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婷婷——《密西西比河风光》导学案
密西西比河风光导学案

1.走近作者:
夏多勃里昂(1768—1848),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著有小说《阿达拉》《勒内》和散文集《墓畔回忆录》《美洲游记》等。他的文学活动,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题目解说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它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非洲的尼罗河、中国的长江并称为世界四大河流。题目揭示本文体裁为游记散文。
3、对比手法
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映衬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对比使两个相对或相反的矛盾表现的更加鲜明突出。使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
【预习导航】
1、读一读,写一写
旖旎( yǐnǐ)逶迤(wēi yí)长髯( rán )山巅( diān )槭(qī)树
蜀葵(kuí)洞穴(xué)棕榈(lǘ)媲(pì)美聒噪(guō)
酩酊(mǐng dǐng )踯躅( zhízhú)熠熠( yì)鸟喙(huì)低哞(mōu)
粗犷(guǎng)吞啮(niè)深邃(suì)万籁(lài)无声
2、解释重点字词
旖旎:媲美:
逶迤:熠熠:
踌躇满志:酩酊:
【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作者用哪个词高度概括了密西西比河风光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有条不紊的描绘密西西比河风光的?描写的重点在哪里?(理清文章结构)
【合作探究】
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各有何特点?
3、品读课文,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芜的两岸。
(2)被创世主安排在这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我是无从描绘的。
4、密西西比河风光旖旎,法国作家夏多勃里昂用他高超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文字表达能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这么多用文字构成的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呢?为大家描述一番。
《密西西比河风光》导学案

《密西西比河风光》预习案预习任务:1、自学本课字词。
2、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提出疑问。
一、了解作者。
读读课后“课文链接”。
二、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字音。
槭树棕榈媲美酩酊蹒跚斑鸠吞噬鹅掌楸笃笃声咂咂声熠熠发光潺潺流水三、熟读课文。
我知道本课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课文2、3、4段,作者用______的方式。
写出了____岸和____岸风光的特点,四、读了课文,我想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西西比河风光》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按照课后练习的批读要求,边读边思,边作旁批。
2、理解课文内容,欣赏密西西比河的美丽风光。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流程:一、预习作业检查。
全班交流,修改。
二、小组合作学习。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密西西比河的风光?从文中找出能表面这些顺序的词语或句子。
2.作者着重写了岸边的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3.小组选择喜欢的段落反复读。
按批读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这段文字让你看到了密西西比河怎样的风光?用一个词语归纳景色的特点。
(2)勾画最能让你受到触动的句子,说说通过这些句子你想象到了怎样的景象。
(3)把优美的词句勾画出来,作为语言积累的材料。
(4)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三.全班交流学习。
1、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美读课文。
2、背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密西西比河风光》检测案一、写出词语。
yǐnǐyūníshǔkuí zhuī xíng ()()()()fǔkàn cǎo méi sāo dòng dǔdǔshēng()()()()二、选词填空,并从中选择一组写一句话。
密西西比河风光导学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导学案主备人:王秀华审核人:班级姓名:10、密西西比河风光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密西西比河简介。
2、熟悉课文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
学习重难点:1、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
知识链接密西西比河(The Mississippi River)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位于北美洲中南部,注入墨西哥湾。
“密西西比”是英文“mississippi”的音译,来源于印第安人阿耳冈昆族语言,“密西”(misi)和“西比(sipi)分别是“大、老”和“水”的意思,“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
它被印第安人称为“河流之父”。
干流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海拔501米的、小小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经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
第一课时【预习案】1、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2、作者首先用____一词概况了密西西比河两岸总的特征、接着具体描绘了两岸的风光、先写___岸、后写___岸、重点放在了___岸;描写东岸时、先侧重写__、后侧重写____、最后又由____写到____。
【探究案】1、给课文分段。
2、课文按什么的顺序写了密西西比河的风光?从文中找出能表明这些顺序的词语或句子。
3、作者着重写了岸边的那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第二课时【预习案】1、勾画最能让你受到触动的句子,说说通过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景象。
2、把优美的词句勾画出来,作为语言积累的材料。
3、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导学案主备人:王秀华审核人:班级姓名:【探究案】1、找出概括描写东岸景色的语句。
写在这里。
2、找出文章中的两处过渡句?3、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的风光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喜欢哪一处风光呢?喜欢哪一处就多读两遍,准备课上展示哦。
同时想一想作者抓住了景物的那些特点?【检测案】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的草原()的河流()的小鸟()的新月()的风光()树木()的熊()的鹿()的蛇2、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①、用横线画出这一段中的比喻句,具体说说是用---------比喻----------------。
西师版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3课《密西西比河风光》导学案

民德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密西西比河。
2.认识并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3.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4、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课文链接:1.密西西比河干流发源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的西侧,源头在海拔501米处的伊塔斯喀湖,全长3950公里,南北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
如果以其支流密苏里河为源,全长则为6262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河。
密西西比河汇聚了25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达32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美国领土的百分之四十多,居世界流域面积第三。
密西西比河西侧支流大多发源于落基山脉,有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东侧支流大多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地,有俄亥俄河、田纳西河、康伯河等。
2.夏多勃里昂是法国19世纪颇享盛名的作家,他的消极浪漫主义文学对当时法国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他不仅在作品中带有浓厚的消极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创立了消极浪漫主义的基础。
他的作品文笔优雅,词藻华丽,诗意盎然,但其情调是忧郁、伤感的,甚至显得有些矫揉造作做作。
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字音读正确,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用最好的方法记住生字、生词;2.利用工具书给P10页方格里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组两个常用词语;3.这几个生字笔画最多的是();4.我记住了这些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快速自读课文,思考: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6.勾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同座讨论交流。
7.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小组交流:1.把自学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
2.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这一段描写了什么?3.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特点,但并无优劣之分。
密西西比河风光 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课题:《密西西比河风光》课型:讲读课课时安排:1课时编写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识记书写课文中的词语,积累优美的词句。
2.简单认识密西西比河,积累夏多布里昂文学常识。
3.掌握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主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密西西比河的风光之美。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夏多布里昂是怎样通过细致的观察,运用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动词,通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理顺文章层次,归纳文章有条不紊的写景顺序:从东岸到西岸,先植物后动物的顺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陶冶学生热爱家乡、善待一草一木,呵护身边的环境的生态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动词,通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我感悟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一、激情导入:新奥尔良有好酒,酒香冲散了,淡淡愁。
河水静静向南流,水中月,脉脉送温柔。
牧童随我走,任月色吞没,人和牛。
条条小路皆通幽。
幽静处,鲜花压枝头。
今天,欣赏了这首和密西西比河有关的小诗,就让我们和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一起来欣赏风光旖旎的密西西比河。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旖.()旎.()淤.()泥飘拂.()锥.()形俯瞰.()棕榈.()酩.()酊.蹒.()跚.()熠熠.()发光骚.()动聒(..)噪鸟喙(..)笃笃.()吞噬.()潺潺.()啁.()啾低哞(..)斑鸠.()粗犷.()2、走进作者:夏多勃里昂(1768—1848),( )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著有小说《阿达拉》《勒内》和散文集《墓畔回忆录》《美洲游记》等。
他的文学活动,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了解密西西比河:本文是作者游览密西西比河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为世界四大河流之一。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基本信息。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密西西比河的风光。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基本信息。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欣赏密西西比河的风光。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感受。
第二章: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流经地区。
2.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
2.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
学生听讲并提问。
2.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地理特征的练习题。
第三章:密西西比河的历史与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河流的重要性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学生听讲并提问。
3.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练习题。
第四章: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包括河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
4.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
学生听讲并提问。
4.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生态环境的练习题。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旅游资源,包括旅游景点和活动。
5.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旅游资源。
5.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旅游资源。
学生听讲并提问。
5.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旅游资源的练习题。
第六章:密西西比河的艺术与文学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在艺术与文学中的地位,包括相关的诗歌、小说和歌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6.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在艺术与文学中的作品和作者。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范文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范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识记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学习有重点,按一定顺序,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0分钟20分钟15分钟一、自主学习1、文题阐释:《密西西比河风光》选自《世界名人漫游札记》,有改动。
本文是作者游览密西西比河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它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非洲的尼罗河、中国的长江并称为世界四大河。
源头在海拔501米处的伊塔斯喀湖,全长3950公里南北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
2、了解作者夏多勃里昂(1768—1848),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著有小说《阿达拉》《勒内》和散文集《墓畔回忆录》《美洲游记》等。
他的文学活动,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旖旎()长髯()山巅()槭树()媲美()玫瑰()踯躅()聒噪()鸟喙()吞啮()潺潺()啁啾()低哞()斑鸠()酩酊()熠熠()二、学习过程:1、整体感知:2、怎样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根据自己切身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奇伟和壮观。
无论是无垠的草原,还是热闹的丛莽,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怎样理解“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芜的两岸”?作者描绘的是一头年迈的野牛,年老而不颓唐,似乎还在为未来做着某种积极的思考和准备。
作者借这头年迈的野牛来表现自己的情怀。
4、语言风格:语言活泼优美,生动有趣。
在一篇小短文中如果将两岸的风光描绘得全面无遗,是很不容易的,而作者却用活泼优美,生动有趣的语言将这一难题化解了,使两岸风光的不同之美,动植物所创造的生机活力之美都体现出来了。
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概括描述丛莽中各种动物的活动,酩酊醉态的熊的蹒跚、鹿群的沐浴、黑松鼠的嬉戏、鸽子的踯躅等,都给人以生动活泼的美感,而又充满生趣。
八年级语文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五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五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语文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五篇1【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密西西比河的简介。
2.熟悉课文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受运用修辞所展示的语言魅力。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
【重点】按顺序介绍景物的写作思路。
【难点】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预习】熟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查找作者夏多勃里昂的资料和密西西比河的资料,搜集有关河的诗词。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字词积累语音字形词义夏多勃里昂的资料和密西西比河的资料与写河的诗句阅读课文时发现的问题【学习要点】学习有关夏多勃里昂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把握中心,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按顺序介绍景物和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学生活动组织形式一、诗词引读背诵与河有关的诗词。
二、走进新课昨天我们被奔腾呼啸、汹涌澎湃的黄河所震撼,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着华夏儿女,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岸的人民。
这节课我们就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原野风光!一、诗词引读学生背诵课前搜集到的诗词。
其他同学边听边积累。
二、导入新课教师激情导入,并出示密西西比河图片。
三、预习检测1.写出下列词中加粗字的读音。
旖旎()逶迤()踌躇()满志棕榈()媲美()酩酊()熠熠()踟蹰()聒()噪俯瞰()魅力()啁啾()2.解释下列词语:旖旎逶迤踌躇满志媲美3.填空:《密西西比河风光》作者,国作家,浪漫主义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著有小说《》和散文集《》等,本文选自《》。
4.根据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作者的认识简介一下密西西比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这一段中哪一句话是对东岸风光的概括性描写。
5、作者是怎样描写密西西比河东岸的植物的?
2、初读课文,圈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其他生词以及四字词语。(写下来)
3、多音字注音组词
劈当蔓柏
4、形近字组词
锥莓柏
椎霉伯
推悔泊
堆诲拍5Βιβλιοθήκη 四字词语解释:6、近义词与反义词积累。
近义词:
2、作者是怎样描写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动物的?
第四自然段
1、用横线画出本段的一个过渡句,并写下来。
2、密西西比河两岸有哪些奇妙的声音?
总结写作特点:
1、运用对比的写法描写两岸风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并使景物更加生动。
2、选取景物中的典型事物突出景物特点,使景物描写更加鲜明可感。
3、语言华美,用词精当,激情洋溢,摄人魂魄。
4.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感受密西西比河东西岸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的主要河流,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之一。北出中北部湖沼区,南流过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干流长达3779千米,流域面积约322万平方千米。春涨秋落。支流众多,右岸以密苏里河为首,左岸以俄亥俄河为首。航运价值巨大。
反义词:
二、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浏览课文,将文章按照所给提示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本文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旖旎风光。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
第一层(第自然段),
第二层(第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自然段),
2、课文写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那些景色?
第三自然段
1、用横线画出本段的一个过渡句,并写下来。
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如画,美不胜收。本文用对比的写法和华丽的语言,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迥然不同的风情,向我们展示了密西西比河两岸斑斓的色彩、跃动的生命、壮观的景象和奇伟的声音。
【学法指导】品读、感悟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学习生字词
1、认字与写字注音并组词。
蜀瞰桐
媲潺犷
劈喇叭
葵穴锥
魅嬉莓
柏毒
第二课时
■合作学习
第一自然段
1、用横线画出,概括地描绘密西西比河两岸的美丽风光的句子,并写下来。
2、解析“一望无际”、“广阔无垠”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解析“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
4、用波浪线画出本段中的一个比喻句,并简单解析。
第二自然段
1、用横线画出本段的一个过渡句,并写下来。
2、用双横线画出本段的一个排比句。
归纳中心思想: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段落摘抄并背诵。
备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导学案学案编号0606编制:蒋婷婷审核:边主任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方法。积累、揣摩语言,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