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
合集下载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美国记者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感悟伟人
“他卓有成效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
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
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
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
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
存入一分钱……”
周恩来去世时,连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也破例为他将半旗
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问题探究: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 “异”分别指什么?
①摆脱殖民统治
同
②实现民族独立
③发展壮大自己
①社会制度不同
异
②建设道路不同
③意识形态不同
“他并不打算改变 任何一个坚持反共 立场的领导人的态 度,但他改变了会 议的航向。”
中印纷争该如何解决?
和平共处的原则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容
首次确认 影响
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结合图片,你能用哪些词 语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 基本特征呢?
《南京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的签订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 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 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感悟伟人
“他卓有成效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
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
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
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
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
存入一分钱……”
周恩来去世时,连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也破例为他将半旗
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问题探究: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 “异”分别指什么?
①摆脱殖民统治
同
②实现民族独立
③发展壮大自己
①社会制度不同
异
②建设道路不同
③意识形态不同
“他并不打算改变 任何一个坚持反共 立场的领导人的态 度,但他改变了会 议的航向。”
中印纷争该如何解决?
和平共处的原则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容
首次确认 影响
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结合图片,你能用哪些词 语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 基本特征呢?
《南京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的签订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 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 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9张PPT)

3.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 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 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 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周恩来
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鼓励封锁中国的 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
背景
(1)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争 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 外交关系 (2)国际: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华 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 政策、封锁和禁运
值得一提的是,此地区并不像西藏大多数 地区一样,而是充满了降雨与肥沃土地,价 值很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互不
侵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哪些词语
最能体现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
平等
互相尊重 和平 和平外交政策的特征?
互利
主权和领 土完整
共处
互不干涉 内政
尊重、平等、和平
活动探究:你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基本理念是什么?
➢ 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 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
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世界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
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 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 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
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 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
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1张PPT)

“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 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 “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 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 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 路。” 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 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 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
在一次招待会上,尼克松问周恩来:“总理阁下, 中国好,林彪为什么还要往苏联跑?”
周恩来回答:“这不奇怪。大自然好,苍蝇还是要往厕所跑嘛!”
中考链接
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求同存异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 保证
C )
4. 1954年发表声明,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的两个国家是( ①朝鲜 ②印度 ③越南 ④缅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会议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④会议就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进行了讨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 D
C
论从史出
请回答:新中国成 立后,战后初期
美国对新中国的 态度是?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6张PPT)

1972年2月 23日,北京,尼克 松总统帮周恩来总理 脱下外套。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周恩来待人很谦虚, 但沉着坚定。
图说历史----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1949-1950)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1953-1955)
参加日内瓦国际 会议(1954)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1955)
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 互 相 相 尊 尊 重 重 主 领 权 土 和 主 领 权 土 完 整
互 不 侵 犯
互 不 干 涉 内 政
平 平 等 等 互 互 惠 利
和 平 共 处
核心
基础
保证
目标
请你结合课本内容,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别是什么?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不仅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 基础,也成为世界上许多 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 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会议特征 的会议
时间:1955年
地点:万隆ຫໍສະໝຸດ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 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 对共产主义。
“克什米尔公主 号”残骸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 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周恩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 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 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 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 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 团结。……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 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他的讲话是 间的主要问题。 有权威的。 ——尼赫鲁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哪一项内容?
×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
×美军空袭叙利亚
互不侵犯
×
美国对台军售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国内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82页
1.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第83页
共同的历史经历
同 共同的发展诉求
共同的和平愿望
追求和平 共同发展
不同的意识形态
异
不同的社会制度
团结合作
尊重差异
万隆会议:
第83页
会后:打开外交新局面 —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锡兰代表:台湾应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应该如何应对?
万隆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 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 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 异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
第83页
万隆会议: 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建国初的外交成就(有利局势):
外交成就②:与17个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第81页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建国初的外交成就(不利局势):
第81页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 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 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 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 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 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
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哪一项内容?
×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
×美军空袭叙利亚
互不侵犯
×
美国对台军售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国内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82页
1.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第83页
共同的历史经历
同 共同的发展诉求
共同的和平愿望
追求和平 共同发展
不同的意识形态
异
不同的社会制度
团结合作
尊重差异
万隆会议:
第83页
会后:打开外交新局面 —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锡兰代表:台湾应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应该如何应对?
万隆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 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 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 异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
第83页
万隆会议: 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建国初的外交成就(有利局势):
外交成就②:与17个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第81页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建国初的外交成就(不利局势):
第81页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 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 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 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 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 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共36张PPT)

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中间)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于 1972年9月25日至30日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的有大平正芳外务 大臣、二阶堂进内阁官房长官以及其他政府官员。
1972.9.29 中日北京《联合声明》 宣布中日正式建交
1972年9月27日晚毛泽东赠送日本田中首相一套《楚辞集注》
《马关条约》签订情景
伊藤博文
1841.10.16~1909.10.26
1895年4月17日(光绪21年3月23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 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桌对面右起: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内阁书记官 伊东。背向左起:参赞马建忠、参议李经方、钦差大臣李鸿章、参赞罗丰禄、参赞伍廷芳。
1955年4月 亚非29国在万隆举行团结反帝的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旧址
“求同存异”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1955年4月18~24日,29国和地区,304 名代表在万隆举行会议。美希在亚洲继续推 行霸权政策,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不同挑拨离间。
毛泽东
1959年毛泽东与亚、非、拉朋友在一起
1893.12.26~1976.9.9 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4日)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31日至1954年4月29日,中国和 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北 京会谈。在会谈的第一天,周恩来在同印度代 表团的谈话中,提出处理中印关系的五项基本 原则。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课件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第一年就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苏联的对华态度:认可和帮助)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美帝国主义态度:敌视)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6月美国 第七舰队开进 台湾海峡,阻 止解放军攻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是怎样的呢?
学习目标
1.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 交态度;
2.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重要意义; 3. 了解万隆会议的概况,掌握“求同存异”方针。 4.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
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我们没有共同点。 • 锡兰代表: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建议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
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
面对一些国家的误解和怀疑,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主张?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 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
A. 求同存异 B. 独立自主 C. 睦邻友好 D. 和平共处
4.“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
来立异的。”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B )
A.1954年访问缅甸时 B. 出席万隆会议时 C. 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D. 1971年会见基辛格时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不平等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
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8张PPT)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随堂训练
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
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 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
)
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
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
建立了外交关系
D.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基本原则
共同的现实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 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意义:“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 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课堂小结 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954年访问 1954年4月参加 日内瓦会议
印度
1954年访问 缅甸
1955年出席 万隆会议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
周恩来总理与吴努
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 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
1954年步 入日内瓦 会议会场 的周恩来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 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 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 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 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 交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平共处。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 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 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亚非会议的召开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1955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 召开的亚非会议。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倡导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 关系的原则。
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 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 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 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声明中提到的原则,应该适用于( D )
①发展中国家 ②经济发达国家 ③弱小落后国家 ④资本主义强国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 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 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
周恩来提出了( D )
►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 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我的能力!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生活没有目标,犹如航海没有罗盘。
►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算老。
2.会议特点
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的亚非会议。
3.会议内容
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和 平 外 交
独 立 自 主 的
原 则 的 提 出
和 平 共 处 五 项
家加 的强 团与 结亚 合非 作国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状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倡导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亚非会议的召开 会议特点 会议内容
1.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 我国政府处理对外关系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是
( A)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互不侵犯 D.维护主权
2.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说:“如果这 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 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状况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
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 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 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 实行封锁和禁运。
相关史事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 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 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相关史事
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对 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 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 要意义。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求同存异”的方针
►If I had not been born Napoleon, I would have liked to have been born Alexander. 如果今天我不是拿破仑的话,我想成为亚历山大。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 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 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 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 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 信心。”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 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你知道这 一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发展的吗?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 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 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亚非会议的召开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1955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 召开的亚非会议。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倡导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 关系的原则。
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 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 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 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声明中提到的原则,应该适用于( D )
①发展中国家 ②经济发达国家 ③弱小落后国家 ④资本主义强国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 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 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
周恩来提出了( D )
►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 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我的能力!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生活没有目标,犹如航海没有罗盘。
►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算老。
2.会议特点
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的亚非会议。
3.会议内容
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和 平 外 交
独 立 自 主 的
原 则 的 提 出
和 平 共 处 五 项
家加 的强 团与 结亚 合非 作国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状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倡导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亚非会议的召开 会议特点 会议内容
1.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 我国政府处理对外关系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是
( A)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互不侵犯 D.维护主权
2.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说:“如果这 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 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状况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
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 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 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 实行封锁和禁运。
相关史事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 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 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相关史事
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对 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 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 要意义。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求同存异”的方针
►If I had not been born Napoleon, I would have liked to have been born Alexander. 如果今天我不是拿破仑的话,我想成为亚历山大。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 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 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 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 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 信心。”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 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你知道这 一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发展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