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应用

合集下载

小电阻接地方式优点及适用范围

小电阻接地方式优点及适用范围

小电阻接地方式优点及适用范围
小电阻接地方式主要适用于电缆线路为主的系统。

小电阻接地方式可以有效限制过电压水平,系统单相接地时,健全相电压升高持续时间短,可降低单相接地各种过电压(如工频、弧光接地、PT谐振、断线谐振过电压),有利于设备安全。

由于对设备绝缘等级要求较低,其耐压水平可以按相电压来选择,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流过故障线路的电流较大,零序过流保护有较好的灵敏度,可以比较容易检出接地线路,减小接地故障时间,防止事故扩大。

使一些瞬间故障不致发展扩大成为绝缘损坏事故,特别是能降低同沟敷设紧凑布置的电缆发生故障时对邻近电缆的影响。

发生人身高压触电时,能快速切断电源,有利于保护触电者的人身安全。

但是,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无论是永久性的还是瞬时性的,小电阻接地方式零序保护均作用于跳闸,使线路的跳闸次数大大增加,尤其是以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网,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跳闸次数会大幅增加,在配网环网率不高、特别是单路线路供电的情况下,易造成供电中断,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供电,使其供电的可靠性下降。

另外,由于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当零序保护动作不及时或拒动时,将使接地点及附近的绝缘受到更大的危害,导致相间故障发生。

在发生高阻接地的情况下,有可能达不到零序保护的整定值,保护并不动作,此时有可能造成接地故障发展为相间短路的风险。

当一次设备故障无法及时动作切除故障时将引起接地变后备保护动作从而扩大设备跳闸范围。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应用及保护配置研探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应用及保护配置研探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应用及保护配置研探摘要:阐述在城市10KV配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对中性点小电阻值的选择以及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对继电保护装置配置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验证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采用零序保护投入使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中性点小电阻;继电保护配置;零序保护引言:由于城市电网规模不断地扩建和延伸,而且受城区规划、环保和场地等条件制约,城市配电网开始采用以电缆出线为主、架空出线为辅的电网结构模式,这样一来,lOkV系统单相对地电容电流就大幅度地增加了。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相的接地电流是非故障相对地电容电流之和,当电容电流超过1OA,此时接地电弧不能可靠熄灭,就会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而且持续电弧造成空气的离解,破坏了周围空气的绝缘,容易发生相间短路等严重后果。

因此,为了增强配网系统安全性,使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由零序保护动作,切断故障,保护电缆线路处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中性点小电阻值的选择在中性点小电阻接地系统中,通过在回路中串联小电阻形成通路,能够泄放熄弧后半波的能量,使中性点电位降低,故障相的恢复电压上升速度也减慢,减少电弧重燃的可能性,抑制电网过电压的幅值,保证了电网的安全。

中性点电阻阻值的合理选取涉及到系统的过电压水平、继电保护的整定、中性点电阻的热容量、对通讯的干扰以及人身安全等许多问题,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1]。

目前在对城市lOkV配电系统的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的确定上,有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即从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入手,不断改变中性点接地电阻值,对系统的稳态和暂态两方面进行计算,比较随之改变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值、单相接地故障健全相电压值及弧光接地过电压值、铁磁谐振过电压值等等,然后按照规程规定值和继电保护等方面的约束值进行综合比较,最终得出较合适的接地电阻值;还有根据将系统单相短路电流限制在一定值以下,同时考虑到满足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的要求来确定(关于接地电阻的阻值,上海供电公司规定,将接地电流的值控制在 1 000 ~ 2 000 A 来选择;而北京供电公司规定,阻值为10Ω , 接地电流在 400 ~ 500 A 之间). 虽然这种中性点运行方式在发生单相接地时将跳闸, 但是,由于绝缘要求低, 减少了投资,因此,逐渐被广泛采用。

10kV配网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方式分析

10kV配网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方式分析

10kV配网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方式分析蒋彦君 毛 源 林 柏 陈星余(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防城港供电局)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对电力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电力已经占有了一个不可撼动的地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在整个经济的运行中更是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所以,电力系统必须要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匹配,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10kV配电网络在我国配电网络中占有很大比重,在10kV配电网络中,小电阻接地系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因而本文对10kV配电网络中的小电阻接地系统作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10kV配网;小电阻;接地系统0 引言当前,随着我国各大城镇的快速发展,对用电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导致了电网的超负荷运行。

10kV配网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电力系统之一,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配网中的电流也越来越大,常规的接地方式已不能适应配网的需要,许多供电公司都在对10kV配网进行改进,以确保10kV配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

常规的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存在着工作过程繁琐、对绝缘性能要求高、易产生过压等问题,给配电网的安全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从而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

1 消弧线圈接地的缺点在使用消弧线圈接地的时候,各接头的标准电流与系统实际的补偿电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如果这个偏差过大,就会造成系统出现谐振的问题。

在真实的配电网中,由于真实的电容电流与理论的电容电流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对消弧线圈的补偿无法达到很高的精度[2]。

在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虽然可以有效地减少过电压,但仍无法有效地抑制过电压,对配网系统的绝缘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配电网络发生单相接地时,对其在人群稠密区域内的测距将产生很大的困难。

2 分析接地方式优缺点2 1 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消弧线圈的真实补偿电流与其各个分支的额定电流相差很大,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并联共振,有的情况下可达15%。

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

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

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两种接地方式。

它们在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设备损坏以及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一、小电阻接地小电阻接地是通过在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入一个较小的电阻来实现接地。

这种接地方式可以有效地限制接地电流,减小接地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小电阻接地的主要特点如下:1. 电流限制:小电阻接地通过限制接地电流的大小,减少了接地故障时的短路电流,降低了对设备的损坏程度。

2. 故障检测:小电阻接地可以通过监测接地电流的大小来实现对接地故障的检测。

当接地电流超过一定阈值时,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电压稳定:小电阻接地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中性点电压稳定性,减少电压的波动,提高系统的供电质量。

小电阻接地主要应用于对电力系统中性点电压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医院、电信基站等对电力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

二、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圈接地是通过在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入一个消弧线圈来实现接地。

消弧线圈是由绕组和铁芯组成的,可以有效地限制接地故障时的短路电流,防止电弧的产生和扩大。

消弧线圈接地的主要特点如下:1. 电弧抑制:消弧线圈可以有效地抑制接地故障时的电弧产生和扩大,减少了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2. 电流限制:消弧线圈通过限制接地电流的大小,降低了接地故障对设备的损坏程度。

3. 抗干扰能力:消弧线圈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界干扰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消弧线圈接地主要应用于对电力系统中性点电压要求不高、对电弧抑制能力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工业企业、电力变电站等。

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是两种常见的电力系统接地方式。

它们在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设备损坏以及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所特点,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小电阻接地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应用

小电阻接地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应用
t o r ss a c r un n yse t ubs iut hea c s ppr s i n c lg ou i ys e .Th he l w e it n e g o di g s t m o s tt et r u e so oi r nd ng s t m e s lc i n ofl w e it n e q a iy a he e r hi r nsor e ’ a ct s p e e t d Th e e to o r ss a c u ntt nd t a t ng t a f m r S c pa iy wa r s n e . e f u po nts e o t g n t o ii i gl a e f u t wa l o a c a e nd a l z d. a l i t p v la e o he c nd ton ofs n e ph s a l s a s c lul t d a nay e t Th e g oun ng s t m s r a ie nd no m a p r ton The e o e,t e e r h h s i — e n w r di ys e wa e lz d a r lo e a i . rf r he r s a c a m
统 为对 象 , 研究 l V 配 电 网采 用 中性 点 经 小 电 阻 接 地 系 统 的 总体 方 案 , 要 分 析 小 电阻 阻 值 的选 取 、 地 变 压 器 Ok 主 接
容 量 的确 定 ; 点实 测 和计 算 分 析 小 电阻 接 地 系 统 单 相 接 地 故 障 情 况 下 故 障 点 的 跨 步 电 压 . 重 目前 该 接 地 系 统 运 行
点对 比如表 l 示 . 电阻 接 地 系统 更 适 用 于 大量 所 小 采用 电力 电缆 的变 电站 , 同 时可 有 效 降 低 单 相接 且 地 故障 的过 电压水 平.

浅谈10kV配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及应用

浅谈10kV配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及应用

1)提高系统防止过 电压水平 。配电网在整个接地 电容 电流 中含有 定成分 的5 次谐 波电流 , 比例高达5 ~1%,即使将 工频接地电流 其 % 5 计算得十分精确 ,但是消弧线圈_作在 电网工频5Hz ,对于5 ~1% [ 0 下 % 5 接地 电容电流 中的谐波电流值还是无法补偿的 ,不能消除弧光接地过电 压。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可以降低配电系统的过电压水平 ,从而保证 配电系统电气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根据有关 E T M P程序计算 、 电压模 过 拟装置 的实际模拟以及国内外大量 电阻应用经验表明 ,系统 内部过 电压 水平 随着I . 增加而降低 ( I 为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流过中性点电阻的额定 电流 )。当I (c 时 I 一I 为系统电容 电流 ), 电压水平可降2 p r下 ; 过 . .2 5u 当I 2 ,过电压水平可降到22.r ;当I 4 ,过电压水平可 I 时 . u2下 p I 时 降到2o .以下。 .p u 2)具 有良好 的接地选线功能 。小 电阻接地系统中通过流过接地点 的电流启动线 路零序保护 ,可准确快速切 除故 障线路 ,缩短了故障排查 时间 ,减少单相接地造成人身触电及相间短路发生 。 3 提高了供 电可靠性 。电缆为主配电网的单相接地故障 多为系统 ) 设备在一定条件下由于 自 身绝缘缺陷造成的击穿 ,而且接地残流较大 , 尤其是 当接地点在电缆时 ,接地 电弧为封闭性电弧,电弧更加不易 自行 熄灭 ( 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所产生 的弧光能 自行熄灭的数值 ,远小 于规程 所规定的数值 ,对交联聚乙烯 电缆仅为 5 A),所以电缆配电网的单相接 地故 障多为永久性故障。由于 f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 为小 电流接 生 地系统 ,发生单相接地永久性故 障后 ,接地故障点的检 出困难 ,单相接 地故障点所在线路的检出 ,一般采用试拉手段 。在断路器对线路 试拉过 程中 ,有时将 产生 幅值较高的操作过电压 , 不能迅速检出故障点所在线 路 ,继而容 易发展 为相间故障。这样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 , 方面使系统设备长时间承受过电压作用 , 对设备绝缘造成威胁 ,另一 方面 ,使用 户不断 电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而小 电阻接地方式可准确 快 速切除故障线路 ,提高了供 电可靠性 。 4) 缺点。无论是永久性 的还 是非永久性的 ,均作用 于跳 闸 , 线 使 路 的跳闸次数增加 ,影响了用户 的正常供电。但对于架空线路我们已用 重合 闸进行较正 ,而电缆线路发生单相接地则多为永久性 的,快速切除 避免故障的扩大 ,利于用较短恢复供电。

关于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应用

关于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应用

关于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应用摘要:随着城市配网中电缆使用率越来越高,配电网更倾向于采用大电流接地系统。

鉴于此,论述了小电阻接地在配电网应用现状,并着重讲述了分布式电源(DRE)与小电阻接地方式,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配电网;接地方式;小电阻接地引言小电流接地系统因具有单相接地持续运行的特点,有助于提升用户供电可靠性,因此在中压配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城市内中压配网线路电缆化率逐渐提升,电缆故障多为永久性故障且电容电流大,电缆沟运行环境普遍恶劣,为避免单根电缆故障引起同沟其他电缆事故,能够快速切除接地故障的小电阻接地方式愈发得到重视。

1小电阻接地在配电网应用现状分析根据世界各国电网运行情况和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等级的不同,世界各国的配电网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也不同,在配电网中,受环境、设备运行等情况影响,即使在同一电压等级的接地方式也不同。

考虑到架空线路中瞬时性接地故障比例远高于电缆网络以及电缆网络电容电流大的特点,故应该作为选择配电网接地方式所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

同时,本着供电质量为先的原则,架空网络与架空电缆混合网络要坚持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特别要杜绝将已经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的架空网络与架空电缆混合网络改为小电阻接地方式。

改为小电阻接地方式后,配电线路的故障跳闸率明显提高;在雷雨天气里,线路频繁跳闸,除造成停电次数剧增外,还为调度人员处理事故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我国东南某省的一个地区供电公司曾经将其配电网由小电流接地方式改为小电阻接地,一段时间后,因为跳闸率明显增加的原因,不得不改回为小电流接地方式。

南方某沿海城市为解决故障跳闸率过高的问题,将一主要为架空线路供电的变电站中性点由小电阻接地改为谐振接地。

主张电缆网络采用小电阻接地的另一个理由是:因为其电容电流比较大,消弧线圈的容量要求高,而且补偿后的接地电流仍可能超过30A,难以达到灭弧的目的。

事实上,目前消弧线圈的容量可以做的比较大,随着自动调谐技术的进步,完全可以将大电缆网络的接地电流控制在10A以内,使电弧能够自行熄灭。

阐述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的应用优点

阐述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的应用优点

阐述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的应用优点用电安全是长期以来相关研究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一项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技术。

对于10kV配网而言,在单相接地过程中减少由于电压过高造成设备烧坏或是人员触电现象的产生是用电安全重点内容。

本文以10kV配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技术为主线,现做出如下报告:1 中性点小电阻的概念分析中性点作为一个电力系统中的重点环节,在电网中性点无法正常接地运作状态时,即使此时系统电流容量并不高,也可能在系统单相接地时出现弧光过电压(间歇性状态),造成健全相的电位出现上升可能性从而将其原本正常的绝缘水平破坏掉,破坏严重时则出现短路。

在操作方面,若能够通过接地变压器将中性点引出,或是直接由变压器结构中的中性点将电阻器串联起来,之后将弧光(间歇性)中的电磁能量释放掉一部分,中性点的电位便能够有效下降,在这种状态下电压上涨速度也能够得到控制,不再是突然大幅度地上涨。

由此,电弧重燃的可能性被极大降低,电网过压幅值被有效抑制住,从而达到了接地保护效果。

对于10kV配网而言,电阻通常会被分为高、中、低三种情况,相对应划分标准如下:小电阻属于接地故障电流在600A以上,10Ω以下情况;中电阻属于接地故障电流在15~600A之间,10~500Ω之间情况;高电阻属于接地故障电流在10A 以下,500Ω以上情况。

2 中性点小电阻接地优点分析2.1 受影响程度较低在运行过程中,这类技术能够达到对电压的自动调节。

在接地电容电流中,包含了五次谐波电流,其占到了总体的5%~15%,这一比例的谐波电流只有当电网处于50Hz情况下才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受影响程度并不高。

2.2 安全性较高对于10kV配网系统而言,在系统运行状态下如果出现了接地问题、运行故障,其线路对地电容电流将被归为故障电流。

若故障电流在10A以上,其可能会出现金属接地情况,也就相当于在这一情况下低电压处于上升状态。

但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当出现单相接地情况时应立即将其断开以免线路烧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14T10:43:40.8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作者:郭敏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配网中电缆使用率越来越高,配电网更倾向于采用大电流接地系统。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城市配网中电缆使用率越来越高,配电网更倾向于采用大电流接地系统。

鉴于此,论述了小电阻接地在配电网应用现状,并着重讲述了分布式电源(DRE)与小电阻接地方式,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配电网;接地方式;小电阻接地
引言
小电流接地系统因具有单相接地持续运行的特点,有助于提升用户供电可靠性,因此在中压配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城市内中压配网线路电缆化率逐渐提升,电缆故障多为永久性故障且电容电流大,电缆沟运行环境普遍恶劣,为避免单根电缆故障引起同沟其他电缆事故,能够快速切除接地故障的小电阻接地方式愈发得到重视。

1小电阻接地在配电网应用现状分析
根据世界各国电网运行情况和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等级的不同,世界各国的配电网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也不同,在配电网中,受环境、设备运行等情况影响,即使在同一电压等级的接地方式也不同。

考虑到架空线路中瞬时性接地故障比例远高于电缆网络以及电缆网络电容电流大的特点,故应该作为选择配电网接地方式所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

同时,本着供电质量为先的原则,架空网络与架空电缆混合网络要坚持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特别要杜绝将已经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的架空网络与架空电缆混合网络改为小电阻接地方式。

改为小电阻接地方式后,配电线路的故障跳闸率明显提高;在雷雨天气里,线路频繁跳闸,除造成停电次数剧增外,还为调度人员处理事故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我国东南某省的一个地区供电公司曾经将其配电网由小电流接地方式改为小电阻接地,一段时间后,因为跳闸率明显增加的原因,不得不改回为小电流接地方式。

南方某沿海城市为解决故障跳闸率过高的问题,将一主要为架空线路供电的变电站中性点由小电阻接地改为谐振接地。

主张电缆网络采用小电阻接地的另一个理由是:因为其电容电流比较大,消弧线圈的容量要求高,而且补偿后的接地电流仍可能超过30A,难以达到灭弧的目的。

事实上,目前消弧线圈的容量可以做的比较大,随着自动调谐技术的进步,完全可以将大电缆网络的接地电流控制在10A以内,使电弧能够自行熄灭。

在德国,单段母线消弧线圈提供的补偿电流可达300A,说明即使电缆网络的电容电流超过150A,也适合采用谐振接地。

目前,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和中国香港的配电网一般采用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德国、俄罗斯等欧洲大陆国家以及日本等国一般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

我国配电网多数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而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主要在我国沿海的一些大城市配电网中。

2小电阻接地方式特点
配电网小电阻接地有其优越性,但也同时存在不足,具体优缺点包括:
(1)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和预防谐振过电压。

当选取Rn<(1~2)/3ωC时(C为系统对地电容),过电压一般就不超过2.1倍相电压。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电网由于过电压降低,对系统绝缘薄弱点影响减小,单相接地时电容充电的暂态过电流受到抑制,并能预防谐振过电压的产生。

(2)故障选线功能良好,供电可靠性提高。

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电流小,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故障线路的电流甚至可能低于非故障线路电流,因此采用常规的基于稳态零序电流的保护方法难以准确地检出故障线路来,需通过试拉试送来寻找故障线路,进而造成了非故障线路不必要的断电。

而在小电阻接地的大电流接地系统中,故障线路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很大,启动线路零序保护,可以准确快速地切除故障线路,缩短故障排查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3)单相接地跳闸次数增多,影响用户正常供电。

对于中性点小电阻接地的情况,单相接地故障无论是永久性还是非永久性故障,均作用于跳闸,使得线路跳闸次数增加。

但另一方面,迅速切除故障线路防止了单相接地故障进一步发展为相间故障。

(4)对通信线路产生干扰。

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较大,可能对通信线路产生干扰,因此需对该项内容进行校核。

3分布式电源(DRE)与小电阻接地方式
3.1 DER接入现有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网
传输损耗小、见效快、易于就地消纳、建设周期短是分布式电源(DER)最突出的特点。

近年来,DER的在配电网中的大量引入已经引起了广泛的谈论和关注。

据相关报道,丹麦的DER最大发电功率已超过全国负荷需求。

2012年5月25日,德国光伏发电功率首次超过全国总发电功率的40%。

①不接地。

如果DER采用不接地方式,则在DER并网运行状态下,DER和主网组成的整个系统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但在发生接地故障主网保护动作后,会出现明显的接地方式转变问题,孤网转变为小电流接地方式,将给系统安全(过电压)继电保护带来严重影响。

②采用小电阻接地。

若DER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无疑将会降低主网中性点对地电阻在单相接地故障时的限流作用,尤其是当有多个DER同时接入时,并可能影响保护灵敏度。

可以看出,现有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网中,并网DER的接地方式选择是比较困难的,应作为有源配电网接地方式选择研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

3.2 DER接入现有直接接地方式配电网
①若DER采用不接地,与小电阻接地系统中DER采用不接地方式时的情况相似,出现接地方式转变问题和给配网系统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②若DER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时,无论DER并网或孤网运行,接地方式不会发生明显转变,但均会增加并网运行时的短路容量,尤其是当有多个DER时。

3.3 DER接入现有小电流接地方式配电网
脱离现有配电网条件约束的有源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讨论未来新建有源配电网接地方式的选择可脱离现有配电网条件约束,即可以不考虑现有配电网中已有的绝缘条件和继电保护条件等的约束,可从供电可靠性、过电压水平、继电保护配置难易程度、经济性等各个方面来综合分析和选择主网和DER接地方式的最佳组合。

有源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由主网和并网DER两部分共同决定,主网和DER接地方式组合选择不合理将会导致诸多问题。

在进行接地方式组合选择时,主网和并网DER接地方式不同组合下可能存在的接地方式转变问题须引起重视,且有源配电系统的接地故障电压电流特征分析较常规配电网要复杂得多,并会有更多导致各种过电压因素。

无论是考虑现
有配电网中已有继电保护和绝缘配置,还是脱离现有配电网条件约束的有源配电网,均建议主网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DER采用不接地。

此外,须指出的是,现有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网中DER接地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

结语
总之,由小电流系统向大电流接地系统转变时,配电网对应改造所面对的改造难度较大,由于供电公司内部门设置的原因,变电站内进行小电阻接地改造时未能充分考虑配电网对应改造的难度与成本。

目前已有对于配电网采用何种接地方式不同的声音,未来城市进行配电网接地方式的改造,应充分估算变电站及配电网两部分的改造成本,并进行相关调查走访,评估改造难度。

对于中长期规划中电容电流可能超出150A或规划建设电缆网架的新建电力网络,无论当前配电网采取何种接地方式,都应将配电变压器的安全接地与工作接地分开设置,10kV侧的计量装置也应采用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

这两项工作虽然将增加小部分初始投资,但能够防止未来可能的配电网接地方式改造时带来的麻烦。

参考文献:
[1]朱亮.10kV配电网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短路故障及其保护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2]韩利群.10kV各类中性点接地方式运行情况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3]徐浩强,薛磊.10kV电网中性点接地的探讨[J].高电压技术,1993(2):58-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