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精细有机合成的基本反应(硝化反应)
精细有机合成 硝化反应汇总

+ H3O+ HSO4-
总的式子: HNO3 2H2SO4 NO2 H3O 2HSO4
虽然硝化反应的活性质点多数为硝基正离子,但是它的生成
量很少,即使在100%的硝酸中也只有1%的硝酸转化成 NO2
在100%的硝酸中各质点之间存在如下平衡:
2HNO3 H2NO3 NO3 NO2 NO3 H2O 3HNO3 NO2 2NO3 H3O 从上述平衡可以看出,水使反应左移,不利于 NO2 的生
NN
+ N(CH3)2 H3O+
HO3S
NN H
+
+ N(CH3)2 OH-
(3)硝基是强吸电子基,可使芳环上的其它取代基活 化,促进亲核置换反应的进行
(4)利用硝基的强极性,制备含硝基的特性化合物 例:在染料的合成中,加深染料的颜色
1.3 硝化反应的类型
硝化反应的类型:
广义的硝化反应可以是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也可以 是氧化反应
(3)温度 温度升高,混合液的粘度降低,界面张力减小,扩散系 数增加,被硝化物和产物在酸相中的溶解度增加以及由硝
酸离解成 NO2 的量增加,硝化反应速度常数也随之增加。
强放热反应,且混酸中硫酸被反应生成的水稀释产生稀 释热。如苯的一硝化反应热可达142KJ/mol,芳环的一硝化 反应热也有126KJ/mol。 严格控制硝化反应温度,一般在50-70℃
OH
OMe
CH3
SO3H
➢ 萘环、蒽环:α位活泼,主要得到一硝基产物。 ➢ 吡咯、呋喃、噻吩:在混酸中易被破坏、不能硝化;
而在硝酸-乙酐中,硝基进入电子云密度较高的α位。
(2)硝化剂的影响
➢ 混酸:硫酸含量越高,硝化能力越强,硝化产物的邻、 对位(或间位)选择性越低。
第二章4精细有机合成的基本反应(氧化、氢化和还原反应)

第二章4精细有机合成的基本反应(氧化、氢化和还原反应)1第二章精细有机合成的基本反应2.1 概述2.2 磺化/硫酸化反应2.3硝化和亚硝化反应2.4卤化反应2.5 氧化反应2.6 氢化和还原反应2.7 氨解和胺化反应2.8 酰化和酯化反应2.9 水解反应2.5 氧化反应2.5.1 概述2.5.2 液相空气氧化2.5.3气相空气氧化2.5.4化学氧化2.5.5 电解氧化2.5.6 氧化反应实例232.5.1 概述一、氧化反应含义氧化反应含义::(1) 广义广义::凡是失电子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凡是失电子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2) 狭义狭义::有机物的氧化反应主要是指在氧化剂存在下有机物的氧化反应主要是指在氧化剂存在下,,有机物分子中增加氧或减少氢的反应机物分子中增加氧或减少氢的反应。
二、氧化反应的目的氧化反应的目的::利用氧化反应可以制备利用氧化反应可以制备::(1)醇、酚;(2)醛、酮、醌;(3)羧酸羧酸;;(4)环氧化合物环氧化合物;;(5)过氧化合物过氧化合物;;(6)腈概述4三、工业上氧化方法和工艺(1)空气氧化法(2)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使用化学氧化剂使用化学氧化剂((液相液相))(3)电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在电极上发生电子转移在电极上发生电子转移((绿色工艺绿色工艺))液相空气氧化气相空气氧化气相空气氧化((气固相接触催化氧化气固相接触催化氧化))5四、氧化剂空气空气((O 2):):价廉易得价廉易得价廉易得,,应用广泛应用广泛。
化学氧化剂(1)非金属元素高价化合物非金属元素高价化合物::HNO 3, NaClO 3, NaClO (2)金属元素高价化合物金属元素高价化合物::①高价金属盐高价金属盐::KMnO 4,Na 2Cr 2O 3,K 2Cr 2O 7②高价金属氧化物高价金属氧化物::MnO 2,CrO 3(3)过氧化物过氧化物::H 2O 26五、氧化剂和氧化方法的选择依据选择性好收率高收率高,,产品质量好成本低成本低,,工艺简单概述72.5.2 液相空气氧化1. 液相空气氧化含义液相空气氧化含义::2. 应用应用::甲苯→苯甲醛苯甲醛、、苯甲酸苯甲酸((催化剂催化剂::环烷酸钴环烷酸钴))乙苯→乙苯过氧酸(无催化剂)乙苯→苯乙酮(催化剂催化剂::乙酸钴)异丙苯异丙苯→→异丙苯过氧酸液相空气氧化指的是液体有机物在催化剂作用下通入空气进行的催化氧化反应入空气进行的催化氧化反应。
精细有机合成经典题目

精细有机合成经典题目(总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二章精细有机合成基础2.1肪族亲核取代反应有哪几种类型?2.2S N1和S N2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各是怎样影响的2.32.4卤代烷分别与醇钠和酚钠作用生成混醚的反应,为什么通常各在无水和水溶液中进行,且伯卤代物的产率最好,而叔卤代物的产率最差?2.5什么叫试剂的亲核性和碱性二者有何联系2.62.7为什么说碘基是一个好的离去基团,而其负离子又是一个强亲核试剂这种性质在合成上有何应用2.82.9卤代烷和胺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中进行反应,试根据下列结果,判断哪些属于S N2历程?哪些属于S N1历程?并简述其根据。
2.10 <1> 产物的构型发生翻转; <2> 重排产物不可避免; <3> 增加胺的浓度,反应速度加快; <4> 叔卤代烷的速度大于仲卤代烷; <5> 增加溶剂中水的含量,反应速度明显加快; <6> 反应历程只有一步; <7> 试剂的亲核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
2.11比较下列化合物进行S N1反应时的速率,并简要说明理由:C2H5CH2BrCH BrC2H53C BrCH33C2H5(2) C6H5CH2Cl (C6H5)2CHCl C6H5CH2CH2Cl(1)2.12比较下列化合物进行S N2反应时的速率,并简要说明理由:<1>C2H5CH2BrCH BrC2H5CH3C BrCH3CH3C2H5BrICl<2>2.13下列每对亲核取代反应中,哪一个反应的速度较快为什么2.142.152H2OCH3CH2CH3CH3CH2CH3CH3CH2CH2OH + NaBrCH3CH2CH2Br + NaOH<1>CH3CH2CH2Br + NaOH CH3CH2CH2OH + NaBrH2OH2O CH3CH2CH2SH + NaBrCH3CH2CH2Br + NaSH<2>O2N CH2Cl + H2O O2N CH2OH + HCl△△CH3CH2OH + HCl CH3CH2Cl + H2O<3>2.16烷和硫脲进行亲核取代后再用碱分解,可以得到硫醇:2.17RX + H22SR S CNH2NH2..++R S CNH2NH2X-RSH + NH2CN2-2.18请解释在硫脲中,为何是硫原子作为亲核质点,而不是氮原子作为亲核质点?2.192.20为什么说在亲核取代反应中消除反应总是不可避免的?2.21什么叫诱导效应其传递有哪些特点2.222.23最常见的共轭体系有哪些?2.24什么叫共轭效应其强度和哪些因素有关传递方式和诱导效应有何不同2.25在芳环的亲电取代反应中,何谓活化基何谓钝化基何谓邻对位定位基何谓间位定位基2.26影响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邻对位产物比例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2.272.28写出下列化合物环上氯化时可能生成的主要产物,并指出每一情况中氯化作用比苯本身的氯化,是快还是慢:NHCOCH3OCH3Br COOC2H5CH2CNCCl3C(CH3)3COCH32.29用箭头示出下列化合物在一硝化时主产物中硝基的位置:F CH3CH3NO2CH3CH3CF3C(CH3)3COCH3CNCH3OCH3NO2CH3 NC NHCOCH3SO3HCH3SO2NH22.19有沿键传递,且位置越远影响越弱这一特性的电子效应是_______。
精细有机合成经典题目

第二章精细有机合成基础2.1肪族亲核取代反应有哪几种类型?2.2S N1和S N2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各是怎样影响的?2.3卤代烷分别与醇钠和酚钠作用生成混醚的反应,为什么通常各在无水和水溶液中进行,且伯卤代物的产率最好,而叔卤代物的产率最差?2.4什么叫试剂的亲核性和碱性?二者有何联系?2.5为什么说碘基是一个好的离去基团,而其负离子又是一个强亲核试剂?这种性质在合成上有何应用?2.6卤代烷和胺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中进行反应,试根据下列结果,判断哪些属于S N2历程?哪些属于S N1历程?并简述其根据。
2.7 <1> 产物的构型发生翻转; <2> 重排产物不可避免; <3> 增加胺的浓度,反应速度加快; <4> 叔卤代烷的速度大于仲卤代烷; <5> 增加溶剂中水的含量,反应速度明显加快; <6> 反应历程只有一步; <7> 试剂的亲核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
2.8比较下列化合物进行S N1反应时的速率,并简要说明理由:2.9C2H5CH2BrCH BrC2H5CH3C BrCH3CH3C2H5(2) C6H5CH2Cl (C6H5)2CHCl C6H5CH2CH2Cl(1)2.10比较下列化合物进行S N2反应时的速率,并简要说明理由:2.11<1>C2H5CH2BrCH BrC2H5CH3C BrCH3CH3C2H5BrICl<2>2.12下列每对亲核取代反应中,哪一个反应的速度较快?为什么?2.13H2OH2OCH3CH2CHOH + NaBrCH3CH3CH2CHBr + NaOHCH3CH3CH2CH2OH + NaBrCH3CH2CH2Br + NaOH<1>CH3CH2CH2Br + NaOH CH3CH2CH2OH + NaBrH2OH2O CH3CH2CH2SH + NaBrCH3CH2CH2Br + NaSH<2>O2N CH2Cl + H2O O2N CH2OH + HCl△△CH3CH2OH + HCl CH3CH2Cl + H2O<3>2.14烷和硫脲进行亲核取代后再用碱分解,可以得到硫醇:2.15RX + H2NCNH2SR S CNH2NH2..++R S CNH2NH2X-RSH + NH2CNH2O , OH-- HX2.16请解释在硫脲中,为何是硫原子作为亲核质点,而不是氮原子作为亲核质点?2.17为什么说在亲核取代反应中消除反应总是不可避免的?2.18什么叫诱导效应?其传递有哪些特点?2.19最常见的共轭体系有哪些?2.20什么叫共轭效应?其强度和哪些因素有关?传递方式和诱导效应有何不同?2.21在芳环的亲电取代反应中,何谓活化基?何谓钝化基?何谓邻对位定位基?何谓间位定位基?2.22影响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邻对位产物比例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2.23写出下列化合物环上氯化时可能生成的主要产物,并指出每一情况中氯化作用比苯本身的氯化,是快还是慢:2.24NHCOCH3OCH3Br COOC2H5CH2CNCCl3C(CH3)3COCH32.25用箭头示出下列化合物在一硝化时主产物中硝基的位置:2.26F CH3CH3NO2CH3CH3CF3C(CH3)3 COCH3CNCH3OCH3NO2CH3 NC NHCOCH3SO3HCH3SO2NH22.19有沿?键传递,且位置越远影响越弱这一特性的电子效应是_______。
[化学]第二章5精细有机合成的基本反应氨解、胺化和酰化、酯化反应
![[化学]第二章5精细有机合成的基本反应氨解、胺化和酰化、酯化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306884c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3.png)
*** ① 环氧乙烷或乙撑亚胺能够与胺或氨发生开环加成反
应,得到氨基乙醇或二胺。
O
O
NH3
NH2CH2CH2OH
NH(CH2CH2OH)2
O 联系习题6(4)
N(CH2CH2OH)3
② 乙撑亚胺与胺的反应较难进行,需要加入三氯化铝作 催化剂。
H
N
+ RNH2 AlCl3
H2NCH2CH2NHR
17
2.7.4 取代氨解
② 芳香卤化物的氨解反应比卤烷困难得多,需要 强烈的条件(高温、催化剂和强胺化剂)才能进 行反应。 芳香卤化物:苯系:有吸电基对反应有利; 萘系:很少用; 蒽醌系:主要用于制β-取代物。 例如:
O2N
Cl
NH3 Cu2Cl2
O2N
NH2
O
Cl + 2NH3
CuSO4,210-218oC
5MPa,5-10h
对于芳胺,环上有供电基时,碱性增强,芳胺 的反应活性增加。反之,环上有吸电基时.碱 性减弱,芳胺的反应活性降低。
对于活泼的胺,可以采用弱酰化剂。对于活性 低的胺,则需要使用活泼的酰化剂。
15
2.7.3 加成胺化
1.不饱和化合物与胺的反应
CC
+ RNH2
HC C NH2
① 简单的不饱和烃(如乙烯、乙炔)具有较强的亲核性,它们 与胺的加成反应较难进行,需要加入催化剂、较高的温度和 压力的条件才能进行反应。 例如:见课本p45
② 在碱金属存在下,共轭二烯与胺的加成比较容易进行。
16
加成胺化 2. 环氧乙烷或乙撑亚胺与胺或氨的反应
酚羟基可通过磺化-碱熔制备,由此开发了Bucherer反应。
H2SO4 160oC
2、精细有机合成的基本反应和应用一

具有过氧结构的抗疟活性化合物
青蒿素
蒿甲醚
鹰爪素
甘松素
上节概述:
有机合成反应
数量众多,但遵循共同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并可以 通过类似的技术手段实现 按反应类型: 卤化、磺化、硝化、还原、氧化、重氮化、胺化、烷化、 加成、消除、酰化、水解、缩合、环化、聚合等 按功能分类: 分子骨架的形成:C-C、C=C、C≡C、C-X、C -O、C-N 官能团转换:氧化、还原、取代
卤
化
脂烃及芳环侧链的取代氯化反应历程
自由基的生成—热离解法: 键能越高,所需要离解的温度越高:
键类型 C-C、C-H、H-H Cl-Cl,Br-Br,I-I,O-O,N-N,C-N=N-C Cl2分子 键能(KJ/mol) 330~418.6 <250 238.6 KJ/mol, 离解温度(℃) 500~650 50~150 需100℃以上
旧的共价键断裂和新的共价键形成的过程共价键的基本特性两个原子的价电子配对共享键长键角键能和极性影响共价键的性质的因素电子效应立体效应协同分步反应极性和非极性反应正离子亲电负离子亲核自由基和卡宾供给或接受电子对反应中间体溶剂的使用和选择催化技术与过程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有机合成反应稳定性溶解性后处理活性稳定性选择性极性和非极性均异相转移软硬酸碱精细有机化工产品
为使反应开始时容易产生自由基,通常加入引发剂, 如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这些化合物在低温 下就容易产生自由基,故可作为引发剂使用。
卤
4、加成卤化
4.1 卤素对双键的加成 4.2 卤化氢对双键的加成
化
4.3 其它卤化物对双键的加成:次氯酸 、 N-卤代酰胺 、卤代烷
卤 化
4.1卤素对双键的加成
卤 化
4.2、卤化氢对双键的加成
第二章 5精细有机合成的基本反应(氨解、胺化和酰化、酯化反应)

NO2
(2)2-氨基蒽醌
O Cl + 2NH3 O
CuSO4,210-218 C 5MPa,5-10h
o
O NH2 + NH4Cl O
22
取代氨解 2. 磺基氨解 磺基的氨解是亲核取代反应, 磺基的氨解是亲核取代反应,仅限于芳环上 含强吸电子基的蒽醌。 含强吸电子基的蒽醌。
O SO3H + 2NH3 O O O NH2 + NH4Cl
O2N
O Cl + 2NH3 O
CuSO4,210-218 C 5MPa,5-10h
o
Cl
NH3 Cu2Cl2
O2N
NH2
O NH2 + NH4Cl O
21
取代氨解 生产实例: 生产实例: (1)硝基苯胺类的制备
NH2 NH2 NO2 NH2 NO2 NO2 NH2 NO2 Cl NH2 Cl NO2
H2SO4 160 C
o
SO3H (1)NaOH
(2)H
+
OH 氨解
NH2
14
羟基化合物的氨解
注意:并非所有的萘酚磺酸都较容易地 使羟基转变成氨基。
遵循如下规律: 遵循如下规律: -OH在1位时,-SO3H在2,3位阻碍,4位促进 -OH在2位时,-SO3H在3,4位阻碍,1位促进 两者异环时, 两者异环时,影响不大。 影响不大。
6
概述 液氨: 液氨:用于需要避免水解副反应的氨基化过程。 用于需要避免水解副反应的氨基化过程。 过量氨很难以液氨形式回收。 过量氨很难以液氨形式回收。 如:2-氰基-4-硝基氯苯的氨解。 硝基氯苯的氨解。 防止氰基水解
Cl NH2
2 NH3+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36学时2学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主干课程,开课时间为第五学期,总学时64学时。
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精细化工的概况,重点讲解精细有机合成的基本理论及工艺学基础,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的分类、主要反应历程,各单元反应的典型品种的合成工艺及基本精细有机物的合成方法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精细化工在化工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的有关基础知识,精细化学品合成的过程及工艺条件,针对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合成路线,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新产品研制和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并重点掌握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反应的历程、溶剂化作用和相转移催化等基本理论知识。
(2)重点掌握芳香族化合物的卤化、磺化、硝化、氢化和还原、重氮化和重氮基的转化、氨解、烃化、酰化、氧化、水解、环合等单元反应的反应历程、反应特点、影响因素及重要的生产实例。
(3)一般掌握游离基反应历程、缩合反应、脂肪族化合物的硫酸酯化、烯烃的加成卤化、芳胺和酚的亚硝化等反应及生产实例。
(4)了解精细化学品的分类、精细化工的特点和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介绍精细化工的定义、特点、分类;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分类;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的定义和种类。
第2章精细有机合成的理论基础概述:概括介绍精细有机合成的反应原理和历程。
反应试剂的分类:极性试剂、游离基试剂。
亲电取代反应: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历程、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
亲核取代反应:脂肪族和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影响因素。
第3章卤化概述:介绍卤化单元反应的定义、特点、重要性。
重点介绍芳环上取代卤化反应:反应历程、反应动力学、卤化反应影响因素、典型卤化反应品种——氯苯的生产工艺。
脂肪烃及芳环侧链的取代反应:反应历程、反应影响因素、典型卤化反应品种——氯化苄的生产工艺。
第4章磺化和硫酸酯化概述:介绍磺化单元反应反应概况:磺化重要性、磺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酸硝化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Ⅰ 被硝化物或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是液态的, 而且不溶于废硫酸中,因此,硝化后可用分层法 回收废酸; Ⅱ 硝酸用量接近于理论量或过量不多,废硫酸经浓 缩后可再用于配制混酸,即硫酸的消耗量很小;
Ⅲ 混酸硝化是非均相过程,要求硝化反应器装有 良好的搅拌装置,使酸相与有机相充分接触。
问题: 1. 硝酸在硝化反应中 有哪些作用? 2. 硝酸的氧化能力和 硝化能力与浓度的关 系? 3. 不同的硝化方法各 有什么特征?
13
问题 1. 硝酸在硝化反应中有哪些作用?
硝酸在硝化反应中既有硝化剂又有氧化剂的作用。
问题 2. 硝酸的氧化能力和硝化能力与浓度的关系?
硝酸的氧化能力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而增强(直至 某一极限); 硝化能力则随其浓度的降低而减弱。
实例一 实例二 实例三
OH
OH
OH
+ HNO3(稀)
NO2 +
NO2
NO2
+ NO2BF4
FSO3H(氟代硫酸) O2N 150oC
NO2
NO2
Br
H2SO4
+ HNO3 (60oC)
Br
NO2 +
Br NO2
NO2
实例四
C2H5ONa C2H5ONO2
N H
NO2
N H
29
3 温度
影响硝化反应的因素
14
1.直接硝化法 (1)稀硝酸硝化法
适用与此法的有机物主要有:
① 易被硝化的芳香族化合物(有使苯环活化的取代基)
NHCOCH 3
OCH2CH3
② 低级烷基取代苯亦可用稀硝酸进行侧链硝化(浓度相当
稀时,亦将导致侧链氧化。)
CH3
CH2CH3
③ 芳烃
15
(2) 浓硝酸硝化法
主要适用:芳香族化合物的硝化;
4
二、芳烃环上引入硝基的主要目的:
(1) 将-NO2转化为-NH2 ; (2) 利用硝基的是一个强吸电子基团,使芳环 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易于发生。
Cl
ONa
+ 2NaOH Cl
10% NaOH 350-400℃,20-30MPa
+ NaCl + H2O ONa
+ 2NaOH
10% NaOH 160℃,0.6MPa
NaAsO3
O NN
Fe,NaOH
NN
Fe,or Sn+HCl
NO2 Zn+NaOH Fe,HCl Zn ,H2O
Zn +NH4Cl
NH NH
NO NHOH
Fe,or Sn+ HCl
NH2
6
NH2 +
NaNO2
+
N
HCl 0 ℃ ~5℃
NO2
NCl
+ NaCl + H2O
NaNO2 催化剂
-H( H3PO2或 HCHO + NaOH)
27
④ 硝基阳离子结晶盐(NO2BF4):强硝化剂,用于 难于硝化的物质。
⑤ 硝酸+醋酐:无氧化作用的强硝化剂,适用于易 被氧化或被混酸分解的芳烃硝化。(如:乙酰苯 胺的硝化。)
⑥ 硝酸酯:适用于某些对酸不稳定的化合物 , 如:吡咯或吲哚的硝化。
28
影响硝化反应的因素 (3) 硝化试剂的选择与应用
速度提高,放出的热量也增大,如不及时移出,又 会使反应温度迅速上升,引起更多副反应,还使硝 酸分解产生大量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轻则冲 料,重则发生爆炸。
32
影响硝化反应的因素
4. 溶剂
有机溶剂中硝化的主要作用是改变所得到的硝基 异构产物的比例,避免使用大量硫酸作溶剂,以及 使用接近理论量的硝酸。
21
1. 被硝化物的结构
影响硝化反应的因素
(1) 芳环上已有取代基团对的硝化反应影响:
硝基进入芳环的位置和硝化速率与已有取代基团定
位类型有关:
一类基团:**如-R、-O-、-NR2、-NHR、 -NH2、 -OH、-NHCOR等可使苯环活化,硝化速度快; **-F、-Cl、-Br、-I 、-CH2Cl、-CH2F等可使苯环 钝化,但使硝基进入邻、对位; 二类基团如-N+R3、-NO2、-CN、-SO3H、-CHO、- COR、-COOR、-COOH、-CONH2、-CCl3、-NH3等 可使苯环钝化,硝化反应速度慢,使硝基将进入间位。
9
(2) 反应机理
(1) HNO3 + 2H2SO4
H3O+ + +NO2 + 2 HSO4-
O
ON
H
O
+ H2SO4
(2)
+ +NO2
H
O
ON
H
O
O H2O + N
O
H
+ NO2
H
(3)
+ NO2 + HSO4-
NO2 + H2SO4
10
(3)硝化反应中的主要副反应:
① 芳环上氧化 当芳环上有供电子基时,在硝化过程中比较容易生成酚类
22
苯系
取代基对
R 硝化反应速度的影响
R
OH OCH3 H
v相对 1000 24.5 1
CN 10-4
NO2 10-5~-7
N+(CH3)3 10-7
NO2
萘系
蒽醌
O NO 2
O
O NO2
NO2
(
)
O
O
NO2 O
23
(2) 杂环烃类化合物的硝化
A 呋喃、噻吩、吡咯
B 咪唑环
O
N
N
C 吡啶环
N H
副产物,为了减少酚的生成,应随时排出产生的二氧化氮。
② 侧链上氧化 在硝化过程中芳环上的烷基有可能被氧化。例如,当乙苯
硝化时可生成的副产物有苯乙酮、苯甲醛以及苯甲醇等化合 物。实验证明,二氧化氮是使烷基产生氧化的有效氧化剂。 ③ 多元酚或氨基酚在硝化时易氧化成醌类。 ④ 多取代苯的烷基、卤基、烷氧基、羰基和磺酸基都可能 在硝化发生去烃基、置换等副反应。
OH
② 酚或酚醚类直接硝化,易于氧化。
OH
OCH3
③ 当苯环上同时存在羟基(或烷氧基)和醛基时,若采用 先磺化后硝化的方法,则醛基不受影响。
CH3O
CHO
OH
H2SO4
CH3O
SO3H
HNO3
CHO OH
NO2
CH3O
CHO 19
OH
(2) 重氮基的取代硝化
芳香族重氮盐用亚硝酸钠处理,然后分解成芳香族硝基 化合物,如:
N
CH3
N
影响硝化反应的因素
S
N
H
D 喹啉环上引入硝基,
只能在苯环上引入。
N
24
影响硝化反应的因素
2.硝化剂
(1) 硝化剂种类: ① 稀硝酸
问题: 1. 硝化剂有哪些? 2. 各种硝化剂适合于哪类有机 物的硝化反应?
② 浓硝酸
③ 混酸(HNO3+H2SO4) ④ 硝基阳离子结晶盐(NO2BF4) ⑤ 硝酸+醋酐(硝酸乙酰)
Ⅰ 反应温度升高,硝酸分解和氧化副反应速度加快。
Ⅱ 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选择性下降。
表 氯苯硝化温度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
温度,℃
o,%
m,%
p,%
30
57.2
3.5
39.3
60
57.6
7.1
35.3
容易进行的硝化反应:10~90℃ 较难进行的硝化反应:30~130℃
31
③温度对硝化安全生产问题的影响: 硝化反应是强烈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反应
NH2 +
NaNO2
HCl 0 ℃ ~5℃
+
-
N NCl
+ NaCl + H2O
ArN2+Cl- + NaNO2
ArNO2 + N2 + NaCl
20
2.2.4 影响硝化反应的因素
影响硝化反应的因素: 有机物结构,硝化剂,反应温 度及溶剂等,均会影响硝化产物的结构和收率。
1. 被硝化物的结构 2. 硝化剂 3. 温度 4. 溶剂 5. 相比与硝酸比 6. 搅拌
17
(4) 硝酸乙酰法 硝酸乙酰为强硝化剂,反应速度快且无水生成,反应条 件缓和,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反应。硝化时-NO2主要 进入第一类取代基的邻位,为邻位硝化剂,其硝化产物 几乎全为一硝基化合物。
18
2.间接硝化法 (1) 磺基的取代硝化
适用与此法的有机物主要有: ① 芳香族化合物或杂环化合物上的-SO3H,用硝酸处 理,可被-NO2置换生成硝基化合物:
+ NaCl + H2O
NO2
NO2
Cl
ONa
NO2 + 2NaOH
10% NaOH 100℃,常压
NO2 + NaCl + H2O
5
NO2
NO2
(3) 将-NO2转化为氧化偶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 (-N=N- )、氢化偶氮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 羟胺(-NHOH)等,芳伯胺经重氮化后形成重氮 盐,用可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实现官能团转换。
降或终止;
②氧化反应显著增加,甚至有时会发生侧链氧化反应;
③ 硝酸浓度降低时,硝化能力降低,不利于硝化。
16
(3) 混酸硝化法
不适用:易发生磺化的化合物 优点: ① 混酸比硝酸能产生更多的硝基正离子,硝化能力强,反应 速度快、产率高。 ② 氧化能力降低,不易产生氧化的副反应,硝酸利用率高; ③ 混酸与有机物混溶性好,使硝化易于进行,混酸减少了硝 化热效应,不至于局部过热而温度难于控制; ④ 混酸的腐蚀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