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整理(曾继云)
教育研究方法滚明智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陈时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滚明智整理)一.选择题:1.在教育行动研究中,强调的是教育研究的(B)A. 目的B. 情景 C .对象 D. 主体2.题录、数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属于(B)A. 一次文献B. 两次文献C. 三次文献D. 四次文献3.选择课题研究的首要原则是(B)A.创新性原则B. 价值性原则C. 可行性原则D. 科学性原则4 在研究中,研究方法及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指的是(A)A. 信度B. 区分度 C.难度 D. 效度5.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D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6.作品分析法最重要的指标是(A)?A内容B时间C能力D形式7.1990年(B)首次在教育研究领域使用“叙事研究”的术语?A杰克逊 B康纳利与克莱迪宁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奇8.下列不是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是(C)A.经验--描述B.哲学--思辨C.创新--思维D.科学--实证9.需要事先确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通过使用检测工具进行测量和分析的研究方法是(B)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文献研究 D现场研究10.我国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A ) A 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11.在设计问卷时,问题最多不超过(D)个。
教育研究方法P130A.30B.45C.35D.4012.首次在教育研究领域使用“叙事研究”术语的是()。
答案:C 课件A.伯克B.库恩C.康纳利D.温勒13.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B)A 建构主义B 实证主义哲学C 后实证主义D 解释学14.下列不属于实验研究特点的是( D)A.控制性B.因果性C.重复性D.自然性出处:P66,实验研究的15.(A)康纳利首次在教育研究领域使用“叙事研究”术语。
答案:A 课件A.1990年B.1980年C.1968年D.1983年16.下列不属于教育科学研究原则的是()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实践性原则(P50 笔记)(答案:D)17.在自然环境中,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对事物的看法,从中提取出研究假设,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调查方法是()A、定量研究B、叙事研究C、比较研究D、定性研究(P11 第2段)(答案:D)18.以下哪种研究不属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量的研究。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考试复习题

《中⼩学教育研究⽅法》考试复习题第⼀讲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义、过程与⽅法1.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法?(是什么?为什么学?有什么特点?)PS: 教育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法技术。
它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突出的特点Eg: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内容分析、质的研究p5●按科学研究阶段分类:(1)确定和选择课题的⽅法:观察法、调查法、⽂献法(2)进⾏实验和观测,获得资料的⽅法:量表法、个案分析法(3)思维过程中对经验材料进⾏加⼯的⽅法,建⽴科学理论和检验这些理论的⽅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法、模型法●按研究⽅法性质分类:(1)定性研究(2)定量研究(3)混合研究●按研究⽬的、功能、作⽤分类(1)基础研究:“为什么?”(2)应⽤研究:“是什么?”(3)发展研究:“如何改进?”(4)评价研究:“怎么样?”(5)预测研究:“将会怎样?”研究基本步骤第⼆讲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1.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定义:教育科学研究者基于教育科学的知识背景,在教育科学知识体系内和教育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关于教育现象未知的事实状况、过程、原因和有效⼲预的措施。
特征:?指未知的教育事实状况、过程、原因和有效⼲预的措施(性质);?存在于教育科学知识体系内和教育实践中(来源);?依赖于教育科学的理论知识背景(基础)。
种类:?描述性问题What is happening (description)?因果性问题is there a systematic effect(cause) ?过程性问题why or how is it happening (process or mechanism)?2.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从何⽽来?●基于对⽇常教育教学实践现象的观察反思来提出研究问题:城乡课堂教学差距研究。
●基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与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体系之间的不适应提出研究问题:少年⼉童主体性发展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整理(山东师范大学曾继云)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整理(应考版)导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及结构版本1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曾继云)题型:(选择、连线、简答、论述、设计与分析)四个层次:1、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哲学方法论◆横断科学方法论----“三论”、系统科学与复杂科学◆学科群方法论2、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若干新术语:◆行动研究与书斋式研究◆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田野研究◆草根研究◆实地研究◆生活体验研究3、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理论研究法◆教育历史研究法◆教育比较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问卷与访谈)◆教育实验法4、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选题的方法与技术◆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术◆抽样方法与技术◆教育测量技术◆教育统计技术◆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方法与技术一、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主要特点:1、研究方法主要是直觉观察和简单类比、研究成果,经验性强,没有形成严谨的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程序:观察归纳演绎科学性原理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直觉归纳法2、教育研究具有相互的辩证法色彩中国古代教育研究:文与道言与行知与行学与思师与生二、初步发展期(17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初)主要特点:1、教育研究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况,走上了理性化系统化的道路。
标志,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大师和教育著作。
2、受哲学发展水平的影响。
形成了两种以不同哲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研究范式,归纳法、演绎式,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
(1)经验论:培根,强调归纳法、实证研究观察—实验方法的体系:观察归纳实验解释性原理(2)唯理论:迪卡尔、莱布尼茨,强调理性演绎、思辨研究。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的基础“教育学心理学化运动”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伦理学—教育的目的。
心理学—教育学4、实验法在教育研究中得到初步应用19世纪科学主义思潮、裴斯泰洛齐,1774初等教育与手工业劳动相结合的实验、欧文,19世纪初教育与机器大生产相结合的实验。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下载可编辑)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研究目的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性研究、比较与评价研究、预测研究五种。
2.教育科学研究存在经验和理论二个层次,表现为四种水平,即直觉观察水平,探究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
3.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是历史性、具体性和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4.教育观察的记录方式主要有描述记录法、取样记录法和行为核对表。
5.教育实验按控制程度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三种。
6.定义在形式上一般包括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种。
7. 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一致的。
8. 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比例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9. 系统取样指从一个正确排列起来的总体序列中,每隔一定间隔选择样本的方式。
10. 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外部效度较高;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内部效度较高。
11. 狭义的教育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欲研究的问题而说明对研究中各种变量如何控制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即资料搜集与分析的程序。
12.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目的有两项:其一是通过研究设计,确定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的方式方法,实现采用合理、有效和经济的研究方法;其二是通过研究设计,提出实现研究目标的操作方案和研究过程,保证回答研究的问题和达到研究目的。
13.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
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14.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15. 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2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2教育研究方法题集及答案第一章是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选择题1.区分科学方法和非科学方法的主要特征是()。
a、可预测性B.准确性C.客观性D.系统性2、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活动过程中,其核心问题是形成()。
a.科学结论b.科学理论c.科学思想d.科学观念3.教育研究可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
这种分类的依据是()a.研究目的的不同b.研究方法的不同c.研究对象的不同d.研究阶段的不同4、下列不属于教育研究方法基本原则的是()a、客观性原则B.创新原则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D.主动性原则5、20世纪初,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专著,其中古德的代表作是()a、教育研究方法B.教育问卷调查方法C.教育实验方法D.如何做研究工作6。
在基于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时期,开始成为教育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的是()A.自然科学B.心理学C.社会学D.大教学论7。
定量分析要求研究者在评价教育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主要揭示()数量特征B质量特征C符号特征D分类特征8,一个关键环节是()a.收集评价信息,整理分析得出结论B.确定评价指标体系C.确定总体目标D.选择和制定评价工具9。
解决一些具体实际问题的教育科学研究,通常被称为()a.基础性研究b.应用性研究c.发展性研究d.评价性研究10、站在唯理论立场上企图使经验论与唯理论结合,把世界统一在思维基础上的哲学家是()a.培根b.黑格尔c.康德d.笛卡儿11.如果按问题的性质划分,教育科学研究一般可分为理论方法、实证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和()a.历史研究方法b.描述研究方法c.观察法d.应用研究12、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a.继承b.创新c.经验描述d.整理知识13、应用归纳法来得出研究结论,这一方法可追溯到()a、亚里士多德B培根C苏格拉底D柏拉图14、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要素或层次的思维方法是()a.比较b.分类c.综合d.分析15、定量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手段是()a.归纳分析b.比较分析c.统计分析d.综合分析16.教育研究中的“研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创造知识,二是更新知识,二是整理知识,三是掌握知识,四是运用知识17、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研究、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等属于()a基础研究b发展性研究c应用研究d预测研究18.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同行专家论证B.研究者自我评价C.行政部门评价D.研究小组评价19、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a.毕达哥拉斯b.亚里斯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20、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不宜过分强调()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内在信度d.外在信度21、我国将模糊论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年代是()a、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到80年代22。
教育研究方法(1703091)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答案:ABD
7.课题实施的基本原则有()。
A、忠实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有效性原则
答案:ABCD
8.根据研究假设的方向,可将研究假设分为()。
A、目标假设 B、虚无假设 C、预测性假设 D、定向假设
2.叙事研究的过程有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和()。
A、制造现场文本 B、形成现场文本 C、整理现场文本 D、撰写研究文本
答案:BCD
3.结题形式可以分为()。
A、通讯结题 B、会议结题 C、课题结题 D、现场结题
答案:ABD
4.确立研究课题的过程包括()。
A、确立研究课题的领域与方向 B、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答案:B
27.如果要比较机械传授法与引导发现法对小学六年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效果,在这一研究 中不是变量的是()。
A、机械传授法 B、引导发现法 C、年级水平 D、问题解决能力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教育实证方法的是()。
A、观察 B、问卷 C、归纳 D、测量
答案:ABD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10.实验研究方法根据控制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室观察与自然观察。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11.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与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并无影响,这是一种虚无假设。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12.教育研究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意义是能够用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5.定性研究强调制定详尽、完备、周密的研究设计。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6.书名检索是根据文献名称来查找文献的方法,此方法针对性较强,易于快速查找已知书名 或篇名的文献。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资料.docx

单选题1、现代教育目标放在第一、二、三位的分别是 A 。
A、态度和能力、实用技术、知识B、知识、能力、文化C、德、智、体D、全面发展、掌握知识、学习技能2、 A 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A文献法B调查法C内容分析法D观察法3、将一个复杂的研究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加以研究的过程是_________ oA、问题的定位B、问题的查找C、问题的分解D、问题的确定4、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教育现彖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的变量是_C—。
A、因变量B、控制变量C、自变量D、无关变5、研究中能够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非研究者所能选择、确定、操纵、变化的因素,这些必须使之中立化、控制的变量称为_____ B __________ 。
A>因变量B、无关变量C、自变量D、中间变量6、______ A ________ 是指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
A、操作定义B、概念定义C、量化指标D、本质定义7、____ D ________ 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通常,它用来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A、研究效度B、内在信度C、外在效度D、研究信度8、 B _________ 是指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A、内审法B、外审法C、文献鉴定D、文献整理9、 B 是指在内容分析法屮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基木单位。
A、抽样B、分析单位C、观察D、问卷10、 A __________ 是指从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研究者在研究开始Z前,一般没有理论,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岀概念和命题,然后上升到理论。
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建立理论的方法。
是1967年格拉斯和斯特劳斯提出的,目的是填平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Z间的尴尬的鸿沟。
A、扎根理论B、分析单位C、社会理论D、问卷法11、根据观察的范围,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 °A、全面观察与抽样观察B、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C、定期观察和追踪观察D、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12、反映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的大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 。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版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研究方法》考试版请各位学霸以曾博士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对本稿再进行修改、整合,并上传交流。
请各位学霸以曾博士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对本稿再进行修改、整合,并上传交流。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要点第一版一、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三个层次 1.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哲学方法论;横断科学方法论(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学科群方法论(自然人文社会) 2.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理论研究法;教育历史研究法;教育比较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理论统领经验);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问卷与访谈);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精确量化,严密控制) 3. 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选题的方法与技术;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术;抽样方法与技术;教育测量技术;教育统计技术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方法与技术 4.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行动研究与书斋式研究,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田野研究,草根研究,实地教育,生活体验教育二、教育学的学科归属问题 1.学科的分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 2. 学科的发展历史人文学科(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17-18 世纪)两种基本的方法体系:思辨方法,实证方法:1 / 17观察----实验的方法体系科学主义思潮知识论:自然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斯宾塞)方法论:实证研究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社会科学(19 世纪) 3. 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区别研究对象方法论原则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活动以及个体的社会行为力求客观,追求唯一性和普适性重视实证方法和量化研究人文科学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审美意识等注重主观陈述,追求多样性和独特性注重传统的思辨方法和质化研究 4.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学既带有社会科学的色彩,又兼具人文学科的特征;教育研究既强调思辨研究和定性考察,也强调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整理(应考版)导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及结构●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分四个层次:(一)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哲学方法论、横断科学方法论(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学科群方法论。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实证主义范式(定量范式、归纳式)、自然主义范式(定性范式、演绎式)。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理论研究法(哲学法)、教育历史研究法、教育比较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观察法(问卷与访谈)、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
(四)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选题的方法与技术、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术、抽样方法与技术、教育测量技术、教育统计技术、教育研究报告撰写方法与技术。
第一章 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注:此章考两个小题,每题2分,共4分,主要考人物、事件。
1、 教育研究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程序:观察——归纳(演绎)——科学性原理亚里斯多德三种归纳法: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直觉归纳法。
2、 教育研究的初步发展期(17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初)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尔》、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
●这一时期出现了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经验论代表人物:培根,强调经验,归纳法,实证研究。
提出观察——实验方法的体系:观察——归纳(实验)——解释性原理唯理论代表人物:迪卡尔、莱布尼茨,强调理性,演绎法,思辨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化运动”: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
19世纪形成并盛极一时的科学主义思潮强调 “观察—实验方法”是认识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启发人们开始尝试在教育研究中开展实验研究。
裴斯泰洛齐:1774年开展初等教育与手工业劳动相结合的实验;欧文:19世纪初开展教育与机器大生产相结合的实验。
3、 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形成期(20世纪前半期)1、教育理论观点之争集中于研究方法之争,推动了研究学科独立传统派教育: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旧三中心论:教师、教材、教室。
现代派教育:代表人物杜威,新三中心论:学生、经验、活动。
2、教育研究方法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的标志:(1)1909年芝加哥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研究方法理论课程;(2)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教育研究方法的专著。
3、 两种教育研究范式——归纳式和演绎式各自进一步发展。
归纳式教育研究催生了实验教育学(德国拉伊和梅尹曼)、教育测量运动(桑代克);演绎式教育研究产生了新传统派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永恒主义、要素主义。
四、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完善期(20世纪后半期)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注:此章考论述、简答题。
教育学的学科归属问题、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教育研究的科学规范、教育研究的道德规范4个问题都是重点。
1、简述教育研究的方法属性(简述教育学的学科属性):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学既带有社会科学的色彩,又兼具人文学科的特征;教育研究既强调思辨研究和定性考察,也强调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
2、简述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性:教育研究对象具有五个方面的特殊性:(1)复杂性。
做准确的归因分析比较困难,原因在于影响教育活动的因素众多,以及人的介入。
自然科学研究是一因一果,而教育研究是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
(2)境域性。
教育研究将普适性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具有情境性和不可复制性。
(3)整合性。
教育研究必须将分解式研究与整合式研究结合起来。
(4)模糊性。
教育研究必须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结合起来,因为教育效果既取决于认知因素,又取决于情意因素。
(5)两难性。
教育研究必须将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研究相结合,而在理论上存在大量悬而未决的两难问题。
3、简述教育研究应遵循的原则(科学规范):(1)客观性原则。
教育研究应保持价值中立,尽可能避免个人价值取向对研究的负面影响。
(2)公共性原则。
研究中应尽可能使用学术界公认的术语,如果没有公认的术语,必须自我界定并贯彻到底。
(3)操作性原则。
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术语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定义。
(4)检验性原则。
研究的结果要经得起重复验证,但只要求前后研究结果在发展趋势和方向上相同,而不强求资料数据一模一样。
4、论述教育研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所谓教育研究的道德规范是指在教育研究中,基于伦理的需要,研究人员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其基本内容包括:(要点) (1)实事求是,审慎解释研究结果。
①以事实为依据,不弄虚作假,歪曲事实。
②详尽解释成果的有效性条件和适用范围。
③推广成果要严谨、慎重。
(2)充分尊重和保护被试的各项正当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 ①知情权②不协作权③匿名权④个人资料保密权(3).避免给研究对象造成伤害。
①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可以预期的伤害。
②若伤害不可避免,必须提前告知研究对象。
③若伤害是严重的、长期的,则必须停止研究。
第三章 教育研究的类型与程序注:大致了解,考一个单选,一个简答。
1、简答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一)按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1)基础研究:增加知识,提高认识。
(2)应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研究又包括:①现状研究:研究现行教育活动的特点、问题。
②发展研究:探索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方法、途径或策略。
③评价研究: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作出判断。
④预测研究:预测教育活动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趋势。
(二)按照研究水平的不同,可分为:(1)直觉观察水平的研究:“发生了什么事?”。
(2)探索原因水平的研究:“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
(3)迁移推广水平的研究:“在其它条件下还会发生这样的事吗?”。
(4)理论水平的研究:“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理论基础?”(三)按研究中收集处理资料方法的不同,可分为:(1)定量研究:关心教育活动中各要素在数量上的变化及其影响。
强调客观、准确,重在探索教育活动中带有普适性的规律,但一般只能揭示比较表面化的特征或规律。
(2)定性研究:关心教育活动的本质及其意义,而不太关心它们在数量上的变化。
强调对特定情境下教育活动的独特性的理解,强调研究的情境性和深度挖掘,而不太关注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研究样本一般较小。
第四章 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术注:重点章节,没有概念,三个意义是重点。
试述教育文献检索的功能与作用(意义)?教育文献检索(意义)为:(1)了解其他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经做了或正在做哪些研究,以便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及假设。
(2)获得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及困难。
(3)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和认证依据。
教育文献的种类,应理解每种的特点,什么时候查什么(选择)(一)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1.一次文献:原始文献2.二次文献:检索性文献论文索引 书目3.三次文献:综述性文献(二)根据文献分布的不同,可分为:1.书籍名著要籍教育专著(学术专著和教育随笔)教科书教育论文集教育辞书(教育类词典和教育类大百科全书)科普读物2.报刊:连续出版物报纸 国内主要的教育类报纸--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中国教师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期刊 两个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工具:★ 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8)(68种)★ CSSCI来源期刊(2010-2011年)目录(教育学)(37种)(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国内主要的教育类期刊教育研究:n 中国教育学刊n 课程•教材•教法n 教育学n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n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n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n 教育理论与实践n 教育研究与实验n 比较教育研究n 全球教育展望n 外国中小学教育n 教师教育研究n 中国教师n 教育史研究3.档案中国教育年鉴中国教育统计资料教育志7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常规检索1 顺查法 顺着历史线索往后查,找到历史点,往后查2逆查法从今往后查 3引文查找法、计算机检索两种基本方法:1、在线检索◆ google 或 baidu 等◆ 教育专业网站,如:人教网、新思考、教育在线、中国教师教育网、山东教师教育网等◆ 中国知网(CNKI)2、光盘检索◆ 人大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 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第五章 教育课题的选定与设计注:本章考设计题,找问题。
1、一个好的研究课题的特点五个特点:(1)现实性。
课题应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主观臆造的问题。
(2)价值性。
课题应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包括理论价值、应用价值。
(3)独创性。
有一定的新意和独特之处。
(4)具体性。
明确具体,界线分明。
(5)可行性。
客观条件允许,包括资料、经费、设备、领导支持等。
主观条件胜任,包括知识储备、研究经验、兴趣等。
2、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包括八部分内容:(一)课题名称;(二)选题的论证;(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四)研究方法的设计;(五)研究过程和分阶段目标设计;(六)研究条件分析;(七)预期研究成果;(八)经费预算与来源。
3、课题名称三个基本要求:(1)字数不要太多(不多于20字);(2)研究焦点突出;(3)表述方式恰当。
4、选题论证一般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一是问题的缘起。
说明选择这一课题的缘由,一般需从现实问题、教育改革的需要、相关理论研究的支持、个人研究兴趣或个人工作体验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二是文献综述。
说明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般的格式是先列举若干最具代表性的相关研究并一一作点评,然后对这些相关研究进行概括,阐明这些已有研究的特点,包括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已达成的共识,也包括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谈存在的问题很重要,而且应与你的研究焦点相结合,也就是说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应该正是你的研究试图解决的问题。
三是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阐明研究的价值。
5、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1)界定核心概念(2)分解问题(3)画概念结构图6、研究方法的选定主要考虑两个因素:(1)方法之间层次清楚;(2)每种方法的设计应明确具体。
主要包括: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样本设计、研究工具设计、 研究实施设计(时间,地点,方式)、资料收集整理方式的设计。
7、研究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人员构成(一线教师、教育专家、教育行政官员)、资料准备(已经有了大部分)、设备条件(已经有了)、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第六章 教育调查研究法注:不管定义,理解教育调查的基本类型(考小题),教育问卷设计基本技术考应用题。
1、教育调查的基本类型:(一)按调查的范围来分,可分为:(1)全面调查(2)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二)按调查内容的性质来分可分为(1)事实调查(2)征询意见调查;(三)按调查的方式来分,可分为(1)问卷调查(2)访谈调查(3)调查表调查(4)测验调查(5)文献调查 2、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的比较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代表性样本大代表性高样本小,代表性弱编码处理便于编码处理编码处理比较困难匿名性匿名性好匿名性差深度问题一般比较简单表面可以调查比较深层次的问题灵活性不灵活可灵活调整调查题目3、问卷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1)封面介绍词(2)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等)(3)调查内容4、问卷题目的类型主要有两种:(1)开放式题目;(2)封闭式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