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受灾情况报告下冰雹

受灾情况报告下冰雹

受灾情况报告下冰雹受灾情况报告下冰雹3月19日晚10时至21日上午8时,我县遭受暴雨冰雹袭击。

据气象部门观察,全县36小时普遍降雨量平均为160㎜,水东最大达㎜,冰雹直径1-2cm,降冰雹两次10分钟左右。

截止3月21日上午9时,统计各乡镇上报受灾情况,全县因暴雨、冰雹损毁油菜面积达16780余亩,果树因枝条折断、花实打落,受灾面积达12600余亩,香芋遭受水冲沙压面积约3456亩,冲毁渠道7000余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受灾情况将续报。

受灾情况报告下冰雹5月4日下午19时至20时,我县16个乡镇遭受特大冰雹袭击,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受灾情况20pc年5月4日下午19时至20时,我县菩堤乡、黄章乡、旧县镇、永乡乡、凤栖镇、交口河镇、京兆乡、杨舒乡、老庙镇、槐柏镇、石泉乡、土基镇、秦关乡、石头镇、百益乡、朱牛乡等16个乡镇全部不同程度遭受冰雹袭击,冰雹密度较大,直径达5—10毫米大小不等,整个冰雹持续时间在5-15分钟之间,同时伴有6级左右大风,成灾率高,灾情较为严重,给全县的经济和群众收入带来巨大损失。

据初步调查统计,本次全县16个乡镇全部遭受冰雹灾害,受灾群众达28370余户,99297余人,受灾总面积258243亩,其中苹果245322亩,农作物12521亩,平均受灾程度达20%--70%,特别是菩堤乡、黄章乡、旧县镇、槐柏镇、土基镇等5个乡镇34个村受灾程度达70%,预计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

二、生产自救情况灾情发生后,县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力到达现场进行细致工作。

一是认真调查灾情。

民政部门分成了几个核灾小组分赴受灾乡镇,细致调查灾情,及时掌握了雹灾的损失程度。

二是及时上报灾情。

按照有关程序,民政局在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灾情的同时,向市民政部门进行了初报,全力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三是做好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的基础工作。

由各乡镇牵头,民政站参与,目前对受灾困难群众的生活进行摸排,根据情况将进一步积极组织安排救灾资金,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冰雹灾害调研报告总结

冰雹灾害调研报告总结

冰雹灾害调研报告总结冰雹灾害是一种常见但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给农业、交通、建筑等各个领域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针对这一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冰雹灾害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调研团队对冰雹灾害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大量的气象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冰雹灾害主要与强对流天气系统有关。

在强对流天气系统形成过程中,冰雹是由于云中上升气流与下降气流的强烈对流碰撞而形成的。

此外,冰雹发生还与局地气温、水汽含量、气流垂直剪切等多个因素有关。

其次,调研团队深入探讨了冰雹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和技术手段,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建议。

首先,加强冰雹观测能力,提高冰雹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预警可以提前通知受灾区域。

其次,加强农业保险系统建设,为农民提供灾后补贴和赔偿,减轻冰雹灾害对农业的损失。

此外,可以投入更多资源开展冰雹防护设施建设,如建立冰雹防护网、雨水收集系统等,减少冰雹对建筑物和交通设施的破坏。

最后,调研团队对未来冰雹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冰雹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会有所增加。

因此,加强对冰雹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是必要的。

同时,需要推动相关科研机构加强对冰雹成因的研究,提高对冰雹灾害的认知和理解。

在防治方面,应加强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推动建立综合防治体系,提高社会抗灾能力。

总结而言,冰雹灾害是一种具有严重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农业、交通、建筑等领域造成了巨大影响。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冰雹灾害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在应对冰雹灾害方面,需要加强冰雹观测、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加强冰雹防护设施建设等措施。

同时,应加强科研机构的研究,提高对冰雹成因的认识,并推动社会对冰雹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的提升。

冰雹 暴雨灾情情况汇报

冰雹 暴雨灾情情况汇报

冰雹暴雨灾情情况汇报近日,我国多地遭遇了冰雹暴雨灾情,给人民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以下是各地冰雹暴雨灾情情况的汇报。

首先,就地区分布来看,冰雹暴雨灾情主要发生在西南、华南、华东等地区。

在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等省份遭受了严重的冰雹暴雨袭击,导致大面积农作物受损,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等严重后果。

在华南地区,广东、广西等地也遭受了暴雨冰雹的袭击,造成了大面积的洪涝灾害,给当地民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而在华东地区,浙江、福建等省份也遭受了暴雨冰雹的侵袭,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其次,就灾情影响来看,冰雹暴雨灾情对当地的农作物生长和收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许多农田被淹没,庄稼被冰雹摧毁,导致了大面积的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同时,暴雨还导致了山洪暴发,河流泛滥,给当地的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造成了不小的破坏,给当地民众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此外,冰雹暴雨还导致了一些房屋倒塌,给当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最后,就救援和灾后重建来看,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开展了抗灾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他们迅速组织了救援力量,投入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开展了抢险救灾工作,确保了当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各地政府也已经启动了灾后重建工作,修复了受损的基础设施,帮助农民恢复了种植生产,为受灾民众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和救助。

总的来说,冰雹暴雨灾情给我国多地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开展了抗灾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为灾区民众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和救助。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受灾地区一定能够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遭遇暴雨冰雹灾难情况报告范文_情况报告范文doc]冰雹是自然灾害吗

[遭遇暴雨冰雹灾难情况报告范文_情况报告范文doc]冰雹是自然灾害吗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作者:胖虎发布人:楚风发布时间:2011-2-4 来源:鼎盛中华论坛点击次数: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中国的所谓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有说1980年)。

从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有29年,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又32年。

很多学者将新中国的这部分历史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

如今的中国和西方媒体热衷宣传中国在后30年的经济成就,同时极力贬低中国在前30年的经济进步。

每当提起改革前的经济,中国媒体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不带政治偏见的事实和经济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在改革前的29年,中国在国家安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基础建设以及人文建设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万事开头难。

虽然大家都不耻拿印度做参考物,但参考一下总还是能说明问题的。

今天的印度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几乎是相等的。

更何况在47年独立时的印度比49年的中国不知强多少倍。

英帝国给印度留下的铁路就有5万5千公里。

而49年时的中国铁路只有2万2千公里。

并且大部分在长期的战争中被破坏或完全毁坏。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艰难。

但在前30年中国的铁路里程达到了5万公里左右。

相当于在前30年,在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条件、落后的技术条件、短缺的物质条件下,中国建设了3万公里的铁路。

沙漠冰雹原因分析报告

沙漠冰雹原因分析报告

沙漠冰雹原因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如下:一、背景介绍沙漠冰雹是指在沙漠地区出现的冰雹现象,通常与沙尘暴和强烈对流天气有关。

沙漠地区的气候通常干燥且高温,冰雹在这种地区的出现极为罕见,因此其原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二、原因分析1. 概述沙漠冰雹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特殊条件的综合作用,以下为可能的影响因素:2. 气候条件由于沙漠地区的气候通常干燥且高温,沙漠地区形势复杂,其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是沙漠冰雹发生的原因之一。

沙尘暴带来的大量尘土和沙粒,以及地表温度的快速升高,可以为冰雹的形成提供基础条件。

3. 对流天气强烈的对流天气是沙漠冰雹的主要形成机制。

沙漠地区通常处于气旋环流的边缘,冷空气与热空气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强大的对流气旋。

这种对流气旋会引发较强的上升气流,使得水蒸气得以快速上升,并逐渐凝结成冰雹。

4. 水蒸气供应尽管沙漠地区通常缺乏水源,但高温和湿度的突然变化,以及来自远处的水蒸气输送,也可能成为沙漠冰雹发生的关键因素。

水蒸气的供应使得对流天气中的冷空气得以迅速冷却,形成冰雹核心。

5. 地形和地理位置沙漠地区的地形和地理位置也会对沙漠冰雹的形成产生影响。

地形的复杂性会引发大气运动的变化,而地理位置则决定了沙漠地区是否处于受到强对流天气影响的区域之中。

6. 其他影响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如气温、湿度、风速等也可能对沙漠冰雹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

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对流环境的显著变化,从而促进或抑制沙漠冰雹的发生。

三、研究方法沙漠冰雹的研究通常采用综合分析实测数据、数值模拟和实地调查等多种方法。

通过观测和分析大气条件和冰雹事件的相关数据,可以深入了解沙漠冰雹的成因机制,并为其预测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论沙漠冰雹是沙漠地区罕见的自然现象,其形成与沙尘暴、对流天气、水蒸气供应、地形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沙漠冰雹的原因可以提高对其发生的预测和预警能力,对降低其对沙漠地区的不利影响起到积极的作用。

雹灾报告范文

雹灾报告范文

雹灾报告范文6.23特大冰雹灾害灾情汇报材料一、基本情况6月23日下午16时30分,菜子镇遭遇特大冰雹灾害,雹灾持续30分钟,冰雹最大直径达到4公分。

冰雹范围涉及东风、牟河、先锋、元各、菜子、马家庄、董家寺、四店、中川9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

房屋损坏户数1176户(其中:五保户19户,低保户219户、823人),损坏屋面面积11.76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528.8万元。

农作物受灾面积1767.6公顷,其中成灾1767.6公顷,绝收791.2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31万元。

牧草受灾面积233.33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40公顷,绝收面积93.33公顷,死亡羊3只,牛1只,灾情共造成畜牧损失129.9万元。

此次灾害共造成东风、牟河两个小学17间教室16间宿舍屋面受损1850平方米,部分附属设施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2.24万元。

此次灾害共造成2人受伤。

二、工作进展(一)启动预案灾情发生后,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领导班子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看,并及时将灾情上报县委办、政府办、民政局、农业局、气象局及相关部门。

17时40分,组织召开了全镇干部抢险救灾紧急会议,启动了菜子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对预案抢险救灾组、后勤保障组、信息联络组等各小组成员进行了分配和强调,确保抢险工作及时有效进行。

(二)核查灾情1、领导重视6月24日早上8点,县委鲁书记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受灾最严重的牟河村、东风村、牟河小学、东风小学查看灾情,指导救灾工作,及时安排调运救灾棚膜1.5吨,并对下一步如何做好救灾及恢复生产等具体工作做了明确指示。

2、干部救援6月23日18时,各小组成员全面深入农户,对受灾的9个村进行了全面的核查。

确保不漏村,不漏社,不漏户,分门别类理清灾情。

3、村帮社在组织干部救援的同时,镇党委、镇政府动员没有受灾及灾情较轻的村,对受灾严重的村社进行救助。

保证及时有效的救助受灾群众,确保群众早日恢复生产。

4、爱心募捐本次冰雹灾害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促使农业大面积绝收。

冰雹灾害情况汇报

冰雹灾害情况汇报

冰雹灾害情况汇报近年来,冰雹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冰雹灾害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救灾措施,特进行了冰雹灾害情况的汇报如下:一、冰雹灾害的定义和特点。

冰雹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通常伴随着雷暴天气,是指在大气中上升气流的作用下,水滴凝结成冰粒,并在云层内不断增大,最终凝结成冰雹球,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上。

冰雹灾害具有突发性、短时强降水、强风等特点,对农作物、建筑物、交通设施等造成严重破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二、冰雹灾害的造成原因。

冰雹灾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强对流天气、湿度适宜、气温骤降等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

此外,地形、地表覆盖情况、城市热岛效应等也会影响冰雹的形成和发展。

在人类活动方面,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也会加剧冰雹灾害的频发程度。

三、冰雹灾害的影响。

冰雹灾害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大、破坏严重,导致粮食减产、经济损失巨大。

此外,冰雹灾害还会对城市建筑、交通设施、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

四、冰雹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措施。

为了减少冰雹灾害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提前发布冰雹预警信息,引导人们采取防护措施;加强农业保险和政策支持,提高农民抗灾能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冰雹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五、结语。

冰雹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冰雹灾害的严重性,加强防范和减灾工作,共同应对冰雹灾害带来的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冰雹受灾情况汇报

冰雹受灾情况汇报

冰雹受灾情况汇报近期,我市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冰雹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经过初步调查,现将冰雹受灾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受灾范围。

此次冰雹灾害主要集中在我市南部地区,包括XX县、XX镇等地。

受灾范围广泛,农田、果园、居民房屋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冰雹大小。

冰雹的大小不一,最大的冰雹直径超过3厘米,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冰雹的砸击力非常大,给受灾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三、农作物受灾情况。

此次冰雹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较为严重,大片农田遭受冰雹的袭击,玉米、小麦、蔬菜等作物受损严重,部分果园的果实遭受冰雹的摧残,导致大量果实腐烂,无法收获。

四、房屋及设施受损情况。

冰雹灾害还导致部分农户的房屋受损,房顶瓦片被冰雹砸碎,玻璃窗被砸破,农户的生活设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给受灾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五、受灾群众情况。

受灾群众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部分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作物和果品的种植和销售,此次冰雹灾害导致了他们的经济来源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生活陷入了困境。

六、救援和恢复工作。

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冰雹灾害,迅速组织了相关部门和救援力量,对受灾地区展开了救援和恢复工作。

目前,救援力量已经进入受灾地区,对受灾群众进行了紧急救援和物资支持,恢复农田和果园的工作也已经展开。

七、未来工作展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受灾地区的救援和恢复工作力度,帮助受灾群众尽快度过难关。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冰雹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

以上为我市冰雹受灾情况的汇报,希望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关于崆峒区遭受暴雨冰雹灾害的调研报告我区近期遭受暴雨冰雹灾害情况调研报告中共崆峒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2011年8月)入夏以来,我区暴雨冰雹灾害频发,尤其是7月中旬以来,就发生了5次较为严重的冰雹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按照区上分管领导的指示,为了全面翔实地掌握各乡镇灾情、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和对全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及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情况,我办深入受灾乡镇、村社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一、灾害造成的损失和采取的应对措施今年7月15日、16日、18日、19日和26日,我区连续发生五次较为严重的暴雨冰雹灾情,造成四十里铺镇、崆峒镇、草峰镇、索罗乡、香莲乡、大秦乡、安国乡7个乡镇23个村127个社6132户26132人受灾,降雹最长时间长达15分钟(7月19日草峰镇),雹粒最大直径达到30毫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22231亩,成灾面积14144亩,其中:玉米受灾13022亩,成灾8851亩;胡麻受灾3276亩,成灾2206亩;洋芋豆类受灾4276亩,成灾2081亩;荞麦受灾1677亩,成灾1006亩;损坏拱棚140座、日光温室4座,直接经济损失978.45万元。

灾害发生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抗灾救灾工作,采取了有力的应对措施。

一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区委农办、区民政局、农牧局负责同志第一时间深入受灾乡镇,与乡村干部一起查看灾情,做好群众安抚工作,同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薄弱地段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

二是认真做好灾情的统计、核实工作。

组织区乡村干部深入现场和农户,认真调查核实受灾情况,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全面摸清受灾损失情况,迅速形成报告,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是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对受灾的农作物加强田间管理,抓好扶苗和补种,对受灾较重和绝收的地块,及时进行了清理,能补种的补种,不能补种的进行翻耕沤肥,努力降低灾害损失。

全区完成复种万亩,占计划的104%,其中29.12:粮食作物物18.66万亩,蔬菜等经济作3.61万亩),9.21万亩(胡萝卜饲草1.25万亩。

四是及时与平凉市财产保险公司崆峒营业部衔接,组成冰雹灾害评估组,对受灾较重的1626亩玉米(草峰镇1206亩、索罗乡420亩)实地查勘、定损,申请保险理赔。

五是加强值班值守工作。

各乡镇和区直有关部门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坚守岗位,实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及时监测灾情,妥善处置紧急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基层和广大群众防灾意识不强。

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文化素质制约和传统观念影响,广大群众还没有树立积极防灾减灾意识,对自然灾害的警惕性不够,还存在听天由命和麻痹大意思想,不能积极主动的克服困难。

二是冰雹等极端性自然灾害预测预警难。

由于技术的原因,冰雹等极端性灾害天气预报预警技术还不够成熟,人工防雹作业技术还相当滞后,对冰雹等极端灾害天气还没有有效的预警预防手段。

三是基层防灾抗灾基础薄弱。

区级财力比较困难,在防灾减灾方面投入有限,全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工作还比较薄弱。

部分边远乡镇由于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的制约,一旦发生灾情,应对的能力非常有限。

四是农业保险覆盖面窄。

由于我区农业生产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效益低,加之群众认识跟不上,区级财政配套保险费补助比较困难,农业保险才刚刚起步。

今年全区仅在40个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集中示范点和12个雷雨常发带的村,对3.6万亩全膜玉米投保,仅占全区全膜玉米推广面积12万亩的30%,占全区玉米种植面积20万亩的18%。

其他农作物、果园、设施蔬菜等保险工作尚没有启动。

三、提高我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建议(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以及应急处置的常规手段,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培训班、黑板报、宣传材料、宣传车、现场演示等行之有效的形式,进村入户向广大群众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提高群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素质和能力,增强群众的生产自救意识。

(二)完善预案,排查隐患,增强抗灾自救能力。

我区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非常大,加之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地貌,发生暴雨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的机率大,使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影响。

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防灾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做到“思想、组织、预案、队伍、物资”五落实。

认真开展抗灾救灾安全检查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各类农业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不走形式,不留死角,不存隐患,对检查出的问题造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落实必要的工程措施,鼓励果园面积较大的农户制作防雹网,设施蔬菜大户备足草帘、草垫,高炮作业点24小时待命,尽可能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同时要居安思危,完善各类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做到预案组织体系健全、联动协调顺畅、可操作性强,并定期演练,发挥预案的实效性,牢牢把握防灾救灾工作的主动权。

(三)畅通渠道,强化培训,提高天气预报对抗灾救灾的预警作用。

建立畅通的天气预报信息发布渠道,配套完善预报设施,增加中短期天气预报发布密度,减少发布层次和环节,将极端性天气预报信息力争发布到村一级,切实提高预报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对基层气象联络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确保他们能及时准确地将气象灾害信息传递给基层群众并组织群众采取科学的应急处置措施。

(四)转变思路,落实补贴,全面推行农业保险。

认真贯彻全省旱作玉米保险启动会议精神,遵循“国家财政支持、商业化运作,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商业保险公司依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经营农业保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业保险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补贴全膜玉米保险每亩6元、省级财政补贴每亩3元的政策机遇,全面落实区级保费补贴配套资金,先期实现12万亩全膜玉米保险全覆盖,随着保险工作的深入和群众认识的提高,进而实现30万亩小麦保险全覆盖,逐步向大秋作物、果园和设施蔬菜延伸,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农业增效、防灾减灾中的主力军作用,促进政府财政资金变“灾后救助”为“灾前保费补贴”,实现防灾减灾思路上的根本转变,彻底解决发展现代农业的后顾之忧。

篇二:关于三石镇“3.18冰雹灾害”的情况报告关于三石镇“3.18冰雹灾害”的情况汇报县委办、县府办:2013年3月18日零晨零时许,我镇纳合村、巴造村突降冰雹,造成纳合村19个自然屯56个村民小组和巴造村纳亮片从左、从右、江纳等8个村民小组受灾。

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安排人员核查灾情,组织群众抗灾自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受灾情况据统计,此次冰雹灾害,全镇共造成1392人受灾,最严重的有121户主房受灾。

其中:纳往屯51户130间,弄规屯30户35间主房,弄凡屯10户16间,纳同9户18间,板切屯7户18间,牙马4户8间,弄作3户6间,弄锐2户6间,丘拉3户6间,丘王1户2间,弄莫1户2间。

这些受灾户主要是屋顶瓦片大部分被损坏,有几户甚至片瓦不剩。

损毁厨房320间,猪、牛栏330间。

农作物受灾情况:油菜500亩,无收400亩,玉米3500亩,无收1500亩,蔬菜400亩,番茄57亩无收,桑苗860亩,影响第一批蚕虫饲养,西瓜40亩,甘蔗受灾面积1600亩,核桃育苗基地68亩。

二、救灾情况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立即向各村下达了调查灾情的指令,各村也在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报告了灾情,镇党委政府及时启动抗灾紧急预案,并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一)深入调查,核实灾情。

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组织全镇党员干部,组成13个工作组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准确落实受灾情况,做到不漏村、不漏户、不漏地块,分门别类落实灾情。

(二)正确引导,稳定情绪。

在深入调查核实的同时,镇、村干部与群众进行交流,了解群众困难、需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增强群众自救信心,特别是对于生活条件较差和缺乏劳动力的群众,鼓励他们树立自救信心,尽快恢复生活和生产。

(三)全体动员,生产自救。

一是对有自救能力的群众进行动员,及时补苗,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二是对自救能力较弱的群众,组织挂村镇干和村干进行帮扶,尽早补栽补种;三是对房屋损毁的农户,迅速组织人员帮助进行翻盖和维修。

三、存在的困难此次灾情来的突然,受灾范围较广,灾情严重,目前还存在诸多困难。

一是因政府财政资金缺乏,财力不足,对抗灾救灾投入难以满足。

二是纳合村、巴造村在这次灾害中损失较重,受灾正当春种期间,严重影响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这将对镇党委、政府今后再在全镇推广特色种植业有一定的影响。

三石镇人民政府2013年3月18日篇三:冰雹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的。

一般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温度为0℃至-20℃,由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组成。

在冰雹云中气流是很强盛的,通常在云的前进方向,有一股十分强大的上升气流从云底进入又从云的上部流出。

还有一股下沉气流从云后方中层流入,从云底流出。

这里也就是通常出现冰雹的降水区。

这两股有组织上升与下沉气流与环境气流连通,所以一般强雹云中气流结构比较持续。

强烈的上升气流不仅给雹云输送了充分的水汽,并且支撑冰雹粒子停留在云中,使它长到相当大才降落下来。

在冰雹云中冰雹又是怎样长成的呢?在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这些冰雹初始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良好生长条件。

雹核a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

这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

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流区,那么冰雹又将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

这样冰雹就一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由于各次生长的时间、含水量和其它条件的差异,所以各层厚薄及其它特点也各有不同。

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雨是由云“变”来的。

雨滴的体积是云滴体积的100万倍。

也就是说,要100万个云滴才能构成一个雨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