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2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活动反思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活动反思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活动反思
在组织“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一活动后,我深感其带给我和参与者的多重收获。
这次活动旨在通过种子这一载体,让参与者认识到自然界的神奇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活动伊始,我们通过种子展览的形式,展示了各种种子的特点和功能。
这不仅使参与者对种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让他们体会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
展览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了种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种子在农业、生态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随后,我们安排了一系列互动环节,如种子识别游戏、种子制作手工等。
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参与者的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活动中来。
尤其在种子制作手工环节,许多参与者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种子,感受其生命力和美。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农业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种子与农业、生态的紧密联系。
专家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实例,使参与者对种子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当然,此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展览的种子种类虽然丰富,但仍未能覆盖所有种类的种子。
在未来的活动中,我们应更加注重种子的多样性,尽可能地展示更多种类的种子。
其次,互动环节虽然有趣,但部分参与者表示,这些环节过于简单,未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为此,我们需要在设计互动环节时,更多地考虑不同年龄和知识背景的参与者,提供更具挑战性和深度的活动。
此次“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在未来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参与者提供更加丰富、有深度的体验和学习机会。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观后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观后感
摘要:
一、引言:介绍《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背景和主题
二、分析:1.影片中袁隆平的形象塑造2.影片展现的杂交水稻技术及其影响3.影片传达出的主题思想:科技创新对人类的重要性
三、总结:影片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是一部以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为原型创作的影片,通过讲述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过程,展现了科技创新如何改变世界。
影片中,袁隆平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勤奋刻苦,为了寻找合适的水稻种子,不辞辛劳地在田间地头工作。
他坚持科学精神,勇于挑战权威,不断试验,最终成功研发出杂交水稻。
他的形象不仅代表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代表了一种勇往直前,不断创新的精神。
影片展现的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也是全球粮食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
杂交水稻的研发,不仅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也为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世界。
影片传达出的主题思想是,科技创新对人类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它让我们看
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科学家的重要作用。
绘本故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原文

绘本故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原文1930初秋,在北平的一家医院里,有个小男孩出生了。
父亲给他取名袁隆平。
小时候的袁隆平很调皮,充满好奇心。
他喜欢追根究底,总能提出些让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老师常常说:“袁隆平,你别胡思乱想!”好奇的袁隆平才不听呢!没有答案?那就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6岁那年,袁隆平和同学们去参观了一个非常美的园艺场。
金黄的梨子挂满枝头,紫红的葡萄垂在架上,四处开满了鲜花。
这个美丽的园艺场在袁隆平心中种下一个田园梦,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喜欢大自然,盼着长大以后能去学农。
长大以后,袁隆平圆了小时候的学农梦。
1953年8月,他从农学院毕业,来到湖南一所偏远的农校工作。
在这里,他不光教书,还带学生们做实验,为了帮农民提高粮食产量,他们研究红薯和南瓜。
有一回,竟然种出了一个超级大红薯。
1959----1961年是困难时期,全国闹饥荒。
袁隆平也挨了不少饿,靠吃野菜、树皮活命,由于营养不良,还得了水肿病。
看着人们挨饿,袁隆平非常难过。
他下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土豆是世界上五大主要粮食作物。
当时,只有水稻在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上停滞不前。
而南方又主要以水稻为主食,急需提高水稻产量。
袁隆平想啊想,满脑子都是高产水稻,有一天晚上,他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乡。
他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美好的“禾下乘凉梦”,给了袁隆平很大的鼓励。
为了水稻增产,袁隆平不停地查资料、搞水稻直播试验。
他还去向农民请教,当听说他们要翻山跃岭去别的村庄换稻种时,他十分好奇:“为什么要换种子呢?”农民说:“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呀!袁老师,你要是能帮我们培育高产种子,那该多好呀!”袁隆平立即意识到了农民们的迫切需求,那就是高产的水稻种子,他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水稻是自花授粉的农作物,不需要外来的花粉,自己就能授精、结实。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作文1500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作文1500英文回答:A Seed That Changed the World.In the vast tapestry of history, countless events have shaped and reshaped the world as we know it. Among these transformative occurrences, the humble seed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silently altering the course of human civilization.From the ancient Egyptians who first cultivated wheat and barley, to the Chinese who introduced rice to the world, seeds have been the foundation of nourishment for human societies. The domestication of crops allowed early civilizations to establish permanent settlements, fost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lex social structures and cultural advancements.Moreover, seeds have served as vectors for the exchangeof ideas and technologies between distant lands. The Columbian Exchange, initiated by Christopher Columbus's voyages, l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crops, such as corn, potatoes, and tomatoes, to Europe. In turn, European explorers brought wheat, coffee, and sugar to the Americas, revolutionizing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New World.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seeds extends beyond their nutritional value. In the hands of scientists and plant breeders, they have become tools for genetic engineeringand innov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ybrid crops has led to increased yields, improved resistance to pests and diseases, and enhanced nutritional content. These advancements have helped feed a growing global population and mitigate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climate change.Furthermore, seeds hold immens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significance. In many indigenous communities, seeds are considered sacred and carry deep symbolic meanings. The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seed varieties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cultural diversity and safeguarding the knowledge and wisdom of ancient farmers.However,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has witnessed the erosion of crop genetic diversity, with a handful of dominant varieties dominating the market. This poses significant risks to the resilience of our food systems and the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 It is crucial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preserving and safeguarding seed diversity for future generations.In conclusion, a single seed, seemingly insignificantin its own right, has profoundly shaped the trajectory of human history. From providing sustenance to fostering cultural exchange and driving scientific innovation, seeds have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s, the nourishment of populations,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our planetary heritage. As we face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may we continue to appreciate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seeds and work together to ensure their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for the benefit of all.中文回答:一颗改变世界的种子。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800

篇一《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本书讲述了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领域的卓越贡献。
我深深地被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毅力和执着精神所感动。
书中详细描述了袁隆平先生如何将一粒普通的种子改变为能够带来高产量的杂交水稻的过程。
这不仅仅是一个科技突破,更是一个人类对自然界的挑战。
袁隆平先生的努力不仅让中国人民的餐桌上有了足够的粮食,也为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艰辛和挑战。
袁隆平先生和他的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但他们从未放弃。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对科学的热爱让我深受启发。
此外,书中还提到袁隆平先生对于农民和农业的关注。
他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的需求,努力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这种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总的来说,《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是一本充满激情和奉献精神的书。
它让我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农业工作者充满了敬意。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从袁隆平先生的故事中汲取更多的力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二《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本书讲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研历程,以及他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让杂交水稻技术走出国门,造福全世界的。
我被袁隆平先生的毅力和坚持所深深感动,他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更是对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于袁隆平先生的执着精神深感敬佩。
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从选育单株优良到找到雄蕊不育的“野败”,再到找到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一路探索,一路突破。
他的坚持和毅力,使得杂交水稻的研究之路充满了挑战和坎坷,但最终走向了成功。
此外,我也对于袁隆平先生的国际主义精神感到敬佩。
他毫无保留地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帮助那些粮食短缺的国家提高粮食产量,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个有着广阔胸怀和高度责任感的人。
在书中,我最为感动的是袁隆平先生对于科研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

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是由作者特意为您提供的内容。
读书提高了我们的文化水平素质,增长了我们的社会阅历,通过品鉴作者所写的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我产生了全新的看法。
写好一篇读后感常常能帮助我们理清阅读思路,更好的理解作品。
通过本文希望能帮助到您!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有感【篇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这是李绅写的《悯农》今天我也读了一本有关农业的书叫《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这本书主要讲了袁隆平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下定决心要让大家吃得饱饭,不必为了粮食短缺而烦恼,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于是袁隆平爷爷就来到了一所偏远的农业学校,刚开始袁隆平爷爷就开始了艰苦的群众,终于在西安农校选种时发现了一株穗大颗粒饱满的稻株,本以为选到了优良的品种就可以增加粮食。
产量结果播种后没有一株像以前那颗那么饱满。
袁隆平爷爷就开始琢磨,为什么没有一株像之前的那一株一样那么饱满呢?原来那颗穗大颗粒饱满的稻株是个天然杂交水稻,袁隆平爷爷又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人工杂交水稻呢,而现在有一个摆在眼前的巨大困难就是选种要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水稻,并不是很简单的,终于历经千辛万苦,在1973年时,中国第1代杂交水稻诞生了,后来第2代,第3代,也相继诞生,这些都是用艰辛和汗水换来的结果。
而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从不会因为有了惊人的成绩而就停下脚步,袁隆平爷爷也正是如此,后来袁隆平爷爷又研制出了海水稻,海水稻,耐盐碱,抗老,抗虫害,抗倒伏,所产稻米呈胭脂红,如果大力推广海水稻的话,一片片西北的盐碱地也许就会变成万亩良田,西北地区的人们也就不用挨饿了。
令人惋惜的是,某年5月22日13:07袁隆平爷爷永远的睡着了。
袁隆平爷爷虽然不在了,可是他坚持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茫茫稻海中,他历经千辛万苦,顶着烈日找到了一颗天然雄性不育水稻,之后又研制出了第2代光温敏人工杂交水稻,又研制出了第3代,现在正在研究第4代第5代杂交水稻,希望能早日实现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绿色革命
1960年7月,下课之后,袁隆平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 ,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仔细 数了数穗数和粒数,足有10余穗,每穗有壮谷160~170粒,比其他 稻穗要多。对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有了较深研究的袁隆平,对这 一无意的发现兴奋异常,他来不及多想,立即进行研究,从理论上 进一步论证了“鹤立鸡群”水稻植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且杂 交稻存在明显的优势,他由此预见,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十分光明 的前景,并开始了研究杂交水稻的探索之路。
爱“鼓捣”的教书匠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袁隆平已然成为一名优秀的
农校专业课教师。可是袁隆平并不满足于在课堂里讲农 业技术,他喜欢把学生带进田野里,获取直接经验,增 强动手能力,他认为知识要在观察和实践中获得,而不 是仅仅从书本获得。
在袁隆平的组织下,安江农校成立了第一个科研小组 。他和学生一起鼓捣起了农业科研。他们把西红柿嫁接 到马铃薯上,希望地下长出马铃薯,茎上结满西红柿; 把西瓜嫁接到南瓜上,希望得到新型的瓜种。嫁接的作 物成活了,长势也不错。
了解袁隆平爷爷
苦难的少年时期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在北京(平)协和医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袁隆平一家和全国 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向后方逃难。1938年底,8岁的袁 隆平随父母一家七口从汉口动身,逆江而上至湖南。逃难 途中,历尽艰难,时刻担心敌机轰炸,饥饿和死亡在威胁 着全家。1938年冬抵达宜昌,这年的除夕,全家挤在北 风呼啸的木船上度过。1939年春天,在滚滚的长江上经 过长途颠簸之后,他们终于到达重庆。
绿色革命
1970年的一天,他们在海南岛上一片沼泽地的小池塘边发 现了雄性败育的野生水稻——“野败”,为杂交水稻科研打开了突破 口,成为杂交水稻材料探索中的一个重要转折。1973年第一个具 有较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南优2号”获得了成功。
袁隆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读后感

袁隆平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农业科学家,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旨在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
他的科研成果不仅改变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历史,而且对世界粮食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我最为感动的是袁隆平先生对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
他在漫长的科研岁月中,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汗水,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始终坚持不懈,勇攀科学高峰。
他的科研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决心,为人类科技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除了对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袁隆平先生还展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他不仅关注农业生产问题,还关心农民的生活和福祉。
他始终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造福于人民,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因此,他在科研成果的应用上十分注重与农民的合作和交流,努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书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关于科研和人生的道理。
首先,科学研究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其次,科学研究需要具备严谨的态度和求真的精神。
只有经过反复验证和实践检验,才能确保科研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最后,科学研究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
只有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经验,才能取得更好的科研成果。
总之,《袁隆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传记作品。
通过这部作品,我深刻感受到了袁隆平先生的卓越成就、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
他的科研成果不仅改变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历史,而且对世界粮食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先进事迹不仅鼓舞着亿万农民,而且激励着更多的人们积极投身于科学事业;他的先进思想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而且为人们的人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袁隆平先生为榜样,努力践行他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我希望能够像他一样,为人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处在不同国度,不同疆域,却拥有着同一个亘古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
当历史的刻度停留在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0亿的眼下,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平均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饥饿。
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国度,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的第一人口大国。
面对冷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不仅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
时事造英雄,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绿色革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英雄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英雄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英雄的名字从此响彻天际,被百姓们爱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像候鸟一样频繁迁徙,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南北辗转,一年三地,不辞辛劳的奔波全都是为了给种子提供适当的环境。
他们还在南开北往的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
从1946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190个日日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但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心情沮丧的袁隆平并没有继续低迷,在得到党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调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积极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试验当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
如今,袁隆平已经不再是中国的袁隆平,他更属于世界,属于整个人类。
袁隆平十几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指导推广杂交水稻,为20多个国家培训了300多名技术骨干。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闪烁翱翔。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因为这粒种子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因为梦想的力量使这粒种子在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它以惊人的生命力,奋力破土而出。
这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
小小的种子迸射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给了它无限的养料,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中,这粒改变世界的种子还在欣欣的生长着,那些禾下的梦想,那些远离饥饿的愿望,也将随着种子的茁壮生长而付诸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