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史教案初中下册

中国音乐史教案初中下册

中国音乐史教案初中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3. 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教学内容】1. 中国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概况2. 先秦时期的音乐:远古时期的乐舞活动,周代的六代乐舞、乐悬制度和礼乐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编钟和乐律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和音乐体裁发展。

3. 隋唐时期的音乐:歌舞伎时代和音乐繁荣。

4. 宋元时期的音乐:词的发展和音乐形式的变化。

5. 明清时期的音乐: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发展。

6. 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近现代音乐的变革和发展。

【教学重点】1. 不同时期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重要历史时期的音乐发展和变革。

【教学难点】1. 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的理解。

2. 不同时期音乐发展的联系和变迁。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

2. 欣赏法:播放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总结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

2. 提问:同学们对中国音乐史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要了解的地方?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先秦时期的音乐:从远古时期的乐舞活动开始,介绍周代的六代乐舞、乐悬制度和礼乐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编钟和乐律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和音乐体裁发展。

2. 讲解隋唐时期的音乐:介绍歌舞伎时代和音乐繁荣,讲解重要音乐家和作品。

3. 讲解宋元时期的音乐:介绍词的发展和音乐形式的变化,讲解重要音乐家和作品。

4. 讲解明清时期的音乐:介绍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发展,讲解重要音乐家和作品。

三、音乐欣赏(15分钟)1. 播放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2.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中国音乐史及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中国音乐史及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中国音乐史及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与轨迹,熟悉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深刻理解我国音乐文化在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努力寻觅其发展之规律,同时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为当今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事业和实际工作提供科学的借鉴与服务。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该门课程是音乐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为指导,揭示我国音乐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通过讲授我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分析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音乐发展的状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求我国音乐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实践经验、成就和发展规律,并将其借鉴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族音乐的实践工作之中,为我们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赏析相关音像资料、共同探讨相关论题、学生课后阅读、期末卷面考试等环节和形式,采用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中国音乐历史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与理念,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提倡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音乐史学原理与社会、哲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与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品行操守,使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成为让学生科学全面的发展与成长的有效途径。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后进行,在如《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之后开设,该课程的开设将对学生以后学习《外国音乐史及名作赏析》、《歌曲写作》、《音乐美学》等课程起到桥梁和铺垫的作用,并有助于学生以后在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时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思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

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

中国音乐史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深入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通过学习中国音乐的起源、演变和影响,以及相关的艺术形式、技巧和理论,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综合认知和理解。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中国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鉴赏能力,为深度研究和艺术实践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中国音乐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2. 熟悉中国古代和现代音乐的代表作品、作曲家和流派;3. 掌握中国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4. 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5. 培养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潜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1. 古代中国音乐概述- 介绍古代中国音乐的背景和特点;- 探讨古代音乐的文化、宗教和社会功能。

2. 古代中国音乐的代表作品- 介绍古代中国音乐的主要作曲家和作品;- 分析古代音乐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3. 中国古代音乐器概述- 介绍中国古代音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学习古代音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构造原理。

4. 中国古代音乐流派- 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不同流派和地域特色;- 了解古代音乐的传统演出形式和场合。

5. 中国现代音乐的兴起- 探讨中国现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介绍中国现代音乐的主要风格和代表作品。

6. 中国现代音乐的作曲家与作品- 研究中国现代音乐的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 分析现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创新手法。

7. 中国现代音乐的表演形式- 学习中国现代音乐的表演技巧和流派特点;- 探讨现代音乐在舞台和影视领域中的应用。

8. 中国音乐理论- 了解中国音乐的基本理论和体系;- 学习中国音乐的记谱法和音乐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发展,加深对主要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 听示范与欣赏:通过播放音乐录音和现场演示,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音乐的韵律、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3. 实践与创作:通过合唱、乐器演奏和创作小组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412011,412012学分:4分总学时:72学时适应专业:音乐学先修课程:音乐基础知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是音乐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专门阐述中国音乐发展历史的学科,是高等音乐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从宏观上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线索,了解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出现的重要作品,学会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音乐历史中的事件、人物和作品,树立正确的音乐史观。

学生还可以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音响、文物以及文献等史料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的整体框架与基本线索。

了解中国音乐史的背景,感知中国音乐史的时代风格,并初步掌握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规律,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质,为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为继承和弘扬我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年,开课时间在第四、第五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

第一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4学时)1、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以及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2、理解并掌握原始社会时期“乐舞”出现的主要原因和远古音阶;3、了解并掌握我国远古时期民歌、乐舞和乐器的概况;4、了解远古、夏、商时期的宫廷音乐、音乐家、音乐文化交流和音乐教育;5、重点掌握《葛天氏之乐》,《弹歌》。

二、周、秦时期的音乐(8学时)1、正确理解西周时的礼乐制度,实际上就是等级制度;2、了解《诗经》、《楚辞》、《成相篇》的艺术特征和贡献;3、掌握八音分类法、五声与三分损益率以及旋宫转调理论;4、重点掌握周代“六代乐舞”的内容、用途,以及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在我国音乐历史上的作用,我国音阶的产生和先秦音乐美学的典范——《乐记》的内容;5、理解并掌握周秦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近现代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近现代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近现代部分)》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名称(英文):Chinese music:history and canons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0610009周学时:2 总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中国民族音乐、世界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授课对象:音乐表演专业三、课程简介《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是一门阐述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历史的专业课程,是一门通史性质的音乐历史课程,是音乐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世界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史》等课程的延续。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由《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两大部分组成。

自原始社会音乐的产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止,涵盖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音乐发展的总体特点。

本课程主要讲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部分,既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期间音乐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包括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音乐形式,音乐理论,音乐家与音乐作品等方面的内容。

四、课程目标完善学生音乐文化的整体素质,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认识与分析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特性,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与美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音乐文化,为今后的音乐教学与音乐表演注入更多的民族文化气息,使学生不仅具备现代艺术精神,更具备现代文化精神。

此外,学生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清晰的掌握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具体目标包括: 1、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每一时期的音乐的样式和风格特点。

2、了解中国近现代时期中重要的作曲家、音乐作品及其特点。

3、较为完整的梳理中国近现代时期的音乐思想以及理论发展的脉络。

中音史教学大纲

中音史教学大纲

中音史教学大纲中音史教学大纲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音乐教育中,中音史是一个关键的学科,它涉及到中音乐的发展历程、重要作曲家和作品等内容。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指导中音史教学,制定中音史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音史教学的重要性中音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通过学习中音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中音乐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音乐。

中音乐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学习中音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中音乐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从而对中音乐有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中音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中音乐的重要作曲家和作品。

在中音史中,有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如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他们的作品对中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中音史,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些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欣赏他们的作品。

最后,中音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中音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和形式的中音乐,从而培养自己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中音史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制定中音史教学大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大纲的制定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中音史是一个相对抽象和复杂的学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有限,因此大纲的内容和难度应该适当,不宜过于深入和繁杂。

其次,大纲的制定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音史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鉴赏。

因此,大纲的制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通过听音乐、观看演出等方式进行实践。

最后,大纲的制定应该注重与时俱进。

中音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新的作曲家和作品不断涌现。

因此,大纲的内容应该及时更新,保持与时代的同步,以便学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中音乐发展动态。

三、中音史教学大纲的内容中音史教学大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要作曲家和作品、中音乐的流派和风格等。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内容
1、原始社会的中国音乐
2、夏、商时期的中国音乐
3、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音乐
4、秦汉时期的中国音乐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音乐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与其他音乐史论课一样具有对史实纵向思考的同一性;对民族音乐课程有一定启发和支持作用;作品的欣赏和讲解能提升学生对技能课部分习唱、习奏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0
课外学时
0考核方式ຫໍສະໝຸດ 考试执笔者审核者
制订单位
音乐舞蹈学院
制订日期
2012/11/25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历史文化观,加强并提高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认识,展望中国音乐的未来之路。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并理解自古以来中国历史各时期的音乐特征、音乐风格、音乐思想、重要音乐事件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及其作品,主要通过听赏和讲述使之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进程,提高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中国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国音乐简史/History of Chinese Mnsic and Appreciation of Works
课程编码
22010401322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国音乐史是本系音乐函授专科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以中国音乐文化史为学科对象,其交叉学科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重学科。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使学生概要了解中国音乐丈化发展的脉络。

2、使学生基本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生成土壤,能对重大的音乐事象作简要的解释。

3、培养学生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时所必备的音乐史学常识。

4、培养学生价值相对论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音乐丈化第二章周秦时期音乐丈化第三章汉魏六朝时期音乐文化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音乐文化第五章宋辽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第六章明清时期音乐文化第七章“五〃四”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该期音乐丈化四、教学原则和方法1、教学原则中国音乐史课按照本专业教学指导书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自身知识体系特点及其在整体教学方案中的位置和功能以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学科结构和局部知识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一般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4)巩固性原则;(5)尊重传统与倡导创新的原则。

2、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灵活变通,可根据大纲制定的内容与进度进行,也可根据本学科体系提纲挈领地制定面授计划和讲授;(2)自学为主,面授为辅,重点学习各种基本乐理的一般性概念和原则,及在典型情况下的实际操作和运用;(3)典型实例分析,触类旁通;(4)课外练习并寻找问题;(5)课堂解答问题;(6)课外辅导。

(7)课堂讲授;讨论;阅读写作。

五、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期末成绩为百分制;适当综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考勤。

听课、作业),平时成绩为5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等。

几平时成绩不及格者,则在总评中扣除30%。

2、考核方式可为笔试、面试、论文、创作等方式,笔试需在卷面注明开卷或闭卷。

命题闭卷笔试在试后需填写试卷分析表,其他方式则需填写考试情况分析表,所有方式的考试均需出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刘茹
中国音乐史是音乐大专班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以中国音乐文化史为学科对象,其交叉学科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重学科。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234三、1.
2.想。

3.1.内涵。

2.践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年,开课时间在四年级整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

六、考试形式:
1.平时成绩占20%,考勤占10%,期中成绩占10%,期末卷面成绩占60%。

2.考试为闭卷考,以百分制记分。

考题包括填空、判断、改错、简答、选择和论述等类型。

???主要内容、章次
第一学期(36学时)第一编?中国古代音乐
(约8000年前——公元1911年)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4课时)
(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
1.
第二章?
1.
第三章?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乐府
第三节鼓吹
第四节相和歌
第五节百戏中的乐舞
第六节乐器的发展
第七节音乐理论成就
作品欣赏:
1.琴曲《广陵散》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6课时)(公元220——公元589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文化的交流
第三节音乐思想
?
1.
2.
3.
(公元
第七节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作品欣赏:
1.琴歌《阳关三叠》
2.琴箫合奏《梅花三弄》
第六章?宋、元时期(6课时)
(公元960——1368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市民音乐的勃兴
第三节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
第四节说唱音乐
第五节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第六节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七节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第八节音乐论着
(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2课时)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
一、西洋音乐的传入
二、学堂乐歌的兴起
作品欣赏:(2课时)
1.《中国男儿》
2.《光复纪念》
第三节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
1.沈心工
2.李叔同
作品欣赏:(2课时)
1.《兵操》
2.《竹马》
3.《送别》
4.
1.
2.
3.
(公元
城市小调:
1.《满江红》
2.《苏武牧羊》
工农革命歌曲:
1.《工农联合起来向前进》
2.《共产儿童团歌》
群众歌曲:
1.《五四纪念爱国歌》
2.《大刀进行曲》
3.《游击队歌》
4.《八路军军歌》
5.《到敌人后方去》
6.《咱们工人有力量》
抒情艺术歌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合唱:
1.
2.
3.
二、钢琴和其它器乐独奏音乐
三、器乐重奏、合奏和大型器乐曲创作作品欣赏:
独奏音乐
1.《光明行》
2.《二泉映月》
3.《大浪淘沙》
5.《渔舟唱晚》
合奏音乐
1.《春江花月夜》
2.《森吉德玛》
第五节歌剧、舞剧、秧歌剧和电影音乐(2课时)一、歌剧、舞剧、秧歌剧音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公元1989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声乐创作(4课时)
一、歌曲创作
二、合唱音乐
作品欣赏:
群众歌曲:
2.《学习雷锋好榜样》
3.《我们走在大路上》
抒情艺术歌曲:
1.《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2.《我为祖国献石油》
3.《马儿啊,你慢些走》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1.
2.《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第三节器乐创作(6课时)
一、器乐独奏音乐
二、器乐重奏、合奏及管弦乐作品作品欣赏:
独奏音乐:
1.《喜相逢》
2.《姑苏行》
3.《江河水》
4.《彝族舞曲》
5.《战台风》
6.《新疆舞曲》
7.《庆丰收》
重奏音乐:
1.
1.
2.
1.
2.
3.
4.
5.
1.
2.《红珊瑚》中的《海风阵阵吹杀人》
3.《江姐》中的《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4.《洪湖赤卫对》中的《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舞剧音乐:
1.《白毛女》中的《序幕》
2.《红色娘子军》中吴菁华的"主题"音乐
3.《沂蒙颂》中的《我为亲人熬鸡汤》
电影音乐:
1.《上甘岭》中的《我的祖国》
2.《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3.《红日》中的《谁不说俺家乡好》
4.《红星照我去战斗》中的《红星照我去战斗》
5.《阿诗玛》中的《马铃儿响来玉鸟唱》
教学建议及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