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含氮化合物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含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含氮化合物
X
Z=O R XC RO
A、由于酰胺一般为晶体,且有固 定熔点,因此通过测定熔点可以推 测原来的胺,即用于伯胺、仲胺的 鉴别。
注意:
B、由于酰胺在强碱、强酸中易水解,且不易氧化,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往往 把芳胺酰化变成酰胺,保护氨基NH2,例如:
例如:由苯胺合成邻硝基苯胺(练习)
COX +
NH2 NHCH3
130
OH NO2
Cl NO2
NO2 NO2 Cl NO2
NO2
NaHCO3/H2O
100
NaHCO3
35
OH NO2
NO2
OH
NO2
NO2
NO2
Cl NO2
Cl
问题:下列化合物中那一个氯原子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硝基使卤苯易水解、氨解、烷基化
OH
OH
1
NO2 pKBa、使9酚.8或9羧酸酸性增 7.15
物理测试表明,两个N-O键键长相等, 这说明硝基为P-π共轭体系(N原子是 以sp2杂化成键的,其结构表示如下:
O 二、硝基化合物O 的化学性质
R实N 验结果证明:(1)硝基有对R 称 N 结构;O
O
1.两个N-O键相 等 (0.121nm);
2.N原子SP2杂化, N原子的P轨道 与两个O原子 的P轨道侧面平 行重叠形成三 中心四电子的 大П键 。
其缩合过程是:硝基烷在碱的作用下脱去α- H形成碳负离子, 碳负离子再与羰基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
与HNO2反应-----鉴别伯、仲、叔N硝O基H化合物
NaOH
RCH2NO2
RC
(硝肟酸)
NO2
红色
R2CHNO2 HNO2
RCH2NO2 +HONO

课件有机化学第14章 含氮化合物

课件有机化学第14章 含氮化合物

第十四章含氮化合物Nitrogen Compounds1CONTENT1 2 3 4 5 6硝基化合物 胺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胺的制备 胺的化学性质 季铵盐化合物 重氮与偶氮化合物214.1 硝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O R N O R NO O3α-H 的反应CH3(CH2)7CHO + CH3NO2 NaOH CH3CH2OH OH CH3(CH2)7CHCH2NO2O CH3NO2 NaOH CH2NO2 RCHORCHCH2NO2 CH3CH2OH OH RCHCH2NO24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CH 3 NO 2 CH 3 H 2/ Ni 87 ~ 90% NH 2CH(CH 3)2 CH 3 NO 2CH(CH 3)2 CH 3 NH 2Fe / HCl EtOH,常用 常用 Fe // HCl HCl Fe Zn // HCl HCl ZnNO 2 NO 2 SnCl2 浓 HCl CHO74% NH 3NH 2 NH 2 NaOH5CHOCHONa2S, NaSH, (NH4)2S, NH4SHNO2 NaSH EtOH, NO2 79 ~ 85% NH2 NO2 H2S, NH4OH EtOH, NO2 52 ~ 58% NO26NH2NO2 NH2 NH2ExampleCl 10% NaOH 135~160℃ NO2 Cl NO2 NO2 Na2CO3, H2O 100℃ NO2 Cl O2N NO2 H2O H+ O2N NO2 OH NO2 OH H+OH H+NO2NO2NO2714.2 胺的结构和物理性质SP3 N R1 R2 R3N H HROH R2O RNH2 R2NH R3N 胺8H2O NH3胺的命名和物理性质(自学)CH3 CH3 C OH CH3叔醇CH3 CH3 N CH3叔胺CH3 CH3 C NH2 CH3伯胺CH3NH2(CH3)2NH(CH3)3N伯胺(一级胺) 仲胺(二级胺) 叔胺(三级胺)914.3 胺的制备1. Gabriel 合成法O NH O O N R O H+ or OH H2O RNH2 + KOH EtOH NK O CO2H CO2H10O R X注意事项•重氮盐是无色晶体,在干燥条件下不稳定,爆炸性强•重氮盐一般不溶于有机溶剂,可溶于水,其水溶液呈中性,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化,溶液具有导电性•重氮化反应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酸的用量一般为1:1.530作业•P315: 14.2•P318: 14.6•P323: 14.8•P324: 14.9习题•P342: 6(3)(6), 7 (3)(4)(5) , 13(3).38。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168·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学习要求1.掌握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法,性质。

理解硝基对苯环邻对位取代基(X 、OH )性质的影响。

2.掌握胺的分类、命名和制法。

3.熟练掌握胺的性质及胺的碱性强弱次序,理解影响胺的碱性强弱的因素。

4.掌握区别伯、仲、叔胺的方法及氨基保护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掌握重氮盐的反应和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6.了解季铵盐、季铵碱的性质和应用,初步了解偶氮染料。

7.学习、掌握重要的分子重排反应。

分子中含有C-N 键的有机化合物称为含氮有机化合物。

含氮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本章简单讨论硝基化合物,重点讨论胺、重氮盐和分子重排反应。

§14-1 硝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一般写为R-NO 2 ,Ar-NO 2 ,不能写成R-ONO (R-ONO 表示硝酸酯)。

一、分类、命名、结构1. 分类 (略)2. 命名 (与卤代烃相次似)3. 硝基的结构一般表示为 (由一个N=O 和一个N →O 配位键组成)物理测试表明,两个N —O 键键长相等,这说明硝基为一P-π共轭体系(N 原子是以sp 2杂化成键的,其结构表示如下:二、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见P 430。

1. 卤代烃与亚硝酸盐反应。

2. 芳烃的硝化。

三、硝基化合物的性质1.物理性质 (略)2.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还原 硝基化合物可在酸性还原系统中(Fe 、Zn 、Sn 和盐酸)或催化氢化为胺。

(2)酸性硝基为强吸电子基,能活泼α- H ,所以有α- H 的硝基化合物能产生假酸式-酸式互变异构,从而具有一定的酸性。

例如硝基甲烷、硝基乙烷、硝基丙烷的pKa 值分别为:10.2、8.5、7.8 。

N O R·169·(3)与羰基化合物缩合有α- H 的硝基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某些羰基化合物起缩合反应。

其缩合过程是:硝基烷在碱的作用下脱去α- H 形成碳负离子,碳负离子再与羰基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

第十四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第十四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Sn + HCl
NH2
-
-CHO O NHC-CH3
-
H2 / Ni
NO2 NO2 -NO2 或(NH4)2S
NH4SH
NH2 NH2 -NO2
-
-
四、胺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1. 物理性质
① 状态 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常温下为气态。 丙胺以上为液态。 ② 气味 低级胺有氨味或鱼腥味 如: 甲胺、二甲胺—— 氨味 三甲胺、乙胺—— 鱼腥味
NH 2
按氨基数目不同分
RNH2
一元胺
H2NRNH2
二元胺
2. 命名 NH3 -NH2 —— 氨 —— 氨基
R-NH2 、R2CHNH2 、 R3CNH2 ——胺 R-NH- 、R2N- ——胺基 含有四个R 或H 的胺正离子为铵
R4N Cl
+
-
简单胺 由简单烃基组成的胺,按其所有含烃基的名称命名为某胺
三、胺的制法
1. 氨或胺的烃基化
① 脂肪胺 NH3 + R-X R-NH3 + X OH R-NH2 + H2O + R-NH2-R + X OH R2-NH +H2O
+
-
R-NH2 + R-X 醇也可用作烷基化剂:
CH3 OH + H NH2
Al2O3
CH3NH2 + H2O
CH3OH Al2O3,
生理或药理作用。例如:
N CHOHCHCH3 NHCH3 H OOCCH CH2OH CH3
阿托品
麻黄碱
一、胺的分类与命名
1. 分类
按氨所连烃基数目分
R-NH2 R-N-H R

第十四章 含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

第十四章 含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

14-1-11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A. a-活性H的反应
(1)与碱作用生成盐:
-NO2为强吸电子基,a-H受硝基的影响,较为活泼,可发生类似酮烯醇互变异构,从而具有一定的酸性。 O R CH2 N O R CH O H Na OH N O R CH
O N O
Na
14-1-12
3、重要的重氮化合物
4、叠氮化合物和氮烯
14-1-3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
硝基化合物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的衍生物 命名时,硝基总是作为取代基,以相应烃为母体
RH
RNO2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CH3NO2 硝基甲烷
H3C NO2 C CH3 H
2-硝基丙烷
ArH
ArNO2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H3C NO2
对硝基甲苯
14-1-4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
氮原子的电子结构为: s2 , 2 s2 , 2 px1 , 2 py1 , 2 pz1 1
O R N O
硝基化合物的构造式为:
0.122 nm
O R N O
O
R N
+
O R
R
N O 0.122 nm
N
+
O
O O .122nm 0
R—+N三NX- 重氮化合物(Diazo-azo-compounds) .. R—N:
R—N—N=N 叠氮化合物(Azides)
氮烯(Nitrene)
内容提要
1、硝基化合物 2、胺
(1)胺的分类和命名 (2)胺的物理性质 (3)胺的化学性质 (4)胺的制法 (5)芳胺的重氮化及重氮盐的反应

有机含氮化合物第14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第14章

NH2
(HOCH2CH2)3N
¡¡¡© «
复杂的胺则以烃作为母体,氨基作为取代基。
CH3 NH2 CH3-CH-CH2-CH-CH2-CH3
2-¡¡-4-©¡¡¡ ¬ù ªù é
CH3 CH3 CH3-CH-CH2-CH-N-CH2-CH3 CH2-CH3
2-¡¡-4-(¡¡©¡)¡¡ ¬ù ¡ ªù ì é
NaNO2 + HCl
HO-N=O + NaCl
亚硝酸
脂肪伯胺与HNO2反应生成极不稳定的脂肪重氮盐。
R-NH2 NaNO2 HCl
R N N Cl
脂肪重氮盐
+
-
N2 ↑ + R+ + Cl醇、烯、卤烃等混合物
该重氮盐即使在低温下也会立即分解放出氮气,并 有醇、烯及卤代烃等混合物的形成。
HO-N=O + H +
一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 芳环的亲核取代反应
芳环上连有硝基时,不易进行亲电取代反应,但可 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OCH3 NO2 NO2
Cl NO2 NO2
(1) Na2CO3 , H2O, 100 C (2) H2O, H+
o
NHPh + PhNH2
180o C ~80%
NO2 NO2
R' 快速翻转 N R R' R" R N "R R' R" N R
对映关系,无旋光性
由于转化所需的活化能较低(约 25kJ/mol),简单的手性胺不能分离 得到其中某一个对映体:
R1 手性中心
N N 无法翻转,有旋光性 R4
N R2 R3 无法翻转,有旋光性

含氮有机化合物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十四章含氮有机化合物[目的要求]:1、掌握硝基化合物、胺的命名和结构;2、了解硝基化合物、胺的物理性质及胺的光谱性质;3、掌握硝基化合物、胺的化学性质;4、掌握硝基化合物、胺的制备,了解苯炔的形成和结构;5、掌握芳香族重氮化反应及其重氮盐的性质,了解染料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6、了解重排反应的类型,理解亲核重排反应。

[教学内容]:第一节硝基化合物第二节胺第三节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第四节分子重排§14-1 硝基化合物一、分类、结构和命名通式:R—NO2 或ArNO21.分类⑴据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族硝基化合物R—NO2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ArNO2⑵据硝基的数目可分为:一硝基化合物和多硝基化合物。

⑶据C原子不同可分为:可分为伯、仲、叔硝基化合物。

2.命名以硝基作为取代基,烃为母体。

3.结构:CH3 3.4D;RC NRCONH2酰胺C6H5NHNH2苯肼H2NNH2肼腈CH3CHCH3NO2NO2NO2H3C NO22-硝基丙烷间二硝基苯对硝基甲苯R N OR N R-R-或R NO-+R NO+二、制备1.烃类直接硝化 ⑴ 芳烃硝化⑵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2.卤代烷硝基取代三、性质1⑴ 硝基是一个强极性基,硝基化合物的偶极矩较大。

⑵ 沸点比相应的卤代烃高。

⑶ 多硝基化合物具有爆炸性。

⑷ 液体硝基化合物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⑸ 有毒。

⑹ 比重大于1。

2.化学性质⑴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a. 互变异构和酸性b. 缩合反应c.与HNO2的反应 鉴别伯、仲、叔硝基化合物。

CH 3CH 3CH 2CH 2NO 23CH 2NO 23NO 2CH 3CHCH 3NO 2R —X2+R-ONO硝基化合物亚硝酸酯O- O—X尿素DMFN O-OR+X -H 2ON—X N O OR +X -在不同的溶剂中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RH 2C N O RH 2COH Ⅰ硝基式Ⅱ 酸性CH 3NO 2CH 3CH 2CH 3CHCH 3NO 2PKa :10.2 8.5 7.8R-C-NO 2R'C HO H H+OH R C NO 2HC R'OH-H 2O C C O NRR'HCH 3NO 2H C HO C NO 2CH 2OH CH 2OH HOH 2C C NH 2CH 2OHCH 2OH2C [H]+OH -3三羟甲基甲胺三羟甲基硝基甲烷NO 2H 2SO 4HNO 3d. 还原 Ⅰ.催化氢化 H 2/NiⅡ.还原剂 LiAlH 4Zn 、Sn 、Fe )金属 +HCl ⑵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a. Ⅰ、影响卤素的活性Ⅱ、影响酚羟基的酸性Ⅲ、连有—NO 2的苯甲酸易脱羧Ⅳ、邻、对位有硝基的甲苯,甲基上的H 原子具有活性b. 还原 Ⅰ、强酸性介质中Ⅱ、中性、弱酸性介质中RC H 2NO H -NO 2NONaOH α-亚硝基衍生物(兰)2NO红(溶液)Na ++兰色的α-亚硝基衍生物R 2C H NO 222NOHONO(-) 无α-HR 3CNO 2无α-H 23H 2Ni 22O +Cl NO 2Cl NO 2ClNO 2NO 2OH NO 2NO 2O 2N Cl NO 2NO 2O 2N Na 2CO 3OH NO 2OH NO 2NO 2OH NO 22O 2N OHNO 2OH PKa(25℃) 10.00 8.28 7.16 4.00 0.38COOHNO 2NO 2O 2N CO 2△NO 2NO 2O 2N CH 3NO 2NO 2CHO +H 2C NO 2NO 2CH OH -H 2O CH NO 2NO 2HC NH 2+2H 2O[H]NO 2NO NHOH NH 2[H][H]还原性:Zn 〉Fe 〉葡萄糖NO 22Fe + NaOH N NZn + NaOH氢化偶氮苯NO 22H N N H偶氮苯NO 2NaOH葡萄糖O 氧化偶氮苯NO 2NHOH Zn 粉,NH 4ClH 2O ,65℃苯胲Ⅳ、选择性还原四、重要硝基化合物1.硝基苯2.苦味酸3.TNT§14-2 胺一、 分类和命名1.分类 胺可看作氨的烃基衍生物⑴ 按烃基可分为 脂肪胺和芳香胺 ⑵ 据NH 3上H 原子被取代的数目可分为 第一胺(伯)RNH 2 一个H 原子被取代 第二胺(仲)R 2NH 二个H 原子被取代 第三胺(叔)R 3N 三个H 原子被取代⑶ 据氨基的数目可分为 一元胺、二元胺和多元胺 ⑷ 季铵类 季铵盐和季铵碱2.命名 注意:胺、氨、铵的意义⑴ 简单的胺可用它所含的烃基命名——以胺为母体CH 3NH 2甲胺 ; Me 2CHNH 2 异丙胺; Me 2NH 二甲胺 ⑵ 所连烃基不同的胺,把简单的写在前面 CH 3NH CH 2CH 3 甲乙胺 或 N —甲基乙胺 ⑶ 多烃基胺、多元胺CH 3NHCH 3 二甲胺; (CH 3)3N 三甲胺; H 2N CH 2CH 2NH 2 乙二胺 ⑷ 复杂的胺可看作烃基衍生物来命名,以烃基为母体⑸ 季铵类 季铵碱: Me 4N +OH — 氢氧化四甲铵季铵盐: [Me 3NEt]+Cl - 氯化三甲基乙基铵 Me 2N +H 2I - 碘化二甲铵二、胺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1.物理性质CH 3NO 2NO 2CH 3NO 2NH 2NH 2NO 2NO 2NH 2NH 2NONH 4SH邻位还原对位还原2OH NO 2NO 2O 2N HNO 3H SO CH 3CHCH 2CHCH 3CH 3CH 2CHCH 32-氨基-4-甲基戊烷2-二乙氨基丁烷CH 3NH 2N(CH 2CH 3)22① 沸点:比相应的醇、酸低,并伯胺 〉仲胺 〉叔胺伯仲叔胺的沸点差异,主要决定于它们分子间是否能形成氢键,和形成氢键能力的大小。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含氮芳香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含氮芳香化合物

H3C
N2 X
H3C
NH2
H3C
NO2
H3C

格氏试剂法
H3C
COOH
H3C
MgX +
CO2
•合成路线(重氮盐法)
HNO3 H2SO4 Fe HCl
H3C
H3C
NO2
H3C
NH2
除去邻位产物
NaNO2,HCl 0-5 C
o
H3C

N2Cl
CuCN
H3C
CN
H2O / H+
H3C
COOH
Br
例 3:
芳环 • 氨基的活化亲电 取代反应易进行 • 使苯环易被氧化
R
一.重氮盐(Diazonium salts)及其反应

重氮盐的制备
NaNO2 / HCl Ar NH2 0 5 C
o
Ar
N2 Cl
重氮盐
现制现用 • 温度升高易水解成酚 • 干燥时易爆炸

重氮盐的反应类型
• 取代(主要反应)
1. 重氮盐的取代反应
第十四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1)
主要内容: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及其性质


三类含氮芳香族化合物
Ar N2 X
重氮盐
Diazonium salts
Ar NO2
芳香族硝 基化合物 Aryl nitro compoumds
Ar NH2
芳香胺 Arylamines
一.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重要的化工原料
Ar
Br Br
间三溴苯
•直接溴代,得不到目标产物
Br2 Fe Br Br2 Fe Br Br Br + B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
硝基化合物(1 学时)
§14.1.1 硝基化合物分类、命名、结构(0.25 学时)
1. 分类 (略) 2. 命名 基甲苯 3. 硝基的结构 硝基化合物可用通式 RNO2 或 ArNO2 表示。 (与卤代烃相次似) 硝基乙烷 对硝
RCH2
O 硝基化合物的构造式为: OH N=O 和一个 N→O 配位键组成) (由一个 N O O R CH N O O
2.21
3.40
3.46
硝基的邻、对位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低,受此影响,这两个碳原子上 的羧基或羟基的氢原子,其质子化倾向增强。间位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也有 降低,但比邻对位碳原子高,因此间位上的羧基或羟基的酸性虽有增强,但 增强的程度较小。 显然,苯环上硝基愈多,则苯环上羟基或羧基的酸性愈强,例如 2,4, 6-三硝基苯酚的酸性已接近无机酸的水平。苦味酸的 pKa=0.38。
§ 14.2 胺(2 学时)
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一个或几个烃基取代后的化合物统称为胺。 胺按氮原 子连接的烃基数目不同,可分为 1° 、2° 、3° 胺。 此外,还有一类相当于 NH4+Cl-和 NH4+OH-的化合物:
NH4+Cl
季铵盐
NH4+ O H
季铵碱
§14.2.1 胺的分类、命名与结构(0.5 学时)
O 假酸式 (主) 二、与羰基化合物缩合
R CH2 N
O
O 酸式 (较少)
R CH
N
OH
NaOH
R CH
N
O O
Na
有 α- H 的硝基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某些羰基化合物起缩合反应。
O OH H (R'' ) OH H R' C C NO 2 H R' (R'' ) H2O
R CH 2 NO 2 + R' C
Cl
+ NaOH
370℃ 水
OH
Cl NO 2
130℃
OH
+ NaHCO3
NO 2
OH
100℃
+ NaHCO3
NO2
(3)与硝基处于邻或对位的酚羟基或羧基的酸性增强,例如:
OH
pKa=10.0 7.21 7.16 8.0
NO 2
COOH
COOH NO 2
COOH
COOH
NO2
NO2
pKa=4.17
§14.1.2 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自学)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多数是油状液体,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除了硝基苯是高沸 点液体外,其余多是淡黄色固体,有苦仁气味,味苦。不溶于水,溶于有机 溶剂和浓硫酸(形成 盐) 。 硝基具有强极性,所以硝基化合物是极性分子,有较高的沸点和密度。随 着分子中硝基数目的增加,其熔点、沸点和密度增大、苦味增加,对热稳定 性减少,受热易分解爆炸(如 TNT 是强烈的炸药) 。
C H3 C2H5 N
+ +
C H3 N C2H5 C H2C H=C H2
C H2 =C HC H2
C6H5
C6H5
对映异构体之间,相互转化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它能分离出右旋和左旋异 构体。
§ 14.2.2 胺的化学性质(1.5 学时)
1. 碱性 胺分子中氮原子上的末共用电子对,能接受质子,因此胺呈碱性。 脂肪族胺中仲胺碱性最强, 伯胺次之, 叔胺最弱, 胆它们的碱性都比氨强。 其碱性按大小顺序排列如下: (CH3)2NH > CH3NH2 > (CH3)3N > NH3
胺的碱性强弱取决于氮原子上末共用电子对和质子结合的难易, 而氮原子 接受质子的能力,又与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大小以及氮原子上所连基团的空 间阻碍有关。脂肪族胺的氨基氮原子上所连接的基团是脂肪族烃基。从供电 子诱导效应看,氮原子上烃基数目增多,则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大,碱性 增强。因此脂肪族仲胺碱性比伯胺强,它们碱性都比氨强,但从烃基的空间 效应看,烃基数目增多,空间阻碍也相应增大,三甲胺中三个甲基的空间效 应比供电子作用更显著,所以三甲胺的碱性比甲胺还要弱。 芳香胺的碱性比氨弱,而且三苯胺的碱性比二苯胺弱,二苯胺比苯胺弱。 这是由于苯环与氮原子核发生吸电子共轭效应,使氮原子电子云密度降低, 同时阻碍氮原子接受质子的空间效应增大,而且这两种作用都随着氮原子上 所连接的苯环数目增加而增大。因此芳香胺的碱性是: NH3 > 苯胺 > 二苯胺 > 三苯胺
中三个轨道分别与氢或碳原子形成三个 σ 键,未共用电子对占据另一个 sp3 杂化轨道,呈棱锥形结构。
正是因为胺是棱锥形结构, 因此, 当氮原子上连有三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
C2H5
N C H3 C H3
N H
C2H5
H 它就应该是手性分子,因而存在一对对映体。
但是,对于简单的胺来说,这样的对映体尚未被分离出来,原因是胺的两种 棱锥形排列之间的能垒相当低,可以迅速相互转化。三烷基胺对映体之间的 相互转化速度,每秒钟大约 103~105 次,这样的转化速度,现代技术尚不能 把对映体分离出来。如前所述,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是可以被拆分的,但简
§14.1.3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0.75 学时)
一、酸性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中,硝基为强吸电子基,α-氢受硝基的影响,较为活 泼,可发生类似酮-烯醇互变异构,从而具有一定的酸性。 酮式(硝基式) 烯醇式(假酸式)
烯醇式中连在氧原子上的氢相当活泼,反映了分子的酸性,称假酸式,
其能与强碱成盐,所以含有 α-氢硝基化合物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无 α氢硝基化合物则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利用这个性质,可鉴定是否含有 α氢的伯、仲硝基化合物和叔硝基化合物。 例如硝基甲烷、硝基乙烷、硝基丙烷的 pKa 值分别为:10.2、8.5、7.8 。
NO2 NO NHO H NH2
亚硝基苯
N-羟基苯 (苯基羟胺)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在不同的还原条件下得到不同的还原产物。若选用适 当的还原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使硝基苯生成各种不同的还原产物,又在 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变。
若选用适当的还原剂,可使硝基苯还原成各种不同的中间还原产物,这 些中间产物又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五、硝基对苯环上其它基团的影响 硝基是吸电子基团,使苯环电子云密度降低,特别是硝基的邻对位电子 云密度降低更为显著,而间位的电子云密度相对较高。所以在芳环的亲电取 代反应中, 硝基是钝化芳环的间位定位基。 如果硝基苯邻对位连有其它基团, 它们也要受到硝基的影响。 (1)硝基对芳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影响:硝基是间位定位基,因此,亲电取代 反应主要发生在间位,反应速度比苯慢。例如:
C2H5 H
C2H5 H
N C H3
C2H5 H
N
C H3
N
C H3
sp2
单手性胺化合物却难以拆分,其原因在于简单胺的构型转化只需 25kj/mol 的 能量,该转化经历一个平面过渡态而迅速转化,过渡态的氮原子呈 sp2 杂化 试想, 如果氮原子上连有的四个不同的基团若能制约或限制这种迅速互变, 那么,这对对映体就应该可以拆分,事实也是如此。如:季铵盐、氧化胺等 手性化合物就可以拆分成一对较为稳定的对映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必要的课堂讨论。教学手段以板书和多媒 体相结合。
第十四章
含氮化合物
在有机化合物中,除 C、H、O 三种元素外,N 是第四种常见元素。有 机含氮化合物的种类很多,范围也很广,它们的结构特征是含有碳氮键 (C—N、 C=N、 C≡N), 有的还含有 N—N、 N=N、 N≡N、 N—O、 N=O 及 N—H 键等。 分子中含有—NO2 官能团的化合物统称为硝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可看 成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的结果。硝基化合物一般写为 教学进程 R-NO2 ,Ar-NO2 ,不能写成 R-ONO(R-ONO 表示硝酸酯) 。
章 节
第十四章 含氮化合物
本章 3 学时
教学目的和 要求
1.掌握硝基化合物及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2.掌握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结构和溶剂化效应) ,胺的鉴别,季铵盐的性 质。 3.掌握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4.了解硝基化合物的性质、制法以及重要代表 5. 了解表面活性剂 重点:硝基化合物及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结构 和溶剂化效应) ,胺的鉴别,季铵盐的性质。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胺的化学性质
1.分类
ArNH2 芳 胺 Ar2NH ArNHR ArNR2 NH3 R NH2 R2NH R3N R4NX R4NOH 1°胺) 伯胺( 2° 胺) 仲胺( 3° 叔胺( 胺) 季铵盐 季铵碱 脂 肪 胺
2.命名 (1) 在“胺”之前加烃基来命名; (2) 对仲胺和叔胺,当烃基相同时,在前面标出数目; (3) 当烃基不同,按次序规则“较优”的基团放在后面: 季铵盐或季铵碱的命名是将其看作铵的衍生物来命名。 3.胺的结构
R' C C NO 2 H R' (R'' )
H O2N
H C
H C HO NO2 + O2N
H CH
OH CH NO2
NO2
NO2
H2O
O2N
C H=C H NO2 NO2
其缩合过程是:硝基烷在碱的作用下脱去 α- H 形成碳负离子,碳负离子 再与羰基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 三、与亚硝酸的反应
R CH 2 NO 2 + HONO NaOH R CH NO 2 NO 蓝色结晶 R2 C NO 2 NO 蓝色结晶 R C NO 2 Na NO 溶于NaOH 呈红色溶液 不溶于 NaOH 蓝色不变
R N
R
=
ON
O O


R
N
R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