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语文-驿路梨花 教案2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15课-驿路梨花(第2课时)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15课-驿路梨花(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cdc59b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0.png)
第15课 驿路梨花(第2课时)1.分析、理解课文的构思特点及作用效果。
2.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3.品析本文语言的特点。
1.分析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的两次误会、三个悬念,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及作用效果。
2.理解文中“梨花”的多重含义,体会课文标题的妙处。
3.品析本文语言的特点。
1.学习“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梨花”的多重含义。
本文是一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读者。
作者是怎样达到这样的效果的呢?以疑问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本文写作方法的兴趣。
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请根据不同的叙事顺序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活动内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叙事顺序复述课文中的故事,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二、合作探究【活动内容】1.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写了哪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略读全文,先结合故事情节自主梳理,然后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在全班分享,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对学生给出的答案和修改建议逐步修正,应避免在对极少数学生的简单提问后直接给出答案,而应重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推导答案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合作能力,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设置悬念”的妙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设置悬念”的作用。
【活动内容】2.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学生先梳理出文中出现的人物,然后分析每个人物与小茅屋的关系。
探究“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并不是为了理清小茅屋的财产归属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助人为乐”的宝贵精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
【活动内容】3.“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
学生略读全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语句,根据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位置进行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举例: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对课文所传达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4)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在于如何平衡个体学习与团队合作。
举例: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针对本次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提高课堂导入的效率,确保新课讲授环节有足够的时间。
2.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明确实践活动和小Βιβλιοθήκη 讨论的主题,确保讨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提高提问和启发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涵。
5.加强课堂反馈,关注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举例:分析“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寓意,理解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3)句子解析:重点解析课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句子,如“梨花的盛开,是生命的礼赞”。
举例:通过对“生命的礼赞”这一句子的解析,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4)课文结构分析:掌握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理解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
举例:分析课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如“驿路梨花处处开”与“梨花依旧笑春风”,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深厚感情。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字词的学习,如“谦虚”、“懦弱”、“增添”等。这些词汇在课文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理解课文意义和体会作者情感有直接影响。
举例:课文中“梨花的谦虚,让人感到它的纯洁与崇高”,通过理解“谦虚”一词,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梨花的形象。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把握课文的主旨,分析梨花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感情。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学习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小说,但根据初一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仍按记叙文教学。
因此不必象分析小说那样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应着重放在对有关事物具体生动的描写,反映几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
二、预习时要求学生事先完成课后习题一,填好表格以熟悉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立意、构思、写景、标题等方面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具准备:幻灯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线索,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揭示文章主题,明确写景的作用及标题设立的巧妙。
一、检查习过程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到黑板上注音)⑴ A 驿路() B 荆棘() C 陡峭()⑵ A 竹篾() B 简陋() C 恍惚()⑶ A 麂子() B 修葺() C 讴歌()2.解释下列词语,(本题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讲解,由学生回答)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子。
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修长:长。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
悠闲:闲适自得。
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上新课第二十一课《驿路梨花》。
板书课题:二一. 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到一座深山去玩或到荒无人烟的野外去玩,就在我们玩得十分开心而肚子开始饿起来、腿开始酸起来时,天已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这个时候你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有个落脚点,哪怕是一座破旧的小茅屋供休息也好。
)要是没有怎么办?(只好露宿山林或野外了。
14.《驿路梨花》第二课时教案

14、驿路梨花(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重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五件好事
2、记叙顺序
合作探究
一、“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着小茅屋的出现,产生了哪些疑问和误会?
第一处悬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反思
第一次误会: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
第二处悬念:到底谁是主人呢?
第二次误会: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第三处悬念: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
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课文题目是“驿路梨花”,“梨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有何含义呢?
四、生活中的“驿路梨花处处开”
5、仿写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仅要传递好,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去做,去关心他人。同学们,每一次爱心的传递,都会出现奇迹。
板书
驿路梨花
彭荆风
什么人的房子 主人家是谁 解放军为什么盖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环境描写 雷锋精神
作业
运用本文学习的运用坏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写一写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不少于200字。
(景物描写 烘托 景美人美)
三、感受了梨花的美之后,谁再来说说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明确】“驿路梨花”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吸引了读者,也是全文的线索,既写出了在哀牢山那偏远、冷寂的深山老林中小茅屋边上的盛开的梨花的美丽,又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纯洁、美丽,象征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揭示了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主动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
4.了解作者矛盾的写作手法,以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5.掌握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线索、情节发展及其表现手法。
本节课我们将紧密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驿路梨花》的深入阅读,使学生能够领悟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梨花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矛盾的写作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驿路梨花》中梨花的象征意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文章的结构。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写教案是我们必须专心学习的事情,在下笔写一份教案时,我们都要有着较强的思维规律能力,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举的驿路梨花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驿路梨花教案篇1(一)教学建议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解读文本,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手法和主题思想为重点。
2.课前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根据时间挨次理清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
3.老师要留意思维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
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今日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是彭荆风。
(板书标题、)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
根据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惫;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
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挨次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纳了怎样的手法?要点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挨次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写作练习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但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写作内容较为空洞,缺乏生动的描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如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如何将情感融入到写作中。
(2)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驿路梨花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手法。
2.教学难点
(1)词汇的深入理解与应用: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准确把握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例如,“驿站”一词,学生需要理解其在古代通讯中的作用,以及在本课文中象征的意义。
1.强化情感态度的引导,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设计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讨论中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
4.注重细节指导,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将情感融入写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被大自然的美丽所感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然之美。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小说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
2.体会小说设题的精妙。
3.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一、直接入题,明确目标二、精读课文,初识小屋及屋主人1.请同学们齐读8--11段,从文中提炼信息,说说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屋。
2.从小屋陈设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么特点?三、略读课文,体味悬念和误会的妙处4.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四、细读课文,品味“梨花”之美5.跳读课文,勾画出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6.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五、总结延读,一花引得百花开六、板书设计驿路梨花处处开爱暖人间雷锋精神代代传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导入: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
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
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某某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2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23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
课题
驿路梨花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_月_日(星期_)
第1 课时(共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理清文章写作顺序的能力。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感受作品中体现的爱心。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的顺序二、新 Nhomakorabea探究学习:
1.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投影)(1分钟)
2.学习掌握本课的作家作品。(2分钟)
3.积累本课词语。
(1)检查导学案做的情况,让学生互判。(2分钟)
(2)投影检测,给红字注音。(2分钟)
(3)学生互判。(1分钟)
(4)学习积累多音多义字。(2分钟)
(5)词语解释(3分钟)
(6)辨析形似字组词。(2分钟)
主要教法
读书法 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板
书
设
计
梨花
发现小屋 小屋
雷锋精神
高尚品德
驿 周到
路 解除饥饿疲劳 细心
梨 老人述说 梨花
花 小屋来历 解放军
热情赞美 以花喻人
教
学
后
记
教
学
过
程
︹
含
时
间
分
配
︺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什么景物?为什么用梨花喻雪?看几张梨花的图片引入课题《驿路梨花》
(7)听写词语(5分钟)
陡峭 修长 露宿 喷香 恍惚 修葺 折损
简陋 悠闲 晶莹 竹篾 漆黑 撵走 麂子
4.结合注释理解“驿路”的意思。
5.感知课文内容,划分部分,概括大意。
(投影板书)(10分钟)
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思考回答问题
引入情景
学习目标
掌握作家作品
一生到黑板展示,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积累到导学案上。
共同学习
辨析
在练习本上写
结合注释和投影理解。
教
学
过
程
︹
含
时
间
分
配
︺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四部分(28-36):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6.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7.学习记叙的顺序和作用。
(见投影)(10分钟)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