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文言文中的启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的“道理与启示”PPT优秀课件下载(14张)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的“道理与启示”PPT优秀课件下载(14张)
专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的 “道理与启示”
一、例题举隅
回顾我们做过的三篇课外文言文,说一说 其中包含的道理与启示。
(一): 我们要破除迷信,害人者往往害己。 (二):学习要勤奋刻苦,只有这样才能取 得成功 (三): 我们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取别 人的正确意见。 归纳答题格式:
(做人做事)针对范围+正面论述/反面论述 (要、应该/不能、不应)
(三)盲子失坠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 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 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 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 也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 矜严者,视此省哉!
归纳答题思路:
1、疏通文意 2、确定作者的情感倾向(支持、赞扬/反对、批评) 及主要人物。 3、选取关键词句,分析人物特点。 (关键词句通常是能突显人物特点的词句、 议论句,还有标题。) 4、融入答题格式。
(二)苏秦刺股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 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 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奋读书, 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 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 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战国策》
巩固练习:
第一回合:
说一说下面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一)《公冶长》
巩固练习:
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之语。 一日,有鸱来报长, 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 “ 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 是以怨之。 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 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 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众人逮长见邑宰。 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 诈?”冶长无以对。 ⑴公冶长:孔子的学生。 ⑵鸱(chī ):鹞鹰。 ⑶宰:县官。 (----金山区一模15题) 启示: 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欺骗他人,出尔反尔。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ppt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ppt
于我们把握文意。
3
理解句式结构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理解其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
章的意思。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先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的主旨 和要点,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 构。
根据对全文的阅读,概括文章的主 旨和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 想。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 细节进行逐一分析,理解文章的具 体含义和深层含义。
结合背景,分析文意
了解作者背 景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 平、思想、时代背 景等信息,有助于 理解文言文中的深 层含义和文体特点。
掌握历史知 识
通过掌握历史知识, 可以更好地理解文 言文中所涉及的历 史事件、人物和文 化背景,从而更好 地理解文意。
运用注释和 译文
注释和译文是文言 文阅读理解的重要 工具,通过运用注 释和译文可以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文 言文的内容和意思。
多做练习题
02
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反馈和总结
03
及时反馈和总结练习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不断提升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
善于总结,不断改进
针对性练习
根据总结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如增加词汇量、强化句子理解等。
总结错题原因
分析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错题,总 结原因,如词汇不熟、句子理解有误等。
定期复习
定期回顾和总结之前的练习和错题,巩固 所学知识,不断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能
力。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
保持冷静,审题准确
冷静应对
遇到难题时,保持冷静,不要慌 张,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仔细阅读题干
仔细阅读题干,确保理解题目的 要求,找出关键词。

《分析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核心素养探究PPT【优质课件】

《分析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核心素养探究PPT【优质课件】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阅读示范】 文化传承与理解——分析人物及其事迹
①文章主旨:人民爱戴勤政爱民的官员。 ②事件一: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 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侧面 烘托,可见老县令即袁枚在任时政绩卓著。
③事件二: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 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可见 袁枚在此地为官已是多年前的事了。
困境。本文抒发了苏轼对宇宙人生的见解,特别是对江 水与明月变与不变的议论,表现了开朗的胸怀和达观的 态度,从羽化成仙的超然之乐到现实人生的苦闷,再到 从清风明月中找到出路,表现出作者力求排遣心中苦闷 、听顺自然的思想。这种思想包含了儒家的兼济天下 、道家的超脱达观等,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博大精深。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 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 ,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④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 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 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 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⑤憬 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 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
2.科学安排写景顺序,层次分明。 课文范例:《登泰山记》先总写了泰山的地理位置 及形势,然后写登山的具体经过,以及途中的艰险和初 登顶峰的所见。接着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作者在泰山之 巅观日出的情形,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日出前、日出 时、日出后的景观,写景层次分明,多角度地给我们描
写了一幅瞬息万变的绮丽图景。最后略写了登山所见 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二、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
(一)选项内容构成:对传主形象的评价(概括)+具体行为事例(分析)
• 2017年(全国新课标乙)
1. 人物行为举止特点;
• 1峻2将.他A下.作列弘为对微后原出嗣文继。有从新关叔家内,比容一原的心来概只家括爱庭和读富分23书有析.. 。人人,,他物物但不是道志他正陈德向只确郡是品和的阳接一行思夏受项和想人数是聪主,千(明张从卷3才;分叔书智)谢;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现场练兵】
• 2015年(新课标乙)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
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 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 原文: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 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 之。
“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 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
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 他一无所取。
赠(太三常。)(四节选个自选《宋项书顺·谢序弘微一传般》)与选文内容先后顺序一致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文意理解)ppt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 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 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 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 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PPT课件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PPT课件
14
第14页/共21页
陶侃
• 陶侃(259-334),晋朝名将。 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 (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 (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 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 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 道。是我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
15
第15页/共21页
•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9
第9页/共21页
3、关注议论,圈划中心
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议论性的语句,有反问语 气的,有感叹语气的,有评论语气的,等等。圈划这样的语句,可以 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感悟文章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10
第10页/共21页
三、 疏通文本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思想 内容,对于短文中出现(注释中未出 现)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也要学会 适当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疏通文意, 为把握人物,感悟中心服务。
利用课本,做好知识积累迁移: 1、掌握常用字词的含义; 功夫在平时 2、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 语感
11
第11页/共21页
小结
• 一、 “读”文本 •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 •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 二、 “圈划”文本 • 1、关注注释,圈划适当 • 2、关注人物,圈划言行 • 3、关注议论,圈划中心 • 三、 疏通文本 • 功夫在平时;语感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用鞭子打
②执而鞭之
16
第16页/共21页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与“汝
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B的是
( )耕田,名词用作动词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打隧道
•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情趣 • C、醉翁之意不在酒朝廷

文言文学习技巧与方法分享PPT

文言文学习技巧与方法分享PPT

文言文写作技巧
Writing Skills in Classical Chinese
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文言文写作规范
理解文言文的词义和语法结构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其词义和语法结构。通过大量阅读古文,积累词汇,理解句子结构,可以提高理解和写作能力。据统计,每天阅读10篇古文,一个月后词汇量可提高20%。模仿名家名篇,提高写作水平模仿名家名篇是提高文言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模仿,可以学习到名家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据统计,模仿10篇名家名篇后,写作能力可提高30%
文言文学习方法与策略
Learn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Classical Chinese
理解文言文的词义和语法结构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其词义和语法结构。据研究显示,掌握50%以上的常用词汇和基本句型,可以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积累文言文的典故和历史背景了解文言文的典故和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据统计,掌握70%以上的文言文典故和历史背景,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模仿名家名篇的学习方式模仿名家名篇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据统计,通过模仿名家名篇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写作水平的20%。定期复习和实践定期复习和实践是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的关键。据统计,定期复习和实践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30%。
文言文基本句式结构
理解文言文的词汇含义掌握基本句式结构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培养文言文阅读习惯
文言文常见修辞手法
理解文言文词义是基础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词汇,如'吾'、'尔'等,有助于理解句子含义。据研究显示,90%的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基本词汇后,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多读经典文言文以提高语感通过阅读《论语》、《孟子》等经典文言文,可以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据统计,80%的学生在阅读了5本经典文言文后,其文言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均有显著提高。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ppt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ppt

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3.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 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 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 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 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 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感叹,“啊”“呀”;Leabharlann 词尾。 ②介词:“于” “在” “从”
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期盼,可 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 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初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技巧
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 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 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 “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的“道理与启示”ppt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的“道理与启示”ppt

专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的 “道理与启示”
一、例题举隅
回顾我们做过的三篇课外文言文,说一说 其中包含的道理与启示。
(一): 我们要破除迷信,害人者往往害己。 (二):学习要勤奋刻苦,只有这样才能取 得成功 (三): 我们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取别 人的正确意见。 归纳答题格式:
(做人做事)针对范围+正面论述/反面论述 (要、应该/不能、不应)
(三)盲子失坠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 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 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 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 也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 矜严者,视此省哉!
归纳答题思路:
1、疏通文意 2、确定作者的情感倾向(支持、赞扬/反对、批评) 及主要人物。 3、选取关键词句,分析人物特点。 (关键词句通常是能突显人物特点的词句、 议论句,还有标题。) 4、融入答题格式。
(二)苏秦刺股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 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 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奋读书, 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 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 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战国策》
拓展训练:
(四)《纸上谈兵》(《课外文言读本》P71)
做事要理论结合实践,空谈理论是 不能解决问题的。
(五) 《卞庄子刺虎》(《课外文言读本》P73)
做事要善于把握时机,才能事半功倍。
答题思路:
1、疏通文意 2、确定作者的情感倾向(支持、赞扬/反对、批评) 及主要人物。 3、选取关键词句,分析人物特点。 (关键词句通常是能突显人物特点的词句、 议论句,还有标题。) 4、融入答题格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学目的: •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理解浅
易的文言文的内容。 • 2、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了解文
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道理)给人 的启示等。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 不顾。
1、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2、从晏子的行为表现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方法二:析形象、知品行——通过分析人物形 象,把握人物的思想品德,从而引出“启示”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 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如何分析文言文中的启示
陈万年教子
陈万年乃朝中显官,尝病
“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
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13、解释划线字(2分)
尝病( )
语至三更( )
14、翻译句子(2分)
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 2、句子翻译时关键字的字义解释未完全到位。 如第14题中翻译句子“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中“具”“咸”等字的解释不准确,导致整个 句子的翻译不到位。此题得分率74.5%。
• 3、未能完全读懂文章(段落、句子)的内容, 把握短文的主旨。第15题“读了本文,我们得到 什么启示?”得分率65.8%。
• 方法四:抓议论,明主旨——抓住文中议论句 ,把握文章的主旨或中心论点,从而引出“启示 ”。
一、从结果,找原因——从事情的结果分析导致 这一结果的原因,从而确定“启示”的内容。 二、析形象、知品行——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 握人物的思想品德,从而引出“启示”。 三、看题目,定方向——通过阅读题目,明确“ 启示”的方向范围。 四、抓议论,明主旨——抓住文中议论句,把握 文章的主旨或中心论点,从而引出“启示”。
15、读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2013学年第二学期语文阶段考试课外文 言文阅读《陈万年教子》得失分分析 一、得分情况:分值6分,得分4.25分, 得分率70.83%。 二、得失分归因分析: 1、词语解释:未能正确理解某一实词在 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如第13 题“的“语”字含义的理解,许多学生 都错误地解释为:“告诉”。此题得分 率为72.4%。
• 方法三:看题目,定方向——通过阅读题目, 明确“启示”的方向范围。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 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 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黄雀延颈欲逐螳螂,而不 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 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 之有患也。
• 1、“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 患也。”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 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1、《为学》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 2、阅读了题目和文章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 做学问贵在立志,事在人为。
• 阅读《课外文言文练习》按要求完成1到4篇。
1、故事的结果是: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人要诚实守信。
方法一:从结果,找原因——从事情的结果分析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从而确定“启示”的内容。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 ,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 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 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 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