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文化资源 2

合集下载

赣江之滨水城南昌的地域文化特色

赣江之滨水城南昌的地域文化特色

水与火兼容之城——南昌说南昌是水城是因为其水域众多,遍及全市。

南昌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俺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南昌市拥有大大小小有五十多个湖泊,如青山湖、瑶湖、象湖、艾溪湖、军山湖等。

从这里,可以说南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

水边的城市多半娇美。

俗云:“娇不娇,看吊桥。

美不美,看秀水。

”近水之人,往往更有爱美之心;滨水之城,往往更加风姿绰约。

南昌这座滨水之城也具有这样的特性。

一)绰约多姿的建筑城市的绰约多姿有很大程度上与其建筑有关,而这些极具特色的建筑往往临水而建。

都说亭台楼阁是用来赏江河湖海的。

而在南昌赏江河湖海的阁楼就要首推濒临赣江的滕王阁了。

“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

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巅峰代表之作。

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为南方现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筑。

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

“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

”(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

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

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

“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

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

南昌最值得去的10大景点

南昌最值得去的10大景点

南昌最值得去的10大景点
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

以下是南昌最值得去的10大景点:
1.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

现在的建筑群落成于1989年10月8日,共九层,净高57.5米。

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突出背城临江,瑰玮奇特的气势。

2. 绳金塔:坐落在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古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祐年间( 公园904~907年)。

绳金塔塔高50.86米,是南昌最高的古建。

3. 八一广场:南昌市的城市中心广场,也是人民英雄纪念塔所在地。

4. 八一起义纪念馆: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胜利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的地方。

5.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集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

6. 秋水广场:位于南昌市中心的赣江之滨,是南昌市最大的公共广场。

7.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展示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的考古发掘成果和珍贵的文物。

8. 南昌之星摩天轮:位于赣江边,是南昌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9. 南昌奇幻解压馆:一个新颖的娱乐场所,适合全家大小一同游玩。

10. 星空海洋公园:集海洋生物展示、科普教育、娱乐互动于一体的大型室内主题公园。

南昌历史文化

南昌历史文化

史文化遗产,还有着独
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2
比如赣剧、赣菜、赣语 等
1
赣剧是江西地方戏的代
表,其唱腔优美、表演
细腻,深受人们喜爱
4
赣语是江西地区的方言, 其发音独特、语汇丰富, 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

赣菜则以鲜美、香辣、
口感丰富著称,其中以
赣味乳狗肉、蓠蒿炒腊 肉、匡庐石鸡腿、竹筒
5
粉蒸肠等最具代表性
3

7
名文章
4
瓦子角与万寿宫
瓦子角与万寿宫
瓦子角是南昌市的一条老街,这里保存了 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传统民居
这些建筑多以砖木结构为主,具有典
x
型的江南水乡风格
万寿宫则是位于瓦子角的一座古老的庙宇, 供奉着许真君和其父许逊
万寿宫始建于晋朝,后经历代修缮,至今 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5
南昌的红色文化
南昌的红色文化
围之内
西汉时期,南昌被封为豫 章郡,这也是南昌作为江 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的开始
3
滕王阁与王勃
滕王阁与王勃
1
滕王阁是南昌的标志性建 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
化的重要遗产
2
滕王阁建于唐朝,为李世 民所建,其目的是为了纪
念他的弟弟李元婴
3
这里也是文学家王勃的创 作之地,《滕王阁序》就 是他在滕王阁上写下的著
南昌名称的由来
南昌的名字来源于"南昌城",即今天的滕王阁
x
据传,汉高祖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将其子刘贾封为南 昌侯,食邑于南昌,于是有了"南昌"这个名字
2
南昌的历史沿革
南昌的历史沿革
南昌有着悠久的历史

南昌历史文化简介

南昌历史文化简介

南昌历史文化简介
南昌位于中国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省会。

南昌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以下是南昌历史文化的简介。

南昌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1年,当时南昌是吴王闵的属地。

在随后的几个朝代里,南昌曾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唐代时期,南昌是江南的中心城市,被称为“江南居庸之路的喉舌”。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经写过:“南昌城外白沙堆,猛烈三十六度来。


南昌还曾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1927年8月1日,毛泽东领导的工人、农民、学生和进步分子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
历史上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象征着革命的开始,
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昌还有其它许多历史和文化遗产,例如,梅岭古道;湾里古城;古
南昌城墙;滕王阁;庐山等等。

庐山是中国最具盛名的名山之一,被
誉为“江南第一山”,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庐山是中国
的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拥有陈抟仙岩、三叠泉、华严顶、龙门石窟、
仙人洞等著名景点。

南昌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中国的
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南昌旅游,欣赏南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南昌也在努力保护和传承其历史和文化,为后代留下更加美好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总之,南昌是中国江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南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名胜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南昌也在保护和传承其历史和文化,为后代留下更加珍贵的文化遗产。

南昌历史文化简介

南昌历史文化简介

南昌历史文化简介
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也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南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

在秦朝时期,南昌属于九江郡。

随着历史的发展,南昌成为了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明清时期,南昌是江西省的省城,也是江西省的文化中心。

南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南昌的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昌的文化遗产包括南昌古城墙、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起义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等。

南昌古城墙是南昌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它是南昌古城的保护墙,建于明朝时期。

滕王阁是南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是明朝时期的建筑,是南昌的文化名胜之一。

八一起义纪念馆是南昌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为了纪念八一起义而建立的。

南昌起义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而建立的,它是南昌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是为了纪念南昌八一起义而建立的,它是南昌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南昌的历史文化是南昌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南昌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南昌将继续保护和传承南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将加强南昌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南昌的文化发展。

南昌的历史文化将继
续为南昌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南昌城市介绍

南昌城市介绍

现在的南昌
现今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 现今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 进贤县、安义县4个县 分为6个区 个县, 个区: 进贤县、安义县 个县,分为 个区: 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 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 湾里区 红谷滩新区6个区 个区, 湖区、湾里区、红谷滩新区 个区, 以及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 以及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 区)、国家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 、国家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经 开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区 、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长陵 外商投资工业园。
梅岭
梅岭位于南昌市西北部的湾里区, 梅岭位于南昌市西北部的湾里区,距市 区中心约15公里 公里。 区中心约 公里。梅岭是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古称飞鸿山, 胜区,古称飞鸿山,相传西汉末年南昌 县尉梅福弃官隐此修道,后人筑梅仙 梅仙坛 县尉梅福弃官隐此修道,后人筑梅仙坛 于岭上,故改称梅岭。 于岭上,故改称梅岭。 梅岭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主峰洗药 平方公里, 梅岭总面积约 平方公里 主峰洗药 海拔841米,共有大小山峰 座,天 湖海拔 米 共有大小山峰99座 然和人工湖泊50余个 岩洞、奇石、 余个, 然和人工湖泊 余个,岩洞、奇石、泉 瀑、幽谷、云海佛光、古树名木,处处 幽谷、云海佛光、古树名木, 皆景,融雄、 幽于一体, 皆景,融雄、秀、奇、幽于一体,使之 成为南昌市郊自然风光最胜之处。梅岭 成为南昌市郊自然风光最胜之处。 森林覆盖率达67%,夏季平均气温为 森林覆盖率达 , 22℃—25℃,素有“小庐山”之称。梅 ℃ ℃ 素有“小庐山”之称。 岭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岭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中国古典音律和 道教净明宗的发源地, 道教净明宗的发源地,每年吸引大批国 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太空飞箭

南昌的景点介绍

南昌的景点介绍

南昌的景点介绍
南昌,简称“洪”,别称英雄城,江西省省会,位于中国江
西省中部偏东北,长江中游南岸,赣江下游。

北邻江西省会南昌市,东连九江市、南昌市、赣州市,西接九江市和湖北省黄石市。

南昌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

南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500多年的建城历史。

公元前202年即西汉高帝元
年(前206年)置县。

南昌是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市辖11个区(县),代管1个县级市。

全市总面积6607平方公里,总人口523.6万人(2011年末)。

南昌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阳湖南岸,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东经114°25′~115°41′和北纬27°20′
~28°37′之间。

东邻九江、南依庐山、西毗鄱阳湖、北倚长江
和京九铁路与河南、安徽两省相接,介于东经117°43′~118°20′和北纬29°15′~29°45′之间。

南昌东有昌九城际铁路贯
穿市区中心;南有京九铁路和昌九高速公路贯通南北;西有京珠高速公路和京福高速公路贯穿东西。

—— 1 —1 —。

南昌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南昌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南昌文化资源调研报告南昌市文化资源调研报告1. 引言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建筑、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

为了全面了解南昌市的文化资源现状,本次调研旨在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以促进南昌市文化事业的发展。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调研对象包括南昌市居民、文化机构负责人、文化从业者等。

3. 文化资源概况3.1 历史建筑南昌市拥有多处历史建筑,其中包括朱德故居、滕王阁、明教寺塔等。

这些历史建筑不仅体现了南昌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3.2 博物馆南昌市有多家博物馆,其中以江西省博物馆最为知名。

这些博物馆陈列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品,对于保护和展示南昌的历史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3.3 美术馆南昌市的美术馆丰富多样,有中国当代陶瓷艺术馆、中国当代陈列馆等。

这些美术馆不仅展示了当代艺术的发展成就,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3.4 图书馆南昌市的图书馆分布广泛,覆盖了不同区域的居民需求。

图书馆提供了海量的图书和资料,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学习和阅读的场所。

4. 存在问题4.1 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在南昌市的各区域,文化资源的分布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区域的文化资源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4.2 文化活动缺乏多样性南昌市的文化活动相对单一,以传统艺术为主导,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这限制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市民的文化参与度。

4.3 文化机构管理不规范一些文化机构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例如展览规划不周、文物保护不力等。

这影响了文化机构的运营和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

5. 建议与展望5.1 加大文化资源建设力度南昌市应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建设投入,包括修缮历史建筑、增设新的博物馆与美术馆等,以提供更多的文化场所和展示空间。

5.2 推广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南昌市应加强对文化活动的策划和推广,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幸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的文化资源南昌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

建城2200年来,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历代冠盖云集、车马如流、楼台相望,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

名列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耸立在赣江之滨,再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观。

南昌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文化遗址600余处,人文景观18处,自然景观26处,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

1986年国务院命名南昌市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南昌的旅游文化景区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写下了中国现代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南昌市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彪炳史册而驰名天下。

古老的名胜交融于奇妙的自然风光之中,秀丽的山水装点着江南文化古城的独特风貌,构成南昌特有的旅游资源。

南昌东城区有京东、瑶湖水上娱乐区,南城区有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文化游览区,西城区有梅岭、梦山度假、宗教旅游区,北城区有鄱阳湖、南矶山、象山候鸟观赏区。

谈到南昌的文化特色,首先是一个古字。

古色古香。

有滕王阁、西山万寿宫,市内许多古建筑为代表,虽历经战火的磨难,但是总是经久不衰。

另外一个就是红色。

南昌打响了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八一起义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还有新四军纪念馆、朱德旧居以及陈毅旧居等。

有许多革命旧址,这就是红色的文化底蕴。

另外就是绿色文化。

南昌去年开始建设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工作,加上以前多年的建设积累,现在已经不错了,到处一片绿色景象。

这三种文化集中代表了南昌的文化特色,可以说同时具备这三种文化的城市当今中国并不多,关键就是要如何去利用,如何去开发保护。

南昌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城。

南昌作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仅南昌市内就有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广场、贺龙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花园角2 号朱德旧居、叶挺指挥部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小平小道、方志敏烈士墓等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腾王阁腾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经过重建,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三大名楼之首。

重建后的腾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腾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腾王阁序》。

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腾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别序》即《腾王阁序》。

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腾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

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腾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

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腾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腾王阁》,巧妙地将腾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

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 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稀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

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人叹为观止。

第五层是凭栏聘目的最佳处。

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腾王阁序》。

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西端洗马池“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内。

旧址原是江西大旅社,建成1924年,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共96个房间。

1927年7月下旬,起义部队到南昌,包租下这个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

江西大旅社成为领导起义指挥中心。

梅岭梅岭位于南昌市西郊30公里处的西山脉中段,鄱阳湖西南岸,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梅岭原名鸿山,早在汉朝初年,就辟有驿道。

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为抵制王莽专政,退陷西郊飞鸿山。

后人纪念他的高风亮节,在岭上建梅仙坛,岭下建梅仙观,改飞鸿山为梅岭。

梅岭林木葱茏,气候凉爽。

主峰罗汉岭前的洗药湖,夏季平均气温仅摄氏22.6度,比市区低8-10℃,这对我国“四大火炉”之一的南昌来说,是一座难得的“凉岛”,故有“小庐山”之雅称。

1985年兴建的洗药湖山庄,是新兴的避暑胜地。

梅岭是佛、道两教圣地之一,寺庙观坛曾多达136处。

西山八大名刹之首的翠岩寺,原有一尊1.6丈高的铜佛,8 尺高的铜莲台和铜瓶、铜香炉、千僧锅。

唐朝名僧贯休曾居云堂寺,有山居诗歌24首。

原道教名刹太平观旁有一株“千年银杏”,树高30米,胸围7.5米,6个成年人方可合抱。

位居山巅的紫阳宫,石室尚存,东汉开国无勋邓禹曾到此,旁有邓仙洞和真君墓。

梅岭上百座山峰,各具特色。

梅岭头翠竹生幽,狮子峰险峻难攀,紫阳山秀丽姿,罗汉岭利于观景。

梅岭有许多古树名木,尤以“盆景樟”、“石中兰”、“树生竹”为奇,被誉为“梅岭三绝”。

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南昌市南5公里处,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在此开基炼丹。

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曾弃官隐钓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

东晋年间许逊治水至此,设坛讲道,建太极观。

唐代大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逊奏建太乙观。

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易名为天宁观。

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朱耷(号八大山人)来此隐居,取“居纯阳驾青云来降”之意,改名青云圃,后又寓义为青云传朱明家谱,改圃为谱。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一纪念性博物馆,集收藏、陈列、研究、宣传为一体,藏品丰富。

原殿堂辟为展厅,有系统地陈列八大山人书画作品及生平史料,并经常展示当今画坛高手佳作。

园林中,森森翠竹掩映着以石刻方式展现的八大山人艺术精品的书画碑廊。

人们置身于这古色古香、曲径幽幽、别具逸趣的环境中怎不心旷神怡!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一纪念性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中国写意画大师,艺术巨八大山人朱耷书画伤口及生平史料,其院内环境幽雅,清新秀丽,数百年的古樟树,苦槠树,罗汉松青叶苍干,繁荫广被,覆护着青砖灰瓦白墙红柱的殿宇,显得格外青谧。

八大山人的作品:幽深玄远,宁静纯洁,超尘脱谷,混然天成,其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更是以笔简意赅,出神入化,而脍炙人口,称美于世,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并影响了一大批如陈师曾,齐白石,张大,刘海栗等一大批著画家。

以八大山人名义制作的字画复制品,陶瓷、毛笔、石砚、明信片、纪念卡和出版的专辑将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回忆。

南昌的美食的赣菜口味以鲜辣为主,是中国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数千年饮食文化的积淀。

《后汉书》中的《豫章记》称江西“嘉蔬精稻,擅味八方”。

唐初,王勃赴滕王阁举办的盛宴,兴奋之余赞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曾记载江西名菜“粉蒸肉”。

今天的赣菜,正是在继承历代“文人菜”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乡土味极浓的“家乡菜”。

赣菜主食为米饭,肉食品有猪、牛、鱼、鸡、鸭、鹅等。

蔬菜种类繁多,食油有菜油、茶油等植物油,亦食猪板油。

调味以食盐、酱油为主,兼用辣椒、醋、糖、桂皮等。

农村有冬至日酿米酒、晒冬粉、杀猪腌闻名遐迩肉,冬至后晒干鱼、腌鸡、制板鸭等习惯。

[2]南昌特色小吃陪伴、影响了几代人成长,并传承延续。

流行于南昌及周边地区的小吃主要有:油炸小品、石头街麻花、瓦罐汤和拌粉、牛舌头、金线吊葫芦、芥菜团子、酿冬瓜圈、家乡锅巴、大回饼、木瓜凉粉、伊府面、吊楼烧饼、状元糕、如意糕、麻辣烫、南昌米粉、风味烤卤、鄱阳湖狮子头、三杯脚鱼、竹筒粉蒸肠、藜蒿炒腊肉等。

南昌米粉南昌米粉(牛肉炒粉、凉拌粉、炒粉、猪肝粉、猪血粉)吃法多样,可以凉拌米粉、炒煮米粉,放入麻油、酱油、葱花、咸菜末、最不可少的是南昌人喜欢的辣椒和胡椒粉。

用祖传秘方制作的猪血不仅像豆腐一样柔嫩,还入口即化,就是大家所说的“老南昌活猪血”,绝对是南昌一大特色。

瓦罐煨汤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南昌瓦罐煨汤完全采用民间的传统煨汤方法,堪称“中华一绝”,被誉为“汤中之王”的江西煨汤味鲜香浓,是南昌的经典小吃。

街坊四邻总来捧场,外地客人也慕名而来。

瓦罐汤便宜又好喝,桂圆、墨鱼、排骨的都很鲜美。

米粉也不错,无论拌的还是炒的,加份汤,就是挺好的一顿。

石头街麻花百多年前,南昌市石头街上有个小店铺,每天门庭若市,顾客盈门。

这就是遐迩闻名的“品香斋”麻花店。

这家徐氏夫妻店,店面不大,生产的蛋黄麻花精细小巧,颜色金黄油亮,味道酥香爽口。

南昌历史距今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原始先民在南昌繁衍生息。

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南昌,人类活动更加频繁,人口增加,生产得到发展。

约在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国——夏朝,南昌当时的土著居民有“三苗”之称,三苗为炎帝神农氏后裔,即后来的古越族。

在唐、虞、夏、商、周时期,南昌地域属古扬州之域。

春秋战国时期,南昌地域先后为吴、越、楚势力范围。

战国时期,南昌先民已掌握熔铁、铸铁技术和使用耐火材料等先进工艺。

秦代南昌地属九江郡。

秦代广修驰道,南征北越时,修筑从京师咸阳经南昌直达岭南的驰道,沟通中国南北的联系。

汉兴,高祖刘邦在南昌地置豫章郡,郡地面积相当于今江西全境,约1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351965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2人。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之后,派大将灌婴率兵平定江南“吴、豫章、会稽郡”。

灌婴平定豫章后,立即设官置县,首立南昌县为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为县名,从西汉至三国归晋,前后历500余年,南昌一直为豫章郡治。

三国时,南昌属吴,吴主孙策、孙权等先后在豫章郡内分立庐陵、鄱阳、安成、临川等郡。

汉代以来,南昌地区经济繁荣,水陆交通发达。

东晋时,南昌既是江州州治,又是豫章郡治,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的西北隅另筑新城(即今旧城区)。

隋唐时期将豫章郡改为洪州,设总管府,唐朝中后期又先后改为都督府、江南西道。

唐代洪州已成为江南一大都会,尤以造船、造纸、印刷、纺织、兵器、金、银、铜器制造较突出。

洪州窑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所烧制的青瓷远销海内外,质地优良,也是皇家贡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六大名窑之一。

五代南唐中主李璟于交泰元年(959)升洪州为南昌府,并于宋建隆二年(961)将都城从建康迁往南昌,号“南都”,李璟死后又迁回建康。

北宋时南昌仍为洪州,洪州已成为全国五大造船基地之一;城区面积达14~16平方公里,设16个城门,是历史上南昌古城最大时期。

宋徽宗时期,南昌行政区辖地2.5万平方公里,人口561730人,每平方公里达21人。

南宋孝宗将洪州改为隆兴府。

元代称南昌为隆兴路,后改龙兴路,是江西行中书省和布政司治所。

明代先后称南昌为洪都府、南昌府。

民国初年立豫章道,1926年设南昌市,古城墙因修筑环城马路于1928年拆毁。

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爆发,写下了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