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分解
浅论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然是人类 的“ 母 亲” . 但并不是说 。 人类一 旦诞生 . 就 能
与 自然 相 分 离 . 独 立 于 自然 之 外 . 而 是 说 自然 界 是 人 类 终 极 意义 的“ 母亲 ” . 人 类 不 过 是 自然 界 这 个 整 体 中 的 一 部 分 . 永 远 不 能 超 越 于 这 个 整 体 之 上 一 部 分 只 有 与 其 他 部 分 相 适 应、 相协 调 、 相交 换 , 才 能在此 整体 中存在 和发展 . 而 一个部 分 妄 图控 制 、 征 服 整 体 只会 带 来 对 整 体 的 破 坏 和 最 终 对 自身 的 破 坏 人 类 这 一 特 定 种 群 与 自然 界 其 他 物 种 处 于 相 互 依 存、 相 生相克 、 共 存 共 荣 的 多 维 生 态 网络 之 中 。环 境 危 机 、 能 源 危 机 等恰 是 因 为人 类 与 自然 界 其 他 物种 、 自然 界 其 他 因 素 的 生 态 关 系 遭 到 了严 重 破 坏 因 此 . 人 类 应 该 摆 正 自己 在 大 自然 中 的 位 置 , 坚守 自己的本分 . 与 大 自然 中 各 个 成 员 和 谐
从 1 8世 纪 中叶的工业革 命开 始 , 人类 经历 了第 1次 、 第
2次 工 业 革 命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发 展 , 生产工具 的革新 , 人类 利 用 自然 资 源 的 能 力 和 规 模 大 大 增 强 . 此 时 人 类 对 自然 的关 系 由顺 应 转 为 征 服 . 并 且 随 着 人 类 对 自然 环 境 的 开 发 利 用 程 度 的增 加 . 人 类 由 环 境 的产 物 变 化 为 影 响 自然 过 程 的一 种 巨 大 能 量 特 别 是 煤 、 石油 、 天 然 气 等 不 可 再 生 资 源 的 广 泛 应
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历史

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历史的进程,无疑是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
从远古时代的狩猎采集,到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每一步的进展都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认识、适应和改造。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到现代社会,探讨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史前时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人类进化的早期,是非常少文化遗产的。
古代的人类处于自然环境与自然界的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他们知道如何依靠自然环境,采集饮食,建立家族和社区。
他们依靠的是自然环境控制生存和发展。
然而,这种平衡状态是颇为脆弱和不可持续的。
一旦自然环境出现变化,失衡与破坏便很难避免。
例如,气候、减少猎物、新的癌症或者是人类自身的冲突,都可能会对古代社会造成灾难。
二、古代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古代时代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类开始开采自然资源,建造城市,发展农业以及交通工具等等。
同时,他们也开始了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这是因为当时的人类对自然环境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过度开采和过度消费自然资源。
此外,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人类迁徙可能导致森林削减和土地退化,甚至可能是沙漠化。
三、中世纪时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加剧中世纪时期,对自然环境利用和破坏的加剧,使得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加速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此时,许多区域由于人口过多和环境破坏等因素,出现了饥饿、疾病以及社会动乱等问题。
同时,人类对木材、水力和鱼类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很高,大量的森林渐渐被砍伐,湖泊和河流深受污染。
由此可见,中世纪时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并且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不容忽视。
四、近现代时期: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新关系近现代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机械化的时代,科技发展和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新阶段。
在印刷、电气、航空、船舶等方面,人类的科技水平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但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更大污染。
对于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被接受。
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而人类的发展也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和保护。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给自然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从资源利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探讨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利用。
自然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能源、水资源、土壤和矿产资源等。
然而,长期以来,人类为了满足发展需求,过度开采和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
以能源为例,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问题的产生。
因此,人类应该加强节约能源的意识,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其次,人类的发展需要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相协调。
生态平衡是指自然界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状态。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许多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锐减,生态平衡被打破。
例如,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了生态系统退化和气候变化,水库建设使得一些河流断流,垃圾污染引发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应该在发展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生态系统。
最后,人类的发展不应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是要追求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改变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首先,要促进绿色消费,减少浪费和二氧化碳排放。
其次,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此外,政府和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总之,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重视资源利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改变不负责任的行为,推动绿色发展。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人类和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
我们生产食物、制造产品,而拥有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和能源;我们建立城市、家园,而又与自然界的各种要素紧密相连。
这种关系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是一门深层次的学问。
那么,到底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相互依存:人类需要自然界,而自然界也需要人类。
人类依赖自然界,依赖自然环境、动植物等资源来维持生命和生存。
自然界也称人类提供了所需的食物和生存条件。
同时,人类对于自然的改造也是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参与到自然界中来,为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2. 相互作用:人类对自然界产生影响,自然界也对人类产生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产生影响,包括污染、破坏、消耗等方面。
而这些破坏有时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风险、危害和改变自然环境,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自然界也会对人类产生影响,比如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等。
3. 相互保护:保护自然,也是保护人类自身。
保护自然,不仅是对自然的爱护和保护,也保证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条件。
人类需要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可持续的环境。
这我们彼此保护,更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4. 相互发展: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人类对于自然的了解、控制和技术的进步,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生态环境等,是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也会逐步理解和认知自然,并通过创新,将现有的科技、知识和技术应用于自然,提高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生存机制。
5. 相互和谐: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个追求。
在实例和发展过程中,人类和自然规则的冲突和矛盾是最常见的,但是在实现的过程中,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努力推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达到长远利益的考虑,人与自然共存共赢的状态,和谐的协作,共同生长。
总之,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和多样化的。
明智地处理这种关系,平衡人和自然之间的依赖和互动,对我们和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人类的活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本文将探讨人类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来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人类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的排放,包括二氧化碳、硫化物和氮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了影响,还导致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同时,大规模的采矿、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等行为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此外,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也进一步加剧了水危机的发生。
其次,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
不可否认,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食物、水和能源等,支持了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此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否则将无法维持人类的发展。
那么,如何平衡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呢?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教育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教育课程、宣传活动和媒体报道等方式,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
制定和执行环境法规,对污染行为进行惩罚和处罚。
同时,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科技创新也是解决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关键。
通过研发环保技术和绿色能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人类应该意识到自身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利益。
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国际社会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推动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综上所述,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
人类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自古以来,人与自然一直紧密相连,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演变。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社会,这种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迁。
本文将详细探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首先,原始社会阶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早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处于生存的本能驱使下,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人们通过狩猎、采集等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和资源。
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促使人类开始认识和尊重自然。
原始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预测天气和季节变化,探索自然规律,并将这些知识传承下来。
其次,农耕社会阶段是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第二个阶段。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掌握了种植与养殖的技术,有了更多的粮食和资源。
在这个阶段,人类开始改变自然环境以适应自身的需求。
人们开始进行农田的开垦、灌溉的建设,控制水流和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
这种对自然的主动干预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财富。
然而,工业社会阶段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掌握了更多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生产和生活的大规模变革。
工业化的兴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繁荣,但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引发了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在这个阶段,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环境保护行动。
最后,可持续发展阶段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最新阶段。
面对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人们开始推动转型,寻求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既满足当前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的利益。
人们开始采取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降低碳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通过可持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持久繁荣。
总结起来,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社会。
从依赖自然、改变自然到保护自然,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摘要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指出了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方法与途径,以期为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类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与自然环境有关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体而论它们是一对矛盾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1-2]。
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关系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关系到每个国家和每个公民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景等许多方面的问题,意义相当重要。
1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于这方面的认识,直到今天,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误区,特别需要提醒的有以下方面。
1.1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与自然界的互动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过程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过程,是对自然界的完美性的破坏。
中国古老哲学里面说过,道法自然,说明了非人为意识干预的自然界里的自然性是世界上最完美的。
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观点。
马克思也说过,人类的每一次进步与发展都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自然界孕育的人类,未从类人猿分化出来的时候,纯动物性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最融洽、最完美的关系;自从类人猿进化到原始人类以后,随着人类独霸地位逐渐提高;人类成为地球的统治者以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已经变成了对立的关系,只是人类的发展初期对立程度还不是很高;随着人类社会的更进一步发展,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升级,人类越是发展,对立程度就越高;总有一天,人类与自然将形成对峙的局面,那时候,人类的发展就已经到达极限,对峙一段时间后,在自然界的反攻下,人类发展就要进入衰退的阶段;最后,自然将战胜人类,把人类推向灭亡的境地,人类社会的发展将走过一个波状的曲线。
具体地说,从类人猿到原始人类到现代人类,首先打破了动物之间的相互平衡,本来各种动物的数量比是平衡和谐的,但自从人类占据统治地位之后,动物的数量就以人类的意向而定,人类意志取代了自然的意志。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 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 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自 我调节,恢复到稳定状态。当外界干扰超过生 态系统调节能力的限度,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破 坏,或整个系统瓦解。
从1949年起,位于日本熊本县水俣镇的日本 氮肥公司开始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由于 制造过程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大量 的汞便随着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被排放到了 水俣湾。
1954年,水俣湾开始出现一种病因不明的怪 病,叫"水俣病",患病的是猫和人,症状是 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 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自然界的全面人化 三、对生态危机根源的理论探讨
3.1 科学技术进步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吗?
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迫使人类深重地反 思科技进步与生态危机的关系。曾一度为 人们高歌礼赞的技术,受到了质疑:
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
将把人类引进天堂,还是地狱?
带给人类的是幸福,还是苦难?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 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料的结果,但是 以后和再以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 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他强调指出: 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 恩格斯还指出:美索不达比亚、希腊、小亚细 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毁灭了 森林,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今天这些地方竟因此 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 ,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储藏库。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自然界的全面人化
自然界的全面人化——人工自然的扩大 2.4 人工自然的扩大的消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导失效
•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随着出现在 人类面前
• 由于不节制地毁林垦荒,引起严重的水土 流失,草原的毁灭招致荒漠的扩张,不合 理的引水灌溉又造成土壤盐化的形成
主导失效
• 给环境带来消极的副作用,从1934年 美国的“黑风暴”到我国大跃进年代内蒙古的 “人造荒漠”;从60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 以至当今世界性的人口的剧增、森林锐减、 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无一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这些都是 人类与环境对立关系的具体体现。
逐渐被动
人类发展开始 影响环境
主导失效
人类发展主导 环境
环境主导人类发展
•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 • 早期,由于人口稀少,人类对环境没有什
么明显影响和损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里,自然条件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 当人类刚从动物分化出来,这种对展开始影响环境
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 对立又统一
国贸131 郑玲玲
对立与统一
• 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 不断地向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 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 放于地理环境之中
• 另一方面,环境根据自身的规律在不停地 形成和转化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它的发 生、发展和变化,并不在乎人类的存在, 不为人类的主观需求而改变其客观属性, 也不为人类的有目的活动而改变自己发展 的过程
• 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今世界 人类的共识。(环境与人类发展开始统一)
关系的发展
•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始终贯穿在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伴随着人类社会 的发展和对环境资源需求的增长,这个关 系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要解决人类同 环境对立的矛盾,一方面有赖于生产力的 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要大力 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实现人与环境的高 度的协调
对立与统一
• 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 一的特殊关系。
• 所谓对立,即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 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
• 所谓统一,即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 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人类的活动总是同 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 转化
关系图
环境主导人类 发展
• 人类为了养活自己并生存、发展下去,开 始毁林开荒
• 出现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开始形 成对立的现象)
• 因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的影响还不 大。
人类发展主导环境
• 到了产业革命时期,人类学会使用机器以 后,生产力大大提高,对环境的影响也就 增大了。到本世纪,人类利用、改造环境 的能力空前提高,规模逐渐扩大,创造了 巨大的物质财富。
逐渐被动
• 随着这些有害废弃物的不断累加,造成了 环境质量的逐步恶化,使生态平衡遭到了 破坏。
• 人类开始反省自己,并作出了一系列的反 应,诸如封山、造林、种草、建立自然保 护区、重视对资源的控制开发和对环境的 治理等等,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能适应 环境的发展规律
环境主导人类发展
• 英国的“雾都改观”、美国的“死河复活”、日 本的“花园工厂”、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带和 700多处自然保护区等等,都说明了人 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统一和改善。
• 自然与人类发展终将处于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