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之美丽中国篇
形势政策论文,美丽中国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如何建设美丽中国院系班级:姓名:学号:辅导老师:完成日期: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引论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路线图,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伴随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运而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加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续着“青春中国”、“可爱中国”、“新中国”、“富强民主文明中国”、“和谐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了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
1.美丽中国之美丽1.1 美丽在科学发展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搞发展,但也不能以保护环境为名不发展。
1.1.1时代的主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要把发展作为基本手段,通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支持生态型产业发展。
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节约并循环使用资源,以良性循环来创造社会财富,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保证。
1.2 美丽在生态优良马克思指出,从理论方面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或者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是人为了能够宴乐和消化而必须事先准备好的精神食粮。
美丽中国申论范文

美丽中国申论范文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美景,到如今被雾霾困扰的城市焦虑;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画面,到部分河流被污染得散发恶臭的难堪。
美丽中国的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大事。
咱先来说说这环境为啥变得这么糟糕。
那可真是人类自己“作”出来的。
就拿工业发展来说吧,以前大家一门心思搞生产,觉得只要能生产出东西,能赚钱就行,什么污水废气一股脑儿地往大自然里排。
那烟囱就像一个个大怪兽,整天“呼呼”地吐着黑烟,把蓝天都给染黑了;那些工厂的排水管呢,就像一条条黑色的毒蛇,把好好的河流都给毒害了。
还有啊,咱们生活里也是各种不注意,塑料袋满天飞,垃圾随手扔,好像这大地就是个大垃圾场似的。
不过呢,现在咱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啦,开始大力建设美丽中国。
这可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行的,得动真格的。
在城市里,咱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绿色。
那公园啊,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岛屿,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早上呢,大爷大妈们在公园里打太极、跳广场舞,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晚上呢,小情侣们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散步,别提多浪漫了。
而且城市的垃圾分类也慢慢走上正轨了,什么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得清清楚楚。
就像给垃圾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这样既环保又能资源再利用。
农村也不甘示弱啊。
以前农村可能给人一种脏乱差的感觉,现在可不一样喽。
那乡村小道两旁都种满了花花草草,房子的墙上还画着漂亮的壁画,什么丰收的场景啦,传统的民俗故事啦,远远看去就像一幅幅流动的画卷。
而且农村的厕所革命也是相当成功,以前那种又臭又脏的旱厕都变成了干净卫生的冲水厕所,这可是农村生活的一大进步呢。
从宏观层面看,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要么整改,要么关门大吉。
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是下了大功夫,太阳能板就像一片片蓝色的海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风力发电机就像一个个巨大的风车,在风中呼呼转动,把大自然的能量转化为清洁的电能。
建设美丽的中国申论作文

建设美丽的中国申论作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美丽中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美丽的中国不仅仅是指环境的美,更是指社会的和谐、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共同努力。
首先,美丽中国的建设需要人们共同保护和改善环境。
近年来,环境问题在中国变得越来越严重,雾霾、水污染等都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困扰。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主动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比如,我们应该少使用塑料袋,多使用环保袋;少开私家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空调,多利用自然资源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和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
其次,美丽中国的建设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集中地,如何使城市更加美丽和宜居是重要的课题。
我们应该注重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让城市更加开放、绿化、人性化。
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更多的儿童乐园、公园和文化场馆;注意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让城市文脉得以传承;合理安排工业与居民地的位置,减少环境污染等。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美丽的城市中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最后,美丽中国的建设需要加强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
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必须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发展的机会和红利。
我们应该加强教育的公平性,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加大就业机会的创造,促进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的覆盖,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丽中国。
总之,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共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加强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我们可以建设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和梦想的美丽中国。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努力,相信美丽的中国必将变成现实。
形势与政策论文---建设美丽中国

怎样建设美丽的中国引言:“美丽中国”,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生态环境的建设1.1理解和认识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把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主要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观念8个方面纳入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建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
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最终目标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1.2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正确理解和回答“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
10个重点咨询研究领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污染减排与综合防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与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改善和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与健康水平;城市空气、水源、森林质量评价监控与饮用水安全;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面源污染防治模式;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变化与人类的责任;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与政策研究,分类管理,分区管理,完善生态补偿的政策;构建和谐社会与生态伦理道德。
1.2.1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爱护环境生态环境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珍爱生灵。
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
形势与政策论文(美丽中国篇)

美丽中国摘要:自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华夏大地。
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如今,一个繁荣富强的美丽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
在这片热土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华夏先祖挥洒汗水、传承文明的痕迹。
我们有绵延万里的长城,还有海拔高的雪峰,以及朝代更替的灿烂文化遗产。
这些都是我们国人拥有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国际化的视野下,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为了让中国更好的走向世界。
我们应该要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源,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
在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两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字眼,平时也很少把它们组合到一起。
但十八大之后,通过总书记之口。
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那么何为“美丽中国”呢?有人曾说过:“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但环境污染严重同样不是美丽中国。
”的确,建设美丽中国应当不以劳民伤财和破坏环境为代价。
以前有朋友去一个风景区旅游,回来和我说旅游的故事。
她对那个旅游区的印象坏透了,旅游区里很多地方都遍布着垃圾,完全破坏了山川秀丽、河水清澈的祥和景象。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时最重要的。
如今的祖国心脏附近经常会受到沙尘天气和雾霾天气的干扰,这都是由于乱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而带来的后果。
近年来许多地区的空气质量开始下降。
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环境污染越明显。
这是水土流失,植被沙漠化,大气污染带来的最直观的的表现。
虽然如今我国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些比较大的成就。
但从整体上看,中国中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
现在的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
沙化土地的面积超过土地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的1\3。
森林和生态资源都严重不足。
建设美丽中国,任重而道远。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环境质量、健康水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从“求温饱”到“盼环保”,再到如今的“要生态”。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篇一:形势与政策之怎么建设美丽中国 论文题目: 院系班级: 姓 名: 学 号:辅导老师: 完成日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怎 么 建 设 美 丽 中 国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 1101 班张龙超 2011 1604 0109 晋振华 2013 年 11 月 27 日 怎么建设美丽中国 引论: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新概念,并 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和生态文 明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是着眼于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 地提出了今后 5 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报告中“美丽中国”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这是中国 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彰显了中华民 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建设美丽中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前提。 1.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虽然不是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但是此次是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 略任务,是我党对资源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这一系列方针和战略思想的新概括与再升华。简言之,生态 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要建设好生态文明,应主要把
.
.
握三点: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二是文明新境界。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而自然受到伤害的文明。 三是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
浅谈美丽中国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

浅谈美丽中国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浅谈美丽中国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论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梦”》【摘要】本文分析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和“美丽中国梦”理念;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方向;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将是建设“美丽中国梦”的重要助推力;走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道路”要求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及顺应自然。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关系;实现途径一、对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梦”的分析1、生态文明观1972年,联合国首次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不是地球的主人,因此应该改变以往主人翁的意识,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次大会的重要意义就是生态文明这一思想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1992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二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好环境保护的工作,协调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平衡发展。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使得生态意识观念更加明确地融入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过程。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建设生态文明提出明确要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到2012年党的报告更是将生态文明放在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未来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宏伟目标。
2、“美丽中国梦”党的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也是一个建设美丽“中国梦”的号召。
美丽中国首先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共同繁荣发展,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得以很好的栖居于自然。
其次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同时进行,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国富民强;同时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均得到良好的保护。
形势与政策论文-美丽中国之立足根本

形势与政策论文-美丽中国之立足根本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美丽中国之立足根本院系班级:化学1101姓名:赵振江学号: 201113920206辅导老师:完成日期:美丽中国之立足根本国家的建设不仅仅是实物的高楼林立,更重要的是要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到实处。
立足根本,在实际国情的基础上,为当代和后代共同谋取福利,这也是整个人类的发展目标。
作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之余,对社会和环境的问题有诸多看法,也更懂得客观合理的对待问题,解决问题。
1 土地的现在状况与发展实现中华疆域山川秀美,让我们的家园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赵树丛代表说。
美丽中国为了什么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
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3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呈现出从‘求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转变趋势。
”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代表说,当前,中国社会正步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期,在一些地方,涉及环境问题的上访、信访量居高不下由环境问题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
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而且将使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
赵树丛代表认为,长期以来,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民群众的温饱需求、富裕需求、保障需求、文化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
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是我们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建设美丽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
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为了让中国更好的了解世界。
也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文神韵的丰富文化内容。
展示中国方方面面的内容,民间文艺、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杂技、电视、电影、戏剧、曲艺、絵画等各个领域节目内容。
将带领大家穿越中华大地的时间和空间经纬度;追寻中华文明传承子安地理、文化历史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行进轨迹;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景观、风俗、娱乐、审美和思辨。
展示中国的、各地的,各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
引领观众体验和领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
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展示中国最精华的民族瑰宝。
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即使在平时偶尔谈起“美丽中国”,人们也不会有过多的关注。
但是,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字字珠玑的十八大报告中,通过总书记之口说出这一词汇,“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思、令人惊喜。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
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
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美丽中国”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
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给我们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给我们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
十六大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进入党的执政视野,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过去10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历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从“十一五”首次设立约束性指标,到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9%到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美丽中国”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
“美丽中国”让党代会报告一改以往工作报告用词严谨、中性,缺乏感情色彩的传统风格,运用如此柔软、悦耳、富有诗意的词汇,使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充满亲切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群众,迅速拉近了党代会与民众关切之间的距离,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
实际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本届党中央执政理国最有富创新和特色的地方。
近几年,“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频词”。
从总书记关心灾民的吃饭、穿衣、喝水、住宿、医疗问题,总理“帮农民工讨薪”、“逛市场看肉价”,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
“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
人。
“美丽中国”,没有了最美中国人,如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徒具美丽外表,不具美丽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