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望江南教案教学设计

望江南教案教学设计

望江南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望江南》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和韵律。

1.2 教学内容:介绍《望江南》的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朗读《望江南》全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及其诗歌创作。

教师朗读《望江南》,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朗读《望江南》,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第二章:词语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望江南》中的重点词语。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中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2 教学内容:解析《望江南》中的重点词语,如“江南”、“楼台”、“江水”等。

分析词语在古诗中的意义和作用。

2.3 教学活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词语在古诗中的意义。

教师解析重点词语,并解释其在古诗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例句练习,运用所学词语。

第三章:句子解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望江南》中的重点句子。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中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解析《望江南》中的重点句子,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等。

分析句子在古诗中的意义和作用。

3.3 教学活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句子的意义。

教师解析重点句子,并解释其在古诗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翻译和改写句子,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第四章:意境分析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感受《望江南》的意境。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中意境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望江南》中的意境,如江南的美景、作者的情感等。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古诗中的意境。

4.3 教学活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意境的特点。

教师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意境。

学生通过写作或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意境的理解。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回顾《望江南》的作者、词语、句子和意境等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感受。

5.3 教学活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

《望江南》教案设计

《望江南》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望江南》诗歌。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律。

学生能够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

学生通过学习诗词,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望江南》诗歌。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律。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学生对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创作。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相关背景资料和注释。

写作纸张和文具。

3.2 教学设备:投影仪或白板。

音响设备。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江南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江南美景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望江南》的写作背景。

4.2 新课内容展示: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江南》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教师逐句解释诗歌内容,提供相关注释和背景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特点。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进行示例分析和创作。

4.4 创作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

5.2 背诵与理解:检查学生对《望江南》诗歌的背诵情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记忆和表达。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创作与鉴赏:评估学生在创作中的表现,包括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对诗歌意境和韵律的欣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教师推荐与《望江南》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其他描写江南的诗句或文章。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望江南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望江南

《望江南》教学设计福禄中学吴华军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析词解句,疏通文意。

2、培养诵读的能力。

3、体会含蓄细腻、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4、培养初步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5、体验词作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内涵。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

2、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培养诵读的能力。

2、体会含蓄细腻、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1、培养初步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2、体验词作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内涵。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2、制作课件,备好说课案,准备好多媒体及网络资源。

五、教学过程(背景音乐《望江南》)课前与学生互相认识一下,语文科代表、班长、学习委员、读书最勤奋的、最喜欢唱歌的、最喜欢打球的等等,虽然我不能一下子记住你们每个人的名字,但我能记住你们每张纯真的笑脸,感受到你们那颗火热的、青春的、充满激情的心!第25课预习了没有?1、导入新课欣赏中国古典音乐《望江南》,由音乐艺术的美引入文学艺术的美。

展示课文题目《望江南》2、文学常识及作家作品。

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己查询“关于词的简介”,了解有关词的一些常识。

然后教师链接有关作家及作品的网络资料,学生了解。

3、听、读课文,然后析词解句,疏通文意。

4、品析作品的思想情感的内涵。

侧重于人物心理的角度去体验、揣摩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并让学生用语言、表情来深入体验、强化。

同时注意迁移和拓展。

如联系《荷花淀》孙犁里边的人物的心理刻画。

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用《生死不离》这首歌进行情感迁移体验。

5、总结这首词的写作艺术手法。

6、思想情感的迁移体验。

在教师机上分发作业给每位学生,让他们做了并展示。

《望江南》教案设计

《望江南》教案设计

《望江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江南》。

(2)理解《望江南》的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兴趣。

(2)感受江南景色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望江南》。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2. 描绘诗歌画面,感悟诗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望江南》全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江南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江南的美。

(2)简介作者白居易,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2)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结构,解释关键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描绘画面:(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分享学生的描绘成果,互相交流感受。

5. 背诵诗歌:(1)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指导。

(2)集体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望江南》。

(2)写一篇关于《望江南》的读后感或描绘诗歌画面的短文。

8. 板书设计:《望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朗读、解析、描绘画面等环节,对《望江南》这首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

通过背诵诗歌,学生也提高了自己的朗读能力和记忆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部分学生在描绘诗歌画面时,表述不够准确生动,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引导和启发。

《望江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望江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望江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著名词作家的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2)掌握吟诵欣赏古诗的技巧与方法。

(3)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和语气。

(2)赏读诗词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创造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在感悟中同(2)古人心灵交融,使学生多一份宝贵的情感经历。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古典诗词新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展示《久别的人》mtv。

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名字叫《久别的人》,(展示歌词)有谁能说说你的感受呢?(生说感受。

)这首歌曲表达了情侣(朋友)之间切盼重逢却又无法相逢的复杂情感。

是啊,和自己心爱的人分别了很长时间了,想见却不能相见,心中是何等的痛苦!今天,也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正在江边,痴痴盼着久别的人的归来。

大家想去看看吗?那么,就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走进温庭筠的《望江南》。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读这首词。

(A、了解作者。

B、读准字音。

C、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并将不懂的字、词、句作上记号,然后全班交流。

)2、师生交流:①、解题“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

②、简介词的知识。

师:这是一首词,有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词的一些知识呢?(生介绍)师补充:词又叫长短句,曲子词、诗余。

它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只是为配乐演唱时所用,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

按字数多少来分,词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以内)、长调(91字以上)。

那么这首词属于哪一类呢?③了解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他的诗与李商隐的诗齐名,时称温李。

望江南教案教学设计

望江南教案教学设计

望江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江南》。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江南景色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诗歌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词语解释、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和《望江南》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题目《望江南》。

2. 朗读诗歌:(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解析诗歌:(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4. 词语解释:(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学生记录,加深理解。

5. 背诵诗歌:(1)学生自主背诵诗歌。

(2)教师检查背诵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望江南》。

(2)写一篇关于《望江南》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望江南李清照美丽的江南景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李清照的其他诗词,了解她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望江南教学教案望江南教案

望江南教学教案望江南教案

望江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江南》。

(2)理解诗歌《望江南》的主题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望江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望江南》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望江南》的背诵与朗读。

(2)理解诗歌《望江南》的意境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诗歌《望江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望江南》。

(2)了解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望江南》。

(2)查阅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诗词学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望江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望江南》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望江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中的美景。

(2)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望江南》的主题和意境。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望江南》。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望江南》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进行学习,下次上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思考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或时间分配等,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望江南教学教案望江南教案

望江南教学教案望江南教案

望江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望江南》。

(2)理解古诗《望江南》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望江南》。

(2)学会通过想象、比较等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生活,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望江南》。

(2)理解古诗《望江南》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境美。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古诗中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望江南》,感受诗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古诗《望江南》。

4. 品诗赏景(1)让学生发挥想象,比较古诗中的江南美景。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朗读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望江南》。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增强记忆力。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古诗《望江南》,加强记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以“江南美景”为主题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古诗《望江南》的文本、注释、图片等。

2. 视频:江南美景的相关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关于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古诗鉴赏方法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望江南》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江南》(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望江南
温庭筠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

4.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设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

教学方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因为喜欢江南,所以一直以来我特别喜欢一首诗,郑愁予的《错误》,在坐的有没有我的知音?(如果没有人说读过)没关系,我想通过我的介绍,我会让大家也喜欢上它。

(出示这首诗)老师范读,看得懂吗?有没有哪个词语让你觉得很特别?“美丽的错误”,一个女子一直在等待一个声音响起,那就是“达达的马蹄声”,因为这个声音也许就意味着自己心爱的人从远方回来了,每一次的“达达声”都会拽出一颗悸动的心,然而那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马背上的人只是过客,不是归人,所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就如“莲花的开落”,很凄美的故事。

齐读一遍,接下来老师还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个同样凄美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著名诗人,他生而貌丑,但才思敏捷,诗词俱佳,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温庭筠是中国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成为“花间派”的创始者,婉约派的先驱。

三、朗读感知
1、请听录音范读,注意朗读的感情基调和节奏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理解词的大意
出示以下词语:
倚(yǐ)(凭靠)斜晖(夕阳的斜光)
脉脉(mò)
白蘋(pín)洲
动手写写吧
3、齐读,其他同学想想: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讲出:(一个女子盼望丈夫归来)
四、赏析全词
1、你从哪里读出了“盼望”?
(独倚望江楼)
师:这个“独”字表明什么?
(女子孤独寂寞)
师:这个女子一早起来就梳洗打扮,凭栏眺望,体现女子怎样的心情?(激动、满怀希望,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生齐读这这句)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女子在“盼望”?
(过尽千帆皆不是,)
师:一个“皆”字体现了什么?表现女子怎样的心理?
(没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

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
师: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一天)
哪里看出来?(斜晖脉脉水悠悠-----“斜晖”)
师:从清晨到黄昏,等到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同学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呢?(失落)指名读这句,(读后请学生评价)
师:“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多么凄美的画面啊,假如你是电视导演,要把这句词所表达的意境用电视画面表现出来,你会怎样来表现?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加上自己的创造。

(注意远景、近精和特写镜头的搭配)
2、师:同学们的画面描述得很美,斜晖脉脉,江水悠悠,然而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

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绪也更加强烈。

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
A: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个什么地方?(师补充:白蘋洲”原是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

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B:理解“肠断” 《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 后世用肠断比喻心中极度悲伤。

4、你还能说出用“肠断”表现悲伤诗句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长恨歌》)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师:(现在白蘋花又开了,丈夫却仍远在天涯?怎能不伤心欲绝呢?)齐读这句,注意读出这种悲怨的情感。

3、多么凄美的一首相思曲啊,让我们配着这首《望江
南》的曲子,再次齐读全词,背诵
五:拓展延伸
这首词非常简短,但词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却悠悠无尽。

假如你就是这位女子,你想对远在他乡的爱人说些什么呢?
学生写后交流
师:听了同学们的诗句我非常感动,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出示时配上神秘园的音乐)
你走后,
我的思念化作绵延的芳草
追你到天涯海角
习惯了一个人独守明月
把酒寄相思
品尝泪的苦涩
习惯了一个人独倚江楼
看千帆飘过
让视线慢慢模糊
远方的爱人啊,
你可曾留意日升月落?
那是我等你归来的身影啊。

作业:
1、请同学们将这首词改写成一首散文诗
2、背诵、默写这首词
板书:望江南温庭筠
独倚
皆不是凄美
肠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