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5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中华书局版课后练习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又称为探索时 期(1956—1966年),不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核心素养
“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茹腾地长,人伴 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巍,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 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
知识梳理
考点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主要贡献 荣誉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 水稻。
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 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推广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 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1.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自主阅读课本,以及总复习的配套资料,梳理新 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以及社会生活变迁的概况。 2.家国情怀:通过了解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 发展作出的贡献,学习他们身上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 3.唯物史观:能够理解随着经济的建设,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各个方 面的变迁引起了经济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非白人的国家第次打开了军事纪实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
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反映了
A.中国经济实力超越了美国
B.美国因为意识形态鼓励敌视中国
D
C.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D.原子弹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2.“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人教版八下第六七单元+科技教育与

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基把 义本 教 务普 育实 教 及 战摆 施 育 九 略在 素 法 年 地优 质 的 义 位先 教 颁务 发育 布教 展
育的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高
高
等
等
教
学
育
校
的
的
巨
科
大
技
发
工
展
作
(2010·福建福州)
13.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
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
比不了的。”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18.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
烈。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
开始实施( )
A.“863”计划
B.“希望工程”
C.“科教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A
(2014·江苏南京)11.1964年10月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 了国防力量。下列人物中,对该成就做 出重大贡献的是( ) A.魏源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
(2014·云南昆明·13)为了全面落实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 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1995年,党中央正 式提出了( ) A.实施义务教育 B.开展“希望工程” C.恢复高考制度 D.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D
(2014·山东德州·10)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到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了( ) A.学前教育 B.六年义务教育 C.高等教育 D.九年义务教育
“两弹一星”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课件(共27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复习 课件
基础知识+同步训练
本单元重要科技人物图片
发
邓
钱
屠现
稼
学
呦青
先
森
呦蒿
素
两弹元勋 导弹之父
翟
志
刚
杂交水稻之父
袁
杨
隆
利
平
伟
中国第一位太空员
中国第一个太 空行走的航天 员
单元时间轴
第
一
次第
毛泽 东提 出双 百方 针
导一
弹颗
核氢
试弹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 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①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②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③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 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4.下列图片共同的影响,最恰当的是
A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B B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C .购物更加便捷 D .交通更加便利
A
• C.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 6. 下列“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发射第一颗装核弹头 地地导弹 ②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③第一颗 原子弹成功爆炸 ④成功发射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
A • A. ③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 C. ④①②③ D. ③②①④
• (1)图一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出现的蘑菇云, 这幅图片具体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这颗原子弹的爆炸成 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 (2)原子弹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 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共23张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 )
A
A.邓稼先
B.雷锋
4C..“焦两裕弹禄一星”中的D“.一袁星隆”平指人造地球卫星。
C 1970 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是( )
A.天宫一号
B.嫦娥一号
考点链接
5.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中国成功研制了中
2017-2018年,袁隆平团队就完成沙漠水稻实验,这是全 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青岛“海水稻” 实验测产成功,并成功试种迪拜沙漠。2017年,袁隆平 宣布继“海水稻”技术后又获得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 水稻亲本去镉技术。
2017年,87岁的袁隆平在湖南省湘潭河口镇的试验田 中查看低镉水稻的长势(2017年9月29日摄)。 新华 社发(薛宇舸 摄)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本单元重要科技人物
邓
钱
稼
学
先
森
图
说
历 两弹元勋 导弹之父
史
袁 隆 平
发 屠现 呦青 呦蒿
素
翟 志 刚 杨 利 伟
中国第一个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第一位太
太空行走的 航天员
“两弹一 星”
含义
成就
科研 人物 意义
“两弹”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和导弹;“一星” 指人造地球卫星 (1)核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中国跨入世界核先进国家行列[2014.13(2)] (2)导弹: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试验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 的导弹 (3)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 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行列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两弹一星”代表了我国先进的科技成就,其中“两弹”是指()A.原子弹和氢弹B.核弹和导弹C.炮弹和炸弹D.原子弹和导弹2.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轨道3.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
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是()A.邓稼先B.钱学森C.杨振宁D.袁隆平4.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是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
主要是因为他()A.“两弹一星”的功臣B.“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5.20世纪80年代,为了发展高新技术,美国率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
同一时期中国也提出了()A.“863计划”B.尤里卡计划C.希望工程计划D.“曙光”计划6.下列关于“863计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有关863项科技发明的计划B.由四位老科学家首先提出C.是一项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科技的计划D.“863”命名与1986年3月有关7.“科教兴国”这一观点在日本发展历程中得到证实的史实有()①大化改新②明治维新③法西斯上台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④8.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
在国家经济落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奋图强,用较少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许多尖端技术。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由此可见,20世纪60年代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人民建设的热情C.科技工作者的努力D.政府的支持9.现在我国农民绝大多数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有的还加入了社会养老保险,这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完善()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C.国有企业改革D.社会保障体系10.以下关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使就业人员丢掉了“铁饭碗”的旧思想B.就业人员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C.炒鱿鱼、跳槽、公开招聘等新名词层出不穷D.政府根据就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提供就业岗位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两弹一星”代表了我国先进的科技成就,其中“两弹”是指()A.原子弹和氢弹B.核弹和导弹C.炮弹和炸弹D.原子弹和导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2019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取得了众多建设成就,以下内容与之不符的是()A.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B.笫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1982年宪法颁布D.承办APEC会议(上海)2.聂荣臻在致陈毅九十诞辰纪念会的信中写道:五十年代中期,我接替他主管科技工作。
六十年代初,…在艰难时刻,他对我说:“脱了裤子当当,也要把我国的尖端武器搞上去。
”信中的“尖端武器”应该是指()A.“两弹”B.神舟飞船C.航空母舰D.隐形飞机3.“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A.袁隆平B.邓稼先C.焦裕禄D.王进喜4.袁隆平院士荣获首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的“持续发展奖”。
这是因为他()A.研制了原子弹策划B.“东方红一号”的发射C.培育成功釉型杂交水稻D.提出“863计划”5.1986年,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科技”,中共中央决定实行()A.对外开放B.义务教育C.科教兴国D.“八六三计划”6.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A.“科教兴国”战略B.改革开放政策C.“863计划”D.“七五”计划7.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A.“863 计划”的实施B.发展高等教育C.“希望工程”的开展D.九年义务教育9.有人说:中国人看时间,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A.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发展进步C.中国轻工业发展水平发生了变化D.中国人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10.从“蓝灰色的海洋”到“亮丽的风景线”说的是社会生活哪一方面的变迁?()A.衣B.食C.住D.行二.多选题(共1小题)11.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世纪60年代前期,我国周边的形势十分严峻。
1961年,美国在中国台湾海峡举行了以入侵中国大陆为目标的核战争演习。
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把核导弹瞄准中国。
在此背景下,我国首先取得重大突破并跻身世界前列的科研领域是( )A.原子能技术 B.空间技术 C.信息技术 D.生物技术2.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这些东西”指( )A.大庆油田B.籼型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D.青蒿素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有一批科学家“从人间蒸发”了,就连家人也不了解他们的情况。
直到1964年,中国的西北戈壁发出了震惊世界的轰鸣,这一批科学家才开始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邓稼先作为这批科学家中的一员,他的卓越贡献主要是( )A.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B.发现青蒿素C.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D.成功研制“两弹”4.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事件是( )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D.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5.下图中飞船的成功发射( )A.实现了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梦想B.标志着我国开始掌握飞船发射技术C.标志着我国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导弹D.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可以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
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升空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7.“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在国际上引起巨大轰动。
下面两个外国媒体报道和评论的分别是( )A.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和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神舟五号发射成功C.中国第一颗核导弹发射成功和神舟五号发射成功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神舟七号发射成功2.2019年初,我国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回顾历史,开创中国航天史新纪元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辽宁舰”交接入列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C.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4.2017年4月20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长征七号遥二火箭的托举下升空,这是我国空间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D.神舟七号5.“两弹一星”精神国人牢记、“两弹一星”元勋世人敬仰。
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星( )A.雷锋 B.邓稼先C.王进喜 D.焦裕禄6.袁隆平曾经获得国家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沃尔夫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国内外大奖。
他能获得这些殊荣的原因是( )A.参与研制原子弹B.育成和推广籼型杂交水稻C.参与发射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D.参与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7.2019年9月,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屠呦呦的主要科学成就是( )A.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B.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C.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促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8.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各类奖项中最重要的奖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5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中华书局版课后练习二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
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他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焦裕禄
D、钱学森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军事实力
B、时时刻刻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C、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D、增强军事实力,应对美国的对台政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据参考消息报道: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7年10月17日上午7时30分,由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
B、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同学想给加拿大的杂志社发一篇论文,他选择最便捷的方式是( )
A、寄封挂号信
B、采用邮递特快
C、航空邮寄
D、发电子邮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因此获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称号的科学家是( )
A、华罗庚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袁隆平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图中飞船的成功发射( )
A、实现了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梦想
B、标志着我国开始掌握了飞船发射技术
C、标志着我国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导弹
D、使我国成为第一个送人上太空的国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发射第一枚近程导弹
②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③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④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③
D、③②①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我国科学家艰苦创业一面旗帜,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
A、邓稼先
B、雷锋
C、王进喜
D、焦裕禄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2017年5月5日下午,大型客机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起飞,这是中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又一大进步。
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原子弹爆炸
B、“东方红一号”
C、“天宫一号”
D、“神舟五号”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近来,朝鲜核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使亚太地区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加之美国等政治势力的介入,给亚洲地区的和平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中国和美国是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两国外交关系的动向直接关乎着亚太地区的稳定。
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60多年前,朝鲜半岛曾爆发过一场战争,当时我国应对的措施是什么?结果如何?(2)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请说出那个年代我国研制出的“两弹一星”指什么?(3)下图是1972年被西方新闻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历史事件,画面中两位握手的领导人分别是谁?写出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时间。
(4)如何解决朝鲜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案】:
【解析】:
第12题【改错题】
题中有一处错误,请找出错误并改正
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邓稼先。
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
请回答:
这个建议指什么?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提出来的?
这是哪位领导人的批示?
在此批示后我国出台了什么重大的计划?形成了什么文件?具体内容是什么?
我国现在经济还比较的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技术的研究?
请你举出几个高科技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电影《一个也不能少》里面反映我国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现状,发人深省。
材料二:“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
为了改变材料一所反映历史现象我国对贫穷地区实施了什么工程?请你举出我国对教育重视的一部法律。
材料二是哪位领导人对相关建议的批示?在此批示后我国出台了什么重大计划?
请你举出两个高科技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
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
袁隆平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一中三幅漫画反映了我国哪些方面的变化?
材料二说明我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这一成就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你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