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三首》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我仿佛看到了………………
0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真是一个____的村居! 这更是一个____的村居!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第14课《诗词三首》课件(共7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课件(共7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虚先 实抑 相后 生扬
二、“诗人”李白的浪漫飘逸 表现手法
浪漫主义诗风
修辞
句式
反衬、白描 想象、象征 虚实结合
先抑后扬 比喻、夸张
用典 反复、反问 长短变化
二、“诗人”李白的浪漫飘逸
2、结合全诗内容,绘制诗人心路历程图。
(B希望期待)
(C自信昂扬)
( A苦闷愤怒)
(D凄冷无奈 )
(E茫然无措)
A 苦闷愤怒 B 希望期待 C 自信昂扬 D 凄冷无奈 E 茫然无措
浪漫主义手法
二、“诗人”李白的浪漫飘逸
1、再读全诗,从表现手法、修辞、句式 等角度绘制写作特色思维导图。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夸 张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反衬、白描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比喻、象征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 典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反复、反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 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
——《上安州裴长史书》
用古人之言,飘逸就是“落笔生云烟”(欧阳修)“万象奔走 于笔端”(范传正),就是“飘飘有凌云驭风之意”(李调元) 就是雄伟瑰丽,奔走豪迈,清新俊朗,自然率直,无拘无束, 变化万千。
浪漫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理解诗意 凡人李白的 失意心酸
感受诗味
诗人李白的 浪漫飘逸
领悟诗魂
仙人李白的 自信倔强
诵读指导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 / 斗十千,玉盘珍羞 / 直万钱。 低
停杯投箸 / 不能食,拔剑四顾 / 心茫然。
回 沉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烈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泊船瓜洲
钟山/只隔/数重/山。
【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京口/瓜洲/一水/间,
明月/何时/照我/还?
A
秋思
——[唐]张籍
B

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PART ONE
全词共出现几种意象?
山水代表路途的艰辛, 风雪意象思乡之情。
山、水、灯、风、雪、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3
想象一下,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4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深夜,将士们都住宿帐篷,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5
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油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没睡着,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而又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03
不能还
02
思家切
01
此处“绿”字诗人曾想过用“到、过、入、满”,为什么诗人最后选“绿”?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添加标题
京口:今江苏镇江。
添加标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3 《诗词三首》(共4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3 《诗词三首》(共42张PPT)

•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 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 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 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 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 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2019/7/17
1329138109@
18
课堂练习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 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 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 实现的豪迈气概。
2019/7/17
19
课堂练习
名句积累
5.收集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酬乐答天谢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被。抛弃的人 怀怀旧念空老吟朋闻友笛赋,到乡翻似烂反柯而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枯朽的树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增长、振作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歌Biblioteka 我在巴山楚水这凄凉的地方,

六年级语文上册3 古诗词三首课件(共46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3 古诗词三首课件(共46张PPT)

感受变化 再读诗歌,展开想象,你眼前出现了哪些
画面?画面中有哪些景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 黑云像墨汁一样在天上翻卷
黑云翻墨图
刚刚还艳阳高照的天空一下子变了脸。顿时,乌云 像打翻了的墨汁一样席卷而来,却未遮住远处的山峰。
[唐]孟浩然
样的感受?
移舟泊烟渚,
这“新愁”为何会涌上心头?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写这首诗时,孟浩然正离开
家乡到洛阳,借此排遣科举失利,
江清月近人。 仕途失意的悲愤。
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醉书》,读准字 白雨跳珠乱入船。
音,读出节奏。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中的“望湖楼”在今杭州_西__湖___边。 它的所在地不禁让我想起了苏轼曾在诗里将 它与古代美女相比,以此来突显此地景色的 美丽。这两句诗是:___欲__把__西__湖__比__西__子___, __淡__妆__浓__抹__总__相__宜____。
兴写下了这首词。

读 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q[u宋è ]辛弃疾 chán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
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
外,两x三ià点n 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溪桥忽见。出现。
理解词题
第2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名
词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81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81张PPT)
1古2. 诗三首
——·新课导入·——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意思是说多读诗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有 才气、有灵气,下面我们做个小互动, 一起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吧!
碰到下面的情景时,你会用什么诗词名句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吗?
赞美朋友之间的 深厚友情时,我 会说……
当我们在思念故 乡或亲人的时候, 可以吟诵……
笔顺:
xūn

音序: X 结构: 上下 偏旁: 灬 笔画数: 14 组词: 烟熏火燎 利欲熏心
笔顺:
háng
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音序: H 结构: 左右 偏旁: 木 笔画数: 8 组词: 苏杭 杭州
笔顺:
hài

音序: H 结构: 独体 偏旁: 亠 笔画数: 6 组词: 亥时 辛亥
笔顺:
shì

音序: S 结构: 左右 偏旁: 忄 笔画数: 9 组词: 恃才傲物 有恃无恐
陆游(1125年 代表作品:《示儿》《关山月》 -1210年) 《书愤》《钗头凤》等
——·创作背景·——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 尖锐的时代。由于个人经历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 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 下了爱国的种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 忘被敌人霸占的中原领土,热切的盼望着国家的统一, 因此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们。
注释 【王师】指南宋王朝的军队。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方。 【乃翁】你们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 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祭祀祖先时可
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 思 考 ·— 诗—人临终最 “悲” 的是什么?最 “盼” 的

(赛课课件)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共32张PPT)

(赛课课件)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共32张PPT)

长相思
走进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 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 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 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 授乾清门侍卫。文学成就:以词 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时 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主要 作品:《纳兰词》《通志堂集》。
诗句赏析
长相思
纳兰性德 [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注释】 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2.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3.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大。 4.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 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 5.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6.故园:故乡 7.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5/112021/5/11May 11,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112021/5/11T uesday, May 11,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1:12:28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112021/5/112021/5/11May- 2111-M ay-21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黑云翻墨未遮山,


2024/5/23
白雨跳珠乱入船。


2024/5/23
打翻的墨汁。这里形容 黑云翻滚,好像浓墨。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鲜明对比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跳动的珍珠。这里 形容雨点大,杂乱 无序。
2024/5/23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色的 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2024/5/23
朗读指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024/5/23
妙解课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题解: 时间
地点 事件
2024/5/23
思考
诗中描写了 那些景物?这 些景物有什么 特点?
2024/5/23
宿
xiǔ (一宿)
例:妈妈昨天工作到很晚,只好在公司宿 ( )sù舍住了一宿( )。xiǔ
2024/5/23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024/5/23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
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 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 等内容,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 浩然集》三卷传世。
这首词写的 是什么季节的 景色?从哪里 可以看出来?
2024/5/23
鸣 蝉
2024/5/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 轩,齐州历城(今济南市)人。出生时,山东已 为金兵所陷。早年他身怀抗金救国大志,22岁在 历城南部山区集结二千多人起义,参加抗金义军, 投南宋后,历任承务郎及湖北、湖南、江西 等地安抚使及龙图阁待 制等官。由于主张抗金, 遭到南宋朝廷内主和派 打击,43岁即去职归隐。 词作多为抒写爱国情怀、 倾吐壮志难酬的悲愤。 词风热情洋溢,慷慨悲 壮,继承和发扬了苏轼 开创的豪放派词的传统。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交代时间地点 全家出动 忙碌艰辛 割麦者 农民的 艰辛
描 写 悲 惨 场 景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农人心理活动
贫妇抱子 拾麦穗 赋税沉重 拾麦者 赋税的 繁重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不劳而获
议 论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触景生情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全诗精华)
官员 生活 舒适

景物描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语言描写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心理描写
(矛盾心理)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劳动人民不 顾炎阳灼晒,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 秒,拼命干活。 其中“惜”写出了劳动人 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人寻味,更令人心 酸不已。
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 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 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 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 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 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 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 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作者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对惭 劳统愧 动治, 人者谴 民的责 的批自 深判己 切;; 同 情 。
破阵子,一名《十拍子》。唐教坊曲。陈旸 《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 (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 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 军入场,尤壮观也。”
陈同甫,名亮。是辛弃疾的志同道 合的好朋友。陈同甫才气超群,喜谈兵, 志存经济,重许可,人人见其肺肝。辛 弃疾退居上饶,陈氏相访,二人同游鹅 湖,纵论天下恢复之事,皆以气节自负。 过后,陈亮有《贺新郎》词记其事。辛 弃疾亦有数词寄之,其《贺新郎》云: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可见,二人志同道合,均是试图补天的 爱国志士。刘熙载说:“陈同甫与稼轩 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这首 《破阵子》大约也是写于这一时期。
失,棱角磨平,潜心佛事,以“知足长乐、 独善其身”自居。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浅 显著称,据说能够流传于老太太、兵士、 僧徒口中。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 为唐代诗人之冠。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 他自己分之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 杂律诗四类,元稹为之编辑为《白氏长庆 集》。
《观刈麦》是 白居易任周至 县县尉时有感 于当地人民劳 动艰苦、生活 贫困所写的一 首诗,作品对 造成人民贫困 之源的繁重租 税提出指责。 对于自己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 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 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 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 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 我国北方
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 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 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 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 的历史背影。

醉态——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梦境——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现实—— 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术 成就极高。
其一,构思层层递进。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梦境中 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 形,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 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笔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 其二,结构奇特巧妙。 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 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 激昂,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这种奇特 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1.停机叹息 2代父从军 3.出征准备 征途跋涉 详

沉吟 忙碌 缠绵

4.十年征战 苍凉 5.辞官还乡 从容
6.合家欢聚 欢乐
略 7.比喻赞美
诙谐

木兰形象分析
•勤劳善良 •热爱亲人 不慕高官 •淳厚质朴

坚毅勇敢 报效国家 热爱和平 机敏活泼
主题归纳
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 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 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 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 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 品质。
想一想:
合作探究
本文在详略上是怎样安排的? 目的是什么?
木兰诗
1、停机叹息 2、代父从军 3、出征准备 征途跋涉 (详) 略 (详)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 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 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 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 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 不惜笔墨。 4、十年征战 5、辞官还乡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 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这是 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 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 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 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 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本是我国古代掌管 音乐的机关名称,秦时已设乐 府令。到汉武帝时乐府已具有 较大规模,收集歌辞是它的任 务之一。后来,人们将乐府采 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乐 府诗”“乐府歌辞”,乐府便 由原来的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 名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合家欢聚
1.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 的丰富性。 2.具有民歌风格
3.风格明朗刚
健,质朴生动。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 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 南),后迁下(今陕西渭南北),一身 经历了代宗、德宗、宪宗、穆宗、敬 宗、文宗、武宗七朝。曾任过周至县 尉、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 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子少傅等官。 白居易前期有热情,有锐气,是个同 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 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后 期锐气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