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基础答案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ISDN,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链路,利用PSTN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和56kb/s;(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x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利用PSTN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信道(64kb/s),D信道(16kb/s或64kb/s);

(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2Mb/s;(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56kb/s或64kb/s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3)SDH(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4)光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

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

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

PSTN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1.5答:差别:ATM 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

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为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TM 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 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 ,再将CS-PDU 分成信元,再传输。 1.7答:OSI 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

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 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 模型 TCP/IP 参考模型 1.10解:

()()Y t t X +=π2cos 2

()()Y Y X cos 22cos 21=+=π

()[]102

1

2211=?+?=

X E

()()Y X t X cos 201==

()()()Y Y X t X cos 22cos 212=+==π

()()[]()()[][][]

2

2102114 cos 4cos 2cos 21022221=??? ?

?

?+?==?==Y E Y Y E X X E t X t X E

1.11解:()()[]()()()0cos 2cos =+=

?+==??+-

+-θθπ

θθθππππ

d t w A

d f t w A t X E t m c

c X

()()()[]()()[]()()[]τθπτθτθ

θθτθττπ

π

π

π

c c c c c c X w A

d w w t w A

d f t w A t w A t X t X E t t R cos 2

21cos 22cos 21 cos cos ,2

2

=?+++=?++?+=+=+??+-

+-

[

]

()+∞<==2

0)

(2

2

A R t X E X

显然,()t X 的均值为常数,相关函数仅与时差τ有关,且为二阶矩过程,所

以该随机过程是广义平稳的。

()()()0

sin cos ..cos cos 2.. sin sin cos cos 2..cos 21..===-=+=∞→-∞→-∞→-∞→???T

w T w A m i l tdt w T A

m i l dt t w t w T A m

i l dt t w A T m i l t X c c T T T c T T

T

c c T T T c T θθθθθ

()()()()[]()[]τ

τθτθτθτc T

T c c c T T

T

c c T w A dt w w t w T A m

i l dt

t w t w T A m i l t X t X cos 2

1

cos 22cos 4.. cos cos 2..222=++=+++=+??-∞→-∞→ 故()t X 的均值和相关函数都具有各态历经性,()t X 是各态历经过程。 1.12解:定义:称计数过程(){}0,≥t t N 是参数为()0 >λλ的Poisson 过程,如果: (1)()00=N ;(2)(){}0,≥t t N 是平稳的独立增量过程; (3)()t N t , 0≥?服从参数为t λ的Poisson 分布,

()()() ,2,1,0 !

===-k e k t k t N P t

k λλ

()[]()()()()

!1!

!

11

1

≥=??=-?===-∞

=--∞=-∞

=-∑∑

t t e e t k t e t e k t k e k t k t N E t t k k t

k t k k t k λλλλλλλλλλλ

()()[]()[]

()[]2

2t N E t N E t N D t D N -==

()[]

()()()()[]()()()[]()[]()()()()()()()t

t t e e t t k t e t t e k t k k t N E t N t N E t N t N t N E t N E t t k k t

k t k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

=-∑∑2

222202 !2!1 11

()()()t t t t t D N λλλλ=-+=∴2

2

不妨设t s ≤,则

()()()[]()()()()()()()[]()()()()()()[]()[]

()[]()()()[]()[]()[]()()()

t s st s st s s s t s s N E s N D s N t N E s N E s N E s N t N N s N E s N s N t N N s N E t N s N E t s R N ,min

0 0,222

22

2λλλλλλλλλ+=+=++-=++-=+--=+--==

()() ,min , 2t s st t s R N λλ+=∴

1.13 解:由(){}0,≥t t N 是强度为λ的poisson 过程及题设知,(){}0,≥t t Y 和

(){}0,≥t t Z 是一零初值的平稳的独立增量过程。又0>?t ,

()()()()()()()

()()()()[]()()()[]()

2,1,0

!

!

1!

!1!

1!

0==-=--=-======-∞

=-∞=∞

=----∞

=∑

∑∑k e k pt m t p e

k pt k i t p e k pt p p C e i t i t N k t Y P i t N P k t Y P pt k m m t

k k

i k

i k i t

k k i k k i

t i i λλλλλλλλλλ

即0>?t ,()(),^pt t Y λπ故(){}0,≥t t Y 是强度为λp 的poisson 过程。

()()()()()()()

()()()()()()

()()()()()()

2,1,0 !

1!

!

1 !!

11!

10

=-=-=--=-======--∞

=-∞

=∞

=----∞

=∑

∑∑k e k t p m pt e

k t p k i pt e k t p p p C e i t i t N k t Z P i t N P k t Z P t

p k m m

t

k k

i k i k

i t

k k i k k i

t i i λλλλλλλλλλ

即0>?t ,()()(),1^t p t Z -λπ故(){}0,≥t t Z 是强度为()λp -1的poisson 过程。 1.14解: ()()() ,2,1,0 !

===-k e k t k t N P t

k λλ

3=λ

(1)()() 04124

--===e e N P t t

=λ

(2)定理:设(){}0,≥t t N 是参数为()0 >λλ的Poisson 分布,{

} ,2,1,=n n τ是其到达时间序列,则() ,2,1=n n τ服从Γ分布,即n τ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 0 00 !

11

??

???<≥-=--t t n t e

t f n t n λλλτ

()t t e e t f λτλ--==∴33 1 ()()0 100

1≥-=-=--==--∞

---??t e

e d e d e

t F t

t t t λλτλτλτ

τλττλ

()0 1331≥-=-=t e t F t λτ

1.15解:知道过程现在的条件下,其“将来”的分布不依赖于“过去”。 状态转移图如下:

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如下:

????

??

? ??01009/19/49/4009/49/49/10010

1.16解:Prim —Dijkstra :

Kruskal :

2.1答:有三种,分别是面向字符,面向比特,采用长度计数的组帧技术,其中

采用长度计数的组帧方式开销最小。

2.2答:接收字符串为:C0 C0 10 36 87 DB DC DB DC DC DD DB DD C0 7C 8D

DC DB DC C0

恢复为:10 36 87 C0 C0 DC DD DB . 7C 8D DC C0 2.3答:插入后:011011111 0 0011111 0 101011111 0 11111 0 01111010 恢复:01111110 11111 0 110011111 0 011111 0 11111 0 1100 01111110 Flag Flag 1011111 0

2.4答:在接收端,收到015后,如果下一位是“0”,就将该“0”删去,如果

是“1”,就表示一帧结束。按此规则: 011 011111 0 111111 011111 0 1 01111110 015 015 Flag 2.5答:

该码的最小距离为4。

2.6解:()()()324345734411D D D D D D D D D D D D S D ++++=++=++=

33

456733456724 0

001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

D g D S D 4 ∴余数为 3D

2.7证明:(1)已知()()()()???

???

??=???????=+D g D

mainder D g D D mainder D C L i L i i Re Re 一个任意的数据多项式()∑-=----=++++=1

01

12

21

1K i i

i K K K K D S S D S D

S D

S D S

其CRC 多项式()()()()()()

()

∑∑∑-=+-=-==??????=?????

????

????=???????=10

1010

Re Re Re K i i i L i K i i L K i i i L D C S D g D S mainder D g D D S mainder D g D D S mainder D C (2)将()

()()

()

()

i i L i L i C D C D

C D C

011

1+++=-- 代入到()()()∑-==1

K i i i D C S D C 中,得

()()()()

[]

()()()()i K i i i K i i L i L K i i L i L K i i K i i i L i L i C S D C S D

C S

D C S C D C D

C S

D C 010

110

2210

1110

1

00111 ∑∑∑∑∑-=-=---=---=-=--++++=+++=

又有 ()012211C D C D C D C D C L L L L ++++=---- 对应可得 ()L j C S C K i i j i j <≤=∑-=0 1

2.8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时延的影响,分组B 出错却导致分组C 重发,最终分组B 丢失。

2.9证:根据停等式ARQ 协议,当序号采用模2表示时仍可正常运行。描述如 下:

发端A :(1)置SN =0;(2)若从高层接收到一个分组,则将SN 指配给该分

组,若没有分组则等待;(3)将第SN 个分组装入物理帧中发送给接收节点B ;(4)若从B 接收到RN ≠SN ,则将SN 模2加1,返回(2),若在规定时间内,并未收到B 的RN ≠SN 的应答,则返回(3)。

收端B :(1)置RN =0;(2)无论何时从A 端收到一个SN=RN 的分组,将

该分组传送给高层,并将RN

模2加1;(3)在接收到分组的规定有限时长内将RN 放入一帧的RN 域发送给

A ,返回(2)。

2.10解:设任意一个分组平均需要发送N 次才能成功,而一个分组发送i 次成功 的概率为()1

1--i ρρ,从而有

()∑∞

==

-=1

1

1i i

i N ρ

ρρ

成功发送一个分组所需要的时间为r NT ,故r

r T NT ρ

λ==

1max

2.11与课本上图2-11 的a ,c 图基本相同,只需将A ,B 名字交换。 2.13答:s T P 05.010*******=?= s T ACK 02.010

64128

3

=?= s 015.0=τ (1)

4102

820

=?++τACK P T T 个

(2)

()61192

820

=?++τACK

P T T 个

(3)当节点连续发送时,可以发送的帧最多

a.

1640005.0820

=帧 0.082s 后可收到应答; b.15769052

.0820

=帧 0.0132s 后可收到应答。

2.14答:停等式ARQ α211max +-=P

U

返回n -ARQ ()()()()()()()???

?

??

?+<-++-+≥-+-=

21 1121121

111αααn P n P n n P n P

U

选择重传ARQ ()()()()??

?

??+<+-+≥-= 21

21121

1αααn P n n P U

ARPANET ARQ ()()()()????

???

>+<+-≤+≥-= 27218 211827218 1ααααα即即P P U

这里D

P

T T =

α, 所以U 与误帧率及信道传播时延与数据帧的传输时延的比值 有关。

当()α21+≥n 时,α

211+-=P

U 与()P n P U 111-+-=均小于P -1;

当()α21+

()()()()()α

αα21111211211+-<-++-<+-P n P n P n P 所以,当n 和8均大于α21+时,选择重传式ARQ 和ARPANET ARQ 链路 利用率都最高,当8>n 时选择重传式ARQ 链路利用率高,当8

2.18答:(1)在没有发生任何差错的情况下如下图所示:

在各种可能的差错下: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盛敏-)课后习题答案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 TM 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 ,ISDN ,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 链路,利用PSTN 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 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 和56kb/s ;(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 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 ,x 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 ,利用PSTN 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 信道(64kb/s ),D 信道(16kb/s 或64kb/s );(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 ~2Mb/s ;(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 ,56kb/s 或64kb/s 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 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 ;(3)SDH (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 ;(4)光波分复用WDM ,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 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 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 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1.5答:差别:ATM 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为 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TM 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 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 ,再将CS-PDU 分成信元,再传输。 1.7答:OSI 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 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 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 模型 TCP/IP 参考模型 1.10解:()()Y t t X +=π2cos 2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盛敏)课后习题答案

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 网络,分组数据网络,PSTN ,ISDN ,移动通信网等。 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 链路,利用PSTN 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 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 和56kb/s ;(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 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 ,x 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 ,利用PSTN 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 信道(64kb/s ),D 信道(16kb/s 或64kb/s );(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 ~2Mb/s ;(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 网络链路有:(1)提供48kb/s ,56kb/s 或64kb/s 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 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s ;(3)SDH (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 ;(4)光波分复用WDM ,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 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 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 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答:差别:ATM 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为支 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TM 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 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 ,再将CS-PDU 分成信元,再传输。 答:OSI 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 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应用层, 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 模型 TCP/IP 参考模型 解: ()()Y t t X +=π2cos 2 ()()Y Y X cos 22cos 21=+=π

西电通信网络基础答案

第一章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ISDN,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链路,利用PSTN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和56kb/s;(2)xDSL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x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利用PSTN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信道(64kb/s),D 信道(16kb/s或64kb/s);(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2Mb/s;(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56kb/s或64kb/s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3)SDH(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4)光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1.5答:差别:ATM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为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 TM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ATM Adaptation Layer),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再将CS-PDU分成信元,再传输。 1.7答:OSI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模型TCP/IP参考模型 1.10 1.11)0=θd 显然,的均值为常数,相关函数仅与时差有关,且为二阶矩过程,所以该随机过程是广义平稳的。 故()t X 的均值和相关函数都具有各态历经性, ()t X 是各态历经过程。

西电通信网络基础试卷

通信网络基础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20分) 1. 所谓数据传输链路是指在上利用一定的形成的传输规定速率(和格式)的。 2. 路由器区别于交换机的关键特征是它可连接使用不同、具有不同的数据链路。 3. 链路层常用的检错方法有两类:和。 4. 目前单播的Ad Hoc路由算法为分、和地理位置辅助的路由算法。 5. 对于一个方向图G,若G的每一对节点之间都有一条方向性路径,则称图G是的方向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合计40分) 1. 请简述Little定理。 2. 请描述选择重发式ARQ协议。 3. 请简述集中式最短路径算法中的Bellman-Ford算法。 4. 请简述令牌漏斗式速率控制算法 三计算题(每题20分合计40分) 1. 设到某自动提款机取钱的用户数N(T)组成Poisson流,平均每小时到达的用户数为10人,求中午(12点到14点)有2个用户来取钱的概率。 2. 一个通信链路的传输速率为50kb/s,设分组到达该链路的过程服从Poisson分布,平均到达率为600分组/分钟,分组长度服从指数分布,其均值为1000bit。求该链路队列中的平均分组数。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空) 1. 物理传输媒介传输标准数据比特通道 2.物理传输媒介传输协议 3.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 4.平面式路由算法分层路由算法 5.强连通 二.简答题(共4题) 1. 参考教材 P85 2.参考教材 P53 3. 参考教材 P172 4. 参考教材 P205 三.计算题(共2题) 1. 已知λ=10人/小时,A(t)为[0,t)时间内到达的用户数,则A(t)服从泊松分布,代入教材P21页公式(1-14),即可求得为P=200e-20。 2. 由题意,该链路符合M/M/1排队模型,且λ=600分组/分钟=10分组/秒,分组的平均传输时间为1/μ=1000/50000=0.02秒,所以信道利用率ρ=λ/μ=0.2,代入教材P91页公式(3-39)可得队列中的平均分组数为N Q=0.05。

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试举出若干个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例子。 答:模拟信号:语音信号等 数字信号:计算机处理数据等。 2、请说明有线电视、市内电话、调频广播、移动电话、校园网等通信系统各使用哪些信道。答:有线电视:同轴电缆 市内电话:双绞线 调频广播:无线信道 移动电话:无线信道 校园网: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 3、试述通信系统的组成。 答:通信系统包括五个组成部分:1)信源;2)发送设备;3)接收设备;4)信宿;5)信道。 4、一个有10个终端的通信网络,如果采用网型网需要用到多少条通信链路?如果采用星型网需要有多少条通信链路? 答:网状网:45条;星状网:10条 5、试述传码率,传信率,误码率,误信率的定义,单位。并说明二进制和多进制时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相互关系。 答:1)传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传送的码元数目,单位为“波特”或“B”。 2)传信率也称为比特率(bit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所传送的信息量,单位为“bit/s”或“bps”。 3)误码率就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Pe=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 4)误信率是指发生差错的信息量在信息传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Peb=系统传输中出错的比特数/系统传输的总比特数。 r=Rmlog2m(bit/s) 式中,r为传信率,Rm为m进制的传码率。 6、描述点对点通信的几种方式。 答:对于点对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7、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在哪里?各有哪些优点?

答:线路交换:网上的交换设备根据用户的拨号建立一条确定的路径,并且在通信期间保持这条路径,从被呼用户摘机建立通话开始到一方挂机为止,这条线路一直为该用户所占用。线路交换的很大一个优点是实时性好。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与转发的交换方式,很适合于数据通信。它将信息分成一系列有限长的数据包,并且每个数据包都有地址,而且序号相连。这些数据包各自独立地经过可能不同的路径到达它们的目的地,然后按照序号重新排列,恢复信息。它的优点是线路利用率高。 8、已知二进制数字信号每个码元占用的时间为1ms,1、0等概率出现,求(1)码元速率,(2)每秒钟的信息量,(3)信息速率。 答:1)码元速率=1/0.001=1000(B) 2)每秒钟信息量=Rmlog2m=1000*1=1000(bit) 3)r=Rmlog2m=1000*1=1000(bit/s) 9、同上题,如果码元速率不变,改用8进制传输,且各码元等概率出现,求码元速率,信息速率。 答:1)码元速率=1/0.001=1000(B) 2)r=Rmlog2m=1000*3=3000(bit/s)

通信求职笔试面试前必备材料___通信与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1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在传统的多载波通信系统中,整个系统频带被划分为若干个互相分离的子信道(载波)。载波之间有一定的保护间隔,接收端通过滤波器把各个子信道分离之后接收所需信息。这样虽然可以避免不同信道互相干扰,但却以牺牲频率利用率为代价。而且当子信道数量很大的时候,大量分离各子信道信号的滤波器的设置就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提出了频带混叠的多载波通信方案,选择相互之间正交的载波频率作子载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OFDM。这种“正交”表示的是载波频率间精确的数学关系。按照这种设想,OFDM既能充分利用信道带宽,也可以避免使用高速均衡和抗突发噪声差错。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通信方案,单个用户的信息流被串/并变换为多个低速率码流,每个码流都用一个子载波发送。OFDM不用带通滤波器来分隔子载波,而是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来选用那些即便混叠也能够保持正交的波形。 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无线信道的频率响应曲线大多是非平坦的,而OFDM技术的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并行传输。这样,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因此就可以大大消除信号波形间的干扰。由于在OFDM系统中各个子信道的载波相互正交,它们的频谱是相互重叠的,这样不但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OFDM技术属于多载波调制(Multi-Carrier Modulation,MCM)技术。有些文献上将OFDM 和MCM混用,实际上不够严密。MCM与OFDM常用于无线信道,它们的区别在于:OFDM 技术特指将信道划分成正交的子信道,频道利用率高;而MCM,可以是更多种信道划分方法。 OFDM技术的推出其实是为了提高载波的频谱利用率,或者是为了改进对多载波的调制,它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使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以相互重叠,从而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在对每个载波完成调制以后,为了增加数据的吞吐量、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它又采用了一种叫作HomePlug的处理技术,来对所有将要被发送数据信号位的载波进行合并处理,把众多的单个信号合并成一个独立的传输信号进行发送。另外OFDM之所以备受关注,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利用离散傅立叶反变换/离散傅立叶变换(IDFT/DFT)代替多载波调制和解调。 OFDM增强了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抗窄带干扰的能力。在单载波系统中,单个衰落或者干扰可能导致整个链路不可用,但在多载波的OFDM系统中,只会有一小部分载波受影响。此外,纠错码的使用还可以帮助其恢复一些载波上的信息。通过合理地挑选子载波位置,可以使OFDM的频谱波形保持平坦,同时保证了各载波之间的正交。 OFDM尽管还是一种频分复用(FDM),但已完全不同于过去的FDM。OFDM的接收机实际上是通过FFT实现的一组解调器。它将不同载波搬移至零频,然后在一个码元周期内积

通信网络基础抓包作业答案

网络协议数据获取与TCP/IP协议分析 一、实验环境介绍 网络接入方式:校园网宽带接入,IP获取方式:DHCP; 操作系统为windows7旗舰版; 本机MAC地址为5c:f9:dd:70:6a:89,IP地址为10.104.5.53。 图1 网络状态截图 二、实验步骤 1. 启动wireshark; 2. 启动一个网页浏览器,并键入一个URL地址,如:https://www.360docs.net/doc/46665252.html,。注

意此时不要按下回车键; 3. 清除电脑中的DNS缓存,启动wireshark,开始抓包; 4. 在浏览期网页位置按下回车键,开始访问指定的网页。 5. 一旦网页内容下载完毕,立即停止Microsoft Network Monitor抓包,并将抓到的数据包存入文件中,同时将显示的网页存储下来,以便后面参考。 三、实验过程 使用wireshark前清除DNS缓存截图如下。 图2 清除DNS缓存 抓取协议如下图所示:

图3 抓取协议 四、协议分析 1. 抓取的协议类型 检查在Microsoft Network Monitor顶端窗口的协议一列,确认你已经抓到了DNS、TCP和HTTP数据包。 答:由图3可看出抓到了DNS、TCP、HTTP数据包。 2. 以太网帧,IP分组和UDP数据报 (1) 检查客户端发出的第一个DNS分组 a.确定客户端的以太网地址和IP地址 答:如图4,客户端的MAC地址为5c:f9:dd:70:6a:89; IPv4地址为:10.104.5.53。 b.以太网帧结构的TYPE字段是什么内容? 答:如图所示,以太网帧结构的TYPE字段为:0x0800,表示该帧是IP协议。

网络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逻辑结构包括通信子网和- 资源子网两部分。 (主要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主要功能:资源共享(就是共享网络上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数据通信、分配式处理) 2.ARPANET 是Internet的前身。 (互联网:ISO、IEEE、ARPA) 3.计算机网络按网络覆盖范围分为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和广域网WAN 3种。 (常见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混合型) 4.模拟数据的数字化必须经过采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 5.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其中分组交换交换技术有数据报和虚电路之分。 (存储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数据: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 模拟通信系统通常:信源、调制器、解调器、信宿以及噪声源组成。) (数字数据调制:移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PSK) 6.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三个方面。 7.局域网体系结构仅包含OSI参考模型最低两层,分别是_物理层__层和_数据链路__层。 (OSI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8.CSMA/CD方式遵循“先听后发,__边听边发__,_冲突停发__,随机重发”的原理控制数据包的发送。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它定义了局域网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使用CSMA/CD技术,并以10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运行在多种

类型的电缆上。) 9.广域网由局域网及城域网组成。 10.现在以太网接入技术主要的解决方案有DSL 和Cable Modem 。 11.Internet上的文件服务器分专用文件服务器和匿名文件服务器。 二、选择题 1.电视频道的带宽是6MHz,假定没有热噪声,如果数字信号取4种离散值,那么可获得的最大数据率是 C 。 A.6Mbit/s B.12Mbit/s C.24Mbit/s D.48Mbit/s 2.如果一个码元所载的信息是两位,则一码元可以表示的状态为 B 。 A.2个B.4个C.8个D.16个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doc资料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ISDN,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链路,利用PSTN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和56kb/s;(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x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利用PSTN 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信道(64kb/s),D信道(16kb/s或64kb/s);(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2Mb/s;(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56kb/s或64kb/s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3)SDH(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4)光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 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 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

通信网络基础课后习题答案汇编

1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 比特 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 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 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 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 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 电话交换网PSTN 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1.7答:OSI 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 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 模型 1.10 解:X t =2cos 2二t Y X 1 ]=2co ST Y ]=2coY E X 1 J-1 2 1 0=1 2 2 X t 1 =X 0 =2cosY X t 2 =X 1 =2cos2二 Y =2cosY E X t 1 X t 2,E 〔X OX 1 I- E 2cosY 2cosY =4E bos 2 Y 】 =4 12汇丄+02工丄]=2 < 2 2丿 1.11 解: . A 二 m x t 尸 E X t Acos W e t 亠! f 二 d cos d )- 0

R X t,t 二 E X t X t . J - Ac o sv c t )Ac o W c t . 」f dr —JT 2 切 1 A 2 =A 2 c o 2w c t w c 2〔 i 亠 c o w c d c o w c 虫 2二 2 EX(t)『 LR X (0)=A 2 —< -He 显然,X t 的均值为常数,相关函数仅与时差?有关,且为二阶矩过程,所以该随机过程是广义 平稳的。 1 T X t i; =l 〒i.m Ac o w c t v dt =l 〒i.m 冷」cow c tc os - s i nv c ts i n dt Ac o 危s i nv c T 0 J" w c T 1 .i.m 2T A T =l .i.m cos c o W c t d t- l.i.m T _.,■ 2T v T 》::2T X t X t = l.i.mA cosw c t v cosW c t dt 1 f T 2T 口 A 2 T r . T/.m cos2w c t w c 「2 cos% dt 1八2 A cosw c 2 c 故X t 的均值和相关函数都具有各态历经性, X t 是各态历经过程。 1.12解:定义:称计数过程'N t ,t _0 {是参数为i 0的Poisson 过程,如果: (1) N 0 =o ;(2) I N t ,t _o1是平稳的独立增量过程; (3) -1 _0 , N t 服从参数为t 的Poisson 分布, P N t =k - e 」 k! k k _1 八 k 丄e"「te"' — 心 k! 心k- 1! =t 「 D N t 二 D N t E N 2 1 L E N t F E N 2 U=E N t Nt -1 N t E 〔N t Nt -d E'-N t 1 O t f —丄-2 e A 兰(批厂 e QO E 〔N t I 八 k k =0 — k! 八 k k -1 1 訂 t 「t 2 k =0 k! =(毗 了e 十砒=(扎t Y + >-t — 0,12 t- 0 C3O 1 t k =2 k - 2 !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盛敏课后习题答案

接入链路有:(1)Modem 链路,利用PSTN 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 设备来实现数据传 输,速率为300b/s 和56kb/s ;(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 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 ,x 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 ,利用PSTN 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 信道(64kb/s ),D 信道(16kb/s 或64kb/s );(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 ~2Mb/s ;(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 网络链路有:(1)提供48kb/s ,56kb/s 或64kb/s 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 输链路;(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s ;(3)SDH (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 ; (4)光波分复用WDM ,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 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 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 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答:差别:ATM 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 理时间。为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TM 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 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 ,再将CS-PDU 分成信元,再传输。 答:OSI 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 五个相对独立 的层次为: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 模型 TCP/IP 参考模型 解:( t X 解:()()[]()()()0cos 2cos =+=?+==??+-+-θθπθθθπ πππd t w A d f t w A t X E t m c c X 显然,()t X 的均值为常数,相关函数仅与时差τ有关,且为二阶矩过程,所以该随机过程是广义平稳的。

通信网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完整版

2.2 求M/M/m (n )中,等待时间w 的概率密度函数。 解: M/M/m (n )的概率分布为: 1 1010011!)(!)(--=--?? ????--+=∑m r m n m k m m p k m p ρρρρ ??? ? ???>≤≤-≤≤=n k n k m p k m m k p k m p k m k k 0!10!)(00ρρ 假定n>m ,n ≥0,现在来计算概率P{w>x},既等待时间大于x 的概率。 ∑=>?=>n j j j x w P p x w P 0 }{}{ 其中,P j {w>x}的概率为: n j m x w P n j m i x m e x w P m j x w P j m j i i x m j j ≤≤=>-≤≤? = >-≤≤=>∑-=-1 }{1! )(}{1 00 }{0 μμ 可得: x m m n n i m m n i i x m m n m j n m j i i x m j m n n m j m j i i x m j e m m P x w P 则 若n P i x m e P m m i x m e P m m P i x m e P x w P )(010 010010 ! )(1}{1!)(!!)(!! )(}{λμμμμρρρρρμρμρμ--+--=--=-=--=-=-?-=>∞→+--?=??????+??=+??=>∑∑∑∑∑ 特别的,新到顾客需等待的概率为: ! )(1}0{0m m P W P m ρρ? -=>

] )! 1() ()!1()(!)()([)1(!)(而 1 2 10--------=----=---∑m n m m m n x m i x m e m P m x f m n n m n i m n m i m x m m w μλμρλμρλλμρρμ n m k k x m m m w P w P P w P 注: e m m P m x f 在n =∞===--=∞→∑-=--}{}0{)() 1(!)(10 )(0 λμλμρρ 2.4求M/D/1排队问题中等待时间W 的一、二、三阶矩m 1、m 2、m 3,D 表示服务时间为定值b ,到达率为λ。 解: ) () 1()(S B s s s G λλρ+--= 其中 sb st e dt e b t s B -∞ -=-= ? )()(δ 从而 sb e s s s G -+--=λλρ)1()( 又 ∑∞ ==0 )(i i i s g s G )1(!)(00ρλλ-=??? ? ??-?+-??? ??∴∑∑∞ =∞=s j sb s s g j j i i i b g λρ--=110 221)1(2)1(b b g λρλ---= 3 4232) 1(12)2)(1(b b b g λλλρ-+-= 3 4 332 3 222 114 43)1(4)21(6)0()1(6)2(2)0()1(2)0() () 1(24)1)(21(ρλρρλρρλρλλλρλ-+= ?='''-=-+= ?=''=-= -='-==--+-=b g G m b g G m b g G m b b b b g 2.5 求M/B/1,B/M/1和B/B/1排队问题的平均等待时间W ,其中B 是二阶指数分布: 100 ,)1()(212121<<>-+=--αλλλααλλλt t e e t f

《通信网》作业答案

思考题一 1(ok)构成现代通信网的结构和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完成的功能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通信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 现代通信网络的三大组成部分:传输、交换和终端设备,其发展是和这些通信设备、电子器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通信网构成要素 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的方式构成的通信系统,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包括了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完成网络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上述的网络在传输信息的类型、方式、所提供的服务的种类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网络结构、基本功能、实现原理上都是相似的,它们都实现了以下四种功能: (1)信息传送 它是通信网的基本任务,传送的信息有三大类:用户信息、信令信息、管理信息,信息传输主要由交换节点、传输系统来完成。 (2)信息处理 网络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对最终用户是不可见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通信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信令机制 它是通信网上任意两个通信实体间为实现某一通信任务,进行控制信息交换的机制,如NO.7信令、TCP/IP协议等。 (4)网络管理 它负责网络的运营管理、维护管理、资源管理,以保证网络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服务质量。是整个网络中最具有智能的部分,已形成的网络管理标准有:电信管理网标准TMN系列,计算机网络管理标准SNMP等。

2(ok)在通信网中,交换节点主要完成哪些功能?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各自方式和特点? (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ITU定义为:“根据请求,从一套入口和出口中,建立起一条为传输信息而从指定入口到指定出口的连接”。电路交换是一种电路间的实时交换,所谓实时,是指任意用户呼叫另一用户时,应立即在两用户之间建立通信电路的连接,这时通信网内的相关设备和线路都被这一对用户占用着,不能再为其他用户服务,这种在一次呼叫中由通信网根据用户要求在指定的呼叫路由上固定分配设备的交换方式,称之为电路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话音或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且无抖动,“透明”传输。无需存储、分析和处理、传输效率比较高;但是,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电路利用率低。 (2)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将用户的一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数据块,即分组。 分组交换是一种综合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而又尽量避免两者的缺点的第三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原理是“存储——转发”,是以更短的、被规格化了的“分组”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 分组交换相对于电路交换的方式来说,具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等特点。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作业习题

第1章 通信网络概论及数学基础 1.1通信网络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试举例列出五种常用的通信网络。 1.2常用的通信链路有哪些?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3试简述分组交换网的要点。 1.4什么叫做虚电路?它与传统电话交换网中的物理链路有何差异? 1.5 ATM 信元与分组有何差别?ATM 网络是如何支持不同种类业务的? 1.6分层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什么是对等层? 1.7试述OSI 七层模型和TCP/IP 协议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1.8一个典型的通信网络可由哪些物理子网构成?路由器在该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 1.9通信网络要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哪些? 1.10 设随机过程)(t X 定义为:)2cos(2)(Y t t X +=π,其中Y 是离散随机变量,且212,21}0{=??????===πY P Y P 。试求该过程在1=t 时的均值,和1,021==t t 时的自相关函数值。 1.11 设随机过程)(t X 是一个随机相位信号,即)cos()(θ+=t w A t X c ,式中A 和w c 为常量,θ是一个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πθππθ<<-=,21)(f 。试求)(t X 的均值函数和自相关函数。并讨论其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 1.12 试求Poisson 过程的均值函数,方差函数和相关函数。 1.13 设到达某商店的顾客组成强度为λ的Poisson 流,每个顾客购买商品的概率为p ,各顾客是否购买商品与其它顾客无关,分别用}0),({>t t Y 和 }0),({>t t Z 表示购买商品顾客和未购买商品顾客的顾客流过程,请证明他们分别是强度为λp 和λ)1(p -的Poisson 流。 1.14 设某办公室来访的顾客数)(t N 组成Poisson 流,平均每小时到访的顾客数为3人,求:(1)一上午(8到12点)没有顾客来访的概率;(2)下午(2点到6点)第一个顾客到达的时间分布。 1.15 设有三个黑球和三个白球,把这六个球任意分给甲乙两人,并把甲拥有的白球数定义为该过程的状态,则有 四种状态0,1,2,3。现每次从甲乙双 方各取一球,然后相互交换。经过n 次交 换后过程的状态记为n X ,试问该过程是否 是马氏链?如是,试计算其一步转移概率 矩阵,并画出其状态转移图。 1.16 分别利用Prim-Dijkstra 算法和Kruskal 算法求解图1-25中的最小重量生成树。 图1-25 习题1-16图

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试举出若干个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例子。 答:模拟信号:语音信号等

数字信号:计算机处理数据等。 2、请说明有线电视、市内电话、调频广播、移动电话、校园网等通信系统各使用哪些信道。 答:有线电视:同轴电缆 市内电话:双绞线 调频广播:无线信道 移动电话:无线信道 校园网: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

3、试述通信系统的组成。 答:通信系统包括五个组成部分:1)信源;2)发送设备;3)接收设备;4)信宿;5)信道。 4、一个有10个终端的通信网络,如果采用网型网需要用到多少条通信链路?如果采用星型网需要有多少条通信链路? 答:网状网:45条;星状网:10条 5、试述传码率,传信率,误码率,误信率的定义,单位。并说明二进制和多进制时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相互关系。 )传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传送的1答: 码元数目,单位为“波特”或“B”。 2)传信率也称为比特率(bit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所传送的信息量,单位为

“bit/s”或“bps”。 3)误码率就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Pe=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4)误信率是指发生差错的信息量在信息传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Peb=系统传输中出错的比特数/系统传输的总比特数。 r=Rmlog2m(bit/s) 式中,r为传信率,Rm为m进制的传码率。 6、描述点对点通信的几种方式。 答:对于点对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送的

方向与时间,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7、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在哪里?各有哪些优点? 答:线路交换:网上的交换设备根据用户的拨号建立一条确定的路径,并且在通信期间保持这条路径,从被呼用户摘机建立通话开始到一方挂机为止,这条线路一直为该用户所占用。线路交换的很大一个优点是实时性好。.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与转发的交换方式,很适合于数据通信。它将信息分成一系列有限长的数据包,并且每个数据包都有地址,而且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填空题

一.填空题: 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 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定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利用通信线 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3. 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一般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其中,客户是服务 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4. 在TCP/IP协议模型的运输层中,不面向连接的协议是UDP。 5. 在TCP/IP模型中,互联网层的上一层是运输层。 6. 通信线路的_带宽_是指通信线路上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 (或通频 带) ,单位是HZ。但在计算机网络中,它又用来表示网络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7. 数据通信中的信道传输速率单位用b/s表示,b/s的含义是每秒比特。 8. 目前,“带宽”常用作描述信道传送数据能力的物理量,其单位是 b/s (bit/s),比之大的单位有:Kb/S、Mb/S、Gb/s等。 9. 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 AN是按网络的 作用范围划分的。 10. 各节点都与中心节点连接,呈辐射状排列在中心节点周围,这种拓扑 结构称为星型拓扑结构。 11. 假设某用户通过电线部门的ADSL技术以2M(即2Mb/s)带宽接入 Internet,在正常情况下其下载速度大约是244KB。 12.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传输延 时;网络中电磁信号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称为_____传播延时____。13. 在发送报文之前,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 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__分组__。 (备忘:在TCP/IP模型中,数据分组是在运输层和网络层中共同完成的。先是把数据分为等长的数据段(约为1024bit),然后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首部,首部是由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 14. 在计算机网络中,____各个子层_____及其__各子层的协议__的集合称 为网络体系结构。 15. 开放系统互联,采用分层体系结构的模型称为__OSI__参考模型。 16. 在OSI参考模型中,在对等层次上传送的数据单位,都称为该层的_ 协议数据单元(PDU)。这个名词现已被许多非OSI标准采用。(可参考p.31第1段)17. 在因特网中,我们把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块称为__报文_。 18. 在OSI参考模型中,会话层在第五层,它处于___传输_层提供的服务 之上,向_表示_层提供服务。 19. 在TCP/IP参考模型中,传输层处于__网络__层提供的服务之上,向_ 应用__层提供服务。

(完整版)通信网络课后题答案

第1章通信网络概论及数学基础 1.1通信网络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试举例列出五种常用的通信网络。 1.2常用的通信链路有哪些?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3试简述分组交换网的要点。 1.4什么叫做虚电路?它与传统电话交换网中的物理链路有何差异? 1.5 A TM信元与分组有何差别?ATM网络是如何支持不同种类业务的? 1.6分层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什么是对等层? 1.7试述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1.8一个典型的通信网络可由哪些物理子网构成?路由器在该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 1.9通信网络要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哪些? 1.10 设随机过程定义为:,其中Y是离散随机变量,且 。试求该过程在时的均值,和时的自相关函数值。 1.11 设随机过程是一个随机相位信号,即,式中A和w c为常 量, 是一个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函数为。试求的均值函数和自相关函数。并讨论其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 1.12 试求Poisson过程的均值函数,方差函数和相关函数。 1.13 设到达某商店的顾客组成强度为的Poisson流,每个顾客购买商品的概率为p,各顾客是否购买商品与其它顾客无关,分别用和表示购买商品顾客和未购买商品顾客的顾客流过程,请证明他们分别是强度为和的Poisson流。 1.14 设某办公室来访的顾客数组成Poisson流,平均每小时到访的顾客数为3人,求:(1)一上午(8到12点)没有顾客来访的概率;(2)下午(2点到6点)第一个顾客到达的时间分布。

图1-25习题1-16图 1.15 设有三个黑球和三个白球,把这六个球任意分给甲乙两人,并把甲拥有的白球数定义为该过程的状态,则有四种状态0,1,2,3。现每次从甲乙双方各取一球,然后相互交换。经过n次交换后过程的状态记为,试问该过程是否是马氏链?如是,试计算其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并画出其状态转移图。 1.16分别利用Prim-Dijkstra算法和Kruskal算法求解图1-25中的最小重量生成树。 第2章端到端的传输协议 2.1常用的组帧方式有哪几种?哪一种方式的传输开销最小? 2.2接收机收到了如下一个采用十六进制表示的字符串,C0 C0 10 36 87 DB DC DB DC DC DD DB DD C0 7C 8D DC DB DC C0,试根据SLIP帧格式恢复出接收的帧。 2.3针对输入序列01101111100111111010111111111101111010应用2.1.2节的比特插入技术,给出相应的输出结果。如果接收到的序列为:011111101111101100111110011111011111011000111111010111110,试移去插入的比特并指出Flag的位置。 2.4假定2.1.2节帧中插“0”的规则修改为:仅在原始数据中出现015时插入一个0。试详细描述这种变化后接收端去0的规则,并说明该规则是如何去掉下列比特串中的0:01101111101111110111110101111110。(如果设计的规则正确,在该串中应去掉2个0并且仅有一个Flag。) 2.5设有一个奇偶校验码由3个数据比特和4个校验比特组成。假定3个码字分别为1001011, 0101101和0011110。试求产生该码的运算规则,并写出所有8个码字。并求出该码的最小距离(两个相同长度的码字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两个码字比特取值不同的位置数)。 2.6令,,求的余数。 2.7对于一个给定的L阶生成多项式g(D)和一个给定的数据比特长度K,假定输入序列除第i位为1以外,全部为0,即S(D)=D i,其对应的CRC结果为: 试证明: (1)对于一个任意的数据多项式S(D),其CRC多项式 (2)令则。上式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