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政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政策与制度的关系 制度有两个特征:一是制度是在总体空间上伸 延最大的那些实践活动,一般来说单项政策虽 然也包含一系列的规则,但是还很难说它是一 种制度;往往是涉及一个社会生活领域的一系 列的相关政策才被称为制度。 制度的另一个特征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持久 的特性。作为人为制定的政策,不仅在其制定 过程中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力量、见解之间的直 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相互竞争,在其实施过 程中也是如此。
• 韦伯在其《经济社会学》中对体现在人的社会 行为中的规则的类别和关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 分析: 他首先指出,在社会行为之内,可以观察到实 际的规律性,即在相同的行为者中存在着相同 类型的、在意向上认为可以重复出现的,也可 能同时在众多的行为者之间传播开来的行为过 程。而可以使社会行为具有这种规律性的,包 括习惯、习俗、惯例、法律和利益制约。其中 的习俗、惯例和法律都可以分解为具体的行为 规范,只不过其中有的包含的规范比较明确, 甚至以准则、章程的方式表达,有的则不太明 确,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
• 惯例与法律的重要区别之一。 与惯例相比,法律的特征是对违反者的指 责和制裁有这样一个专门设立的"人的班子"。 这个班子的人采取专门行为,以保证人们 的遵守,对违反者给予制裁。
• 法律和惯例除了是否有一个"人的班子"来执 行这个区别之外,其实韦伯还提到了另外 两个差别。 一是法律的制度常常是制定成章程的制度, 这也与我们现在区别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 度的标准相同。二是惯例和法律虽然都涉 及一定范围的人,但是惯例并不以要求那 些有关的人员组成一个"团体"为前提,只要 存在着可以标明的特征、可以限定构成这 个范围的人员的界限即可,
• 从根本上说,正式的社会制度都是以习惯、习 俗和惯例为基础的,或者是从它们演进而来的, 或者是在既有的习俗和惯例以及正式制度的约 束之下设计和创建的。规则和制度的变化可以 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无意识的从习惯到习俗到惯例的进化; 一种是借助既有的习惯、习俗、惯例,把它们 进一步规范化或制度化,即使其更加明确、精 确、确定,并且加上有关的奖励或惩罚加强规 则;再有一种就是程度不同的创造性的、革命 性的制度创新,有时是与既往的习俗、惯例、 制度有很大的差别,有时是完全不同,甚至是 相反的。
• 制度的特征是:只有当一种行为(一般地 和接近地)以可以标明的"准则"为取向时, 我们才想把一种社会关系的意向内容称为 一种"制度"。据此,我们可以将制度理解为 是由"标明的'准则'"或者说规则来表达的, 也是由规则构成的。韦伯所说的制度类似 于吉登斯的由浅层规则构成的制度,但是, 并不完全是正式制度。
• 吉登斯把人们对规则的认识程度与规则本 身相联系,将规则分为具有深层特性的规 则和具有浅层特性的规则: 前者指的是在日常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被运 用的规则,是那些介入日常生活大部分构 架的结构化过程的规则。 后者指的是已经用话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甚至以文本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约束力强 的规则,如法律。"
需要指的是能够用货币支付的需求,经济 学上也称之为有效需求,因此一般来说需 要只是表达了一部分需求。有的人认为人 有各种需求,用货币支付的方式表达出来 的需求就是人们最需要满足的需求,因此 在衡量需求时不能排除价格因素的作用; 另外的一些人则认为人们没有能力支付的 需求,如果属于人体机能的存续所必需的, 也属于最需要满足的需求。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政策
• 第一节 制度与政策 • 第二节 社会需求与社会福利 • 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国家福利
第一节 制度与政策
• 一、制度与规则 制度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且 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之 中。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能够具有一定 的模式,或者说已经模式化,也就是说这 种行为或社会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 了一定程度的延展。
• 我们可以说政策是建立和改变制度的工具、 方式,决策者可以通过政策直接改变既有 的制度,也可以通过政策影响既有的制度 使之发生变化,或者通过制定新的政策创 建新的制度。但是,政策要真正成为制度 必须经过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微观层 次,是个人把有关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方式的过程;在宏观层次,是有关规则逐 渐稳定、临界规模的参与者能够对有关他 者的反应做出预测并相信自己的预测的过 程,这可以称为制度化过程。只有经历了 这样的过程,相关的政策才可能成为制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分析人的需求基本上主要是 探讨个人共有哪些基本需求或人类共同的需求: 有的人把人类共有的基本需求概括为对一些物 质资料的需求,这些基本需求有客观的基础, 即食品、衣服、住所等物质对象,这可以被经 验性地识别出来。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人类的基本需求不仅包括 对物质资料的需求,还包括一些需要通过在工 作场所、家庭、社区或其他共同体中的人与人 之间相互的和支持性的关系来满足的需求。
• (三)布拉德肖的需求研究 • 布拉德肖在1972年提出个人的需求可以分 成四种类型:(1)个人感觉到的需求; (2)个 人表达出来的需求(对某种缺乏的表述); (3)规范的需求(由政府官员或专业人员做 出的对需求的判断);(4)比较的需求(通 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对照产生的需求)。
• (四)对人的基本需求的研究 • 在需求研究方面,有许多人的研究是直接 与对社会政策的思考相联系的,像布拉德 肖在对需求的总体研究的同时也考虑到"基 本需求"的问题。但是,要对人有哪些基本 需求形成共识,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方面 的问题,与价值判断也有密切的关系。具 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福利意识形态的人对 人的基本需求的见解是有很大差别的。
• 社会科学家对制度的解释大体上可以分为 两类: 一类把制度看做是这些模式本身,另一类 把制度看做是体现在这些模式中的规则。
• 人的单项活动可能体现了某一规则,受某 一规则的约束;但是,人们的具有时空延 展性的实践活动是体现着某种制度、受制 度的制约和引导的。这里的制度包括非正 式制度。
• 二、规则和制度的变化 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中体现 的规则和制度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不 是凝固不变的。这些规则与制度的变化除 了其他原因外,与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和反 思有直接关系。规则和制度既制约和引导 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人们的认识 对象。"对社会规则的自觉意识恰恰是'认知 能力'的核心,或者正是人类行动者的显著 特征。"
第二节 社会需求与社会福利
• 所谓需求指的是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以及 从社会和文化方面对生存、幸福和满足的要求。 • 一、个人需求 • (一)需求(need)与需要(demand) 对于需求,人们首先关注的是绝对需求或基本 需求,即使人体机能得以存续所必需的食物、 燃料、衣服等,如果这些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但是事实上这 种最基本的需求也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 联系,这就造成了确定绝对需求上的困境,绝 对需求也就有了相对意义。
• (五)女性主义对需求的研究
• 女性主义理论对需求的普遍主义理论做出了四 种不同的反应:(1)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承认 人类有共同的需求,同时认为还存在着一些与 需求有关的重要的性别上的差异。(2)激进的女 性主义,又分为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 点认为男人和女人的需求有着生理的、心理的、 遗传的等方面的基础性的差别,认为男人和女 人需要的是基本上不同的生活模式。而另外一 种激进的女性主义与前种激进主义相反,认为 人类的需求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3)政策既是为了促成期望的改变而采取 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所依据的计划、 方案或规划,也是一个较长的活动过程, 这种较长的活动过程大多是依据一定的计 划、方案进行的。 (4)政策的具体表达方式可以是法律、法 令、章程、规定、规划、方案、计划等。
(5)作为政策的具体表达的法律、法令、 计划、方案以及执行政策的行动过程,都 离不开一定的实践经验、科学知识、社会 理论、哲学思想、价值观念的指导。 (6)在政策的原则、目标的确立和计划、 方案的形成过程中,包含着对相互冲突的 利益和价值的优先权的确定和调整。
• 美国的一位研究社会政策的学者霍巴特· 伯 奇(Hobart A. Burch)在其最近出版的一本书 中,从政策形成和执行的这个过程提出自 己对政策的解释。他首先提出:"政策不是 存在于真空之中。它是一系列相关的活动 构成的集合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可 以把这种相关活动构成的集合称为'the six P s'。"
(3)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认 为在现实的社会中女性被看做是从属的群 体,她们的普遍的需求没有得到承认,而 男性作为主导的群体其需求得到了承认, 现在要向这种区别对待的政治进行斗争。 这种观点导致了对女人和男人的需求之间 差别和本质的更深刻的承认。
• P1是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政策分析 是将信仰、价值、使命、目前的处境、打 算、意向以及政策涉及的边界等结合在一 起,形成一个综合的政策行动框架。 • P2是政策行动(Policy action)。指的是政 策的采纳和实施过程。 • P3是政治(Politics)。指的是在政策分析和 形成政策的过程中,有关各方相互交换意 见、做出决定的过程。
• 三、规则和制度变化的动因 韦伯在分析社会行为的规律性时指出,使人的 社会行为可以具有规律性的除了习惯、习俗、 惯例和法律外,还有"利害关系的制约"。 从人们遵循惯例或法律的原因方面说,有时 是迫不得已,有时是由于与个人利益一致或出 于对某些伦理准则的信仰,这也就是说人们的 行为具有规律性,既可能是由于明确的或不太 明确的行为规范的外在约束,也可能是由于某 种内在动机的驱动(追求利益或追求"善"), 更可能是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行为 不仅仅是受外在规则的制约,还受内在动机的 支配
• 惯例与习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惯例应该称为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当中被作 为'适用'而赞同的,并且通过对它的偏离进 行指责而得到保证的'习俗'",即惯例是得到 了相关范围内的人们的自觉认可的习俗, 人们遵守它不再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 而是意识到有关规则的存在,特别是当有 人违反了这种规则时,就会受到比较普遍 的指责,有时甚至是相当严厉的制裁。
• 理解政策这一概念的含义时,主要应该抓 住以下几点: (1)政策的主体可以是团体、组织、政府 机构或者说是团体、组织中的有管理或支 配权力的那个“班子”。 (2)制定政策是为解决某一问题和处理某 项事务,即为了促成某些改变。这些事项 可能是比较具体的,也可能是与社会的总 体变革有关的或与抵制社会自发的变化有 关的。
• (二)马斯洛的需求研究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1)生理 需求,如对食品、衣物等的需求; (2)心理 意义上的对安全、保障的需求;(3)情感需 求,如在一个群体中有归属和关爱的感觉; (4)社会需求,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的需 求;(5)更高级的精神需求,即自我实现的 需求,这与个人取得令人在精神或心理上 感觉非常满足的成就有关。
• P4是计划(Planing)。指的是预先想出的 行动或目的的实施方法(method)。 • P5是方案(Program)。指的是实施政策原 则的明确的方法,开展工作的大纲,一个 预先安排的程序。 • P6是具体的规划或设计(Project)。指的是 工作的一个特定的片段,在一段有限的时 间之内和可利用的资源的限度之内,产生 可以识别的产品或实现特定的目标。
• 四、政策与制度 • (一)什么是政策 韦伯在论述团体政治性行为时就对政策给出了 一种解释,他认为政策就是"对某一特定的事 情进行有计划的处理和领导“ 本书把政策定义为:政策是正式的社会组织, 包括政府也包括其他各种类型的组织,为了有 计划地处理某些事务、解决某些问题、做出某 些改变等,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的行动原则 和行动方案。这些行动原则和行动方案的形式 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是法律、法令、规划、计划、 条例、规章、规定、指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