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地下水氮污染转化特性及其防治论文

合集下载

农村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及其防治

农村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及其防治

2606
湖 北 农 业 科学
2010 年
症,血质下降,抑制中心迷走神经,使心动过速。 此外,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各种含氮有机化合
物(胺、酚胺、尿素、氰胺等)的作用下会形成具有化 学稳定性的高度“三致”(致癌、致畸形、致突变)物 质亚硝基胺和亚硝基酚胺 , [5,6] 它 们 会 诱 导 产 生 肠 道、脑、神经系统骨骼、皮肤、甲状腺等肿瘤疾病 。 [7,8] 我国的河南省林县, 山西省阳城县及江苏省泰县、 扬中县等地区的食道(管)癌症高发病率与当地水 源中高硝酸盐含量密切相关。
摘要:地下水一直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之一,然而由于大量氮素化肥的施用,以及动物粪便、生活污水和
工业废水的不合理处置和利用,导致我国农村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硝酸盐氮污染。
关键词:地下水;硝酸盐氮;修复技术
中 图 分 类 号 :X59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439-8114(2010)10-2605-04
对于农村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分析其来源主 要有点源、面源和豆类作物污染源 3 种。 2.1 点源污染
主要是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农村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产 生的大量畜禽类粪便污染物未作任何处理就直接 进入土壤和环境中,畜禽粪便含氮量较高,入渗土 壤进入地下水,对地下水造成较大的污染。 同时,大 量的工业企业进驻农村,排出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 排入水体或灌溉农田,也是农村地下水受硝酸盐氮 污染的原因之一。 2.2 面源污染
次喷灌和 1 次漫灌方式下的硝酸盐入渗率分别是 9%、13%和 48%。 3.1.3 改 变 种 植 轮 作 系 统 我 国 对 植 物 轮 作 充 分 利用和吸收氮肥有了很深的认识,早在公元前 5 世 纪的《齐民要术》中就指出豆类和谷类套作轮茬的 好处。 不同根系类型作物轮作,特别是浅根系与深 根系作物轮作可利用深根系作物对土壤下层硝态 氮的吸收而改变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与移动。 有研 究显示,在快速生长的深根植物大豆、田箐与玉米 轮作的种植体系中,大豆、田箐能够吸收利用玉米 不能利用的深层硝酸盐氮。 3.1.4 发展生态农业施肥 中国科学院 “九五”重 大科研项目中,研究了长效碳酸氢铵的缓效机理和 环境效应, 提出了长效碳铵中 DCD 与从碳铵中离 解出来的游离态铵形成分子间氢键的观点,这一弱 相互作用力可以降低土壤中铵的浓度,使得土壤的 pH 值在氨挥发期间降低 0.2~0.4, 延缓硝酸盐氮的 形成时间,减少 N 素的损失。 长效碳酸氢铵能减少 施肥后地下水的硝酸盐氮污染 。 [10] 另外我国有研究 者利用农业秸秆和牲畜粪便、城市生活垃圾和人类 粪尿进行堆肥, 同时把所堆出的垃圾肥与无机 N、 P、K 肥 按 一 定 比 例 制 成 适 应 特 定 作 物 的 低 浓 度 有 机无机复混肥。 试验表明,施用这种堆肥有利于减 少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同时肥效比较高 。 [11] 3.2 治理和修复

浅谈农村地下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对策

浅谈农村地下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对策

浅谈农村地下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对策摘要:农村水环境对雨洪旱涝起着调节作用,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更是广大农村居民的生命之源。

然而,近十几年来,农村水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恶化,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对粮食生产造成很大影响,而且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本文分析了农村地下水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为解决农村水资源问题提供可行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治理;保护措施地下水资源是我国农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以饮用水为例,全国范围内地下水占饮用水来源的5l%,而在农村该比例高达99%。

地下水资源的缺乏或污染直接危及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制约农村发展空间。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建设新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对当前农村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为解决农村水资源问题提供参考与依据。

一、农村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现状1.1 农村地下水资源开发地区性差异明显与分布情况相反,我国农村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

地下水是北方地区农村的主要供水水源,如河北省的农业用水中地下水供水比例为75%,山西省和河南省均在50%以上。

北方地区农村地下水开采强度普遍处于较高水平,大部分均在70%以上。

而南方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多以地表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较低,如广西地下水开采量仅占可开采量的15%左右。

1.2 农村城镇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日益增大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农村地下水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首先,城镇化带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用水需求量的急剧增加,从而使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严重超采产生的地下水漏斗使地下水位下降,打井采水日益困难。

其次,城镇化的建筑物和道路使区域内不透水面积增加,地下水资源垂直补给明显减少,地下水漏斗扩大加剧,进一步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论文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论文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摘要:水资源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很多工业的兴起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少的浪费和污染,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尤其值得关注,再加上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有限,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导致多个地区发生干旱、缺水。

所以,笔者在研究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联系先进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对地下水污染和防治进行论述。

关键词:地下水;概念;特点;污染途径;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tu991.1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及农药化肥等被生产出来。

而地下水是全国近1/3人口饮用的主要水资源,是城市和工农业的主要用水资源。

由于一些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很多企业没有认真做好排污项目,还有一些市民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识不够等,使得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在逐渐受到污染,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很大的挑战,对公民的正常生活和饮水安全也是很大的威胁。

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关注程度,采用有效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

通过了解地下水污染定义及特点,分析污染途径,从而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望能给相关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地下水污染的定义及特点1 地下水污染的定义所谓的地下水污染是指,基于地下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后,超过背景值的基础上,地下水的可利用范围与原来的水质可利用范围相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可见,地下水的污染跟人类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之后,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比之前有所改变,而且是向着负面方向的改变。

2 地下水污染的特点区别于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有着自身特殊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隐蔽性。

与地表水污染不同,地下水污染有着很好的隐蔽性,很难被人们发现。

通常情况下,地表水被污染之后都可以通过一些水的气味或者颜色有所发现,或者是通过观察水生物的状况来判断,但是地下水污染就不同,很难发现其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受污染的程度。

浅析农村地下水污染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

浅析农村地下水污染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

·130·交 流 探 讨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9期摘要:我国地下水资源占水资源总量的30%以上,90%的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60%污染较重。

对农村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和成因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以期走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困局,实现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防治0 引言近年来,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对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农村地下水继续污染,治理已污染的地下水源,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一环。

1 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但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显现,特别是地下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虽然我国逐渐加大了污水处理的力度,但污水处理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以及工业密集区,对于农村污水排放的监管以及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力度还不大,地下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农田灌溉水源采用污水等,是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地表水污染后向下渗透,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

据资料显示,我国90%的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农村饮用水卫生指标不达标,饮用水源不合格的人口约有7亿,其中80%以上的大肠杆菌超标。

污水、废水的乱排,破坏了生活环境,对流经本地的河流也造成了污染,加上农村地表水富营养化严重,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受水污染的影响,农村各种疑难杂病也越来越多,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农村缺少污水处理设施,环保监管的难度很大,力度欠缺,清澈见底的小河流、透亮甘醇的井水,已经成为农村人的记忆。

2 农村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成因2.1 农用化学生产资料的过量使用一是化肥污染。

肥料的不合理、超量使用,导致土壤结构破坏、作物营养失调、亚硝酸盐积累、土壤酸化,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群体结构,降了活性,污染了土壤。

肥料流失进入地表或地下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了水质恶化。

临沂市农村饮用地下水氮类污染转化特性和防治对策

临沂市农村饮用地下水氮类污染转化特性和防治对策
三 、 下水 氮的积 累 、 化与 分析 地 转
( ) 的积 累 一 氮
N 。 H 水解 成 N 4离子 , N H+ 在含还原性物 质的地下水中 N 4含量相对较高。中间 H+ 产物 的 N 2是极 不稳定 的 , O- 在还 原条件
临 沂市 地下 水污 染 区分 布着 第 下可还原 为 N N0、 在氧化 条件 H 和 N,
人 群健康带来危害 , 探讨 氮类污染转 井 中检 出铁和( ) 。N N超标 的 或 锰 O一
化特性尤为重要。
二 、 下水 氮 污 染 现 状 地
( ) 状 监 测 与 评 价 一 现
1 个 单井 中 ,仅有 1 1 个单 井 N N O一
含有上述还原性物质 的地下水对地
超标 ,其余 l 个 单井的 N N均 未 表渗入 的 N 不断进行还原 作用 ( 0 O一 O一 反硝 超标 , 占其 总数 的 9 % , 以认 为该 化作用 )反硝化过程使地下 水中 的硝酸 1 可 ,
运河 区浅层 地 下 水 污染 面 积为 7 4 水通过饱气带进人 地下水 中 , 成地 态的反硝化平衡 , 能导致 N 3含 量在 9 造 可 O- kz m ,主 要污 染指 标 为亚 硝 酸盐 氮 、 下水遭到 N 3污染 。然而 , O- 地下水 中 地下水中暂时异常过高 , 出现污染现象 。 锰、 硝酸 盐氮 等 ; 弥 白浪 区沂水 县 的 N 3只有 在 适 宜 的 氧 化 还 原 条 件 在少 数氧化性水体 中 , 潍 O- 由于 N =或 N 4 O- H ̄ 境内水质污染 为 V类水 , 主要 超标项 和酸碱条件下才 能逐渐得 到积累 , 若 直接污染 ,水体氮 的转化还 没达到动态
酸盐 , 而亚硝酸盐可 以形 成致 癌物质 区地 下水 N ,N的积累 , O一 污染 区单井 当单 井地 下水 存 在 一系 列 还原 性 的 物 亚硝胺危 害人畜 的生命健康。氨氮过 N ,N超标率为 2 %, 大超标倍 数 质 , F 、 、 、H ( O一 7 最 如 e Mn HS C 有机质分解) 等 量可 以降低饮用水 的 口感适宜 度 , 出 为 06倍 。 . 物 质 ,这类 地下 水 中 N 不 会 大量 积 O一 N N在 地下 水 中含 量 一般 极 累。氮类物质转化机理过程见图 1 H一 。 消化 系统 。 界 卫 生 组织 ( 世 WHO 限 制 微 ,但 污染 区单 井却 有 3 %的超标 ) 7

090.农田氮素向水体的流失特征概述及其防控措施

090.农田氮素向水体的流失特征概述及其防控措施

2.3 氮素流失量 因受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农田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报道中的氮素流失量差别很大。 不同国家之间,氮流失量有较大差异(表 1)。整体而言,世界各国氮素损失量均表现为随施氮量 增加而显著增加。中国设施蔬菜地过量施肥现象极为普遍,由此造成的氮流失问题尤为严重,氮 流失量高达 152-347 kg/hm2 [31]。中国粮田与菜地相比氮流失较少,但流失量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 增加。跟中国相比,英、美、法、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农田氮流失量整体相对较少,可能与这些国 家较早地关注农业面源污染,并积极采取了防控措施有关,尤其是颁布的限制农田氮素施用的法 令,在减少氮流失方面效果显著。
诸多防控措施研究中,探索合理施氮量一直是农学领域科学研究的重点,测土配方施肥、“区 域平均适宜施氮量”等施氮方案也都是基于作物产量和氮肥高效利用提出的,并未直接关注氮素 对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影响,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一直从事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并从 水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了确定基于水体保护的施氮阈值的思路。
162(2): 145-73. [4] HOWARTH R W. An assessment of human influences on fluxes of nitrogen from the terrestrial landscape to the
表 2 世界典型国家、地区农田氮损失量
地区 中国
土壤类型 种植模式 施氮量(kg/hm2) 流失量(kg/hm2) 文献
水稻土 水稻-小麦
0 180+135 255+191
13.7
25.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7]
36.3
330+245
48.1
190+170

地下水论文水污染防治论文

地下水论文水污染防治论文

地下水论文水污染防治论文:浅谈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摘要]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水污染导致地下水的水生态环境恶化。

地下水保护与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强化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从源头上控制和节约用水,减少排污,加强水污染防治是十分必要和现实的。

[关键词] 地下水保护污染防治1、引言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容,带来城乡用水量剧增,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和水污染导致地下水的水生态环境恶化。

若不改变传统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模式,将会陷入更大的生态经济困境。

水环境问题从宏观上可概括为水量问题、水质问题和污染控制问题三个部分。

根据水环境条件,应从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构筑一个整体的、能涵盖全部问题的水污染保护与防治系统。

地下水被污染后治理相当困难,因此,地下水保护与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测机制,防止污染发生;地下水污染后应及时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和控制其加重与扩大。

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管理措施、规划措施及技术措施。

水环境管理落后,严重制约经济建设的发展。

一方面,水资源不足,工农业、城乡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大量废水没有妥善处理与处置,废水量增加,而排放标准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需求更趋严格;因此,强化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源头上控制和节约用水,减少排污,加强水污染防治,发展水资源再生循环回用技术是十分必要和现实的。

2、水环境管理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2.1、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2.2、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储含有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2.3、多层地下水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以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

2.4、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研究论文[共5篇]

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研究论文[共5篇]

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研究论文[共5篇]第一篇: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研究论文近些年,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然而环境污染状况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这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如何采取适当的水环境污染处理技术,实现农村水环境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相关部门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技术(一)分散式和无动力处理技术无动力处理技术是当前在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比较常用的一类技术,它主要将厌氧处理作为核心,将生物滤池作为辅助,是一种综合性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应用的一大典型特征就是不需要通过动力来进行驱动,而且也不会涉及到抽水泵等设备和装置的使用,分散式处理技术通过把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埋藏在地下的适当位置,之后再利用分散式或者集中式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这样既能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处理效率,在埋设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表之上还能种植一些绿化植物,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二)土壤渗滤技术土壤渗滤技术在水环境污染处理上主要是通过渗滤处理系统来达到治理目的的,土壤渗滤系统中主要包括慢速渗滤系统和快速渗滤系统两个部分,其中,快速渗滤系统主要负责将污水引到具有较好的渗透性的地区,并在污水渗滤的整个过程,发挥出过滤、沉淀、氧化还原等作用,进而达到对污水的净化。

慢速渗滤系统则主要发挥出对污水处理流程进行简化的作用。

当前,土壤渗滤技术已经被大规模应用于污水治理中。

要把该项技术应用于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中,就必须确保土壤的活性、通透性等达标,这样才能确保处理效果。

一般来说,当渗滤系统运行30天左右,应当对渗滤床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这样才能使其渗滤速度保持正常水平。

(三)稳定塘技术当前,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具有地区不均衡的特点,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干旱缺水问题,稳定塘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而使水资源在干旱地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提高了对该技术的重视度,有关部门也进一步加大了对该技术的研究力度,这就为稳定塘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奠定的基础,将该技术和二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可以发现,高效藻类塘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对于土地面积广阔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稳定塘技术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值得在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饮用地下水氮污染转化特性及其防治【摘要】饮水安全问题是当今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最大的问题在于使用地下水源的农村,地下水的污染以氮污染最为普遍。

通过对原有资料的整理研究,对比找出地下水氮污染转化的最佳途径,探索其防治的方法,旨在为彻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饮用地下水;氮污染;转化;防治
0.引言
自2007年11月份,国家决定加大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的建设,饮用地下水的安全问题便被提上了纲程。

据悉,我国64%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而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严重污染了地下水水质,加上村民大多使用手压井直接抽取浅层的地下水,因此农村往往成为地下水污染的最直接受害者,严重的导致各种癌症的高暴发率。

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许多地区地下水中存在着硝态氮污染问题等[1]。

为此,国内外均展开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查研究模拟。

据了解国内研究的地区有:东北海伦地区、河南省偃师市、河南省林州市、山东临沂市等等。

1.氮如何污染地下水
在土壤中,都有铵态氮和硝态氮存在,带正电荷的铵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所吸跗,不会向下移动或从土壤中淋失,而带负电荷的硝态氮不被土攘胶体所吸跗,可以随水流自由移动,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产生硝态氮。

所以不管施入的氮是何
种形态,硝态氮在土壤中无所不在;除外来的氮源外,土壤本身的有机质分解也释放硝态氮,这些氮对作物亦有效,但同外源氮-样,也会被淋失,使地下水硝酸盐浓度增加,以致污染水源[2]。

2.硝态氮污染地下水途径
2.1 通过包气带渗入
农田施用的氮肥,除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外,剩余部分残留在土壤里。

在降水时,随雨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2.2 地表水侧向渗入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不仅污染地表水,而且污染了的地表水又成为地下水的污染源。

降雨时农田径流带入地表水体的氮化物占各种活动排入水体氮素的51%,施氮肥地区氮素的流失比不施地区高3~10 倍。

地表水侧向渗入污染的特征是:污染影响仅限于地表水体的附近,呈带状或环状分布;污染程度取决于地表水的污染程度、河道沿岸地质结构、水动力条件以及距岸边的距离。

2.3 污灌入渗
利用污水进行灌溉,不仅把残留在土壤中的氮及其污染物带入地下,同时,污水本身的污染物也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的双重污染[3]。

3.综合各个研究地区,掌握硝态氮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不同用途水井中硝态氮污染状况,灌溉水井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饮用水井。

这与当地不同用途水井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出水量有关,一般家庭饮用水井需水量相对较少,考虑打井成本,农户
选择在住房附近打井,且井较浅;而灌溉水井一般位于地势相对低的水田附近,由于灌溉需水量较大,水井一般建造较深。

根据资料,在同样水井管道类型以及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水井深度显著影响硝态氮含量,水井越深,硝态氮含量越小,受污染程度越低。

说明在整个区域,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程度与水井的绝对深度并无显著关系,但在其他条件都近似的条件下,水井的深度与硝态氮污染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1]。

当然,农业活动和人类活动必然带来硝态氮污染的影响。

工业废水,农业上化肥、农药的施加无疑加重了硝态氮的污染,呈现明显正相关。

4.氮的转化特性
地下水氮的转化直接影响氮在地下水中的积累,硝酸盐是地下水中氮的主要形态,亚硝酸盐既可以是硝化作用的产物,又可以是硝酸盐反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在溶液中很不稳定,氨在地下水中背景含量一般很少。

当单井地下水存在一系列还原性的物质,如
fe2+、mn2+、h2s、ch4等物质,这类地下水中no3-不会大量积累。

这些还原性物质对地表渗入的no3-进行还原作用,反硝化过程使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含量降低。

反硝化作用使溶液中离子no3-、no2-
被还原为气态nh3、n20、n2。

nh3水解成nh4+离子,在含还原性物质的地下水中nh4+含量相对较高。

中间产物的no2-是极不稳定的,在还原条件下可还原为nh3和n0、n2,在氧化条件下可转化为no3-。

在少数还原性水体中,由于no2-污染,水体氮的转化还没达到动态
的反硝化平衡,可能导致no3-含量在地下水中暂时异常过高,出现污染现象。

在少数氧化性水体中,由于no2-或nh4+直接污染,水体氮的转化还没达到动态的硝化平衡,导致no2-或nh4+含量在地下水中暂时异常过高,出现污染现象[4]。

以上的转化特性,在对临沂市农村地下水污染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研究得到:在含fe2+、mn2+等还原性物质较高的地下水污染区中,反硝化平衡后以氨氮、亚硝酸盐氮污染为主;在氧化性物质较高的地下水污染区,硝化平衡后以硝酸盐氮污染为主;还原性地下水中的氨氮含量一般比氧化性地下水高;经充氧后,含还原性物质的氮污染地下水,亚硝酸盐氮易分解转化[4]。

5.氮污染的防治措施
5.1 发展生态农业
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推广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节约灌溉用水[3]。

5.2 合理利用化肥农药,开发新产品
研究采用多效抗虫害农药, 发展低毒、高效、低残留量新农药。

完善农药的使用方法, 提高施药技术,合理施用农药。

施入农田的氮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只占其施入时的30~40%,大部分氮肥经
各种途径损失于环境中[5]。

确定适宜的施肥时间和施肥量,调整氮、磷、钾肥比例,对氮肥的施量应适当控制,合理的农业运作方式
可以减少农田径流带走n、p,控制农业面源污染[6]。

5.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的处置, 整治农村环境
农村畜禽, 应采取规模化养殖。

要加强畜禽粪尿的综合利用, 改进粪尿清除方式, 制订畜禽养殖场的排放标准、技术规范及环保条例, 建立示范工程, 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加强农村环保工作, 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改造中心村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 以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

5.4建设集中供水工程
在水井建设方面,应在水井本身性质即污染途径上,饮用水井宜采用单节材料作水井管道, 如塑料、铁管等, 而针对各户建造深水井成本较高, 应以村庄为单元, 集中建造深水井提供自来水模式, 保证该区饮用水安全[3]。

5.5加强供水水源水质监测
加强对集中供水水源和自备水源的水质监测, 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 并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3]。


【参考文献】
[1]赵新峰,杨丽蓉,施茜,马岩,张燕燕,陈利顶,郑海峰.东北海伦地区农村地下饮用水硝态氮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环境科学,2008,(11).
[2]陈慕松.氮对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闽东农业科技,1997,(2).
[3]于焕民.长治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地下
水,2006,(2).
[4]刘祥栋,李合海,王立萍,周西俊.临沂市农村饮用地下水氮类污染转化特性和防治对策.治淮,2009,(12).
[5]杨琰,蔡鹤生,刘存富,周爱国,林州.安阳地区食管癌高发区地下水氮污染及防治措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6).
[6]王现国,刘丕新,吴宗伟.农村浅层地下水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地下水,200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