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竣工验收建模标准
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标准

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标准
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数据采集:利用无人机等设备采集地表、建筑物、道路等目标的三维坐标信息,以及纹理、颜色等细节信息。
2.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坐标系统转换、噪声去除等。
3. 三维建模:根据采集的数据建立三维模型,包括地物表面模型、建筑物模型等。
4. 纹理映射:将纹理图片映射到三维模型上,使得三维模型更加真实。
5. 模型优化:对三维模型进行优化,包括删除冗余的顶点、优化模型的拓扑结构等,以提高模型的渲染效率。
6. 质量检查:对构建的三维模型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模型的几何精度、纹理映射的准确性等。
7. 数据发布:将构建好的实景三维模型发布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或云平台上,供用户浏览和查询。
在实景三维模型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集的数据应该准确、完整,以保证三维模型的精度和质量。
2. 模型的几何精度和纹理质量:三维模型的几何精度和纹理质量是影响模型质量的关键因素,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优化和控制。
3. 数据的保密和安全: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密和安全问题,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等信息。
4. 数据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构建好的实景三维模型需要能够进行维护和更新,同时也要考虑到未来数据和模型的扩展和升级。
城市实景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检查验收方法

城市实景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检查验收方法城市实景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检查验收方法导语:城市实景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检查验收是确保完成的模型与实际场景相准确,符合要求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城市实景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检查验收的方法,以帮助读者对该主题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1. 角度和视角检查角度和视角是城市实景三维模型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模型的真实性。
在进行数据质量检查验收时,需要检查模型中的各个角度和视角是否与实际场景匹配。
可以通过与实际场景对比,观察视角变换时物体的位置、大小和形状是否一致来进行验证。
2. 比例和尺寸检查城市实景三维模型中,模型的比例和尺寸要与实际场景一致,否则将影响模型的真实性和可用性。
在进行数据质量检查验收时,需要检查模型中的各个元素的比例和尺寸是否准确。
可以通过测量实际场景和模型中同一元素的尺寸,并进行比较来进行验证。
3. 材质和颜色检查材质和颜色是城市实景三维模型中赋予物体真实外观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数据质量检查验收时,需要检查模型中的材质和颜色是否与实际场景一致。
可以通过观察模型中物体的材质纹理和颜色与实际场景进行对比来进行验证。
4. 几何形状检查几何形状是城市实景三维模型中表达物体形状和结构的基本要素。
在进行数据质量检查验收时,需要检查模型中物体的几何形状是否准确。
可以通过观察模型中物体的边缘线、曲面等几何特征与实际场景进行对比来进行验证。
5. 精度和细节检查城市实景三维模型中的精度和细节直接决定了模型的真实性和可用性。
在进行数据质量检查验收时,需要检查模型中的精度和细节是否满足要求。
可以通过对比模型中物体的细节和实际场景进行对比来进行验证,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判断。
总结:城市实景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检查验收是确保模型与实际场景相准确的重要环节。
通过角度和视角检查、比例和尺寸检查、材质和颜色检查、几何形状检查以及精度和细节检查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可以有效评估模型的质量。
系统建模验收标准

系统建模验收标准
系统建模验收标准是评估系统建模过程中模型质量和合规性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根据特定行业、项目需求和建模方法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常见的系统建模验收标准的一些要点:
1. 模型准确性和完整性:
- 符合需求:模型需满足项目的功能、性能和需求规格。
- 数据准确性:模型使用的数据应准确、可靠,能够反映实际情况。
- 模型完整性:模型需要涵盖所有重要的系统组件和关系,包括输入、输出、边界条件等。
2. 可验证性和可重现性:
- 验证性:模型应该能够通过实际数据验证其预测或者模拟结果。
- 重现性:其他团队或者专家应能够重现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
3. 可解释性和文档化:
- 可解释性:模型应该易于理解,能够解释模型结构、参数选择和输出结果的推导过程。
- 文档化:对于模型建立的过程、输入数据、参数设定、假设等应进行充分的文档记录。
4. 标准符合:
- 行业标准: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模型需符合相应的行业标准或最佳实践。
- 建模方法:若使用特定的建模方法或软件工具,模型需符合该方法或工具的规范。
5. 稳健性和灵活性:
- 稳健性:模型应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对于输入参数的变化有一定的容忍度。
- 灵活性:模型应具备一定的可调整性,能够应对系统变化或需求变更。
验收标准可能会因项目性质、行业规范或组织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验收之前,最好与利益相关者共同确定合适的验收标准,并确保符合相应的质量和合规性要求。
bim建模及验收标准

bim建模及验收标准BIM建模及验收标准。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模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设计与管理方法,它能够帮助建筑行业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设计质量等多种优势。
在BIM建模的过程中,验收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保证建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为后续的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将从BIM建模和验收标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BIM建模应该具备的特点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信息共享,BIM建模需要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施工工艺等多个领域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
2. 三维模型,BIM建模需要生成真实、精确的三维模型,以便于各个相关方对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协作。
3. 数据一致性,BIM建模需要保证各个模型之间数据的一致性,确保设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可视化,BIM建模需要能够实现对建筑各个方面的可视化呈现,包括结构、设备、管线等,以便于设计师和施工人员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其次,BIM建模的验收标准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模型准确性,验收标准应该明确模型的准确性要求,包括尺寸、比例、位置等方面的精度要求。
2. 数据一致性,验收标准需要检查模型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一致性,确保设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可视化效果,验收标准需要对模型的可视化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逼真程度、细节表现等方面的要求。
4. 协同性,验收标准需要考虑模型在不同软件平台上的协同性,确保各个相关方能够对模型进行有效的协作和交流。
5. 可操作性,验收标准需要考虑模型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包括模型的导航、查看、编辑等方面的要求。
总结来说,BIM建模及验收标准是建筑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建筑行业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设计质量等多种优势。
因此,建筑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需要深入理解BIM建模及验收标准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三维模型制作标准

三维模型制作标准一、制作要求:1、制作范围内地块中沿街建筑及底商、地块内的地标建筑一定做对,地块内的高层建筑及公建一定要和照片相符,6层以下普通的住宅做象即可.应能够准确地表现建筑的特征。
现场采集的相片中显示制作范围内地块有围墙及校门、政府大门、牌坊等门要按现场采集的相片样式制作.按影像图中的建筑轮廓建摸,如果影像图与照片不符,以现场采集的相片为准。
2、制作中要能够完整反映三维模型的外观,精度控制合理,在保证三维模型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模型面数和材质数量,做到数据量的精简。
如果制作范围内有未建设或正在建设中的建筑,已素体快绿色防护网来搭建.3、建筑物基底轮廓线与影像图误差小于≤1m,建筑物基顶部高差精度≤1m。
4、制作范围以警卫局项目区域划分图为准,图中绿色为需要制作的(包括地面),树木和大部分主要小品不需要制作。
橙色线框内是需要重点制作的区域,要求结构和体量关系与照片相符。
绿色区域与红色区域相交的道路不需要制作。
5、无照片的区域需要参考影像图推导制作,要求层数、楼体和屋顶的结构及材质与影像图大致相符即可。
二、建筑设计方案三维模型制作标准如下:1、制作软件:模型创建采用3ds max 9.2、模型单位:三维模型必须采用米(m)作为单位。
3、模型数据量要求:能够完整反映三维模型的外观,精度控制合理,在保证三维模型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模型面数和材质数量,做到数据量的精简。
4、效果要求:三维模型遵照建筑设计资料和建筑设计要求以及现状照片,贴图清晰。
能够充分地反映建筑物的主要结构,表现出建筑物的主要细节及质感,整体感强。
5、材质和贴图要求:1)使用Standard标准材质,材质类型使用Blinn。
除Diffuse通道可加贴图外,其他通道不能加贴图,其他参数也不能调节,用max默认设置。
2)不能在max材质编辑器中对贴图进行裁切.在材质编辑器中不能使用Tiling选项。
3)纹理图片的格式采用tiff文件格式,纹理图片的单位尺寸必须采用2的N次方.如32x32、64x128等。
3d建模交付要求与标准

3d建模交付要求与标准3D建模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构建虚拟三维模型的过程。
在许多行业中,包括建筑、工程、游戏开发和动画制作等,三维建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3D建模的质量和交付的准确性,制定一系列的交付要求与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3D建模交付的要求与标准,以确保交付结果的质量。
1.数据要求在3D建模交付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满足此要求,建模师需要提供以下数据:-三维模型文件:模型文件应以常见的格式(如.obj、.fbx、.stl 等)保存,并确保文件的可读性和兼容性。
-材质和贴图文件:如果模型需要使用材质和贴图,那么建模师需要提供这些文件作为附件。
文件应以常见图像格式(如.jpg、.png等)保存,以保证在不同软件中的兼容性。
-模型尺寸和大小:建模师需要确保模型的尺寸和大小与实际需求相符。
这可通过在建模软件中设置准确的尺寸和测量工具来实现。
2.模型质量要求为了确保3D建模交付的质量,有几个关键点需要考虑:-准确性:建模师需要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即模型与实际对象相符。
这可以通过参考现实世界的测量数据、图纸或照片来实现。
-完整性:模型应包含所有必要的细节和元素,以满足设计或渲染的要求。
例如,建筑模型需要包含所有外墙、内墙、门、窗户等细节。
-细节与比例:模型的细节和比例应考虑到要渲染或使用的最终场景。
例如,在游戏开发中,模型的细节应根据游戏引擎的要求进行优化,以确保良好的性能。
-光照和材质:建模师需要正确应用光照和材质,以确保模型的真实感和视觉效果。
这涉及到对材质和贴图的正确应用,以及对光源和环境的合理设置。
3.文件结构和命名规范为了使3D建模文件易于管理和使用,应遵循一定的文件结构和命名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要求与标准:-文件夹结构:建议将不同类型的文件(例如模型文件、贴图文件、参考图像等)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以便于查找和管理。
-文件命名:建议使用有意义的文件命名,以描述文件内容或用途。
三维模型制作规范及标准

真三维模型制作规范说明一、建模准备工作1.场景单位的统一1)在虚拟项目制作过中,因为通常较大的场景同时制作,所以都是以米做为单位会较为好操作些,所以,在建模之初就要把显示单位和系统单位都设置为M。
2.工作路径的统一:在项目操作时,往往一个项目会由许多人共同协作完成,这样,一个统计的工作路径就显得犹为重要,为便于我们项目管理及制作,我们在这里把项目的工作路径统一为:磁盘\城市项目名称\城市项目区块编号\MAX 存放项目相关场景文件;\MAPS 存放项目使用的贴图文件;二、建筑建模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建筑建模工作包括模型细化处理、纹理处理和帖图,三者同时进行。
帖图可用软件工具辅助完成。
场景制作工具统一采用3dsmax9.0。
1.建筑精度的认定及标准1)一级精度建筑1.哪些建筑需要按1级精度建模——地标建筑、层数>=18层的建筑、建筑面积>=20000m2的建筑、大型雕塑、文物保护单位、大型文化卫生设施、医院、学校、商场、酒店、交通设施、政府机关、重要公共建筑等2.1级模型建模要求——需精细建模,外形、纹理与实际建筑相同,建筑细部(如:屋顶结构,建筑转折面,建筑与地面交界的铺地、台阶、柱子、出入口等),以及建筑的附属元素(门厅、大门、围墙、花坛等)需做出;3.1级模型应与照片保持一致,丰富其外观细节,应避免整个墙面一张贴图,损失了模型的立体效果;需注意接地处理,例如玻璃不可直接戳在地上;该有的台阶、围墙(含栅栏、大门)、花坛必须做出;建筑的体量应与照片一致;4.面数限制——1级模型控制在1000~2000个面。
5.一级精度建筑结构>=0.3米需要用模型表现出其结构,<0.3米可用贴图表现其结构。
(一级精度建筑楼梯或台阶<0.3米时都需要用模型表现其结构。
)2)二级精度建筑1.哪些建筑需要按2级精度建模——道路沿路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其它不属于1级精度的市(区)行政、金融、商贸、文化、科技、展览、娱乐中心等建筑,成串的骑楼建筑需以2级精度建模;2.2级模型建模要求——纹理与实际建筑相同,可删除模型和地面相交长宽小于3米的碎小模型,可减少模型附属元素(如:花坛、基座、柱子段数等);3.对于2级模型,整体、细节的颜色、形状都应与实际保持一致;4.面数限制——2级模型控制在300~800个面。
竣工模型标准

本阶段各参与方的责任分配矩阵图如下表2-1所示。
表2-1竣工交付阶段BIM工作责任分配矩阵图
序号
BIM工作内容
具体工作内容
指挥部
运营单位
BIM顾问
设计
施工
监理
其他
1
竣工模型交付标准编制
审定
执行
配合
配合
配合
配合
2
竣工资料收集与整理
审定
配合
参与
参与
执行
参与
3
竣工模型创建与信息录入
审定
(4)竣工模型审查与整合
BIM顾问单位在竣工交付阶段定期接收和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各专业竣工模型,在监理单位的协助下进行竣工模型的审查工作,其中BIM顾问单位主要检查竣工模型的完备性、准确性以及现场一致性,监理单位主要检查竣工模型中挂接的竣工资料的完整性。
施工单位依据BIM顾问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检查结果反复进行竣工模型的修改工作,将最终通过检查的各专业竣工模型提交至BIM顾问单位,由BIM顾问单位负责项目整体竣工模型的整合与提交工作。
41
水喷雾灭火系统
防护区
保护对象的设置位置、可燃物种类
42
供水装置
设置位置、形式
43
喷头
设置位置、类型
44
细水雾系统
防护区
保护对象的设置位置、可燃物种类
45
供水装置
设置位置、形式
46
喷头
设置位置、类型
47
干粉灭火系统
防护区
保护对象的设置位置、可燃物种类
48
干粉储罐
设置位置、干粉灭火剂的种类、数量
49
表1-1竣工交付阶Biblioteka BIM工作内容序号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竣工验收建模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测绘院编制
三维竣工验收建模标准
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了规范三维竣工验收模型制作流程,明确三维竣工验收模型制作内容和制作要求,确保三维竣工验收模型数据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三维竣工验收模型数据的生产和制作。
2 总则
2.1 要求
●本标准采用上海城市平面坐标系统,吴淞高程系统。
●硬件:CPU P4以上、内存1G以上、硬盘100G以上、显卡显存256M以上。
●软件:三维模型制作相关软件。
2.2 引用标准
●GB/T 20258.1 《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LW020《测绘产品质量检验实施规定》
●CJJ8《城市测量规范》
●CJJ/T157-2010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DGJ/T08-86《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测量规范》
使用本标准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标准的现行有效版本。
3数据源
三维竣工验收模型数据源主要是竣工测量数据,主要包括:
●竣工分层平面图
●竣工立面图
●竣工项目地形图
●竣工验收测量报告书
●建设项目总平面图
●建设项目设计图
●竣工现场照片
4数据内容
三维竣工验收建模涉及的数据内容主要有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地面、小品和植被等,详细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数据内容
5 数据类型
5.1 建筑物类型
三维竣工验收建筑物模型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标准模型和精细模型,实际操作中主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区域重要性来确定建模类型。
表2 建筑物类型
5.2 地面类型
5.3 小品类型
5.4 树类型
5.5 场景类型
根据需求,若三维竣工验收区域需要建立三维场景,场景类型及详细描述如表6所示。
6制作要求
6.1 精度要求
三维竣工验收模型的精度是由其数据源数据质量等因素决定的。
表3 精度要求
6.2模型制作要求
为了保证三维竣工验收模型质量和精度,模型制作需满足以下具体要求:
◆在建模操作前,需要对竣工数据进行检查和预处理。
首先对数据进行检查,
确认是否有影响建模的明显缺失和不一致之处,然后对竣工数据进行预
处理,将建模所不需要的图层和元素删除。
◆将预处理后的平面数据导入三维建模环境中作为顶视图显示,立面数据
分别导入对应的前视图和侧视图,并在各视图中将图形对齐。
◆根据导入数据,在三维建模环境下编辑生成模型,模型所有顶点都需要
和图纸中的点完全重合。
6.3纹理数据要求
为了确保模型纹理质量和模型显示效果,纹理数据应符合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协调性等原则,另外还需满足如下具体要求:
◆纹理分辨率应不低于0.05m。
◆贴图使用jpg文件格式,贴图长宽(像素)方向必须符合2的幂次方。
◆对于相邻两个面的贴图应做到对齐窗缝、门缝、砖缝等。
◆纹理所反映的楼层数和门窗数应和实际相符。
◆模型完成后不应出现贴图丢失的情况。
6.4模型面数要求
表4 标准模型面数要求
注:一般地标如南京西路梅陇镇广场,重要地标如东方明珠
表5 精细模型面数要求
注:对于极其复杂建筑(如金茂大厦),面数要求可酌情考虑。
6.5模型后处理要求
模型制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一些后处理工作,以便满足模型入库要求,后处理工作包括模型重置变换、优化材质、塌陷修改器等。
◆模型拆分与合并
为了满足入库要求,要对模型进行拆分与合并,原则上按照自然边界,将间距大于1米的建筑物或者权属单位不同的建筑物都应作为一个实体。
◆塌陷修改器
在三维建模环境中,塌陷所有修改器,将模型转换为格网格式。
◆重置变换
在三维建模环境中,对模型进行重置变换,将模型的各局部坐标系统一成同一个坐标系。
7检查验收
根据制作要求,对三维竣工验收模型的正确性、完整性、协调性和模型效果等内容进行检查和验收。
8成果上交
应上交的资料包括:
1)技术设计
2)技术总结
3)检查报告
4)外业采集的实景照片
5)数据源(竣工测量相关数据)
6)中间过程数据(白模型等)
7)三维模型数据
8)工作图及工作范围指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