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19
1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109页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第2讲巧求分数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第5讲工程问题(一)第6讲工程问题(二)第7讲巧用单位“1”第8讲比和比例第9讲百分数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第12讲圆柱与圆锥第13讲立体图形(一)第14讲立体图形(二)第15讲棋盘的覆盖第16讲找规律第17讲操作问题第18讲取整计算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第20讲数值代入法第21讲枚举法第22讲列表法第23讲图解法第24讲时钟问题第25讲时间问题第26讲牛吃草问题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第30讲趣题巧解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
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
六年级数学 奥数教程pdf

六年级数学奥数教程pdf
奥数(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面向中小学生的数学竞赛,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奥数教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基础知识回顾和强化:这包括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比如四则运算、分数、小数、比例、百分比等。
2. 几何知识: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础概念,如图形的性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几何图形的相似与全等等。
3. 数论基础:这是奥数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部分,涉及整数的性质、因数与倍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合数等概念。
4. 组合数学:这部分内容涉及排列组合、概率初步、逻辑推理等。
5. 解题策略:包括归纳法、反证法、构造法等高级数学思维方法,以及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技巧。
6. 历年奥数题目解析:通过讲解历年的奥数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奥数题目的类型和解题思路。
7. 习题练习:提供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题能力。
针对这些内容,家长或老师可以选择相应的教材或资源来辅导学生。
在中国大陆,有一些知名的奥数教材如《奥数通》、《小学生奥数教程》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在线课程来辅助学习。
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难度和进度,既要保证挑战性,也要确保学生能够跟上,从而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第2讲巧求分数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第5讲工程问题(一)第6讲工程问题(二)第7讲巧用单位“1”第8讲比和比例第9讲百分数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第12讲圆柱与圆锥第13讲立体图形(一)第14讲立体图形(二)第15讲棋盘的覆盖第16讲找规律第17讲操作问题第18讲取整计算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第20讲数值代入法第21讲枚举法第22讲列表法第23讲图解法第24讲时钟问题第25讲时间问题第26讲牛吃草问题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第30讲趣题巧解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
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19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本教程共30讲近似值与估算在计数、度量和计算过程中,得到和实际情况丝毫不差的数值叫做准确数。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得到的是与实际情况相近的、有一定误差的数,这类近似地表示一个量的准确值的数叫做这个量的近似数或近似值。
例如,测量身高或体重,得到的就是近似数。
又如,统计全国的人口数,由于地域广人口多,统计的时间长及统计期间人口的出生与死亡,得到的也是近似数。
用位数较少的近似值代替位数较多的数时,要有一定的取舍法则。
要保留的数位右边的所有数叫做尾数,取舍尾数的主要方法有:(1)四舍五入法。
四舍,就是当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不大于4的数时,就把尾数舍去;五入,就是当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不小于5的数时,把尾数舍去后,在它的前一位加1。
例如:7.3964…,截取到千分位的近似值是7.396,截取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7.40。
(2)去尾法。
把尾数全部舍去。
例如:7.3964…,截取到千分位的近似值是7.396,截取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7.39。
(3)收尾法(进一法)。
把尾数舍去后,在它的前一位加上1。
例如:7.3964…,截取到千分位的近似值是7.397,截取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7.40。
表示近似值近似的程度,叫做近似数的精确度。
在上面的三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四舍五入法。
一般地,用四舍五入法截得的近似数,截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
例1有13个自然数,它们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是26.9。
那么,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是多少?分析与解:13个自然数之和必然是整数,因为此和不是13的整数倍,所以平均值是小数。
由题意知,26.85≤平均值<26.95,所以13个数之和必然不小于26.85的13倍,而小于26.95的13倍。
26.85×13=349.05,26.95×13=350.35。
因为在349.05与350.35之间只有一个整数350,所以13个数之和是350。
350÷13=26.923…当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时,是26.92。
2019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基础教程【30讲】

1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第2讲巧求分数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第5讲工程问题(一)第6讲工程问题(二)第7讲巧用单位“1”第8讲比和比例第9讲百分数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第12讲圆柱与圆锥第13讲立体图形(一)第14讲立体图形(二)第15讲棋盘的覆盖第16讲找规律第17讲操作问题第18讲取整计算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第20讲数值代入法第21讲枚举法第22讲列表法第23讲图解法第24讲时钟问题第25讲时间问题第26讲牛吃草问题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第30讲趣题巧解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
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
最新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
![最新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https://img.taocdn.com/s3/m/d93b1eb7b4daa58da0114ab5.png)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第2讲巧求分数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第5讲工程问题(一)第6讲工程问题(二)第7讲巧用单位“1”第8讲比和比例第9讲百分数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第12讲圆柱与圆锥第13讲立体图形(一)第14讲立体图形(二)第15讲棋盘的覆盖第16讲找规律第17讲操作问题第18讲取整计算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第20讲数值代入法第21讲枚举法第22讲列表法第23讲图解法第24讲时钟问题第25讲时间问题第26讲牛吃草问题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第30讲趣题巧解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
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小学奥数(奥林匹克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小学奥数基础教程。
一、数的认识小学奥数的基础之一是对数的认识。
学生应当了解各个数的含义,掌握数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例如,在一次数童趣游戏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盒糖果,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糖果。
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到数字的含义,从而培养起对数字的敏感性。
二、数字的大小比较学习小学奥数的学生应该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图形、几何形状判断大小,也可以利用物体的重量或长度来进行比较。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数字运算小学奥数强调对数字的运算能力,学生应当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来培养学生对数字运算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数学题目,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数量关系的认识小学奥数还注重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能力。
学生应当能够通过图形、表格等形式来表示数量关系,并能够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情景的描述,让学生分析数量的增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几何形状的认识小学奥数的基础还包括对几何形状的认识。
学生应当熟悉和掌握常见的几何形状,并了解它们的特性和性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图形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几何形状,并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几何形状的理解。
六、问题的解决小学奥数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当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有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一份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希望可以帮助到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小学奥数。
当然,小学奥数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知识,更需要学生们边学边思考,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第2讲巧求分数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第5讲工程问题(一)第6讲工程问题(二)第7讲巧用单位“1”第8讲比和比例第9讲百分数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第12讲圆柱与圆锥第13讲立体图形(一)第14讲立体图形(二)第15讲棋盘的覆盖第16讲找规律第17讲操作问题第18讲取整计算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第20讲数值代入法第21讲枚举法第22讲列表法第23讲图解法第24讲时钟问题第25讲时间问题第26讲牛吃草问题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第30讲趣题巧解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
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近似值与估算
在计数、度量和计算过程中,得到和实际情况丝毫不差的数值叫做准确数。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得到的是与实际情况相近的、有一定误差的数,这类近似地表示一个量的准确值的数叫做这个量的近似数或近似值。
例如,测量身高或体重,得到的就是近似数。
又如,统计全国的人口数,由于地域广人口多,统计的时间长及统计期间人口的出生与死亡,得到的也是近似数。
用位数较少的近似值代替位数较多的数时,要有一定的取舍法则。
要保留的数位右边的所有数叫做尾数,取舍尾数的主要方法有:
(1)四舍五入法。
四舍,就是当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不大于4的数时,就把尾数舍去;五入,就是当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不小于5的数时,把尾数舍去后,在它的前一位加1。
例如:7.3964…,截取到千分位的近似值是7.396,截取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7.40。
(2)去尾法。
把尾数全部舍去。
例如:7.3964…,截取到千分位的近似值是7.396,截取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7.39。
(3)收尾法(进一法)。
把尾数舍去后,在它的前一位加上1。
例如:7.3964…,截取到千分位的近似值是7.397,截取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7.40。
表示近似值近似的程度,叫做近似数的精确度。
在上面的三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四舍五入法。
一般地,用四舍五入法截得的近似数,截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
例1有13个自然数,它们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是26.9。
那么,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13个自然数之和必然是整数,因为此和不是13的整数倍,所以平均值是小数。
由题意知,26.85≤平均值<26.95,所以13个数之和必然不小于26.85的13倍,而小于26.95的13倍。
26.85×13=349.05,
26.95×13=350.35。
因为在349.05与350.35之间只有一个整数350,所以13个数之和是350。
350÷13=26.923…
当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时,是26.92。
例1中所用的方法可称为“放缩法”。
对于一个数,如例1中13个数的平均数,如果不知道它的确切数值,那么可以根据题设条件,适当地将它放大或缩小,再进一步确定它的具体数值。
当然,这里的“放大”与“缩小”都要适当,如果放得过大或缩得过小,则可能无法确定正确值,这时“放缩”就失败了。
分析与解:真正计算出这个算式,再取近似值,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题目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所以只要能大概知道小数点后四位数的情况就可以了。
若分子缩小、分母扩大,则分数变小;若分子扩大、分母缩小,则分数变大。
利用这一点,使用放缩法就能估计算式的值的范围。
分子、分母各取两位小数,有
…由0.2037…<原式<0.2549…,无法确定原式小数点后三位的近似值。
缩放的范围太大,应使范围缩小些。
分子、分母各取三位小数,有
仍然无法确定,还应使范围缩小。
分子、分母各取四位小数,有
由 0.2395…<原式<0.2398…知,原式小数点后三位肯定是“239”,第四位在5和8之间。
按四舍五入法则,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的近似值是0.240。
由例2进一步看出“放缩”适度的重要性。
取的位数少了,范围太大,无法确定;取的位数多了,例如取十位小数,计算量太大,繁琐且没有必要。
例3 求下式的整数部分:
分析与解:对分母使用放缩法,有
所以199.1<原式<200,原式整数部分是199。
例4 求下式的整数部分:
1.22×8.03+1.23×8.02+1.24×8.01。
分析与解:在1.22×8.03, 1.23×8.02与1.24×8.01中,各式的两个因数之和都相等。
当两个数的和一定时,这两个数越接近,这两个数的乘积越大,于是得到
1.22×8.03<1.23×8.02<1.24×8.01。
因为1.22×8.03>1.22×8,所以
原式>1.22×8×3=29.28;
因为 1.24×8.01<1.25×8,所以
原式<1.25×8×3=30。
由29.28<原式<30知,原式的整数部分是29。
前面讲过,四舍五入的方法是取近似值最常用的方法。
但在实际问题中,一定要注意灵活运用,特别要注意有些问题不宜使用四舍五入的原则。
例5某人执行爆破任务时,点燃导火线后往70米开外的安全地带奔跑,其奔跑的速度为7米/秒。
已知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112米/秒。
问:导火线的长度至少多长才能确保安全?(精确到0.1米)
解:0.112×(70÷5)
=0.112×10
=1.12≈1.2(米)
答:导火线至少长1.2米。
此题采用收尾法。
如果你的答案是1.1米,执行任务的人还没跑到安全地带,炸药就被引爆,那可就太危险了。
例6某飞机所载油料最多只能在空中连续飞行4时,飞去时速度为900千米/时,飞回时速度为850千米/时。
问:该飞机最远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精确到1千米)
解:设该飞机最远能飞出x千米,依题意有
答:飞机最远飞出1748千米就应返回。
此题采用去尾法。
如果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那么得到x≈1749,当飞机真的飞出1749千米再返回时,恐怕在快着陆的瞬间就要机毁人亡了。
练习19
1.有17个自然数,它们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是21.3,那么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是多少?
2.老师在黑板上写了14个自然数,让小明计算平均数(保留三位小数),小明计算出的答案是16.387。
老师说小数点后第二位错了,其它的数字都对。
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
3.计算下式的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的近似值:1357902468÷8642097531。
4.求下式的整数部分:
11×22+12×33+13×44+…+17×88。
5.求下式的整数部分:
2. 45×4.05+2.46×4.04+2.47×4.03+
2. 48×4.02+2.49×4.01。
6.为了修水电站,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向河道中投入300米3石料,以截断河流。
如果每台大型运输车一次可运石料1
7.5米3,那么为保障一次截流成功,至少需多少台运输车?
7.一条单线铁路全长240千米,每隔20千米有一个会车站(当两车相遇时,一车停在会车站内,另一车可通过)。
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端出发,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
为保证快车正点运行,慢车应给快车让路。
为使等候时间尽量短,乙车应在出发后的第几个会车站等候甲车通过?
答案与提示练习19
1.21.294。
提示:21.25×17=361.25,21.35×17=362.95。
由361.25≤17个数之和<362.95得到,17个数之和是362。
2.16.357。
提示:16.3×14=228.2,16.4×14=229.6。
由228.2≤14个数之和<229.6得到,14个数之和是229。
3.0.157。
4.1。
提示:设原分式的分母为A。
A=11×(11×2+12×3+13×4+ (17)
8)。
因为A>11×11×(2+3+4+…+8)=11×11×35,所以
因为A<11×17×(2+3+4+…+8)=11×17×35,所以
由上可知,原式的整数部分是1。
5.49。
提示:与例4类似。
因为5个乘积都小于2.5×4,都大于2.45×4,所以2.45×4×5=49<原式<2.5×4×5=50。
6.18台。
提示:采用收尾法。
7.第4个。
提示:如不等候,则两车相撞时乙车行了
用去尾法得到90÷2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