球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3.地球上的坐标系统和经纬度
三、宇宙与地球
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地球的太阳系位置
3.地球和其他行星的比较
四、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
1.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2.土壤的形成和特征
3.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五、人类的生活环境
1.人类的聚居与分散
2.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人类生活
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六、地理信息技术
1.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学研究的影响
七、区域与区域发展
1.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2.区域的划分与分类
3.区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八、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1.地球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地球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施
九、地理学科的实践应用
1.旅游地理和地理旅游
2.区域规划与城市发展
3.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十、地理学科的社会意义
1.地理学科对社会的贡献
2.地理学科的就业前景
3.现代社会对地理学科的需求。
中考地理总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

中考地理总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一、概览中考地理总复习是每位中学生备考的重要阶段,涉及知识点繁多且需要系统掌握。
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一份有效的知识点提纲能够帮助考生快速梳理知识脉络,提高复习效率。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中考地理总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以便考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知识,为中考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中考地理考试的大致内容和考试要求。
中考地理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地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此基础上,考生还需关注地图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地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围绕这些核心点展开复习,确保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将围绕中考地理的几大核心板块展开知识点提纲的梳理。
这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关键领域。
每个板块的知识点都将进行详细的梳理和解析,帮助考生了解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哪些知识点需要特别注意。
我们将结合历年中考真题,分析知识点的考察方式和难度,以便考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
本提纲旨在帮助考生快速把握中考地理的复习要点,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复习。
在后续的详细解析中,我们将逐一剖析各个板块的知识点,帮助考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中考奠定坚实基础。
1. 阐述中考地理复习的重要性中考地理复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中考的科目中,地理学科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扎实的地理知识不仅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更是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有效的地理复习不仅有助于理解复杂的地理概念、原理,更有助于把握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深化对世界的认知。
对于每一位中学生而言,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知识,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详细解读中考地理总复习的要点和关键知识点,帮助大家更有针对性地备战中考。
2. 强调掌握必背知识点对于考试的意义在中考地理复习过程中,掌握必背知识点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2020年整理)中考复习: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4册).pptx

第一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
即天圆地方—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P15)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船;(2)草原看马;(3)麦哲伦环球航行;(4)月食时月球表面 的圆弧形阴影;(5)现代探测技术及照片;(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登高望远 二、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
(2)常用图例符号(P10)
4、看地图的顺序:图名——方向——图例——比例尺——图的内容
5、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习之本):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社会实践等
6、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习关健):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成因、联系等
7、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重要途径):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笔记本、照相机等
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三、 地球仪
1、 几个概念: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2、 纬线与经线
概念
起点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纬 与赤道平行环绕地 以 赤 道 为 圆圈(除 半球:不相等
东西方向
线 球仪一周的圆圈 起点
极点外) 全球:度数相同的纬线长
度相等
经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 以 本 初 子 半圆
学海无 涯
平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
斯山系
丘陵 500 米以下
海拔低相对高度小于 200 米 —————————
盆地 海拔不定
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
3、 世 界 两 大 山 系 :(1 ) 环 太 平 洋 沿 岸 山 脉 带 : 东 岸 科 迪 勒 拉 山 系 ( 落 基 山 和 安 第 斯 山 )
2020中考地理人教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是球体的有关证据:“站得高,看得远”;“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月食”;“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环球旅行。
二、地球仪(1)经纬线和经纬度①经线与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经线有无数条,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的最高度数为180°。
②纬线与纬度: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纬线也有无数条,到两极等距离的纬线叫0°纬线(又叫赤道),纬度的最高度数为90°。
(2)经纬线的特点:(3)特殊经纬线:60°以上为高纬度地区,在30°到高中低纬地区30°、60°纬线60°之间为中纬度地区(4)经纬网及其判读方法①经纬网判断方法: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E),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W);以赤道为起点,纬度向南增加是南纬(S),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N)。
②注意:(经度从左往右增加为东经,从左往右减少为西经,纬度向上增加为北纬,向下增加为南纬)③东西半球判断方法:经度少于20度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在西半球;经度大于20度少于160度看字母,E为东半球,W为西半球。
④注意:分界线上的点不归入任何一个“区”,如赤道上的点既不在北半球,也不在南半球。
三、识图:(1)特殊纬线:①赤道、②北回归线、③南回归线、④北极圈、⑤南极圈。
(2)地球五带:⑥热带、⑦北寒带、⑧南寒带、⑨南温带、⑩北温带。
(3)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⑥、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⑦、⑧、四季分明的是⑨、⑩。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及概况:运动形式运动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地轴一天自西向东昼夜更替、时差公转太阳一年自西向东四季变化二、地球的公转:(1)公转示意图及两分两至(以北半球为例)比较项时间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A 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昼长于夜秋分日B 9月23日前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日C 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昼短于夜春分日D 3月21日前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夏至日最近白昼时间最长;同一时间:夏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冬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2020

初三世界地理总复习提纲(一)地图三要素1.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_______________,纬线指示________________; ③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则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①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3.图例和注记(P10常用图例)(二)等高线1.把____________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做_________________。
2.等高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部位叫做山谷;等高线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部 位叫做山脊;多条等高线____________的部位叫做陡崖;等高线都朝中间部位弯曲,这 个部位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两山顶之间的部位)。
3.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_________,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_________。
(三)经纬网1.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表面积______________,平均半径____________,赤道周长_____________。
2.列表比较纬线与经线3.0°纬线也叫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半球的分界线。
最新部编版2020中考地理总复习 八上 重点知识提纲 新人教版

八上重点知识提纲第一章1、我国所处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黑龙江省,53°N)最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海南省,4°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黑龙江省,135°E)最西:帕米尔高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3°E)3、我国南北跨度(5500千米)大于东西跨度(5000千米)4、最早迎来日出的省是黑龙江省,地方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最晚迎来日出的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是帕米尔高原5、有两处和我国接壤的国家是:俄罗斯、印度6、邻国最多的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个)7、与云南省接壤的国家自西向东有:缅甸、老挝、越南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8、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9、我国所处的温度带有:北温带(大部分)、热带10、我国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俄罗斯第一)11、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我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我国的专属经济区范围是:200海里12、我国东部沿海四大海域由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13、我国的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第一大群岛:舟山群岛14、我国的两个内海是:渤海、琼州海峡15、台湾省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台湾海峡属于东海16、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17、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重庆市全部位于热带的省区是:海南省纬度跨度最大的省区是:海南省18、两个特别行政区位于广东珠江入海口两侧,西侧是:澳门,东侧是:香港19、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四个省区从东向西依次是:台湾(台)、广东(粤)、广西(桂)、云南(云、滇)20、2005年1月6日,我国人口达13亿,占世界人口的21℅(五分之一)21、我国人口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2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分布极不平衡,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23、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一线24、人口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密度最小的省是:西藏自治区25、我国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26、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27、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大部分在东部、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三个地区28、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民族数目最多是省是:云南省(20个)29、北回归线自东向西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有:高山族、汉族、壮族、傣族第二章30、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31、我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下游平原)32、第一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3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3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最大、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海拔最高的盆地(和其他盆地不在同一级阶梯上的盆地):柴达木盆地35、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千沟万壑内蒙古高原:坦荡开阔、起伏和缓青藏高原:冰川广布、白雪皑皑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石灰岩、石林、地下暗河、喀斯特地貌)36、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37、北回归线穿过的山脉:台湾山脉38、影响我国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的主要因素是:西高东低的地势39、山区= 山地+丘陵+崎岖不平的高原,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40、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41、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42、夏季(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原因:地形因素)冬季(1月)最低气温在漠河(原因:纬度因素)43、划分温度带的依据:活动积温划分干湿带的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44、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45、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800㎜等降水量线、1月份0℃等温线吻合46、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和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冬季风有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47、“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是夏季风48、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进退异常引起的49、我国跨四种干湿区、四种温度带、四种气候类型的省区是:甘肃省50、山西省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51、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的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52、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华北、东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53、梅雨、伏旱天气主要出现在:江淮地区寒潮天气主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54、影响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5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400㎜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横断山脉)56、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400㎜等降水量线57、最长(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最大)的河流:长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汛期最长的河流:珠江冰期最长的河流:黑龙江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注入印度洋的河流:雅鲁藏布江58、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江西省)59、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在:青藏高原我国密度最大的平原湖泊区在:长江中下游平原60、京杭运河——最长的人工河,,隋朝开凿,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了京、津、冀、鲁、苏、浙六个省市,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通道61、长江号称“黄金水道”,黄河号称“能源流域”62、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宜昌(湖北),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湖口(江西)63、武汉市位于长江的中游,三峡水电站位于长江的上游(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64、长江最大支流是:汉江65、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上中游的分界点是河口(内蒙古),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旧孟津(河南)66、黄河的两大支流:汾河(山西)、渭河(陕西)67、黄河从山东省入海68、治理黄河的关键(根本)是:中游治沙,措施:植树造林69、地上河现象出现在黄河的下游河段第三章70、自然资源:源于自然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71、钢铁、纸、水稻小麦等不是自然资源72、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水、土、生物、风能、光能等)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7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种类多样、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74、南方水田,北方旱地75、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难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76、森林资源最丰富的是东北地区77、淡水资源:包括江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人类现在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江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与人类最密切的水资源是江河水78、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巴西第1),人均水量居世界110以后79、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华北地区80、我国水资源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81、我国降水量、河流流量在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82、塔里木河夏季水量的来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流入河中83、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方法是: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间、季节分布不均问题的方法是: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84、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85、南水北调中线是从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至华北地区第四章86、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交通业是经济发展的纽带、“先行官”87、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伊犁马青海牧区:青海牦牛西藏牧区:西藏牦牛、藏南绵羊88、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椰子、油棕89、北方:小麦、甜菜、花生大豆、棉花、苹果梨桃柿子南方:水稻、甘蔗、油菜、荔枝柑橘香蕉90、东北平原,黑土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甜菜生产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稻谷重要生产基地91、东北地区是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92、珠江三江洲的特色农业是基塘农业93、我国农业生产在东部和西部,北方和南方等地区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的差异94、工业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是球体的有关证据:“站得高,看得远”;“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月食”;“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环球旅行。
二、地球仪(1) 经纬线和经纬度①经线与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经线有无数条,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的最高度数为180°。
②纬线与纬度: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纬线也有无数条,到两极等距离的纬线叫0°纬线 (又叫赤道),纬度的最高度数为90°。
(2)经纬线的特点: (3)特殊经纬线:名称 分界线(1)东半球范围:20°W 以东到160°E 以西(2)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极圈以内为寒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3)纬度在30°内为低纬度地区,在60°以上为高纬度地区,在30°到 60°之间为中纬度地区南北半球 赤道(0°纬线) 东西半球 20°W 和160°E 经线 五带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高中低纬地区30°、60°纬线(4) 经纬网及其判读方法①经纬网判断方法: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E ),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W );以赤道为起点,纬度向南增加是南纬(S ),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N )。
②注意:(经度从左往右增加为东经,从左往右减少为西经,纬度向上增加为北纬,向下增加为南纬) ③东西半球判断方法:经度少于20度在 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在西半球;经度大于20度少于160度看字母,E 为东半球,W 为西半球。
④注意:分界线上的点不归入任何一个“区”,如赤道上的点既不在北半球,也不在南半球。
三、识图:(1)特殊纬线:①赤道、②北回归线、 ③南回归线、④北极圈、⑤南极圈。
(2)地球五带:⑥热带、⑦北寒带、 ⑧南寒带、⑨南温带、⑩北温带。
(3)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⑥、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⑦、⑧、四季分明的是⑨、⑩。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名称 长度 形状 指示方向 备注纬线 不等 圆 东西 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极点为特殊纬线 经线 相等半圆 南北地球仪上赤道长为经线长的2倍一、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及概况:运动形式运动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地轴一天自西向东昼夜更替、时差公转太阳一年自西向东四季变化二、地球的公转:(1)公转示意图及两分两至(以北半球为例)比较项时间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A 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昼长于夜秋分日B 9月23日前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日C 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昼短于夜春分日D 3月21日前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夏至日最近白昼时间最长;同一时间:夏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冬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
(3)影子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同一时间:离直射点越近影子越短,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三、四季划分与五带特征:(1)四季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一次年2月),南半球季节相反。
(2)五带特征: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二、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1)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
(2)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正视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三、比例尺:(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如1: 100000。
线段式:如。
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3)比例尺的大小:可将比例尺化为数字式,当分子都为1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4)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程度大小详细小大简略三、图例和注记:(1)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特定的地图符号就叫图例,如(2)用来说明山脉、河流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如“8844.43米”四、地图分类: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等。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一、海拔与相对高度:(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非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单位都采用米)。
(3)世界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 (中尼边境线上),海拔最低点是:死海;中国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
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样的线叫等高线。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三、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共5种。
(1)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判读方法如下:(五种基本地形的区别可以从海拔和相对高度等进行区别)(2)六种地形部位(山顶或山峰、陡崖或断崖、山脊、山 谷、鞍部、盆地或洼地)山顶A 和B :等高线闭合,内大外小 盆地F :等高线闭合,内小外大(洼地)山脊E :等高线弯曲处象箭头,指向低处(成分水岭) 山谷D :等高线弯曲处象箭头,指向高处(有河流发源) 鞍部C :两山顶的连接部位 陡崖G :等高线重叠的部位四、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1)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基础上用颜色和色调表示地形地势,绿色表示低平原,黄、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其优点是醒目,有立体感。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名称 海拔 形态山地D 500米以上 高度和起伏变化很大高原E 500米以上 外围较陡,内部(顶部)起伏和缓 丘陵B 500米以下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 平原A 200米以下 起伏很小,宽广平坦 盆地C 无要求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区二、位置的优越性:(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三、中国的疆域:(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四、中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a、北回归线穿过的省(4个):F台湾、G广东、H广西、A云南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内蒙古自治区d、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众多的人口:(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统计的数据为12.9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
(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地区;西部人口密度小。
(5)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省)。
(6)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省,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一、多民族的国家:(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1.6%),少数民族55个。
(2)民族分布状况: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等边疆地区。
(3)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4)主要少数民族分布: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
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b、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西藏自治区—藏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
c、台湾省--高山族,海南省--黎族,东北地区--满族。
二、民族政策:平等、团结、自治。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一、中国的地形和地势:(1)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沿36°N地形剖面图如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