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1课件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 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 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 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的叙述方法。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 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内容更充实。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 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 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揭示人物的内心 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能引发读者的联 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可以节 省正面描写花费的大量笔墨,使得文章结构更 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2.故事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 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 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它 是现实生活的提炼,节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 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进行,有时可以省 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高考语文(浙江专用)
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清单
清单一 小说阅读知识点 一、小说的概念及特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环境,表现作 品主题,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从而艺术地反映 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特点主要有三点: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或表现生活的主要手 段,有完整、生动的情节,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
①基本模式:发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个别前有序幕,后有 尾声。 ②线索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 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整体阅读 PPT课件 图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整体阅读 PPT课件 图文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 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 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 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 (一)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它篇幅短小,情节 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其特点有: (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选材小中见大,(4)情节 完整,(5)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 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 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选自《短小说》)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1.请梳理、概括小说的情节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1)奶奶上山挖野菜摔残了腿,(2)要吃玉米饽 饽,(3)把玉米饽饽藏在梨花箱子里,(4)饿死家中。(事 情发展脉络) 示例二:(1)奶奶想挖点野菜吃,(2)摔伤后怕给家人添麻 烦,(3)想把玉米饽饽留给家人吃,(4)没有遗憾地死去。 (感情发展脉络)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 “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 了?”
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 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 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 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 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 伙食了,咋就பைடு நூலகம்了肚子?”

《高考一轮复习——小说专题》优质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小说专题》优质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 — 小说专题 》课件 (7 0 张P P T)
《高考一轮复习— — 小说专题 》课件 (7 0 张P P T)
认真审题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 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 字分析。
(2)是性格还是形象。 “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 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 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 位、职业等因素。主人公是一个(性格) 的(身份)
①从人物言行心理去分析;②从人物事件情节去分析;③从环境社 会去分析;④从他人或作者的评价去分析
答题模式:性格特点+事例分析
①概括人物性格特征;②概括人物的外在特征;③概括人物的主要 事迹
答题模式:xx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事例(在前或在后)
①对主要人物起烘托作用;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奠定感 情基调;④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寄寓作者情感⑤线索人物,贯穿 全文
01
PA R 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外貌、性格、品质、身份 7种典型人物形象积累 塑造人物的手法 次要/主要人物的作用,小说中的“我” 物象的作用
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把握小说中的人首先要完成 的就是牢牢抓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①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旨;②反复出现,全文线索,是结构 更加严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④推动情节发展;⑤ 寄托作者某种情感
人物形象 概括
《高考一轮复习— — 小说专题 》课件 (7 0 张P P T)

2020高考小说阅读复习PPT课件

2020高考小说阅读复习PPT课件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 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13
位于开头:
结构上的作用:
①总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某
一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④营造气氛,
奠定感情基调。 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于中间:
①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②总结前文,领起后文;
③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位于结尾:
①总结全文、照应前文; ②呼应标题、卒章显志;
③概括并深化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14
特殊情节的作用:
1.小说开头作用
(1)设疑(悬念)式开头。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 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 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32
四、表现手法: 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
、先抑后扬、巧合、…… 五、构思(结构)技巧:
对比、过渡、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 笔、总结上文、点题、留白…… 六、答题模式:
小说用了xx方法1,表达了xx内容,产生(起 到)了……效果或作用。(分点答题,以此模式 答三条)
33
命题角度七:语言特色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三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2.情节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

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3.环境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 的历史背景

2020年高考小说复习之小说的阅读 (共60张PPT)

2020年高考小说复习之小说的阅读 (共60张PPT)

三、小说常中间段的作用
思考角度
知识点
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
与相关情 节
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 结构紧凑。伏笔指文学作品中,在前面为后
面情节发展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小说中使用
的关系 伏笔,能使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显示出构
一、高考试题常见提问方式: 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考查概括小说局 部情节的能力)
[知能 构建] 一、小说线索的类型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 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 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时,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小说中的线索往往是小说标题、小说中 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词语等)。
小说《项链》中的线索就是项链,
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
(1)事物线索 链→还债→发现项链是赝品”,都
与此有关;《面包》中的“面包”
也是线索。
(2)对比冲突线 索
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 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 主要线索。
(3)人物心理、 情感变化线索 等
一篇成功的小说,有时是几个线索 的交融。
如何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按照情节的基 本结构来梳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
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
线索——串联故事情 节的东西
例如:《项链》
抓住场面来梳理 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1课件

(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1课件
【我 2】处语言描写,突出了战争 对“我”的压抑,写出了“我”与女主 人公交谈的融洽舒畅,也为后文两人进
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 感。【格 3】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 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 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
一步交往做了铺垫。 (提示:本处分析有助于后面“尝试
阅读方法指导
把握整体阅读 3 步骤
[真题文本] (2019《·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战争
■[读文示范] 第一步:宏观入手,切分层次,梳
理小说情节 通过快速阅读,可知小说为我们讲
[美]迈尔尼 (1)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 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 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我
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
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 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
第二步:微观研判,勾画批注,分 析人物和环境
交谈了 20 多分钟。 (6)“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
她问。 (7)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
么你呢?”
(一)主要人物——我 【我 1】处时间、事件的介绍,既 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也可以看出战争带 给“我”身体和心灵的伤害,还为下文 两人的交往做了铺垫。
⑤可以营造典型环境,表现人物 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心情、心理活动;⑥还可以暗示
影射
类型
含义
作用
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环境
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生 ①渲染气氛,烘托事物; 场面
活画面的总体描写。它体现 ②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 描写
在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和特 形象和表现作品主题
定环境的渲染上

最新2020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项复习教学 (共26张PPT)教育课件

最新2020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项复习教学 (共26张PPT)教育课件

作用:描绘了故乡萧瑟的景象,渲染 了故乡一片萧条、苍凉、冷清的氛围,
环境
烘托了 “我”悲凉的心情。
人物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 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 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 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
环境:描写了……景,渲染了……气氛 人物:烘托……感情,表现……性格
情 节 推动情节发展,为……作铺垫
人 物 烘托……感情,表现……性格
主 题 升华(深化)……主题,暗示 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
根据环境描写的位置分析: 开头:奠定感情基调 结尾:与开头或上文呼应,进一步深化主题。
鉴赏人物形象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 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
主题 (表现或深化主题)
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
鲁士兵正在操练。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 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揭示社会 的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环境描写作用答题思路:
第一步:分析环境的特点
第二步:找到思考角度
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 去考虑。
环境描写作用的思考角度
环 境 描写了……景,营造……氛围, 渲染了……气氛
2、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 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 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 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 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 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 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
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格 2】之后我们又
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
争。
(9)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 快地跟人说话了。”【我 2】
(10)“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 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11)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
(提示:本处分析有助于后面“尝试 解题”第 1 题 A 项的判定。)
①处动作描写,巧妙地引出下面“我”与
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 女主人公交往的故事。
文诺 8829 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
②处语言描写,交代了故事结局。
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
第三步: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把握主题
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意图
(18)“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
小说通过接线员的一次失误,引出“我”
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 与女主人公的相识、亲近、相恋,以及因轰炸
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②
而造成的两人永诀的爱情故事,刻画了女主人
(19)“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 公热情大方、机智幽默、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说了。”【我 5】
善良真诚、理性克制、关心母亲、真诚待人等
解题”第 1 题 B 项的判定。)
时,格罗斯文诺 8829 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 3】处心理描写,突出“我” 对格罗斯文诺的喜爱和两人爱情的美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 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好,与下文两人的永别形成对比,为下 文写难以言说的悲伤做了铺垫。
(12)“哈罗?” (13)“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 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
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 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
第二步:微观研判,勾画批注,分 析人物和环境
交谈了 20 多分钟。 (6)“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
她问。 (7)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
么你呢?”
(一)主要人物——我 【我 1】处时间、事件的介绍,既 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也可以看出战争带 给“我”身体和心灵的伤害,还为下文 两人的交往做了铺垫。
了她的性格的直率真诚。 【格 5】【格 8】处的语言描写,可
以看出她虽渴望美好的爱情,但却对爱 情非常谨慎和理性克制。
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 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
【格 6】处的插叙,表现了她婚姻 不幸、命运悲惨及思念儿子。
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我 3】
【格 7】处动作描写,表现了她对生活的热
(20)我放下了话筒。
性格特点,表现了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沈东子译,有删改)
提示:本步骤有助于后面“尝试解题”的
第 1 题、2 题和 3 题的解答
[尝试解题]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 一项是(3 分)( ) A.小说以“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 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 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这句话不仅 直接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也为两人进一步交往 做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 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 难以言说的悲哀。
D.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 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 众的必胜信念。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涉及情节结构、人物语言、主题等。A 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 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误。“我”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让 “我”叙述是一种叙述视角。小说以“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 炸伤”为开头,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表达控诉战争罪恶 的主题思想。B 项,“直接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 有误,因为此时“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还没有显露出来, 所以“直接表达”不恰当。D 项,“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历史画卷”夸大其词;“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于文无 据,应是表现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⑤可以营造典型环境,表现人物 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心情、心理活动;⑥还可以暗示
影射
类型
含义
作用
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环境
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生 ①渲染气氛,烘托事物; 场面
活画面的总体描写。它体现 ②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 描写
在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和特 形象和表现作品主题
定环境的渲染上
三、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以用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突出主题,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人物性格的一个延伸。
语言 它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修养和思想性格,反映人物
描写 及对语气的描写
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
的发展
类型
含义
作用
动作 描写
是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 行为动作进行描写
传神地摹写人物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理活 动,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 特点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 描写
是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 想法、感触、情绪、意识 等进行的具体刻画

四 部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 十
小说阅读

【考情分析】
第1讲
整体阅读指导
考点知识梳理
明确小说的 4 大特色 全国卷小说的考查主要围绕小说的 4 大特色命题,即故事情 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主题。近几年命题人对命题角度又进 一步细化,具体为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 概括探究主题,以及品味赏析语言、赏析艺术技巧、探究标题等。 因此,复习时一定要关注小说的这 4 大特色。 一、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 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 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 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的思想 品质和性格特征,推进故事
情节
类型
含义
作用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
细节 描写
格、追求、爱好;②可以深化主 细节描写是对生活中那
题;③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 些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
造一种氛围,为下文做铺垫;④ 典型环节所做的特写型
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描写。它渗透在对人物、
四、主题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贯串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它是作者 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塑造艺术形象对现实 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观照,主题是否深刻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及 内涵的深浅。
1.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1)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 性中的真善美及假恶丑。 (2)通过寓言形式,将人生的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之中。 (3)针砭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 露和鞭挞。
1.情节构成 情节是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一般由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有的小说前面还有序幕,后面 还有尾声。前者多为对故事背景的交代,其环境描写多为渲染气 氛;后者多为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
2.安排技巧 情节安排的技巧包括线索、悬念、过渡、铺垫、伏笔、照应、 点题,等等,此部分将在后面细讲。
【我 2】处语言描写,突出了战争 对“我”的压抑,写出了“我”与女主 人公交谈的融洽舒畅,也为后文两人进
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 感。【格 3】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 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 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
一步交往做了铺垫。 (提示:本处分析有助于后面“尝试
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 36 岁,唯一的儿子 “我”内心的极度悲伤。
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 18
(提示:本处分析有助于后面“尝试
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 解题”第 1 题 C 项的判定。)
他还活着。【格 6】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
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
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
(17)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 爱、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
(提示:本步骤有助于后面“尝试解题”第
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 2 题的解答。)
一阵晕眩。【我 4】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
(三)次要人物——接线员
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
二、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因此高考考查人物形象时,主 要在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方面设题。
1.人物描写的手法
2.人物描写的类型、含义及作用
类型
含义
作用
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
肖像 进行描绘,具体包括容貌、揭示人物身份地位、生活经
描写 身材、表情、衣着、姿态 历、性格心理等特征
等描写
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文化
阅读方法指导
把握整体阅读 3 步骤
[真题文本] (2019《·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战争
■[读文示范] 第一步:宏观入手,切分层次,梳
理小说情节 通过快速阅读,可知小说为我们讲
[美]迈尔尼 (1)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 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 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我
2.主题把握 4 大着眼点 (1)从题材内容着眼,通过抓标题、抓主要事件,把握主题。 (2)从人物塑造着眼,通过主要人物的记叙描写、作者对人物 的介绍评价、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主题。 (3)从情节发展着眼,通过梳理情节、分析情节设置的原因和 品味细节来发掘主题。 (4)从环境描写着眼,通过分析环境的特点和背景介绍来理解 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