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cccDNA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乙肝病毒感染知识讲解PPT课件

乙肝病毒感染知识讲解PPT课件
乙肝病毒感染 知识讲解PPT课

目录 引言 什么是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感染的症状与并发症 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结语
引言
引言
乙肝病毒感染知识讲解 乙肝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肝炎病 毒
引言
本课件将为您介绍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 知识
什么是乙肝病 毒?
乙肝病毒感染 的症状与并发

乙肝病毒感染的症状与并 发症
急性感染症状:疲劳、食欲不 振、黄疸等 慢性感染症状:无明显症状或 轻度疲劳等
乙肝病毒感染的症状与并 发症
并发症:肝硬化、肝癌等
乙肝病毒感染 的预防与控制
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 制
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 肝的有效手段 避免血液传播:拒绝共用针具 、安全注射等
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 制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措施、减少 性伴数等 垂直传播防控:孕前筛查、新生儿疫苗 接种等
乙肝病毒感染 的治疗与护理
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与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定期复查等
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与护 理
支持性治疗:饮食调理、避免酒精等
什么是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 触传播
什么是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
乙肝病毒感染 的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输血、注射毒品、 医疗器械污染等 性传播:不安全性行为、性伴 感染等
乙肝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感染妇女分娩时传给新生儿 其他途径:共用针具、美容美发器具等
结语
结语
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 病 通过预防、控制和治疗,我们 可以减少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

最新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医护人员培训)精品课件

最新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医护人员培训)精品课件
可长期携带病毒而不表现临床症状,隐蔽性强,活动不受 限制,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染源之一 HBV携带者传染性的强弱,一般与HBsAg滴度的高低 以及HBeAg是否阳性有关 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如不及时 采取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1年内90%以上将感染HBV 并成为携带者。双阳性孕妇也是乙肝重要的传染源
美国CDC1992~1993年监测,因异性性行为感染占 41%
莫斯科1994-1997年通过性传播的急性乙肝从28.6% 增加到42.3%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有较大比例乙肝患者(约30%)并无明确的HBV 接触史,且乙肝有较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现象
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带有HBV的血液及分泌 物经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C基因型,而南方地区主要 为B基因型
感染C基因型HBV后易发展成慢性乙肝、肝硬化 和肝癌
HBV人群分布
美国CDC-1990年的疾病报告资料显示, 20~29岁年龄组乙肝发病率最高
发病主要集中在高危人群,即
血液透析病人、经注射吸毒者、男性同性恋者、 异性性混乱者、HIV感染者和医务人员等

>8
40-95
主要感染地区 中国、南亚、热带非洲等

2-7
16-40
中欧、日本、地中海等

<2
4-15
西欧、北欧、北美、澳大利亚
60
50
40
30
20
10
0 年份
1990-2003年全国甲肝、乙肝发病率
发病率(1/10万)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乙型病毒性肝炎》课件

《乙型病毒性肝炎》课件

病毒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血液暴露或血液制品的接触,如输血、注射 毒品等。
性传播
性行为中的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性交、口交 和肛交。
母婴传播
感染的孕妇将病毒传给胎儿,或通过乳汁、 分娩过程传播。
医疗操作传播
不洁的医疗器械或手术操作引起的传播。
肝炎病毒检测方法
1
病毒基因标志物
2
通过检测病毒的基因标志物来确认是
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3
血清学标志物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关标志物来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学检测
直接检测体液或组织中的病毒颗粒。
乙型肝炎疫苗
疫苗种类
乙型肝炎疫苗有疫苗接种时间
一般情况下,乙型肝炎疫苗需 要在出生后尽早接种,按照指 定时间和剂量进行接种。
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措施
个人注意事项
• 避免接触感染源 • 保持个人卫生 • 接种疫苗 • 维持健康生活方式
医疗防护措施
公共卫生措施
• 切实做好医疗机构感 染控制
•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手套 • 遵循规范的操作程序
• 加强宣传教育 • 监测流行病学 • 完善疫苗接种制度 • 加强监管和协调
结语
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加强预防意识,做到个人防护、医疗防护和公共卫生控制,才能有效控 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乙型病毒性肝炎》PPT 课件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本课件将为您介绍乙型病毒性肝 炎的定义、感染途径、病毒传播途径、肝炎病毒检测方法、乙型肝炎疫苗、 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措施。
什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指的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这种疾病可以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 医疗操作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其症状表现包括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和黄疸等。

乙肝知识培训PPT课件

乙肝知识培训PPT课件
乙肝知识培训 PPT课件
汇报人:XXX
01
乙肝病毒及传播途径
02
乙肝的症状与诊断
03
乙肝的预防与治疗
04
乙肝对生活的影响
05
乙肝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目 录
01
乙肝病毒及传播 途径
乙肝病毒的结构与特性
乙肝病毒结构
乙肝病毒由外壳和内核构成, 外壳上有突起,负责病毒的感
染和复制。
乙肝病毒特性
乙肝病毒具有耐热、耐酸、耐 紫外线等特性,在一定条件下
乙肝患者和易感人群应定期进行乙肝病毒检测,以便早 期发现和治疗。
03 乙肝的隔离与防护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采取必要的隔离和防护措施,避免病 毒传播。
谢谢
汇报人:XXX
2
药物治疗
乙肝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干扰素、拉米 夫定、阿德福韦酯等抗病毒药物,以及
抗炎保肝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
3
注意事项
在治疗乙肝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 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同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04
乙肝对生活的影 响
乙肝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就业歧视
乙肝患者可能会在就业时遭受歧视,导致 职业发展受阻。
乙肝症状
乙肝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疲劳、 食欲不振、黄疸、肝区疼痛等。
02
诊断方法
乙肝的诊断通常通过血液检测来进 行,检测项目包括乙肝病毒标志物 和肝功能。
乙肝的诊断标准与方法
乙肝的症状
乙肝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不振、黄 疸和肝区疼痛等。
诊断方法
诊断乙肝的方法包括肝功能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 检测和肝脏超声等。
社交压力
乙肝患者可能会面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 力,影响其社交生活。

乙型肝炎培训课件

乙型肝炎培训课件

乙型肝炎根据卫生部重点传染病培训光盘整理一、诊断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损伤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他在我国广泛流行,危害严重,我国有1.2亿人口是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或者是感染者,相当于我国1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慢性乙肝感染者,这其中有1/3的人有可能将来会发生慢性乙型肝炎,极少数可以转变成肝硬化或者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个很小的病毒,他属于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也就是DNA病毒;它是由它的表面抗原和病毒的内核组成,病毒的内核包含着有e抗原,核心抗原和病毒的基因DNA,还有DNA聚合酶,由于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的,所以过去人们习惯把它称为澳大利亚抗原,人们经常说澳抗阳性就是由此而来。

乙肝病毒的抗原成分主要有三种: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原(HBcAg)这三种抗原进入人体后,分别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三种抗体,也就是表面抗体(HBsAb)、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这样就是三对抗原——抗体。

其中核心抗原用一般方法在血清中是很难查出来的,所以常规不做核心抗原的检查,称为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查或乙肝五项检查。

大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共同呈阳性。

往往意味着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相对较强。

小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共同呈阳性。

往往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比较弱,是乙肝病毒的中立期,只是传染性较弱,病情相对稳定。

乙肝五项指标中抗原是病毒的成分,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原产生了一种反应,乙肝表面抗体是由表面抗原刺激而产生的,它是一种中和抗体,能够中和乙肝病毒,对抗乙肝病毒的感染来抵御乙肝病毒的侵入,我们注射乙肝疫苗,也是刺激机体产生表面抗体,用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e抗体是由e抗原刺激而产生的,e抗体的存在提示着病毒是处于抑制状态,病毒是不活跃的;核心抗体它是一种比较弱的抗体,它不能够抵御病毒的侵入,也对病毒的复制没有抑制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教学课件ppt

乙型肝炎病毒教学课件ppt

VS
预防措施
对于HBsAg阳性孕妇,建议在妊娠前或 妊娠早期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同时 ,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建议 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型肝炎疫 苗,并在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二和第法和 前景
现有的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和 特点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1 2
血液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可经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 针刺、共用剃刀等。
性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可经性接触传播,包括性行为、 接吻等。
3
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胎盘、分娩等母婴途径传 播。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特点
感染率较高
乙型肝炎病毒在我国感染率较高,约为5%-10% 。
乙型肝炎病毒教学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乙型肝炎病毒的概述 •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 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害 • 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和控制 • 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方法和前景
01
乙型肝炎病毒的概述
乙型肝炎病毒的定义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属于黄病毒科的RNA病毒。
它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复制过程中会破坏肝细胞,引起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 化。
预防措施
避免不洁性行为和共用针头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使用避孕套、 避免共用注射器、牙刷等个人物品,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宣传教育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在面对诱惑和 危险因素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妊娠期间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
检查项目
对于妊娠期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查项 目,包括HBsAg、HBsAb、HBeAg、 HBeAb和HBcAb等。

肝炎病毒-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肝炎病毒-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毒,甲肝戊肝的传播途径
肝炎病毒 医学知识培训
46
各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特点
型别
HAV
HBV
HCV
HDV
HEV
分类(科) 小RNA病 嗜肝DNA 黄病毒 缺陷病毒 杯状病毒
核酸 ssRNA+ dsDNA ssRNA+ ssRNA- ssRNA+
传播途径 粪-口
血源、 母婴
好发人群 儿童青年 各年龄
流行情况 流行性 散发
携带者 罕见 多见
转慢、肝 罕见 硬化
NS:非结构蛋白基因
传 播 主要经血及血制品传播
途 故要严格筛选献血员 径
1.HCV感染的重要特征是易于慢性化, 多数丙肝患者可不出现症状,发病时 已呈慢性
2.相关疾病:慢性肝炎及肝硬化, 肝癌,肾小球肾炎
3.机制:直接作用、免疫病理损伤 4.HCV感染后不能诱导有效的免疫保护反应 5.微生物学检查:
HBV在 血清中 的三种 形态
(1)大球形颗粒:直径42nm (Dane颗粒)
(2)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 成分为HBsAg
(3)管形颗粒: 直径22nm 长100—500nm 成分为HBsAg
脂质双层 主蛋白(S抗原)
外衣壳
中蛋白
(包膜) 蛋白质 (HBsAg)
(S+PreS2抗原)
内衣壳:HBcAg
(1)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 ——两对半 (2)pre s1抗原和pre s2抗原:
病毒复制指标,检出抗体,预后良好 (3)血清HBV DNA检测
病毒存在和复制的最可靠指标 (4)血清DNA聚合酶检测
病毒复制指标
检查结果的临床分析
HBsAg HBeAg 抗HBs 抗HBe 抗HBc

乙肝知识培训PPT课件

乙肝知识培训PPT课件
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感 染母亲可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性传播
乙肝病毒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02
乙肝的预防与控 制
乙肝的预防措施
预防乙肝的疫苗 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 法。
避免血液传播
避免与他人共用针头、注射器等可能接触血液 的物品,避免与乙肝患者发生血液接触。
乙肝的检测与诊断
乙肝的危害性
概念介绍
01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具有传
染性。
危害性
02
乙肝危害包括但不限于:肝衰竭、肝硬化、肝癌
等。
预防与治疗
03
预防乙肝主要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治疗乙肝则根
据病情采用药物治疗、干扰素治疗等方法。
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如 注射、输血等途径。
母婴传播
科学家预计未来乙肝疫苗将更加安全、有 效,并可能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个性化接种。
乙肝治疗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新的治疗策略
正在研究新的治疗策略,如直接 抗病毒药物和免疫疗法,以更有
效地治疗乙肝。
个性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 将会有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以
提高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防性疫苗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预防性疫苗, 以预防乙肝的感染和传播,从而 在全球范围内控制乙肝的流行。
乙肝知识培训 PPT课件
汇报人:XXX
01
乙肝的概念和危害
02
乙肝的预防与控制
03
乙肝的社会影响
04
乙肝的未来展望
目 录
01
乙肝的概念和危 害
乙肝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一个模板可以重复使用,每“结合—裂解—结 合—裂解”一次为一个循环,每循环一次产生一个荧 光信号,呈线性信号放大
侵入者探针法定量检测cccDNA的优缺点
优点:线性信号放大,特异性比荧光 PCR法强
缺点:灵敏度低:104copy/ml
现有的几种cccDNA检测技术简介
1.选择性PCR(普通PCR、套式PCR、荧光PCR) 2.侵入者分析法(Invader assaay) 嵌合引物荧光PCR法
2.侵入者探针法(Invader assay)
两个体系:
两 种 特 殊 的 探 针 : invader probe 和 primary probe,后者含与待测模板无关的5’侧翼的碱基片段。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系统:被核酸内切酶Ⅰ (cleavase,裂解酶)特异地切割5’侧翼碱基片段作为第 二个invader,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盒(FRETC)结合 ,裂解酶切割FRETC上含有荧光基团的短臂,发出荧光 信号。
/ml左右 ·分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检测技术的特异性认
识不足,存在缺陷
建立cccDNA检测技术必须克服的难点
·多种同源的乙肝病毒DNA分子并存(cccDNA、 rcDNA、ssDNA、整合的HBV DNA),必须有 效地分离cccDNA和其他类型的病毒DNA
·如何进一步解决特异性的问题? ·如何解决灵敏度不高的问题(细胞内cccDNA
含量的较低),血清中含量? ·如何简化检测步骤?
分离cccDNA和rcDNA的分子基础
cccDNA
rcDNA
核酸一级结构
完整的双链
两条链均不完整
核酸空间结构 闭合环状,超螺旋 松弛环状,非超螺旋
是否与蛋白质结合
不结合
共价结合
对某些核酸酶抗性 强,不容易被降解 弱,容易被降解
分离cccDNA和rcDNA的任何手段均基于上述差异
选择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
缺陷: ·同样存在PCR产物自身退火引起的rcDNA
非特异性扩增的问题 ·由于灵敏度较普通PCR高,假阳性率比普
通PCR更高
选择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
质粒标准品107copy/ml 质粒标准品105copy/ml 3.5×108copy/ml携带者血清 105~107copy/ml携带者血清
选择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
解决方案 特异性抽提分离cccDNA与其它形式的病毒DNA
采用沉淀法或质粒抽提试剂盒抽提法 酶切纯化cccDNA
采用绿豆核酸酶或ATP依赖的plasmid-safe DNA酶
现有的几种cccDNA检测技术简介
1.选择性PCR(普通PCR、套式PCR、荧光PCR) 侵入者探针法(Invader assaay) 3.嵌合引物荧光PCR法
二、HBV cccDNA检测技术
现有的几种cccDNA检测技术简介
1.选择性PCR(普通PCR、套式PCR、荧光PCR) 2.侵入者探针法(Invader assaay) 3.嵌合引物荧光PCR法
现有的几种cccDNA检测技术简介
选择性PCR(普通PCR、套式PCR、荧光PCR) 2.侵入者探针法(Invader assaay) 3.嵌合引物荧光PCR法
选择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
与定性法比较增加了一个荧光探 针,探针位于扩增片段区(负链缺口 下游),与cccDNA的负链互补。
选择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
3200(1) 3‘
EcoR I
+
P2
1590 P1
5‘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1820
rcDNA不能被扩增
无荧光信号
3200(1) EcoR I
+
P2
1590 P1
1820
cccDNA能被扩增 检测到荧光信号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选择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
结果 : 标准曲线方程YCt= 42.0827-3.5554logXcopy 相关指数: R2=0.995 灵敏度至少可以达到103copy/ml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基 因 组 结 构 示 意 图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的 复 制 过 程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HBV cccDNA?
cccDNA存在于细胞核内,成为乙肝病毒的复制“池

目前尚没有可以进入细胞核内,并能够清除cccDNA
的药物,这也是现有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和治 疗后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选择性”PCR:并非万无一 Kock等:反应管中rcD失NA含量不能超过105copy
Hepatology 1996;23:405-413
血清HBV rcDNA超过108copy/ml,进行荧光PCR 可能会出现检测结果假阳性
rcDNA被大量扩增,阳性结果不可靠,定量结 果也不可靠
Hepatology Research 2003;15: 234-243(PBMC)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10(1):82-85(血清)
肝脏以外器官组织细胞可能存在cccDNA,成为肝脏
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来源
还没有稳定、可靠、敏感的cccDNA检测试剂盒问世
为什么没有cccDNA检测试剂盒问世?
·研究和开发该检测技术的时间不长 ·检测技术上的难度较大 ·前期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胞模型和动物肝脏
模,不能满足临床检验的需求 ·现有技术灵敏度不高,检测低限104 copy
1.选择性PCR
设计一对特殊引物:跨双缺口引物
正义引物P1 :与负链互补结合,位于正 链缺口上游
反义引物P2 :与正链互补结合,位于负 链缺口下游
目的:rcDNA不被扩增
选择性PCR:rcDNA不被扩增
选择性PCR:cccDNA能被扩增
“选择性”PCR:并非万无一 失
PCR产物自身退火(self annealing)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
一、几个相关问题简介
什么是HBV cccDNA?
即 共 价 闭 合 环 状 DNA (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乙肝病毒感染宿 主细胞后在细胞内复制并建立感染状态, 病毒松弛环状DNA(rcDNA)进入细胞核, 利用宿主DNA聚合酶和拓扑酶等“修复”形 成的、结构完整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