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液(PN)配制顺序

合集下载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

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七、调配标准流程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肠外营养液配置流程

肠外营养液配置流程

肠外营养液配置流程
一、检查 3 升袋有效期、有无漏气等、然后拆去外包装,关闭所有管道夹,放于操作台右侧。

二、操作台内打开注射器放于 3 升袋同一区域。

三、检查并核对药品,将药品放于操作台中央。

四、消毒药品。

五、配置顺序:
1、将所有一价、二价、三价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药物均加入 10%葡萄糖中。

2、将磷酸盐加入氨基酸中。

3、将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中。

六、将含有附加成分的葡萄糖、氨基酸加入 3 升袋中,边输入边晃动。

七、将含有附加成分的脂肪乳加入 3 升袋中,并不断晃动,使之均匀混合。

八、排除空气,关闭进液口,盖上封帽。

九、签名。

十、将肠外营养液及空安瓶、空液体瓶送出配置间。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

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七、调配标准流程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

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七、调配标准流程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肠外营养液调配技术操作规范

肠外营养液调配技术操作规范

附件3.2肠外营养液调配技术操作规范为规范肠外营养液调配操作规程,确保肠外营养成品输液质量,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根据相关规章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制定本规范。

一、基本要求基本操作应按照附件3有关规定执行。

二、混合调配操作规程(一)调配操作前准备工作。

1.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技术操作规范》规定,启动调配操作间净化系统和水平层流工作台,并确认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个人防护用品:按照附件3有关规定执行。

3.其他物品: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挂钩、网套等。

4.按照操作规程洗手更衣,进入调配操作间,将摆放药品的药车推至水平层流洁净台附近指定位置。

(二)混合调配操作。

按附件3及以下规定操作。

1.调配前校对。

操作人员应按输液标签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和药品包装完好性,检查一次性使用静脉营养输液袋完好性,确认无误后,进行加药混合调配。

2.肠外营养液混合调配操作顺序。

(1)加入药品前,关闭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所有输液管夹。

(2)将磷酸盐加入氨基酸或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中。

(3)将其他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内,注意不能与磷酸盐加入同一稀释液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也不能加入到同一稀释液中。

(4)用脂溶性维生素溶解水溶性维生素后,加入脂肪乳剂中。

如果处方中不含脂肪乳,可将水溶性维生素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解。

复合维生素,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脂肪乳注射液中。

(5)药品加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顺序。

先加入氨基酸或含磷酸盐氨基酸注射液,再加入除脂肪乳注射液之外的其他液体。

加入药液时要不断缓慢按压输液袋,使充分混匀。

待上述注射液全部注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及时关闭相应两路输液管夹,防止空气进入或液体流出。

检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内有无浑浊、变色、异物以及沉淀物生成。

(6)最后注入脂肪乳注射液,边加边缓慢轻压袋体,待脂肪乳注射液全部注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及时关闭输液管夹,防止空气进入或液体流出。

肠外营养制剂配制及使用要求

肠外营养制剂配制及使用要求

肠外营养制剂配制及使用要求肠外营养制剂的配置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在层流装置的超净工作台上或经紫外线空气消毒后的结晶专用小室进行。

配制时应注意:①将电解质、微量元素、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或氨基酸溶液中,将磷酸盐加入氨基酸溶液中,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中,将含有添加剂的氨基酸、葡萄糖与脂肪乳剂分别经3L袋的3个输入口先注入葡萄糖和氨基酸,最后混入脂肪乳剂。

②配制应不间断地一次完成,并不断摇晃使之混合均匀。

③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的容量比为2:1:1或2:1:0.5,总容量大于1.5L,混合液中葡萄糖的最终浓度为10% ~ 20%。

(1)配置好的肠外营养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暂不使用时应置于4℃保存,并于24小时内用完。

(2)肠外营养液输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滴速,经中心静脉输入的液体,渗透压可较血浆渗透压高5~6倍,达1 500~1 800 mmol/L。

不能在短时间内大流量输入,必要时使用输液泵来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监测,如体重、血糖、氮平衡等一系列指标。

由于营养液成分复杂,可能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即凝乳状态,此时溶液中出现了游离的脂性油滴,此时油滴颗粒较大,不宜输入。

营养液输注有持续输注发和循环输注法。

持续输注法是将1天预定输入的液体在24小时内均匀输注,由于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的供应处于持续均匀状态,胰岛素的分泌较为稳定,血糖较稳定。

但由于血清胰岛素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阻止了脂肪分解,促进了脂肪和糖原合成,可出现脂肪肝甚至肝酶的升高。

还有种输注方法是循环输注法,将全天的营养液在12~18小时内输完,优点是预防或治疗持续输注所致的肝毒性,通过恢复患者白天正常活动改善了生活质量,适用于已经稳定接受持续肠外营养且需长期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尤其适用于在家实施肠外营养的患者。

肠道外营养液配置规范

肠道外营养液配置规范

(四)胃肠并发症
及使用不含谷氨酰胺PN液,可破坏肠粘膜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肠粘膜上皮绒毛萎缩、变稀,皱折变平,肠壁变薄,影响肠屏障功能,导致肠细菌易位,引起肠源性感染。在PN营养液中加入谷氨酰胺能有明显保护肠道粘膜屏障的作用。
菌配液室内进行,配液前配液室的台、面应紫外线照射60min ;
01
乱:
高渗性昏迷:因快速大量输入葡萄糖所致。预防措施是在输注 4h 后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 如发生高渗性昏迷,应立即停止葡萄糖输入,用低渗盐水(O.45)以950ml/h 的速度输入以降低血渗透压,同时正规胰岛素以1O~20U/h经静脉滴入。在纠正过程中要防止血糖下降太快而导致脑细胞水肿。
突然中止PN液的输入,而血胰岛素仍处于较高水平,就极易发生低血糖,故 PN 液输入突然中止应视为禁忌。不应利用同一静脉途径输血或输注其他不含糖类液体而停止 PN 。对有糖代谢异常者,可用等渗葡萄糖液500ml作为过渡,然后完全停用PN 。

维生素C的量一般在1-2g适宜,保证每升溶液中配置的维生素C不超过2g。

注意钙和磷不能加入同一配置溶液内,且最后的混合顺序为先磷后钙,保证两者都充配制好的溶液轻轻摇匀。
营养液配制顺序
入口处伤口每天换药 1 次,检查局部有无红、肿、热、压痛及渗出等炎症感染征象。检查留置导管体外段的长度,以早期发现有无导管脱出;
已打开的单瓶营养液未使用完毕,应弃去。如:脂肪乳,氨基酸。
五、营养液配制注意事项
1
为最大程度的减少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性维生素的氧化反应,在配制完成以后,要排尽营养袋中残存的空气。
2
在加入脂肪乳之前要仔细观察营养液中是否已产生沉淀或浑浊现象。
3
已破乳的肠外营养液严禁使用。

肠外营养液规范化配置和处方设计 陈莲珍

肠外营养液规范化配置和处方设计 陈莲珍


要注意营养液中电解质阳离子的浓度, 不要超过临界范围 不要将浓盐(10%NaCl溶液)与脂肪 乳直接混合 (分开输注)

影响脂肪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脂肪酸的种类


长链脂肪酸脂肪乳(LCT) 中长链脂肪酸脂肪乳(LCT/MCT) LCT/MCT配成营养液,LCT/MCT配成的营养液稳 定性要强于LCT配制出的营养液 可能跟LCT/MCT脂肪乳产品的脂肪微粒的半径 原本较小
两大功能:药房和配置液体
(一)、配制前查对
配制前必须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查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是否正确 查药品的颜色及澄明度有无变化 查药物有效期、瓶口是否有松动、有无破裂等
出现异常时禁止配液
(二)无菌操作的意识
1、配制间的清洁管理 每日配制前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操作台等:健之素:250mg/L~500mg/L 地面 :健之素:1000mg/L ~ 2000mg/L
EVA袋对空气的透过率比多层袋大, 维生素C在EVA袋中的氧化速率也相对要快
维生素C应单独输注
Dupertuis YM, et al.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02,26(5):310
维生素的降解
……光降解


暴露在日光下,观察3小时后,维生素A的损失率是 100%,维生素K1损失率50% 维生素E在EVA袋中的降解作用明显 光照加速维生素A、D2、K1、B2、B6、B1、叶酸的降解
有条件的最 配置环境和人员要求
配制流程及相关操作SOP 医师处方设计和药师审核的内容
(一)脂肪乳的不稳定性

脂肪乳是人们采用乳化剂和机械力将微小的油 滴均匀的分散在水相中构成的两相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护士提供资料——肠外营养液(PN)配制顺序
1、将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制剂分别加入氨基酸液及葡萄糖液内。

2、将水溶性维生素、磷酸盐制剂加入葡萄糖液内。

3、用脂溶性维生素乳剂稀释水溶性维生素后,再加入脂肪乳内。

4、将配制好的氨基酸溶剂及配置好的葡萄糖溶液同时混入营养袋内,并用肉眼检查液体有无沉淀。

5、将配制好的脂肪乳加入已装有氨基酸液及葡萄糖的营养袋内。

6、将配制好的溶液轻轻摇匀。

7、注意钙和磷不能加入同一配置溶液内,且最后的混合顺序为先磷后钙,保证两者都充分的稀释后最后相互接触。

8、维生素C的量一般在1-2g适宜,保证每升溶液中配置的维生素C不超过2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