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河堤整治工程效益评估方案

河堤整治工程效益评估方案一、河堤整治工程的效益评估内容1、经济效益河堤整治工程潜在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防洪、保护农田和城市建筑等方面的效益。
经济效益评估需要侧重考察河堤整治工程后,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果,以及对沿岸农田和城市建筑等资产的保护效果。
2、社会效益河堤整治工程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效益,包括减轻洪灾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害,改善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增加河道的利用价值,并提升河流的生态环境,使得河堤整治工程成为一项受到社会欢迎的工程。
3、生态效益河堤整治工程后,通过对河岸生态环境的改善,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生态效益,例如提升水域水质,增加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种群数量,还能增加当地河流的生态价值,使得沿岸居民更加重视环保意识,培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二、河堤整治工程的效益评估方案设计1、确定评估指标确定河堤整治工程评估的基本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细分指标,例如经济效益包括防洪效果、资源利用效率、社会效益包括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生态效益包括生态环境改善等。
2、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河堤整治工程前、后的基础数据,包括控制区和观测区的洪灾数据、河岸附近农田和城市建筑资产、水质、水生植物和动物种群等数据。
3、效益评估模型建立根据收集的数据,建立河堤整治工程的效益评估模型。
模型考虑河堤整治工程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经济效益模型、社会效益模型和生态效益模型。
4、效益评估结果分析根据评估模型的运算结果,进行河堤整治工程的效益评估结果分析。
通过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量化分析,评估河堤整治工程的整体效益及各项效益对比分析。
5、综合评估效益结果综合考虑各项效益评估结果,对河堤整治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包括综合经济收益与支出的对比、社会效益评估和生态效益评估,从而对河堤整治工程的整体效益进行全面评估。
三、河堤整治工程效益评估实例分析以某地区的河堤整治工程为例,进行效益评估实例分析。
河道治理工程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展创 造 了条 件 。
( 改 善 取 排 水 条 件 , 进 地 区 3) 促
和 沿江 经济 建设 发展
’8大 水 后 . 家 加 大 了 对 长 江 9 国 的 治 理 力 度 , 堤 防 的 防 洪 能 力 有 了
河 道 的 汛 期 淹 没 和 枯 水 期 的 淤 积 出 露 , 重 影 响 沿 岸 城 镇 工 农 业 取 严 排 水 设 施 的 正 常 运 转 。河 道 综 合 治 理
维普资讯
河 湖 管 理
2 0 .8 中 国 水 利 0 81
河 道 治 理 工程 经 济效 益 分 析 与评 价
蔡 磊
( 徽 长 江 河 道 设 计 研 究 院 ,2 10 , 芜 湖 ) 安 40 0
摘 要 : 据 长 江 河道 治 理 情 况 , 析 了 河 道 治 理 与 地 区 经 济 的 关 系 , 绍 了 河 道 治 理 工 程 经 济 效 益 的 计 算 及 评 根 分 介 价 方法 . 括 防洪 效益 、 运 效益 、 线利 用 效益 、 加 水土 资 源效 益等 。 包 航 岸 增 关 键 词 : 道 治 理 ; 工 程 经 济 ; 发 展 水 产 4增 有 养 殖
利 用 率 较低 , 国土 资 源 遭 受 浪费 。河
岸 崩 岸 尚 未 得 到 根 治 , 影 响 船 舶 的 正 常 航 行 ,影 响 厂 矿 企 业 和 市 政 取
水 设 施 的正 常 运 行 , 响滩 地 建 筑 、 影
中 图 分 类 号 :V 5 T 8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0 12 (0 8 1— 0 1 0 10 — 1 3 2 0 )8 0 2 — 2
安 徽 长 江 干 流 河 段 位 于 长 江 中
城市内河整治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p o i e t e ur a u lc p o uc e o r e fhi h q a iy t e g v r m e ts ul r r v d h b n p b i r d tr s u c so g u lt , h o e n n ho d be mo e
乐价格法应用价值代理 人进 行价 值的 代替.结果与其他方面价值缺乏可比性 C M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但研究表 V 明合适的 C M法能够较为有效地对居 V
c n e n d a o t h x e a e e t f h v r a d t k r p r e s r s o o c r e b u ee t r l n f so t ef e , t n b i i n ep o e a u e r虹a s a m e s a m f n fr y p t n .
o ass clgc , cn mia ds i l s epo c i n ahe e r bet e t seseoo i leo o c n c l a e fh r etamigt civ moeojci a o av u ot j , o a v
adac rt q at e s lT e ̄ssme f n ui vr hwsh re utia l n cua uni dr ut h e i f e . es n o h aRie o a i od ross n by t Qi s tt n t a
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效益评价

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效益评价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持续推进,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受损的河道,河道治理工程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然而,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效益如何评价却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首先,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效益应该从水质改善入手。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河道治理工程应该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水体的质量。
比如,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采用生态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从而提高水体质量。
另外,河道治理工程还应该注重防汛工程的建设,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改善水质,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其次,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效益也应该关注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河道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生态系统,破坏河道生态系统将会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
通过河道治理工程,可以恢复和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比如,在河道修复方面,可以通过疏浚和清理河道,修复湿地和河床的生态环境,促进植被的恢复和鱼类的繁衍。
此外,河道治理工程还可以建立人工湿地,增加生态纽带,形成湿地生态系统,提供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恢复。
此外,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效益还应该关注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河道治理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至关重要。
因此,河道治理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其周边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
比如,在河道治理工程的规划阶段,必须充分了解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的现状,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措施。
此外,河道治理工程还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利益,才能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最后,对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价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全面反映河道治理工程对水质改善、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以及周边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影响。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分析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分析摘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程,需要加大对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
当前大量植被破坏、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严重、土地盐碱化导致生态环境脆弱,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风险隐患和不利局面。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引言水土流失是我国的一大问题,在一些区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等问题,同时也有部分地方因为人为开发,以及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环境污染、破坏植被资源以及水资源浪费等一系列的生态不平衡发展状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思路,国家加大了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了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这给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加强综合治理和科学控制,保护环境,改善民生问题,有效地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冲突矛盾、资源利用率低等这些难题,才能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得到良好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生态建设目标。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但古坡镇由于地处土质疏松地区,开展有计划的综合治理工作较少,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差,土地利用结构单一,耕地质量下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像山镇羊须沟沟道上游汇水面积大,排水设施不完善,导致沟道侵蚀严重,影响道路安全,下游泥沙输入量大,严重影响东关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羊须沟片区沟道十分迫切需要。
2当前制约水土保持工作的因素水土保持工作具有生态性、长期性、基础性、公益性、社会性的特点,相较于其他建设项目,在经济上投入产出比低、融资能力差。
尽管国家、省、市、县对水土保持工作高度重视,但是在经费投入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分析摘要: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都具有两项以上的综合利用效益,综合利用效益就是由参加综合利用各部门的经济效益相加而成。
由于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各部门经济效益发挥时间不同、计算途径不同,计算综合效益时不能采用各部门效益简单相加的方法,必须首先使各部门经济效益计算的口径和基础一致,即要使各部门的效益具有可加性。
本文主要探讨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关键词:水利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水利工程项目的费用,是指水利工程在建设期和运行期所需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所有投入的货币表示,包括项目建设期、初始运行期和正常运行期投入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项目的年运行费、更新改造资金和间接费用。
项目的建设期,是指项目开工第一年至项目开始投产的这段时间;项目运行初期,是指项目开始投产至达到设计规模的这段时间;项目的正常运行期,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规模至经济计算期(经济寿命期)末的这段时间。
经济计算期包括建设期、运行初期和正常运行期[1]。
一、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广义的投资是指人们的一种有目的的经济行为,即以一定的资源投人某项目,以获取所期望的报酬。
所投入的资源可以是资金,也可以是人力、技术或其他的资源。
本书所指的投资是狭义的投资,专指资金。
水利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期利息。
项目建成投产后最终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固定资产(Fixed Assets)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有些资产虽然多次使用但不满足使用期限和规定价值两个条件的,称为低值易耗品。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其他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等[2]。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评估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评估小流域作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单元,其综合治理成效评估对于指导后续治理策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考量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维度因素,以下是评估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六个关键方面:一、水土流失控制效果水土流失控制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目标之一。
评估应包括土壤侵蚀量的减少、植被覆盖率的提升、沟壑治理的成效等。
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卫星遥感影像、实地测量土壤侵蚀模数、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评估治理措施如梯田、水土保持林、草被恢复等对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资源的成效。
二、水质与水量改善水质和水量的改善是衡量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重要指标。
通过设置水质监测站,定期监测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评估治理措施对改善水质的贡献。
同时,监测流域内水量的变化,评估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等措施的实施效果,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三、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增加是综合治理的长期目标。
评估应关注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类型的恢复情况,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成效。
通过物种丰富度、生物量、生态链结构等生态指标的监测,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提升。
四、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提升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
评估应包括耕地质量的改善、灌溉系统的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等。
通过分析农作物产量、农民收入的变化,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效果,评价综合治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五、社区参与和社会经济效益社区参与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成功的关键。
评估应关注社区居民对治理活动的参与度、满意度,以及治理项目对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的贡献。
通过社会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居民对治理成效的感受,评估综合治理的社会接受度和经济效益,包括旅游、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六、政策与管理机制的完善有效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机制是保障综合治理持续实施的保障。
中小河流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中小河流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一、项目背景中小河流是国家的重要水资源,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对中小河流的保护与治理,我国启动了中小河流项目。
本报告对中小河流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以了解项目的实施效果和问题所在,为未来类似项目的改进提供参考。
二、项目目标三、项目评价指标1.水质改善情况:项目实施后,是否达到了提高水质的目标?2.生态环境改善情况:项目实施后,是否改善了河流的生态环境?3.水资源合理利用情况:项目实施后,是否加强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4.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是否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5.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是否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四、评价结果通过对中小河流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以下结果:1.水质改善情况根据水质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实施后,中小河流的水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
但是,在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水质改善仍面临较大挑战。
2.生态环境改善情况项目实施后,河流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许多河流的水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提高,鸟类和鱼类数量增加。
但是,在一些重点保护的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仍需进一步加强。
3.水资源合理利用情况项目实施后,针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得到了较好的执行。
近年来,在中小河流项目的推动下,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有所提高,灌溉、供水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一定改善。
然而,在一些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仍存在一定挑战。
4.经济效益项目的综合治理措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通过整治河流,提高水质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业、渔业等相关产业得到了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
5.社会效益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对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水质改善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2.生态环境改善仍需加强,特别是在重点保护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1.1 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依据现行的财税制度及行业有关标准、法规,参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进行。
1.1.1国民经济评价计算参数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合理性。
依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规定,国民经济评价中社会折现率采用10%;项目按影子价格对相关费用进行调整;由于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太多、太复杂,故参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只要是物价上涨不是太剧烈,幅度不是太大,均不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项目经济
计算期16年。
1.1.2效益和费用范围的调整
国民经济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
项目收入主要为项目建设后产生的良好社会与环境效益,总体表现为: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带来城市投资经商人员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预计项目建设对国民经济间接促进折合为经济货币约200万元/年。
扣除项目投入及产出中属于转移支付的各项:
(1)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
(2)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等各种无实质性支出的税费。
间接效益与间接费用的计算:
本项目间接效益可见社会效益分析部分,由于间接效益与间接费用难以量化,故只作一定范围内的定性分析。
1.1.3效益和费用数值的调整及计算
I、投资调整
本项目根据影子价格对投资估算有关项目进行调整。
项目建筑工程费影子价格换算系数为1.1;
设备购置应剔除增值税;
建设期利息为转移性支付;
剔除涨价预备费;
其他费用不做调整。
则固定资产投资调整为:27450.2万元。
II、效益调整
由于本项目按市场价格测算,故效益部分不做调整。
1.1.4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本项目经调整后的国民经济总投资为27450.2万元。
净现值ENPV:
n
ENPV=∑(CI-CO)t(1+i s)-t
t=1
CI—效益流入量
CO—费用流出量
(CI-CO)t—第t年的净效益流量
n—计算期
is—社会折现率
本项目经济计算期16年,设定的折现率为10%,经测算,项目国民经济净现值62411.13万元。
内部收益率(EIRR):
n
∑(CI-CO)t(1+EIRR)-t=0
t=1
经测算,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33.47%。
相关数据具体可见后附表《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
量表》。
1.1.5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经测算,项目国民经济净现值62411.13万元,内部收益率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