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升九暑期九年级化学上册预科班 暑期核心素养同步训练 第五单元 课题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同步测试卷及答案精选全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同步测试卷及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同步测试题一、单选题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①分子数目①元素种类①物质种类①原子种类①物质的总质量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2.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A.铜丝加热后质量增加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C.水受热蒸发D.长时间放置的过氧化氢,质量会减少3.下列现象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B.打开盛酒精的试剂瓶瓶盖,酒精质量逐渐变小C.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D.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4.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化合物的推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C.只含有碳、氢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5.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共有3种元素B.图中反应物都由原子构成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6.化学反应:A+2B=C+D,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

现要制得0.4D,则所需A的质量为A.5.6克B.11.2克C.14.6克D.无法计算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电解水:2H 2O通电2H 2 +O 2↑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Fe+ 3O 2点燃2Fe 2O 3C .实验室制氧气: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D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O 2点燃2MgO8.硝酸铵可发生如下反应:2NH 4NO 3=2N 2↑+O 2↑+4X ,则X 的化学式为 A .H 2B .H 2OC .H 2O 2D .HNO 39.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如下222X+5O 3CO +4H O 点燃。

八升九暑期九年级化学上册预科班 暑期同步训练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八升九暑期九年级化学上册预科班 暑期同步训练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八升九暑期九年级化学上册预科班2018年7月暑期同步训练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基础预习1.化学研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理论的是()A.门捷列夫B.道尔顿C.拉瓦锡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3.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4.物理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灵活运用1.解释下列物理性质:(1)熔点:(2)沸点:(3)压强:(4)密度: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化学变化还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4.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____的体(状态)。

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成就不属于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的是()A.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B.合成新药物C.超导体材料的研制D.开发氢能源参考答案一、基础预习1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熟悉和掌握教材上讲过的内容和知识。

人教版暑假八升九化学培优辅导资料

人教版暑假八升九化学培优辅导资料

人教版暑假八升九化学培优辅导资料
一、前言
本文档是针对人教版暑假八年级升九年级化学学科的培优辅导资料。

下面将依次介绍本文档的内容。

二、知识点总结
1.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 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规则
2. 原子结构
- 原子结构的组成和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
- 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 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
-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4. 物质的变化和反应
-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化学反应的条件和速率
5. 酸碱与盐
- 酸碱的基本性质和判断方法
- 盐的组成和产生方式
6.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与意义
三、题练
本文档还包含大量题练,供学生在暑假期间进行针对性的复和
强化训练。

四、注意事项
1. 学生在使用本文档进行复时,应注意巩固基础知识,理解各
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2. 学生可以结合教科书和课堂笔记,深入研究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结语
本文档为人教版暑假八升九化学培优辅导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在暑假期间进行系统性的复和提高自己的化学学科水平。

希望学生们能够有效利用本文档,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以上是《人教版暑假八升九化学培优辅导资料》的内容概要。

请根据需要,安排具体的章节和题练,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考试时刻为45分钟,试卷总分值为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24分)1.在 2H 2+O 2=====2H 2O 的反映中,反映前后确信发生转变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B .分子的种类C .物质的质量总和D .各类原子的数量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10 g 酒精和50 g 水混匀后形成60 g 酒精溶液,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 .2 L 氢气和1 L 氧气反映,生成3 L 水D .1 g 氢气和8 g 氧气恰好完全反映,生成9 g 水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蔗糖可产生碳和水,由此能够说明( )。

A .蔗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纯净物B .蔗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C .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D .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以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Zn +HCl === ZnCl 2+H 2B .4Fe +3O 2=====2Fe 2O 3C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D .S +O 2=====SO 2↑5.以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映前后反映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量的转变,其中“ ”“ ”“ ”别离表示A 、B 、C 3种不同的分子。

该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中A 、 B 、C 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反映前 反映后点燃 △ 点燃点燃A.4∶1∶3B.3∶1∶2C.4∶1∶2D.3∶1∶36.已知化学反映:2A+B===2C+D,当10 g A和8 g B恰好完全反映后,生成6 g C。

若是要取得3 g D,那么参加反映的B的质量是( )。

A.1 g B.2 g C.3 g D.4 g二、填空题(共36分)7.依照以下表达,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大体反映类型。

(1)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固体物质。

八升九暑期九年级化学上册预科班 暑期同步训练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八升九暑期九年级化学上册预科班 暑期同步训练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八升九暑期九年级化学上册预科班2018年7月暑期同步训练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基础预习1.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通过对______________以及对______________的观察、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学习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2.通过学习教材上关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你能总结一下化学学习的特点吗?二、灵活运用1.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2.下列气体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 空气3.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气体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一组气体是()①空气②氧气③人呼出的气体④二氧化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正确量取8.5 mL液体,应选用的合适仪器有()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胶头滴管A.②B.①④C.③④D.②④参考答案一、1.思路解析:要了解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验能力。

答案:实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化学原理科学探究2.思路解析: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教材中总结了关于化学学习的三个特点,要求学生了解,以指导今后化学的学习。

答案:(1)关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观察、记录、描述、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二、灵活运用1.本题考查蜡烛点燃过程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石蜡硬度较小。

答案:A2.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基本化学性质,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答案:B3思路解析:氧气、空气均可以助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氧气含量低,也不支持燃烧。

八升九暑期九年级化学上册预科 核心素养培优同步训练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八升九暑期九年级化学上册预科 核心素养培优同步训练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八升九暑期九年级化学上册预科班2018年7月暑期同步训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基础预习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都是由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_________,这种不同的分子构成,使得它们性质_________。

2.一氧化碳主要化学性质是_________性、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

它的主要用途是作_________和在冶金工业中作_________剂。

3.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人如入仙境的物质是_________,其中产生云雾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出它的两个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4.用纯净的CO还原CuO时,试管中的CuO由__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__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

二、灵活运用1.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 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

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

2.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_________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________结合,致使人体缺少________。

3.要使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4.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6.CO和CO2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八升九暑期九年级化学上册预科班 暑期同步训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分子和原子

八升九暑期九年级化学上册预科班 暑期同步训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分子和原子

八升九暑期九年级化学上册预科班2018年7月暑期同步训练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分子和原子一、基础预习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粒子构成的。

请列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常见物质名称,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2.湿衣服晒一定时间就干了,这说明_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受热,水银柱上升,这说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原子间也有一定的____________。

3.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_可分,而____________却不可分。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____________发生变化,只是____________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____________。

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种类没变____________,数目没有增减,____________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只是____________重新组合。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____________。

二、灵活运用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D.可构成分子2.下列物质中属纯净物且是单质的是( )①液态氧②水③硫粉④水银⑤纯净的蔗糖水⑥铜锈A.②③④B.①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④3.水结成冰是( )A.分子变大了B.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子间的距离变了D.物质种类变了思路解析:水结成冰,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C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氧化镁D.液氧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新物质生成B.有发光放热现象C.有气体放出D.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参考答案一、基础预习1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原子、分子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训练(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训练(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训练(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

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1L芝麻和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C.在降温加压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2。

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分子总数一定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总数B。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间的重新组合C。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D.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体积一定不变3。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①③⑤4.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是单质B。

丙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C。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5。

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 )A。

只含有碳元素B.只含有碳、氢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升九暑期九年级化学上册预科班2018年7月
暑期同步训练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基础预习
1.为使书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守______________定律,要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______________,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相同,这个过程叫配平。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当是配平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_________连接,还要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_____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_____中无气体,__________中有气体,在______________的气体______________边要注___________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____,则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的右边要注______________号。

2.在2A+B====2C的反应中,1.2 g A完全反应生成2 g C,又知B的式量是32,则C的式量为___________。

二、灵活运用
1.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 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A.23∶9
B.16∶9
C.32∶9
D.46∶9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
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
3.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

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4.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

(填写元素名称)
5.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预习
1.
答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种类数目等号条件反应物生成物生成右↑ 沉淀↓
2.思路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2 g-1.2 g=0.8 g 。

设C 的式量为x 。

2A+B====2C
32 2x
0.8 1.2 g。

答案:40
二、灵活运用
1.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即质量守恒)。

设生成M 的质量为x 。

X+2Y====R + 2M
11 9
4.4 g x
(1)11/4.4 g=9/x ,x= 3.6 g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Y 的质量为:4.4 g+3.6 g -1.6 g=6.4 g 。

Y 和M 的质量之比是:6.4 g ∶3.6 g=16∶9。

答案:B
2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锰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氧气和氯化钾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前氯酸钾的总质量。

即:氯酸钾的总质量=(B+C ) g ,二氧化锰的质量=A g-(B+C ) g=A-B-C 克。

答案:B
3思路解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 和D 的质量共140 g ,所以A 和B 的质量之和也应为140 g 。

由于反应物A 、B 的质量比为3∶4,则可将物质总质量视为7份(3+4=7),A 占其中3份,B 占其中4份。

所以消耗B 的质量为140 g ÷7×4=80 g 。

答案:80
4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即“三不变”原则:反应前后原子(或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产物中存在C 、H 两种元素,反应前石蜡中也一定含有C 、H 两种元素。

答案:氢氧
5.思路解析:此题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Y 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题时,首先要确定4Y 的40
6.12.132,228.032=⨯==g
g x g x
值,即3×32+4Y=2×102,4Y=2×102-3×32=108,Y=27。

答案: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