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树脂粒径分析报告
PVC糊树脂的颗粒形态

PVC 糊树脂的颗粒形态及粒径分布 聚氯乙烯糊树脂的性质和性能,不仅受分子特征(分子量及其分布、链结构)的影响,而且还与颗粒表面形貌、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等分子形态学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糊树脂的颗粒形态好,平均粒径适中,粒度分布均匀,有利于聚合物的成型加工。
1 颗粒形态PVC 糊树脂的颗粒形态是影响PVC 增塑糊粘度和流变性能的主要因素。
树脂的颗粒形态主要有两种类型:初级粒子型,次级粒子型。
颗粒形态分类初级粒子次级粒子单峰分布型双峰分布型松散性紧密型图1 颗粒形态的分类1.1 初级粒子初级粒子,是在聚合过程中形成的,可分为单峰分布型和双峰分布型。
初级粒子呈连续的、单峰的颗粒窄分布时,增塑糊具有较大的粘度,不利于加工;当初级粒子呈连续的、单峰的颗粒宽分布或双峰颗粒分布时,由于树脂大小颗粒之间的相互填充作用,使树脂颗粒之间的填充增塑剂的量减少,而能自由流动的增塑剂量就会增多,因此增塑糊就具有较小的粘度,比较有利于糊树脂的高质量制品加工。
因此,在工业PVC 糊树脂的生产中,产品的粒子分布一般均为单峰的颗粒宽分布或双峰颗粒分布,以使增塑糊具有较低且很稳定的B 氏粘度。
1.2 次级粒子次级粒子,是指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由次级粒子形成的团聚体,可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
因此,干燥工艺不同,可使树脂的次级粒子颗粒形态发生变化,影响树脂在增塑剂中的崩解程度,从而导致增塑糊流变行为发生明显变化。
糊树脂的最大特点是二次粒子在增塑剂中能“崩解”还原成初级粒子,制成稳定的糊料。
而普通PVC树脂在增塑剂中只能溶胀,不能崩解成初级粒子,也不能成糊,这是两种树脂最本质的区别。
疏松型的次级粒子,在分散过程中,易崩解成次级粒子,其性能主要由初级粒子的形态决定。
紧密型的糊树脂不易崩解,且在增塑糊中容易沉降,次级粒子的形态对增塑糊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得到较好的糊流动性和避免沉降,紧密型糊树脂通常在80~100份增塑剂范围内使用,而且在分散过程中需要的剪切力更大,或者需要较大的搅拌速度,较长的搅拌时间,才能将PVC糊树脂更好的分散到增塑剂中。
PVC树脂产品杂质粒子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PVC树脂产品杂质粒子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作者:顾维玲来源:《硅谷》2009年第21期[摘要]介绍PVC生产中产生杂质粒子的因素以及减少杂质粒子的措施。
[关键词]PVC杂质粒子产生措施中图分类号:Q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22-01聚氯乙烯成品中杂质粒子数指标是PVC树脂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在PVC生产中,常常由于杂质粒子数超标而造成PVC质量下降或出现次品,影响产品销售。
针对生产现状,查找分析引起杂质粒子超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PVC树脂的产品质量。
一、产生杂质粒子的因素聚氯乙烯树脂中的杂质粒子有机械杂质和焦化的PVC黄色颗粒。
机械杂质不但影响塑料制品的美观和透明度,而且还有损于制品的介电性能和机械性能。
焦化的>H#黄点对一般PVC 制品影响不大,但对白色制品影响较大。
1.单体质量(1)单体含水在精馏过程中,由于水分离不彻底就会造成单体带水,而精馏系统的设备包括单体储槽和单体计量槽等设备材料基本都是普通钢材,氯乙烯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会产生HCI并成为盐酸进而腐蚀管道及设备。
生成Fe3+,并存在于单体内的水中,使聚合后的PVC颗粒变黄或呈明显的深色杂质粒子。
(2)单体中乙炔含量过高或含醛类等都会使树脂热稳定性显著下降,在树脂后处理过程中容易变色而成为杂质粒子。
乙炔是活泼的链转移剂,能与长链游离基反应,形成稳定的共轭体系,并继续与单体反应,形成稳定的共轭体系,并继续与单体反应。
由于乙炔参与了链增长过程,使产品大分子中存在共轭双键,并随着单体中乙炔含量的增高,对应生产的聚氯乙烯大分子内部双键的数量也成比例增高,这些双键的存在将成为PVC大分子降解脱氯化氢的薄弱环节。
单体的醛类能有效地参与聚合的链转移反应,从而增加PVC大分子的支化度,并使大分子内出现羰基,导致PVC树脂热稳定性的下降。
2.防粘釜剂的影响使用含有不溶物的防粘釜剂。
由于有些防粘釜剂质量差,聚合时防粘釜剂中的不溶物就带到了成品中,也将会成为杂质粒子!3.聚合助剂作为水相阻聚剂,可以与聚合系统中的铁离子等发生反应,最终生成黑色的金属硫化物,造成杂质粒子数增加。
聚氯乙烯树脂颗粒大小与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聚氯乙烯树脂颗粒大小与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张 桦 苏建华 张 强 盛 梅(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山东淄博,255400)摘要 通过对P VC 树脂颗粒进行分级,研究了不同粒径树脂对表观密度、干流性、输送能力、增塑剂吸收和塑化性能等的影响。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颗粒大小 性能中图分类号:T Q32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859(2008)02-0093-04 悬浮P VC 树脂由形状和粒径不同的颗粒群组成。
树脂颗粒含有球形、非球形粒子,球形粒子大小通常用粒径表示,非球形粒子用当量直径表示。
悬浮P VC 树脂的平均粒径130μm 左右,粒径范围50~250μm ,存在一定的分布宽度[1]。
P VC 树脂颗粒大小与结构特性对P VC 的基本性能影响很大,不仅影响塑化、加工性能,也影响氯乙烯单体残留量。
颗粒平均粒度、粒度分布、颗粒形态、孔隙率、比表面积等都与颗粒特性有直接关系,且对表观密度、干流性、混合性、增塑剂吸收率有很大影响。
应用不同目数振动筛对P VC 树脂颗粒进行分级,研究了不同粒径树脂对表观密度、干流性、输送能力、增塑剂吸收和塑化性能的影响。
1 试验部分111 主要原料(见表1)表1 试验原料名称型号名称型号P VC 树脂平均聚合度1000Z B -74工业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通用级ACR 401有机锡17MOK 硬脂酸钙化学纯Z B -60工业级112 主要试验仪器(见表2)113 试验方法及标准(1)增塑剂吸收。
按国标G B /T3400—2002进行检测。
(2)表观密度。
按国标G B /T20022—2005进行检测。
表2 试验仪器名称型号名称型号电子天平MD120-2振动筛ZS -500高速搅拌机SRL -10/25离心机LDZ5-2HAAKE 流变仪RC300PHAAKE 挤出喂料机RC300P(3)HAAKE 塑化性能。
塑化温度180℃,转子转速40r/m in,加料量68g,塑化时间8m in 。
pvc树脂指标

悬浮聚氯乙烯树脂各项指标对制品的影响魏永涛王建兵(天津大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塘沽300455)[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悬浮PVC树脂主要指标对制品的影响,并结合型材、管材、管件、透明片等硬制品的生产及应用要求,提出对树脂指标的具体数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聚氯乙烯;制品;塑化;型材;管材;管件;透明片随着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聚氯乙烯树脂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生产能力也逐年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国内聚氯乙烯产量为338.87万吨,比2001年增长15.25%,表观消费量为554.33万吨,比2001年增长10.76%。
1998~2002年聚氯乙烯每年平均消费增长率为19.4%,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3.69%,进口量年均增长27.8%。
聚氯乙烯树脂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轻工、建材、农业、日常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部门,尤其在塑料业(建筑塑料、农用塑料、塑料包装材料、日用塑料、工业用工程塑料)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加工业的发展,PVC树脂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硬制品的消费比例由10年前的不到30%升至50~60%。
因此,结合PVC树脂标准分析它对后加工的影响显得非常有意义。
PVC树脂的聚合方法有: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和本体聚合。
其中以悬浮聚合为主,该方法产量约占PVC树脂总产量的90%左右。
因此本文以悬浮法PVC树脂为例来分析。
1.影响制品加工的主要树脂指标1.1 粘数(K值、或平均聚合度)PVC树脂是相对分子量不等的PVC分子的混合物。
树脂的平均聚合度对制品的机械性能及加工特性有极大影响,聚合度愈大,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耐热及耐低温性愈好,但加工成型性能愈差。
究其原因,主要是随PVC相对分子量的增加,大分子链间范德华引力和缠绕程度相应增加,使其材料力学性能提高,耐热性及耐低温性得以改善;同时,随着相对分子量的增加(对于悬浮法聚氯乙烯,相对分子量是聚合温度的函数),PVC分子链中缺陷结构相应减少,故材料耐热及耐热性提高。
初级形态的聚氯乙烯树脂市场分析报告

初级形态的聚氯乙烯树脂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聚氯乙烯树脂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原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电气电子、日用品等领域。
初级形态的聚氯乙烯树脂是指经过聚合反应后得到的未经过加工加工的树脂颗粒,是聚氯乙烯制品生产的关键原料之一。
本报告将对初级形态的聚氯乙烯树脂市场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市场概况、产品特点、影响市场因素、市场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展望。
通过对初级形态的聚氯乙烯树脂市场的深入研究,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可靠的市场分析,以指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整篇文章的章节安排和内容概要,以便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通常会介绍各个章节的主题和重点,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
例如,可以描述第一章将对聚氯乙烯树脂市场进行概述,第二章将重点介绍初级形态的聚氯乙烯树脂的特点,以及影响该市场的因素,最后一章将对市场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提出建议展望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同时,还可以简要说明每个小节的具体内容和研究重点,以引导读者对整篇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对初级形态的聚氯乙烯树脂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便了解市场的发展现状、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初级形态的聚氯乙烯树脂特点、市场概况以及影响市场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同时,本报告还将就市场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分析和提出建议与展望,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信息和意见,促进初级形态的聚氯乙烯树脂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1.4 总结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初级形态的聚氯乙烯树脂在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发展潜力。
在引言部分,我们介绍了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整体的了解。
在正文部分,我们对聚氯乙烯树脂市场的概况、初级形态的特点以及影响市场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结论部分,我们对市场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以及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PVC糊树脂的颗粒形态

PVC 糊树脂的颗粒形态及粒径分布 聚氯乙烯糊树脂的性质和性能,不仅受分子特征(分子量及其分布、链结构)的影响,而且还与颗粒表面形貌、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等分子形态学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糊树脂的颗粒形态好,平均粒径适中,粒度分布均匀,有利于聚合物的成型加工。
1 颗粒形态PVC 糊树脂的颗粒形态是影响PVC 增塑糊粘度和流变性能的主要因素。
树脂的颗粒形态主要有两种类型:初级粒子型,次级粒子型。
颗粒形态分类初级粒子次级粒子单峰分布型双峰分布型松散性紧密型图1 颗粒形态的分类1.1 初级粒子初级粒子,是在聚合过程中形成的,可分为单峰分布型和双峰分布型。
初级粒子呈连续的、单峰的颗粒窄分布时,增塑糊具有较大的粘度,不利于加工;当初级粒子呈连续的、单峰的颗粒宽分布或双峰颗粒分布时,由于树脂大小颗粒之间的相互填充作用,使树脂颗粒之间的填充增塑剂的量减少,而能自由流动的增塑剂量就会增多,因此增塑糊就具有较小的粘度,比较有利于糊树脂的高质量制品加工。
因此,在工业PVC 糊树脂的生产中,产品的粒子分布一般均为单峰的颗粒宽分布或双峰颗粒分布,以使增塑糊具有较低且很稳定的B 氏粘度。
1.2 次级粒子次级粒子,是指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由次级粒子形成的团聚体,可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
因此,干燥工艺不同,可使树脂的次级粒子颗粒形态发生变化,影响树脂在增塑剂中的崩解程度,从而导致增塑糊流变行为发生明显变化。
糊树脂的最大特点是二次粒子在增塑剂中能“崩解”还原成初级粒子,制成稳定的糊料。
而普通PVC树脂在增塑剂中只能溶胀,不能崩解成初级粒子,也不能成糊,这是两种树脂最本质的区别。
疏松型的次级粒子,在分散过程中,易崩解成次级粒子,其性能主要由初级粒子的形态决定。
紧密型的糊树脂不易崩解,且在增塑糊中容易沉降,次级粒子的形态对增塑糊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得到较好的糊流动性和避免沉降,紧密型糊树脂通常在80~100份增塑剂范围内使用,而且在分散过程中需要的剪切力更大,或者需要较大的搅拌速度,较长的搅拌时间,才能将PVC糊树脂更好的分散到增塑剂中。
氯乙烯乳液聚合方法制造聚氯乙烯增塑树脂

单体中。这种聚合体系可以有效防止聚合物粒子
的凝聚,从而得到粒径很小的聚合物树脂,一般
乳液法生产的 PVC 树脂的粒径为 0.10.2mm,悬浮 法为 20―200mm。引发剂体系与悬浮聚合也有所
不同,通常是含有过硫酸盐的氧化还原体系。干
燥方法也设计成可以保持较小的粒径的方式,常
它们是她的化身,在每一个夜晚,她都和它们约会,将那些悄悄话告诉它们
叫分散型树脂),少量用于乳胶。在欧洲,各种
它们是她的化身,在每一个夜晚,她都和它们约会,将那些悄悄话告诉它们
乳液工艺也用于生产通用树脂,尤其是压延和挤 出用树脂。
氯乙烯乳液聚合方法的最终产品为制造聚
氯乙烯增塑糊所用的的聚氯乙烯糊树脂 (E-PVC),工业生产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氯乙
烯单体经乳液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胶乳,它是
常采用一些喷雾干燥剂。由于不可能将乳化剂完 全除去,因此用乳液法生产的树脂不能用于生产
需要高透明性的制品如包装薄膜或要求吸水性
很低的制品如电线绝缘层。一般来说乳液聚合
PVC 树脂的高于悬浮聚合的树脂,然而需要以液 体形式配料的用户使用这种树脂,如糊树脂。在
美国大部分乳液聚合的树脂产品都是糊树脂(又
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乳液法聚合是在乳化剂存在下,将 VCM 分散
在水中形成乳状液,然后引发聚合生产乳液 PVC
树脂的方法.策合时,整个体系发生了相转变过 程,即从开始时的液一液乳状液系统.经聚合后
转变为固一液乳状液系统。
它们是她的化身,在每一个夜晚,她都和它们约会,将那些悄悄话告诉它们
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基本类似,只是要采用 更为大量的乳化剂,并且不是溶于水中而是溶于
后,经剪切作用崩解为直径更小的颗粒而形成不 沉降的聚氯乙烯增塑糊,工业上称之为聚氯乙烯
树脂材料PVC 的性能解析

PVC分子式本色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
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丙烯,差于聚苯乙烯,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常见制品:板材、管材、鞋底、玩具、门窗、电线外皮、文具等。
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的高分子材料。
目录PVC塑料特征性能和用途、熔体指数介绍英文名称结构简式材料性质Polyvinyl chloride注塑模工艺条件pvc分类PVC性能及识别PVC改性PVC塑料的合成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溶液聚合PVC塑料特征性能和用途、熔体指数介绍英文名称结构简式材料性质Polyvinyl chloride注塑模工艺条件pvc分类PVC性能及识别PVC改性PVC塑料的合成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展开PVC的几种主要缩写及含义1、化工领域指化合物聚氯乙烯。
polyvinyl chloride。
这是PVC使用最广泛的含义。
2、医学上指不规则心跳。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3、在电子领域,指在A TM、X.25中的持久虚拟链路。
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编辑本段PVC塑料特征性能和用途、熔体指数介绍[1]PVC (聚氯乙烯)化学和物理特性刚性PVC是使用最广泛的塑料材料之一。
PVC 材料是一种非结晶性材料。
PVC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加入稳定剂、润滑剂、辅助加工剂、色料、抗冲击剂及其它添加剂。
PVC材料具有不易燃性、高强度、耐气侯变化性以及优良的几何稳定性。
PVC对氧化剂、还原剂和强酸都有很强的抵抗力。
然而它能够被浓氧化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所腐蚀并且也不适用与芳香烃、氯化烃接触的场合。
PVC在加工时熔化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参数,如果此参数不当将导致材料分解的问题。
PVC的流动特性相当差,其工艺范围很窄。
特别是大分子量的PVC材料更难于加工(这种材料通常要加入润滑剂改善流动特性),因此通常使用的都是小分子量的PVC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