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骆驼祥子》的文学风格

合集下载

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语言叙事技巧

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语言叙事技巧

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语言叙事技巧1. 引言1.1 介绍老舍《骆驼祥子》作品背景《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于1936年首次发表。

这部小说以描写北京城中一个出租骆驼的小商人祥子为主线,展现了他在现代社会中的艰辛生存现状和对人生命运的挣扎。

作品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老舍在小说中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塑造了一个真实且充满悲剧色彩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令人触及心灵的印象。

通过对《骆驼祥子》作品背景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内核,以及老舍在创作中所运用的语言叙事技巧对作品整体氛围的塑造和读者情感共鸣的产生起到的重要作用。

1.2 概述语言叙事技巧在小说中的重要性语言叙事技巧在小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描述故事情节的工具,更是展现作家思想和心情的关键方式。

通过精妙的语言叙事技巧,作家能够巧妙地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营造氛围,从而使读者更加沉浸于故事之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语言叙事技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体现,比如对话的设置、人物内心独白、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等等。

这些技巧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语言,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在小说中,语言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可以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冲突和人物命运的起伏。

语言叙事技巧在小说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也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体验。

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巧妙运用语言叙事技巧,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细腻的北京城市画卷。

2. 正文2.1 言语行为理论对小说叙事的影响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方式以及语言行为背后的意图和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言语行为理论对叙事有着重要的影响。

说不尽的《骆驼祥子一部经典著作的多角度解读

说不尽的《骆驼祥子一部经典著作的多角度解读

说不尽的《骆驼祥子一部经典著作的多角度解读一、本文概述《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由著名作家老舍创作。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鲜明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敬。

本文旨在通过多角度解读的方式,探讨《骆驼祥子》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揭示这部经典著作的魅力和价值。

我们将从文学、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更全面地展现这部伟大作品的多维面貌。

通过对《骆驼祥子》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老舍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还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苦难与希望。

二、文学角度解读《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作品,从文学角度来看,它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老舍先生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细腻的人物刻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饱满、真实的骆驼祥子形象。

作品的语言表达充满了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这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深地感受到那个时代北京城的氛围。

老舍运用地道的北京方言和口语,让骆驼祥子这个角色更加鲜活,更具有生活气息。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也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老舍在塑造骆驼祥子这个人物形象时,巧妙地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

他通过对骆驼祥子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命运变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下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命运无奈。

骆驼祥子的形象既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他的遭遇反映了那个时代无数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作品在结构上也极具特色。

老舍巧妙地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等叙事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紧凑、富有张力。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骆驼祥子的内心世界。

《骆驼祥子》从文学角度来看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命运,也展现了老舍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

这部作品对于我们理解和感受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历史角度解读老舍的《骆驼祥子》不仅是一部深入人心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生动反映旧中国社会历史现实的镜子。

骆驼祥子文学评论500字

骆驼祥子文学评论500字

骆驼祥子文学评论500字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由老舍先生创作。

作品通过对一个普通车夫骆驼祥子的生活描绘,展现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挣扎,以及他们面对命运的不屈精神。

首先,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值得称赞。

老舍以骆驼祥子为视角,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他的生活经历,从勤劳努力的车夫,到被生活压垮的绝望之人,其间的转变让人深感同情。

同时,骆驼祥子的形象也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他既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又有着对现实的无奈和妥协,这种形象让人深思。

其次,作品的社会意义也非常重大。

通过骆驼祥子的经历,老舍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尤其是对待底层人民的冷酷和无情。

骆驼祥子的遭遇,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无数底层人民的命运,他的作品是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再者,作品的人性关怀也让人感动。

尽管骆驼祥子的生活充满了困苦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同时,老舍也通过骆驼祥子的故事,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深同情和关怀,这种关怀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总的来说,《骆驼祥子》是一部充满艺术魅力、社会意义和人性关怀的文学作品。

它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人物形象,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思考。

《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探析

《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探析

《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探析一、结构紧凑,落笔谨严。

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

既通过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

二、多样、多样、柔和的心理描绘。

通过以下方面来表现:祥子的个性绝望、坚毅乃至木讷,心理描绘就补足了祥子疏于言语的个性。

以动作、情状写下心理。

从语言方面写下心理。

通过作者轻易的剖析,托出祥子心理的变化。

通过别人的眼睛观测祥子的心理。

利用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去衬托心理。

三、鲜明突出的“京味儿”。

对北京的风俗民情、地理风貌、自然景物的描绘。

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绘别放在一个老舍所熟识的北平下层社会中。

虎妞筹划婚礼的民俗的交代;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绘至祥子拉车路线的详尽描述,都并使小说散发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间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体会,既贴近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

“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

提炼了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人物语言,都是个性化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

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扎晚儿”,所以就可以早早的空车,期望能够从清晨转回至午后三四点钟,扎出来“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

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太少借钱。

至瓜市,果市,菜市,回去扎货物,都就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赏析: 车夫的坎坷和悲惨生活,深刻的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他同意回去拉车,就拉车回去了。

山泽之了辆好家伙,他先练腿。

第一天没扎着什么钱。

第二天营生极好,可是蹲了两天,他的脚脖子疼得象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去。

他无法忍受,不管就是怎样的疼痛。

他晓得这就是不可避免的事,这就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

浅析老舍作品的京味—以《骆驼祥子》为例

浅析老舍作品的京味—以《骆驼祥子》为例

浅析老舍作品的京味—以《骆驼祥子》为例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和启发着读者。

其主人公祥子作为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成为“苦力”的代名词。

可见,人们感受到的艺术魅力,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吸引,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

这种由此激起的“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显得格外的沉重,正如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一样,它留给我们无限的思考,与对命运永久的审视。

一、祥子悲剧的直接影响——自身性格和农民的局限性1、绝望、木讷、内向、懦弱的性格。

祥子就是质朴正直的,可以同时他又就是绝望木讷的,他的直观无知快速了悲剧的来临。

在整部作品中,祥子的话不多,又很意味深长。

“他的嘴慢居首功,搬不过那些老油子们。

晓得这个短处,他干脆并不大至‘车口儿’上去;哪里TMD,他摆哪里。

”他的不善言辞,引致他与拉车同伴的隔膜,边缘化了自己,在关键时刻不能获得真挚的协助,只由着自己的性情发展,受压制窝在心里,并因心情困惑而钻牛角尖,甚至自暴自弃,引致灾难。

同时,他又就是寂寞、懦弱的,几乎碰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深感困惑和恐惧时,甚至没有地方倾诉愧疚。

“祥子不敢别人,也不管别人。

他只想自己的钱与将来的顺利。

”当强悍的黑暗势力压制过来难以承受时,他不能获得同情,积极支持,友谊。

他的木讷、内向,激进使他步入了无边的黑暗。

2、固执、保守、利己的个人主义与小农意识的局限性。

祥子作为城市贫民,在他身上集中了因农村破产不得不流亡到城市来寻找出路的农民的特点,带着几千年的农民文化的积淀。

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各个方面留下了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

祥子固守农民的保守,不思变革,养成了固执、执拗的个性,这从祥子的金钱观上可见一斑。

曹家的高妈曾劝祥子把钱放出去,让钱下钱,祥子没有接受,他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都稳当。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造成祥子的悲剧的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1、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

祥子想买自己的一辆车的愿望,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

祥子历尽艰辛,三起三落。

他不可能以一己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虎妞的诱骗。

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截然不同,存在着尖锐的冲突。

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强扭的瓜”。

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无产者强男的悲剧。

从主观上来说:1、个人奋斗的理想。

祥子没有能看清当时社会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到个人奋斗根本不是劳动者人民摆脱穷困的求生之路。

祥子的悲剧在于他的长期“执迷不悟“。

2、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

接踵而来的打击使祥子滋生了自暴自弃。

他曾经全力反抗命运去最终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曾经对虎妞干预他的生活目的的企图有所抵制却最终受制于她,最后在虎妞生亡而小福子又自尽以后,他的理性彻底泯灭。

他的道德之柱彻底崩溃,终于自我放纵,跌入了流氓无产者之列。

小说的思想:1、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

小说真正地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的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

2、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

祥子走的是个人奋斗的道路,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

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

在屡受打击后,个人奋斗就变为自暴自弃,从自私自利变为损人利己。

小说对祥子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也揭示了悲剧的思想根源。

说明祥子个人奋斗道路是走不通的。

老舍小说《骆驼祥子》赏析——从人性和悲剧方面分析

老舍小说《骆驼祥子》赏析——从人性和悲剧方面分析

M UD A N 《骆驼祥子》是老舍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

全文通过对车夫祥子的描写,揭示了旧社会“它不让人有出路”“把人变成鬼”,是一个悲剧小说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文章不仅表达了祥子的悲剧,更表达了传统中国文化和整个社会的悲剧。

《骆驼祥子》以祥子的奋斗、挣扎和蜕变为主要线索,刻画出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揭露了旧社会“吃人”的罪恶行径,展现出一幅复杂而广阔的社会图景。

这部悲剧小说不仅揭露了黑暗的社会,而且传达出老舍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有善良、奉献、坚持的美好一面,同时也有贪婪、欺骗和自私的丑陋一面,呈现了人性的多重性。

祥子是本书中的主要人物,他的悲剧有他的性格原因造成的,祥子只关心自己和车,别的事情他一概不放在心上。

在面对整个的社会的强大压迫时,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取得成功。

在这本揭露时代和社会悲剧的小说中,老舍先生通过刻画出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批判旧社会的同时,也将他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化入其中,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在文中,人性的美好与丑恶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人为了生存、为了荣华富贵而不择手段,有人仍然坚持自我,保持美好,而这一切都被处于当时社会的老舍先生一一见证。

一、《骆驼祥子》的人性解析(一)人性的本质——对欲望的执着在《骆驼祥子》这本长篇小说里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老舍小说《骆驼祥子》赏析——从人性和悲剧方面分析牛力莹丹牡51文学评论W E NX U EPIN GL U N欲望所驱使,没有任何一个人是那种超脱、淡泊的人格,这也是老舍先生对人性进行冷静的拷问之后的必然结果。

无论是来自乡村的、老实憨厚的祥子,还是小说中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刘四爷,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团属于自己的欲望之火,祥子进入城市之后,渴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刘四爷是车厂的老板,总是想着车子的成本和收入,希望从车夫中剥削到更多;虎妞则对性欲有着极为强烈的渴望,总想着把体格健壮的祥子“据为己有”,还有二强子、阮明等等。

骆驼祥子深度解析

骆驼祥子深度解析

骆驼祥子深度解析
骆驼祥子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由朱自清所著,讲述的是一个贫穷的乡村小伙子骆驼祥子的英雄苦难史。

小说中强烈而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深刻的社会洞察和温馨感人的家庭景象,深深地斩获了读者的心。

骆驼祥子描述了20世纪初中国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生活,以及
贫穷农民间的风俗习惯。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非常有活力和真实的,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人生的挣扎感都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骆驼祥子所描写的社会现实,如家庭的缺乏和农民的贫困,把他们推向痛苦的深渊,表达了作家的人道主义和社会关怀。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贴近生活,非常真实,能够让读者体会到当时乡村社会的贫困落后。

骆驼祥子因其坚持不懈的奋斗而取得成功,他今后毅然决然遵循自己的信念,谱写出一曲坚贞不渝的人生之歌,他的成功也启发了无数读者和追随者。

此外,朱自清还在小说中提出了一种现实主义精神,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自由和高尚的追求,为自己奋斗,而不是被社会的束缚所束缚,以实现个人的自由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总之,《骆驼祥子》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真实的
场景、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励志的主题,深深地鞭策了许多读者,也激励了无数理想主义者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骆驼祥子》的文学风格
作者:向磊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第20期
[摘要]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先生在创作上深受北京地域文化以及古都风情、市井气息的影响,因而他的作品中经常体现出独特的京味。

在取材上老舍先生的作品大多取材于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详尽的描写能够让人更加深入的了解老北京人的生活。

同时由于老舍先生的身世以及生活经历使得老舍先生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

而《骆驼祥子》就是老舍先生这些风格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

[关键词】老舍骆驼祥子祥子京味特色悲剧色彩
中图分类号:R161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319 -01
【正文】《骆驼祥子》讲述的是就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从乡下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最后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开始他的新生活,改变他的命运。

经过三年的奋斗,他买了他的第一辆车,但不幸的是车在买后不久就被抢了。

不过祥子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梦想,他又开始计划他的第二俩车。

可不行永远跟着祥子,经过三次拼搏,祥子还是没能实现他的愿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在小说的最后,勤劳善良的祥子被现实的残酷黑暗改造成了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文学风格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包括的范围十分的广泛,但不论是哪种意义上的文学风格,最终都是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

文学风格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是作家刻印在自己作品中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标记或徽记。

同时文学风格的形成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骆驼祥子》中突出的京味特色
《骆驼祥子》中不管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都带有浓郁的北京味儿。

特别是环境的描写具有浓郁的古都风情。

老舍在作品中对老北京城的胡同、大杂院的详尽的环境描写让我这个从见过老北京的人也能从书中的描写想象出老北京城的样子。

而且老舍在作品中以祥子的行踪为线索描写了当时北京社会的各个角落,西安门大街刘四爷的人和车厂、电影院以及它附近经常聚集人力车夫的小茶馆,车夫的生活圈子和大杂院的生活,还有祥子在拉车时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一条条详细路线及路边具有背景特色的景物就是老舍对北京熟悉了解的具体体现。

以祥子为代表的车夫们在拉车时的动作、神态、心理上也体现出强烈的京味,“他们的拉车姿势、讲价时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
那些后起之辈。

”这句话就及其准确的反映了年长车夫的心理。

其中描写祥子与虎妞结婚时具有地方特色的婚礼以及婚礼的筹办都是北京的民俗文化的体现。

全书的描写在语言上的京味特色是最突出的。

老舍的创作喜欢用北京的口语。

俗语,充分依赖白话文。

《骆驼祥子》中,不管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的对话,再到肖像、景物、心理的描写,用得都是北京口语。

这些京韵京腔的北京风情的使用使得全书语言通俗、浅显易懂,明白晓畅。

同时,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的语言质朴、简单,没有进行大量华丽的修辞与描写。

书中没有生僻字,而且在用语上注重现代白话文的用语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么的阅读,这也是《骆驼祥子》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虎妞虽然不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可是她的出现与我们的主人公祥子的命运有着极大的关系。

虎妞就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的形象,在她的身上充满了生活味,她有着北京人不服输,不屈服的性格,但又有着老北京人爱攀比、重享乐的恶习。

二、北京文化对老舍创作《骆驼祥子》的影响
老舍是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北京底层的生活环境中长大。

这也就使得老舍从小就与北京城里各种底层人物都有了接触,也对北京城里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北京的环境有了十分详尽且独到的了解,这些都为老舍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同时也使得老舍在塑造祥子这个人物形象时能够得心应手,并帮助老舍将祥子塑造得丰满、形象、生动。

祥子最初只是一个由于在乡下生活不下去的贫苦农民,怀着对明天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并希望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自己现状的单纯的人。

可在老北京这个黑暗的大染缸里,祥子最终也没躲过被改造的命运,他在经历了买车、抢车等会一系列事情之后,梦想破灭了,他也就开始游戏人间、挥霍生活,为了钱而出卖他人,堕落成了城市的垃圾,变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祥子的命运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密不可分,老舍通过对祥子命运的描写,深刻的揭露了旧中国军阀统治的黑暗。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使得老舍在创作上一直取材于市民生活和老北京的人、景、物、事上。

创作源于热爱,创作源于生活。

老舍对老北京这个是自己家乡的地方有着浓厚的感情,对老北京各个阶层的人有着深入的了解,这也是老舍在创作上一直以北京人北京事为主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大家都从不同的侧面以一个知识分子居高临下的观察和写过人力车夫这个职业,但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却从借对人力车夫这个职业的生动描写扩大到对整个广大的下层劳动人民的赞美或同情。

这也是长期生活在北京的老舍对社会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后对老北京下层百姓现状的描写,老舍用他多年来的思考和观察深入到社会底层,深入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描写了一个车夫的你内心和命运。

因而北京文化是老舍作品京味特色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骆驼祥子》中的悲剧色彩
鲁迅先生认为悲剧就是“将人生又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⑴《骆驼祥子》中的悲剧色彩首先就体现在祥子命运的悲惨上,一个正直热情的大好青年就在哪个混乱的社会中被社会给“吃了”,祥子从农村带出来的勤劳坚忍、不放弃的品质以及人性中的善良等各种好的品质都在这个黑暗的现实社会中被毁灭,一个好好的人因为社会的黑暗而堕落,不知是祥子的悲哀还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军阀间为了抢夺利益而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困苦,处于社会底层的祥子等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辛。

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是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本。

祥子的命运悲惨还体现在祥子与虎妞的婚姻上,祥子与虎妞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祥子可以算是被逼的。

按箱子的理想,他是希望到乡下去找一个“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作的姑娘”。

而且,在祥子簡单的思想里,他认为要“凭着自己的本事买上车,娶上老婆,这才正大光明”。

但最终是祥子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与虎妞结婚了,这也加速了祥子悲惨命运的进程。

因为与虎妞结婚后,祥子得听虎妞的指挥摆布,因而祥子的生活信念和独立自由的生活理想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祥子在婚后的生活是十分不如他的意的。

虎妞不仅在经济上控制祥子,还想在精神上控制祥子,这让祥子感到十分痛苦。

同时也让祥子感觉到他想做一个独立车夫的梦想愈来愈渺茫了。

而祥子与虎妞真正悲剧则是在虎妞难产死后,祥子为了安葬虎妞卖了他的车,这不仅使得祥子在经济上破产了,而且还是祥子的生后勇气大大的消损。

而大杂院的小幅子的自杀则让祥子对生活彻底绝望,也使祥子迅速的堕落下去。

其实这种悲剧是现实社会造成的,现实的黑暗不得不那些城市贫民放弃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愿望,不得不走向堕落和毁灭,老舍塑造的以祥子为代表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市民世界有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悲剧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