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预防和治疗局部麻醉药的中枢和心脏毒性反应体会
丙泊酚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丙泊酚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丙泊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的药物,也常用于镇痛和昏迷状态的维持。
以下将详细介绍丙泊酚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丙泊酚是一种快速起效的全身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使患者迅速进入无痛无意识状态。
其主要作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提高抑制性信号传递,抑制意识、疼痛和记忆形成。
丙泊酚通过调节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增强其抑制性。
丙泊酚的作用消失迅速,停止给药后数分钟内患者即可恢复清醒。
这种特性使丙泊酚成为全身麻醉中备受信赖的选择之一。
此外,丙泊酚还可以用于昏迷状态的维持,如对于重病、创伤或手术后需要维持昏迷状态的患者。
丙泊酚的优势之一是其起效迅速,但其缺点之一是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较明显。
因此,在给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必要时采取措施维持通畅的呼吸道。
使用丙泊酚的注意事项如下:1. 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接受给药。
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给药方案。
2. 在给药前,应将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进行监测,并评估患者的上呼吸道通畅情况。
3. 给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如需要,可以辅助呼吸或采取人工气道维持通畅的呼吸。
4. 丙泊酚具有抑制心率和血压的作用,因此给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循环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5. 在给药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如有需要可以辅助通气或给予氧气。
6. 给药结束后患者需继续监护,直到完全清醒。
清醒过程中应保持安静,避免受到刺激。
7. 丙泊酚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因此存在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需要调整给药剂量。
8.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儿患者需要特别谨慎使用丙泊酚,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丙泊酚是一种起效迅速的全身麻醉药物,具有优良的麻醉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状况,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敏感患者和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
丙泊酚的合理使用可以为手术过程提供较好的麻醉效果,同时降低了不必要的副作用风险。
丙泊酚有何特点

丙泊酚有何特点【术语与解答】①丙泊酚是一种较新型静脉全麻药,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而产生良好的镇静、催眠、意识消失效应;②丙泊酚脂溶性高,静脉注射后分布广泛,其代谢产物基本无药理活性,故既适合全麻快速诱导,又适合于持续静脉输注全麻维持;③丙泊酚与其他静脉全麻药比较,令人满意且理想的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易于微量泵输注调控,持续输注后无蓄积,且术毕苏醒迅速,故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麻醉与选择性患者镇静。
1. 药理作用机制①丙泊酚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些证据显示,其催眠作用机制很大程度上是增强γ-氨基丁酸(GABA)诱导的氯离子电流所介导,此作用是通过与GABAA受体的β亚基结合而产生的;②丙泊酚可通过调节钠离子门控通道,产生广泛的NMDA(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的抑制;③丙泊酚通过对海马GABAA受体的作用,抑制海马和前额皮质的乙酰胆碱递质释放,此机制可能对丙泊酚的镇静作用很重要。
2.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①丙泊酚对中枢大脑皮层的作用主要是随剂量递增而产生镇静、催眠与遗忘,乃至意识消失;②静脉注射2mg/kg起效迅速,一次用药后可持续约5~10分钟,苏醒远较硫喷妥钠快,且苏醒质量好,醒后无宿醉感;③丙泊酚具有降低脑血流量、脑代谢率和颅内压的作用,但脑血流量的减少以及由于外周动脉的扩张,可导致平均动脉压降低,从而致使脑灌注压也降低。
3. 循环系统影响①丙泊酚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较等效的硫喷妥钠稍重,可使动脉压下降,总外周阻力降低,而心率无明显变化,心排血量稍降低;②稍大剂量(2.5mg/kg)静脉注射可引起收缩压、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下降,尤其对老年患者与全身情况差者以及血容量不足患者,即使偏少的常规剂量或小剂量静脉注射,也可引起心血管抑制,甚至抑制较为严重。
4. 呼吸系统影响此药对呼吸功能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表现为潮气量减少,呼吸频率减慢,有时可出现呼吸暂停,其发生率与剂量过大及注射速度过快有关,同等剂量对心脏病患者的呼吸抑制较非心脏病患者更为明显。
丙泊酚的管理办法

丙泊酚的管理办法丙泊酚是一款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的药物。
随着丙泊酚的使用范围扩大,对其管理也越来越重视。
这篇文章就讨论丙泊酚的管理办法。
一、丙泊酚的基本知识丙泊酚是一种快速作用的静脉麻醉用药,并且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
丙泊酚在用药后快速地通过血-brain屏障进入大脑,并使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和麻醉状态。
丙泊酚主要用于麻醉手术、术后镇痛、重症监护、肺动脉高压、脑卒中等临床领域。
丙泊酚的主要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抑制、恶心和呕吐等等。
因此,在使用丙泊酚时应当谨慎使用,并注意对患者的监测,及时应对不良反应的出现。
二、丙泊酚的管理办法在使用丙泊酚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管理办法,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丙泊酚剂量在使用丙泊酚时要注意给予合适的剂量,以保证其麻醉效果,并减少其潜在的不良反应。
通常而言,丙泊酚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身体情况和用药方式等因素来确定。
2.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方法丙泊酚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贴片和鼻腔吸入等。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可以使丙泊酚更好地发挥作用,并降低其副作用的发生率。
3.进行必要的监测在使用丙泊酚时需要进行必要的监测。
可以通过心电图、血压、呼吸和血氧等指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及时作出应对。
4.针对不良反应进行应对丙泊酚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等。
在发现这些反应时需要及时加以应对,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效果治疗。
5.合理配合其他药物在使用丙泊酚时需要合理配合其他药物。
可以通过麻醉剂、镇痛剂和肌松剂等药物的配合,以提高操作效果,降低副作用,从而取得更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总结丙泊酚是一种重要的麻醉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我们需要遵守一些管理办法。
具体来说,需要选择合适的剂量、给药途径和方法,进行必要的监测,针对不良反应进行应对,以及合理配合其他药物等。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VS
详细描述
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 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局麻药中毒 。中毒症状包括嗜睡、意识模糊、呼吸抑 制、低血压等。处理方法包括停药、保持 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和必要的生命 支持措施。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THANKS
感谢观看
低的药物。
药物配制
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药物的配 制,避免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
药物混合
避免将两种或多种局麻药混合使用, 以免产生化学反应增加毒性。
患者评估与准备
病史询问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局麻药 过敏史或神经系统疾病史。
术前准备
确保患者术前已经充分禁 食、禁饮,减少麻醉风险。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状况, 了解患者对局麻药的代谢 能力。
环境因素
温度和湿度
手术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低可能导致局麻药的 挥发增加,从而增加患者吸收药物的速度和量, 引发毒性反应。
手术时间
长时间手术或多次注射局麻药可能增加患者吸收 药物的数量,从而增加毒性反应的风险。
03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防措施
药物选择与配制
药物选择
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情况,选择 适当的局麻药,尽量选择毒性较
后续治疗与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
在后续治疗期间,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变化,及时发现并处 理任何异常情况。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可能需要继续使用药 物治疗,如抗过敏药 物、抗炎药物等。
心理护理
对于因局麻药毒性反 应而产生心理问题的 患者,应及时进行心 理疏导和护理。
康复训练
对于因局麻药毒性反 应导致身体机能受损 的患者,应根据需要 进行康复训练,以促 进身体机能的恢复。
地佐辛与曲马多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应用体会

2 1 1 ( : 5 0 0。 6 4) 9 .
E] 梁 世 博 , 2 初小 杰 , 彦 鹏 , . 梗 阻 导 管 在 左 侧 大 肠 癌 合 并 肠 梗 车 等 肠 阻 l 2例 中 的应 用 体 会 [] 当代 医学 ,0 0 1 ( ) 7. J. 2 1 ,6 2 :2 [] 蔡 少 松 . 肠癌 合 并 肠 梗 阻 临床 诊 治 体 会 E] 吉 林 医学 ,0 0 3 3 结 J. 2 1,1
李 伟 郝在军’
摘 要 : 目的 : 察 地 佐 辛 与 曲马 多在 防 治 丙 泊 酚 注射 痛 的 可行 性 与 安 全 性 。方 法 : 2 观 1 0例 AS I~ Ⅱ级 择 期 全 麻 患 者 , 机 分 为 3 A 随
组 。每 组 患 者在 注射 丙 泊 酚 前 5 n分 别 注射 0 9 生 理 盐 水 ( 组 ) 0 1 / g地 佐 辛 ( mi . A ; . mg k B组 ) 2 / g曲 马 多 ( 组 ) 均 稀 释 为 ; mg k C , 5 1 m 。观 察 静 注 丙 泊 酚 的疼 痛发 生 率 及 严 重程 度 。结 果 : 、 B C组 注射 痛 的 发 生 率 明 显 低 于 A 组 ( < 0 0 ) B C组 的 中重 度 疼 痛 P .5。 、 明显 低 于 A 组 ( P<0 0 ) . 1 。结论 : . mg k 0 1 / g地 佐 辛 与 2 mg/ g曲马 多可 减 少 丙泊 酚 注射 痛 的疼 痛 程 度 。 k 关 键 词 : 佐 辛 ; 马 多 ; 泊酚 ; 射 痛 地 曲 丙 注 中 图 分类 号 : 1 9 4 R 6.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0 7 ( 0 2 1 - 0 I0 1 0 — 9 9 2 1 ) 50 5 - 2 A s a t O jcie Ob ev dt d z c e n a d 1nt epe e t no r p f1ne t np i faiit n eu i .Meh b t c: be t : s r e eo i dt ma o rv ni f o oo jci an es l ya ds c r y r v o n a r i h o p i o bi t t—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丙泊酚,其化学名称为2,6-二异丙基苯酚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2H18O分子量:178.3所用辅料包括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酯、纯化卵磷脂、甘油、油酸、氢氧化钠和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白色均匀乳状液体。
【适应症】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
重症监护患者辅助通气治疗时的镇静。
单独或与局部麻醉药联合使用,用于诊断和手术过程中的镇静。
【规格】(1)20ml:0.2g(2)50ml:0.5g(3)100ml:1.0g。
【用法用量】本品只能在医院或有合适设备的门诊由经过麻醉训练的医生使用或在重症监护病房使用。
使用本品时,所用设备应在麻醉下能够处理突发事件,复苏设备应能伸手可及,呼吸与循环功能应被监控(如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仪)。
本品作为手术和诊断过程中的镇静用药,不得由实施该手术或诊断的人给药。
应根据病人反应及术前用药实行个体化给药。
麻醉时除了使用本品外,一般还应补充镇痛药。
■剂量成人麻醉: 麻醉诱导:本品应采用滴定法实施麻醉诱导(每10秒约20~40mg),直到临床体征显示麻醉作用已经产生。
大多数小于55岁的成人诱导剂量按体重计为1.5~2.5mg/kg。
超过55岁的成人以及ASA III-IV患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量也明显减少,总剂量最低可到1mg/kg。
给药速度应更加缓慢(每10秒约20mg)。
麻醉维持:可通过连续静脉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本品来维持麻醉深度。
连续静脉输注时,给药剂量和速度必须个体化,常规剂量按体重计每小时4~12mg/kg,在应激小的手术过程中,如微创手术,可将维持剂量减至按体重每小时4mg/kg。
对于老年人、一般状态不稳定或低血容量及ASA Ⅲ-Ⅳ患者,建议根据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麻醉技术的不同,可以更进一步减少用量。
重复单次静脉注射给药时,建议单次剂量为25~50mg。
快速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单次或重复)不能用于老年人,因为这可能导致心肺功能抑制。
利多卡因局部静脉麻醉预防丙泊酚注射痛

[ ] 中富生 , 巧荣 , 1 冯 张海 良, 甲磺酸罗哌 卡闲腰 一硬 联合阻 等. 滞在剖宫产手术 中的应用 [ ] 河北 医药 ,0 8 3 1 16— J. 2 0 ,0: 5
1 】 7. 5
量适 中 , 能满 足手术需 要 , 也不至 于使 平面升高 过快 , 血压不 会 下降幅度太大 , 哌卡 因用 于腰麻 剖宫产 手术 的实验 和临床 研 罗
・
l0・ 1
阿南 外 科 学 杂 志 2 1 02年 7月第 1 第 4期 HE A O N LO U G R u.0 2,o. 8 N . 8卷 N N J UR A FS R E Y J12 1 V t1 , o4
麻醉起效迅速 , 以在产妇平 卧后就 消毒手术 , 可 短时间 内达 到完
1 资 料 与 方 法
疼痛 , 无不舒适感觉 ; 分为无疼痛 , 1 轻微不舒 适感觉. 2分为轻 ;
度 疼 痛 , 情 不 自然 ; 为疼 痛 , 人 有 皱 眉 , 映 强 烈 。 表 3分 病 反
14 统计学处理 .
采用 C O S OO软件 ,组之间丙泊酚注射痛发生 2 2 [ ( ) n% ]
CE S A用 于 剖 宫 产 时 腰 麻 用 药 量 多 为 布 比卡 因 7 5~1 g , . 0m 剂
义, 证明两种药物 对新生儿 同样安全可靠 。术后连续 3d随访均
未 出现 麻 醉 并 发 症 及 不 良反 应 。
综上所述 , 使用罗哌卡 因和盐酸 布 比卡 因腰 一硬联 合麻 适 用 于急诊剖宫产 手术。
究 较 多 均 已获 得 较 安 全 、 意 的 结 果 。我 们 使 用 罗 哌 卡 因 和 盐 满
[ ]郭艳辉 , 2 王俊科 . 罗哌 卡用 于蛛 网膜 下腔 阻滞 的 实验 研究 [ ] 中华麻醉学 杂志 ,02 2 : 4 . J. 2 0 ,2 42 5 [ ]洪方晓 , 3 张利华 , 0 5 等. .%布 比卡因脊麻硬膜外联 合麻醉在 剖宫产 中的应用 ] 临床麻醉学杂志 ,9 9 1 ( ) 14 J. 19 ,5 3 :7 .
麻醉科常见药物副作用解析

麻醉科常见药物副作用解析麻醉科是一个专门研究如何提供无痛手术和疼痛管理的领域。
在麻醉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对麻醉科常见药物的副作用进行解析,以增加大家对麻醉医疗的理解。
一、麻醉药的分类及使用麻醉药可以分为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指的是通过将药物通过静脉输注或吸入气体的方式,使病人进入昏迷状态来达到无痛手术的目的。
局部麻醉药则是将药物直接应用于手术部位,用于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
1. 全身麻醉药:常见的全身麻醉药包括七氟醚、异氟醚、丙泊酚等。
这些药物能有效地降低病人的意识和对外界刺激的感知,但同时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
2. 局部麻醉药:常见的局部麻醉药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手术部位的局部麻醉,能够阻断局部神经的传导,使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然而,局部麻醉药也可能引起一些局部和全身性的副作用。
二、全身麻醉药物常见副作用1. 恶心和呕吐:麻醉药物可能刺激病人的呕吐中枢,导致术后恶心和呕吐。
这种副作用对于七氟醚和异氟醚使用较多,丙泊酚则相对较少。
2. 低血压:全身麻醉过程中,麻醉药物可能使心脏泵血能力减弱,从而导致病人的血压下降。
这种副作用在麻醉诱导和恢复过程中较为常见。
3. 喉痛和咳嗽:气管插管是全身麻醉不可避免的一环,而气管插管可能会引起喉部和气管的刺激,从而导致术后喉痛和咳嗽。
4. 嗜睡和混乱:麻醉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会抑制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嗜睡和混乱的副作用。
5. 镇痛不足:有时候全身麻醉无法完全达到无痛手术的效果,病人可能仍然会感受到疼痛。
这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的剂量不足,或者个体对药物反应不同所致。
三、局部麻醉药物常见副作用1. 过敏反应:局部麻醉药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红肿、荨麻疹等。
个体对局部麻醉药物的过敏反应程度因人而异。
2. 神经毒性:有些局部麻醉药物在过量使用或错误使用时可能会导致神经毒性反应,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泊酚预防和治疗局部麻醉药的中枢和心脏毒性反应体会(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麻醉科海南儋州571700)【摘要】目的:局部麻醉药的毒性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我们力求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以控制局部麻醉药引起的惊厥,并减轻心血管系统毒性,提高复苏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方法:①提取2例局麻药中毒反应丙泊酚抢救成功案例;方法:②抽取10例拟行臂丛麻醉患者,均为急诊入室,分为ab两组,a组术前丙泊酚推注,b组地西泮推注,a组术前,推药后,术后,均抽取血观察paco2。
结果:1治疗:两例局麻药中毒反应,丙泊酚抢救均成功。
2预防:ab两组患者均再无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观察a组术前paco2明显高于静推丙泊酚后的paco2,说明降低paco2确实可降低局麻药对大脑皮质的刺激作用。
3结论:研究表明:丙泊酚对脑和心脏缺血、缺氧性损伤更具保护作用。
【关键词】丙泊酚;预防和治疗;麻药毒性反应【中国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97-02 【abstract】objective: local anesthetic toxicity threat the patients’ safety seriously, we strive to find safe and effective drugs to control the convulsions caused by local anesthetic, and reduce the toxicity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this has important sense to improving recovery and survival rates. method: ① extract two cases of patients who were rescued successfully with propofol fromlocal anesthetic toxic reactions. ② collected 10 cases of patients who are supposed to underwent brachial plexus anesthesia after emergency admission. divided them into two groups a and b. give the patients in group a propofol with syringe pumps before operation, and give the patients in group b diazepam with syringe pumps. taking blood observed paco2 in group a before operation, after pushing drugs,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1. treatment:there are two cases of patients who were rescued successfully with propofol from local anesthetic toxic reactions. 2. prevention: no longer local anesthetic toxicity appears in patients in both two groups. preoperative paco2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aco2 after giving propofol with syringe pumps. this demonstrates that reducing paco2 can do reduce the stimulation of the cerebral cortex caused by local anesthetics. conclus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ropofol is more protective on cerebral , cardiac ischemia, and hypoxic injury.【key words】propofol ,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 local anesthetic toxicity地西泮(安定)不溶于水,刺激性较强,肌肉或静脉注射可引起疼痛,且局部静脉炎发生率高。
药理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作用,①具有抗焦虑、镇静、抗惊厥;2、心血管系统作用:主要是中枢性抑制,使血管扩张,也可能对小动脉平滑肌直接作用,心脏后负荷都下降,临床应用预防局麻药毒性反应。
2、丙泊酚起效迅速,镇痛不明显,时效短,苏醒迅速,完全平稳,其常用于麻醉诱导,维持和镇静。
②并直接扩张脑血管,降底脑血流量及颅内压和脑耗氧量。
治疗抢救案例:患者,男性,34岁,体重57kg,急诊入室,拟在臂丛麻醉下行,“右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右肩部清创缝合术”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正常,轻度贫血,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监测bp102/45mmhg,hr94次/分,sp0297%,取仰卧位,手臂平放贴体,头稍偏向对侧,用22号针右侧前中斜角肌两肌间的凹陷穿刺,有异感,反复回抽无血液,行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25ml,缓慢推注,边推边回抽顺利,血压升至150/114次/分,hr升至125次/分,8分钟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呼唤不能睁眼,肌肉抽搐,眼球震颤,意识消失,hr下降至43次/分,spo2降至82%,考虑局麻药毒性反应,立即面罩加压吸氧,同时静脉阿托品,0.3mg/kg,丙泊酚,2mg/kg。
3min后spo2升至99%hr105次/分,bpl45/95 mmhg,肌肉抽搐,眼球震颤均消失,手术1小时25分钟结束,术毕患者意识回复无不适,bpl20/70 mmhg,hr87次人/分,spo2/100%安返病房。
患者2,男性,54岁,61kg,左肩背部刀砍伤,拟在臂丛麻醉下行“左肩部清创缝合术”急诊入室,心电图提示“st”低,开放静脉后, 测bp90/45mmhg,hr105次/分, spo295%取仰卧位,手臂平放贴体,头稍偏对侧,用22号针行“左侧前中斜角肌”两肌间的凹陷穿刺,异感后,反复回抽无血液,行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25ml,缓慢推注,每5ml, 回抽一次,顺利,3分钟后,患者突然吵闹,眼球震颤,肌肉抽搐,bp165/105mmhg,hrl45次/分,呼吸困难,意识减弱,sp0281%立即面罩加压吸氧,静推丙泊酚2mg/kg,总量180m1,并做好气管插管准备,10分钟后患者sp02回升至100%,hr105次/分,bpl27/84 mmhg进入镇静状态,自主呼吸好转,手术1小时40分钟束,术毕患者意识好,bp110/65mmhg,hr87次/分spo2100%安返病房。
1预防:抽取10例拟行臂丛麻醉患者,均为急诊入室,分为a、b两组,两组均有轻度贫血,asaii级,年龄37±15.5岁,体重(50.1±10.5)kg,a组为术前丙泊酚推注,b组为术前地西泮(安定)推注。
a组术前、推药后、术后、均抽取血观察paco2。
2.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入室常规吸氧,.接多参数监测仪监测ecg,hr,bp,spo2%,两组患者均先行,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点为前中斜角肌,肌问沟顶点向内后进针,到患者主诉出现异感时为止,回抽无脑脊液及血液后,让助手分别行a组丙泊酚2mg/kg缓慢静推。
b 组0.2mg/kg安定稀释成10ml缓慢静推,同时,肌间沟注入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25ml,并同时面罩吸氧,观察患者hr,bp变化。
3 结果:a、b两组患者均无再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观察a组抽取三次血测paco2术前paco2,明显高于静推丙泊酚后的paco2,说明,降低paco2,确实可降低局麻药对大脑皮质刺激作用,a组bp,hr均变化不明显,b组略有变化。
说明两组药均起到了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表1:a、b两组hr、bp、变化4讨论:局部麻醉药是局部或区域阻滞神经产生暂时性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消失的药物,局部麻醉药注入组织后可被细胞外液所稀释及被毛细血管所摄取,③最终进入血液,注药部位剂量是否用血管收缩药,及药物本身的特性是决定局部麻醉药吸收的主要因素,局部麻醉药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包括中枢神经毒性。
1、心脏毒性:主要是由于局部麻醉药物大量吸收入血以后,产生的症候群。
表现为心律失常,甚至循环衷竭和心脏停搏;2、神经毒性包括局部麻醉药物吸收入血后,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它们可以选择性抑制大脑的抑制性通路,使易神经元释放未遇到阻抗,因此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但严重者表现为抑制。
利多卡因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局部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弥散好,中等作用时间,心脏毒性较小的特点。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一样,罗哌卡因也是纯左旋异构体,具有较小的心血管毒性,而且即使注射入血管引起的毒性反应也较易治疗逆转,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心脏毒性浓度和中枢毒性之后即先有中枢症状,再出现心脏毒性反应,即先呼吸减慢再出现心率失常。
研究表明,丙泊酚对脑和心脏缺血,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而且临床上已有丙泊酚治疗布比卡因的心脏和神经毒性报道,丙泊酚可抑制缩血管因子,④具有脑保护作用,丙泊酚能松驰血管内皮素(et)引起离体动脉收缩,也可抑制离体动脉血管平滑肌内血管内皮素(et)的信号传导,对血管内皮素(et)诱导的ca2+内流及肌醇磷酯,形成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可加强扩血管作用,降低血管阻力,减少每搏量,1993年国外报道应用小剂量丙泊酚处理利多卡因毒性获得成功后,随后有许多研究证实,丙泊酚可预防和治疗局部麻醉药的中枢和心脏毒性,国外报道另探索了不同剂量的丙泊酚2、4、8mg/kg对利多卡因引起惊厥的血液浓度的影响,发现随着丙泊酚剂量的增加,利多卡因引起惊厥的血浆浓度也随着增加,国外报道提示,⑤应用(3.8±1.3)mg/kg丙泊酚治疗,能消除利多卡因引起的癫痫样脑电图活动,提示丙泊酚可能替代苯二氮桌类药物抑制癫痫样脑电图活动,表明丙泊酚可控制局部麻醉药引起的惊厥,此外,亦有研究表明丙泊酚可抑制布比卡因因降低平均动脉压作用,而七氟醚则无此保护性效应,在应用剂量上丙泊酚相对有更大、更安全的范围,表明丙泊酚在抗局麻药惊厥,减少其心血管毒性以及使用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比其它吸入麻药更多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