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基础实验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报告基于MATLABSIMULINK设计ASKPSKFSK通信仿真系统以及Simulink编程的优点和不足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实验名称:通信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实验目的:1、学习MATLAB软件,掌握MATLAB-SIMULINK模块化编程。
2、理解并掌握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方式。
实验环境:1、软件环境:Windows2000/XP2、硬件环境:IBM-PC或兼容机实验学时:4学时、必做、综合实验实验内容:1、ASK调制解调的通信仿真系统;2、PSK调制解调的通信仿真系统:3、FSK调制解调的通信仿真系统。
实验要求:1、基于MATLAB-SIMULINK分别设计一套ASK、PSK、FSK通信系统。
2、比较各种调制的误码率情况,讨论其调制效果。
实验步骤:独立自主完成分析思考:通信系统中滤波器的参数你是如何设计选择的,为什么?Simulink编程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实验结论:1、对于ASK调制解调的通信系统调制:仿真结果显示如下:上图中CH1表示的是调制前的信号频谱,CH2表示的是ASK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上图中第一张图是幅度调制前原始基带信号的波形,第二张图是幅度调制后通带信号的波形,第三张是解调信号的波形图。
有图可看出信道有一定的延迟。
由于在解调过程中没有信道和噪声,所以误码率相对较小,一般是由于码间串扰或是参数设置的问题,此系统的误码率为0.3636。
2、对于FSK调制解调的通信系统调制:仿真结果如下:2FSK基带调制信号频谱图CH1表示的是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而CH2表示2FSK调制后通带信号的功率谱。
2FSK信号解调各点时间波形经过系统的仿真可以观察出系统的误码率为0.7273,如下图所示:3、对于PSK的调制解调通信系统调制: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则产生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信号. 在此用已调信号载波的0°和180°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1 和0.用两个反相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其方框图如下:2PSK信号调制的simulink的模型图其中Sin wave和Sin wave1是反相的载波,正弦脉冲作为信号源。
无线传感网——zigbee基础实验-点对点通信

⽆线传感⽹——zigbee基础实验-点对点通信 //头⽂件1 #include <iocc2530.h>23 #include "hal_mcu.h"4 #include "hal_assert.h"5 #include "hal_board.h"6 #include "hal_rf.h"78 #include <stdio.h>9 #include "basic_rf.h"1011#define NODE_TYPE 012#define RF_CHANNEL 251314#define PAN_ID 0x200715#define SEND_ADDR 0x253016#define RECV_ADDR 0x25201718static basicRfCfg_t basicRfConfig;先将NODE_TYPE改为1(发送),然后可找⼀个标识为Status的盒⼦编译烧写此程序(断电)再将NODE_TYPE改为0(接收),然后可找⼀个标识为Data的盒⼦编译烧写此程序RF数据发送函数void rfSendData(void){uint8 pTxData[] = {"你好,我是发送端CC2530过来的数据!\r\n\r\n"};uint8 ret;printf("send node start up...\r\n");basicRfReceiveOff();while(TRUE){ret = basicRfSendPacket(RECV_ADDR, pTxData, sizeof pTxData);if (ret == SUCCESS){hal_led_on(1);halMcuWaitMs(100);hal_led_off(1);halMcuWaitMs(900);}else{hal_led_on(1);halMcuWaitMs(1000);hal_led_off(1);}}} RF数据接收函数 1void rfRecvData(void)2 {3 uint8 pRxData[128];4int rlen;567 printf("recv node start up...\r\n");89 basicRfReceiveOn();1011while(TRUE)12 {13while(!basicRfPacketIsReady());14 rlen = basicRfReceive(pRxData, sizeof pRxData, NULL);15if(rlen > 0)16 {17 printf((char *)pRxData);18 }19 }20 }主函数void main(){halMcuInit(); //MCU初始化hal_led_init(); //LED初始化hal_uart_init(); //Uart初始化if(FAILED == halRfInit()) //CC2530-RF 初始化{HAL_ASSERT(FALSE);}basicRfConfig.panId = PAN_ID;basicRfConfig.channel = RF_CHANNEL;basicRfConfig.ackRequest = TRUE;#if NODE_TYPEbasicRfConfig.myAddr = SEND_ADDR; //(0x2530)#elsebasicRfConfig.myAddr = RECV_ADDR; //(0x2520)#endifif(basicRfInit(&basicRfConfig)==FAILED){HAL_ASSERT(FALSE);}#if NODE_TYPErfSendData();#elserfRecvData();#endif}再将刚才烧写好的发送盒⼦拼接到接收盒⼦上开串⼝调试器后(两根线都连接收盒)进⾏跟踪结果如下:(接收盒⼦不断有数据过来)"你好,我是发送端CC2530过来的数据!"。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数据通信实习报告

数据通信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是在浙江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完成数据通信方面的实习。
实习
主要以实验室为实习基础,在实习期间,对公司正在开发的局域网数据通
信系统做详细研究,完成实验室里针对数据通信的网络实验,实验以实现
简单的UDP通信和TCP报文序列发送为主要实验内容,实习周期为两个月,时间从2024年1月1日到2024年3月1日。
二、实习内容
1.实验室整体设备介绍:
实验室内的设备包括两台计算机、一台网络打印机、一台网络路由器、一台数据交换机、一台服务器以及一个集线器,所有设备均是该实验室的
主要设备。
2.硬件设备以及实验环境介绍:
实验期间,依据实验室要求,将两台电脑安装了:网络操作系统(Ubuntu)、网络调试软件(Wireshark)和网络虚拟机(Virtualbox),以及其它必要的软件;同时,将网络路由器和数据交换机进行了IP地址
划分和设置,并且连接计算机,最终形成了实验环境。
3.所做实验项目介绍:
(1)UDP数据通信实验:通过实验室提供的计算机,实现两台计算
机之间的UDP数据通信,即使用UDP协议发送数据,最终实现数据在发送
方和接收方的传输。
北京工业大学通信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同组者:专业:通信工程指导老师:孙恩昌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设备 (3)三、实验内容 (3)四、停等式ARQ简介 (3)五、发送端算法: (4)六、ARQ性能: (4)七、停等式ARQ链路利用率 (4)八、有帧丢失时的传输效率 (5)九、实验运行基本条件: (6)十、程序实现: (6)十一、心得体会: (6)一、实验目的:1.理解数据链路层ARQ协议的基本原理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程序语言的实现能力二、实验设备微型计算机、Visual6.0开发环境三、实验内容根据等停式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根据返回N-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根据选择重传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根据并行等待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四、停等式ARQ简介停等式ARQ的基本思想是在开始下一帧传送以前发送端发出一个包后,等待ACK,收到ACK,再发下一个包,没有收到ACK、超时,重发重发时,如果ACK 不编号,因重复帧而回复的ACK,可能被错认为对其它帧的确认五、发送端算法:(1)SN = 0(2)从高层接收数据,分配一个序号(3)发送第SN 号帧(4)等待接收端的确认信号(5)给定时间内收到确认帧,如果RN > SN,设RN为SN,发送该SN 号帧(6)给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确认帧,重复发送原SN 号帧(7) RN = 0(8)接受到一个无错的、SN 序号等于RN 的帧,向上层递交该帧,RN 加1,在规定时间内,向发送端回复一个带有RN 的帧六、ARQ性能:正确性(Correctness)稳妥性(Safety):提交数据顺序、无重复活动性(Liveness):持续送达效率(Efficiency)吞吐量:接收端向高层呈送帧的速率时延:从发送端收到上层数据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到接收端将最后一个比特交付上层的时间链路利用率:链路传输容量用于有效帧传送的比例优点:比较简单。
基本网络组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网络组建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网络拓扑设计、设备配置、IP地址规划、子网划分以及网络测试等。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网络环境中,提高网络组建和故障排查的能力。
实验环境1. 硬件设备:路由器2台,交换机2台,PC机5台,网络线缆若干。
2. 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
实验内容一、网络拓扑设计1. 拓扑结构:设计一个简单的星型拓扑结构,包括一个核心交换机和5个边缘PC 机。
2. 网络设备:核心交换机负责连接所有边缘PC机,边缘PC机通过交换机接入核心交换机。
二、设备配置1. 配置核心交换机:- 配置VLAN,为不同部门划分虚拟局域网。
- 配置端口,为每个端口分配VLAN。
- 配置路由,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2. 配置边缘交换机:- 配置端口,将端口连接到对应的PC机。
- 配置VLAN,与核心交换机保持一致。
3. 配置PC机:- 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 配置DNS服务器地址。
三、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1. IP地址规划:采用192.168.1.0/24网段进行IP地址规划。
2. 子网划分:将192.168.1.0/24划分为两个子网,分别为192.168.1.0/25和192.168.1.128/25。
四、网络测试1. 测试设备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测试PC机与核心交换机、边缘交换机以及其他PC机的连通性。
2. 测试路由功能:使用traceroute命令测试数据包从PC机到目标PC机的路由路径。
3. 测试VLAN功能: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实验步骤1. 搭建网络拓扑:在Packet Tracer中搭建实验拓扑,连接网络设备。
2. 配置设备:按照实验内容,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3. 规划IP地址与子网划分:规划IP地址,划分子网。
4. 测试网络:进行网络连通性、路由功能和VLAN功能的测试。
通信网络基础抓包作业答案

网络协议数据获取与TCP/IP协议分析一、实验环境介绍网络接入方式:校园网宽带接入,IP获取方式:DHCP;操作系统为windows7旗舰版;本机MAC地址为5c:f9:dd:70:6a:89,IP地址为10.104.5.53。
图1 网络状态截图二、实验步骤1. 启动wireshark;2. 启动一个网页浏览器,并键入一个URL地址,如:。
注意此时不要按下回车键;3. 清除电脑中的DNS缓存,启动wireshark,开始抓包;4. 在浏览期网页位置按下回车键,开始访问指定的网页。
5. 一旦网页内容下载完毕,立即停止Microsoft Network Monitor抓包,并将抓到的数据包存入文件中,同时将显示的网页存储下来,以便后面参考。
三、实验过程使用wireshark前清除DNS缓存截图如下。
图2 清除DNS缓存抓取协议如下图所示:图3 抓取协议四、协议分析1. 抓取的协议类型检查在Microsoft Network Monitor顶端窗口的协议一列,确认你已经抓到了DNS、TCP和HTTP数据包。
答:由图3可看出抓到了DNS、TCP、HTTP数据包。
2. 以太网帧,IP分组和UDP数据报(1) 检查客户端发出的第一个DNS分组a.确定客户端的以太网地址和IP地址答:如图4,客户端的MAC地址为5c:f9:dd:70:6a:89;IPv4地址为:10.104.5.53。
b.以太网帧结构的TYPE字段是什么内容?答:如图所示,以太网帧结构的TYPE字段为:0x0800,表示该帧是IP协议。
c.目的以太网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这些地址对应哪些计算机?解释这些结果与你连接到Internet 的计算机有关系。
答:目的以太网地址:00: 0f:e2:d7:ef:f9,目的IP地址:10. 0. 0.10对应的计算机:以太网地址对应要访问的的源地址,IP地址是本地局域网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
因为我们访问网络时用的是域名,只有经过域名服务器经过域名解析得到要访问的网络IP地址,才能进行交换数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配置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配置方法2. 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3.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实验环境:1. 两台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2. 网线若干根3. 路由器一台4. 交换机一台5. 网线转接头若干实验原理: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一系列网络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任务协作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配置包括计算机网络的连接、配置和管理。
本实验将通过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互联。
实验步骤:一、网线的制作首先,我们需要制作两根网线,用于连接路由器和两台计算机,以及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根据网线的制作标准,将网线的线序排列整齐,并用压线头压紧。
二、路由器的配置1. 连接路由器电源,并使用电脑通过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的LAN口。
2. 打开浏览器,输入路由器的IP地址(通常为192.168.XX.XX),并输入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手册或路由器背面标签上会有提示)。
3. 配置路由器的上网方式(如拨号、动态IP、静态IP等),并设置正确的上网参数。
4. 配置路由器的DHCP功能,以便计算机能够自动获取正确的网络配置。
三、交换机的配置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并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上网。
2. 进入交换机的管理界面,配置交换机的端口为“trunk”模式,以便计算机能够通过交换机连接到网络。
四、计算机的配置1. 确保计算机的网卡驱动程序已正确安装,并能够正常识别网络设备。
2. 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检查计算机是否可以正常连接到网络。
3. 在计算机的网络配置中,设置不同的网络适配器,以便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使用(如局域网、互联网等)。
五、测试网络连接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并使用浏览器等工具测试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2.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 实验名称
通信网络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
二. 实验目的
1、学习MATLAB软件,掌握MATLAB-SIMULINK模块化编程;
2、理解并掌握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方式。
三. 实验环境
1、软件环境:Windows2000/XP,MATLAB7.0
2、硬件环境:IBM-PC或兼容机
四.实验学时
4学时,必做,综合实验;
2012年4月17日
7号楼219
五.实验要求
1、基于MATLAB-SIMULINK分别仿真设计一套ASK,FSK,PSK通信系统;
2、比较各种调制的误码率情况,讨论其调制效果。
六.实验内容
1、ASK调制解调的通信仿真系统
(1)调制仿真
(a)建立模型
2ASK信号调制的模型方框图由DSP模块中的sinwave信号源、方波信号源、相乘器等模块组成,其中sinwave信号作为载波信号,方波信号作为调制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Simulink 模型图如下:
(b)参数设置
其中sin函数是幅度为2频率为1Hz采样周期为0.001的双精度DSP信号
方波信号是基于采样的,其幅度设置为2,周期为4,占空比为1/2
(c)输出波形
正弦波载波波形
方波波形
(2)解调仿真(相干解调)
(a)建立模型
相干解调也叫同步解调,就是用已调信号恢复出载波——既同步载波。
再用载波和已调信号相乘,经过低通滤波器和抽样判决器恢复出S(t)信号,simulink模型图如下:
(b)参数设置
由于低通滤波器是滤去高频的载波,才能恢复出原始信号,所以为了使已调信号的频谱有明显的搬移,就要使载波和信息源的频率有明显的差别,所以载波的频率设置为100Hz.为了更好的恢复出信源信号,所以在此直接使用原载波信号作为同步载波信号。
下面是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设置
(c)输出波形
通过低通滤波器后波形
相干解调恢复出的波形
2、FSK调制解调的通信仿真系统
(1)调制仿真
(a)建立模型
2FSK信号是由频率分别为f1和f2的两个载波对信号源进行频率上的控制而形成的,其中f1和f2是两个频率有明显差别的且都远大于信号源频率的载波信号,2FSK信号产生的simulink仿真模型图如下所示:
其中sin wave和sin wave1是两个频率分别为f1和f2的载波,Pulse Gener
ator模块是信号源,NOT实现方波的反相,最后经过相乘器和相加器生成2FSK信号
(b)参数设置
载波f1的参设
幅度为2,f1=2Hz,采样时间为0.002s的单精度信号
f2的参数设置
幅度为2,f2=4HZ,采样时间为0.002s的单精度信号。
方波参数设置
幅度为1,周期为2。
输出波形
(2)解调仿真
(a)建立模型
其中From File是一个封装模块,就是2FSK信号的调制模块,两个带通滤波器分别将2FSK 信号上下分频f1和f2
(b)参数设置
信号f1带通滤波器参数设置
(c)输出波形
说明:此处为了输出波形明显,载波f1,f2频率分别设置为100Hz和400Hz,经低通滤波器后可以滤除高频谐波,得到解调波形。
3、PSK调制解调的通信仿真系统
(1)调制仿真
(a)建立模型
两个反相的载波,方波信号控制选择器选择不同载波
参数设置
说明:Sin wave和Sin wave1是反相的载波,为便于观察,频率比实际低很多Sin wave参数设置:幅值3,频率4Hz
Sin wave参数设置:幅值3,频率4Hz
方波设置:幅值2,周期4,占空比1/2
波形选择器判决电平为0.5
(b)输出波形方波波形
Sin wave波形
Sin wave1波形
PSK波形
(2)解调仿真(相干解调)
(a)建立模型
(b)参数设置
说明:为了便于观察,sin载波和sin1载波频率设为120Hz,反相,低通滤波同FSK Sin设置
Sin1设置
方波设置
低通滤波设置
(c)输出波形
方波波形
PSK波形
经过低通滤波后波形
经过sign后波形
4、误码率比较及调制效果分析:
ASK:由仿真误码率统计输出可知,误码率为0.7778. FSK:由仿真误码率统计输出知,误码率为0.75. PSK:由仿真误码率统计输出知,误码率为0.5455.
分析:在仿真时由于载波选择频率较低以及滤波器设计不够精确,误码率比较大
七.分析思考
1、通信系统中滤波器的参数你是如何设计选择的,为什么?
本次仿真中载波频率都低于真实系统中的载波频率,设置参数时保证带通滤波器只通过需要频率范围,低通滤波器在载波频率相对高的情况下滤除更高频谐波就基本可以恢复出原始信号。
2、Simulink编程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
优点:直观,易于操作和学习,基本可以直接模拟真实环境,参数可供设置、选择
不足:无法模拟真实的随时随机变化的环境,与真实情况结果有一定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