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初唐诗歌
14唐诗五首--山居秋暝

同时,诗人还用“竹喧”反衬山静, 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 视听交错,动静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山 居 秋 暝
山中景
动静结合
留
山中人
视听并用
• 【答案】 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 ,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 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 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 动静结合。以“喧”来反衬“静” ,是一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 山林的“空”和“静”。
,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了 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 子,全诗境界尽出。 这首诗的“诗眼”是 哪一句?为什么?
答:是“ ”一句。意思是自己大可 以待在山中,赏心悦目悠游岁月了。这一联, 王维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 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 可以久留”的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思,进一 步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从而表 明了诗人远离世俗、继续隐居的愿望,深化了 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4
唐诗五首
• 初唐时期: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 盛唐时期: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 王昌龄、王之涣 • 中唐时期:白居易 • 晚唐时期:温庭筠、小李(李商隐)杜(杜 牧)
近体诗知识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又 称“今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 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 法。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
1、“空山”的理解(诗中不是有浣女 和渔舟吗,诗人为什么还说是“空山” 呢?)
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又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 了。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 柴》) 点出此处犹如世外桃源.山 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 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这二字既表现 了雨后山野的静谧,又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幽静 宁谧的喜爱,这是作者着意渲染出的一种 。
《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
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
小编带来的《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的平地(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电大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_历年期末考试题答案汇总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年度第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古代诗歌散文专题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骈文的是( B )。
A 《吊魏武帝文》 B《祭十二郎文》 C《与宋元思书》 D 《与齐尚书仆射遵彦书》2吴歌、西曲是( C )中的两大类。
A汉乐府B北朝乐府 C 南朝乐府 D唐代新乐府3下列作品篇目中出自《庄子》的是( A )。
A 《齐物论》 B 《五蠢》 C《儒效》 D《为政》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五古的是( C )。
A曹植《七哀》 B 杜甫《新婚别》 C王维《山居秋瞑》 D 陶渊明《归园田居》5下列词作中不属于苏轼的是( D )。
A《永遇乐》明月如霜B 《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C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D.《满庭芳》山抹微云6咏梅词的绝唱《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的作者是( A )。
A姜夔 B林逋C吴文英 D.炎7著名的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 A )的作品。
A睢景臣 B关汉卿 C时中 D 马致远8词人( D )的词以个人的不幸写出人生普遍的悲苦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借对往事的追怀写出了对人生无常的追问。
A晏殊 B冯延巳 C苏轼 D煜9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七律的是( D )。
A黄庭坚《登快阁》 B崔颢<黄鹤楼》C禹锡《西塞山怀古》D贺《神弦曲》10.著名的怀古词《永遇乐》千古江山是词人(C )抒发爱国之志、表现英雄情怀的作品。
A苏轼B亮 C辛弃疾 D陆游1下列诗歌中属于七古的是( A )。
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C 曹操《蒿里行》 D黄庭坚《登快阁》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庄子》的是( D )。
A 《逍遥游》 B《齐物论》 C《盗跖》 D 《五蠹》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苏轼的是( D )。
A《荔枝叹》 B《日喻》 C《江城子·密州出猎》 D 《游村》4今本《诗经》是汉代四家诗中的( A )。
初唐诗歌——精选推荐

初唐诗歌第⼀章初唐诗歌初唐诗:⾼祖武德元年(618)――睿宗延和年(712)初唐历时近百年,为盛唐诗歌的繁盛做了三⽅⾯的准备:1、扩⼤了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2、完善了近体诗歌的体式;3、新诗歌理论的建设。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前五⼗年,宫廷诗的时代。
主要作家是以李世民为核⼼,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的宫廷作家群。
⽽“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传》)的“上官体”是这⼀时期的诗风代表。
在野诗⼈王绩“以真率浅疏之格”(翁⽅纲《⽯洲诗话》卷⼀)特⽴于初唐诗坛,惠及初唐四杰。
2、初唐后五⼗年是逐步突破旧诗风,建⽴唐诗风范的时期。
⽂坛上较热闹,改⾰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
⾼宗武后时期,“以⽂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视野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
继之,台阁诗⼈沈佺期、宋之问确⽴了律诗这种新形式。
最后,陈⼦昂登⾼⼀呼,痛斥齐梁,⾼倡风⾻,为唐诗开辟了健康的发展道路。
总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诗歌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尚有待进⼀步提⾼,但已透露了新的⽓息。
第⼀节初唐宫廷诗整个初唐时期,宫廷⽂⾂及帝王后妃在诗坛⾮常活跃,形成⼀个庞⼤的诗⼈群体。
他们对格律诗的定型起到了重要作⽤。
⼀、贞观诗风宫廷诗第⼀阶段。
唐开国后第⼀代诗⼈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边的⼤⾂⽂⼠。
他们认识到南北⽂学不同的艺术特⾊,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学主张。
逐渐浮艳,尽管声律、辞藻运⽤⽅⾯⽇益精妙,但风格趣味却⽇益宫廷化,主旨归于颂美。
当时诗歌虽⼀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北⽂学合流的趋势,但其创作成就离“⽂质彬彬,尽善尽美”的⽂学理想还相距甚远。
⼆、上官体宫廷诗第⼆阶段。
介于贞观、龙朔之间,出现了⼀位重要诗⼈上官仪,字游韶,贞观初进⼠,先后受到太宗⾼宗赏识。
《旧唐书·本传》云:“太宗雅好属⽂,每遣仪视草,⼜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
边塞诗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
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
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
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
②希望终老田园。颈联写十里池塘,群鸭戏水的欢畅热 闹的景象以及川原桑柘在晚烟中平展的美景,表现了作 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
③矛盾、无奈之情。尾联写虽志在终老田园,但春官识 名,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心理。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边塞诗鉴赏
走近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李益等),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其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形成了一个流派, 即所谓的“边塞诗派”。广义地说,与边塞 戍边生活有关的诗歌就可以视作边塞诗。
1、初唐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2、盛唐诗: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老将形象。 •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
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 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楼兰与强大的西汉以及匈奴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为求 生存,楼兰经常首鼠两端,朝秦暮楚。
初唐四杰都有谁与代表作

初唐四杰都有谁与代表作篇一:唐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
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
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阳(陕西)人。
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说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
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苍劲”的文风。
以边塞出征诗知名,整体表现了向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浑洒脱,气势轩昂,很存有气魄。
张说曰“杨盈川文思例如悬河注水,酌之源泉”。
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著了承前启后的促进作用。
代表作:从军行、薛仁贵。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
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
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
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说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
内容广为,格调高远,多感慨个人遭遇,批评社会现实之作。
代表作:咏鹅、极易水送行。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
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
宫廷诗人,诗多咏物。
代表作:风。
6、沈缙冢ㄔ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
与宋之问并说沈宋,律诗之祖。
注重平仄、声律的协同,对偶句式的工整。
顺利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奠定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存有关键贡献。
明晰刺破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
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
人称宋学士,与沈缙诓⒊粕蛩危律诗鼻祖。
诗词大会必背古诗132首

1.《江南》汉乐府汉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
格调清新健康。
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
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
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
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汉代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
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3.《迢迢牵牛星》无名氏两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11347唐诗宋词研究

CE
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 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 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
咏杨柳,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 迹地融在一起,做到了“借物 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 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 约的一面。
骆宾王 陈子昂
波撼岳阳城
望岳
草色遥看近却无
元稹 元结
李煜
无可奈何花落去
试问闲愁都几许
柳永
李清照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7. 崔颢的《黄鹤楼》有唐人七言律第一的称号。 18. 元结,字次山,有《元次山集》,代表《贫妇吟》《春陵行》《贼退示官吏》。 19. 顾况,自号华阳山人,有《华阳集》,代表作《国》。 20.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有一批诗人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著陈,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这个诗派的诗歌作品内容大多
中唐(公元762年—827年)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时 的唐朝进入中唐。 中唐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 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还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 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1)李白诗风总体上看豪放飘逸。(2分) (2)较多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2分) (3)语言准确生动,明快自然。(2分)
骆宾王 王维
李白/沈佺期
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 的艺术歌曲。
岑参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临江仙》 《青玉案》中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
孟浩然
AD
ABCDE
ABD
苏轼 秦观
BCDE 李煜 《虞美人 春 花秋月何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唐诗歌
二、初唐四杰 贡献:初步扭转诗坛风气 抒怀言志
◎题材扩大:边塞军旅、帝京豪奢、题赠送别、
◎改变诗风:冲击纤弱绮靡诗风 ◎改进诗体:五律、七言歌行趋于定型
初唐诗歌
三、沈、宋:五律定型 四、陈子昂: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者 提倡“风骨”、“兴寄”:以复古为革新 《感遇》38首:其诗歌主张的集中体现 《登幽州台歌》 元好问:“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陈子昂”
初唐诗歌
二、初唐四杰 杨炯:《从军行》
“唐诗开创期中负起了时代使命 的四位作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卢照邻:《长安古意》、《行路难》 骆宾王 Nhomakorabea《帝京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定位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花与紫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
隋代诗歌 一、北齐北周旧臣 卢思道 杨素 薛道衡 《从军行》 《出塞》 《出塞》
隋及初唐诗歌
二、梁陈旧臣:虞世基:为作诗而作诗 三、隋炀帝:乐歌《春江花月夜》
初唐诗歌
一、贞观诗风与上官体 1、贞观诗风:李世民君臣 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上官体:初唐诗坛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 一种诗风,内容狭窄,以应制奉诏唱和为主。形 式“绮错婉媚”,他提出的 “六对” 、 “八对” 之说对律诗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3、王绩:《野望》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初唐诗歌
五、张若虚、刘希夷:着力诗歌意境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初唐诗歌在理论、格律、内容、意境等各方面为 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