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海外巨亏案例

合集下载

中国平安富通美梦变噩梦

中国平安富通美梦变噩梦

中国平安可能从来没有想过,投资238亿给富通却遭遇到了不测。

2007年11月27日,中国平安宣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得富通集团约4.18%的股权,后增持至4.99%,成为富通单一第一大股东。

前后共斥资超过238亿元人民币。

遗憾的是,从中国平安去年底收购富通部分股权到今年11月份,富通的股价已下跌超过96%,导致中国平安238亿元投资只剩下10亿元左右。

现在,中国平安正在考虑是否要和把自己拖下水的富通对簿公堂。

为了避免富通变成金融危机中又一个“殉难者”,今年9月,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三国政府宣布向富通集团注资112亿欧元。

听到这一消息,中国平安松了一口气,并发表声明表示欢迎。

但很快,中国平安发现,事实并非只有注资那样简单。

2008年10月3日,富通宣布:荷兰政府以168亿欧元收购富通银行荷兰控股公司,包括富通集团此前收购的荷兰银行业务及富通集团荷兰保险业务;比利时政府以47亿欧元现金收购剩余的富通银行50%加1股的股权,以及法国巴黎银行将以57.3亿欧元收购富通保险比利时业务100%的股权。

这也就是说,富通已经从一家“银保双头鹰”解体为资产仅含国际保险业务、结构化信用资产组合部分股权及现金的保险公司,盈利潜力将下降九成以上。

而这同样意味着中国平安的投资回报率会大大低于预期。

“可以看看富通集团剥离了大部分业务之后,对平安的利益会有多大影响。

”一位保险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一心想要打造金融集团的平安,此前投资富通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希望通过向富通学习“取经”,在更多业务上能有合作。

但现实情况是,富通剥离了95%的公司资产,从一个包括银行、保险、资产管理等多方面业务的全球金融巨头,变得只剩下一些国际保险业务。

这让平安也不再有继续支持下去的信心。

日前,美国伟凯律师事务所驻比利时一位律师向媒体透露,作为富通最大单一股东,平安方面认为富通集团的股东应获得就拆分一事进行投票的机会,如果富通集团继续拒绝将公司分拆事宜纳入12月1日将举行的股东会议议程,则不能排除起诉富通集团的可能性。

企业并购案例——中国平安海外出击饮恨滑铁卢

企业并购案例——中国平安海外出击饮恨滑铁卢

盈利能力风险
• 2001年前的富通,着力打造“银保结合” 的双头鹰,着力发展本业保险业以外,选 择有特色,能够提供差异外服务的银行作 为并购对象,因此获得较好的利润率。而 在银行业务逐渐有了起色时,富通开始仅 仅以利润为导向,抛弃自己的本业而追逐 自己并不精通的银行业,因此再也无法获 得以前的营业利润率了。
财务风险
• 流动性 • 盈利能力 • 偿债能力
流动性风险
• 2006年至2007年,富通银行吸收大量同业 资金经营非存款业务,导致账面现金不足, 存在很大的流动性风险。 • 投资荷兰银行是导致富通被资本被资产市 场抛弃的直接原因。收购荷兰银行富通支 付了大部分现金,根本无力支付高达240亿 欧元的现金。
富通集团,原本主要基地是在荷兰,以保险业 富通集团,原本主要基地是在荷兰, 务为主。收购比利时通用银行及其他银行后, 务为主。收购比利时通用银行及其他银行后,成 为低地三国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为低地三国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业务也扩展至 全世界。业务范围包括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 全世界。业务范围包括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 2007年收购荷兰银行部分业务后更成为是欧洲最 年收购荷兰银行部分业务后更成为是欧洲最 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 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银行风险分析
如同世界上任何一枚硬币都有两面一样, 任何一次投资都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当 欧美企业卷入这场金融危机而股价大幅度 下挫时候,国内投资者更多看到的是低廉 的成本会在未来产生高额的收益,而忽略 了即使低廉的成本也是存在风险这个事实。 同样,在此次平安投资富通的活动中,平 安似乎更多的看到是此项投资后能够获得 的利益而忽略了富通存在的风险。

澳大利亚HIH保险公司破产案例

澳大利亚HIH保险公司破产案例

澳大利亚HIH保险公司破产案例葛云华谢志刚王腾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精算研究中心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一、引言HIH Insurance Limited (以下简称HIH)是澳大利亚第二大非寿险保险公司,称得上是澳洲保险业的一艘国际航空母舰。

其总部设在悉尼,并在英国、新西兰、美洲和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分公司及子公司。

HIH业务范围广阔,包括承保非寿险、管理承保代理人和管理投资基金等,其中非寿险承保的领域几乎无所不包:普通非寿险、公众和专业责任保险、机动车辆险、工程保险、海事保险、强制性第三者责任险和雇员补偿险、旅行保险以及不动产和商业资产保险等。

根据HIH 保险集团2000年12月公布的合并财务报表披露,HIH在2000年6月前的毛保费收入达28亿澳元,总资产80亿澳元,总负债71亿澳元,净资产9亿澳元。

据统计,HIH在澳大利亚至少有200万份非寿险保单和超过100万保单持有人,大约30%的澳洲上市公司购买了HIH的保单。

2000年伊始,看似“辉煌”的HIH公司状况突然急转直下,内忧外困接踵而至。

在短短的一年之后,这艘航空母舰就沉没了。

2001年3月15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New South Wales,NSW)地方高等法院勒令HIH及其在澳大利亚当地的十七家子公司进行临时清算,并指定毕马威咨询事务所(KPMG)的Tony McGrath先生和Alex Macintosh先生为临时清算人。

经过初步调查,发现HIH账面亏损高达8亿澳元,如果加上可能的未决赔款和潜在追索,即使采用比较乐观的估计,实际总损失也可能高达36-53亿澳元。

在确信HIH无力清偿债务的情况下,澳大利亚高等法院于2001年5月17日正式宣布HIH 破产,这是继Reinsurance Australia、GIO Australia、New Cap Re三家公司破产之后,澳大利亚保险业遭受的又一沉重打击,同时HIH也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件。

平安的“富通”教训

平安的“富通”教训

的全球行情下,将意味着出现更大的亏损。
榜样无存
取消在富通资产管 理公司中的投 资, 并不意味着平安和富通的故事就此终结。 荷兰政府于 l 月 3日宣布,将收购富 0
二次 “ 出海”
在平 安 完 成了对 富 通 入 股 后 的几 个月 要 不是 让 中国 平安 董 事 长 马 明哲 花 了 那 么多钱 上了一堂课 ,富通这 家远 在欧 洲 的 会 融集 团,永 远 不 会像 现 在 这 样 为 中 国国 里 ,随 着次 贷风 波 由美 国向欧 洲 迅速 蔓 延 ,
安 肯 定 计划 把 这 么一火 笔 钱 投 向海 外 进 行 并不好 过。l 0月2日,平 安对外宣布,将 度来看,鉴于对富通的投资结果 ,平安还
收购,并且 坚信也只有 I G、保诚 AXA 终止投资富通资产管理 公司,理由是鉴于 是 应专 注 于主 业 ,以 此 来 恢 复投 资 者 对其 N
富通只能苦干招架 。不过,此 时的马明哲 通 集 团 在荷 兰 的 全 部 银 行 和保 险 业 务。富
依然 对 欧 洲 市 场 充满 憧 憬 ,于 是 就 有 了和 通在次贷危机的打击中已经束手就擒。之
内市场所关注。现在,马明哲也许要感谢 A 股投资者和审批环节。若不是过去一年他
仃的 压力和谨 慎 ,平 安损 失恐 不仅如 此 。 】
富通签署全球 资产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相关 后,平安拟在 2 0 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 08 协议,这同样是一笔大生意。 对富通 股票投资进行人民币 17亿元减值 5
今 年 4 2E,平 安 和 富 通 正 式 签 署 准备 的会 计处 理 。 月 l 协议 , 以 人 民 币 2 02 元 的 价 格 ,收 购 4 .亿
融资 的一片 骂声。尽 管 当时 各方对平 安想 拿 笔交 易, 当初 的尽 职调 查是 怎 么做 的? 这笔钱 做什么而感到 好 奇,但 大家 都坚 信平 1 月的第 一周 ,对平 安 和马 明哲 来说 , 0 失利 原 因归结 为全 球 资本市场 的 普遍 大跌 。 瑞 信 的研 究 报 告很 是 中肯 :从 经营 角

平安200亿买来3大教训

平安200亿买来3大教训

10 月起 , 荷兰政府决定斥资 16 8 亿欧
元 , 将富通在荷兰境内的银行和保险
业 务收归国有; 比利时政府随后效仿 ,
将富通在比利时的银行和保险业 务收
归国有后 , 又 以 14 5 亿欧元的价格转卖
给法 国 巴黎银行 。
比利时政府还 成立 了一 个特别基
金 , 与居 住在欧盟境 内的富通股东分
是富通 的最大单一 股东 ) , 共耗资2 1 . 9 7
亿欧元
(2 3 8
74

亿元人 民币) ,
加权均
价为 18 . 16 欧元 。
该投资被誉为中国保险业 最大一
起对外投资。 但不久之后 , 富通惨遭金
融危机袭击 , 沦为仙股 , 平安被迫承受
了 2 2 7 . 90 亿元 的浮亏 。
更 大 的打 击接踵 而 至 。 从 2 0 0 8 年
时 评 R E V IE W

安2
0
0
fZ " , _ _

来3



2 0 0 9 年 4 月 2 8 日 , 在富通 比利时 的股东大会上 , 经过数小时激 烈争辩 (有人 曾向富通 管理 层投掷鞋子 和 其他 物 品 ) , 富通 卖身法 国巴黎银行的新交 易方案还 是 获 得 了通 过 , 而 且 是 以 7 3 % 的高票通过 。
期待富通在新的董事会领导下 , 努力 将富通 的 业 务 经 营好 , 为股 东创 造最
大价值 ; 中国平安也将继续与有关方
面保持沟通 , 维护其合法 权益 。
资产管理公 司 K e m p e n C a p it a I
M a n a g e m e n t 驻 阿姆斯 特丹 的资深投 资

中国平安索赔比利时政府

中国平安索赔比利时政府

中国平安索赔比利时政府2012年09月26日01:00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杨佼田享华时隔4年,中国平安投资比利时富通集团遭受巨额损失一事再起波澜。

中国平安昨日宣布,在历经数年交涉无果后,该公司已向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提交了仲裁请求书,指控比利时政府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对富通资产处置不当,因此向比政府索赔。

从2007年起,中国平安先后向比利时富通集团投资约238亿元,获得近5%的股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富通集团被比政府国有化,并以低价出售。

中国平安因此损失达228亿元。

此后,中国平安先后通过多种渠道谋求挽回损失,但始终无果。

这一投资失败的案例,亦对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法律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越来越多,需要利用成熟的争议解决条款,并将其纳入双边投资条约中。

平安无缘重组昨日,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比政府对富通资产的处置失当,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不过,对于中国平安此次索赔的具体金额,该发言人未予透露。

为布局海外金融平台,中国平安于2007年投资富通集团旗下的富通银行。

当年底,中国平安子公司平安寿险以18.1亿欧元的价格,从二级市场持有富通集团9501万股份,成为富通集团单一最大股东,后继续增持至4.99%。

始料未及的是,中国平安入股富通不到一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了,富通集团出现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到2008年下半年,富通股价已下跌逾96%。

随后,比政府出台国有化救助方案,将其拆解出售,富通集团资产大大缩水。

根据公开资料,比政府将富通银行从富通集团剥离,并将其75%的股权以114亿欧元的价格出售给法国巴黎银行。

按照相关协议,这一交易需要获得富通集团股东大会的批准。

但比政府并未依约寻求股东的同意。

为平息股东的不满,比政府成立了一个基金来补偿富通集团的股东。

但这一补偿计划只涉及欧盟国家的机构股东,而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国平安,不但始终被排除在重组之外,甚至连补偿也无缘获得。

我国离岸流卷人案例

我国离岸流卷人案例

我国离岸流卷人案例离岸流卷人是指个人或企业通过将资金转移至海外的离岸账户,以逃避国内法律法规的监管和税收的征收。

这种行为在我国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关注。

离岸流卷人案例不仅涉及到个人的财产安全和国家税收的损失,也牵涉到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离岸流卷人案例,其中最为著名的案例之一是王健林的离岸流卷人案。

王健林是中国著名的房地产商人和万达集团的创始人,也是中国首富之一。

他在2018年被曝光拥有数个位于塞舌尔的离岸账户,总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

这些离岸账户的存在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一方面是因为离岸账户的存在使得他可以逃避国内税收的征收,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行为被视为违背国家法律的规定,对国家的税收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另外一个有影响力的离岸流卷人案例是范冰冰的离岸账户曝光。

范冰冰是中国知名女演员,她在2018年被爆出拥有一家位于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并涉嫌通过这个离岸公司来逃避税收。

这个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媒体关注和社会舆论的批评,一方面是因为范冰冰的高知名度,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些明星和富豪通过离岸账户逃避税收的现象。

除了这些个案外,离岸流卷人在我国的企业界也并不鲜见。

许多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通过设立离岸公司或在离岸地区设立子公司来进行离岸流卷人的行为,以降低税负和规避监管。

这些企业往往利用离岸地区的低税率和宽松的监管环境,将利润转移至离岸账户,从而减少纳税额和法律法规的约束。

离岸流卷人的现象在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和税务机构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他们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遏制离岸流卷人的行为。

一方面,加强了对离岸账户的监管,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加大了对离岸账户的调查力度。

另一方面,加强了对离岸流卷人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法力度,对涉嫌离岸流卷人的个人和企业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离岸流卷人行为的存在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一方面,离岸流卷人的行为使得国内的税收征收和财政收入受到了严重的损失,给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海外投资的反思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海外投资的反思
5 0亿 美元 ,其 中社保 和各基 金公 司在 海外 股 票 、债 券市 0
便不会导致后来的亏损20 o 多亿美元了。 2 中 国企 业 海外投 资 的改进 建议
其 实 ,中 国海外并 购 的战 略是 好 的 ,但是 具体 的战 术
则 尚待 大力 改善 。 中资 金融机 构 和海外 的金融 机构 之 间差
才 ,缺 乏谈判 和调 查 的经验 。此外 ,中国的海外 金融 并 购 还 会遭 遇到市 场 、法律 以及汇 率变 动 的风险 。 通过 平安 投资 富通惨 败 的教训 ,国内金融 机构在 追求
大规模 开展海 外投 资之初 ,次贷 危机 的爆发 刚好 发挥 了警
示 作用 。
其 实 ,平 安投资 富通存 在两 大败 笔 : 是 公 司海 外投 资组合 过于 集 中 ,对单 一股票 的投 资
中国平安将 投人 2. 亿 欧元 买 入公 司 5 % 的股 权 ,同富 15 0 通集 团成 为并 列 的最大 股东 。这可 以理解 为平 安为什 么 在
富通股 价急 剧下跌 的情况 下 ,仍坚定 不移 地持 股 的主要原 因 。然 而 ,该 方案最 终 因富通 被部分 国有 化和 市场状 况 突
颜怀顺,等 :中国平安保险集 团海外投资的反思
金 融领 域
中 国 平 安 保 险 集 团 海 外 投 资 的 反 思
颜怀顺 ,魏 勤
(.厦 门大 学 经 济 学 院 金 融 系 ,福建 厦 f 3 10 ; 1 - 6 05 1 2 .闽江学院 公共经济学与金 融学系,福建 福州 3 00 ) 5 18
[ 摘 要 ] 受 美 国次贷 危机 的影 响 ,中国平安 保险 集 团海外投 资业 绩也 出现 了较 大幅度 的 下 滑 ,由此对 中国保 险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3
富通集团
富通集团,原本主要基地是在荷兰,以保 险业务为主。收购比利时通用银行及其他银行 后,成为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最大的金 融机构之一,业务也扩展至全世界。业务范围 包括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2007年收购荷兰 银行部分业务后更成为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 之一。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 市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Page 6
Notes - Set
3、风险操作失误分析
外部风险

政治风险: 市场风险: 更多模板下载: /moban/ 平安集团在投资富通集团时没有认 平安集团投资富通正值金融危机爆 关注官方微博: 识到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 发之初,富通股价下跌,而当时平安集 新浪:/iwps/ 而在实际过程中,不管是比、荷、卢三 团认为这是抄底发展的机遇,盲目下手 腾讯:/kingsoftwps/ 国对富通的强制国有化还是重组后的盈 ,大手笔投资,没有正确评估市场风险 模板分享平台:/index.php?mod=zhuanti&act=2010share 利与补偿,平安集团都被排除在外,这 ,而导致在经融危机不断严重之后,富 商务合作邮箱:template@ 属于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公平待遇 通的股价不断下跌,最后被迫破产重组 的政治风险,平安也因此遭受到巨大 ,接受政府救济。而平安集团在此过程 损失。 中也被迫巨亏。
Notes - Set
内部风险
战略风险: 平安集团一直寻求打造保险、银 行和资产管理三大核心业务实现平安 的金融集团战略梦想。投资富通看似 与平安的战略相一致,但平安却忽视 了当时自己的实力,对富通的投资属 于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偏激行为,而平 安也因为迫切的想去实现自己的战略 忽视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 运营风险: 平安集团在投资富通的过程中限 于公司管理人员与风险评估人员对整 个金融市场环境的认识不足,企业领 导人思维膨胀,且整个平安集团缺乏 海外投资的经验。如此庞大的投资, 前期评估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没有 意识到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导致盲目投资抄底,带来企业投资 发展的运营风险。
Placeholder for your own text
Notes - Set
2、正确认识 整个行业市场 在长期短期所 面临的市场风 险,合理评估 市场可能存在 的变数与不确 定性因素。
1、对外投资要准确评 估投资对象所在国可能 面临的政治风险,并积 极应对。
启示
3、在贯彻实 施企业战略的 过程中,要正 确评估企业的 Placeholder for your own text 战略阶段,不 能做出超出企 业实际能力的 偏激行为。 4、提高企业管理人员 的风险识别与风险应对 能力,加强对风险认识 经验方面的学习。
Page 5
富通集团在欧洲遭到数千名客户集体起诉,索赔总额 高达40亿欧元。而且从2008年9月末开始,比利时、荷兰 和卢森堡政府未经股东大会表决,分别对富通实行了国有 化措施。平安这个最大单一股东的权益遭到全盘漠视和侵 害。 然而在强行并购荷兰银行和金融危机蔓延的双重打击 下,富通集团轰然倒塌。这时,各国政府宣称干预重组富 通资产而在整个过程中,平安是被强行排斥在外的。荷兰、 比利时、卢森堡的业务分拆不仅没通过股东大会,甚至分 拆后的投资收益也与中国平安没有关系,因为比利时政府 的计划是只补偿欧盟境内的股东。对此事件的处理已经上 Placeholder for your own text 升到政治层面。这种情况下,平安不得不宣布157亿元亏 损计提,直到2008年12月19日 ,平安已经整整亏损了226 亿人民币。
Page 4
2、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始末
2007年11月27日,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过 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斥资约18.1亿 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 约合富通总股本的4.18%,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 东,后增持至4.99%。中国平安第一次买进富通为每股 19欧元,初始总投资成本约为238.38亿元人民币。 2008年5月份开始,富通股价从17欧元左右一路下 滑:到7月初,股价已经跌落至10欧元;到10月3日富 通股价为5.41欧元,已经跌去约70%;最后股价跌至 0.88欧元。这导致平安的投资几乎损失殆尽,浮亏额 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
Notes - Set
谢谢
Placeholder for your own text
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巨亏 风1
Headline 目录
Placeholder for your own sub headline
Page 2
1、背景介绍
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 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 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 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 圳。中国平安的愿景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三 大业务为支柱,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 发展,为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创造持续增长的 价值,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和百 年老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