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和分类主要统计指标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和分类主要统计指标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活动。
它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主要统计指标。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可以按照商品的属性、经济体的性质以及贸易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按照经济体的性质进行分类,国际贸易可以分为对外贸易和内联贸易。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的贸易活动,是国际贸易的一种基本形式。
而内联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也被称为国内贸易。
按照贸易方式的不同,国际贸易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实物贸易和无形贸易。
实物贸易是指物质产品的交换,包括原材料、制成品等,它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形式。
无形贸易则是指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传输的服务交换,如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
主要统计指标:国际贸易的主要统计指标包括贸易额、贸易收支、贸易逆差和贸易规模等。
贸易额是指特定时间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和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总额。
它是衡量国际贸易活动规模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标志。
贸易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出口和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总额之差,即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
贸易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外汇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盈余或亏损状况。
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超过出口,即贸易收支为负的情况。
贸易逆差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国家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出口、减少进口以及平衡贸易。
贸易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活动的总体规模。
它可以通过衡量国际贸易的货物和服务的数量和价值来衡量,是衡量国际贸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具有多种分类。
同时,贸易额、贸易收支、贸易逆差和贸易规模等是衡量国际贸易活动的主要统计指标,对于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参与贸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团体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进总额指从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包括从国外直接进口)作为转买或加工后转买的商品金额。
本指标由从生产者购进额、从批发零售贸易业购进额、进口额和其他项目组成。
这个指标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从国内、国外市场上购进商品的总量。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指对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的商品(包括对国(境)外直接出口及售给本单位消费用)。
本指标由“对生产经营单位批发额”、“对批发零售贸易业批发额”、“出口额”和“对居民和社会集团商品零售额”项目组成。
这个指标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
批发指除零售以外的一切商品活动,包括对生产经营单位批发、对批发零售贸易业批发和出口。
对生产经营单位批发指售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作为生产或经营使用的商品。
零售指售给城乡居民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直接用于公用消费的商品。
批发零售贸易业年末库存总额指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已取得所有权的全部商品。
这个指标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商品库存情况。
对市场商品供应的保证程度。
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法人单位指各种经济类型独立核算法人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餐饮企业的单位个数。
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独立核算盈亏,并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批发贸易业是指从工农业生产者或从商品流通企业购进商品。
转卖给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生产经营单位作为生产经营用,以及将商品转卖给其他批发贸易企业或零售贸易企业的商品流通企业。
零售贸易业是指从工农业生产者、批发贸易业或居民购进商品,转卖给城乡居民人作为消费和售给社会集团作为公用消费的商品流通企业。
贸易统计基础知识

2、贸易统计对于准确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意义重大。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无论是 人们的消费需要,还是消费的满足程度、消费的变化情况,以及怎样 通过流通实现消费,都需要通过贸易统计成果来反映。只有掌握了社 会产品的流通状况、消费状况,才能更好地安排生产,才能保证资源 的充分利用,才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3、贸易统计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具有突出的作用。经济 发展要靠“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来拉动。“三驾马车 ”中的消费和净出口额都需要贸易统计来反映。尤其是在应对当前国 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贸易统计可以及时准确反映和分析市场、流通、 消费的发展变化,对于加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改善 民生等统计服务,意义重大。
(2)零售业
指百货商店、超级市场、 专门零售商店、品牌专卖店、 售货摊等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 (如居民等)的销售活动。包 括以互联网、邮政、电话、售 货机等方式的销售活动,还包 括在同地点,后面加工生产, 前面销售的店铺(如前店后厂 的面包房)。
不包括:谷物、种子、饲料、牲畜、 矿产品、生产用原料、化工原料、 农用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用车、 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等除外)等生产 资料的销售(批发业);非零售单 位附带的零售活动(如汽车修理单 位销售汽车零件);商业零售单位 所在商厦的物业管理(物业管理); 商业零售单位所在的商品市场、商 业大厦的市场管理活动(市场管 理)。
(3)相关统计指标解释
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进、销售、库存额 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和零售 业企业(单位)以本企业(单位)为总体的,从国内、国外市场购进的商品总量 ,销售和出口的商品总量、库存的商品总量等情况。该指标可以反映商品流 转过程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商品购进额 指从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包括从国外直接进口)作 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金额(含增值税)。商品包括:(1)从工农业生 产者、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出版社或报社的出版发行部 门和其他服务业企业购进的商品;(2)从机关团体、事业单位购进的商品; (3)从海关、市场管理部门购进的缉私和没收的商品;(4)从居民收购的 废旧商品等,不包括:(1)企业为本单位自身经营用,不是作为转卖而购进 的商品,如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2)未通过买卖 行为而收入的商品,如接受其他部门移交的商品、借入的商品、收入代其他 单位保管的商品、其他单位赠送的样品、加工回收的成品等;(3)经本单位 介绍,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本单位只收取手续费的业务;(4)销售退回和 买方拒付货款的商品;(5)商品溢余。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7 --国内贸易统计指标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之总量。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一、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单位 :1. 售予城乡居民的各种生活消费品;2. 售予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各类商品;3. 售予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商品,以及以零售方式售予各类企业的商品。
具体包括:用于非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办公用品,如通讯设备、计算器具和设备、电讯网络设备、文印设备、音像视听器材和设备、纸张、本册、文具及装订文印材料、家具、日用电器、针纺织品、清洁卫生用品、文体用品、奖品、纪念品、礼品等; 供内部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和燃料;用于办公设施修缮的各类配件、材料、工具等;用于取暖和防暑降温的设备、燃料、材料及食品等;专用于教学的用品和设备;非营利医疗机构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和医疗设备器材;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对外营业的内部食堂用的餐具、炊具、设备、清洁卫生工具和食品、燃料等;军队、武警用于其人员生活的衣着品和个人用品;其他各类非生产性设备和用品。
二、餐饮业出售的主食、菜肴、烟酒饮料和其他商品。
三、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售予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邮品等。
四、其他服务业出售的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医药保健用品、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玩具、殡葬用品以及其他消费品。
2.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业企业 (单位以本企业 (单位为总体的, 从国内、国外市场购进的商品总量,销售和出口的商品总量、库存商品总量等情况。
该指标可以反映商品流转过程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3. 商品购进总额指从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 (包括从境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
常用经济统计指标与术语

工作常识常用经济统计指标与术语1.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
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2)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干政府消费支出十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产形成和库存净增或净减)十出口与进口的差额;(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看作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增加值,总额。
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称GDp)。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3.社会总产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以货币表现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也称社会总产品,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
4.总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产投资之和。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全部投资。
流动资产投资是指各部所占用的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商品库存,以及战略物资储备等的增加额。
总投资,反映投资的总规模,对于研究投资规模、投资效益、投资结构、投资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5.国民经济类型划分是指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和国家有关法规为依据划分经济类型的规定。
进出口贸易数据解读

进出口贸易数据解读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进出口贸易数据成为我们了解和评估国际贸易形势的重要依据。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数字看起来可能相当晦涩难懂。
本文旨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进出口贸易数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国际贸易情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指标。
最常用的指标是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
贸易总额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和出口总和。
出口额则是指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值,而进口额则是指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值。
这些指标通常以货币单位(例如美元)表示。
进一步解读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国际贸易的趋势和特点。
首先,贸易总额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
通常来说,贸易总额越大,表示该国或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活跃程度也更高。
因此,贸易总额可以作为评估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次,出口额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起着重要作用。
出口额的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增加,这有助于提高该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国内就业水平。
此外,出口额的增加还可以为一个国家提供更多的外汇收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与出口额相反,进口额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外依存度和国内消费需求。
进口额的增加可能意味着该国经济增长需要的原材料和能源等资源不够,或者国内市场对于高品质进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
因此,进口额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国家经济不景气,相反,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内外市场的互动。
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贸易的结构和组成。
在贸易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产品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额。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某一个产业或产品上,这可能意味着该国在该产业上具有竞争优势,可以成为该产业的全球领先者。
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还可以指导政府和企业的战略决策。
常用经济指标含义及缩写

常用经济指标含义及缩写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国内生产总值。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态:产品形态、价值形态和收入形态。
人均GDP 就是GDP除以人口基数。
绿色GDP,即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所剩下的部分,即: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另有,CPI清廉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电脑中的CPI(Characters Per Inch)、衡量计算机性能的CPI(cycles per instruction)、管理学中的CPI(Common Performance Indicator) 等。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 Producer Price Index):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它是统计部门收集和整理的若干个物价指数中的一个。
海关统计的指标介绍

海关统计的指标介绍指标介绍凡列入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货物,其贸易方式以海关的监管方式为基础进行分组,分为以下几种:1.一般贸易2. 国家间、国际组织无偿援助和赠送的物资3. 其他境外捐赠物资4. 补偿贸易5.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6. 进料加工贸易7. 寄售、代销贸易8. 边境小额贸易9. 加工贸易进口设备10. 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11. 租赁贸易12. 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13. 出料加工贸易14. 易货贸易15. 免税外汇商品16. 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17.出口加工区18. 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19.出口加工区进口设备20. 其他对上述海关统计贸易方式说明如下:1. 一般贸易(统计代码“10”;)一般贸易是指我境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的货物,但上述第2-20项列名贸易方式进出口的货物除外。
贷款援助的进出口货物,外商投资企业进口供加工内销产品的料件,外商投资企业用国产材料加工成品出口或自行收购产品出口,宾馆饭店进口的餐饮食品,供应外籍船舶或飞机的国产燃料、物料及零配件,境外劳务合作项目中以对方实物产品抵偿我劳务人员工资所进口的货物(如钢材、木材、化肥、海产品),我境内企业在境外投资以实物投资部分带出的设备、物资等,均按一般贸易统计.一般贸易中外商免费提供直接用于生产出口商品所进口的辅料,凡海关监管部门按“一般贸易”;管理的,按“一般贸易”;统计.2. 国家间、国际组织无偿援助和赠送的物资(统计代码“11”;)国家间、国际组织无偿援助和赠送的物资是指我国根据两国政府间的协议或临时决定,对外提供无偿援助物资、捐赠品或我国政府、组织基于友好关系向对方国家政府、组织赠送的物资,以及我国政府、组织接受国际组织、外国政府或组织无偿援助、捐赠或赠送的物资。
这类物资的赠予和接受一般是通过我国政府、组织•(包括地方政府、组织)或红十字会等机构实现的。
3. 其他境外捐赠物资(统计代码“12”;)境外捐赠人(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除外)以扶贫、慈善、救灾为目的向我国境内捐赠的直接用于扶贫、救灾、兴办公益福利事业的物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7 --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之总量。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一、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单位 :
1. 售予城乡居民的各种生活消费品;
2. 售予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各类商品;
3. 售予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商品,以及以零售方式售予各类企业的商品。
具体包括:用于非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办公用品,如通讯设备、计算器具和设备、电讯网络设备、文印设备、音像视听器材和设备、纸张、本册、文具及装订文印材料、家具、日用电器、针纺织品、清洁卫生用品、文体用品、奖品、纪念品、礼品等; 供内部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和燃料;用于办公设施修缮的各类配件、材料、工具等;用于取暖和防暑降温的设备、燃料、材料及食品等;专用于教学的用品和设备;非营利医疗机构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和医疗设备器材;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对外营业的内部食堂用的餐具、炊具、设备、清洁卫生工具和食品、燃料等;军队、武警用于其人员生活的衣着品和个人用品;其他各类非生产性设备和用品。
二、餐饮业出售的主食、菜肴、烟酒饮料和其他商品。
三、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售予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邮品等。
四、其他服务业出售的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医药保健用品、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玩具、殡葬用品以及其他消费品。
2.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
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业企业 (单位以本企业 (单位为总体的, 从国内、国外市场购进的商品总量,销售和出口的商品总量、库存商品总量等情况。
该指标可以反映商品流转过程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3. 商品购进总额
指从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 (包括从境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
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从国内、国外市场上购进商品的总量。
商品购进总额包括:(1从工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商品; (2从出版社、报社的出版发行部门购进的图书、杂志和报纸; (3从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购进的商品; (4从其他单位购进的商品,如从机关、团体、企业等单位购进的剩余物资,从餐饮业、服务业购进的商品,从海关、市场管理部门购进的缉私和没收的商品,从居民手中收购的废旧商品等; (5从国 (境外直接进口的商品。
不包括企业(单位为自身经营用和未通过买卖行为而收入的商品以及销售退回、商品升溢等。
4. 商品销售总额
指对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 (包括对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总额。
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
商品销售总额包括:(1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用的商品; (2售给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作为生产、经营使用的商品; (3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 (4对国 (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
不包括出售本企业 (单位自用的废旧包装用品;未通过买卖行为付出的商品;经本单位介绍,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
本单位只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购货退出的商品以及商品损耗和损失等。
5. 批发零售贸易业库存
指报告期末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已取得所有权的商品。
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的商品库存情况和对市场商品供应的保证程
度。
期末库存包括: (1存放在批发零售贸易业经营单位 (如门市部、批发站、经营处仓库、货场、货柜和货架中的商品; (2挑选、整理、包装中的商品; (3已记入购进而尚未运到本单位的商品, 即发货单或银行承兑凭证已到而货未到的部分; (4寄放他处的商品, 如因购货方拒绝承付而暂时存放在购货方的商品和已办完加工成品收回手续而未提回的商品; (5委托其他单位代销 (未作销售或调出尚未售出的商品; (6代其他单位购进尚未交付的商品。
不包括所有权不属于本单位的商品、拨付除批发零售贸易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所属独立核算加工厂等加工生产尚未收回成品的商品、代国家物资储备部门保管的商品等。
库存总额采用的计算价格是:农副产品采购单位按购进价计算; 批发单位按进货价计算; 零售单位按核算价格计算,即按什么价格核算就按什么价格计算。
6. 餐饮业营业收入
指餐饮企业、产业活动单位或个体户的全部营业额, 包括商品零售额和其他服务性收入。
其主要反映餐饮企业、活动单位或个体户的经营情况及发展变化趋势。
7. 餐饮业商品零售额
指餐饮企业、产业活动单位或个体户直接对居民和社会集团零售的各种商品。
包括:(1经烹饪、调制加工后出售的各种食品,如主食、炒菜、凉拌菜等; (2不经加工直接转卖的各种外购商品,如卷烟、酒、饮料、熟食、水果等; (3附设非独立核算的专门销售商品的小卖部出售的各种食品及其他商品。
消费品市场成交额指在全国消费品交易市场成交的全部商品金额。
消费品市场包括农副产品市场和工业消费品市场。
8. 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
指年销售额达到亿元以上, 经工商部门批准、专门从事商品批发、零售业务活动的市场。
其市场所有摊位销售总额称为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
9. 连锁企业(或称连锁店、连锁公司
指在核心企业或总店的领导下,由分散的、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企业或活动单位,采取共同方针,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的有机结合,通过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的经济联合组织形式。
一般连锁店应由若干个分店组成。
其经营特征:(1经营同类商品; (2使用统一商号; (3统一采购配送,采购与销售相分离(部分商品可根据物流合理和保质保鲜原则,由供应商直接送货到门店,其余均由总部统一配送。
连锁门店包括下列两种形式:
直营连锁:指正规连锁。
连锁门店均由总部独资或控股开设,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经营。
加盟连锁:指特许连锁。
各连锁门店(被特许人通过合同形式,取得使用总部(特许人商标、商号、经营技术和销售总部开发的商品的特许权,各加盟连锁门店为独立法人,在总部指导下统一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