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第1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人的生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男女性生殖系统组成和功能。

(2)简单描述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自我活动,体验生命来之不易,学会关爱生命,关注自身健康和发展,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感受生命的宝贵,体会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习小组讨论法谈话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出示卡通画面:我从哪里来?)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对“自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我的女儿在2岁时就问过这个问题,她奶奶说你是从土里刨出来的,当时她还信了,后来知道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一次和我一起洗澡,她认真的观察后恍然大悟说,我终于知道了,我原来在你的肚子里后来是从你的肚脐眼里钻出来的!看着她一脸的骄傲,我表扬了她的探索精神。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对于“自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你们肯定已经知道了一些,或许在这方面还有一些疑问,下面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并且还想知道什么都记下来,每个小组可以选一名主要发言人,可以这样说:“我们小组的回答是……我们还想知道……”小组讨论交流。

自主学习精子和卵细胞。

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来了解人类的生殖系统。

下面,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89页,“精子和卵细胞”部分。

学习方法是先精读图文一遍,再带问题读找出答案,互相交流,问题在投影上。

现在开始。

讨论:1、组成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有哪些?产生和输送精子的分别是什么器官?2、组成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有哪些?产生和输送卵细胞的分别是什么器官?3、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和产出的器官分别是什么?交流并解决投影上的问题。

合作学习受精和胚胎发育。

从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精子和卵细胞在个体形成中作用非常大,那么,二者在哪儿相遇,怎样结合的呢?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90页受精和胚胎发育部分。

七年级生物《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七年级生物《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七年级生物《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复习重点1、男女生殖系统的主要性器官及功能2、受精作用发生的部位3、胚胎发育的过程及主要场所4、青春期发育的特征5、组成人体的主要系统及功能6、骨的成分与其特性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重点知识归纳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其中,男性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

睾丸既是性腺又是性器官,睾丸属于内分泌腺。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

其中,女性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

卵巢既是性腺又是性器官,卵巢属于内分泌腺。

3、人的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子。

4、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5、由卵子和精子结合而成的细胞叫做受精卵。

6、受精作用发生的部位在输卵管内。

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的场所是输卵管。

7、结扎输卵管和输精管,既可以有效节育,又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8、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吸收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9、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约需280天。

10、人的新生命诞生的起点是受精卵。

11、男女第二性征分别是在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来的。

12、人的各种器官和系统是在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协同作用的。

13、骨的成份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使骨脆硬,有机物使骨柔韧。

14、青春期的形态发育特点:身高迅速长高,体重迅速增加。

功能发育特点: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迅速发展、循环系统功能迅速成熟发展、肺功能日益增强,肺活量增大。

性发育特点:(1)性器官的发育: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

(2)第二性征的发育心里发育特点:自我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强烈,性意识萌动。

二、重点习题讲解1、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 )A. 睾丸B.输精管C.附睾D.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析: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等器官构成。

其中,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是睾丸,因此,睾丸作为男性的性腺,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参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人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教案主要内容:[课标要求]老师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积极引导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认知规律。

同时老师也要注意积累实践经验,创造实践条件,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目标]识别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说明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描述人的生殖过程,说明胚胎发育的营养供应方式,说出出生后发育的分期。

[教学重难点]人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新生命的孕育过程。

新生命的孕育过程(难点)。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共两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总结前面所学的全部知识。

一、创设情景:观察桃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1、有性生殖(1)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

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针对桃树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一代的方式,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结果。

(3)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2、无性生殖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无性生殖的应用(1)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2)嫁接:苹果、黎、桃等果树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4、植物无性生殖的条件环境条件: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展示植物嫁接的录像或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体会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5、组织学生如何开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选择什么样的扦插。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节课堂教学1.1 教学目标1.理解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2.掌握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理解人的生殖周期和生殖的调节机制4.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与健康的关系1.2 教学内容1.2.1 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生殖:指生物在基因水平下的繁殖过程。

•发育:指生物在从受精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通过形态和功能变化而逐渐完善的过程。

1.2.2 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男生殖系统•睾丸:在睾丸内部产生精子和睾酮。

•输精管:连接睾丸和尿道,运送精子和尿液。

•前列腺和精囊:产生精液。

•阴茎:输送精液和尿液。

女生殖系统•卵巢:产生卵子和激素,例如雌激素。

•输卵管:连接卵巢和子宫,运送卵子、精子和受精卵。

•子宫:孕育胎儿的器官。

•阴道:输送卵巢和子宫的物质。

1.2.3 人的生殖周期和生殖的调节机制男性的生殖周期男性的生殖周期是持续生产精子的周期,通常为60至90天。

精子从睾丸内产生到达尿道的时间为1至2周。

女性的生殖周期女性的生殖周期包括月经周期和排卵周期。

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排卵周期通常为12至16天。

在排卵周期的中期,卵子从卵巢释放,进入输卵管,等待精子的受精。

生殖调节生殖调节是由一系列激素控制的过程,其中包括生长激素、睾酮、促性腺激素和孕激素等。

这些激素可以在不同生殖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例如控制卵巢和睾丸的发育、产生卵子和精子、促进排卵和受精以及支配妊娠等。

1.2.4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与健康的关系人类的生殖和发育与健康密切相关。

生殖健康包括生殖功能的正常发育和异常情况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在发育期,健康饮食、适宜的运动、良好的睡眠和心理健康等都对生殖和发育健康非常重要。

1.3 教学方法本课将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问题探讨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配合试验演示、图示和现场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第二节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

八年级生物上册19.1《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19.1《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19章第一节《人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别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说明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描述人的生殖过程,说出胚胎发育的营养供应方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观察图片提高对比观察、分析思维、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绘制概念图,提高对于知识梳理、构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殖系统组成的学习,可以正确认识有关人多生殖的知识。

2、通过了解人的生殖过程可以理解妈妈的辛苦,并关注生殖健康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新生命的孕育过程。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一、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前列腺---形成成精液 尿道---排尿和排精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分泌雌性激素
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二、新生命的孕育
1、受精
2、胚胎发育
受精卵胚胎胎儿
3、胎儿的营养
二氧化碳、废物
胎儿母体
养料、氧气
(胎盘)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类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理解性别的形成和遗传基础;3.掌握人类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4.了解节育和性病预防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人类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2.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征的形成。

三、教学难点:1.性别的形成和遗传基础的理解;2.节育和性病预防的重要性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阶段的婴儿照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婴儿是男孩还是女孩,并思考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他们的性别。

2.讲授(30分钟)a.性别的形成和遗传基础(15分钟)介绍性别的形成和遗传基础,包括人类的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因子的概念。

解释为什么男性只能通过精子的性染色体决定性别,而女性可以通过卵子的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b.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通过展示图示和实物模型,讲解男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强调精子和卵子的产生和运输过程,以及受精过程。

3.深化与巩固(20分钟)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观察和比较男女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写出总结。

然后进行展示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生殖器官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与导入(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简述人类的性别形成、性染色体和生殖器官结构。

2.讲授(30分钟)a.生殖和发育过程(15分钟)讲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生殖细胞的形成、性腺的发育和性征的形成过程,以及胚胎发育和分娩的过程。

b.节育和性病预防的重要性(15分钟)介绍节育的概念和意义,包括避孕方式和避免性病传播的方法。

说明节育和性病预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性别问题。

3.深化与巩固(2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对节育和性病预防的观点。

提醒学生要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方式,避免性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五、教学辅助手段:1.多媒体演示文稿、幻灯片和实物模型;2.图片、图表和案例的展示。

《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说明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能描述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1、学生阅读、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2、学生读图能力,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3、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体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悟生命来之不易,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

2、体会父母养育孩子中感情、物质等的投入,使学生更加尊重父母。

3、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社会道德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1)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教学难点:受精作用及胚胎的发育过程教学方法:1、教法:本节课第一课时只安排人的生殖系统的教学,考虑到本节课利用多媒体, 扩展知识容量完全可能,在授课过程若能巧妙地将新增内容穿插进去,不仅不会占用原有的教学时间,反而使整堂课更充实,增强教学效果。

因此,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讲授法(2)多媒体展示(3)情境教学法(4)导读—自主学习教学法2、学法:阅读、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归纳总结。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自制课件,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结构模型、挂图等。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运用插图、模型等教具,利用多媒体的喧染气氛的作用,前后呼应,把人体生殖知识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逻辑思维能力。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课件制作可能不太完善,需作进一步补充。

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设计
3.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生殖和发育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神奇和珍贵。
-引导学生关注生育健康,尊重父母、关爱家庭。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生殖健康观念。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认识到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强调自尊、自爱、自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学生能够描述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如睾丸、卵巢、输精管、输卵管、子宫等。
-学生能够阐述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过程,理解受精卵的形成和胚胎发育。
2.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生殖和发育相关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理现象,克服羞涩、尴尬等情绪,形成健康的生殖观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殖和发育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殖和发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说明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能描述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阅读、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2、学生读图能力,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3、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体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生命来之不易,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

2、体会父母养育孩子中感情、物质等的投入,使学生更加尊重父母。

3、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社会道德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
教学难点:
受精作用及胚胎的发育过程
教学方法:
1、教法:本节课第一课时只安排人的生殖系统的教学,考虑到本节课利用多媒体, 扩展知识容量完全可能,在授课过程若能巧妙地将新增内容穿插进去,不仅不会占用原有的教学时间,反而使整堂课更充实,增强教学效果。

因此,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讲授法(2)多媒体展示(3)情境教学法(4)导读—自主学习教学法
2、学法:阅读、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归纳总结。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课文
教师:自制课件,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结构模型、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运用插图、模型等教具,利用多媒体的喧染气氛的作用,前后呼应,把人体生殖知识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逻辑思维能力。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课件制作可能不太完善,需作进一步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