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第7章习题答案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之欧阳学文创作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之欧阳学文创作

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欧阳学文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

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d eα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d eα-1)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d eα-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d eα-1)个新电子,则(d eα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d eα1)=1或γd eα=1。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答:(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开始引起电离现象而形成电子崩。

随着电压的逐渐上升,到放电达到自持、爆发电晕之前,在间隙中形成相当多的电子崩。

当电子崩达到棒极后,其中的电子就进入棒极,而正离子仍留在空间,相对来说缓慢地向板极移动。

于是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从而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为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

这样,棒极附近的电场被削弱,难以造成流柱,这就使得自持放电也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

(2)当棒具有负极性时,阴极表面形成的电子立即进入强电场区,造成电子崩。

当电子崩中的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电子就不再能引起电离,而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阳极运动。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习题解答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习题解答

1《高电压技术》习题解答第一章1—1 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

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

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

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称游离能称游离能))后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的过程。

根据游离能形式的不同,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有四种不同方式:1.1.碰撞游离方式碰撞游离方式碰撞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分子分子))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

虽然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分子分子))发生碰撞,但引起气体发生碰撞游离而产生正、负带电质点的主要是自由电子而不是正、负离子。

2.光游离方式光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

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

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主要是各种高能射线而非可见光。

3.热游离方式热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

由于内能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

由于内能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度足够高时才能引起热游离。

4.金属表面游离方式金属表面游离方式 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使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的能量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能。

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有三种:1.扩散 带电质点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运动而造成原区域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扩散是一种自然规律。

2.复合 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分子分子))的过程。

复合是游离的逆过程,因此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能量,一般为光能。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篇一:高电压技术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ss=txt>仅供参考第一章1.1、气体放电的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他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答:区别:①汤逊理论没有考虑到正离子对空间电场的畸变作用和光游离的影响②放电时间不同③阴极材料的性质在放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④放电形式不同范围:1.3、在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放电的极性效应是什么?答:带电体为正极性时,电晕放电形成的电场削弱了带电体附近的电场,而增强了带电体远处的电场使击穿电压减小而电晕电压增大;带电体为负极性时,与正极性的相反,正负极性的带电体不同叫极性效应。

1.4、什么是电晕放电?它有何效应?试例举工程上所采用的各种防晕措施答:(1)在极不均匀场中,随着间隙上所加电压的升高,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很小范围的电场足以使空气发生游离,而间隙中大部分曲域电场仍然很小。

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很薄的一层空气中将具有自持放电条件,而放电仅局限在高场强电极周围很小范围内,整个间隙尚未被击穿。

这种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

(2)引起能量损耗电磁干扰,产生臭氧、氮氧化物对气体中的固体介质及金属电极造成损伤或腐蚀(3)加大导线直径、使用分裂导线、光洁导线表面1.9、什么是气隙的伏秒特性?它是如何制作的?答:伏秒特性:工程上用气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来表征气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称为气隙的伏秒特性。

制作方法:实验求得以间隙上曾经出现的电压峰值为纵坐标,以击穿时间为横坐标得伏秒特性上一点,升高电压击穿时间较少,电压甚高可以在波头击穿,此时又可记一点,当每级电压下只有一个击穿时间时,可绘出伏秒特性的一条曲线,但击穿时间具有分散性,所以得到的伏秒特性是以上下包络线为界的一个带状区域。

1.13、试小结各种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并提出适用于何种条件?答:(1)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曲率半径,以改善电场分布,如变压器套管端部加球型屏蔽罩等;(2)空间电荷对原电场的畸变作用,可以利用放电本身所产生的空间电荷来调整和改善空间的电场分布;(3)极不均匀场中屏障的作用,在极不均匀的气隙中放入薄片固体绝缘材料;(4)提高气体压力可以大大减小电子的自由行程长度,从而削弱和抑制游离过程;(5)采用高真空可以减弱气隙中的碰撞游离过程;(6)高电气强度气体sf6的采用。

电工技术第7章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

电工技术第7章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

电工技术第7章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篇一:电工技术第7章(李中发版)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第7章磁路与变压器7.1某磁路气隙长的磁阻和磁动势。

分析由磁路的欧姆定律,,其中解磁通Φ为:磁阻Rm为:(1/H)磁动势F为:7.2有一匝数(A)的线圈,绕在由硅钢片制成的闭合铁心上,磁路平均长度为,,截面积,气隙中的磁感应强度,求气隙中可知,欲求磁动势F,必须先求出磁阻Rm和磁通Φ,而为空气的磁导率,H/m。

(Wb)截面积,励磁电流,求:(1)磁路磁通;(2)铁心改为铸钢,保持磁通不变,所需励磁电流I为多少?分析第(1)小题中,因为磁通,故欲求磁通Φ,必须先求出磁感应强度B,,所以得先求出磁场强度H。

H可由均匀磁路的安培环路定律求出,求出H后即可从磁化曲线上查出B。

第(2)小题中,磁通不变,则磁感应强度不变,由于磁性材料变为铸钢,故磁场强度不同。

根据B从磁化曲线上查出H后,即可由安培环路定律求出所需的励磁电流I。

解(1)根据安培环路定律,得磁场强度H为:(A/m)A/m时硅钢片的磁感应强度B为:(T)(Wb)T,在图7.1上查出对应于在图7.1上查出当磁通Φ为:(2)因为磁通不变,故磁感应强度也不变,为T时铸钢的磁场强度H为:(A/m)所需的励磁电流I为:(A)可见,要得到相等的磁感应强度,在线圈匝数一定的情况下,采用磁导率高的磁性材料所需的励磁电流小。

7.3如果上题的铁心(由硅钢片叠成)中有一长度为且与铁心柱垂直的气隙,忽略气隙中磁通的边缘效应,问线圈中的电流必须多大才可使铁心中的磁感应强度保持上题中的数值?分析本题的磁路是由不同材料的几段组成的,安培环路定律的形式为。

其中气隙中的磁场强度可由公式求出,而铁心(硅钢片)中的磁场强度可根据B从磁化曲线上查出(上题已求出)。

解因为磁感应强度保持上题中的数值不变,为T,由上题的计算结果可知硅钢片中对应的磁场强度H为:(A/m)气隙中的磁场强度为:(A/m)所需的励磁电流I为:(A)可见,当磁路中含有空气隙时,由于空气隙的磁阻很大,磁动势差不多都用在空气隙上。

高电压技术第一版教材答案

高电压技术第一版教材答案

1章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1- 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答: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由于电子体积小, 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

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 因此当电子的动能缺乏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 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1- 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外表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外表时由于d d过程,电子总数增至e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e— 1〕d 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您动, 并撞击阴极.根据系数的定义,此〔edd一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外表时可撞出〔e—1〕个新电子,那么〔e-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外表时,至少能从阴极外表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 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dd 极的电子,那么放电到达自持放电。

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e-1〕=1或e=1 o1- 3为什么棒一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答:〔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开始引起电离现象而形成电子崩。

随着电压的逐渐上升, 到放电到达自持、爆发电晕之前,在间隙中形成相当多的电子崩。

当电子崩到达棒极后,其中的电子就进入棒极,而正离子仍留在空间, 相对来说缓慢地向板极移动。

于是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 从而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为增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

这样,棒极附近的电场被削弱,难以造成流柱, 这就使得自持放电也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

〔2〕当棒具有负极性时,阴极外表形成的电子立即进入强电场区,造成电子崩。

当电子崩中的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电子就不再能引起电离,而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阳极运动。

高电压技术1到8章课后复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1到8章课后复习题答案

1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1-4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的波前和波长时间是如何确定的?1-5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是什么?1-6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7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和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哪个对于绝缘的危害比较大,为什么?1-8某距离4m的棒-极间隙。

在夏季某日干球温度=30℃,湿球温度=25℃,气压=99.8kPa 的大气条件下,问其正极性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为多少kV?(空气相对密度=0.95)1-9某母线支柱绝缘子拟用于海拔4500m的高原地区的35kV变电站,问平原地区的制造厂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进行1min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为多少kV?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

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d e α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d e α-1)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d e α-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d e α-1)个新电子,则(d e α-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最新-电工技术第7章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1 精品

最新-电工技术第7章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1 精品

电工技术第7章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篇一:电工技术第7章(李中发版)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第7章磁路与变压器71某磁路气隙长的磁阻和磁动势。

分析由磁路的欧姆定律,,其中解磁通Φ为:磁阻为:(1)磁动势为:72有一匝数()的线圈,绕在由硅钢片制成的闭合铁心上,磁路平均长度为,,截面积,气隙中的磁感应强度,求气隙中可知,欲求磁动势,必须先求出磁阻和磁通Φ,而为空气的磁导率,。

()截面积,励磁电流,求:(1)磁路磁通;(2)铁心改为铸钢,保持磁通不变,所需励磁电流为多少?分析第(1)小题中,因为磁通,故欲求磁通Φ,必须先求出磁感应强度,,所以得先求出磁场强度。

可由均匀磁路的安培环路定律求出,求出后即可从磁化曲线上查出。

第(2)小题中,磁通不变,则磁感应强度不变,由于磁性材料变为铸钢,故磁场强度不同。

根据从磁化曲线上查出后,即可由安培环路定律求出所需的励磁电流。

解(1)根据安培环路定律,得磁场强度为:()时硅钢片的磁感应强度为:()(),在图71上查出对应于在图71上查出当磁通Φ为:(2)因为磁通不变,故磁感应强度也不变,为时铸钢的磁场强度为:()所需的励磁电流为:()可见,要得到相等的磁感应强度,在线圈匝数一定的情况下,采用磁导率高的磁性材料所需的励磁电流小。

73如果上题的铁心(由硅钢片叠成)中有一长度为且与铁心柱垂直的气隙,忽略气隙中磁通的边缘效应,问线圈中的电流必须多大才可使铁心中的磁感应强度保持上题中的数值?分析本题的磁路是由不同材料的几段组成的,安培环路定律的形式为。

其中气隙中的磁场强度可由公式求出,而铁心(硅钢片)中的磁场强度可根据从磁化曲线上查出(上题已求出)。

解因为磁感应强度保持上题中的数值不变,为,由上题的计算结果可知硅钢片中对应的磁场强度为:()气隙中的磁场强度为:()所需的励磁电流为:()可见,当磁路中含有空气隙时,由于空气隙的磁阻很大,磁动势差不多都用在空气隙上。

高电压技术1到8章课后习题答案0.doc

高电压技术1到8章课后习题答案0.doc

1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

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

1-5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是什么?答: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1)U 形曲线(2)极性效应(3)饱和现象;(4)分散性大;(5)邻近效应。

1-9某母线支柱绝缘子拟用于海拔4500m 的高原地区的35kV 变电站,问平原地区的制造厂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进行1min 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为多少kV ?解:查GB311.1-1997的规定可知,35kV 母线支柱绝缘子的1min 干工频耐受电压应为100kV ,则可算出制造厂在平原地区进行出厂1min 干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耐受电压U 应为0044100154k V 1.110 1.1450010a U U K U H --====-⨯-⨯第二章 液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2-3非极性和极性液体电介质中主要极化形式有什么区别?2-9如何提高液体电介质的击穿2-3非极性和极性液体电介质中主要极化形式有什么区别?答:非极性液体和弱极性液体电介质极化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子位移极化,偶极子极化对极化的贡献甚微;极性液体介质包括中极性和强极性液体介质,这类介质在电场作用下,除了电子位移极化外,还有偶极子极化,对于强极性液体介质,偶极子的转向极化往往起主要作用。

2-9如何提高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答:工程应用上经常对液体介质进行过滤、吸附等处理,除去粗大的杂质粒子,以提高液体介质的击穿电压第三章第三章,固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3-1什么叫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是怎么定义的?3-4固体介质的击穿主要有那几种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特征?3-5局部放电引起电介质劣化、损伤的主要原因有那些?3-1什么叫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是怎么定义的?答:电介质的极化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电压技术第7章习题答案第七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7-1为什么需要用波动过程研究电力系统中过电压?7-2试分析波阻抗的物理意义及其与电阻之不同点?7-3试分析直流电势E 合闸于有限长导线(长度为l ,波阻为Z)的情况,末端对地接有电阻R(习题7-3图)。

假设直流电源内阻为零。

(1)当R=Z 时,分析末端与线路中间2l 的电压波形; (2)∞=R 时,分析末端与线路中间2l 的电压波形; (3)当R=0时,分析末端的电流波形和线路中间2l 的电压波形。

习题7-3图7-4母线上接有波阻抗分别为1Z 、2Z 、3Z 的三条出线,从Z1线路上传来幅值为E 的无穷长直角电压波。

求出在线路Z3出现的折射波和在线路Z1上的反射波。

7-5有一直角电压波E 沿被阻抗为Z =500Ω的线路传播,线路末端接有对地电容C =O.0l F μ。

(1)画出计算末端电压的彼德逊等值电路,并计算线路末端电压波形;(2)选择适当的参数,把电容C 等值为线段,用网格独计算线路末端的电压波形;(3)画出以上求得的电压波形,并进行比较。

7-6波在传播中的衰减与畸变的主要原因?说明冲击电晕对雷电波波形影响的原因?7-7当冲击电压作用于变压器绕组时,在变压器绕组内将出现振荡过程,试分析出现振荡的根本原因,并由此分析冲击电压波形对振荡的影响。

7-8说明为什么需要限制旋转电机的侵入波陡度。

7-1为什么需要用波动过程研究电力系统中过电压?答:实际电力系统采用三相交流或双极直流输电,属于多导线线路,而且沿线路的电场、磁场和损耗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所谓均匀无损单导线线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但为了揭示线路波过程的物理本质和基本规律,可暂时忽略线路的电阻和电导损耗,假定沿线线路参数处处相同,故首先研究均匀无损单导线中的波过程。

7-2 试分析波阻抗的物理意义及其与电阻之不同点?答:分布参数线路的波阻抗与集中参数电路的电阻虽然有相同的量纲,但物理意义上有着本质的不同:(1)波阻抗表示向同一方向传播的电压波和电流波之间比值的大小;电磁被通过波阻抗为Z 的无损线路时,其能量以电磁能的形式储存于周围介质中.而不像通过电阻那样被消耗掉。

(2)为了区别不同方向的行波,Z 的前面应有正负号。

(3)如果导线上有前行波,又有反行波,两波相遇时,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比值不再等于波阻抗,即Z u u u u Z i i u u i u bf b f b f b f ≠-+=++= (4)波阻抗的数值Z 只与导线单位长度的电感L 0和电容C 0有关,与线路长度无关。

7-3试分析直流电势E 合闸于有限长导线(长度为l ,波阻为Z)的情况,末端对地接有电阻R(如图7-24所示)。

假设直流电源内阻为零。

(1)当R=Z 时,分析末端与线路中间2l 的电压波形; (2)R =∞时,分析末端与线路中间2l 的电压波形; (3)当R=0时,分析末端的电流波形和线路中间2l 的电压波形。

解:(1)当R=Z 时,没有反射电压波和反射电流波,即10b u =。

则末端与线路中间2l 的电压相同,2111b f u u u u E ==+=,波形如下。

图(1) 末端接集中负载R=Z 时的电压波形(2)当R =∞时,根据折射和反射系数计算公式(7-17),1,2==βα,即末端电压U 2=u 2f =2E ,反射电压u 1b =E ,线路中间2l 的电压1112b f u u u E =+=,波形如下。

图(2) 末端开路时的电压波形(3)当R=0时,根据折射和反射系数计算公式(7-17),1,0-==βα,即线路末端电压U 2=u 2f =0,反射电压u 1b =-E ,线路中间2l 的电压1110b f u u u =+=。

反射电流i 1b =11b f u E i Z Z--=-=。

在反射波到达范围内,导线上各点电流为if b f i i i i 2111=+=,末端的电流212E i i Z-==。

图(3-1) 末端接地时末端的电流波形图(3-2) 末端接地时线路中间2l 的电压波形 7-4母线上接有波阻抗分别为Z1、Z2、Z3的三条出线,从Z1线路上传来幅值为E 的无穷长直角电压波。

求出在线路Z3出现的折射波和在线路Z1上的反射波。

解:当无穷长直角波E u if =沿线路Z 1达到母线后,在线路Z 1上除1f u 、1f i 外又会产生新的行波1b u 、1b i ,因此线路上总的电压和电流为⎪⎭⎪⎬⎫+=+=b f b f i i i u u u 111111 设线路Z 2为无限长,或在线路Z 2上未产生反射波前,线路Z 2上只有前行波没有反行波,则线路Z 2上的电压和电流为⎪⎭⎪⎬⎫==f f i i u u 2222 同理,线路Z 3上的电压和电流为3333f f u u i i =⎫⎪⎬=⎪⎭然而母线上只能有一个电压电流,因此其左右两边的电压电流相等,即123u u u ==,123i i i =+,因此有23112311f f f b f f f b u u u u i i i i ==+⎫⎪⎬+=+⎪⎭将11Z i u f if=,222Z i u f f =,333f f u Z i =,11Z i u bib -=,E u if =代入上式得, 线路Z3出现的折射波2232113313122321()b Z Z i i E Z i Z Z Z Z Z Z Z Z ==-=++ 233331312232Z Z u i Z Z Z Z Z Z Z ==++ 线路Z1出现的反射波13122311131223()b Z Z Z Z Z Z i E Z Z Z Z Z Z Z +-=++ 131223*********()b b Z Z Z Z Z Z u Z i E Z Z Z Z Z Z +-=-=-++ 131223131211113122311312232()()()Z Z Z Z Z Z Z Z Z Z E i E E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 1312232311312231312232()Z Z Z Z Z Z Z Z u E E E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7-5有一直角电压波E 沿波阻抗为Z =500Ω的线路传播,线路末端接有对地电容C =O.0l μF 。

(1)画出计算末端电压的彼德逊等值电路,并计算线路末端电压波形;(2)选择适当的参数,把电容C 等值为线段,用网格图计算线路末端的电压波形;(3)画出以上求得的电压波形,并进行比较。

解:(1)计算末端电压的彼德逊等值电路如图(4),线路末端电压为2222f Z u E Z Z =+图(4)彼德逊等值电路(2)略(3)略7-6波在传播中的衰减与畸变的主要原因?说明冲击电晕对雷电波波形影响的原因?答:波的衰减和变形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线路电阻和绝缘电导的影响实际输电线路并不满足无变形条件(式7-28),因此波在传播过程中不仅会衰减,同时还会变形。

此外由于集肤效应,导线电阻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任意波形的电磁波可以分解成为不同频率的分量,因为各种频率下的电阻不同,波的衰减程度不同,所以也会引起波传播过程中的变形。

(2)冲击电晕的影响由于电晕要消耗能量,消耗能量的大小又与电压的瞬时值有关,故将使行波发生衰减的同时伴随有波形的畸变。

冲击电晕对雷电波波形影响的原因:雷电冲击波的幅值很高,在导线上将产生强烈的冲击电晕。

研究表明,形成冲击电晕所需的时间非常短,大约在正冲击时只需0.05μs,在负冲击时只需0.01μs;而且与电压陡度的关系非常小。

由此可以认为,在不是非常陡峭的波头范围内,冲击电晕的发展主要只与电压的瞬时值有关。

但是不同的极性对冲击电晕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当产生正极性冲击电晕时,电子在电场作用下迅速移向导线,正空间电荷加强距离导线较远处的电场强度,有利于电晕的进一步发展;电晕外观是从导线向外引出数量较多较长的细丝。

当产生负极性电晕时,正空间电荷的移动不大,它的存在减弱了距导线较远处的电场强度.使电晕不易发展;电晕外观上是较为完整的光圈。

由于负极性电晕发展较弱,而雷电大部分是负极性的,所以在过电压计算中常以负极性电晕作为计算的依据。

7-7当冲击电压作用于变压器绕组时,在变压器绕组内将出现振荡过程,试分析出现振荡的根本原因,并由此分析冲击电压波形对振荡的影响。

答:出现振荡的根本原因:由于变压器的稳态电位分布与起始电位分布不同,因此从起始分布到稳态分布,其间必有一个过渡过程。

而且由于绕组电感和电容之间的能量转换,使过渡过程具有振荡性质。

冲击电压波形对振荡的影响:变压器绕组的振荡过程,与作用在绕组上的冲击电压波形有关。

波头陡度愈大,振荡愈剧烈;陡度愈小,由于电感分流的影响,起始分布与稳态分布愈接近,振荡就会愈缓和,因而绕组各点的对地电位和电位梯度的最大值也将降低。

此外波尾也有影响,在短波作用下,振荡过程尚未充分激发起来时,外加电压已经大大衰减,故使绕组各点的对地电位和电位梯度也较低。

7-8说明为什么需要限制旋转电机的侵入波陡度。

答:在直接与电网架空线连接方式下,雷电产生的冲击电压直接从线路传到电机,对电机的危害性很大,需采取限制侵入波陡度的保护措施,使得侵入电机的冲击电压的波头较平缓,匝间电容的作用也就相应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