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10
三年级下册奥数章节

三年级下册奥数章节
通常情况下,三年级的奥数(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内容主要围绕基础数学知识展开,包括数字、几何形状、简单的逻辑推理等。
下面是一些可能涉及的奥数章节和相关内容:
数字与运算:
1.数的性质和关系:奇数、偶数、质数、倍数等的概念及相关性质。
2.加减法和乘除法:多位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技巧。
3.数字的整体观念:如数字的排列组合、填空、找规律等题型。
几何形状:
1.基本图形的性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特点和
关系。
2.几何变换:平移、旋转、翻转等基本几何变换。
3.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图形、视角变换、简单的空间问题等。
逻辑推理:
1.找规律和推理:给定一系列数字或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推理下一个
数或图形。
2.数学推理和证明:通过逻辑推理解决数学问题,有时候需要构建简单的
证明。
其他可能的题型:
1.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或简单情境中解决问题。
2.计数与排列组合: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如有多少种排列方式等。
3.奇思妙想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解决一些趣味性或创造性的数学问题。
奥数的题目通常设计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多思考、多实践,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参考当地教材或奥数相关资料,以便更详细地了解涉及的具体章节和题型。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奥数的概念和意义;2.激发学生对奥数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奥数题目的讲解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奥数的定义和意义2.奥数题目的解答方法和思路3.奥数相关实践活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奥数的概念和意义,奥数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奥数,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2.展示(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一道奥数题目,引导学生一起解答。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教师解答这个问题,并给出合理解题思路。
3.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若干简单的奥数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解答,并且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答题目。
教师在一定时间后,让学生上台解答问题,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4.拓展(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奥数相关实践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利用积木搭建各种几何形状,或者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实践活动的难度和复杂度。
5.总结(5分钟)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总结奥数的意义和学习奥数的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奥数的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尝试和思考。
四、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奥数题目的解答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奥数的兴趣。
2.多样化教学:通过展示、巩固、拓展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任务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3.启发性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解答问题的表现、实践活动的成果和总结的质量来评价学生对奥数教学的掌握情况。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录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地址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练习1.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练习2.第3讲竖式数字谜(一)练习3.第4讲竖式数字谜(二)练习4.第5讲找规律(一)练习5.第6讲找规律(二)练习6.第7讲加减法应用题练习7.第8讲乘除法应用题练习8.第9讲平均数练习9.第10讲植树问题练习10.第11讲巧数图形练习11.第12讲巧求周长练习12.第13讲火柴棍游戏(一)练习13.第14讲火柴棍游戏(二)练习14.第15讲趣题巧解练习15.第16讲数阵图(一)练习16.第17讲数阵图(二)练习17.第18讲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练习18.第19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练习19.第20讲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练习20.第21讲乘法中的巧算练习21.第22讲横式数字谜(二)练习22.第23讲竖式数字谜(三)练习23.第24讲和倍应用题练习24.第25讲差倍应用题练习25.第26讲和差应用题练习26.第27讲巧用矩形面积公式练习27.第28讲一笔画(一)练习28.第29讲一笔画(二)练习29.第30讲包含与排除练习30。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
1934年—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下面店铺带来的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1白山小学原来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比室内的人数多480人,现在把参加室内活动的50人改为室外活动,这样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正好是室内活动人数的5倍。
参加室内、室外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答案与解析:原来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比室内活动的人数多480人,现在把参加室内活动的50人改为室外活动,这样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比室内活动的人数多480+50×2=580(人)。
现在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是室内活动的人数的5倍,也就是现在参加室内活动的人数为1倍量,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为5倍量,室外活动人数与室内活动人数的差相当于5-1=4(倍),则1倍量是580÷4=154(人)。
那么参加室内、外活动人数一共有145×(5+1)=870(人)。
解:现参加室内、外活动的人数差:480+50×2=580(人)现参加室、内活动有:580÷4=154(人)参加室内、外活动一共有:145×(5+1)=870(人)答:参加室、内外活动一共有870人。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2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化简比。
以下这道三年级奥数题考查了同学们对化简比方法的掌握情况。
化简比:考点:求比值和化简比;质量的单位换算.分析:(1)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2)先把单位统一,即把3/2千克化成1500克,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化简比的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31、难度:某人要到一座高层楼的第8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如从1层走到4层需要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走到八层,还需要多少秒?2、难度:晶晶上楼,从1楼走到3楼需要走36级台阶,如果各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那么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答案解析】1、【答案】分析:要求还需要多少秒才能到达,必须先求出上一层楼梯需要几秒,还要知道从4楼走到8楼共走几层楼梯.上一层楼梯需要:48÷(4-1)=16(秒),从4楼走到8楼共走8-4=4(层)楼梯。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第3讲竖式数字谜(一)第4讲竖式数字谜(二)第5讲找规律(一)第6讲找规律(二)第7讲加减法应用题第8讲乘除法应用题第9讲平均数第10讲植树问题第11讲巧数图形第12讲巧求周长第13讲火柴棍游戏(一)第14讲火柴棍游戏(二)第15讲趣题巧解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第19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第20讲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第21讲乘法中的巧算第22讲横式数字谜(二)第23讲竖式数字谜(三)第24讲和倍应用题第25讲差倍应用题第26讲和差应用题第27讲巧用矩形面积公式第28讲一笔画(一)第29讲一笔画(二)第30讲包含与排除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二)三、乘法分配律数学智慧园(一)四、等量替换五、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六、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七、和差问题数学智慧园(二)八、图形空格填数九、归一问题十、和倍问题十一、差倍问题数学智慧园(三)十二、两积之和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在一个数学式子(横式或竖式)中擦去部分数字,或用字母、文字来代替部分数字的不完整的算式或竖式,叫做数字谜题目。
解数字谜题就是求出这些被擦去的数或用字母、文字代替的数的数值。
例如,求算式324+□=528中□所代表的数。
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知,□=582-324=258。
又如,求右竖式中字母A,B所代表的数字。
显然个位数相减时必须借位,所以,由12-B=5知,B=12-5=7;由A-1=3知,A=3+1=4。
解数字谜问题既能增强数字运用能力,又能加深对运算的理解,还是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这一讲介绍简单的算式(横式)数字谜的解法。
解横式数字谜,首先要熟知下面的运算规则:(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2)被减数-减数=差;(3)被乘数×乘数=积;(4)被除数÷除数=商。
小学三年级奥数精品讲义(1-34讲全集)

小学三年级奥数精品讲义目录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一)第二讲加减法的巧算(二)第三讲乘法的巧算第四讲配对求和第五讲找简单的数列规律第六讲图形的排列规律第七讲数图形第八讲分类枚举第九讲填符号组算式第十讲填数游戏第十一讲算式谜(一)第十二讲算式谜(二)第十三讲火柴棒游戏(一)第十四讲火柴棒游戏(二)第十五讲从数量的变化中找规律第十六讲数阵中的规律第十七讲时间与日期第十八讲推理第十九讲循环第二十讲最大和最小第二十一讲最短路线第二十二讲图形的分与合第二十三讲格点与面积第二十四讲一笔画第二十五讲移多补少与求平均数第二十六讲上楼梯与植树第二十七讲简单的倍数问题第二十八讲年龄问题第二十九讲鸡兔同笼问题第三十讲盈亏问题第三十一讲还原问题第三十二讲周长的计算第三十三讲等量代换第三十四讲一题多解第三十五讲总复习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森林王国的歌舞比赛进行得既紧张又激烈。
选手们为争夺冠军,都在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最好水平。
台下的工作人员小熊和小白兔正在统计着最后的得分。
由于他们对每个选手分数的及时通报,台下的观众频频为选手取得的好成绩而热烈鼓掌,同时,观众也带着更浓厚的兴趣边看边猜测谁能拿到冠军。
观众的情绪也影响着两位分数统计者。
只见分数一到小白兔手中,就像变魔术般地得出了答案。
等小熊满头大汗地算出来时,小白兔已欣赏了一阵比赛,结果每次小熊算得结果和小白兔是一样的。
小熊不禁问:“白兔弟弟,你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有什么决窍吗?”小白兔说:“比如2号选手是93、95、98、96、88、89、87、91、93、91,去掉最高分98,去掉最低分87,剩下的都接近90为基准数,超过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不足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
于是(93+95+96+88+89+91+93+91)÷8=90+(3+5+6―2―1+1+3+1)÷8=90+2=92。
你可以试一试。
”小熊照着小白兔说的去做,果然既快又对。
小学三年级上册奥数题(10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奥数题(10篇)1.小学三年级上册奥数题篇一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2,3,4,5,8,7,(),()。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16,9。
2、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6,8,16,18,(),()。
答案:6=3×2,16=8×2,即偶数项是它前面的奇数项的2倍;又8=6+2,18=16+2,即从第三项起,奇数项比它前面的偶数项多2。
所以应填:36,38。
3、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6,7,12,13,18,19,(),()。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24,25。
4、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4,3,8,5,12,7,()。
答案:奇数项构成数列1,3,5,7,…,每一项比前一项多2;偶数项构成数列4,8,12,…,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所以应填:16。
5、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0,1,3,8,21,55,(),()。
答案:144,377。
2.小学三年级上册奥数题篇二1、40个梨分给3个班,分给一班20个,其余平均分给二班和三班,二班分到()个。
【解析】分给一班后还剩下40-20=20个梨,因为其余平均分给二班和三班,所以二班分到20÷2=10个。
2、7年前,妈妈年龄是儿子的6倍,儿子今年12岁,妈妈今年()岁。
【解析】年龄问题,7年前,儿子年龄为12-7=5岁,而妈妈年龄是儿子的6倍,所以妈妈七年前的年龄为5×6=30岁,那么妈妈今年37岁。
3、同学们进行广播操比赛,全班正好排成相等的6行。
小红排在第二行,从头数,她站在第5个位置,从后数她站在第3个位置,这个班共有()人【解析】站队问题,要注意不要忽略本身。
从头数,她站在第5个位置,说明她前面有5-1=4个人,从后数她站在第3个位置,说明她后面有3-1=2人,所以这一行的人数为4+2+1=7人,所以这个班的人数为7×6=42人。
小学数学三年级简单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简单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题:计算题
小明有12颗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颗苹果?
答案:小明可以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4颗苹果。
第二题:几何题
请你在下面的图中用彩色笔画出一个长方形。
(图中的图形参考答案有长方形,不涉及政治)
答案:请在下方的图中画出一个长方形。
(图中有一个长方形)
第三题:逻辑推理题
根据下面的规律,请推断出接下来的两个数。
2, 4, 6, 8, __, __
答案:根据规律,接下来的两个数应该是10和12。
第四题:应用题
一条绳子的长度是6米,如果切成3段,每段长度相等,每段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如果将绳子切成3段,每段长度相等,每段的长度应该是2米。
第五题:填空题
填空:12 ÷ 4 = ____
答案:填入答案,12 ÷ 4 = 3
第六题:判断题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7 × 0 = 0
答案:正确。
7乘以0等于0。
第七题:综合题
小明有7个苹果,他想将这些苹果分成两堆,一堆放在左手边,一堆放在右手边。
根据这个条件,请问小明每边应该放多少个苹果?
答案:小明可以把7个苹果分成两堆,一堆放4个在左手边,一堆放3个在右手边。
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几何图形的识别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希望这些练习题对于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第10讲植树问题
绿化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确定在一定条件下栽树、种花的棵数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植树问题”。
还有许多应用题可以化为“植树问题”来解,或借助解“植树问题”的思考方法来解。
先介绍四类最简单、最基本的植树问题。
为使其更直观,我们用图示法来说明。
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显然,只有下面四种情形:
(1)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有“点”时,
“点数”=“段数”+1。
(2)非封闭线只有一端有“点”时,
“点数”=“段数”。
(3)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没有“点”时,
“点数”=“段数”-1。
(4)封闭线上,“点数”=“段数”。
最简单、最基本的植树问题只有这四类情形。
例如,一条河堤长420米,从头到尾每隔3米栽一棵树,要栽多少棵树?这是第(1)种情形,所以要栽树420÷3+1=141(棵)。
又如,肖林家门口到公路边有一条小路,长40米。
肖林要在小路一旁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由于门的一端不能栽树,公路边要栽树,所以,属于第(2)种情形,要栽树40÷2=20(棵)。
再如,两座楼房之间相距30米,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直行能栽多少棵树?因紧挨楼房的墙根不能栽树,所以,属于第(3)种情形,能栽树30÷2-1=14(棵)。
再例如,一个圆形水池的围台圈长60米。
如果在此台圈上每隔3米放一盆花,那么一共能放多少盆花?这属于第(4)种情形,共能放花60÷3=20(盆)。
许多应用题都可以借助或归结为上述植树问题求解。
例1在一段路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路灯杆,包括这段路两端埋设的路灯杆,共埋设了10根。
这段路长多少米?
解:这是第(1)种情形,所以,“段数”=10-1=9。
这段路长为50×(10-1)=450(米)。
答:这段路长450米。
例2小明要到高层建筑的11层,他走到5层用了100秒,照此速度计算,他还需走多少秒?
分析:因为1层不用走楼梯,走到5层走了4段楼梯,由此可求出走每段楼梯用100÷(5-1)=25(秒)。
走到11层要走10段楼梯,还要走6段楼梯,所以还需
25×6=150(秒)。
解:[100÷(5-1)]×(11-5)=150(秒)。
答:还需150秒。
例3一次检阅,接受检阅的一列彩车车队共30辆,每辆车长4米,前后每辆车相隔5米。
这列车队共排列了多长?如果车队每秒行驶2米,那么这列车队要通过535米长的检阅场地,需要多少时间?
解:车队间隔共有
30-1=29(个),
每个间隔5米,所以,间隔的总长为
(30-1)×5=145(米),
而车身的总长为30×4=120(米),故这列车队的总长为
(30-1)×5+30×4=265(米)。
由于车队要行265+535=800(米),且每秒行2米,所以,车队通过检阅场地需要
(265+535)÷2=400(秒)=6分40秒。
答:这列车队共长265米,通过检阅场地需要6分40秒。
例4下图是五个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的图形。
它的长度是多少?十个这样的铁环连在一起有多长?
解:如上图所示。
关键是求出重叠的“环扣”数(每个长6毫米)。
根据植树问题的第(3)种情形知,五个连在一起的“环扣”数为5-1=4(个),所以重叠部分的长为
6×(5-1)=24(毫米),
又4厘米=40毫米,所以五个铁环连在一起长
40×5-6×(5-1)=176(毫米)。
同理,十个铁环连在一起的长度为
40×10-6×(10-1)=346(毫米)。
答:五个铁环连在一起的长度为176毫米。
十个铁环连在一起的长度为346毫米。
例5父子俩一起攀登一个有300个台阶的山坡,父亲每步上3个台阶,儿子每步上2个台阶。
从起点处开始,父子俩走完这段路共踏了多少个台阶?(重复踏的台阶只算一个)。
解:因为两端的台阶只有顶的台阶被踏过,根据已知条件,儿子踏过的台阶数为
300÷2=150(个),
父亲踏过的台阶数为300÷3=100(个)。
由于2×3=6,所以父子俩每6个台阶要共同踏一个台阶,共重复踏了300÷6=50(个)。
所以父子俩共踏了台阶
150+100-50=200(个)。
答:父子俩共踏了200个台阶。
练习10
1.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
每隔3米栽一棵。
(1)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2)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3)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2.一个长10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游泳池,在离池边3米的外围圈(仍为长方形)上每隔2米种一棵树。
共种了多少棵树?
3.一根90厘米长的钢条,要锯成9厘米长的小段,一共要锯几次?
4.测量人员测量一条路的长度。
先立了一个标杆,然后每隔40米立一根标杆。
当立杆10根时,第1根与第10根相距多少米?
5.学校举行运动会。
参加入场式的仪仗队共180人,每6人一行,前后两行间隔120厘米。
这个仪仗队共排了多长?
6.在一条长1200米的河堤边等距离植树(两端都要植树)。
已挖好每隔6米植一棵树的坑,后要改成每隔4米植一棵树。
还要挖多少个坑?需要填上多少个坑?
7.一个车队以5米/秒的速度缓缓地通过一座210米长的大桥,共用100秒。
已知每辆车长5米,两车之间相隔10米,那么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
答案与提示练习10
1.(1)21棵;(2)19棵;(3)20棵。
2.132棵。
解:(100+3×2)×2+(20+3×2)×2=264(米),
264÷2=132(棵)。
3.9次。
4.360米。
5.34米80厘米。
解:180÷6=30(行),120×(30-1)=3480厘米)。
6.200个;100个。
解:原有坑1200÷6+1=201(个),
现有坑1200÷4+1=301(个),
其中重复而不需要新挖的坑有1200÷12+1=101(个),需要新挖的坑有301-101=200(个),需要填上的坑有201-101=100(个)。
7.20辆。
解:车队长5×100-210=290(米),
共有车(290-5)÷(5+10)+1=2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