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网上课件)

合集下载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 ppt课件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 ppt课件
戏台上摆着鲜花 鲜花摆在戏台上
戏台上演着京戏 戏台上正在演京戏
左侧的两个句子结构完全相同: (1)都是“名词+动词+着+名词语”结构(词类序列相同) (2)内部构造层次相同(“切分”相同) (3)各层面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相同(“定性”相同)
通过“变换分析”可以揭示这两个句子之间的不同,但不能解释 为什么不同
11
三、一些特殊句式的分析
像 木头 似的
动宾结构 助词结构
像 木头 似的
助词结构 动宾结构
像病了似的 丢了魂儿似的
两种分析法都有道理,且在汉语中都有类似的句式。 但是可以从更大的范围来进行观察。
12
汉语中类似与“像……似的”的表达方式还有“跟……一样” , 通过观察“跟……一样” 的句式特点,可以提供参考。
英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且有 形态变化,因此词类序列和机构层次(包括形态)可以直接 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
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基本上是一对多的对应关系,且无 明显的形态变化,因此词类序列和机构层次不能直接组成成 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
层析分析法的基本精神是找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称 之为“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 ,“直接组成成分”英文是 “Immediate Constituents” ,简称“IC分析法” 。 每一层次基本上是“二分” ,又称为“二分法” 。
28
(A)门口站着人 黑板上写着字 胸前别着校徽
(B)场上敲着鼓 大厅里跳着舞 舞台上唱着戏
这两组句式不同的变换方式归根到底是由句子中的动词决定的。 (A)组句子中的主要动词为“站”、“写”、“别” ; (B)组句子中的主要动词为“敲”、“跳” 、“唱” “站”、“写”、“别”等词都具有“使某物附着于某处”的语义 “敲”、“跳” 、“唱”等词则没有。 动词A( “站”、“写”、“别”等):【+使附着】 动词B( “敲”、“跳” 、“唱”等):【-使附着】 (A)组句子只能变换为“名词语+动词+在+名词(处所)” (B)组句子只能变换为“名词(处所)+正在+动词+着+名词”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目录绪论0.1 关于语言0.2 关于汉语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 语法和语音、语义0.5 关于语法单位0.6 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 关于层次分析法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 变换分析的作用3.6 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4.2 关于语义特征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 关于“v有……”格式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9.4 再说层次分折9.5 两种描写模型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9.8 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 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 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 功能学派面面观10.3 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 “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 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 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 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10.8 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 关于中文信息处理11.2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 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 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 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 语法教学教什么?.12.4 语法教学怎么教?12.5 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 关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13.2 语文教学改革肋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13.3 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13.4 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 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 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绪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同学们先前学过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的选修课程。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目录绪论0.1 关于语言0.2 关于汉语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 语法和语音、语义0.5 关于语法单位0.6 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 关于层次分析法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 变换分析的作用3.6 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4.2 关于语义特征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 关于“v有……”格式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9.4 再说层次分折9.5 两种描写模型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9.8 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 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 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 功能学派面面观10.3 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 “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 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 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 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10.8 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 关于中文信息处理11.2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 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 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 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 语法教学教什么?.12.4 语法教学怎么教?12.5 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 关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13.2 语文教学改革肋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13.3 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13.4 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 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 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绪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同学们先前学过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的选修课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PPT课件

这样通过变换分析就将A是和B式区别 开了。把“名词语1+送+名词语2”分化为两 类:
A、名词语1+送(给)+名词语2
B、名词语1+送(到)+名词语2。
2、变换分析的局限
变换分析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 不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这就 是变换分析法的局限性。要回答这个问题 又需要寻找其他的语法分析手段。
结束
偏正 定语+中心语
A 动+补(了)+名1+的+名2
咬死了猎人的狗 打碎了张三的玻璃杯 弄丢了家里的钥匙 吓坏了小王的妈妈
C把+名1+的+名2+动+(了)
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把张三的玻璃杯打碎了 把家里的钥匙弄丢了 把小王的妈妈吓坏了
B 动+补(了)+名1+的+名2
咬死了猎人的狗 打碎了玻璃杯的张三 弄丢了钥匙的亮亮 吓坏了妈妈的小王
先了解一下NP + VP :
老虎还吃鸡吗? 老虎不吃鸡了。
老虎还吃鸡吗? 老虎不吃了。 NP + VP
鸡老虎还吃吗? 鸡老虎不吃了。
鸡老虎还吃吗? 鸡不吃了。 NP + VP
鸡还吃白菜吗? 鸡不吃白菜了。
鸡还吃白菜吗? 鸡不吃了。 NP + VP
白菜鸡还吃吗? 白菜鸡不吃了。
白菜鸡还吃吗?
白菜不吃了。 NP + VP
戏台上演着京戏
C名+动+在+名[处所]
京戏演在戏台上
是什么原因造成“名[处所]+动+着+名”A式、 B式歧义的呢?变换分析法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八讲 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八讲  范畴研究

佐藤
清华的校长
美国的总统
夏普公司的职员
• j.变形领属 土豆丝儿 黄瓜丝儿 • k.成果领属 他的文章 李白的诗 的小说 • l.产品领属 东芝公司的电脑
• 四、实词之间的组合义 • 11、句法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 • 12、语义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 • 五、句式义 • 13、一定的句式所赋予的意义 • 六、语用义 • 14、语用因素所赋予的意义 • 七、认知义 • 15、认知因素所赋予的意义
“数”和“量”
• 数量短语的四种形式:
• a.数词+量词+(名词)。例如: (1)三本(书) 三位(学生)
(4)这三本(书) 那三本(书) 这三次 那三次 这三天 那三年
数量短语的作用
• 一、表示数量。 • 二、起指代作用。 • 三、用以构成某种特殊的句式。 • 四、对某些句法结构起某种制约作用。
一、表示数量
• 我今天吃了三个面包,喝了两杯咖啡
二、起指代作用
(5)今天他钓的鱼,一条是鲤鱼,一条是鲫 鱼。 (6)他儿子和儿媳妇都在新华印刷厂工作, 一个是会计,一个是电话接线员。
(7)他连投筐里三个三分球。 (8)不小心掉地下两个包子,全喂了狗了。 (9)你们先来这儿两个人。 (10)前天去工地上三个人,说是去检查安 全问题的。 (7)*他连投筐里三分球。 (8)*不小心掉地下包子,……。 (9)*你们先来这儿人。 (10)*前天去工地上人,说是……。
实例二:
(13)我要能 唱,我一定也唱他 几段京戏。 (14)什么时候空 了,我来陪你痛痛 快快地逛它几个大 商场,帮你挑几件 称心的衣服。 (15)老天爷要能 连下它三天雨就好 了。
一、某些句法组合必 须要求有数量短语同 现。 二、某些句法组合如 果不含有数量短语, 那么只能是粘着的。 三、某些句法组合 排斥数量短语。

现代汉语语法简介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简介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词语的用法、句子的结 构等方面。
详细描述
古代汉语语法较为复杂,词语的词性、时态等变化较多,句子结构也较为多样; 而现代汉语语法相对较为简单,词语的用法和句子结构也更加规范和统一。此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现代汉语语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02
现代汉语的词类
名词
总结词
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详细描述
名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名称的词,如“人”、“书”、“学校”、“思想”等。名词可以根 据其性质和特点进一步分类,如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抽象名词等。
动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
详细描述
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如“吃”、“跑”、“是”、“有”等。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 动词,还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
形容词
总结词
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
详细描述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பைடு நூலகம்质或状态,如“美丽的”、“高大 的”、“有趣的”等。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 容词,还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定语形容词和谓语形容词。
副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时间、方式等的词
详细描述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时间、方式等,如“ 非常”、“刚刚”、“慢慢地”等。副词可以分为程度副词、时间副词、方式副词等。
现代汉语语法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地域文化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方言和语言习惯对现代汉语语法产生了影响,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风格。例如,南方地区的语 言较为婉转、细腻,北方地区的语言则更加直白、简洁。
现代汉语语法对地域文化的传播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温锁林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语法学名著推荐书目
1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 版社。 《陆俭明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语法答问》, 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邢福义:《邢福义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可以看出,由于汉语词类没有形态变 化,所以在分布上呈现出一种多功能的状 态。因此,汉语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对 应关系是复杂的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
主、宾语 名词
谓语 动词
定语 形容词
状语 副词
这样,很自然地在汉语里相同的词类序 列,可以代表不同的句法构造。例如: 动词+名词: 广播新闻(动宾) 广播事业(修饰); 广播赵忠祥(主谓)。 动词+动词: 研究讨论(并列); 打算回家(动宾) 挖掘出来(动补); 研究结束(主谓) 访问回来(连动); 讽刺说(状中) 养殖研究(定中)。
黎锦熙于1924年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 (对白话文的分析),看到了马建忠“词本位 ”语法体系的毛病,创建了“句本位”的语法 体系,首次把句子成分划分为主、谓、宾、定 、状、补六大成分,建立了“中心词分析法” 。这在普及语法知识,使语法教学条理化等方 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黎先生模仿纳斯菲 尔德《英语语法》的语法体系,将汉语比附于 英语,非为汉语的真正特点。该书的引论中说 :“思想底规律,并不因民族而区分,句子底 ‘逻辑分析’,也不因语言而别异。”可以看 出,从马建忠到黎锦熙,他们都认为不同民族 的思维方式相同,语言特点也必然一致。因此 ,都以西洋语法理论为基础,以模仿印欧语法 为开端,构建汉语语法的模式。
4 沈家煊:《不对称与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 商务印书馆 5 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 北京 语言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北京语 言大学出版社。 6 马庆株:《动词与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大学 出版社。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精选》 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八讲 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八讲  范畴研究

三次 三天
• b.“数量”词+(名词)。这里所谓的“数量词” 是指“许多”“不少”等,这些词本身就含有量。 例如: (2)很多(书) 许多(学生) 不少(耕 牛) 很多次 许多遍 很多天 许多年
数量短语的四种形式:
• c.每+数词+量词+(名词)。例如:
(3)每一本(书) 每一次 每三年
• d.指示代词+数词+量词+(名词)。 例如:
(4)这三本(书) 那三本(书) 这三次 那三次 这三天 那三年
数量短语的作用
• 一、表示数量。 • 二、起指代作用。 • 三、用以构成某种特殊的句式。 • 四、对某些句法结构起某种制约作用。
一、表示数量
• 我今天吃了三个面包,喝了两杯咖啡
二、起指代作用
(5)今天他钓的鱼,一条是鲤鱼,一条是鲫 鱼。 (6)他儿子和儿媳妇都在新华印刷厂工作, 一个是会计,一个是电话接线员。
实例七:
(29)多苹果 多书 少苹果 少书 (30)多的苹果 少的苹果 多的书 少的书
(31)多的一箱苹果 多的量短语, 那么只能是粘着的。
实例八: (1)“给我(一杯)酒!”“好,马上就 来。” (2)“你看送她什么好?”“送她(一个) 手机。” (34)昨天我们给王叔叔一坛绍兴酒。 (?昨天我们给王叔叔绍兴酒。) (4)她送小妹一个手机。 (?她送小妹手机。) (5)给王叔叔绍兴酒的是李亚平先生。 (6)她决定送小妹手机,送小弟电脑。
三、某些句法组合排斥数量短语
• 实例十三: (1)什么人? 什么书? 什么朋友? 什么衣服? (2)什么人? 什么书? 什么朋友? 什么衣服? (3)怎么三个人 *三个怎么人 *什么三个人 三个什么人 *什么两个人? *什么一本书? *什么三个朋友? *什么两件衣服? 两个什么人? 一本什么书? 三个什么朋友? 两件什么衣服? 怎么三本书 *三本怎么书 *什么三本书 三本什么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客人了
• 来早了
早来了
———
三、语法
• 1.语法的定义 • 2.语法单位 • 3.语法和语音、语义
———
1.语法的定义
• (1)以马建忠氏的说法为代表。 • “葛朗玛者,音原希腊,训曰字式,犹云
学文之程式也。” • “凡字的分类与所以配用成句之式具在” • 特点:
比较多的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目 的在于“学以致用”;注意汉语本身的语 法特征,强调词语组合中的意义联系,提 倡语法与修辞、逻辑的结合。
———
• 今天下午全校大会 •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今天下午有全校大会
今天下午是全校大会 今天下午开全校大会 今天下午召开全校大会 今天下午举行全校大会
———
• (3)在汉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 是一对多的对应。(与英语相比)
———
• 例如:
• 动词+名词:
广播新闻
广播事业
• 动词+动词:
研究讨论 打算回家 挖掘出来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
———
绪论
———
目录
• 一、语言 • 二、汉语 • 三、语法 • 四、三组概念 • 五、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 六、国内语法研究简史
———
一、语言
• 语言,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它 • 一是从语言的功用来认识, • 一是从语言的本体来认识, • 一是从语言的表现形式来认识。
• 语言有口语、书面语、体态语三种形式。 • 口语指有声语言,也就是从嘴巴说出来的
话。是语言最根本的表现形式 • 书面语是指将口语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而加
以提炼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 • 体态语主要是手势语,此外还有唇语,这
主要是聋哑人所使用的语言形式
———
语言定义
• 语言是人类藉以思维和互相交际的一个音 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一个变动的音义结 合的结构系统。
———
3.语法上的特点
• (1)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A.词类无形态标志。在汉语里
我们不能从词形上看出哪个是名词, 哪个是动词或形容词、副词。
B.名词、动词、形容词进入句 子无形态变化。 例如:
———
例子
• 例如“研究” • 他研究 • 研究语法 • 研究清楚 • 打算研究 • 研究课题
———
• 黄廖的《现代汉语》说“语法是词、 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 胡裕树《现代汉语》说“语法是语言 结构的规律。”
———
• 特点: • 用“结构”或“功能”来衡量所有语
———
• (2)解释主体很少通过明确的 定义将他们的主张直接地表述出 来,类似仝国斌的说法“语法是 形式的哲学”。
———
• 特点: • 比较多的受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影响,
强调形式在语法研究中的根本作用; 提倡语法与逻辑、修辞分立,认为这 有利于学科的科学化和严谨化。
———
• (3)将认识的重心放在了结构功能 上。
• (2)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 包括重要的虚词,可以省略。
• 英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不可 以省略。例如:
———
• Do you eat an/one egg every day? • ——Yes,I eat an/one egg every day. • ——*Yes, I an/one egg every day. • ——*Yes, eat an/one egg every day. • ——*Yes, eat every day. • Who is Jiajun Wang? • ——I am Jiajun Wang. • ——Jiajun Wang. Is me. • ——*I • ——*Is me. • ——*It’s me.
研究结束 访问回来 请他坐下
讽刺说 养殖研究
———
• (4)句子的构造规则和词组的构造规 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是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标志和形
态变化,以及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一
一对应造成的。
———
• 例如: • I study Chinese grammar. • To study Chinese grammar is important. • studying Chinese grammar is important. • * study Chinese grammar is important. • *It is important study Chinese grammar
———
从语言的功用来认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
———
从语言的本体来认识
• 语言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 号系统。
• 语言还是一个有规则的结构而且是一 个变动的结构。
• 作为结构,一定具备三种性质:整体 性,可分割性和内含规则性。
———
从语言的表现形式来认识
———
• (5)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大的语义 容量和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没有任何形式可以)吃五个人

吃大碗

吃食堂

吃利息

躲高利贷

排电影票
———
• (6)语序固定,语序成为汉语表示语 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例如:
• 眼睛大大的
大大的眼睛
• 吃饭了
饭吃了
• 客人来了
• (2)在双音节词中,从构词上来看,合成词占 绝对的优势。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三种: 重叠(词根的重叠)、派生(附加)、复合 (词根和词根组合)
• (3)有丰富的成语,而且大多是四个音节的。 • (4)汉语有量词和语气词
———

• a piece of a cup of • 他不愿意啊! • 他不愿意吗? • 他不愿意吧? • 他不愿意呢? • 他不愿意呗。 • 他不愿意了。
———
• 其中使用人口在100万以上的语言有 117种,
• 使用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语言有17种, • 17种语言,:汉语、英语、俄语、西
班牙语、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阿 拉伯语、孟加拉语、日语、、葡萄牙 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
———
二、汉语
• 1.语音上的特点 • 2.词汇上的特点 • 3.语法上的特点
———
1.语音上的特点
• (1)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 (2)汉语音节分明,构造简单而有规律。
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基本上都 是单音节的。因此汉语历来看重音节的分 析。汉语任何音节都可以分为三部分:声母、 韵母、声调。
———
2.词汇上的特点
• (1)在古汉语里单音节词占优势;在现代汉语 里,双音节词占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