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第十六章 药物疗法

合集下载

药物疗法PPT演示课件

药物疗法PPT演示课件

药物因素
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分布 药物的代谢 药物的排泄
给药方法
给药途径 给药时间 给药剂量 联合用药
机体因素
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 心理因素 个体差异
饮食因素
促进药物吸收而 增加疗效
干扰药物吸收而 降低疗效
改变尿液pH从而 影响疗效
17
课后小结
1. 下列药物如何保管?
▪ 疫苗、维生素C、胰岛素、抗毒血清、盐酸肾上腺素、 胎盘球蛋白、血液制品、氨茶碱等酵母片、糖衣片、乙 醇。
2. 给药原则有哪些? 3. 三查七对是什么?
18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一、安全给药指导 二ຫໍສະໝຸດ 口服给药法19一、安全给药指导
1.抗生素及磺胺类药---准时给药。
2.健胃药---饭前服。
▪ 助消化药和对胃黏膜有刺激性 的药---饭后服。
3.磺胺类药物--多饮水。
4.止咳糖浆
▪ 服后不宜立即饮水。 ▪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应最后
▪ 注明药品名称、剂量、浓度。
12
(三)药物的保管 4.定期检查
发现药品如有沉淀、浑浊、异味、变色、变性、潮解 等,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停止使用。
13
(三)药物的保管 5.妥善保存 (1)易被热破坏的药物---放置冰箱内保存(冷藏于2~10℃)。
如疫苗、胰岛素、抗毒血清、胎盘球蛋白、血液制品和青霉 素皮试液等。 (2)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需装瓶、密闭盖紧。
1.护士指导该病人服药。 2. 正确实施超声波雾化吸入技术。 3.对临床易发生过敏的药物,正确执行药物过敏试验法。 4.用药过程中若发生过敏性休克,给予及时、正确的抢救。
4
重点难点
重点 ❖ 药疗原则 ❖ 安全用药指导 ❖ 注射原则与注射技术 ❖ 口服和雾化给药 ❖ 药物过敏试验

三有”课堂教学设计

三有”课堂教学设计

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护理学基础》教学设计科目:《护理学基础》授课章节:第十六章药物疗法第四节注射给药法皮内注射法授课教师:肖娟教研组:护理教研组《肌内注射法》“三有”课堂设计护理专业肖娟一概述《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原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编写教学内容。

包括护士护理病人时所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突出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本节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护理学基础》第十六章第四节内容,本章介绍了药物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各种给药技术,《皮内注射法》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拓展和应用,为后面的知识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作用。

二“三有”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依据)以“建构性学习主义”理论为支撑,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中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二)设计思路(流程)【观看视频课程导入→事件分析设定教学目标→皮内注射操作流程(示范讲解)完成教学目标→分组练习深入探究→课堂总结重点强调→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理论结合实践,引领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培养懂理论、会操作的实用性护理人才的目的。

(三)“三有”课堂实施方案设计1.结合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皮内注射的部位掌握皮内注射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熟悉对皮内注射患者的评估内容。

能力目标:能按护理程序的方法正确完成皮内注射的操作情感目标: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体现人文关怀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2.围绕“三有”课堂,实施组织教学有用:通过新闻事件让同学们关注教学内容,知道皮内注射在生活中的用处及重要性。

有趣:通过新闻事件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入操作环节。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课堂始终贯穿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让同学们所有动手机会可以更加深刻的去记忆本节课主要内容。

第16章 药物疗法(4.5.6节)

第16章 药物疗法(4.5.6节)
• 取混悬剂:应先摇---再吸药;
• 取油剂: 油剂可先加温(药液易被热破坏者除外) 或两手对搓再抽吸;应选稍粗针头抽吸。
【注意事项】
1.认真查对,特别须检查药液质量。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抽药时不可用手握住 活塞。 3.根据药液的性质抽取药液:
– 结晶、粉剂药用生理盐水、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将其充分溶解后吸取, 然后再抽吸;
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及大血管较 远的部位
➢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 上臂三角肌等
➢ 定位:“十字法”、“连线法”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坐骨神经
髂前 上棘
尾骨
十字法
连线法
臀大肌注射体位
侧卧位 俯卧位 仰卧位
坐位
上腿伸直 下腿弯曲
肌内注射时为了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采用以下姿势 :
“三不”-----不用碘 不抽回血 不按压
皮内注射法视频
• 【操作步骤】
– 按医嘱吸取药液 – 核对 – 选择注射部位 – 消毒 – 二次核对,
排尽空气 – 穿刺、注射 – 拔针 – 再次核对 – 操作后处理
(二) 皮下注射术(H)
定义
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 皮下组织的方法
目的
部位
操作
不宜采用口服但需要立即达到疗效 (胰岛素、肾上腺素) 预防接种(菌苗、疫苗) 局部麻醉
长期输注者应保护血管
绷紧静脉下端皮肤 针尖斜面朝上 角度(15°-30°)2
0°
静脉穿刺成功: ∙针头有回血 ∙药液能顺畅注入 ∙注射局部无肿胀 ∙患者无痛感
IV强调内容 ★
(1)消毒: 常规消毒
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
(2)进针角度:与皮肤呈15°—30°( 20°)

第十六章 药物疗法

第十六章 药物疗法
七浓剂时方床姓药对度量间法号名
第 一 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 给药原则
三、安全正确给药
1. 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时间、方法及技术 2. 做好用药指导 3. 注意配伍禁忌 4. 防止过敏反应发生
第 一 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 给药原则 四、密切观察
给药时间
时间安排
给药时间与安排
给药时间
时间安排

6am
系,酌情处理。
教学内容
第三节 吸入给药法 ➢ 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 氧气雾化吸入法
返回
第 三 节 吸入给药法 · 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目的 1. 湿化气道,洁净气道:如痰液粘稠,气
道不畅,气管切开病人。 2. 减轻支气管痉挛性收缩,解除痉挛:如
支气管痉挛,喘息病人。 3. 减轻和控制呼吸道炎症。
E把药液吹散为雾滴
药液上升至D管上口
A接通氧气
氧气雾化吸入法
第 三 节 吸入给药法 · 氧气雾化吸入法 氧气雾化吸入法
用物准备
第 三 节 吸入给药法 · 氧气雾化吸入法
氧气雾化吸入法
实施
核对解释 床号、姓名
药柜 放置
分类 保管
标签 明确
定期 检查
妥善 保存
内服按 先药有 后→效 使蓝期 用色;外用药→红色;剧毒麻醉药→黑色
易被热破坏 冰箱2~10℃保存
易燃易爆 避热,单独存放
易挥发、潮解 加盖,装瓶密封
易过期
定期检查,按 时限先后使用
易氧化、遇光变质 装瓶密封避光 各类中药 阴凉干燥处
第 一 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 给药原则
12mn
12mn
St
中文译意 上午 下午 饭前 饭后

护理药物疗法知识点总结

护理药物疗法知识点总结

护理药物疗法知识点总结一、药物的概念药物是指能够改变生理功能、保健或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药物分为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两大类。

1. 化学药物:是指通过人工合成或化学变换制备的药物,包括有机药、无机药和生物合成制药。

化学药物主要通过靶点和生物酶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通常较为明确。

2. 生物药物:是以生物技术为基础,通过特定的生物学制备工艺制备的药品,包括蛋白质药物、多肽类药物、抗体药物等。

生物药物的制备工艺复杂,作用机制多样,包括调节免疫系统、促进细胞增殖等。

二、药物的作用方式药物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1. 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口服、皮下、静脉注射等)到达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受制于药物性质、给药方式、给药部位等因素。

2. 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间的分布情况。

药物的分布受到血流灌注、血脑屏障、组织亲和性等因素的影响。

3.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生物酶代谢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会改变药效、毒性和排泄方式。

4. 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泄的过程。

主要通过肾脏、肝脏、肺部和肠道排泄。

三、护理药物的分类护理药物可以根据其药理作用、给药方式、给药途径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1. 按给药方式分类:口服药、皮下注射药、肌肉注射药、静脉注射药、外用药等。

2. 按药理作用分类:镇痛药、抗生素、抗炎药、抗高血压药等。

3. 按疾病分类: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心脑血管药、精神药、抗病毒药等。

4. 按给药途径分类:肠道用药、肌肉注射用药、静脉注射用药、皮下注射用药等。

四、护理药物的管理护理药物的管理是指根据医嘱,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药物配制、给药和监测,保障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护理药物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 药物配制:药物的配制要求根据医嘱和药物说明书,严格遵循配制操作规范,仔细测量、混合、稀释等步骤,确保药物的浓度、稳定性和纯度。

2. 药物给药:药物给药包括口服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

16——药物疗法

16——药物疗法

第十六章药物疗法第一节概述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原则(一)药物的种类1、内服药2、注射药3、外用药4、其他类:植入慢溶片、粘贴敷片等(二)药物的领取1、病区病区内设有药柜,具有一定数量的常用药物,由专人负责管理,按期进行领取和补充;患者使用的贵重药物和特殊药物凭医生的处方领取;剧毒药和麻醉药(如吗啡、哌替啶等)病区内有固定数量,使用后凭医生的处方领取补充。

2、中心药房医院内设有中心药房,中心药房的人员负责摆药,病区护士核对并取回,按时给患者服用。

(三)药物的保管原则1、药柜的位置与保洁2、药扩放置要分类:按内服、注射、外用分类放置3、药瓶检签要明确4、药物质量须保证5、药物须妥善保管二、药疗原则(一)根据医嘱准确给药(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查七对内容)。

2、〝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

(三)正确实施给药1、做到〝五准确〞:药物、时间、剂量、途径、患者的准确。

2、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四)注意观察用药反应1、观察药物疗效。

2、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三、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化、吸入、注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气管滴药、直肠给药、外敷等第二节口服给药法给口服药法:是将药物经病人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利用以达到防治和诊断疾病目的的方法。

一、操作要点(一)取药方法1、洗手、戴口罩2、固体药:用药匙取3、水剂药:用量杯取、剂量要准确4、不足1ml药剂:用滴管取、(1ml相当于15滴)(二)配药方法1、查对:(服药牌和小药卡)2、配药:先配固体药、再配水剂药3、再次查对:由两人核对(三)发药1、严格查对制度2、合作患者:待患者服药后方可离开3、危重患者:喂服4、儿童患者:喂服(避免呛入气管)5、药杯处理:消毒→清洗→消毒(四)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需吞服的药物通常用40-60℃温开水送服,不要用茶水服药。

3、婴幼儿、鼻饲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用的固体药,发药前需将药片研碎。

常用注射方法四种 ppt课件

常用注射方法四种 ppt课件
作原则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
四、常用注射法
皮内注射 (ID) 皮下注射 (H) 肌内注射 (IM)
静脉注射(IV)
(一)皮内注射术(ID)
• 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 法。
【目的及部位】
• 1.药物过敏试验----前臂掌侧下段 (内侧) • 2.预防接种---卡介苗接种:上臂三角肌下 缘。 • 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实施局麻处
4.熟练掌握口服给药法、药液抽吸法、各种注射法、雾化吸 入法和常用药物皮试液的配制。
重点
药疗原则 安全用药指导 注射原则与注射技术 口服和雾化给药 药物过敏试验
难点
药物抽吸和各种注射技巧 皮试液的配制 常用外文缩写 遵循查对制度、无菌原则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第三节 雾化吸入法 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法 第六节 局部给药法
• 常用的部位: 1.臀大肌, 2.臀中肌、臀小肌, 3.股外侧肌及 4.上臂三角肌等。
常用注射部位解剖图
臀大肌注射的定位方法
(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作一水 平线,
◎以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 ◎将一侧臀部划分为四个象限, ◎其外上象限为注射部位, ◎注意避开内角(髂后上棘到
大转子连线与外上象限形成 的夹角)
❖以执笔式持注射器 ❖手臂带动腕部的力量 ❖进针角度:90 ° ❖刺入针梗2.5~3cm
(针长1/2~2/3)
【操作步骤】
进针
注药
拔针
【注意事项】
1.2岁以下婴幼儿常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不宜选 用臀大肌。
护理学基础
第十六章 药物疗法
护理学基础
基护教研室 韩玲莉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表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表




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列举典型护理病例,设置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的对话和讨论,主动质疑教学内容,并进行综合分析、演绎、归纳推理,然后采取小组讨论、中心发言、补充发言、抓好基础,从细节入手。全程示教和分解示教相结合,边示范边讲解。
烤灯使用法
9
第十五章药物疗法第一、二节给药的基本知识、口服给药
给药次数和时间的缩写
10
期中考试
复习
11
第三、四节吸入给药法、注射给药法
雾化吸入法的流程
注射法
12
第十六章药物过敏试验法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性试验法
13
第十七章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常用溶液的作用
周围静脉输液法
14
第十八章标本采集




本教材紧扣教学计划,全面覆盖其知识点,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紧密联系,本教材注重新知识、新观点的拓展,将基本知识、临床知识和新知识以“知识链接”形式纳入教材。本书突出整体护理理念,以评估、计划、实施、评价为主线,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贯穿教材始终。应用的图片增加了真实感和直观感受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标本采集的原则
静脉血标本采集法
15
第十九章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的抢救
洗胃法常见并发症和预防护理
吸痰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雾化吸入器
【作用原理】 空吸原理---流速越快,冲力越大,局部压力越小。
【目的】
1.消炎
• 治疗呼吸 道感染消 除炎症。
2.袪痰
• 稀释痰液以 利排除。
3.止咳
• 解除支气 管痉挛, 改善通气 功能。
【实施】 配制药液 核对解释 调节流量
稀释至5ml
核对解释,协助病人漱口,取坐位或半 坐位。 调节氧气流量至6~8L/min。
(三)药物的保管 3.标签明确 内服药用蓝色边,外用药用红色边,剧毒药和麻醉药 用黑色边。 注明药品名称、剂量、浓度。
(三)药物的保管 4.定期检查 发现药品如有沉淀、浑浊、异味、变色、变性、潮解 等,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停止使用。
(三)药物的保管
5.妥善保存
(1)易被热破坏的药物---放置冰箱内保存(冷藏于2~10℃)。 如疫苗、胰岛素、抗毒血清、胎盘球蛋白、血液制品和青霉 素皮试液等。 (2)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需装瓶、密闭盖紧。
超声波雾 化器是由超声 波发生器、水 槽、晶体换能 器、雾化罐、 透声膜、螺纹 管和口含嘴或 面罩组成
基 本 结 构
超声波雾化器——作用特点
作用 特点
1. 雾量大小可以调节 2. 雾滴小而均匀(直径在5μ m以下) 3. 雾化器对雾化液可轻度加温,增加 舒适感
一、超声波雾化吸入
〖目的〗 1.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评估〗 (1)病人的病情、呼吸 系统状况、自理能力、 用药情况。
B管-放口中,C管-口手堵住,呼气时-手移开,减 疲劳-放手指-张开口,时间-10~15min。
指导吸入
整理洗手
浸泡消毒液中1h
【注意事项】
1.初次做此治疗的病人,应指导其使用方法。 2.氧气湿化瓶内勿放水。
3.雾化器内的药液必须浸没D管底部。
4.操作时严禁接触明火和易燃品。
课后小结
1. 超声波雾化吸入的作用原理有哪些?
消毒瓶口
注入空气
抽吸药液
排尽空气 查对备用
【注意事项】
1.认真查对,特别须检查药液质量。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抽药时不可用手握住活塞。 3.根据药液的性质抽取药液: 结晶、粉剂药用生理盐水、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将其充分 溶解后吸取,然后再抽吸; 混悬剂应摇匀后吸取; 粘稠油剂可稍加温或双手对搓药瓶(药液易被热破坏者除 外)后,选用稍粗针头吸取。 4.抽尽的安瓿或空药瓶不可立即丢弃,以备查对。
一、注射原则
(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避开:血管、神经处;炎症 、化脓感染、瘢痕、硬结及 皮肤病处。 长期注射:有计划地更换部 位。 (六)药液应现用现配 临时抽取,及时注射。 (七)注射前排尽空气 以防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栓塞 防止药液浪费。
一、注射原则
(八)注射前检查回血 (进针后,注射前)
二、注射用物
3.注射药液 按医嘱准备。 4.注射依据
注射器与针头的构造及选择
注射法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静脉采血
注射器 1ml 1ml、2ml 2ml、5ml 5、10、20、30、50或100ml 2ml、5ml,视采血量而定
针头 4~5号 5~6号 6~7号 6~9号 9~16号
四、常用注射法
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达到预防、诊断 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包括 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动脉注射
(一)药物种类
内服药
外用药
注射药
新剂型
(二)药物的领取

1.病区 设有药柜,一定基数的常用药物, 专人负责。 贵重药、特殊药物、剧毒药、麻醉 药凭医生处方领取。 2.中心药房 病区病人的日间用药,病区护士负 责核对领回。 3. 电子计算机联网管理
(三)药物的保管
1.药柜管理 通风干燥、光线充足,专人负责。 2.分类保管 按内服、外用、注射、剧毒药等分 类保管。 按有效期的先后顺序使用。 剧毒药和麻醉药,加锁保管,每班 交接。 个人专用的特种药物,单独存放。
2.湿化气道
3.改善通气功能 4.治疗肺癌
(2)病人对接收吸入治
疗的认识、心理反应及 合作程度。
一、超声波雾化吸入——计划
护士准备 病人准备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了解超声波雾化吸入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 坐位或卧位。 超声波雾化吸入器,常用药物,其他:水 温计、弯盘、蒸馏水。 光线、温湿度适宜。
三、药液抽吸技术
【目的】注射做准备。 护士准备 病人准备 【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药液抽吸—自安瓿内吸取药液
查对药物
消毒及折断安瓿
抽吸药液 排尽空气 保持无菌 处理用物
小安瓿内吸取药液 大安瓿内吸取药液
药液抽液—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
检查药物
撬开铝盖
二、口服给药法
【目的】 评估
计划
【操作程序】 实施 评价 【注意事项】
二、口服给药法
目的 经胃肠道吸收利 用,以达到防治 和诊断疾病的作 用。
评估

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是 否有鼻饲管、有无呕吐等。 病人对服药的认识、心理反应 及合作程度。

二、口服给药法—计划
护士
病人 用物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了解口服给药的目的和用药的注意事项。 服药本、小药卡、药盘、药杯、量杯、药匙、滴管、 研钵、湿纱布、治疗巾、水壶(备温开水),另备 纸、吸管。 整洁、安静、安全
环境
二、口服给药法—实施
◆备药
严格查对 正确取药 再次查对 固体药:水剂:油剂、滴剂、药量不足1ml;
◆发药
准备分发 核对解释 协助服药 消毒整理
【注意事项】
1.严格查对,一次不能取出两位病人的药物。
2.发药前应了解病人的有关情况。
3.病人提出疑问,护士应重新核对,耐心解释。 4.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护理学基础
第十六章 药物疗法
西安市卫生学校 蒙雅萍
护理学基础
学习目标
1.具有慎独、严谨的工作作风;动作轻稳,关爱 病人,运用沟通技巧,取得合作;做好查对,防 止差错,保证给药安全有效。 2.掌握药物保管原则,给药原则,注射原则;医 嘱中常用外文缩写,常用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和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3.熟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和局部给药法。 4.熟练掌握口服给药法、药液抽吸法、各种注射 法、雾化吸入法和常用药物皮试液的配制。
课后小结
1.下列药物如何保管?
磺胺类药,健胃药,止咳糖浆,强心甙类药物,稀盐酸。
2.下列药品,护士如何备药?
固体药,水剂,油剂、滴剂、药量不足1ml。
第三节 第十六章 药物疗法
吸入给药法
氧气雾化吸入 吸入给药法
手压式雾化吸入
超声雾化吸入
一、超声波雾化吸入
目的
超声雾化吸入
操作程序 注意事项
超声波雾化器—基本结构
工作情景与任务
导入情景: 张女士,55岁,以“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房颤)” 入院,病人主诉:心悸、气短、咳嗽、咳痰一周。入院后测体 温39℃,心率112次/分,脉率86次/分,遵医嘱给予地高辛、止 咳糖浆口服;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超声波雾化吸入;青霉素640 万u+0.9%氯化钠溶液250ml,皮试,ivgtt qd。 工作任务: 1.护士指导该病人服药。
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分布 药物的代谢 药物的排泄 给药途径 生理因素 给药时间 病理因素 给药剂量 心理因素 联合用药 个体差异 干扰药物吸收而 降低疗效 改变尿液pH从而 影响疗效 促进药物吸收而 增加疗效
机体因素
饮食因素
课后小结
1. 下列药物如何保管?
疫苗、维生素C、胰岛素、抗毒血清、盐酸肾上腺素、 胎盘球蛋白、血液制品、氨茶碱等酵母片、糖衣片、乙 醇。
缺点:
可造成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引起疼痛和感染。
包括: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
一、注射原则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注射前洗手、戴口罩、剪指甲, 衣帽整洁。 2.注射部位消毒:用0.5%碘伏或 安尔碘以同法涂擦消毒2遍,无需 脱碘。 手法: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周围呈 螺旋式消毒。 面积:直径在5cm以上,待干( 约20s)后。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作用原理
一、超声波雾化吸入—实施
检查连接
•稀释至30~50m1
配制药液 核对解释
•一般15~20分钟,闭口做深呼吸
调节雾量 观察处理 关闭机器
•水槽水温超过60℃,应关机更 换。 •雾化罐内液体过少,不必关机, 从盖上小孔注入即可
•先关雾量开关,再关电源开关
•先关雾量开关,再关电源 开关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第三节
口服给药法
雾化吸入法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注射给药法
药物过敏试验法 局部给药法
第十六章述 二、给药原则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概述
(一)药物的种类
1.内服药 2.注射药 3.外用药 4.新剂型
片剂、溶液、合剂、胶囊、 丸剂、酊剂、散剂等。 溶液、粉剂、油剂、结晶及 混悬液等。 溶液、酊剂、软膏、粉剂、 搽剂、滴剂、栓剂、洗剂及涂 粘贴敷片、植入慢溶药片、 膜剂等。 胰岛素泵等。
(九)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1 .解除病人顾虑,分散注意力,维持正确、舒适的姿 势,使肌肉放松。 2.注射时做到 “二快一慢”(进针、拔针快,推药慢 )。 3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用粗长针头,深部注射。多 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再注射 刺激性强的药物。
二、注射用物
1.注射盘 常规准备下列物品 (1)无菌持物镊 (2)皮肤消毒液 (3)无菌棉签、砂轮、弯盘、启瓶器、棉签。静脉注射 时加止血带、小垫枕等。 2.注射器及针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