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论文摘要

世界经济史论文摘要
世界经济史论文摘要

《新世界的制度、要素禀赋和发展道路》论文摘要

Introduction

在欧洲人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新世界建立殖民地时,最有学识的观察者认为相对于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区,北美洲更有发展潜力。虽然制度性的人均收入评估没有在大多经济体内建立起来或者建立得很粗糙,但是据资料显示直到欧洲人在如今的美国和加拿大建立殖民地后几世纪美国和加拿大的经济领导地位才显现出来。1700年,墨西哥和北美英属殖民地在人均收入上相等,而巴巴多斯和古巴分别比美国高出50%和67%。美国虽然在1800年超过了拉美的大部分国家,但是仍落后于加勒比国家。而1790年的海地似乎是美洲人均收入量上最富裕的国家。直到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和加拿大与美洲其他地区的差距才逐渐拉开,1900年开始这一差距更是成比例的显现出来。

学者们在研究北美与美洲其他地区差距产生问题时经常注重制度的分析,也强调影响不同地区发展的其他因素如财产权的保护、社会腐败程度、金融部门结构、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社会资本量和人们更倾向于努力工作还是创业。但是对于制度的产生学者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是宗主国的宗教和民族传统导致的。反对者认为这掩盖了具有同一民族传统地区的差异。

民族传统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事实上比预期的要弱。在殖民时期,人均收入最高的是加勒比地区,而其内部虽然有多个殖民国家,但是差异并不大。英国制度的优越性通常通过美国和加拿大表现出来,但是英帝国内部的其它地区工业化也是很晚的,因此英国制度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西班牙属殖民地也有类似的情况。

由于相同的民族传统内存在着经济上的差距,学者们在不否认民族传统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初始条件和要素禀赋对制度化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新的研究重点是,环境的不同究竟如何导致了不平等的程度以及这种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和如何影响制度化的进程。新世界所有的经济体开始都占有相对于劳动力数量的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也有较高的人均生活水平,但是资源禀赋的其他方面并不相同,这意味着从一开始他们的财富、人力资本和政治力量就是不平等的。

From Factor Endowments to Inequality

欧洲人对美洲的探索只是他们在人烟稀少和缺乏防御的地区寻找经济机遇的大规模和长期的活动的一部分。欧洲人通过不定期的远征和建立永久性基地来索取赔款、探寻资源和其他利益。无论是从国家政府还是私人代理的角度来看,彻底的新生环境以及大量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洲际的劳动力与资本的流动所引致的巨大的组织问题都促使了制度上的改进或创新。对于各殖民地相同的是劳动边际产出,这一点已经被历史上前所未有数量的从欧洲和非洲横穿太平洋前往美洲的不顾高交通成本的移民证明了。

从15世纪到18世纪有超过六百万到新世界的移民,其中超过60%的是不自主的非洲奴隶。由于奴隶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是竞争的,奴隶最终会流向那些它们产出最高等地区。占有和使用奴隶是没有严肃的民族和文化障碍的,而且奴隶在主要的欧洲的殖民地是受欢迎的。1580年前只有20%的移民是奴隶,而1700年到1760年间这一比例上升到75%。奴隶的作用的突出和在向葡萄牙、法国、和尼德兰的移民中比例的增加以及英国在美洲殖民地的持续优势,反映了殖民地时期各殖民地向世界市场供给产品的专业化趋势。因为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生产获利多的的产品和大规模的奴隶种植园的建立,这些殖民地吸引了大量的奴隶的涌入。的确,有一些重要的殖民地没有非常的专业化,仅仅是西班牙在南北美大陆的殖民地(有一些关注银矿和其它矿的劳动力)、大西洋中部的新英格兰和英法在加拿大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很少依赖于奴隶的劳动力绝非巧合。

用大量奴隶进行专业化生产糖料和其他高产作物的经济拥有新世界的人均收入。最主要包括西印度群岛的国家,也包括南美的一些国家。他们在历史上就专业化生产这些作物,而

且通过持续的技术优势和国际市场上的奴隶,他们的经济被大规模的奴隶种植园和大量非洲血统的努力占据着统治地位。大规模的种植园越有效率,黑人奴隶在人口中越是占据着压倒性的比例,这导致了财富和人均资本的极不平等的分布。即使在自由人口中,这些经济体中的不平等也要远远高于北美大陆。

虽然这些殖民地的精英阶层的存在基础可能是在生产高产作物方面能聚集大量奴隶和在白人和黑人间极不平等的人均资本,但是不成比例的政治影响也促进了长期的成功和精英成员的稳定。还由于法律编撰在本质上对奴隶的不平等,即使是在废除奴隶制后极大的财富不平等导致了保护精英特权和限制广泛参与商业活动的机会的制度的设立。

要素禀赋在第二类的新世界的殖民地如西班牙属美洲和一些加勒比的岛屿的重要性也是很明显的。西班牙将注意力集中并将他们根据周围条件设计的新世界政策置于像墨西哥和秘鲁这样的殖民地中,这些地区的要素禀赋的特点是有丰富的矿藏以及有大量与欧洲殖民者接触的本土幸存者。凭借征服前的社会组织,利用印第安的精英从其族群人口里收取贡物,西班牙的权贵阶级获取了大量的土地,包括对溪流和矿产。这些殖民地历史上建立的大规模的财富和矿产一直持续着,甚至到已经不再规模经济。尽管在这个时代小规模的生产是谷物农业的特点,他们从更古老的本土居民中获取的(联系建立在共有财产权力上的土地)本质上不可交易的财产权给了大土地所有者在更大规模的经济上运行的方法和激励。

尽管这个进程没有被好好理解,但是西属美洲大规模的农业保持优势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在与广阔市场联系很密切的地区,而财产的分配持续的保持着极大的不平等。殖民时期,精英家庭在乡村扮演着西班牙政府的代表的角色,而在独立之后他们一直维持着这一地位。精英阶层和极大不平等的长期稳定的存在也是因为西班牙向殖民地的殖民政策和西属美洲普遍的法律,它要求市民若想获得选举和其他特权必须用拥有大量的土地和独立前的宪法里所修改的要求的文化水平和经济地位。由于不同的原因,西属美洲进行专业化生产的殖民地产生里一种特别的经济结构,在这种经济结构中,财富、人力资本和政治力量被分配的极不平均,精英阶层是拥有欧洲血统的少部分人而且与人口中的主体截然分开。

正如殖民地的糖料经济,第二类的殖民地被要素禀赋极大的影响。大量优质的矿产和大量拥有少量人力资本的劳动力使得财富收入的极大不平等在这些经济体中占据着巨大优势。另外,由于缺乏大量的本土的劳动供给,西班牙似乎不能持续它的严格的移民控制和对早期移民的财富奖励和税收优惠政策。西属美洲殖民者赞成对限制移民的政策,这个政策保证了已经移民的欧洲血统的殖民者的政治和经济特权。直到19世纪末因为新的人口资本流动才打破现在的人口割据。

最后一种殖民地是在如今美洲和加拿大的殖民地,这些经济体没有大量本土劳动力,也不具备在生产粮食方面与用奴隶劳动力来生产的主要经济地区相比的有相对优势的气候和土壤的要素。因此,他们的发展主要是利用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的欧洲移民劳动力。和其他两种殖民地比较,这一种殖民地的人口更趋同质化。相对平等的财富分配也是因为他们与在像中大西洋和新英格兰地区的生产谷物和干草有卓越地位的大生产者相比,有着极其有限的优势。由于大量的土地和较低的资本需求,成年男性能够成为独立的业主。南部的殖民地的情况不同,像烟草和大米这样的农作物的确显示了一些有限的规模经济;棉花,是主要被种植于大奴隶庄园中的,到19世纪为止,它从数量上来看并不主要的作物。但是就连在这样的地方,根据巴西或者加勒比海的糖岛的数据,奴隶种植园的规模以及不平等的程度都是非常适当的。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the Persistence of Inequality

有充足的证据显示三类殖民地的要素禀赋的特点,包括土壤、气候和人口的规模和密度,使它们更倾向于三种在财富、人力资本和财富上有着不同的不平等的程度的发展道路。尽管这些条件的不同可能被合理地认为是由于最开始的欧洲殖民的外部原因导致的,但是有一点

很清晰,那就是这种假定随着建立以后的运动变得越来越无力。考虑拉美和第一类殖民地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地方,初始的原因有延后的影响,不仅因为基本的环境特征难以改变还因为制度复制了他们。特别是在开始就极不平等的社会,精英们更能够建立合法的框架确定他们不成比例的享有政治权利,并且运用更大的影响力设立规则、法律和政府政策导致更大程度的不平等。在开始就更公平和人口同质的社会里,精英们建立不平等制度的努力都相对失败了。那些提供平等待遇和机遇的规则法律和政府政策更多的被接纳。

土地政策提供了一个体制如何可能导致新世界的经济持续的贫富分化的例证。政府被认为是公共土地的拥有者,他们设定土地政策影响移民的进程、财富的分配,包括土地的可获得性、开垦成本、土地规模和税收系统。我们早已提到过高度集中的土地所有模式,在西班牙与美洲,这种模式是由土地政策产生并持续的。在美国,这里没有大的获得土地的障碍,并且在19世纪土地征收的条件甚至变得更容易。19世纪中叶,在阿根廷和巴西寻找到了相似的作为移民的手段的改变,但是这些措施没有比美国和加拿大给小持有者以土地要成功。在美国和加拿大扩张中种植的主要作物是谷物,这样就允许相对较小的农场主提供那时的技术,并且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实施小农场并且能够有效。但是阿根廷这个例子表明,小规模生产小麦甚至在大单位的土地所有权中也是可能的,并且维持了更大程度的财富和政治权利的总体不平等。

美国和加拿大的区别——包括他们在提供小单位的土地来分配和保持开放的移民政策上,以及与其它美洲国家——那些土地政策导致更大规模的土地拥有和更大程度的不平等的国家,他们的区别看上去在更大范围的体制下和其它政府干涉下扩大了。在与企业建立有关的法律和行政机构、经济体制的规则、知识资本(专利)的产权准予、工业政策以及对在政府拥有的土地上获得矿藏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权力的提供等领域,新世界的社会中具有更大不平等的地区倾向于采取在提供机会方面更具有选择性的政策。当然,富有的精英阶层的成员几乎总是享受特权地位,但是这些社会中在他们的体制有利于精英的程度上相对极端。而且,新世界社会中各个国家关于各自人口有效获得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机会的幅度的区别看起来比公认的要更为系统化。

研究殖民地精英们如何以初始的不平等影响法律和经济制度是通过观察选举权被多广泛地给予和实际上有多少人口在选举中投票。虽然19世纪中期大多数的社会在名义上是民主的,但是精英们凭借财富、人力资本和性别占据着不成比例的政治权力。尽管到20世纪,保留成年男子的投票权这一点在所有国家中是相同的,但是美国和加拿大在摆脱基于财富和知识水平的选举限制方面是领头羊,并且达到了投票的保密性。

这个区别起初并不明显。尽管感情因素普遍地归因于开国者,但是在美国,投票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被大部分地保留下来给了拥有大量财产的白人男性,而在西半球其它地方仅仅持续到19世纪初。在1815年之前,仅仅有4个州采取了普遍的白人男性普选,但是事实上在此之后,所有加入联邦的州(除了密西西比州,在1817年,是唯一的例外)都采取了这样的公民权,并且是没有基于财富或税收的限制条件的。随着那时西方的州的迅速发展,这些缺乏劳动力、财富分配相对公平以及早期殖民要求较低的地方,在总统选举中投票的人口比例从1824年的约3%激增到1840年的14%。与此相反,最初的13州只有在激烈的政治斗争后才逐渐普遍修改了他们的法律来普及这项权利(其中有5个州在南北战争的前夜仍然保留了一些基于经济情况的限制条件)。前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和丹尼尔·韦伯斯特就是强烈争论要在马萨诸塞州(美国)1820年的宪法惯例中保留财产资格限制的人,尽管他们的雄辩并不足以保留它,但是税务要求在这里还是被采纳了(波特,1918年;奥尔布赖特,1942年)。

选举权的普及运动,在各省之间有相似的模式,并在加拿大滞后了数十年,但是有意义的权力普及在拉丁美洲却更为滞后。尽管在19世纪,许多拉美国家放松了对拥有土地或财富的

限制条件,但是,他们几乎总是选择基于知识的限制条件;迟至1900年,他们都没有一个无记名投票,而且仅仅有阿根廷一个国家是没有财富或知识的限制条件的(恩格曼、马里斯卡尔和斯科洛夫,1999年;佩里,1978年;勒夫,1970年;斯考比,1971年)。结果,到1940年,美国和加拿大照例有比例地投票比他们最进步的南部邻居要高50到100个百分点(阿根廷、乌拉圭和哥斯达黎加——这些国家在相对平等和拥有小份额的非欧洲血统人口方面也是著名的),并且是墨西哥的3倍,是像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智利这样的国家的5-10倍。

整个美洲的国家对于整体白人男子的选举权的一般运动的时机,以及整个美国内各个州的采纳记录,都没有很好地符合“更高的人均收入可以通过其对提高人们对民主的需求来提供一个更完整的会计模式”的想法。单单是国家遗产也同样不能解释阿根廷、乌拉圭和哥斯达黎加为什么会在普及公民权上摇摇领先于他们拉丁美洲的邻国,以及其它新世界的英国殖民地为什么会落后于加拿大和美国。(例如巴巴多斯在1950年以前都保持着财产资格限制。)基于意识形态的解释也遇到了一个困难,那就是必须要克服这么一个观察现象:在美洲人口中——不管是独立国家还是美国国内各州——通过放松土地拥有或财富方面的限制来在男性中普及权力的同时,他们还增加了目标在于维持对在人种上与精英们非常不同的人群的排除的限制性条件。在美国第十四次宪法修正案之前,这意味着加入了一个明确的种族限制条件;在拉丁美洲,则要求拥有公民权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对于投票权也是一样的。这个问题很明显是复杂的并且需要更多的调查,但是这个模式显得与这个看法更加一致:平等程度或者人口同质化与理解社会普及权力以及在选举制度上引进民主改革有多快非常有关。

我们的推测是,这些在不同社会中的政治权力的分配的差异可能通过对制度发展的影响导致持续的相对不平等。公立小学的体制,是提高知识水平的主要工具以及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推手,就这一点而言它的验证是有趣的(伊斯特林,1981年)。几乎所有的新世界经济区在19世纪初都足够繁荣去建立一个完整的小学体系。然而,尽管许多国家(通过它们的政府)表示支持这种努力,但事实上在20世纪之前很少有人做出在规模上足以服务大众的投资。这里有两个例外是依据领导才能的社会,它们是美国和加拿大。事实上从建立殖民地起,这些北美国家看起来通常是相信知识的价值的,他们动员资源来提供孩子们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特别是在新英格兰,在乡村和集镇的水平上经常组织和资助学校。美国很可能在1800年就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受教育的人口了,但是在19世纪20年代启动的“普通学校运动”(紧跟公民权的普及运动之后)将国家推上了在教育体制上投资的加速道路上。在1825年到1850年之间,几乎每一个还没有实现的美国西部和北部的州,都制定了一个法律来强力鼓励聚居地建立“免费学校”,并开放给所有的孩子,且由一般税收来支持。尽管这项运动在相对于北部有着更大不平等和人口异质性的南部进展缓慢,学校教育到19世纪的中叶已经被普及得足够广泛了,有40%以上的学龄儿童登记入学,而且有90%以上的成年白人是受过教育的,见表格3。学校在19世纪初的加拿大也得到了普及,尽管在普及高等教育以及建立由税收支持的学校方面它落后于美国几十年,但是它的文化普及率几乎和美国一样高(葛柏利,1920年)。

西半球的其他国家在建立小学和文化普及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加拿大之后。尽管拥有巨大的财富,英国殖民地(除了巴巴多斯以外)在组建服务于广泛的阶层的学校教育体制方面做的十分缓慢。实际上,有一点很明显,在19世纪末,没等英国殖民部开始对提高学校教育有想法,在这个方向上就已经有人采取了重大的举措。同样地,甚至是最先进的拉丁美洲国家——比如阿根廷、乌拉圭和哥斯达黎加——都落后于美国和加拿大超过75年。拉丁美洲国家很少有人把主要投资放在小学教育上,直到它们的国家政府提供资助才有人投资;与北美的模式相比,拉丁美洲的地方或州政府一般都不愿靠它们自己来资助他们(恩格曼、马里斯卡尔和斯科洛夫,1999年;戈尔丁和卡兹,1997年)。因此,在完全进入20世

纪之前,大多数的这些社会都没有达到高文化普及率。

结论

许多学者一直关心美国和加拿大经济的发展为什么与其它美洲国家如此不同并且为什么如此成功。所有的新世界的社会在他们早期的历史上都拥有较高水平的人均生产。他们发展之路的分化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和加拿大经济持续增长的取得成就的时候,而其他国家在19世纪末或者20世纪初还没有成功地达到这个目标。尽管对于这个事实有很多解释已经被提出,但是那些最初来源于各自殖民地的要素禀赋但长期持续的财富、人力资本和政治权利的不公平程度的实质性差异,看起来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不同新世界经济之间的不平等程度的早期差异,可能被逐渐形成的各种类型的体制以及这些体制所产生的对于获得经济机会的广泛程度的影响所保护。这个体制发展的进程可能反过来会影响发展。在有着极端不平等以及体制是有利于精英且限制了大多数人获得经济机会的地方,精英成员更有能力保持他们的精英地位,但是付出的社会的代价是没有实现弱势群体全部的经济潜力。尽管我们所讨论的例子——土地所有权、公民权利的普及以及公共教育的投资——并没有验证了主要观点,但是这暗示了一个模式,有着较大不平等的新世界社会的体制通过许多不同的政府政策有利于精英成员,这些政策包括有关使用公共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政策、金融机构的建立以及在科技信息产权方面的政策。总的来说,在有着在财富、人力资本和政治影响力方面非常明显地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精英的地方,这些精英看起来已经利用他们的地位来限制竞争。尽管我们可以想象,极端不平等可以通过几代人去改变成为自由和公平的社会,但是,这种对体制发展的道路的偏见很可能在解释拉丁美洲和世界其它地方的长期持续的不平等上能取得成功。

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时间就像流沙一样从指尖溜走,当我们以为它很多的时候,总是不耐烦地把指缝裂得大一些。而当它真的已经要全部滑落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手指却在不知不觉中闭得很紧。然而即使闭得再紧,再努力的挽留都只能徒劳无力。人生就是这样,分分合合,懂了遗憾,就懂了珍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一个人一次次的逛校园时,脚步开始渐渐变慢,越来越慢,慢慢的赏识着河大的一树一草一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发现食堂的饭菜并不是那么难吃,回味南院的菜更迷恋北院的饼,总也觉得吃不够;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发现保定的天其实很蓝,晚上的星星也很亮……每次走到超市门口,总会习惯的抬头望望宿舍的窗户,努力努力的想要抓紧这稍纵即逝的每一分钟,却总是显得那么无能为力,一切,终究还是要过去的。 曾经以为四年会很漫长,所有的所有就像刚发生的一样,回忆历历在目。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踏进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兴奋,没有期待,没有梦想。火车上,一直拿着手机不停的记录着爸妈的嘱咐,到学校每天该吃什么,衣服怎么洗,怎么和人相处等等,很多很多。慌慌张张的办完了各种手续,大包小包的跟随着一位学姐准备进驻脑海中梦幻般的“荷园公寓”,路上妈妈一脸幸福的说:“豆豆第一次住校就住公寓,多享福啊!”。近了,更近了,爸妈由失望转向了绝望,破旧的小楼,阴暗的通道,八人间的宿舍,地板还是水泥的,老妈哽咽了,老爸说:“求学嘛,都这样,别人都住,又不是一个人”。于是开始了张罗,老妈觉得既然没得挑宿舍,那就挑个好床位,这时,宿舍唯一的穿红衣服低着头照镜子的女孩(将来的三姐)开口了:“床位不能挑,都有号的”,老妈一愣,连床位都不能挑,那就挑个好柜子,女孩又开口了,“柜子也是按号的”……带着失望和不安,大学生活开始了。 日复一日的军训,不敢喊一声苦一声累,晚上一进被窝就偷偷哭。整整一年,吃饭,洗澡,逛超市,去哪都跟着七个姐姐,小心翼翼的,寸步不离。那些日子里,下铺无微不至的承包了我的一切,俨然一副“老妈”的形象。三姐更是对我关怀倍加,天天带我走街串巷的找吃的,二姐也不甘落后,每次见网友都带着我一起吃饭,于是我胖了,一年胖了二十斤,原来消瘦的脸和尖下巴从此彻底销声匿迹。那时,我们激情高涨,积极的参与各种活动,为学生会和社团奋不顾身的奔走着,我更是典型的劳模,天天风雨无阻的拎着浆糊贴宣传海报。就这样,在告别三年紧张的高中生活后,大一,在自以为是的忙忙碌碌中度过。大二,莫名其妙的翻然醒悟了,其实,直到现在都不晓得自己醒悟了什么。推掉了可以推掉的琐事,除了学习,就是看从图书馆借的书,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屡见不鲜,更有各种青春情感的“脑残书”,天天沉浸在“叶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肯挽留”的遐想中。开始了频繁的逛街,只逛不买;开始了想谈恋爱,只想不谈;开始了逃课,只为吃饭。那是多情善感的一年,依旧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坐在毓秀园,坐在操场的看台上,望着天,记录着每一天的点点滴滴;那是脚力十足的一年,追随着二姐,天南地北全凭两条腿,走哪都不坐车,风风火火的出门,匆匆忙忙的回来;那是最勤快的一年,窝在宿舍给家里人挨着织围脖,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织好了寄给弟弟当腰带,挤火车扛回去给老妈,觉得自己开始了懂事,开始了贤惠;那是姐妹们最疯狂的一年,一周一小聚,一月一大聚,吃饭看速度,慢了的一准吃不好,因为慢了代表已经晚了。大二褪去了大一时的青涩,除了上课上自习的学习外,惬意无时不刻的重复着。

世界经济史重要概念

世界经济史重要概念 1、新航路开辟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背景)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对贵金属货币需求量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对市场的需求。 ②社会根源:欧洲狂热地追求货币和渴望获得制造货币的贵金属。 ③商业危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传统商路。 ④宗教根源:15世纪晚期,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⑤思想动力: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注入了精神动力。 (2)客观条件: 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和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为远洋航行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②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四次远航) ①1488年,葡萄牙迪亚士,欧洲→非洲好望角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向东探险 ②1497—1498年,葡萄牙达·伽马,欧洲→印度 ③1492年,意大利哥伦布,欧洲→美洲(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 ④1519—1522年,葡萄牙麦哲伦,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引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从而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欧洲殖民者开始对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掠夺。③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④打破了世界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商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

外国经济史期末论文

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班级:09广告2班姓名:石智慧学号:2009532023 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日本战后经济从崩溃到繁荣发展,逐步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历程。阐述了经济发展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诸多作用因素。这不仅为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借鉴作用。 论文关键词:二战后;日本经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发展战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侵略战争吃了败仗,宣告无条件投降。此时的日本战前积累的财富丧失殆尽,战后经济也陷入极度混乱和疲乏的状态。据战后复兴院调查,国家财产损失惨重,因空袭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有119座,烧毁房屋240万户,受灾人数为880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643.9亿日元。日本战后的工业产量仅为战前1937年的20%,通货膨胀严重,粮食奇缺,生产几乎陷入停顿,战败的阴影笼罩在大多数国民心中。 但日本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日本抓住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转移的机遇,在“冷战”的背景下,结合日本国情,掀起工业化的高潮,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1951年日本经济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指1934--1936年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到1955年实现了全面恢复。”商品出口额有了较大增长,国际收支也实现了平衡。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使日本经济规模急剧扩大,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了印度和加拿大。到“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8亿美元,居美国、西德、英国、法国之后,占第五位。此后便过关斩将,连下三城: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西德(日本为1419亿美元,西德为1322亿美元),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诱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 客观原因主要是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保护伞”,美国对日本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主要表现在: 一、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为了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还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二、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 三、旧金山体制的构筑和建立。1951年9月8日,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宣告了美国对日本公开占领结束,开始了美国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体制”时期。政治上,由于美军的“保护”使战后日本获得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和较为稳定的国内政局;经济上,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这样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经济的发展。 从主观原因上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诱因与日本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采取的一系列成功的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主要体现在:一、强化凯恩斯理论,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后日本政府推行凯恩斯理论,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引导和控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计划性。战后初期日本政府

大学生德育论文 范文

感谢 感谢风,感谢雨,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自从有了你,生命里都是奇迹…… 在这临近毕业的时刻,我的心情是激动的,同样也充满深深的眷恋,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学习上的收获,思想上的感悟,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生活四年的大学,感谢教导我的老师,感谢陪我走过风风雨雨的同窗好友,感谢…… (一)感谢我的大学 感谢我的大学,在这里我学习了四年,生活了四年。现在的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再逛逛校园,看一看它今天的样子,想一想四年前她如何迎来稚气未脱的我们。走了四年,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点。校园星光下的夜晚,每一个都如微风般温柔。这四年的生活让我成熟,更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不管以后我们走什么样的路,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都会努力让自己以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以后的生活和道路中健康、快乐…… 实践篇 从大一开始,自己就参加学生会、社团工作,当时对各方面的事情都很好奇,充满了激情和抱负,虽然最终没有把自己打造成那种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参加学生工作的确在很多方面促进了我的成长,使我受益匪浅,也锻炼了我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在社团工作了一年多,老师的教导下,使我明白了许多办公室和社交礼仪,待人接物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会了如何组织策划一个活动,如何和别的社团组织沟通,如何管理一个团体等等。 在离开社团以后的日子里,每每看到自己曾经参与组织策划的新活动如今规模越来愈大,参与的人愈来愈多,心里很是欣慰,就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一天一天成熟,很有成就感。 学习篇

在学校各项工作之余,我当然没有放松学习,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优秀,并获得奖学金。凭着这种学习劲头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也拿到了计算机三级证书。在努力学习,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读死书”“死读书”,而是积极思考,把自己不懂的知识主动与同学交流、切磋。在相互学习中,还可以发现其他问题,进而能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寒暑假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习,切身感受到社会的残酷和工作的艰辛,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适应环境,在工作中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体会到工作和平时专业课学习的差异,养成了不耻下问的精神,提高了实际操作解决能力等。总的来说,通过实习明确了今后发展方向,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在大学的四年中,我对学习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学习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而更多的是要完善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也不再只是书本上所注解的段段句句,在身边的同学或朋友身上有时能学到更多。因此,学习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校里面,它更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 友谊篇 大学的友情不同于其他学生时代的情谊,因为它是通过朝夕相处培养出来的,不仅在学习中,更多的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同学之间有时难免有些小矛盾,如何看待这些小矛盾,如何解决这些小矛盾便是人与人相处的学问,也是成长中的必修课。它让我学到了眼睛中不能只看到自己;也让我知道了要适当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或第三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更让我学到了问题是要去解决而不能去逃避。在矛盾化解之后,你会发现它并没有破坏我们的感情,反而使彼此更加互相了解。 (二)感谢我的老师 感谢大学里培育我四年的老师。他们的谆谆教诲使我终生难忘,他们教导我要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今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路。他们的教导,使我明白人生的第一步是确立目标。有目标的人始终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有目标的人就不会茫然。人生的第二步是要努力。努力不一定会有收获,但是不努力就一定没有收获。努力的去实现目标才是人生的意义。奋斗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 情意浓浓的师生之爱

论文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的人生价值观 有歌曲唱“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的节奏和旋律;生活是一条路延伸着人生的足迹和希望;生活是一杯酒,包含着人生的情醇与忧愁;生活是一团麻,交织着人生的烦恼与快乐;生活是一幅画,描绘着人生经历的红绿蓝;生活是一团火,燃烧着人生的憧憬和梦想”。我今天的论文题目是——我的人生价值观。那么什么是价值观呢?价值观就是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现在常常听到普世价值观,这一般是指美国《独立宣言》中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这似乎距我们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或者说还需要一些更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这虽然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觉得这些基本的东西应该是差不多一样的。 那么,我个人的价值观是什么呢?对我而言,以前并没有特别地去总结自己的价值观,也只是常常对自己说,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善良的人、勤奋的人、公正的人,等等。但这几年来,我的确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去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几个很美的词语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来表述。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个人一生中所拥有的一对孪生姐妹,有一个积极向上、正确的人生观就必定会有重要的价值观的体现。每个人的一生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人一生下来就身价万千,有的人还在为每日温饱发愁着。我很庆幸我不是后者,却与前者

相差甚远。且不说小时候,就说刚刚工作时期,就是钱,钱;钱。有钱了可以让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可以让父母亲生的好一点。后来成家了,扶养小孩和照顾家人。现在我作为基层一线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基层干部来说,要始终记得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把客户装在心中、把事业进行到底。 简单地把我的人生价值观表述为三句话、九个字:诚信,负责任,创造价值。这不仅要敢于说出来,还要一丝不苟地去践行,活出自己的价值观来。 第一,要诚信。我觉得,无论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或能力大小,诚实和有信用是最最重要的,对我也是如此。我不敢说长大成人以后从来没说过不真实的话,但在这方面确实是越来越对自己有更苛刻的要求,非但不敢说一句大话,甚至所谓“善意的谎言”我都尽可能少想和少说。我前些天在坐火车的时候,偶尔看到郭东临演过的一个小品——《一句话的事》,说的就是生活中随从可见的说谎的事情,请问这样的事情是否也在我们身上发生过?无论怎么看,“诚信”都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行要求,这在西方国家就是一个人人皆有的品质,在我们这里居然成立“奇货可居”的品行,甚至我也把它列为首要的,这多少有些悲哀,但我们必须学会从悲哀中做起,做真正有诚信的人! 第二,要负责任。一个人可以没有能力,可以推脱一些做不到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但说到就要做到,承诺了就必须完成;一个人可以犯错误,但必须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现实、推卸责任。不敢承担责任的就一定不是个好男人!凡是能成就一点事情的

经济史论文

中国近代社会的“经纪人” ——从近代买办的视角看近代中国经济 作者赵艳超091090163 商学院09经济学系 摘要:买办是中国近代社会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既在经济领域积极活跃着,同时又是中国近代社会特殊政治条件下的产物,在近代中国社会,他们出入于中西方之间,成为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符号。研究买办这一特殊社会阶层对于我们深入近代中国的具有特殊的、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国近代买办的生活史出发,尊重史实,全面看待买办的地位和作用,给近代买办阶层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Abstract: Chinese comprador i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society, they are active in the economic sphere, and is also China's modern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of the special product of the modern Chinese society, their access to in between the West and become a modern society important symbol. Comprador this particular study our in-depth social class for modern China has a special, extremely important value. This article from the lif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comprador starting to respect facts,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comprador, modern comprador class to an objective and fair assessment. 关键词:买办鸦片战争对外贸易洋行 Keyword: compradore Opium War 引言、文献回顾 买办这一在中国近代社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社会阶层,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很早就有了关于买办的研究。但是,以往的研究,要不就是侧重于买办为西方列强服务,认为其客观上成为了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走狗,助推对其进行大肆批判;要不就是对其更多的是进行史实性的描述,忽略其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分析过于表面化。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买办的探讨经历了及格阶段,因研究者的视角不同,讨论的问题也存在差异,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民国时期的买办研究。那时的研究数量少,规模小,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追溯买办制度的起源,考察其运作过程与组织构成,探究其兴衰利弊,基本上没有超出经济生活本身。2、建国以后,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毫无疑问的形成了一阶级分析为理论基础的研究体系。而这一研究体系的发展又可以按时间和新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时期大致是1957~1964,这是买办阶级分析论的形成时期,研究的内容则涉及买办的政治经济活动,与外国资本关系及地方性特点,研究的范围广,政治特点突出。①第二阶段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一时期的买办研究具有如下特征:?阶级分析的理论日益完善,并且在对买办的研究中仍居主导地位。(2)因为改革开放的原因,与外界学术交流加强,所以西方学者关于买办的研究成果此时得到重视。(3)各种具体研究、小型化研究兴起,与以往不同,这一时期开始从小的视角入手来研究买办,新认识新观点涌现出来,如侧重于对买办个人的研究,而不是笼统的对这个阶层进行研究。 同时,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买办的身影。如钱钟书先生曾在小说《围城》中描写过一位买办:这位张先生是浙江沿海人,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Jimmy。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从“写字”(小书记)升到买办,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的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 ①我们认为,这一时期的研究其政治因素过于突出,难免造成过于主观的评判,对史实缺乏应有的尊重,所以这一时期一些定性的结论性的东西对于我们当代的研究参考价值不大,且应谨慎对待。

大学·青春·人生——大学毕业感想(德育论文)

大学·青春·人生 时间就像流沙一样从指尖溜走,当我们以为它很多的时候,总是不耐烦地把指缝裂得大一些。而当它真的已经要全部滑落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手指却在不知不觉中闭得很紧。然而即使闭得再紧,再努力的挽留都只能徒劳无力。人生就是这样,分分合合,懂了遗憾,就懂了珍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一个人一次次的逛校园时,脚步开始渐渐变慢,越来越慢,慢慢的赏识着河大的一树一草一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发现食堂的饭菜并不是那么难吃,回味南院的菜更迷恋北院的饼,总也觉得吃不够;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发现保定的天其实很蓝,晚上的星星也很亮……每次走到超市门口,总会习惯的抬头望望宿舍的窗户,努力努力的想要抓紧这稍纵即逝的每一分钟,却总是显得那么无能为力,一切,终究还是要过去的。 曾经以为四年会很漫长,所有的所有就像刚发生的一样,回忆历历在目。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踏进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兴奋,没有期待,没有梦想。火车上,一直拿着手机不停的记录着爸妈的嘱咐,到学校每天该吃什么,衣服怎么洗,怎么和人相处等等,很多很多。慌慌张张的办完了各种手续,大包小包的跟随着一位学姐准备进驻脑海中梦幻般的“荷园公寓”,路上妈妈一脸幸福的说:“豆豆第一次住校就住公寓,多享福啊!”。近了,更近了,爸妈由失望转向了绝望,破旧的小楼,阴暗的通道,八人间的宿舍,地板还是水泥的,老妈哽

咽了,老爸说:“求学嘛,都这样,别人都住,又不是一个人”。于是开始了张罗,老妈觉得既然没得挑宿舍,那就挑个好床位,这时,宿舍唯一的穿红衣服低着头照镜子的女孩(将来的三姐)开口了:“床位不能挑,都有号的”,老妈一愣,连床位都不能挑,那就挑个好柜子,女孩又开口了,“柜子也是按号的”……带着失望和不安,大学生活开始了。 日复一日的军训,不敢喊一声苦一声累,晚上一进被窝就偷偷哭。整整一年,吃饭,洗澡,逛超市,去哪都跟着七个姐姐,小心翼翼的,寸步不离。那些日子里,下铺无微不至的承包了我的一切,俨然一副“老妈”的形象。三姐更是对我关怀倍加,天天带我走街串巷的找吃的,二姐也不甘落后,每次见网友都带着我一起吃饭,于是我胖了,一年胖了二十斤,原来消瘦的脸和尖下巴从此彻底销声匿迹。那时,我们激情高涨,积极的参与各种活动,为学生会和社团奋不顾身的奔走着,我更是典型的劳模,天天风雨无阻的拎着浆糊贴宣传海报。就这样,在告别三年紧张的高中生活后,大一,在自以为是的忙忙碌碌中度过。大二,莫名其妙的翻然醒悟了,其实,直到现在都不晓得自己醒悟了什么。推掉了可以推掉的琐事,除了学习,就是看从图书馆借的书,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屡见不鲜,更有各种青春情感的“脑残书”,天天沉浸在“叶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肯挽留”的遐想中。开始了频繁的逛街,只逛不买;开始了想谈恋爱,只想不谈;开始了逃课,只为吃饭。那是多情善感的一年,依旧保持着写日

浅谈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浅谈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把握着一个人人生的方向、抉择着一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而一个人的价值观则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是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是他的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着什么样的人生,而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则有什么样的追求。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的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地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同时,这也是我所信仰并为之奉行的: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的人生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我有限的人生中,或许我不出类拔萃,或许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但是,我的人生我做主,我要尽自己所能,度过一个丰富、精彩、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要怎样去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掌好人生的舵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在我看来,人生是一段曲折坎坷不平的旅途,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总是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还有许许多多生活中的挫折。但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是黎明前的黑暗!过了今天,明天就又是新的一天了。黑暗之后就是日出,影子的后面还有太阳!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挫折,我们不能随意的屈服气馁,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我们更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要知道我们的生命并非只属于自己,它是一家人的牵挂,是我们的母亲十月怀胎将我们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是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养育成人,更是我们的家人给了我们无尽的呵护和关爱,让我们在爱的包围中幸福成长! 当我们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我们才有资格开始考虑我要度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往大了说,我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为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甚至是整个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做那个改变世界的人,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退一步讲,即使我们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们也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让自己的人生虚度,在自己有限的青春年华中,拼搏奋发,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充实而有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呢? 我对我的人生没有过多的要求,我并不要求说自己将来一定会有多大的成就,要为国家做多大的贡献,我就是希望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童年时候就尽情的玩,尽情的享受童真的快乐;青年时候就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等到该奋斗的时侯就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而现在的我,正按照自己人生的轨迹,无悔地走完了前两个阶段,步入第三个阶段,走入生物医学工程这一学科,在生物医学工程这一学科下不断探索,努力深入,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在我的梦想中,我期望将来的自己,那个学有所成的自己,可以攻克癌症,这是我人生的不断追求!是我人生为之努力拼搏的源动力!我不希望有更多的人因为癌症而面临生离死别的痛苦,不

世界经济史论文摘要

《新世界的制度、要素禀赋和发展道路》论文摘要 Introduction 在欧洲人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新世界建立殖民地时,最有学识的观察者认为相对于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区,北美洲更有发展潜力。虽然制度性的人均收入评估没有在大多经济体内建立起来或者建立得很粗糙,但是据资料显示直到欧洲人在如今的美国和加拿大建立殖民地后几世纪美国和加拿大的经济领导地位才显现出来。1700年,墨西哥和北美英属殖民地在人均收入上相等,而巴巴多斯和古巴分别比美国高出50%和67%。美国虽然在1800年超过了拉美的大部分国家,但是仍落后于加勒比国家。而1790年的海地似乎是美洲人均收入量上最富裕的国家。直到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和加拿大与美洲其他地区的差距才逐渐拉开,1900年开始这一差距更是成比例的显现出来。 学者们在研究北美与美洲其他地区差距产生问题时经常注重制度的分析,也强调影响不同地区发展的其他因素如财产权的保护、社会腐败程度、金融部门结构、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社会资本量和人们更倾向于努力工作还是创业。但是对于制度的产生学者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是宗主国的宗教和民族传统导致的。反对者认为这掩盖了具有同一民族传统地区的差异。 民族传统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事实上比预期的要弱。在殖民时期,人均收入最高的是加勒比地区,而其内部虽然有多个殖民国家,但是差异并不大。英国制度的优越性通常通过美国和加拿大表现出来,但是英帝国内部的其它地区工业化也是很晚的,因此英国制度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西班牙属殖民地也有类似的情况。 由于相同的民族传统内存在着经济上的差距,学者们在不否认民族传统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初始条件和要素禀赋对制度化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新的研究重点是,环境的不同究竟如何导致了不平等的程度以及这种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和如何影响制度化的进程。新世界所有的经济体开始都占有相对于劳动力数量的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也有较高的人均生活水平,但是资源禀赋的其他方面并不相同,这意味着从一开始他们的财富、人力资本和政治力量就是不平等的。 From Factor Endowments to Inequality 欧洲人对美洲的探索只是他们在人烟稀少和缺乏防御的地区寻找经济机遇的大规模和长期的活动的一部分。欧洲人通过不定期的远征和建立永久性基地来索取赔款、探寻资源和其他利益。无论是从国家政府还是私人代理的角度来看,彻底的新生环境以及大量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洲际的劳动力与资本的流动所引致的巨大的组织问题都促使了制度上的改进或创新。对于各殖民地相同的是劳动边际产出,这一点已经被历史上前所未有数量的从欧洲和非洲横穿太平洋前往美洲的不顾高交通成本的移民证明了。 从15世纪到18世纪有超过六百万到新世界的移民,其中超过60%的是不自主的非洲奴隶。由于奴隶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是竞争的,奴隶最终会流向那些它们产出最高等地区。占有和使用奴隶是没有严肃的民族和文化障碍的,而且奴隶在主要的欧洲的殖民地是受欢迎的。1580年前只有20%的移民是奴隶,而1700年到1760年间这一比例上升到75%。奴隶的作用的突出和在向葡萄牙、法国、和尼德兰的移民中比例的增加以及英国在美洲殖民地的持续优势,反映了殖民地时期各殖民地向世界市场供给产品的专业化趋势。因为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生产获利多的的产品和大规模的奴隶种植园的建立,这些殖民地吸引了大量的奴隶的涌入。的确,有一些重要的殖民地没有非常的专业化,仅仅是西班牙在南北美大陆的殖民地(有一些关注银矿和其它矿的劳动力)、大西洋中部的新英格兰和英法在加拿大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很少依赖于奴隶的劳动力绝非巧合。 用大量奴隶进行专业化生产糖料和其他高产作物的经济拥有新世界的人均收入。最主要包括西印度群岛的国家,也包括南美的一些国家。他们在历史上就专业化生产这些作物,而

大学生德育论文——个人总结

致我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活 大学四年匆匆而逝,我们即将要走出大学的校门。我想说,时间飞逝,我的大学,四年的时光,就这样快结束了。最近走在校园里,我能感受到几分离别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感慨一下,还有两个月,我们不得不离开校园,告别这熟悉的味道。我们究竟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是欣慰还是遗憾,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 至今,我仍对刚刚进入大学的感觉记忆犹新,报道那天父母送我过来。我还记得那天阳光很明媚,一进门的展展彩旗也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到处都是前来报道的学生,走在漂亮的校园,我对未来四年的生活充满着憧憬。这里的天很蓝,是一个很适合生活的地方,我喜欢这里的生活,喜欢这里的感觉。然而四年过的好快,一晃而过,如今我们已是临近毕业的学生,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步入陌生的社会。 走过,即使我们没能力为它留下什么,也要保存一些关于它的回忆。这样才不枉我们经历过的大学生活,记住曾经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那些人和事,不管他们带给我的记忆是怎么样的,学会宽容,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经过了磨砺与锻炼,加快了我们的成长,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成长与他们、与大学有关。我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让我回忆大学的点点滴滴,梳理我的心路历程,对过去的总结,能让人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认清自己,也是一种收获。大学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回忆过去,或许能找到答案。 关于友情,友情是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是社会大群体里的一

个个体,每个人都离不开群体。友情是雨,默默的包围着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尤其能体现出来;友情是阳光,温暖的照耀着我们,在心情低落的时候给予我们力量;友情是海洋,能包容的一切欢喜和悲伤,化解一切误会和不满。有人说,大学同学应该是一生的朋友,尤其是四年来朝夕相处的舍友。我们宿舍的几个同学也来自不同的地方,性格各异。平时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打打闹闹,相互调侃,天南海北的聊一通,生活过的也是很惬意,很高兴认识这么一帮朋友,我想他们是我关于大学最宝贵的记忆,也是最宝贵的财富。人际关系,在大学之前完全不必考虑。大学与高中不同,它是我们进入社会的过渡。自然的,人际交往变成一个重要的必修课,他不同于其他学生时代的情谊,不仅在学习中,更多的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同学之间有时难免有些小矛盾,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小矛盾便是人与人相处的学问,也是成长中的必修课。并且在大学的几年中,每个人要接触的不仅是朝夕相处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对外的机会。比如利用课外时间参加社会活动,或者打工,赚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会使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这让我认识到,我们眼睛中不能只有自己,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客观地去看待问题。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矛盾不再是破坏同学感情的借口,而成为加深彼此了解的途径。 关于学习,从承受过大压力的高中到基本没有压力和管束的大学,似乎一下子释放了心灵的束缚,一开始是自由的,但是时间长了,就感到虚度时光的日子是毫无意义的,不如多花点时间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进一步锻炼自己,所以我除了学习课本知

马原论文_我的人生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管睿 01111121 内容摘要:价值观在人的精神系统中起着导向作用,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有重要的能动作用。作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代表性,对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怎样用正确价值观影响他人,是我们需要认识与解决的问题。 在写这篇论文之前,通过查找资料,我找到了一些不同的人对于价值观的看法。黄希庭(1994) 认为,价值观是人区分好坏、美丑、损益、正确与错误,及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许燕(1999)认为,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评定标准或尺度,是推动并指引人们决策和采取行动的核心要素。金盛华(2005)认为,价值观是人们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重要性。对事物进行评价与抉择的标准,是比态度更广泛、更抽象的内在倾向。在我看来,价值观即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认知事物、评价事物的标准。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何谓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的深化。以前我们强调对人们的 行为做出规范,包括“四有”新人培育,《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等提法,现在则进一步落实到人们最基本的心理情感层面,即荣誉感、耻感的层面。这是国家对我们所有公民所要求的价值观。因此,正确的价值观一定是不悖于这个层面的价值观。 事实上,一个人只要有道德自觉和道德追求,荣辱观的标准是容易达到的。所以,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唤醒人们深层的、细腻的耻感感受,这样才能使人们真正以荣为荣,以耻为耻,从而使道德教育能够产生实际效果。荣辱观不仅仅是外在的对错标准,更是凝结在主体心理层面的价值尺度。荣辱是沉淀在我们精神情感中的价值态度和自我评价标准,本质上与行为人的自我形象和人格 和品质结合在一起。人惟有知所贵,然后知所耻;人惟有知所尚,然后知所荣。 所以,在行为之初,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行为的定向仪;在行为过程中,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的深层心理动力;在行为结束时,正确的价值观则是我们自我评价的标准。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确立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取向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大量西方的政治、文化观念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道德生活,大学生尚未定型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猛烈的冲击。西方文化如麦当劳文化、可口可乐文化、好莱坞文化的大量涌入,无不影响着大学生。这些世俗文化所体现的重视商业价值、追求感官刺激、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可能淡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弱化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同时,更有西方腐败的文化垃圾和堕落的生活方式可能渗透到大学生的意识和生活中,从而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杜会行为、生活方式及交往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以致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呈现矛盾性,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道德取向呈现多样性。这就要求马原老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新美国经济史论文

新美国经济史论文:中国的西部大开放与美国的西进运动之比较纵观美国历史,西进是一篇华美的乐章,艰难而又恢弘,大气而又充满辛酸,磅礴而又引人遐想。是什么力量让这一场运动声势浩大的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又是什么让这场运动成为美国的发展的重大契机?为什么它不是破坏了环境而是使这一片土地成为了日后生机勃勃的乐园,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美国的西进是以战争,武力夺取,购买的手段取得土地之后发生的,有了广大的土地却无人耕种是一种浪费。林肯的<<宅地法>>解决了这一问题。缴纳10美元就可以在西部获得60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就可以成为土地的主人。现在听来似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中国的房地产实在令人对地价失去了判断的能力),有谁不愿意去干呢。但是在那个时代,需要多大的勇气,人们才能放弃自己在东海岸已经得到的东西,去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地方寻找生存。没有人能肯定自己是到达心目中的WONDERLAND,但是他们依然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西征的路途。 能踏上美国土地的移民者几乎都是强者,不仅仅是在体力上,更是在精神上,他们有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斗志以及对自由无限的向往,所以才能漂洋过海,到达新大陆。而正是这种精神的支撑和传承,这个国家后来的人们才会有着种勇闯不毛之地的气概。我们中国人一般都安土重迁,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家园,一旦要离开就会搞跟生离死别一样的调调说是“背井离乡”。毕竟我们是农耕文明,而且我们中国人大多不信教,所以有时候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人家美国人对自由以及宗教信仰的执着。可能真的是我们的封建王朝历史太久远,百姓受的压迫过多,已经对自由不报任何的期盼了。在我们看来藏枪于民间简直不能想象的。 美国人的冒险精神实在难能可贵,所以他们到达了西部。然而这还不够,要想西部成为乐土,是需要到达那里的人们辛勤的耕耘的。在这里我觉得我们一直说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固然没错,但是人家美利坚民族也没有比我们逊色,甚至比我们干得漂亮得多。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块没有历史包袱的土地,就像一块未雕琢的璞玉,价值无限,只需你稍稍雕琢,成果就容易显现。再说我们的农民在土地上的耕种是受雇于人的,有很重的田租地租,这税那税。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根本就不能去想科技投入增加产出的问题,而地主能想这个问题,但是他不需要,甚至扼杀这个问题。因为正是小农经济保障了他的利益。反观美国,人家一直都在寻找怎样以最少的人力投入到农业,怎样用科技提高产出,提高农业生产率。所以人家现在是5%从事农业的人养活其他95%的人,我们是98个人种的粮食只能养活100个人。 都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旦农业的生产率提高了,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人就会成为自由劳动力,这些大家都知道。只不过这个规律美国跟其他的国家有些不同,因为它是移民国家,前面已经说过能到这里的人几乎都精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知识技能混杂在一起,生发出无尽创新的火花。从欧洲带来的经验和技术是有限的,尽管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是只有自己创造的才有生命力。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英国人在第二次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得意了,美国和德国的发明创造大大的撼动了他们的神经。这些发明的应用对西进的影响没有人能衡量出来有多大。但是我相信,它一定是促进而不是阻碍。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初衷就跟美国的西进运动不一样。人家的土地是没人去开发,吸引人过去,我们的是开发已经过度了,需要做一些调整,不开发或者少开发。当然作用方面是有类似的,都是为了人类能更好地生存。美国人得到了发展的空间,过上了好日子。我们退耕还林还草也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且还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有发展的空间。只不过,我们的西部大开发更像一个无奈之举,是在问题出现并恶化下的应对措施,以政府为主导,百姓虽也参与,但是如果政府不给百姓指路别的致富的话,百姓的这种参与并不是自愿的。而且人才由东向西引并没有让让你满意,尽管西部的地方政府和中央都有奖励扶持但是精英始终滞待在东部沿海。如果没有人才到达西部,西部大开发只能是一句空话。要扔掉重重阻碍的包袱,将人才吸引来西部才是大开发的关键。

大学毕业德育论文范文(14篇)

写在大四的尾巴上 摘要 结合本人大学四年的点滴回忆,心路历程,实践感想,对成功与失败的自我评判和反思,对青春及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总结成这篇写在大四尾巴上的论文 关键字开学,军训,学习,舍友,打工 时间如梭,转眼之间就临近毕业。来不及细细回味,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将与我挥手作别。回首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我的每一步成长。在平淡中回味精彩,在艰辛中享受快乐,在点滴中学会坚强,平凡的生活中闪现的是一份简简单单的真实。在大四的尾巴上,回忆四年的生活片断,只想为这四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一个终点意味着另一个起点。不应该有太多的失落,因为曾经有过精彩,也不应该有太多的感伤,因为青春尚与我同在。年轻的生命不应该屈服于生活的磨难,而应该在风雨中傲然前行! 新的开始 四年前那个稚嫩的脸庞模糊又清晰。背负着父母热切的期望,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我踏进了这所曾经陌生的校园。现在依然清晰记得,大学报到的那时候的点滴。跨出高中,迈入大学的校门,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简直是就是从魔鬼式教育的地狱进入了自由自在的天堂。我像鱼儿入水、小鸟出笼一样释放我的思想与灵魂。在这里,同学友爱,室友志同道合,老师对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更是照顾的体贴入微。感觉我们自由了,可以飞了连呼吸到的空气都是自由的。可以下课不用必须都把时间放到自习室了,能看自己想看

的书,想看到什么时候看到什么时候,可以有自己的计划了。当入学的急切心情还未平静,学校里的各项招新活动就热烈展开了。到处是动员大会,到处是震耳欲聋的音响,学生会、各色社团和协会晃得我们新生眼花缭乱,当时能感觉到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从这里开始了。 军训是四年学习生活的开始。那个被烈日晒得就要冒烟的训练场还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每天的正步,跑步训练,偶尔的拉歌比赛,还有我们可爱的教练,都已经成了永久的回忆。还记得第一天休息的时候教练让我们坐在地上,可大家都矜持着犹豫着,教练笑着说“嫌脏是吧,不过我敢打赌,不用多了,再有一天,你们会觉得坐在地上是件很幸福的事。”事实证明教练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啊,后来的我们都恨不得教练一说休息就躺在地上啊。呵呵,军训虽然真的很累,但也是毅志和体力的提高,不是都说,没有参加过军训的人,大学就是不完美的嘛。我想我当时已经为完美的大学开了一个还不错的头。短暂的军训生活在我们最后的汇报表演中结束。虽然当年达到的标准早已忘掉。但一段美好的回忆和一份真挚的友谊仍在。 平淡生活 四年的大学生活也许还是用平淡两个字来形容比较恰当。生活的中心还是学习。认真地上课,认真地做作业,认真地参加考试。考过了四级接着考六级,过了计算机二级又过三级,继而又准备考研。四年的学习生活就是在不断地实现着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中度过。浸泡在自习室里每一个日子虽然单调却充实。上了十几年的学,不敢说喜欢,但绝对是不讨厌学习的。除了温馨的宿舍,我也喜欢自习室里拥挤又安静的氛围。曾几何时,自习室就像一个避风的港湾,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属于我的安全地方,没有污染

人生观和价值观演讲稿范文3篇

人生观和价值观演讲稿范文3篇 本文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演讲稿范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人生犹如下棋。高者有远见,低者只能看出两三步;高者顾大局,谋大事,不以一二子为重,终以赢棋为目标,低者寸土必争,结果辛辛苦苦屡犯错误,终败。下面小编收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演讲稿范文,欢迎阅读。 同学们,今天我国旗下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进行的都是现场直播。”我想人生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性格,不是成功而是价值,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你离开人世之时,有多少人认识了你!那么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呢? 我认为首先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或许大家听过一则关于管理的故事。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 三个石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很棒的石匠工作。” 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盖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这三个石匠,虽然做着同一样工作,人生的境界却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使得我们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努力中我们品尝着实现目标的喜悦与成就。由此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在为目标不断努力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很多同学对许多外国的节日情有独钟,例如圣诞节,情人节等都会送从许多礼物。但大家或许忘了,昨天,刚刚过去的五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天,就是母亲节,对于生我们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在母亲节时又送上了什么样的礼物呢?哪怕是一句暖心的祝福呢?我们在家人哪里获得无微不至的关爱,在老师哪里获得无尽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虽不要我们分生碎骨来报答,但却需要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只有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打开辛福人生的大门。 人生在世,会经历许多挫折磨难,也许现在的不如意、挫折乃至苦难都让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