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六年级大语文阅读鉴赏能力课前测试题 全国通用【精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精品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32分)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 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9分)(1)等闲:__________ (2)浑:_________ (3)清白:__________2. 读诗句,完成练习。
(16分)(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岩需要经历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岩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岩的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体现出的石灰岩的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是一首( )。
(3分)A. 送别诗B. 山水诗C. 咏物诗4.《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4分)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18分)人总是要死的,但( )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
”为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 按原文填空,并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8分)2. 画“____”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等词语。
最新部编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 单元主题阅读 课外阅读 专项训练 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川剧绝活——变脸变脸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属于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为了应对凶猛的野兽,将自己的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而产生并流传下来的。
后来,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
变脸是一种“瞬间艺术”,演员根据剧情的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一抬手、一拂袖或一甩头之间,变换出不同的面目来,即不同的脸谱。
而不同的脸谱则代表不同的神态、情态和心态,用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突然变化,如惊恐、绝望、愤怒、阴险等,达到“相随心变”的艺术效果。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和扯脸。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
如果要全部变,则将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在要变的位置即可。
“吹脸”只适合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
它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
必须注意的是,吹时要闭眼、闭口、闭气。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手法。
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张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根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
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等处)。
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
“扯脸”有一定的难度。
一是粘脸谱的黏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
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人耳目。
还有一种特殊的变脸手法是“运气”变脸。
传说已故川剧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军退去之后,他能够运用气功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变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 能力过关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卷六年级语文下(R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古诗《石灰吟》,完成练习。
(13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3分)(1)等闲:__________(2)浑:____________(3)清白:__________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8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石需要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
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石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2分)二、阅读《为人民服务》片段,完成练习。
(17分)人总是要死的,但( )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并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分)2.画“——”的句子中的两个加点的“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______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等词语。
(10分)3.下列人物中,()的死重于泰山,()的死轻于鸿毛。
(填序号,3分)①戚继光②刘胡兰③雷锋④秦桧⑤李大钊⑥汪精卫三、阅读《那个星期天》片段,完成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精品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7. 课外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读文言文《王安期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
(50分)王安期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
吏系①得一夜行人。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有改动)【注】①系:抓。
②致:达到。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0分)(1)乱:______________ (2)云:______________(3)鞭:______________ (4)释:______________2. 下列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8分)A. 久而久之.B. 求之.不得C. 君将何之.D. 井底之.蛙3. 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50分)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寻人启事的写法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
老师还给每个人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来写。
②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学生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学生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
六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阅读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讲话:“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②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
16世纪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
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
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
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
”哥白尼以自已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倒了过来。
③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
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
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④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
曾经因闭关锁国而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
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誓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
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观代强国之路。
⑤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
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
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伶俐——________ 即刻——________(2)短文提及了茶峒人端午日哪几种习俗?作者详细写了哪种习俗?(3)短文开始三个“莫不”句有什么表达作用?(4)下列句子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A.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真题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真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理解。
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从那里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了令人兴奋的力量。
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好,好,再讲一个!”“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讲着,外祖母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和我一起听故事的还有船上的水手们,都是些留着胡子的高大的男人。
他们夸赞外祖母讲得好,要求:“再讲一个,老太太!”还说:“走,跟我们一起去吃晚饭!”餐桌上,他们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不过,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因为船上有一个人,禁止所有的人吃水果,他看见了会毫不犹豫地夺过水果给你扔到河里去的。
1.上面文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文段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母讲故事非常精彩?请用自已的语言归纳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外祖母的形象,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摘抄下来,判断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并结合具体句子赏析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选文可以看出外祖母有着怎样的生活态度?结合《童年》这部小说,说说外祖母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习本文运用恰当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写爱读书的朋友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选段一:()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的()的西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阅读题专项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题专项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衔接阅读: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
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悬”字的部首是( ),音序是( );“悬”的意思有:①挂②公开揭示③抬④无着落;无结果⑤距离大;差别大。
文中的“悬”取第( )种解释;“实力悬殊”取第( )种解释。
(2)找出一个夸张句画上横线,这样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3)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_(4)用横线划出说明灯的数量多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说明灯的种类多的子。
(5)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理解,把下面人物分类。
林冲、贾宝玉、宋江、武松、林黛玉、薛宝钗、属于《水浒传》的有:________属于《红楼梦》的有:________2.课外阅读,我能行!梦结束的地方有人做过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500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也大约有500人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无论这个数字属实与否,都不折不扣地表明: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残酷。
因攀登珠峰而遇难的勇士阎庚华去世后,笔者走进他独居的家,目睹的是一个痴迷的登山者的世界:墙上贴满了登山明星照、珠峰风景画,挂满了登山爪、登山靴、滑雪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班级:日期:分数:
【精品】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8 空,计 8 分)
1.初唐诗坛上除了有初唐四杰:、杨炯、卢照邻和
,还有、。
2.
王维和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派(填诗歌流派)诗人,高适和岑参是唐代著名的派(填诗歌流派)诗人。
3.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他的七言绝句最有名气,被称为“”。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 题,计 4 分) 1.
《月下独酌》“影徒随我身”中“徒”的意思是()
A.空
B.像徒弟一样
C.紧紧地
D.
远远地
2.下列关于《蜀相》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蜀相》一、二两句运用反问,写祠堂的地理位置。
B.
《蜀相》三、四两句写祠堂的荒凉。
C.《蜀相》五、六两句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
D.
《蜀相》七、八两句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起共鸣。
三、默写题(每空 1 分,共 8 空,计 8 分)
1. 花间一壶酒,。
举杯邀明月,。
月既不解印,。
,行乐须及时。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
出师未捷身先死,。
姓名:班级:日期: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0 空,计10 分) 1.
白居易,字,号香山居士,是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与元稹合称“” 。
2.
韩愈,字,世称“”,韩愈与柳宗元发起了“
运动”,提出了“”的文学主张。
3.杜牧,字,号樊川居士,与并称“小李杜”。
4.贾岛,字,与孟郊齐名,人称“”,同为苦吟派诗人。
二、连线题(每题1 分,共5 项,计5 分)
刘禹锡诗豪
白居易诗圣
孟郊诗佛
王维诗魔
杜甫诗囚
三、默写题(每空 1 分,共 5 空,计 5 分)
1.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2.潭中鱼可百许头,,,影布石上。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六年级春季中外名著阅读能力课前测
姓名:班级:日期: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8 空,计 8 分)
1.朱自清,原名,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他的作品以文笔清丽、感情真挚动人见长。
他的著名散文有《》《》。
2.鲁迅,原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名为《》。
鲁迅先生的弟弟也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代表作有《苦雨》等。
3.冰心,原名,其著名散文集《》是1923 年-1926 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
二、选择题(每 2 分,共 4 项,计8 分) 1.
主张文学无阶级的是下列哪位作家?()
A.胡适
B.梁实秋
C.鲁迅
D.朱自清
2.《匆匆》是由创作的。
()
A.冰心
B.鲁迅
C.巴金
D.朱自清 3.
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的是哪位作家?()
A.冰心
B.鲁迅
C.巴金
D.林语堂 4.
下列哪篇散文不是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A.《藤野先生》
B.《阿长与山海经》
C.《五猖会》
D.《背影》
三、理解题(4 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