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森林防火 消防安全知识

森林防火 消防安全知识

森林防火消防安全知识森林防火是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在森林消防安全方面的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森林防火、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

一、森林防火基本知识1. 森林火灾的成因森林火灾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雷击、自燃和疾病虫害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烟火、焚烧、林业生产等。

2. 森林火灾的传播途径和速度森林火灾的传播速度和途径取决于周围环境、天气条件、地形等因素。

火势蔓延速度往往非常快,火苗可在数秒内蔓延数百米,火焰高度也可达数十米。

3. 森林火灾的危害森林火灾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极大。

它们不仅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还会造成大量植物和动物的死亡。

此外,森林火灾还会引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对人类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4. 森林火灾的防控措施森林防火工作包括预防、监测、扑灭和后期处理等环节。

预防森林火灾的措施主要包括清理积极的落叶和干枯的木质物,设置防火道和防火带等;监测森林火灾的手段主要包括空中和地面巡逻,使用监测设备等。

扑灭森林火灾的主要手段是人工扑灭、机械作战和技术支持等。

后期处理主要包括清理火场、种植植被和恢复生态环境等。

二、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1. 建立火源预警网建立火源预警网是森林防火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观察、巡逻、监控等手段,及时发现并报告火源,防止火灾的发生。

2. 清理可燃物定期清理森林中的积极落叶、干草和干枯木质物等可燃物,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3. 设置防火道和防火带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设置防火道和防火带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防火道是指在森林中开辟的宽度一定的道路,通过这些道路可以及时阻止火势蔓延和人员疏散。

而防火带是指在森林周边设置的一定宽度的无植被区域,用来阻止森林火势蔓延。

4.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森林防火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并学会防火技巧和基本的火灾应急措施。

森林防火应知应会知识

森林防火应知应会知识

森林防火应知应会知识一、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森林让青山更绿,家乡更富裕,国家更富强。

二、护林防火,人人有责。

记住:护林防火,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森林火灾重防范,严控火源是关键。

四、依法用火,违者必究。

防火期禁止野外用火,家长要监督小孩野外不要玩火。

五、防火就是防人。

人人防火,树立平安,时时防火,国泰民安。

只有管住人,才能管住火源,杜绝人为火的发生。

六、护林防火无节气,全年都是防火期。

七、护林防火“十不准”(1)不准放野火赶兽、驱蜂;(2)不准在林区烧火取暖,烘烤食物和烧饭;(3)不准在林区吸烟和乱丢烟头;(4)不准在林区烧香,烧纸,放鞭炮;(5)不准在林区熏鼠洞、蛇洞、兽洞;(6)不准在林地边烧地坎,田埂;(7)不准在林区内玩火,(8)不准放野火烧荒,烧牧场,柴场;(9)不准在夜间用火把照明赶山路;(10)不准在林地内烧木炭,烧灰积肥。

八、水火无情,人命关天。

扑火要讲究科学,量力而行,把握时机,克服盲目。

九、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

打早是灭火的前提,打小是灭火的关键,打了是灭火的核心。

十、森林消防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立足群防群治,自防自治。

十一、植树造林福荫子孙,烧山毁林千古罪人。

为了森林的安全和您的幸福,请自觉遵守防火制度。

十二、我国刑法第115条之规定,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致他人重伤,死亡或公共及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森林防火是指对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进行预防和控制火灾的一系列活动,是保障生态环境、人类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下面是森林防火基本知识:一、火灾危害1.草木枯败:高温火灾会直接烧毁森林植被,导致植被枯败,无法复原;2.生态环境恶化:火灾会破坏生态平衡,受灾区域内生态系统将几年、甚至几十年无法恢复原有较好的生态状态;3.生命财产安全:人身、财产以及野生动植物都面临火灾威胁,容易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4.资源浪费:若长时间饱受火灾侵袭,所积累的森林资源将无力输出,造成资源浪费。

二、火灾原因1.自然原因:雷击、干旱等天气状况;2.人为因素:野外烤肉、野外用火、烟草、火柴、烟灰等现象;3.不可避免的事故:例如因机械故障、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火灾。

三、防火措施1.全面排查环境:以发现火灾隐患为目标,对当前的环境进行全面深度排查;2.划定防火安全带:在森林、草原等易燃易爆场所划定安全带,进行有效防火;3.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了解天气状况,掌握极端天气变化趋势,及时制定应对策略;4.宣传人民群众:为了提供人民群众的防火知识水平,加强人民群众的自我治理计划,宣传防火知识非常重要;5.设置牌标:在山林草原中,设立“禁止用火”“火源未控制严禁入内”等牌标,提醒人们远离火源;6.火源防范:对于火源如烟草、火柴、烟灰施行摆放和处理失当的后果,重点防范这些易引起火灾的措施。

四、扑灭火灾1.火灾的类型:指对火灾的性质和范围进行判断,并判断火势的演变趋势;2.火源控制:立刻控制和挽救被火焰烧伤的对象,争取时间进行扑灭火源;3.大型灭火设备:利用消防车、水源等大型专业消防设备进行扑灭火源;4.手工灭火:利用冷却灭火、铲土撇水灭火等方式进行手工灭火。

以上就是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森林防火基本知识第一章林火基础理论第一节森林燃烧1、森林燃烧森林燃烧也就是林火,是自然界中燃烧的一种现象。

森林中的可燃物,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快速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发光发热的化学物理反应,称为森林燃烧。

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2、森林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即:热源或称火源)。

三者构成燃烧三角。

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项燃烧就会停止。

3、林火可以造成资源的破坏,可以造成动植区系的破坏,可以引起水土流失,污染大气等。

(1)森林火灾: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中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生态、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燃烧称为森林火灾。

(2)计划烧除。

计划烧除就是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为达到预期的森林经营目的有计划的用火。

第二节林火发生的三个条件林火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森林可然物,火险天气和火源。

森林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物质基础。

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

火源是发生林火的关键因素,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

在通常情况下,发生林火的最低能量来自森林的外界。

可燃物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引起自然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

(1)自然火源。

自然火源有雷击、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和可燃物自燃等。

(2)人为火源。

人为火源是林火发生的主要火源。

有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

人为火源引发的林火在世界各国都占有很大比例。

第三节林火行为森林防火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国家关于森林防火的方针、政策、法律;各地有关森林防火的法规。

四是森林防火的先进典型和火灾典型案例。

(3)宣传教育的形式: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要做到经常、广泛、深入,群众喜闻乐见,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多种形式。

政府发布森林防火命令、指示,领导发表讲话、文章具有权威性;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单位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具有及时性;在交通要道和重点林区建立森林宣传牌、匾、碑等,具有持久性;印制森林防火宣传单、宣传手册,举行森林防火知识竞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一条街、宣传周活动,具有群众性;进入森林防火紧要期,悬挂森林火险等级旗和防火警示牌,对一切进山人员宣传,具有针对性。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宣传资料一、森林防火基本常识1、“森林防火”的含义是什么?答: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2、扑救森林火灾不能组织哪些人上山扑火?答:老人、妇女、中小学生、儿童及身残体弱者。

3、森林燃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答: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4、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答: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杂草、蕨类、苔藓、地衣、枯立木、腐朽木、枯枝落叶以及地下层的腐殖质、泥炭等,均属可燃物。

5、大理市森林防火“十不准”是什么?严格实行野外火源管理“十不准”,即不准焚香烧纸,不准燃放鞭炮,不准进山吸烟,不准打猎驱兽,不准烧蜂,不准烧炭,不准野外烤火、烘烤食品和烧火做饭,不准烧山开荒、炼山造林和烧牧场,不准用火把照明,不准小孩和精神病人玩火。

6、《云南省森林消防条例》规定生产性用火和野外用火的管理应当做到哪“八个”必须?答:⑴森林防火期内,确需在林区、林缘进行生产性用火的,必须经村民小组同意,报村委会、办事处批准;⑵经批准进行的生产性用火,必须落实防火措施,有专人负责;⑶在林区进行实弹演习、爆破、勘察、施工等活动,必须报县以上森林消防指挥部批准;⑷炼山造林、烧牧场,必须提前10天报县(市、区)森林消防指挥部批准,发给用火许可证,同时报省森林消防指挥部备案;⑸经批准的野外用火,必须落实消防措施,按批准的时间、范围,在三级风以下的天气进行,由批准机关指定专人监督实施;⑹经森林消防组织检查发现存在森林火灾隐患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限期内消除火灾隐患;⑺实施计划烧除,必须严格按照云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制定的《计划烧除暂行规程》进行;⑻经批准在林区开设旅游景区(景点)的单位,必须对游客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设置森林防火宣传牌、警示牌、固定吸烟点,开设森林防火隔离带,配备必要的灭火机具。

7、发现森林火警拨通“12119”后,应向“12119”台报告哪些情况?答:“12119”是全国、全省统一的森林火警免费专用报警电话。

森林防火简单知识大全

森林防火简单知识大全

森林防火简单知识大全森林防火小知识1、树立防火意识。

每个人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森林火灾危害的严重性,在思想上建立起一道防火线,做到防患于未“燃”,个人进入林区活动,要时刻不忘森林防火。

2、严格控制火源,强化火源管理。

严格控制野外生产用火,必需的生产用火,要实施防火措施,认真执行用火审批制度。

不要擅自上山用火,不要在林中生火取暖,不准小孩上山玩火,不在林中乱丢烟头,在林区不要夜间点火把照明等。

3、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确保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引发森林火灾。

进入林区应自觉向森林防火检查站交出随身携带的火种,移风易俗,不在山区、林区上坟烧纸。

4、建立防火组织。

在防火期内对防火区域进行日常巡查,密切关注林情。

森林防火注意事项1.不应在林内或林边500米内烧荒、焚烧农作物废弃物料等生产性用火或坟头烧纸、烧香、燃放烟花爆竹、吸烟、烤火、野炊等非生产性用火。

2.不应携带火种和易燃品入山入林,不应从事其他易引发森林火灾的行为。

3.在森林内从事野营、登山、祭祀、庙会等活动的,应当遵守森林防火的有关规定,并服从森林经营者的防火安全要求。

4.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入森林的,监护人应当履行有效的监护义务;森林经营者应当履行监督管理的义务。

主要是加大对“痴、聋、呆、哑、精神病人”五种人的监督力度,并应与其监护人签订监管责任书。

5.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火情,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公安、消防、林业等有关部门报告。

森林火灾扑救方法1、上山火的顺势打法。

扑救人员跟在火尾两翼顺火势拍打,边打边向前推进。

2、下山火的堵截打法。

根据火情利用有利时机沿火线展开多点同时拍打。

在火势较弱、蔓延较慢时可在下山火的前方堵截打,以提高扑救效率。

3、树冠火的阻隔打法。

采取间接灭火的方法阻止林火蔓延,然后再扑灭,如开辟隔离带、火攻、飞机灭火等方法。

4、顺风火的跟进打法。

采取在火烧迹地后侧跟进扑打。

5、山岙火的边沿打法。

可沿谷地火线边沿跟进扑打。

森林消防小知识

森林消防小知识

森林消防小知识
森林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命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森林消防的小知识。

1. 森林火灾的原因:常见的原因包括人类的疏忽、自然原因(如雷击)、恶意纵火等。

我们要严格遵守森林防火规定,不随地乱扔烟蒂、火柴等易燃物品。

2. 森林火灾的危害:森林火灾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危及人类和野生动物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3. 森林火灾的初期处置:发现森林火灾,应迅速报警并进行初期处置,可以采用灭火器、水桶等简单工具进行灭火。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铁锹、翻耕机等进行隔离带的清理。

4. 森林火灾的预防:我们应该定期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加强森林监测和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置火情。

同时,也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在林区吸烟、用火等行为。

5. 应急救援措施:如果遇到大规模的森林火灾,应及时组织应急救援工作,调派专业的消防队和救援队伍前往灾区进行扑救和救援。

通过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和实施科学的森林管理,我们可以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命安全。

- 1 -。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是指人们在森林地区进行活动或生活时所需了解的与防火相关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森林防火安全知识:
1.了解禁火区域:在森林地区需要了解当地的禁火区域,并且遵守相关规定。

禁火区域通常是指禁止在该区域生火或使用明火的地区,这是为了防止乾燥的植被因火源引发大火。

2.预防火源:任何明火、炊具、烟蒂等都有可能引发火灾,需小心使用。

在禁火区域内,禁止烟火、草木灰、明火等活动。

3.避免控制不住的火源:如果发现火源无法控制,应尽快报警求助,并迅速离开火源区域。

4.注意火势传播:如果发现火源,应尽量将其与周围植被隔离开来,避免火势蔓延。

5.保持周围环境整洁:不乱扔烟蒂、废弃物等,以免引发火灾。

6.注意天气情况:在干燥和炎热的天气条件下,火灾易发生。

应留意天气预警,避免在这种天气下进行野外活动。

7.了解灭火器材:了解基本的使用灭火器材的知识,例如灭火器、灭火器具等,可以提前掌握有效的扑灭火灾的方法。

8.积极参与防火工作:如果发现森林地区存在火源或者有疑似火点,应及时报警,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灭火工作。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是森林地区居民和游客必须掌握的常识,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防火基本知识第一章林火基础理论林火基础理论主要阐述林火的性质、林火燃烧现象、林火行为,林火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林火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它是阐述林火预防和扑救的基础。

第一节森林燃烧1、森林燃烧森林燃烧也就是林火,是自然界中燃烧的一种现象。

森林中的可燃物,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快速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发光发热的化学物理反应,称为森林燃烧。

森林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1)有焰燃烧:在点燃后,能挥发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也称为明火。

(2)无焰燃烧:在燃烧时,不能挥发出足够的可燃性气体,不产生火焰,也称为暗火。

2、森林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森林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即:热源或称火源)。

三者构成燃烧三角。

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项燃烧就会停止。

3、林火的两重性。

林火具有害和有益两重性,火可以造成资源的破坏,可以造成动植区系的破坏,可以引起水土流失,污染大气等。

但火可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可以维持景观的多样性,可以改善某些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开花、结果、产脂、更新等等。

我们要限制火对森林有害的一面,利用火对森林有利的一面。

(1)森林火灾,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中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生态环境、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燃烧称为森林火灾。

(2)计划烧除。

计划烧除就是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为达到预期的森林经营目的有计划的用火。

第二节林火发生的三个条件林火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森林可然物,火险天气和火源。

1、森林可燃物森林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物质基础。

2、火险天气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的情况下,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

3、火源火源是发生林火的关键因素,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

在通常情况下,发生林火的最低能量来自森林的外界。

可燃物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引起自然(如泥炭自然)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

(1)自然火源。

自然火源有雷击、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和可燃物自燃等。

(2)人为火源。

人为火源是林火发生的主要火源。

有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

人为火源引发的林火在世界各国都占有很大比例。

第三节林火行为林火行为也就是林火的特性,即林火从着火开始直至熄灭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性。

林火行为表现的主要特征有林火的蔓延速度,林火强度、飞火、火旋风、火爆及林火种类。

其中林火蔓延、林火强度是衡量林火行为的2个主要指标。

1、林火蔓延森林着火后,向四周不断蔓延和扩展。

蔓延的本质是热传播。

(1)热传播的方式有三种:热对流、热辐射和热传导。

(2)林火蔓延形状。

林火蔓延主要决定于风和地形。

在地形平坦而又无风时,火向各个方向等速蔓延,其形状近似圆形。

风向较稳定时,火蔓延形状为长椭圆形,当风向不稳定时,呈小角度(30°—40°)摆动,火蔓延多呈扇形。

当遇到地形起伏时,火在谷地间蔓延缓慢,而在山的侧脊蔓延快,形成“V”形状。

当风向改变时,原来的火翼或火尾有可能变为火头。

当火场较大且地形较复杂时,火场的最终形状多呈鸡爪形。

2、林火强度林火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火线长度上能量释放的量。

林火强度可分为低、中、高3种强度。

通常认为低强度的火,其火焰高度为0.5—1.5m;中强度火,其中火焰高为1.5—3m;高强度火,其火焰高度为3m以上。

3、对流柱燃烧时产生的热空气垂直向上运动,四周冷空气补充产生对流热,加之火场有部分热能变为动能,推动热空气上升,这样在燃烧区域的上方形成一个升起的烟柱。

(1)飞火燃烧物在强风和上升气流的作用下,传播到火线前方,产生新的火点,称之为飞火。

有时飞火的距离可达到几公里,十几公里或更远。

(2)火旋风在燃烧过程中,由于热的不平衡而使火呈快速旋转式向前蔓延,称为火旋风。

一般在山地比平原上发生火旋风多。

(3)轰燃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条件下,由于沟谷两侧的高坡徒,当一侧森林燃烧剧烈,火强度很大时,所产生强烈的水平传递(主要是热辐射)容易到达对面的山坡,当对面山坡接受足够热量,会突然产生爆炸式燃烧,这种现象称为轰燃。

(4)林火种类林火通常划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3种类型。

第四节林火时间与地理分布1、林火时间分布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及一天中不同时刻林火发生不同。

(1)季节变化在一年中,同一地区,由于不同季节气候条件和植被特点不同,森林火灾的发生随季节而变化。

防火期:指一年中具备森林火灾发生条件(主要是气候和植被)需要进行有组织地防火的各时期。

防火期亦谓火灾季节。

不同气候区,防火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通常可持续几个月或更长。

(2)日变化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由于温度、湿度、风等气象因子变化不同,林火发生不同。

大致可划分如下几个时段:地方时10:00—14:00时,最容易发生火灾;14:00—18:00时,较容易发生火灾;18:00—21:00及7:00—10:00能发生火灾;21:00—7:00时,很少发生火灾。

一天中火灾的发生除与气象因子变化密切相关外,还与人们活动有关。

容易发生火灾的时段也是人们活动频繁的时间。

2、林火地理分布林火的地理分布主要表现在纬度变化不同森林火灾发生不同。

在低纬度的热带地区,一般不发生火灾。

随着纬度增加为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森林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降雨量集中在湿季,干季为火灾季节。

随着纬度的又增加,则为温带气候,森林为针阔混交林,夏季多雨湿润、冬季积雪,火灾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以春季火灾危险较严重,一般大的森林火灾都是在春季发生的。

第五节气象因子与林火林火气象因子是形成林火气象规律的关键要素。

气象因子种类繁多,现仅就林火密切相关的几个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简要介绍。

1、气温气温的高低是随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的强弱而改变的。

太阳辐射是指地球接受来自太阳的电磁波能量,主要是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通常气温是用来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指距离地面1.5m 高处的空气温度。

气温常用摄氏度表示(℃)。

每天气温以日出前最低,午后两点左右为最高。

温度直接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日最高气温往往是某一地区着火与否的主要指标。

气温升高能加速可燃物的干燥,使可燃物达到燃点的所需热量大大减少。

2、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用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或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

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压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主要决定于气温。

气温增高,相对湿度就减少;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就增大。

因此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有一个最高值,即出现在清晨;有一个最低值,即出现在午后。

通常林区处在高火险天气时,相对湿度小于30﹪以下。

3、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体或固态水的滴粒称为降水。

降水直接影响可燃物含水量,特别是死可燃物。

据调查,月降水量超过100㎜时,一般不发生火灾,即使发生也会降低火势或使火熄灭。

4、风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称为风。

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流动的距离。

风是影响林火蔓延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子。

风不仅能加速可燃物水分蒸发而干燥,补充火场的氧气,同时增加火线前方的热量,使火烧的更旺,蔓延得更快。

在连旱高温的天气条件下,风是决定发生森林大火的最重要的因子。

第六节地形与林火1、坡向对林火的影响不同的坡向受太阳的辐射不一。

南坡受到太阳的直接辐射大于北坡,偏东坡上午受到太阳的直接辐射大于下午,偏西坡则相反。

即南坡吸收的热量最多,西坡要大于东坡,北坡吸收的能量最少。

南坡的温度最高,可燃物干燥、易燃。

2、坡度对林火的影响不同坡度,降水停滞不一样,陡坡降水停留时间短,水分容易流失,可燃物非常容易干燥;相反,坡度平缓降水停留时间长,可燃物湿,不容易干燥,不容易着火和蔓延。

火在山地条件下蔓延与坡度密切相关,坡度愈大,火的速度蔓延的愈快,相反,坡度平缓火蔓延缓慢。

3、海拔高度对林火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直接影响气温变化,同时影响降水。

一般海拔愈高,气温愈低,形成不同植被带,出现不同火灾季节。

4、坡位对林火的影响在相同的坡向和坡度条件下,不同坡位的温湿状况、土壤条件、植被条件不同。

从坡底到坡腹、坡顶,温度由高到低,土壤由肥变瘠,植被由茂密到稀疏。

其气温变化也较为复杂。

高山,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5℃左右。

其中小山地,山顶受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风速较大,夜间地面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小。

凹地则相反,气流不通畅,白天在强烈的阳光下,气温急剧增高,夜间冷气流下沉,谷底和盆地气温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大。

一般性况下,坡底的着火日夜变化较大,白天强烈,夜间较弱。

坡底的植被,一旦燃烧,其火强度很大,顺坡加速蔓延不易控制。

坡顶的林火日夜变化较小,其火强度较低。

5、地形风对林火的影响(1)山风和谷风山坡受到太阳照射,热气流上升,就会产生谷风,通常开始于每天早上日出后15-45分钟。

当太阳照不到山坡时,谷风消失,当山坡辐射冷却时,就会产生山风。

(2)峡谷风若盛行风沿谷的长度方向吹,当谷地的宽度各处不同时,在狭窄处风速则增加,称为峡谷风。

峡谷地带是扑火危险地带。

(3)渠道效应如果盛行风向不是垂直于谷长的方向,可发生“渠道效应”使谷中气流沿谷的长方向吹。

在扑救森林火灾和计划烧除时,不仅要注意主风方向,更要注意地形风。

(4)鞍形场涡流当风越过山脊、鞍形场,形成水平和垂直旋风。

鞍形场涡流带常常造成扑火人员伤亡。

第二章森林火灾预防森林火灾:凡是失去控制,在森林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称为森林火灾。

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森林火灾预防是防止森林火灾发生的先决条件,是一项群众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林火预防必须坚持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充分发动群众,宣传群众,不断提高、强化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坚持依法治火,严控火源,同时要根据各地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防火设施设备建设,采取各种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努力提高森林火灾的控制能力。

第一节防火行政管理1、组织机构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必须加强组织领导。

《森林防火条例》第四条规定,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防火工作列为重要任务,实行统一领导,综合防治。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任指挥部总指挥,有关部门和当地驻军领导为指挥部副总指挥、成员。

森林防火指挥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的森林防火工作。

(2)护林队伍根据需要,经过批准,可设立防火检查站、边界森林防火联防站。

在重点林区,建立专业扑火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