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与尊重

——浅谈后进学生的转变

对于后进学生的教育和转变,是班主任工作中最为复杂、艰巨的一项,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总觉得为此付出了很多精力,但收效似乎并不大,因此感到很烦恼。其实,这种教育是特殊教育,针对每一个后进学生的转变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教育过程,有许多必须研究的规律和特点,不是光凭满腔热情就能做到的。在实际工作中,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思考,并有以下一些体会,在这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分析。

我对转变后进学生的一些想法:

1.每一名后进学生的形成都有深刻而复杂的原因,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2.每名后进学生都是教育的特殊个体,需要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没有一种适合所有后进学生的方法和模式,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

3.后进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相当的成分是由智力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动机和主动学习的愿望,更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学习问题是他们思想品质心理问题的一个表征。

4.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不存在绝对意义的差生,需要的是耐心的指导,每个后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成功的愿望,受人表扬的愿望。但当愿望不能实现时,会有强烈的自卑感,长时间的自卑心理体验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真的不行,从而放弃信心和努力,变得麻木和放任。

5.每一名后进学生的身上都有一些闪光之处,没有优点的同学是不存在的。要善于发现这些优点,它是我们工作的突破口。

6.每一名后进学生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环境一般都具有非常敏感和细腻的心理感受,如果教师有意无意地伤害了他,那么他将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封闭心理,转变工作将极其困难。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后进学生的问题有很大部分是出在心理状态上,由于一系列因素造成心理上的失衡、扭曲或障碍,又没有很好地自我调控能力,主体性受到抑制,因此,在转变过程中,最

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试。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也是一名心理医生,只有将后进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正常状态,发挥其主体性的作用,激发其动力系统,才能逐渐摆脱不良心理状态的干扰,改变后进状况。

爱和尊重是转变工作的最重要的态度。尊重学生是教师起码的道德标准,而爱学生是教师起码的职业素养,对学生如果没有爱的情感和尊重的态度,就不是称职的教师了。爱学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源泉,是这个职业赋予我们的最具魅力的情感,爱学生是一种心理体验,即使不用语言表达,也能渗透进每个学生心田,伴随每个学生成长,爱是细心的关怀,是严厉的批评,是谆谆的教导,是殷切的希望,这种爱来自于教师高尚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和博大的胸怀。后进学生也能体会到这种无私的情感,也会为教师的真情实感所感动。因此,教师这种爱的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没有爱的教育多半是徒劳的。

尊重后进学生的人格,就是把这些孩子当作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活生生的人,这些后进学生听家长、教师的批评过多,导致严重破坏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主体性中的独立性受到抑制,慢慢地他们不能自我调控,不能独立判断、决断,不能自觉、自理,没有上进的愿望、上进的动力和成功动机,他们只能接受现实,出现了极其消极的心理状态。

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能说不负责认真,但却忽略对学生起码的尊重,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过火的语言大声斥责或用讽刺挖苦的话揭同学“伤口”,这是情急之下常用的批评方式,被批评的同学表面上习以为常,若无其事,其实内心的伤害是很严重的,真正让学生做到心服口服,教师还真应讲些批评的艺术。尊重是信任的前提,信任才能交流,沟通,才能讲心里话,才有可能转变,失去了信任,封闭起来,教育工作就很难开展。像“你真是没救了”、“你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这种话,就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时一些无意的话也许会伤害同学,比如,“你瞧瞧×××,都在一个班学习,人家得100,你得不及格,你不害臊吗?”这种话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每个学生都是教育的特殊个体,各有不同,为何要这么比呢?后进生听了,会更自卑,因为他永远比不过考100分的同学,但也许和自己比他还进步了呢。这种比法只能抹杀他细微的进步和为此付出的努力。如果教师这么问:“这次成绩怎样了?你自己和自己比较一下,看哪方面进步了,哪方面还有差距,老师帮你补一下。”这名学生就会意识到老师能注意到自己的进步和对自己的关心。

尊重还意味着负责、平等,后进学生犯的错误可能多些,但教师绝不能戴“有色眼镜”。出了什么问题,一定要在调查、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再做处理。如果主观为主,没有充分的依据,就怀疑、推测,甚至认定是谁犯的错,劈头盖脸说一顿,这种委屈会极大伤害同学的情感,他也许因此就不再尊重、信任老师了,甚至处处与教师为敌,信任的纽带一旦断裂,就很难再复合了。同学犯过的错,改了就应该原谅,而

不能抓住不放。比如,一个学生曾偷过钱,如果班里再丢钱,老师没有真凭实据地就怀疑他,他的内心会想:“老师永远不会相信我能改好,那么我改不改又有何意义呢?”这种不信任感带来的伤害是很难愈合的。后进生和好学生、班干部是平等的,后进学生对此非常敏感,我在和某些学生谈话中学生这样说:“某老师太不公平,同样的错,光批评我,不批评干部,所以我就故意闹,气他!”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渴望平等,渴望尊重的愿望和赌气的心态。学生最不愿意接受的是老师把错误强加在身上,或对同样的错误不公平处理。因此,教师的言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的确应当三思而行。

尊重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长期始终如一的尊重学生,变为一种职业素养太难,特别是青年教师,年轻气盛,有时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在言语和行动上会过激,从而对学生的情感和自尊造成伤害。在这方面,我有切身感受,但是现在我慢慢体会到脾气急、控制不住自己并不能成为不尊重学生的借口,为学生好,替学生着急,也不能成为说过头话伤害学生的理由,我经常自己反思,我面对的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允许他们犯错误呢?就算是他们犯了错误,作为教师我为什么不能耐心地指导他们,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余地和机会呢。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每名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就必须懂得爱学生、尊重学生。

在尊重、信任的前提下,后进学生会向老师敞开心扉,说出他们的心里话,他们的苦恼、他们的欢乐、他们的希望,教师应当进一步帮助他们分析形成现在状况的原因,并且明确地告诉他们,老师相信他们,自己更应相信自己,恢复自尊,建立自信,是转变工作的基础,从“我不行”到“我能行”的转变,是学生心理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

教师、家长和学生应共同根据孩子当前的状况制定适合孩子特点、能接受、可操作的计划,促进其转变,教师应善于发现同学身上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进一步指出前进的方向,使学生有成功感,并意识到教师家长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应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后进学生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凡是正确的、进步的地方都会得到积极的评价。

我们已经分析过,后进学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进程。有着复杂的成因。因此,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有显著的改变,所以,在转变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的情绪,急于求成,甚至采用高压、强制的方式对待学生都是不可取的。压服的结果只能是压而不服,并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孩子身上的坏习惯已经形成几年了,希望在一两个星期就改掉是不现实的。每一名后进学生都需要做长期、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也许要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一些成效,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必须把心态调整好,否则很容易急躁,失去耐性。孩子的转变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