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混凝土浇筑时的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桩基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注意事项

桩基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注意事项

桩基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一、准备工作:包括各种机械设备的检查(如拌和设备,罐车、吊机、输送泵等),以及浇注混凝土使用的支架、料斗、导管、清空设备(包括空压机、风管等)、混凝土运输车等地检查,确保施工时的正常使用。

二、终孔后的验孔:验孔采用长为4倍的桩径的检孔器(或超声波检测仪器)进行孔径和垂直度的检查,检查过程中必须通知驻地监理工程师进行旁站,经过检孔器检查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签认后,才能进行清孔作业,清孔必须满足公路桥涵技术规范要求。

清孔过程中要确保有足够的清孔时间,并经过经多次循环,将孔内的沉淀、悬浮的钻渣充分置换并沉淀出,清孔后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桩底沉淀厚度必须满足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

三、导管:水下混凝土浇注导管采用内径为Φ300型卡口管,在首次导管下放前必须对所用使用的导管长度进行测量,标明每节导管长度尺寸。

在每次使用导管前必须进行压水试验(孔深超过75m的水压不小于1.7Mp,孔深在60m的压力为1.35Mp),并检查导管接头的牢固性,确保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安全可靠,不脱落,不漏水。

下导管时,现场技术员必须在现场旁站并指导工人安装,记录下放导管节数导管组合和总长度(包括每节导管长度、具体安放位置)。

吊装工要正确指挥吊机起放导管,操作工人导管就位后上好夹板及卡子,导管下放到位后可将导管直接放置孔底,再一次验证孔内深度。

导管下放到位后,需在一次进行孔深检测,检查导管下放到位后有无沉淀增加,确定导管下放时有无挂落孔壁泥土,孔内泥浆性能状况,采用二次清孔的方法和时间。

四、料斗安装:安装料斗前,料斗内残留水泥浆、混凝土结块要清理干净,每次灌注混凝土前,料斗要进行湿润,并检查料斗的运作情况(包括阀门能否开启和关闭,关闭后是否牢固可靠)。

清孔完成后及时安装料斗,做好混凝土灌注准备,等监理检查认可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拌和。

五、混凝土制备及运输:拌制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必须经过实验确定,所采用底集料必须具有级配良好的碎石、中粗砂。

桩基施工的注意事项及技术要求

桩基施工的注意事项及技术要求

桩基施工的注意事项及技术要求桩基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承担着支撑结构和承载荷载的任务。

为了确保桩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

一、前期准备1. 地质勘测:在进行桩基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包括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方面的调查,以确定桩基的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案。

2. 桩基设计:根据地质勘测结果,结合工程要求,确定桩基的类型、尺寸和布置密度等参数,并编制桩基设计方案。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材料准备: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并进行验收合格后储存和管理。

2. 施工机械及设备:选择适当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包括打桩机、搅拌机等,并进行合理配置和调试。

3. 施工人员:配备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施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三、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 打桩技术: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采用适当的打桩方法,如冲刷法、振动法或静压法等。

在施工中,要根据钻孔和打桩质量的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2. 桩身质量控制:桩身的质量直接影响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桩身的质量控制。

包括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和水泥浆和浆料的对比度等。

3. 钢筋布置:钢筋是桩基中起到承载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合理的钢筋布置可以提高桩基的受力性能。

在施工中,要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的连接和布置,并保证钢筋的质量符合要求。

4. 环境保护: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防止对周围土地、水源和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垂直沉桩时使用挡土墙,及时清理并处理废弃物、泥浆等。

5. 安全措施:桩基施工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工作,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好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安全培训。

工地要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四、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1. 施工质量检查: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要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包括钢筋的连接和固定、混凝土的浇筑和抗压强度的检测等。

桩基工程的施工注意事项

桩基工程的施工注意事项

桩基工程的施工注意事项桩基工程是建筑领域重要的基础工程之一,它的施工对于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确保桩基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效果,以下是一些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地质勘察与设计:在进行桩基工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设计。

这包括地层分析、土壤力学参数的测试、孔隙水压力的测量等。

只有准确了解地下情况,才能进行合理的桩基设计和施工。

2. 施工人员培训:参与桩基施工的工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熟悉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操作流程。

他们应了解桩基施工的原理和要求,熟悉各种施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 施工设备和工具:选择适用于不同类型桩基施工的设备和工具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桩基类型如钻孔桩、灌注桩和打桩桩等,需要不同种类的设备和工具。

确保施工设备的质量和正常运行,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4.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施工现场的清理和平整,保证施工现场周围的安全,清除障碍物和杂物等。

此外,还需要检查施工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5. 施工顺序与程序: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确定桩基施工的顺序和程序。

比如在连续墙桩施工中,需要先进行钻孔、钢筋笼的安装和混凝土浇筑等。

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6. 桩身质量控制:桩身质量是桩基工程的关键指标之一。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钢筋笼的垂直度和位置,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此外,还要定期检测桩身质量,比如进行超声波检测和静载试验。

7. 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桩基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这包括工人的安全帽、防护服、安全绳等个人防护措施,以及针对工地周围的防护网、警示牌等安全设施。

8. 施工质量监控: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控和检测。

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和仪器,监测桩基的承载力、侧阻力等参数。

并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以备后期参考和维护。

总结起来,桩基工程的施工注意事项包括地质勘察与设计、施工人员培训、施工设备和工具的选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顺序和程序、桩身质量控制、安全防护和施工质量监控等。

浇筑混凝土注意事项

浇筑混凝土注意事项

浇筑混凝土注意事项首先,应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和天气条件。

混凝土的施工时间和天气条件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养护效果和强度发展。

一般来说,混凝土应在气温低于30℃,湿度低于80%的条件下施工,避免高温和高湿的情况下施工。

此外,在雨雪天气、大风天气和强光暴晒的情况下也不宜进行混凝土浇筑。

其次,需要做好地基的处理。

地基是混凝土的支撑和承载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不稳定会导致混凝土发生开裂或变形。

因此,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充分的加固和处理,确保地基的平整、坚固和稳定。

然后,应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浇筑方法。

浇筑顺序和浇筑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分层均匀浇筑的方法,先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铺设混凝土,然后用振动器和捣棒进行振实和捣打。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混凝土过早或过晚施工,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应及时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和防止开裂。

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促进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和减少开裂的风险。

养护措施包括覆盖塑料膜、喷水湿润和防止日晒等。

尤其是在高温和干燥的条件下,更需要加强养护措施,防止混凝土的表面出现龟裂和脱层。

最后,浇筑混凝土时要做好安全措施。

混凝土浇筑过程可能涉及到高空作业、大型机械运输和人员协作等,容易发生事故。

因此,需要严格遵守工作规程和操作规范,佩戴好安全防护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顺利性。

综上所述,浇筑混凝土需要注意施工时间和天气条件、地基处理、混凝土配合比和石料选择、浇筑顺序和浇筑方法、混凝土养护和防裂以及施工安全等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和效果,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桩基混凝土浇筑时的注意事项

桩基混凝土浇筑时的注意事项

桩基混凝土浇筑时的注意事项1.施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桩基混凝土浇筑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材料的采购和预备,包括水泥、砂子、骨料等。

其次,要对浇筑区域进行清理和平整处理。

同时,要对浇筑区域进行测量和布置,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2.施工浇筑: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均匀度,以免出现质量问题。

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搅拌方式,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搅拌。

其次,要注意混凝土的拌和比例和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3.使用振捣器: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使用振捣器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振捣器可以通过震动使混凝土中的空气逸出,并提高混凝土的粘结力。

但是,使用振捣器时要注意振捣的时间和力度,以避免过度振捣造成混凝土的分层和开裂。

4.控制浇筑温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筑温度。

高温环境下,混凝土会快速凝固,导致浇筑不均匀和质量问题。

而低温环境下,混凝土会迟缓凝固,影响施工进程。

因此,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混凝土特性,合理调整水泥的用量和添加剂的比例,以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5.管理施工过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施工管理,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首先,要安排好施工人员和设备,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其次,要进行现场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建立施工记录和档案,以备后期参考和管理。

6.养护与维修: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养护和维修工作。

在混凝土初凝后,要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和开裂。

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期间要保持浇水保湿,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若出现混凝土表面裂缝,应及时进行维修,以确保桩基混凝土的完整性和持久性。

总之,桩基混凝土浇筑是土木工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和工艺流程。

通过充分的准备和有效的管理,可以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

(完整版)现浇桩基施工工艺

(完整版)现浇桩基施工工艺

(完整版)现浇桩基施工工艺现浇桩基施工工艺1. 引言现浇桩基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工艺,用于加固建筑物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现浇桩基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2. 工艺流程2.1 确定桩基位置和数量在施工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桩基的位置和数量。

通过现场勘测和测量,确定桩基的准确位置。

2.2 土方开挖根据桩的深度和直径,进行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时要注意保持挖掘面的坡度和平整度,以确保桩基的稳定性。

2.3 现浇混凝土浇筑在土方开挖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前需要准备好混凝土浇筑模板,并在模板上安装钢筋骨架。

2.4 钢筋绑扎将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绑扎。

钢筋的绑扎要牢固,确保在施工过程和后期使用中不会发生松动或脱落。

2.5 混凝土浇筑在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时要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密实度。

2.6 防护措施浇筑完成后,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外力对现浇桩基造成破坏。

可以采用覆盖土方、搭建防护罩等方式进行防护。

3. 注意事项- 桩基位置和数量的确定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避免施工误差。

- 土方开挖时要注意挖掘面的坡度和平整度,确保桩基的稳定性。

- 钢筋的绑扎要牢固,浇筑混凝土前要进行检查确认。

- 混凝土浇筑时要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保证其质量和密实度。

- 浇筑完成后要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外力对现浇桩基的损坏。

以上是现浇桩基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1] XXX. 现浇桩基施工技术。

XXX杂志,20XX。

[2] XXX. 桩基施工工艺流程与注意事项。

XXX出版社,20XX。

桩基础混凝土浇筑技术规程

桩基础混凝土浇筑技术规程

桩基础混凝土浇筑技术规程一、前言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具有承受大荷载、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而混凝土浇筑作为桩基础的关键步骤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桩基础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规程,以期为工程师、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材料准备1.混凝土原材料: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水泥、骨料、砂、水等原材料,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达标。

2.钢筋: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规格、长度、数量的钢筋,确保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模板:选用合适的材质、尺寸、规格的模板,确保浇筑的混凝土形状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前准备1.检查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仔细检查模板的质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有问题,必须及时处理。

2.清理基坑: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基坑内的杂物、泥土等清理干净,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和密实性。

3.设置标志桩: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设置好标志桩,以便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定位和控制。

四、浇筑混凝土1.浇筑方法:采用倒扣法、灌注法、抽注法等不同的浇筑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2.浇筑顺序:首先浇筑桩顶部分,然后从上到下逐层浇筑,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3.浇筑厚度: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5m,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4.振捣:在浇筑混凝土的同时,采用振捣器进行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5.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进行养护,包括水养护、覆盖养护、喷涂养护等,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施工注意事项1.混凝土配合比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调配,不能随意改变。

2.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防止混凝土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以避免混凝土开裂。

3.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防止混凝土中出现空洞、蜂窝等缺陷,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4.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5.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灌注桩混凝土浇筑技术措施

灌注桩混凝土浇筑技术措施

灌注桩混凝土浇筑方案
错误三:对碎进行坍落度试验,坍落度V180mm
技术标准:
停止清孔后,应立即浇筑混
凝土,防止孔洞坍塌;
保证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低
于完成一条桩所需的灌注时间;
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为
300^500mm,导管底端应始终埋人
混凝土中0.8~1.3m;桩体浇筑前
须对碎进行坍落度试验,坍落度
标准:碎落差较大,使用导管浇筑混凝土错误一:混凝土浇筑时未使用导管减速引流宜为180~220mm°
质量风险:
1硅落差过大,极易造成碎
离析,影响硅力学性能;
2.无减速措施也会造成离
析,致使硅结构部位骨料外露,
钢筋外露,破坏钢筋保护层。

错误二:混凝土未进行充分振捣
技术标准:
钢筋笼应绑好砂浆垫块,钢
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
定。

停止清孔后,应立即浇筑混
凝土;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为
300~500mm,首批导管底端应始终
埋人混凝土中0.8~1.3m,其余部
分导管埋入混凝土2~6m。

灌注混凝土桩顶标高应比设
标准:混凝土成型效果较好,钢筋未被破坏错误一:管桩钢筋笼固定不牢固,偏位严重计标高NO.5m
o
质量风险:
1钢筋笼变形,钢筋笼上浮,
保护层不够,深度、放置位置不
符合设计要求;
2.导管底部埋入混凝土少于
2m,桩内夹有泥土;
3,成孔后,桩身下部局部没
有混凝土或夹有泥土。

错误二:未使用破桩机破除桩头错误三:在碎浇筑过程中,导管没有及时拔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
包括各种机械设备的检查(如拌和设备,罐车、吊机、输送泵等),以及浇注混凝土使用的支架、料斗、导管、清孔设备(包括空压机、风管等)、混凝土运输车等的检查,确保施工时的正常使用。

二、终孔后的验孔:
验孔采用长为4倍的桩径的检孔器(或超声波检测仪器)进行孔径和垂直度的检查,检查过程中必须通知驻地监理工程师进行旁站,经过检孔器检查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签认后,才能进行清孔作业,清孔必须满足公路桥涵技术规范要求。

清孔过程中要确保有足够的清孔时间,并经过经多次循环,将孔内的沉淀、悬浮的钻渣充分置换并沉淀出,清孔后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桩底沉淀厚度必须满足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

三、导管:
水下混凝土浇注导管采用内径为Φ300型卡口管,在首次导管下放前必须对所用使用的导管长度进行测量,标明每节导管长度尺寸。

在每次使用导管前必须进行压水试验(孔深超过75m的水压不小于1.7Mp,孔深在60m的压力为1.35Mp),并检查导管接头的牢固性,确保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安全可靠,不脱落,不漏水。

下导管时,现场技术员必须在现场旁站并指导工人安装,记录下放导管节数导管组合和总长度(包括每节导管长度、具体安放位置)。

吊装工要正确指挥吊机起放导管,操作工人导管就位后上好夹板及卡子,导管下放到位后可将导管直接放置孔底,再一次验证孔内深度。

导管下放到位后,需在一次进行孔深检测,检查导管下放到位后有无沉淀增加,确定导管下放时有无挂落孔壁泥土,孔内泥浆性能状况,采用二次清孔的方法和时间。

四、料斗安装:
安装料斗前,料斗内残留水泥浆、混凝土结块要清理干净,每次灌注混凝土前,料斗要进行湿润,并检查料斗 的运作情况(包括阀门能否开启和关闭,关闭后是否牢固可靠)。

清孔完成后及时安装料斗,做好混凝土灌注准备,等监理检查认可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拌和。

五、混凝土制备及运输:
拌制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必须经过实验确定,所采用底集料必须具有级配良好的碎石、中粗砂。

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经过试验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灌注时要能保持有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宜控制在18~20cm,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大于10小时。

为提高混凝土和易性,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粉煤灰等材料,其技术条件及掺用量通过试验确定,在进行混凝土拌和时要保证有足够的拌和时间,并要有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值班进行控制(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现场值班技术人员)。

混凝土制备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

混凝土运输经过栈桥施工全部转换为陆地运输,采用混凝土运输车直接将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将混凝土送至料斗内(过程中需注意料斗的稳定性,确保运输的安全)。

施工时,要有足够的存料,要注意前后场的协调工作,确保混凝土的供应。

六、混凝土灌注工艺:
导管下完后,现场技术员和质检员对孔底沉淀厚度进行检测(测锤系在用标准
钢尺复核过的测绳上),如不满足要求(沉淀厚度不大于5cm),根据在导管下放时测量结果决定采用正循环或反循环进行二次清孔,直至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灌注。

现场技术员在进行桩基浇注前在原始记录表上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孔深,导管总长,并标明导管节数及导管组合,确定合理的导管悬空(在0.2~0 .4m左右)。

安装支架和料斗,并检查安装情况。

准备工作就绪后通知拌和站拌和混凝土。

混凝土在拌和过程中,实验组必须派专人值班,按规定频率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以及和易性,并随时与前场报持联系,确保混凝土的灌注顺利进行。

(在进行清孔、导管和料斗安装时,现场操作人员必须严格听从现场技术人员的指挥)首批料采用输送泵直接输送至大料斗内储存,当首批混凝土方量能满足导管埋深要求后(埋深大于1.0m),专人指挥工人开启“猫头鹰”阀门进行混凝土灌注。

在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现场技术员应勤量孔深,掌握导管埋深情况,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控制导管埋深(导管埋深控制在2~6米,并根据不同孔径、灌注速度在2~6米范围内作适当地调整)。

当导管埋深超出规定时,必须及时进行导管拆除。

导管拆除前要准确测量混凝土顶面至基准面的高度,计算导管埋深,确定拆管长度,并通过导管总长减去已拆除的导管长度复核拆管后埋深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绝对不允许出现导管超深或提空的现象。

导管拆除时全体操作人员必须听从现场技术员的指挥,吊装工人严格按照要求指挥吊机提升导管,拆管工人须在确定导管固定好后方能进行导管拆除。

导管拆除时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暂停混凝土的生产。

导管拆除后,现场技术员应检查导管内情况。

第一次拆管后,为便于操作,可采用小料斗代替大储料斗接在导管上由罐车或输送泵
直接向料斗内输送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灌注。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现场技术员应经常观察混凝土下落情况和孔内泥浆面的变化,勤测量孔内混凝土面至孔口高度,掌握孔内混凝土的上升情况,以便了解扩孔、缩孔位置(若有),绘制混凝土灌注柱状图。

另外,现场技术员、试验员应经常检查混凝土质量,如发现不合格应将其及时处理或废弃。

混凝土灌注至离设计桩顶标高6~7米时,现场技术员应勤量孔深,准确计算混凝土面距设计桩顶的高度,以便计算所需混凝土方量,确定最后所需混凝土盘数并及时与后场拌和站联系,避免造成混凝土的损失。

在混凝土灌注快结束时,为确保桩头混凝土质量,必须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落差。

混凝土灌注完成时孔内混凝土全截面应高出桩顶标高60~80cm。

并尽可能清除孔内桩顶5~10cm以上的不良混凝土和泥浆。

桩基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实验人员应在监理工程师旁站的前提下按技术规范要求制作混凝土试件。

七、加强前后场的联系: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技术人员全过程值班在现场进行控制,要密切注意和观测施工中的情况,加强与值班领导的沟通,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保证桩基施工的万无一失。

桩基施工过程中的严格遵守三级检查制度,既每到工序由现场技术员自检,质检员复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经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到工序施工。

原材料的试验由实验组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并按规定的频率自检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后,报驻地监理工程师抽检并签认。

八、预防措施:
1、试验员现场技术员检查每盘(每车)混凝土质量,包括是否出现坍落度
过大或过小,混凝土是否严重离析或夹有水泥结块和大粒径的石子,混凝土的拌和时间是否满足,和易性是否达到要求。

检查参入的外加剂的型号和数量是否满足要求。

2、每次混凝土灌注前,必须进行导管压水实验。

检查导管接头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漏水现象。

3、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混凝土的落差,确保混凝土密实,在进行导管拆除时导管提升应缓慢平稳。

4、准确计算首批混凝土方量,复核导管悬空情况。

灌注过程中勤测孔内混凝土上升情况,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及时进行导管拆除。

5、保证桩基混凝土灌注连续、快速地进行,做到一气呵成。

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6、混凝土灌注开始后,注意保持孔内的静压水头不少于1.5m。

7、混凝土灌注前应组织专人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作。

水电配置满足施工要求,并备有发电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