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 教学设计 (2)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 教学设计 (2)

第 15课新中国的外交教学目标:•知识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能力培养:( 1 )通过学习新中国重大外交政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 2 )通过中美关系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辨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 2 )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增强学生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 1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美关系。

2 、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内政建设成就卓著。

同样,我国的外交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观看纪录片《周恩来的外交风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之初的外交环境:建议归纳以下三点(教师略作介绍)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中国外交向苏倾斜→中苏结盟亚非部分国家独立: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友好合作•中国提出外交方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提出的经过和内容,可依据教材作简要介绍,并建议说明以下几点: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初提出,是为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其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其三,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过程中,不论其国家强弱、民族的大小、社会制度的差异,都一视同仁。

•出席万隆会议建议强调以下两个方面•艰巨性其一,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破坏。

举例:“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

其二,部分亚非国家的疑惧、误解。

•重要性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

其二,树立了新中国的外交形象。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首先简要介绍联合国是一个怎么样的组织,强调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历史缘由建议说明两点:•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为了将中国排斥于国际社会之外,孤立中国,敌视中国。

八年级历史下册15 《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15 《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15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万隆会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

(4)中美建交。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新中国重大外交政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中美关系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2)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万隆会议。

3、中美关系。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

教、学方法:1、图例教学。

2、讲述法。

3、自主学习法。

4、小组合作、讨论法。

5、展示交流法。

教学过程:一、看图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谈话: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的职务是什么吗?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生思考并回答:周恩来、王毅,中国第一届和现任外交部长。

(教师随机打开王毅部长的简历并简单概括和总结具体职务工作)3、齐读课题,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根据同学们刚才对课题提出的疑问或是信息来自主学习课本知识,注意用眼、用脑、用心、用笔。

2、学生自学。

3、学生自学完毕后,来谈谈各自通过自主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如:大家好,我通过自主学习,我学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者是谁?内容是什么?等等。

4、学生相机给予补充和评析。

5、教师也可及时给予补充和评析和总结。

6、自主学习交流完毕后,同学们完成本节课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部分加深印象。

7、小老师督促小组成员进行答案的核对和自行批阅。

8、教师相机指导,搜集和解决疑难问题。

三、小组合作、讨论,重点问题解决。

1、第一个重点问题:完成《新课程学习指导》P61面的第8题材料解析题。

2、第二个重点问题:请同学们看课本P95面的两幅图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合作、讨论解决:万隆会议上中国同与亚非国家的“同”、“异”之处?3、第三个重点问题:合作、讨论中国恢复联大的合法席位的重要意义?4、第四个重点问题:结合课本P97到P99面的图片来简单概括中美是如何建交的?5、小组在小老师、小组长的带领下先独自思考,再进行合作讨论。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第1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第1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一、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外交三大政策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了解和平共处五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实践,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掌握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

(4)掌握中美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正确分析它对中国外交以及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5)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分析在此四项原则指导下,我国取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巨大成就。

(6)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方针的新发展及中国外交取得的新成就。

(1)学习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和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比较,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这一段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历史事件。

(3)通过列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外交成就,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图表总结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4)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举办小型展览会,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学会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

(1)通过学习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

(2)通过中美建交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3)通过学习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外交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建设的需要,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理由:中国是和平共处五原则的倡导者和忠实执行者,其包容性和开放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课第一个框目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内容标准: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能力培养:(1)通过学习新中国重大外交政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中美关系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辨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

情感的教育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认识。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美关系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教学设计:问题教学法图例教学法由图片《周恩来》导入新课要求学生速读全文,概括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再让学生逐一讨论,分析各项外交成就的具体内容,教师进行充实、补充并作分析。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回答。

若出现疑难时,教师再加以指导。

应大致包含以下问题:1.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周恩来同哪国代表团谈话时首次提出这些原则?(印度)2.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3.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若时间允许,可组织学生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进行“接龙”活动,当堂巩固。

二、万隆会议由教师或学生讲述“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了解中国参加万隆会议的不易。

指导学生听录音,看课本P95两幅图片,了解中国参加万隆会议的情况。

1.万隆会议概况(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新中国的外交》说课稿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新中国的外交》说课稿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新中国的外交》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它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在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因此本节课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内容和地位的认识、理解,结合新课程理念以及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了解中美建交的史实。

2、能力培养: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展示,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严峻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对新中国外交成就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本课的难点:中美关系演变的原因与发展历程四、说教法学法1、教法分析运用生本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老师主持教学,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2、学法分析根据初中生智力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小老师主持教学,前置性学习中预设的学法有:“导学案”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导整个学习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小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重要外交活动图片材料,并对这些图片材料进行浅显的讲解。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个现实:现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又是怎样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课标要求: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学情分析:在前面讲到新中国成立的内容时也涉及到中苏关系和在抗美朝援战争的内容时都已经提到有关于新中国的外交问题。

但这些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有了一定的意义,但不是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而过于分散,所以学生对理解新中国外交的程度不是很高,只是整体上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本课是一个专题课,全面的阐述新中国的外交,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它的成就。

教材分析:本课共有四个部分,分别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等都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因此本课是以外交成就作为主线的。

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外交成就而体会这些外交成就在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下来之不易,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与目标: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记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万隆会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理解中美建交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外交活动与成就以及它们对新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

对图片的观察,提高学生从图片资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外交的成就,体会我国外交政策的英明性及周恩来等外交家的高明外交才华。

增强学生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认识。

从通过对外交图片的观察,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关心国家时事政治的认识。

教法、学法:由于初中生的想象力有限,故在教学采用多媒体设备去构建一定的历史情境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图文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思考创设思考的氛围。

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课堂的互动、交流。

使学生能够自主的阅读课本、对图片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教室重点、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难点:中美建交的原因及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导入:运用投影仪展现《乔的笑》图片及资料:老师带有情意的开场白:(这是一个被称为“世纪一笑”,满面春风的乔冠华仰头大笑,那自豪的、淋漓尽致的笑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笑出了中国人的骨气,笑出了中国人的豪迈,它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新中国的外交》word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新中国的外交》word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新中国的外交》word学案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主备:刘丽丽批阅:班级:姓名:教师寄语: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学习才能有的放矢)1、明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要紧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简述我国复原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美关系。

2、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内政建设成就卓著。

同样,我国的外交也取得庞大的成功。

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完成知识填空)【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展开了主动的外交活动。

2、提出:(时刻),在进展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提出了,得到了等国的主动响应。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内容:是指、、、、。

(2)意义:不仅是,也是。

【二】出席万隆会议万隆会议:(1)时刻(2)地点(3)参加国(4)中国参会代表(5)特点(6)意义2、中国的奉献:(1)周恩来提出了亚非国家间应“”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同,为奠定了基础。

(2)提出了旨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三】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时刻:年10月的第26届联大。

2.意义:是中国的庞大胜利,进一步提升了。

【四】中美建交1、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开始调整对华政策,主动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对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作出了。

2、建交通过:(1)发表《上海公报》:年2月,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发表,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

(2)同意三原则:美国政府同意同意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咨询题上“、、”。

(3)发表建交公报: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发表建交公报。

(4)正式建交:年月日,中美正式建交。

3、建交意义:从此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5《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5《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华东版八年级下册【内容标准】(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与提炼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和成就,培养学生爱国的意识。

【教学要点】1、重点:万隆会议、中美建交。

2、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教室【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建国初期至七十年代的外交成果,时间跨度大,范围广,学生在近代史中了解到外交的屈辱史,对近代中国的外交深刻反思,因此对新中国的外交有强烈的了解兴趣,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和提示,以激起学生的感知兴趣。

【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导入:运用投影仪展现”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的内容。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问题:1、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2、万隆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什么方针?3、70年代中国发生了哪两件大事?中美交是由哪个总统实现破冰之旅的?引出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的外交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第一和第二阶段。

引入正文。

(二)、正文讲解: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纪元,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大家请看多媒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段话,概括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方针。

生:概括出:独立、自主、和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
课标要求:
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学情分析:
在前面讲到新中国成立的内容时也涉及到中苏关系和在抗美朝援战争的内容时都已经提到有关于新中国的外交问题。

但这些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有了一定的意义,但不是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而过于分散,所以学生对理解新中国外交的程度不是很高,只是整体上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本课是一个专题课,全面的阐述新中国的外交,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它的成就。

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四个部分,分别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等都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因此本课是以外交成就作为主线的。

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外交成就而体会这些外交成就在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下来之不易,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与目标: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记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万隆会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理解中美建交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外交活动与成就以及它们对新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

对图片的观察,提高学生从图片资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外交的成就,体会我国外交政策的英明性及周恩来等外交家的高明外交才华。

增强学生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认识。

从通过对外交图片的观察,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关心国家时事政治的认识。

教法、学法:
由于初中生的想象力有限,故在教学采用多媒体设备去构建一定的历史情境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图文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思考创设思考的氛围。

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课堂的互动、交流。

使学生能够自主的阅读课本、对图片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教室
重点、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难点:中美建交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导入:
运用投影仪展现《乔的笑》图片及资料:
老师带有情意的开场白:(这是一个被称为“世纪一笑”,满面春风的乔冠华仰头大笑,那自豪的、淋漓尽致的笑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笑出了中国人的骨气,笑出了中国人的豪迈,它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提问:乔冠华是在什么场合下,因为什么而发出这样的笑容?
(以乔冠华大笑的这张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图片为切入点,能够迅速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到新课的思路上来。


(二)新课讲授:
第一幕: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为了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旧社会不同,特设计了展示清朝屈辱外交活动图片(分别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条约签订情景),让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了,为争取给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必须开展外交活动,百年来的屈辱史告诉我们,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肯定和以前那样了,哪它的政策是什么?
第二幕: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的外交活动都是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指导方针的,在这外交思想下逐渐开展了一系外交活动。

在今天国际政治舞台上处理国家间的十大准则也是中国建国初外交所做贡献之一,第一:它的基础是中国政府50年代提出的什么原则?
第二: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具体有那些内容?(播放周恩来与印度
等国代表的图片)
第三:它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什么影响?
2.万隆会议
此部分主要是把思考的时间让给学生,通过一定的历史情境去触动学生思考。

所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几分钟的阅读课本内容,思考问题:
第一、(播放会议的图片)此次会议是一交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会议,是不是预谓着周恩来的代表团就能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呢?如果不是,请你讲一讲当时的会场情景。

第二、(播放万隆会议周恩来的讲演视频)周恩来面对这些对中国不利的会场气氛,他是在会上说了些什么才使其他国家对中国代表团改变了看法和解释它的内涵?
第三、你觉得中国参加万隆会议什么意义?
第四、老师讲述“克什米尔号事件”资料和周恩来的一些外交慧碎。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以及周恩来卓越的外交才华。


第三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此部分联系导入的资料,让学生回答导入的问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国席位是在哪一次会议恢复的?(前后呼应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幕:中美建交
1.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和美国在建交前关系。

播放了美国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的图片。

2.老师讲述“乒乓外交”和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故事,以让学生了解到中美外交的艰难历程。

3.展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图片。

讲明从此中美外交关系正常化,并不预谓着中美两国就此建交。

询问学生两国在建交的过程中什么问题是最敏感的?两国又是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4.展示中美两国30年来的一些外交关系的图片。

以促使学生提高关心时事政治的兴趣。

5.探究:展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图片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图片。

新中国能有这样的外交成就原因是什么?
第五幕:板书设计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出席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地点:印尼万隆
2.方针:“求同存异”
3.意义:
三、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四、中美建交
1.乒乓外交
2.尼克松总统访华
第六幕:课堂巩固
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是中()
A、第23届联合国大会上
B、第25届联合国大会上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
2.下列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意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②改变了少数国家操纵联合国的局面③使中国的外交舞台更为广阔④作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 中国政府50年代初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指①互相尊重主要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③求同存异④互不干涉内政⑤平等互利⑥和平共处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