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情节波澜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主要情节按回廊梳理修改版

《红楼梦》主要情节按回廊梳理修改版

《红楼梦》主要情节按回廊梳理修改版
第一回国色天香,宝黛初识
- 宝玉进入贾府,与黛玉初见面。

二人一见钟情。

- 宝玉与宝钗互送贺礼,暗生情愫。

第二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 宝玉的前身是灵瑞观的灵官。

甄士隐梦中见到宝玉,寄托了希望。

- 贾雨村成为甄家女婿,与林黛玉有一段微妙的交流。

第三回葫芦僧悟空传降凡,金陵玉额逊东邻
- 葫芦僧传承给宝玉一红藕香囊,意味着宝玉的命运将发生改变。

- 宝玉与贾政和贾母见面,展示了宝玉的才情。

第四回太虚幻境传佳偶,冷子兴家议续弦
- 宝玉进入太虚幻境,与黛玉再次相遇并预见了之后的命运。

- 贾母决定与王夫人议续弦,谋划了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

第五回邢夫人仙逝扬州城,风雨送愁眠芳草渡
- 邢夫人去世,宝玉等人为她送行。

- 宝玉与黛玉在芳草渡悲伤相对。

第六回烟雨红尘撞画楼,英雄豪杰醉斗场
- 林黛玉为宝玉演唱《葬花吟》,表达对宝玉的思念之情。

- 宝玉与贾琏为警幻戏准备物品,展示了二人的机智才情。

第七回心事悠悠闺中梦,魂消天外客中情
- 林黛玉做了一个梦,表达了她内心深处对宝玉的牵挂。

- 薛宝钗与晴雯在宝玉面前展开热烈的争执。

...
(继续完善主要情节,直到超过800字)。

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含答案

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本课话题——规律一、从课文中积累“江河东流,时见湍急夺路,时见缓缓流淌,时见静练平展,时见波涛起伏,这是自然的运动规律。

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也是如此。

”其实,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的运动规律,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获得成功与发展。

二、从生活中积累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首先,要适时下种;其次,要有足够的水分,适当的肥料,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温度,只有遵从这一切,植物才能生长茂盛,违反了这些规律,植物轻则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

可见,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我们千万不要学拔苗助长的那个农夫,只一味地求快,不按客观规律办事。

古语说:欲速则不达。

我们只有认识事物规律,按照事物规律办事,才能取得胜利。

三、从名言中积累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沈德潜2.人是按美的规律来造形的。

——马克思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4.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李白5.科学规律的本身是客观真理,是不会陈旧的。

——王竹溪6.思想 (且不论好坏与否)——行为——习惯,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特赖因一、作者简介美的探索者——吴功正吴功正,江海学刊杂志社主编,研究员。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

主要研究学科领域是美学、文学。

代表作主要有著作类《小说美学》《中国文学美学》《古今名作美学鉴赏》《六朝美学史》《唐代美学史》,论文类《中国文艺美学的历史结构:诸种合力的规范》《郭沫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世纪型开拓者》《六朝园林文化研究》《从两汉到六朝:美学史轨迹描述》《中国文学美学之精神》等。

二、相关知识《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深刻地反映出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腐化、封建伦理道德的堕落,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

新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2.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课时训练 必修4

新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2.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课时训练 必修4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一、夯基训练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初坚持的宗旨 ,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2)成功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只靠烧香拜佛,这是 ,其结果可想而知。

(3)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 ,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A.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B.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背道而驰C.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缘木求鱼D.背道而驰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解析:“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南辕北辙”一般只用于行动,跟目的相反的情形,适用范围较小,“背道而驰”则可用于一切方向或目的等相反的事物或行动。

“缘木求鱼”,比喻方向、办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解析:A项,一面和两面不照应,“要激发这种潜能”应改为“能否激发这种潜能”。

B项,主谓搭配不当,应在“铸制”后加“的”。

C项,语序不当,最后一句应改为“均可在一夕间给企业造成大灾难”;或搭配不当,将最后一句改为“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遭遇大灾难”。

答案:D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在题诗中写下这样两句: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书中诗的悲凉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红楼梦》名著导读

《红楼梦》名著导读

主题思想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 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 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 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内容简介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内容简介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 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 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 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夭保 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
PART 04
作品鉴赏
APPRECIATION OF WORKS
思想内容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 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
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 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 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 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内容简介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 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 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 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 去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宝玉挨打》情节设计之探究

《宝玉挨打》情节设计之探究

《宝玉挨打》情节设计之探究摘要:《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其中《宝玉挨打》是其重要情节,本文主要对《宝玉挨打》这一章节的情节设计作一探讨,以此探究《红楼梦》情节设计的高超之处。

关键词:《红楼梦》《宝玉挨打》情节设计一、情节设计的高度浓缩《红楼梦》小说创作将百年望族的盛衰荣枯和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浓缩在十分集中的时间和空间之内,使得它在情节的叙事结构上广泛地采用场景, 以增加小说共时性的戏剧性效果; 而在叙述层面形成了重剪裁、巧构思、文笔精细曲折、情节描写跌宕多姿的叙述模式。

《红楼梦》的情节故事非常集中紧凑。

从表现时间来看,自林黛玉进贾府始,至贾宝玉出家止,总的时间跨度也不过就那么10年。

从表现空间来看,《红楼梦》展示的人物活动几乎从来就没有超越贾府这个基本舞台。

正是由于追求情节的高度浓缩,因此作者在时间叙事中强化了空间的场景描写,以补充时间模糊的不足。

以场景独有的画面感和空间意识激发读者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叙述层面就体现为小说重剪裁、巧构思的叙述模式。

《宝玉挨打》情节结构艺术的突出特点体现在它精心的情节铺设和巧妙的情节组接上:宝玉挨打之前, 本来就因为与黛玉口角而不快, 又要在大热天出来应酬贾雨村这样的人,再加上金钏的暴死和王夫人的数落, 已有十二分的窝囊和伤感, 不料一头撞在素日最惧的贾政身上, 又“倒抽了一口气”,紧接着就是忠顺王府索人, 贾环告状, 宝玉找不见焙茗送信, 偶然遇到个老婆子偏又耳聋, 不如人意的事轮番而至, 结果凑成了这顿饱打。

作品围绕“宝玉挨打”这一重大事件,把促成矛盾冲突的各种因素急剧集中到一个舞台上,快速推进,情节设计高度浓缩。

二、情节设计的波澜之妙吴功正论情节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ppt2 粤教版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ppt2 粤教版
语文·必修4(粤教)
第二单元 议论文
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栏 目 链 接
课文
导 读 1.走近作者
吴功正,当代学者,博士生导师。著作有 《小说美学》《唐代美学史》。
栏 目 链 接
课文
导 读 2.课文背景
本文是发表于《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3辑)上的
一篇鉴赏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文学评论。作者以“宝
预习 检测
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
A.走进这个新开发的景区,只见瀑布叠挂,溪水纵横,
飞.短.流.长.,甚是壮观。( × )

B.桂林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
目 链 接
设.。( √ )
C.柳盈盈是我们的班长,深得每一个人的拥护,每次
同学聚会,大家都热切盼望她早点来到,但是近来几次柳盈 盈总是姗姗来迟,可谓不.速.之.客.。( × )
目 链

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2)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 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 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 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 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课文 导读
(3)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
们有何启发?

答:
目 链
_____作__者__抓__住__了__《__红__楼__梦__》__叙__事__艺__术__中__最__具____点__进__行__阐__述__。__这__与__作__者__对__作__品__的__精__心__研__读__和__
(1)思路清晰,结构严密。

2019年高中语文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同步练习 粤教版必修4

2019年高中语文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同步练习 粤教版必修4

2019年高中语文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同步练习 粤教版必修41.走近作者吴功正,当代学者,博士生导师。

著作有《小说美学》《唐代美学史》。

2.相关知识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

(1)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

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2)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3)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4)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1.注音(1)缔(dì)造 分道扬镳(biāo) 湍(tuān)急漩(xuán)涡 笞挞(chī tà) 禄蠹(dù)朕(zhèn)兆 垂头耷(dā)耳 惶遽(jù)捋(luō)袖子(2)长 分⎩⎪⎨⎪⎧分(fēn)别分(fèn)量 中⎩⎪⎨⎪⎧中(zhōn ɡ)间中(zhònɡ)伤 2.写对字形(1) (2)⎩⎪⎨⎪⎧jí(辑)录jī(缉)拿作yī(揖)(3)⎩⎪⎨⎪⎧dié(迭)出层峦dié(叠)嶂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山”是个象形字。

金文的形体,就像有三个山峰的大山之形。

小篆的形体,仍有三个峰,但已不像大山之形了。

红楼梦梗概每回200字左右

红楼梦梗概每回200字左右

红楼梦梗概每回200字左右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梗概如下: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

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次要人物有贾母、王熙凤、贾政等。

贾宝玉是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良多情的人物。

在小说中,他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是主线之一。

林黛玉是贾府中的才情美人与情感女主角,她与贾宝玉情投意合,但最终未能成婚。

薛宝钗则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她与贾宝玉结婚,但婚后不久便因病去世。

其他人物也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性格特点。

贾母是贾府中的长辈,她有着威严和智慧;王熙凤是贾府中的管家,她精明能干,善于算计;贾政是贾府中的主人之一,他有着严厉的性格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在小说中,《红楼梦》描绘了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

这个大家庭有着自己的荣辱兴衰,也有着亲情、友情和爱情。

在这个虚构的背景下,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性的善
恶美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思想价值的文学巨著,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情节描写,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和人文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0
讲解:XX
18
2021/3/10
谢谢观赏!
讲解:XX
曹 雪 芹
19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3/10
20
2021/3/10
讲解:XX
11
对《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分 析,你有无补充意见?
补充观点:
“宝玉挨打”是一个疾风骤雨式的大场面,
情节设计有层次,而又紧凑急速,极有气氛; 矛盾冲突的形成和转化极富戏剧性(如最后贾 母的出场);
以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通过人物的
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特点在情节发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 吴功正
制作:深圳市红岭中学 张慕元
2021/3/10
讲解:XX
1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 吴功正
作者:博士生导师.著作《小说美学》
《中国文学美史》〈唐代美学史〉
2021/3/10
讲解:XX
2
分道扬镳: Biāo
湍急:
Tuān
掀起:
Xiān
挽狂澜于既倒: Jì
私塾:
Shú
禄蠹:

4
1. 中心论点是什么? 2. 课文思路分析:课分为哪两个部分? 3、题目是不是论点?题目能不能改成论点?
《红楼梦 》的情节平淡而有波澜
一(1---3)指出《红楼梦》的情节安排特 点———善于在平淡中掀波澜
二(4---7)分析曹雪芹如何层层铺垫,
推举高潮。
2021/3/10
讲解:XX
5
4 结合文段,谈谈“分道扬镳”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飞(蜚)短流长:Fēi
垂头耷耳: Dā
惶遽:

不速之客: Sù
目瞪口歪: Dèng
如坐针毡: zhān
2021/3/10
讲解:XX
3
文艺评论写作要求
1、叙(引用、复述)、议(分析)结合,一
般是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重在评议。
2、自始至终紧扣评论对象;可写成“评述性的
读后感”,但不要写成“由此及彼式的读后感”。
展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示;等等。
2021/3/10
讲解:XX
12
除此之外,此文在写作上还有哪 些你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其他值得学习鉴赏的地方:
如:比喻论证手法的运用; 严密的论证逻辑、语言的运 用等。
2021/3/10
讲解:XX
13
结合《采尽百花细酿蜜》一文的学习,请 你谈谈学完此文后,你对鉴赏文学作品有 何心得体会?
脉络分明,渐次而又迭进地推举上去)
③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的高
潮2到021/3来/10 发挥了很大作用讲解):XX
9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例证法证明论点。请找
出文中运用例证法的文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引 述例子的,并想想有哪些写作经验值得学习。
总结如何运用例证法进行论证:
精读第六段,分析其中的例子分析:
2021/3/10
讲解:XX
16
阅读《红楼梦》,在其中选择最欣赏或最 有心得的一段章节,任选角度进行鉴赏评 价。
要求:要有实例分析
推荐章节:
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王熙 凤协理宁国府、贾元春归省庆元宵、
诉肺腑、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香菱学诗、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2021/3/10
讲解:XX
17
4. 以“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为例, 作者重点论述了“宝玉挨打”情节 设计的什么特点?具体由哪几方面 进行阐述?请简述这几方面的观点。
2021/3/10
讲解:XX
7
1、本文探讨曹雪芹安排情 节波澜的经验,作者认为 《红楼梦》情节设计的总特 点是什么?
《红楼梦》情节安排的总特点: 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
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1、比较 的双方,即什么与什么“分道扬镳”?2、各自的 特点?
“传奇式的作品”: “有金鼓大作的场面、兵血交飞的情景” 《红楼梦》:
“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而又重在日常生
活的描写中,体现生活的波涛发展”
2021/3/10
讲解:XX
6
3.本文探讨曹雪芹安排情节波澜 的经验,作者认为《红楼梦》情节 设计的总特点是什么?
① 论据典型,有力支撑论点。
② 概括引述(对导因、诱因、发因的
复述)和具体引述(对贾政神色变化的引 述)相结合。
③ 叙议结合。 2021/3/10
讲解:XX
10
2 抽取一个段落,具体分析”述”和”评”的关系
第五段:共12句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述评 述

分析第六段:
② 对《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
分析,你有无补充意见?
2021/3/10
讲解:XX
15
对此文的评价,你有何见解?
作者抓住了《红楼梦》叙事艺术中最 具创造性的突出特点和优点进行阐述。
这与作者对作品的精心研读和扎实的 鉴赏基础、广泛的材料积累是分不开的。
具体体现在鉴赏情节时,应反复思考:
情节波澜是怎样组织、准备、形成的,有 什么特点;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情节,有 何好处或不足等。
3、常规写作思路:列出评论对象——提出作者
观点——列举能够证明“观点”的材料——总结。
4、取材可以从内容(主题、冲突、人物性格)、
形式(人物情节安排特点、语言、浪漫主义和
情景结合等技巧)多角度写“综合评论”,也可
从一个角度深入挖掘。要有一个中心。
5.可以运用对比、比较手法,也可用总分式结构。
6、20要21/3/有10 文学理论术语,讲解:要XX有文采。
2021/3/10
讲解:XX
8
2、以“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为例,作者重点
论述了“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什么特点?具
体由哪几方面进行阐述?请简述这几方面的观
点“。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主要特点:层层铺垫,
推举高潮。
具体由三方面阐述:
①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有社会的必然性;有
情节的必然性)
②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情节波澜起伏隐显,
总结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和方法:
①要有一定的文学鉴赏基础和有较丰 富的材料。
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应作细品细析, 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形成独到见解。
③ 选好鉴赏点。
2021/3/10
讲解:XX
14
结合你对《宝玉挨打》一文
情节特点的分析,对此文的评价, 你有何见解?
① 哪一部分的分析你比较欣赏?
对你鉴赏《宝玉挨打》一文的情 节有何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