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母猪胎衣不下的小妙招
母猪胎衣不下的病因与防治要点

关 键 词 猪
胎衣不下 病因 防治
含05 ). 0 破 下 注 。 也 可 用 脑 .mg 2 . m O~ 4
垂 体 后 叶 激 素 2~ 0I 下 注 射 。 或 04 U皮 静 脉 注射 1%氯 化 钙 液 2 L。 1% 0 0m 或 0 葡 萄 糖 钙 液 5 ~ 5 L 0 10m 。促 使 胎 衣 排
术 。 多 年 实 践 表 明 , 衣 易 剥 离 的才 经 胎
12 胎 盘 感 染 炎 症 .
常 引起 母 猪 死 亡 。 治 疗 方 案
3
31 提 高 子 宫 肌 的 兴 奋 性 。 进 子 宫 . 促
收 缩
中 图分 类 号 :882 文 献 标 识 码 : ¥5. 8 B
文 章 编 号 :0 8 0 1( 0 )7 0 6 — 2 10 — 442 8 — 0 2 0 0 0
K e o ds pgrtnin o eatri hoii fad sa e rv n in a d c r y w r :i;ee t ft eb r ;rgno ie s;pe e to n ue o h f t
母 猪产 子 后 胎 衣 在 1 ~ 0 m n 0 6 i 内
剥 离 胎 衣 的 关 键 是 对 时 间 的 把
atrit whc t rn s o t e raet o s f te rprd cin o i id sr f b rh e ih iu to f pg n u t y.T e h
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

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养殖动物之一,猪产后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母猪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本文将介绍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猪体质弱。
如果母猪体质弱,身体虚弱,产后下子宫收缩不良,容易导致产后胎衣不下。
2. 子宫疾病。
如果母猪患有子宫炎、子宫内膜增厚等子宫疾病,也会导致产后胎衣不下。
3. 分娩操作不当。
如果分娩操作不当,例如过度用力、使用不合适的器械等,都有可能导致产后胎衣不下。
4. 猪饲养管理不当。
如果猪饲养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当,例如饲料营养不良、环境脏乱等,都会增加产后胎衣不下的风险。
1. 药物治疗。
可以根据兽医的指导,使用适当的药物来促进子宫收缩,帮助胎衣排出体外。
2. 温热疗法。
可以给患病母猪使用温水浸泡的方法,帮助子宫收缩,促进胎衣排出。
3. 手术治疗。
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通过人工干预来将胎衣从子宫中取出。
除了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猪产后胎衣不下:1. 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
在母猪分娩前应做好充足的营养补给,增强母猪的体质。
保持饲养环境整洁,避免感染。
2. 规范分娩操作。
在分娩过程中,应由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操作,避免使用过度力量或不当的器械,以减少分娩损伤。
3. 强化猪的管理和饲养。
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营养均衡的饲料配给,合理的环境控制,可以提高猪的健康状况,降低产后胎衣不下的患病率。
4. 定期做好产后护理。
在猪分娩后,要及时观察母猪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疾病的发生和扩散。
猪产后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疾病的发生与母猪的体质、子宫疾病、分娩操作、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关。
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需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规范分娩操作、定期做好产后护理等措施来降低猪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率,保障猪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

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猪产后胎衣不下,即产后子宫内膜滞留,也称为胎盘滞留,是一种常见的猪繁殖障碍问题。
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起子宫炎症,导致繁殖问题,甚至危及母猪的健康和生命。
本文将介绍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和防治方法。
病因分析:猪产后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子宫内膜的排空需要通过子宫收缩来实现。
如果子宫收缩不良,就会导致胎衣滞留。
这可能是由于生理原因导致的,如产程不顺利、胎盘过大等;也可能是由于疾病原因导致的,如子宫内膜炎、草履虫感染等。
2. 子宫颈闭合不畅:产后子宫颈的收缩和闭合也是胎衣排出的关键步骤。
如果子宫颈闭合不畅,就会阻碍胎衣的正常排空。
子宫颈闭合不畅可能是由于子宫颈内膜炎、子宫颈病变等原因引起的。
3. 胎盘异常:胎盘固附在子宫壁上,通过子宫收缩排空。
如果胎盘异常,如胎盘异位、胎盘剥离不完全等,就会导致胎衣滞留。
防治方法: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减少疾病和营养不良对猪产后子宫恢复的影响。
注意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定期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2. 加强营养管理:产后母猪需要适当的营养支持才能顺利恢复。
应确保母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并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增加对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补充。
3. 注重分娩过程:分娩过程中要注意细心观察母猪情况,确保产程顺利进行。
对于分娩困难的母猪应及时处理,避免分娩过程中的创伤和其他并发症。
4. 注重产后护理:产后母猪需要良好的护理来促进子宫恢复。
包括定期清洗产床,预防感染;定期观察母猪排尿和排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促进子宫收缩和排空。
5. 及时治疗疾病:如发现母猪存在子宫内膜炎、胎盘炎等疾病,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疾病对子宫恢复的影响。
总结:猪产后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猪繁殖障碍问题,主要由子宫收缩不良、子宫颈闭合不畅和胎盘异常等原因引起。
要预防和治疗这一问题,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加强营养管理,注意分娩过程和产后护理,并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

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双琼会X u m u s h o u y i生猪产后胎衣不下是生猪分娩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如果得不到妥善有效的处理和治疗,滞留在子宫当中的胎衣会在1~2天内快速腐败发酵,从而引发子宫内膜炎,引起母猪出现严重的繁殖障碍。
母猪如果机体吸收了腐败物质会引发全身中毒,严重的会造成母猪出现败血症症状,危及生猪的生命。
在产后母猪护理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猪群的胎衣排放情况,一旦发现胎衣不下应该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产生意外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论述了猪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和具体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发病原因1、生理原因母猪是多胎类的动物,在整个生产阶段会分娩出大量的仔猪,但是由于仔猪的个体较大,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很容易过度舒张,子宫的正常收缩和正常舒张能力会逐渐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母猪在每次生产之后很容易出现子宫不能正常收缩的情况,常常引发仔猪出现流产早产,引发胎衣不下。
在整个妊娠阶段,由于母猪和子猪的胎盘紧密相连,看母猪的子宫不能正常收缩,胎衣不能够正常的向外排出,从而造成胎衣滞留,胎衣不下。
2、饲养管理原因在妊娠母猪养殖期间,由于养殖户没有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缺乏实践操作经验,母猪在妊娠中后阶段没有适当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也没有及时对饲料配方做出调整,一直沿用同一个饲料配方投喂母猪。
再加上母猪进入妊娠阶段之后,养殖户不能够做好健康防控工作,很容易造成母猪机体营养物质,缺乏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微量元素投入不足,猪的整体生产能力较差,产后很容易诱发生殖系统疾病。
另外有部分的养殖户在母猪妊娠阶段投喂过多的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造成营养供给过剩,由于机体过于肥胖,或者母猪在后期运动量不足,缺少光照,在分娩过程中受到外界干扰而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造成子宫不能正常收缩,从而引发产后胎衣不下。
另外气温突然发生变化,高温酷热天气和低压环境也容易引发母猪产后胎衣不下。
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

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猪产后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猪场常见的疾病,病因很多,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对母猪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率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这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病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相关知识。
一、病因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饲养管理不当饲料配制不合理,饲养密度过大等都会导致母猪身体虚弱,导致产后胎衣不下。
2. 疫病感染如猪瘟、猪流感等疫病感染会使母猪免疫系统受损,从而导致产后胎衣不下。
3. 饲养环境不洁净饲养环境卫生不佳,空气质量差等都会使母猪产后易得感染,导致产后胎衣不下。
4. 缺乏运动如果母猪长期缺乏运动,身体肥胖或者肌肉松弛,容易导致猪产后胎衣不下。
5. 营养不良生产后的母猪营养不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也容易导致产后胎衣不下。
6. 紧张和恐惧母猪在产后长期受到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刺激,也会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导致产后胎衣不下。
以上病因是产后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猪场日常管理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猪进行预防和治疗。
二、防治措施在日常饲养管理中,要给母猪提供良好的饲料,保证其营养充足,同时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保持充足的运动空间。
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猪只,保证猪群的健康状态。
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和空气质量,预防疾病的传播。
4. 合理营养配餐给母猪提供合理的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避免出现营养不良导致产后胎衣不下的情况。
5. 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在饲养过程中,要给母猪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保证其正常的体力活动,预防肌肉松弛。
6. 营造舒适的生产环境在母猪产后,要给予良好的生产环境,避免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刺激,保持子宫的正常收缩。
对猪产后胎衣不下的防治工作需要引起养猪户的高度重视,只有做好了防治工作,才能保证母猪的健康和生产率,减少因产后胎衣不下导致的损失。
希望养猪户能够根据以上介绍的病因和防治措施,做好猪产后胎衣不下的防治工作,提高养猪效益,促进猪场的健康发展。
母猪胎衣不下怎么办?

这是母猪产后比较常见且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初产母猪更容易发生,发病率在15%~30%,夏、秋季节甚至能够超过50%。
母猪发病后能够继发子宫炎,导致产奶量减少,甚至能够造成习惯性流产、屡配不孕,严重的还能够发生败血症,最终死亡。
1、病因分析母猪分娩结束后,胎衣通常经过10~60min能够自行排出,如果经过2~3h还没有全部排出,或者只有一部分排出,则称为胎衣不下。
产后子宫收缩无力:猪属于多胎的哺乳动物之一,如果在生产时产出胎儿数量较少,且仔猪平均体型较大,从而会导致其子宫严重舒张,使其产后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即子宫收缩力明显减弱,产后出现子宫肌乏力的现象,甚至使其在今后的生产中都容易由于子宫肌无力收缩而导致无法顺利生产,从而发生流产、早产以及难产等现象。
胎盘感染病菌而发生炎症反应:母猪妊娠期间由于运动减少,使其抵抗外界病菌的能力明显减弱,此时如果猪舍以及活动场所卫生条件较差,就容易使其感染胎儿弧菌、布氏杆菌、霉菌、沙门氏菌、弓形体等而造成子宫内膜发炎,最终发生子宫内膜炎。
由于母猪患有子宫内膜炎则造成体内的胎盘也被病菌感染,导致胎儿与胎盘发生黏连而无法进行脱离,最后引发该病。
饲料营养水平不合理:母猪妊娠期间所需的营养水平提高,如果此时无法及时增加营养改善饲养条件,而依旧饲喂的单一饲料,非常容易造成机体摄取硒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不足,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完全胎衣不下:母猪分娩结束后,在阴门外只悬挂很少部分的胎衣,检查产道能够在阴道及子宫内触到大部分的胎衣,通过进一步检查能够发现子宫内膜子叶与胎衣发生黏连。
如果产后经过12h胎衣还没有排出时,发现胎衣开始逐渐发生腐败,且开始散发恶臭味,触摸子宫及产道发现温度较高高,且有恶臭的胎水和炎性产物蓄积在里面,一些甚至呈果胨状。
病猪频繁弓腰举尾,呈努责排尿状,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超过39.5℃。
产后经过1天胎衣还没有排出时,病猪体温升高超过40℃,精神沉郁,停止采食,尿路系统发生感染,泌乳减少或者完全停止。
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

猪产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猪的胎衣是母猪在生产猪仔时娩出来的羊水囊和胎盘等组织的总称。
有时候,母猪的胎衣未能完全排出体外,这被称为“胎衣不下”。
这可能会导致母猪的流产、子宫炎、感染、排泄不畅等严重问题。
因此,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胎衣不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因胎衣不下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身体上的原因,也可以是环境或管理上的原因。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母猪营养不良:母猪未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胎衣不下。
2.感染:细菌感染可以导致子宫炎症,这会干扰子宫收缩和胎盘的排出,因此,胎衣不下就会发生。
3.子宫肌肉功能不足:子宫肌肉功能不足会使子宫不能充分收缩,也会导致胎衣不下。
4.突然惊吓:如果母猪在分娩期间受到惊吓或紧张,会导致子宫肌肉紧张并停顿收缩,胎衣不能顺利排出。
5.过度活动:过度活动会导致母猪的身体紧张和疲劳,因此子宫收缩不足,胎衣不下。
防治方法1.保持良好的营养:母猪在分娩前应获得充足的营养。
营养充足有助于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和子宫肌肉活动的力度,从而可以更轻松地排出胎衣。
2.预防细菌感染:定期在母猪身上进行消毒处理,以及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可以预防细菌感染。
3.切勿惊吓母猪:在猪分娩时,要保持安静和稳定的环境,以避免母猪受到惊吓。
5.及时治疗:如果发现母猪存在胎衣不下的症状,应及时治疗。
可以在兽医的指导下,为母猪注射功效明显的抗生素,以减轻炎症和预防感染。
总之,猪产后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通过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及时发现和处理这种疾病可以给母猪和它们的猪仔带来安全和健康。
母猪胎衣不下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母猪胎衣不下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古拥军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火峰乡畜牧兽医站,四川南充 637300摘 要:指母猪正常分娩后,经3 h胎衣还没有正常排出的情况,称为胎衣不下。
一般通过临床检查,便可以在阴门外发现有胎衣部分残留,产道检查时可摸到部分胎衣滞留在母猪阴道内。
猪的胎盘属于弥散型胎盘,其结构特点和饲养管理关系非常大,时常发生母猪胎衣不下的情况。
高温季节发病率较高,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发病率升高,母猪胎衣不下对生猪生产繁殖影响较大,严重危及猪的生命,本文详细为大家介绍猪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采取补充营养、增加运动等治疗管理措施,旨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母猪;胎衣不下;原因分析;预防措施母猪胎衣不下是指分娩后2~3 h胎衣还没有完全正常排出,或只排出部分胎衣的情况。
患该病对母猪的繁殖生产影响较大,或者引发其他疾病,是对生猪生产快速发展危害较大的产科疾病,需要在生产管理上加以预防,发病后针对病因,加以及时的治疗。
1 母猪胎衣不下的原因首先是母猪产后子宫收缩减弱,猪属于多胎动物,初胎母猪胎儿过少或者胎儿过大会导致其子宫肌肉过度扩张,从而导致子宫过度疲劳。
且早产、流产时胎盘并未发育成熟,子宫上皮没有变性,不能像正常子宫那样收缩有力,收缩力的减弱会导致母猪胎衣不下问题。
同时,养殖环境的刺激也会抑制母猪子宫收缩,延长胎衣的排出时间。
除此之外,如果孕期时没有做好母猪的管理工作,或者怀孕后母猪运动不足,则会导致子宫弛缓问题。
且猪胎过大也会导致难产问题,激发产后微缩,导致胎衣不下。
其次是胎盘感染炎症,母猪在怀孕期间若受到沙门氏菌、霉菌以及胎儿弧菌等细菌的感染,则会导致子宫内膜炎问题,从而导致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粘连,发生胎衣不下问题。
最后是饲养管理不当,怀孕期间的母猪若饲料单一,缺乏矿物质与维生素物质,会导致母猪营养不良问题。
而营养过度会导致母猪过肥,这些均会导致胎衣不下。
2 判断胎衣是否全部排出的方法一方面是看胎衣,除了最后一只仔猪的胎盘具备一个开口外,其它仔猪胎盘均具备两个开口与前面的仔猪进行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母猪胎衣不下的小妙招
时间:2011-03-31来源:作者:
猪的胎衣通常在全部仔猪产出以后,不久排出,如经3小时后,胎衣未排出,称为胎衣不下。
常由于饲养管理失宜,如运动不足、缺少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引起,其它如流产、难产、子宫炎等也可引起。
症状:母猪全部产出仔猪后,胎衣全部或部分滞留在子宫内,也有部分脱出阴门外的,母猪常卧地不起,不断努责,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消失,阴户内流出暗红色带臭的液体,常引起败血症而死亡。
母猪分娩后3小时胎衣部分或全部滞留在子宫内,也有胎衣悬挂于阴门之外。
母猪表现不安,不断努责,食欲减少或废绝,但喜饮水。
如胎衣在子宫内滞留过久,则从阴门流出暗红或红白色带有臭气或恶臭的排泄物。
这时体温升高。
猪每个子宫角内的胎囊的绒毛膜端凸人另一绒毛膜的凹端,彼此粘连形成管状,分娩时一个子宫角的各个胎衣往往一起排出来,检视每个胎衣的脐带断端数与分娩仔猪数是否相符。
如有缺少,即说明滞留胎衣数。
治疗:
1、当母猪分娩后8-12小时胎衣仍不下时,用催产素(缩宫素)10-20国际单位皮注。
如仍不下,2小时后再重复一次。
如胎衣不下已超过24小时,效果不佳。
2、用麦角新碱(马来酸麦角新碱1毫升含0.2毫克,2毫升含0.5毫克,0.2~0.4毫克皮下注。
或用脑垂体后叶激素20-40国际单位皮下注。
3、还可用10%氯化钙20毫升、10%葡萄糖100-200毫升静注。
4、若子宫有残余胎衣片,用0.1%雷佛奴耳液100—200毫升注入子宫,每天1次,连用3—5天。
5、如未下胎衣比较完整,用10%氯化钠溶液500毫升从胎衣外注入子宫,可使胎儿胎盘缩小,与母体胎盘分离而易排出。
6、为防止胎衣腐败及子宫感染,可向子宫投放四环素或土霉素0.5-1克。
中草药:
①当归尾、赤芍、炒川芎各15克,益母草20克,蒲黄、五灵脂各10克,水煎2-3,内服。
②玉米衣(或须)15-20克,烧灰,兑淡水酒250毫升,1次灌服。
③归尾、川芎、红花、香附、黑荆芥、炮姜、瞿麦各15克,桃仁、甘草各10克,酒大黄50克,芡实叶25克为引,煎水,内服。
西药:
①注射脑垂体后叶素20-40国际单位。
②静脉注射10%氯化钙20毫克,或10%葡萄糖酸钙50-100毫升。
③益母草流浸膏4-8毫克,每日2次。
手术:用手伸入子宫剥离后拉出胎衣。
随即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导出洗涤液,隔1-2小时后,再用1克四环素或土霉素加入100毫升蒸馏水中,注入子宫,在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消毒。
防治措施:
在母猪妊娠期,应注意饲料中的矿物质和蛋白质的含量,勿使缺少。
同时将妊娠母猪饲养于较宽敞的猪舍,每天给予适当运动,母猪膘情以保持不肥不瘦为宜,以便母猪在分娩时子宫和腹肌均有一定的收缩力,即不易发生胎衣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